第五章练习题
- 格式:docx
- 大小:24.90 KB
- 文档页数:3
第五章练习题一、问答题1.比较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国际货物发运人协会。
2.航空货物运输方式有哪些?3.直接运输与集中托运货物的区别?4.简述中国航空货物运输的概况?5.航空运单的性质和作用?6.航空运单的种类?7.航空货物运输的计费重量?二、名词解释1.空运缔约承运人2.航空运单2.普通货物运价3.部分包机4.集中托运5.等级货物运价6.起码运价7.航空快递三、单选题1.不适合于航空运输的货物有()。
A、高附加值产品B、时效性物品C、对运价极具敏感度的物品D、对运价具有敏感度但能承受一定的运价的物品2.航空货运的运输旺季是()月份。
A、2、3、4B、5、6、7C、8、9、10D、11、12、13.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 IATA 是()A、政府间的国际机构B、企业间的联合组织C、行业间的组织D、私人间的组织4.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Freight Forwarders Association FIATA 是()。
A、国际货物发运人协会B、国际航空运输协会C、国际货代协会D、国际民用航空组织5.FIATA(菲亚塔)总部在()。
A、蒙特利尔B、纽约C、维也纳D、伦敦6.哪个组织是各国航空运输企业之间的联合组织()。
A、国际货物发运人协会B、国际航空运输协会C、国际货代协会D、国际民用航空组织7.航空运输的国际公约是( )。
A、《海牙规则》B、《维斯比规则》C、《汉堡规则》D、《华沙公约》8.国际航空运输中,如果发生货损货差,根据《华沙公约》,最高赔偿额为每公斤()。
A、100法郎B、150法郎C、200法郎D、250法郎9.《华沙公约》规定的有关赔偿的诉讼时效是( )。
A、半年B、一年C、两年D、三年10.航空运输中,如发生货损货差,根据《华沙公约》规定,最高赔偿为每公斤货物( )。
A. 15美元 B.20美元 C.30美元 D.40美元11.航空运输方式中最快捷方式是()A、班机B、集中托运C、包机D、航空快递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企业认可证书》的颁发单位是()。
盛泽二中初二数学第五章章节练习 §5.1 函数一、选择题1、在圆的周长公式2cr π=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量为2,变量为,,c r πB.常量为2,,π变量为,c rC.常量为2,,r π,变量为cD.以上答案都不对2、函数1y x=-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A.12x ≤-B.1x ≠C.12x ≥-且1x ≠D. 12x >-且1x ≠ 3、已知函数51x y x +=+,当2x =-时,函数y 的值是( )A.3B.-3C.13D.-13二、填空题4、某种储蓄的月利率是0.2%,存入100元本金后,则本息和y 元与所存月数x 之间的函数关系是 .5、夏季高山上的温度从山脚起每升高100米降低0.7℃,已知山脚下的温度是26℃,山顶的温度是12.7℃,那么山的高度是 米.6、一幢商住楼底层为店面房,底层高为4米,底层以上每层高3米,则楼高h 与层数n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其中可以将 看成自变量, 是因变量.7、树苗原高是0.5米,如果每年增长高度平均为0.4米,则a 年后树高h 与a 之间的关系式 是 ,10年后树高 米. 8、在函数关系式y =-31x +2中,当x =-3时,y = ;当y =0时,x 9、如图5.1-1这是李明、王平两人在一次赛跑中,路程s 与时间t(1) 这是一次 赛跑. (2)先到终点的是 . (3)王平在赛跑中速度是 m /s. 三、解答题10、下表是某市2008年统计的该市男学生各年龄组的平均身高.(1)从表中你能看出该市14岁的男学生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吗?(2)该市男学生的平均身高从哪一岁开始迅速增加?(3)上表反映了哪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11、分别写出下列各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式中的自变量与函数以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个正方形的边长为3 cm,它的各边长减少x cm后,得到的新正方形周长为y cm.求y和x间的关系式;(2)寄一封重量在20克以内的市内平信,需邮资0.60元,求寄n封这样的信所需邮资y(元)与n间的函数关系式;(3)矩形的周长为12 cm,求它的面积S(cm2)与它的一边长x(cm)间的关系式,并求出当一边长为2 cm时这个矩形的面积.12、小明从家里出发,外出散步,到一个公共阅报栏前看了一会报后,继续散步了一段时间,然后回家.如图描述了小明在散步过程中离家的距离s(米)与散步所用时间t(分)之间的函数关系.请你由图具体说明小明散步的情况.一、综合渗透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DAB=60°,AB=5,BC=3,点P从起点D出发,沿DC、CB向终点B匀速运动。
第五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就是()A、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C、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2、建国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结底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A、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的关系B、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关系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计划与市场的关系3、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一个标志性的重要理论成果是()A、《论人民民主专政》B、《论十大关系》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D、《关于目前的形势与任务》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深化改革,扩大开放B、发展科技和教育C、发展生产力D、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5、江泽民提出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A、GDP总量B、科学技术C、生产关系D、科学知识6、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问题上,提出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等观点的是()A、刘少奇B、周恩来C、邓小平D、陈云7、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问题上,提出我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科学技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观点的是()A、刘少奇B、周恩来C、邓小平D、陈云8、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问题上,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概念的是()A、刘少奇B、周恩来C、邓小平D、陈云9、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毛泽东认为它对我们最重要的教益是()A、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B、只有按照苏联的模式才能建设社会主义C、要独立思考,“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道路D、要全盘否定苏联的经验,走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10、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A、高速发展生产力B、共同富裕C、各尽所能,按需分配D、让一部分人富起来11、社会主义本质论把我们对()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第五章时间序列分析一、单项选择1. 时间序列是()。
a、将一系列统计指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b、将一系列不同指标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c、将某一统计指标在不同时间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d、将一系列相同指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2. 时间序列中,每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a、相对数时间序列b、时期序列c、平均数时间序列d、时间序列3. 时期数列中的每一指标数值是()。
a、定期统计一次b、连续不断统计而取得c、每隔一定时间统计一次d、每隔一月统计一次4. 在时点序列中()。
a、各指标数值之间的距离称作“间隔”b、各指标数值所属的时期长短称作“间隔”c、最初水平与最末水平之差称作“间隔”d、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之间的距离称作“间隔”5. 下列数列中哪一个属于动态序列()。
a、学生按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b、工业企业按地区分组形成的数列c、职工人数按时间顺序先后排列形成的数列d、职工按工资水平高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6. 10年内每年年末国家黄金储备是()。
a、发展速度b、增长速度c、时期数列d、时点数列7. 对时间序列进行动态分析的基础数据是()。
a、发展水平b、平均发展水平c、发展速度d、平均发展速度8. 由时期序列计算平均数应按()计算。
a、算术平均法b、调和平均法c、几何平均法d、“首末折半法”9. 由日期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序列计算平均数应按( )计算。
a、算术平均法b、调和平均法c、几何平均法d、“首末折半法”10. 由日期间隔不等的间断时点序列计算平均数应按()。
a、简单算术平均法b、加权算术平均法c、几何平均法d、“首末折半法”11. 时间序列中的平均发展速度是()。
a、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调和平均数b、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数c、各时期定基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d、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12. 应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主要是因为()。
a、几何平均计算简便b、各期环比发展速度之积等于总速度c、各期环比发展速度之和等于总速度d、是因为它和社会现象平均速度形成的客观过程一致13. 平均增长速度是()。
第五章集成触发器练习题一、选择题1.N个触发器可以构成能寄存位二进制数码的寄存器。
A.N-1B.NC.N+1D.2N2.在下列触发器中,有约束条件的是。
A.主从JK F/FB.主从D F/FC.同步RS F/FD.边沿D F/F 3.一个触发器可记录一位二进制代码,它有个稳态。
A.0B.1C.2D.3E.44.存储8位二进制信息要个触发器。
A.2B.3C.4D.85.对于T触发器,若原态Qn=0,欲使新态Qn+1=1,应使输入T= 。
A.0B.1C.QD.Q6.对于T触发器,若原态Qn=1,欲使新态Qn+1=1,应使输入T= 。
A.0B.1C.QD.Q7.对于D触发器,欲使Qn+1=Qn,应使输入D= 。
A.0B.1C.QD.Q8.对于JK触发器,若J=K,则可完成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A.RSB.DC.TD.Tˊ9.欲使JK触发器按Qn+1=Qn工作,可使JK触发器的输入端。
A.J=K=0B.J=Q,K=QC.J=Q,K=QD.J=Q,K=0E.J=0,K=Q 10.欲使JK触发器按Qn+1=Q n工作,可使JK触发器的输入端。
A.J=K=1B.J=Q,K=QC.J=Q,K=QD.J=Q,K=1E.J=1,K=Q11.欲使JK触发器按Qn+1=0工作,可使JK触发器的输入端。
A.J=K=1B.J=Q,K=QC.J=Q,K=1D.J=0,K=1E.J=K=1 12.欲使JK触发器按Qn+1=1工作,可使JK触发器的输入端。
A.J=K=1B.J=1,K=0C.J=K=QD.J=K=0E.J=Q,K=0 13.欲使D触发器按Qn+1=Q n工作,应使输入D= 。
A.0B.1C.QD.Q14.下列触发器中,克服了空翻现象的有。
A.边沿D触发器B.主从RS触发器C.同步RS触发器D.主从JK触发器15.下列触发器中,没有约束条件的是。
A.基本RS触发器B.主从RS触发器C.同步RS触发器D.边沿D触发器16.描述触发器的逻辑功能的方法有。
七年级数学(下)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垂线》练习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过一条线段外一点,作这条线段的垂线,垂足在A.这条线段上B.这条线段的端点处C.这条线段的延长线上D.以上都有可能【答案】D2.过点P向线段AB所在直线引垂线,正确的是.A.B.C.D.【答案】C【解析】过点P向线段AB所在直线引垂线,根据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符合要求的只有选项C,故选C.3.如图所示,已知ON⊥l,OM⊥l,所以OM与ON重合,其理由是A.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B.过一点只能作一条直线C.在同一平面内,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D.垂线段最短【答案】C【解析】已知ON⊥l,OM⊥l,所以OM与ON重合,理由是在同一平面内,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故选C.二、填空题:请将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4.如图所示,直线AB与直线CD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记作__________,此时,∠AOD=∠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90°.【答案】垂直,AB⊥CD,DOB,BOC,COA5.如图,BO⊥AO,∠BOC与∠BOA的度数之比为1∶5,那么∠COA=__________,∠BOC的补角为__________度.【答案】72°,162【解析】∵BO⊥AO,∴∠AOB=90°,∵∠BOC与∠BOA的度数之比为1∶5,∴∠BOC=18°,∴∠COA=∠BOA–∠BOC=90°–18°=72°.∠BOC的补角为180°–18°=162°.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6.如图,已知钝角∠AOB,点D在射线OB上.(1)作直线DE⊥OB;(2)作直线DF⊥OA,垂足为F. 【解析】根据垂直的定义作图即可.如图所示:7.如图所示,O是直线AB上一点,∠AOC=13∠BOC,OC是∠AOD的平分线.(1)求∠COD的度数.(2)判断OD与AB的位置关系,并说出理由.。
第五章练习题一、选择题1. 目前多媒体计算机系统采用的数字化音频压缩国际标准具体是()。
A.JPEG标准 B.MPEG系列标准 C.H.26X标准 D.以上都是2. 目前多媒体计算机系统采用的数字化图像压缩国际标准具体是()。
A.JPEG标准 B.MPEG系列标准 C.H.26X标准 D.以上都是3. MPEG中文是指()。
A.联合图像专家组B.运动图像专家组C.音乐数字接口D.都不对4. JPEG中文是指()。
A.联合图像专家组B.运动图像专家组C.音乐数字接口D.都不正确5. 多媒体数据具有( )特点。
A.数据量大和数据类型多B.数据类型间区别大和数据类型少C.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多、数据类型间区别小、输入和输出不复杂D.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多、数据类型间区别大、输入和输出复杂6. 下面设备中()不是多媒体计算机中常用的图像输入设备。
A.数码照相机 B.彩色扫描仪 C.绘图仪 D.彩色摄像机7.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像都是由一些排成行列的点(像素)组成的,通常称为位图或点阵图B. 图形是用计算机绘制的画面,也称矢量图C. 图像的最大优点是容易进行移动、缩放、旋转和扭曲等变换,放大不失真D. 图形文件中只记录生成图的算法和图上的某些特征点,数据量较小8. .图像分辨率是指:()A. 屏幕上能够显示的像素数目B. 用像素表示的数字化图像的实际大小C. 用厘米表示的图像的实际尺寸大小D. 图像所包含的颜色数9. 颜色的三要素包括()。
A.明度、色调、饱和度 B.明度、色调、分辩率C.色调、饱和度、分辩率 D.明度、饱和度、分辩率10. 下列关于dpi的叙述()是正确的。
A.每英寸的bit数 B.每英寸像素点C.dpi越高图像质量越低 D.描述量化的单位11. 一副640×480的JPEG数字图像,颜色深度是24位,文件大小是64KB,该数字图像的压缩比是()倍。
A. 15B.14C. 10D.2012. 一副256色的彩色图像的分辨率为640×480,则它包含的像素数是()。
第五章练习题:供应业务1. 某制造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本期外购原材料一批,发票注明买价20000元,增值税税额为3400元,入库前发生的挑选整理费用为1000元,则该批原材料的入账价值为( )A. 20000元 B 23400元C 21000元D 24400元2. 企业8月末负债总额为1200万元,9月份收回欠款150万元,用银行存款归还借款100万元,用银行存款预付购货款125万元,则9月末的负债总额为()A.1100万元 B 1050万元C 1125万元D 1350万元3. 企业购买材料时发生的途中合理损耗应()A. 由供应单位赔偿B。
计入材料采购成本C 由保险公司赔偿D 计入管理费用二、多项选择题1. 某企业的会计人员误将当月发生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计入材料采购成本,其结果会使()A 月末资产增加B 月末利润增加C 月末负债增加D 月末财务费用增加E 月末应交税费增加2.在材料采购业务核算时,与“在途材料”账户相对应的账户一般有()A.“应付账款” B “应付票据”C.“银行存款” D “预付账款”E.“应交税费”3. 在我国会计实务中,下列项目构成一般纳税人企业存货实际成本的有()A.支付的买价 B 存货入库后发生的仓库费用C 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D 支付的增值税E 支付的外地运杂费三、判断题1.企业用支票支付购货款时,应通过“应付票据”账户进行核算。
X四、计算题目的:练习材料业务的会计记录资料:A公司20X9年2月份发生下列业务:(1)从日盛公司购进甲材料1100千克,每千克20元;乙材料900千克,每千克15元,甲、乙材料价款共计35500元,支付运杂费48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6035元。
材料尚未到达,货款、运杂费及税金已用银行存款支付。
(运杂费按材料重量比例分摊)(2)从新星工厂购进丙材料4800千克,每千克40元,发生运杂费24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32640元,款项采用商业汇票结算,企业开出并承兑半年期商业承兑汇票一张,材料尚在途中;(3)以银行存款向海河工厂预付购买乙材料货款186000元;(4)企业收到还和工厂发运的乙材料,尚未验收入库。
第五章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你认为新生儿由种主要情绪,即怕、怒、爱的研究者是()A.伊扎德B.华生C.林传鼎D.布里奇斯2.下面那个不属于林传鼎的情绪分化理论阶段()A.系统化阶段B.泛化阶段C.综合化阶段D.分化阶段3.下列不属于儿童情绪发展一般趋势的是()A.社会化B.自我调节化C.易感化D.丰富和深刻化4.3岁前儿童情绪反应的主要动因是()A.生理需要B.社会需要C.身心需要D.生存需要5.2~3岁年幼的儿童,不太在意小朋友是否与他玩,而小朋友的孤立以及成年人的不理,特别是误会、不公正对待、批评等,幼儿会特别在意。
这体现了儿童情绪感的()A.易感化B.自我调节C.深刻化D.丰富化6.布里奇斯的情绪分化理论认为婴儿分化快乐、痛苦两种情绪的年龄是()A. 3个月B. 6个月C. 12个月D. 18个月7.从3岁开始,幼儿陆续产生同情、尊重、爱等20多种感情,同时一些高级情感开始萌芽,如道德感、美感。
该内容出自林传鼎情绪分化理论的()A.系统分化阶段B.分化阶段C.泛化阶段D.综合化阶段8.编制面部肌肉运动和表情模式测查系统的人物是()A. 布里奇斯B.林传鼎C.伊扎德D.华生9.幼儿在那个阶段能够识别愤怒的表情()A.小班B.中班C.大班D.学期班10.陌生人表示友好的面孔,可以引起3~4岁的婴儿的微笑,但能引起婴儿恐惧或惊奇表情大约是()A.5~6个月B.7~8个月C.9~10个月D.11~12个月11.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幼儿情绪自我调节化()A. 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B.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C. 情绪的持续性逐渐降低D.情绪情感从外显到内隐12.婴儿对社会性物体和非社会性物体的反应不同,人的出现,包括人脸、人声,最容易引起婴儿的笑,即婴儿开始出现“社会性微笑”的年龄是()A. 3周B. 4周C. 5周D. 6周13.幼儿怕黑、怕坏人属于()A.预测性的恐惧B. 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C. 本能的恐惧D. 怕生14.婴儿进一步对母亲的存在特别关切,特别愿意和母亲在一起,当母亲离开时,哭喊着不让离开,别人不能代替使婴儿快活。
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一、单项选择题1、道德是以( B )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A.真假B.善恶C.是非D.美丑2、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是( B )A.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矛盾B.人的自我意识C.社会分工的不同D.社会关系3、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是( A )。
A.社会关系B.人的自我意识C.生产实践D.人类的自我进化4、( A )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A.劳动B. 自然C.宗教D.合作5、道德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归根到底根源于( A )。
A.社会经济关系B.在法律上的反映C.全体人民的意愿D.统治阶级的意志6、( C )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A.道德的认识功能B.道德的规范功能C.道德的调节功能D.道德的导向功能7、在道德的历史发展中出现了多种历史类型,其中出现最早的是( A )。
A.原始社会的道德B.奴隶社会的道德C.封建社会的道德D.资本主义的道德8、《诗经》提出“夙夜在公”的道德要求,《尚书》也有“以公灭私,民其允怀”的思想,两者都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中的( A )的基本精神。
A.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B.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C.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D.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9、孔子强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墨子提出“兼相爱,交相利”,体现的是中华传统美德中( B )的基本精神。
A.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B.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C.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D.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10、中国革命道德萌芽于( C )前后,发端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蓬勃发展的伟大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发展,逐渐形成并不断发扬光大。
A.义和团运动B. 太平天国运动C.五四运动D.一二九运动11、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是( D )。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章节自测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1956年4-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的《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表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共党员( B )A.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B.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C.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D.已经突破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束缚2.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学说的著作是( D )A.《论十大关系》 B.《矛盾论》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3.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特别指出,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 B )A.敌我矛盾B.人民内部矛盾C.对抗性矛盾D.阶级对立的阶级4.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B )A.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C.进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5.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 C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C.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D.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6.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在我国,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
如果处理不当,会变成(A )A.对抗性的敌我矛盾B.非对抗性的敌我矛盾C.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 D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7.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方法是( A )A.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办法B.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C.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办法8.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最后苏联模式僵化了",列宁新经济政策关于社会主义的思路之所以"比较好"是因为:(B )A.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社会主义建设纲领B.根据俄国的实际情况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C.为俄国找到一种比较成熟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D.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的设想来建设社会主义9. 新时期的解放思想,关键就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的思想解放,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社会主义本质论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D.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说10.在中共"八大"上,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应实行"三个主体,三个补充"重要思想的是( D )A.毛泽东 B.邓小平 C.刘少奇 D.陈云11.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理论的( B )A.理论前提B.核心内容C.思想基础D.精髓12.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在某种意义上还不够格。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五章 任意角》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人教版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喜洋洋从家步行到学校,一般需要10分钟,则10分钟时间钟表的分针走过的角度是( )A .30°B .﹣30°C .60°D .﹣60°2.将880-︒化为360k α+⨯︒(0360α︒≤<︒,Z k ∈)的形式是( )A .()1603360︒+-⨯︒B .()2002360︒+-⨯︒C .()1602360︒+-⨯︒D .()2003360︒+-⨯︒3.下列角中终边在y 轴非负半轴上的是( )A .45︒B .90︒C .180︒D .270︒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锐角是第一象限的角B .终边相同的角必相等C .小于90︒的角一定为锐角D .第二象限的角必大于第一象限的角 5.在0°到360范围内,与405终边相同的角为( )A .45-B .45C .135D .2256.若750︒角的终边上有一点(),3P a ,则a 的值是( )AB .C .D .-7.下列命题:①钝角是第二象限的角;②小于90的角是锐角;③第一象限的角一定不是负角;④第二象限的角一定大于第一象限的角;⑤手表时针走过2小时,则时针转过的角度为60;⑥若 4.72α=-,则α是第四象限角.其中正确的命题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8.角296π-的终边所在的象限是( )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 9.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第一象限角一定不是负角B .小于90°的角一定是锐角C .钝角一定是第二象限角D .第一象限角一定是锐角 10.已知α为第三象限角,cos 02α>和tan 3α=,则tan 2α的值为( )A .13-B .13C .13-D .13-+13-11.下列与94π的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中正确的是( ) A .(){}245Z k k ααπ=+︒∈ B .()9360Z 4k k ααπ⎧⎫=⋅︒+∈⎨⎬⎩⎭C .(){}360315Z k k αα=⋅︒-︒∈D .()5Z 4k k πααπ⎧⎫=+∈⎨⎬⎩⎭12.已知集合{}9045,M x x k k ==⋅︒+︒∈Z ,集合{}4590,N x x k k ==⋅︒+︒∈Z ,则有( )A .M NB .N MC .M ND .M N ⋂=∅13.若角α的终边与函数()1f x x =-的图象相交,则角α的集合为( )A .π5π|2π+2π,Z 44k k k αα⎧⎫<<+∈⎨⎬⎩⎭B .3π7π|2π+2π,Z 44k k k αα⎧⎫<<+∈⎨⎬⎩⎭C .3ππ|2π2π,Z 44k k k αα⎧⎫-<<+∈⎨⎬⎩⎭D .5ππ|2π2π,Z 44k k k αα⎧⎫-<<+∈⎨⎬⎩⎭二、双空题14.与角-2021°终边重合的最大负角是__________,与角2022°终边重合的最小正角是__________.三、填空题15.如图,终边落在阴影部分(不含边界)的角的集合是________.16.若角α的终边在函数y x =-的图象上,试写出角α的集合为_________.四、多选题17.如果2θ是第四象限角,那么θ可能是( )A .第一象限角B .第二象限角C .第三象限角D .第四象限角参考答案与解析1.D【分析】根据分针旋转方向结合任意角的定义即可求出【详解】因为分针为顺时针旋转,所以10分钟时间钟表的分针走过的角度是 360606︒-=-︒. 故选:D .2.D【分析】根据给定条件直接计算即可判断作答.【详解】880200()3360-︒=︒+-⨯︒.故选:D3.B【分析】求出以x 轴的非负半轴为始边,终边在y 轴非负半轴上的一个角即可判断作答.【详解】因x 轴的非负半轴绕原点逆时针旋转90°即可与y 轴非负半轴重合因此,以x 轴的非负半轴为始边,y 轴非负半轴为终边的一个角是90°于是得:终边在y 轴非负半轴上的角的集合为{|36090,Z}k k αα=⋅+∈显然,A ,C ,D 不满足,符合条件的是B.故选:B4.A【分析】根据锐角的定义,可判定A 正确;利用反例可分别判定B 、C 、D 错误,即可求解.【详解】对于A 中根据锐角的定义,可得锐角α满足090α︒<<︒是第一象限角,所以A 正确; 对于B 中例如:30α=与390β=的终边相同,但αβ≠,所以B 不正确;对于C 中例如:30α=-满足90α<,但α不是锐角,所以C 不正确;对于D 中例如:390α=为第一象限角,120β=为第二象限角,此时αβ>,所以D 不正确.故选:A.5.B【分析】根据终边相同角的概念判断即可;【详解】解:因为40536045=+,所以在0°到360范围内与405终边相同的角为45;故选:B6.B【分析】结合已知条件可求得750与30的终边相同,然后利用三角函数值的定义即可求解.【详解】因为750236030=⨯+所以750与30的终边相同从而223cos750cos3023a a ===+,解得a =故选:B.7.A【分析】利用任意角的定义逐项判断可得出合适的选项. 【详解】①因为大于90小于180的角为钝角,所以钝角的终边在第二象限,钝角是第二象限的角对; ②小于90的角包含负角,负角不是锐角,所以小于90的角是锐角错;③330-是第一象限角,所以第一象限角一定不是负角错;④120是第二象限角,390是第一象限角120390<,所以第二象限角一定大于第一象限角错; ⑤因为时针顺时针旋转,所以针转过的角为负角23060-⨯=-,⑤错; ⑥3 4.7124 4.722π-≈->-,且 4.722π->-,即32 4.722ππ-<-<-,所以α是第四象限角错. 故正确的命题只有①故选:A.8.C 【分析】将角化为k πα+(k Z ∈)的形式,由此确定正确选项.【详解】29566πππ-=-+,在第三象限. 故选:C9.C【分析】明确锐角、钝角、象限角的定义,通过举反例排除错误的选项,得到正确的选项.【详解】解:A 不正确,如330-︒就是第一象限角.B 不正确,如30-︒是小于90︒的角,但30-︒并不是锐角.C 正确,因为钝角大于90︒且小于180︒,它的终边一定在第二象限.D 不正确,如330-︒就是第一象限角,但330-︒并不是锐角.故选:C .10.A 【分析】利用正切的二倍角公式可得23tan 2tan 3022αα+-=,求出tan 2α,再根据α的范围可得答案.【详解】∵tan 3α=,∴22tan231tan 2αα=- 即23tan2tan 3022αα+-=∴1tan 23α=-1tan 23α=-α为第三象限角,所以()3ππ2π2π2k k k α+<<+∈Z ()π3πππ224k k k α+<<+∈Z ∵cos02α>,∴2α为第四象限角 ∴tan 02α<,∴1tan23α=-故选:A.11.C【分析】由任意角的定义判断 【详解】94057203154rad π︒=︒=-︒,故与其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为9{|2,}4k k Z πααπ=+∈或{|315360,}k k Z αα=-︒+⋅︒∈角度制和弧度制不能混用,只有C 符合题意故选:C12.CN ∴中存在元素x M ∉;M N ∴.故选:C .13.C【分析】只有当角α的终边与在直线y x =上时,则与函数()1f x x =-的图象无交点,其余情况一直有交点,结合选项可得答案.【详解】当角α的终边与直线y x =重合时,则角α的终边与函数()1f x x =-的图象无交点.又因为角α的终边为射线 所以3ππ2π2π44k k α-<<+ k ∈Z . 故选:C14. -221° 222°【分析】根据终边相同的角相差360︒的整数倍,利用集合的描述法可写出符合条件的集合,给k 赋值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解:根据终边相同的角相差360︒的整数倍故与-2021°终边相同的角可表示为:{|3602021k αα=︒-︒ }k Z ∈则当4k =时,则53602021221α=⨯︒-︒=-︒,此时为最大的负角.与角2022°终边相同的角可表示为:{|3602022k αα=︒+︒ }k Z ∈当5k =-时,则53602022222α=-⨯︒+︒=︒,此时为最小的正角.故答案为:-221°,222°15.{}|36045360120,k k k Z αα︒︒︒︒⋅-<<⋅+∈ 【解析】写出与OA 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和与OB 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根据区域角的表示方法即可得解.【详解】由题图可知与OA 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为{}|360120,k k Z αα︒︒=⋅+∈与OB 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为(){}|36045,k k Z αα︒︒=⋅+-∈,故终边落在阴影部分(不含边界)的角的集合是{}|36045360120,k k k Z αα︒︒︒︒⋅-<<⋅+∈.故答案为:{}|36045360120,k k k Z αα︒︒︒︒⋅-<<⋅+∈ 【点睛】此题考查区域角的表示方法,关键在于准确找准区域边界所对应的角的表示方式.16.{|180135,}k k αα=⋅︒+︒∈Z【解析】函数y x =-的图象是第二、四象限的平分线,可以先在0︒~360︒范围内找出满足条件的角,再进一步写出满足条件的所有角,并注意化简.【详解】解:函数y x =-的图象是第二、四象限的平分线,在0︒~360︒范围内,以第二象限射线为终边的角为135︒,以第四象限射线为终边的角为315︒∴α的集合为{|360135k αα=⋅︒+︒或360315,}k k Z α=⋅︒+︒∈{|180135,}k k Z αα==⋅︒+︒∈故答案为:{|180135,}k k Z αα=⋅︒+︒∈【点睛】本题考查终边相同角的表示,角的终边是以原点为顶点的一条射线,因此当只有角的终边在直线上时,则要分类讨论.由原点把直线分成两条射线.17.BD【解析】依题意求出2θ的取值范围,从而得出θ的取值范围,即可判断θ所在的象限; 【详解】解:由已知得2222k k ππθπ-<<,k Z ∈所以4k k ππθπ-<<,k Z ∈当k 为偶数时,则θ在第四象限,当k 为奇数时,则θ在第二象限,即θ在第二或第四象限.故选:BD .。
第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重要知识点1.中国特益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国际背景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3.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实践基础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练习题一、选择题(一)单选题1、20世纪70年代,整个世界发生着大变动大调整,时代主题是()A.革命与战争B.和平与发展C.合作与共赢D.开放与融通2、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国际经济、政治关系……A.经济革命B.信息技术C.全球化D.多极化3、1956年,随着苏共二十大的召开和波匈加件的发生,()的弊端初步暴露出来……A.社会主乂B.大跃进C.苏联模式D.人民公社化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果断地纠正了这些错误,深刻地分析了错误出现的原因,同时又坚决地维护和继承了过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所取得的一切积极成果。
A.邓小平B.陈云C.叶剑英D.胡耀邦5、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回答了()这一重大问题。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C.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D.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发展马克思主义6、我国改革从()率先突破,逐步转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并全面铺开,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A.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B.计划少一点,市场多一点C.包干到户D.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7、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的思想路线,彻底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
A.实事求是B.群众路线C.独立自主D.解放思想8、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
A.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C.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D.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9、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概括和全面阐发了党的()的基本路线。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一、名词解释题产业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有形磨损、无形磨损、年剩余价值、年剩余价值率、社会总产品、价值补偿、实物补偿、二、单项选择题1、可变资本和流动资本在内容上的区别是()A、可变资本只包括劳动力,不包括原材料B、流动资本只包括劳动力,不包括原材料C、可变资本既包括劳动力,又包括原材料D、流动资本只包括原材料,不包括劳动力2、在产业资本循环第一阶段G—W中,货币之所以成为资本,关键在于()A、货币购买了劳动力B、货币购买了生产资料C、货币充当了流通手段D、货币购买了一般商品3、大规模固定资本更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因为()A、它能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它根除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C、它一方面减轻对工人的剥削,另一方面提高工人的购买力D、它一方面促使资本主义经济恢复,另一方面加深资本主义矛盾,为下次危机创造条件4、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A、产业资本,商品资本,借贷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流通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预付资本5、区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是()A、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B、它们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C、它们的实物形式是否固定不变D、它们的价值能否在生产中转移到新产品中去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是()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人民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C、个别企业生产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D、生产资料生产过多和消费资料生产不足之间的矛盾7、社会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是()A、社会总产品的数量增加B、社会总产品的质量提高C、社会总资本的价值增殖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8、机器设备属于固定资本,是因为它们的()A、物质形式是固定的,价值不转移B、物质形式一次更新,价值一次转移C、物质形式全部参加生产过程,价值逐渐转移D、物质形式全部参加生产过程,价值不发生转移9、能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是()A、货币资本B、生产资本C、商品资本D、借贷资本10、假定出现Ⅰ(1600V+1600m)>Ⅱ3000C,这时社会资本()A、只能进行简单再生产B、有可能进行扩大再生产C、既不能进行简单再生产,也不能进行扩大再生产D、再生产只能在萎缩状态中进行11、由于出现新技术和新发明引起原有固定资本价值的贬值被称为()A、有形损耗B、实物补偿C、精神损耗D、价值补偿12、反映预付可变资本增殖程度的是()A、剩余价值率B、年剩余价值率C、利润率D、平均利润率13、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资本的职能是()A、为生产剩余价值作准备B、分配剩余价值C、实现剩余价值D、生产剩余价值14、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的矛盾B、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C、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D、资本与雇佣劳动的矛盾15、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A、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B、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不存在实物补偿C、社会总产品的实物补偿,不存在价值补偿D、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形成和实物更新16、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A、Ⅰ(v+ △v +m/x)=Ⅱ(c﹢△c)B、Ⅰ(v﹢m)>ⅡcC、Ⅰ(v﹢m)=ⅡcD、Ⅰ(v﹢m)<Ⅱc17、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条件下,通过第一部类内部交换使得()A、Ⅰc得到实现B、Ⅰ(v﹢m)得到实现C、Ⅱc得到实现D、Ⅱ(v﹢m)得到实现18、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实现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的阶段是()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19、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A、社会总货币资本B、社会总生产资本C、社会总产品D、社会总不变资本20、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式上表现为()A、货币资本B、生产资本C、流通资本D、社会总产值21、在产业资本循环中,商品之所以成为商品资本,主要是因为它的价值中包含着()A、不变资本价值B、固定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D、剩余价值24、预付资本总周转是指()A、固定资本的平均周转B、流动资本的平均周转C、预付资本各不同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D、预付可变资本的平均周转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实际上是社会总产品实现论。
第五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企业根据现有的经济条件和掌握的历史资料以及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对生产经营活动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状况进行的预计和测算的过程,就是管理会计的()。
A.经营决策B.经营预测C.生产决策D.生产预测2.下列各项中,属于因果预测分析法的是()。
A.趋势平均法B.移动平均法C.指标建立法D.平滑指数法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定量分析法的是()。
A.判断分析法B.算术平均法C.回归分析法D.平滑指数法4.通过函询方式,在互不通气的前提下向若干经济专家分别征求意见的方法是()。
A.专家函询法B.专家小组法C.专家个人意见集合法D.特尔菲法5.下列各种销售预测方法中,属于没有考虑远近期销售业务量对未来销售状况会产生不同影响的方法是()。
A.移动平均法B.算术平均法C.加权平均法D.平滑指数法6.下列各项中,不能按照统一的方法直接确定各期权数值的方法是()。
A.移动平均法B.趋势平均法C.加权平均法D.平滑指数法7.在采用平滑指数法进行近期销售预测时,应选择的指数是()。
A.固定的平滑指数B.较小的平滑指数C.较大的平滑指数D.任意数值的平滑指数8.因果预测分析法下用于建立预测模型的“回归分析法”与趋势外推法所采用的“修正的时间序列回归法”的回归系数计算公式()。
A.完全相同B.完全不同C.大致相同D.大致不同9.在下列产品寿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中,产品销售量急剧下降的现象通常发生在()。
A.萌芽期B.成长期C.成熟期D.衰退期10.在管理会计中,按目标利润预测的目标成本应当等于()。
A.预计总产值与目标利润之差 B.预计销售收入与目标利润之差C.预计销售收入与预计总成本之差 D.变动成本总额与固定成本总额之和11.下列各项中,可用于预测追加资金需用量的方法是()。
A.平均法 B.回归分析法 C.指数平滑法 D.销售百分比法12.利润敏感性分析是研究当制约利润的有关因素发生某种变化的时候对利润所产生影响的一种()。
第五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1.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深刻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认识问题,突出的是:( )A.发展速度与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B.依法治国与加强党的领导的问题C.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问题D.姓“资”姓“社”问题2.“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
”这种不清醒的突出表现是:( )A.不重视发展生产力B.不重视改革开放C.忽视了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D.忽视了中国的国情3.新时期的解放思想,关键就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的思想解放,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什么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怎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之所以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之所以说邓小平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最根本的原因是:( )A.邓小平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B.邓小平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C.邓小平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D.邓小平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5.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世纪和新的实践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得出了一个科学结论,即:( )A.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B.解放生产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D.在社会主义,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6.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
”这段话强调的是:( )A.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发展生产力B.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共同富裕C.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是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二、多项选择1.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三大历史转变是:( )A.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从封闭半封闭转向对外开放C.从“两个凡是”转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D.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2.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根据宪法的原则,提出了在政治生活中判断言论和行动是非的六条标准,并指出其中最重要的是 ( )A.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而不是分裂人民B.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是不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C.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而不是破坏或者削弱这个专政D.有利于巩固民主集中制,而不是破坏或者削弱这个制度E.有利于巩固共产党的领导,而不是摆脱或者削弱这种领导3. 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有 ( )A.不发达的社会主义B.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C.发达的社会主义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E.社会主义高级阶段4.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讲话中系统阐述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 )A.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B.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非对抗性矛盾C.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基本适应、部分不适应的特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巩固D.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5.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是邓小平深入思考社会主义本质的起点。
第五章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一、单项选择题1.平均指标反映( )。
A. 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B. 总体分布的离散趋势C. 总体分布的大概趋势 D. 总体分布的一般趋势2.平均指标是说明( )。
A. 各类总体某一数量标志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一般水平B. 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一般水平 C. 同质总体内某一数量标志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一般水平D. 大量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一般水平3.计算平均指标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形式:()A.中位数 B. 众数C. 调和平均数D. 算术平均数4.算术平均数的基本计算公式( )。
A.总体部分总量与总体单位数之比B.总体标志总量与另一总体总量之比C. 总体标志总量与总体单位数之比D. 总体标志总量与权数系数总量之比5.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决定于()。
A. 权数的标志值B. 权数的绝对值C. 权数的相对值 D. 权数的平均值6.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
A. 主要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而与各组次数的多少无关B. 主要受各组次数大小的影响,而与各组标志值的多少无关C. 既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又受各组次数多少的影响D. 既与各组标志值的大小无关,也与各组次数的多少无关7.在变量数列中,若标志值较小的组权数较大时,计算出来的平均数()。
A. 接近于标志值小的一方B. 接近于标志值大的一方C. 接近于平均水平的标志值D. 不受权数的影响8.假如各个标志值都增加5个单位,那么算术平均数会:( )。
A. 增加到5倍B. 增加5个单位C. 不变D. 不能预期平均数的变化9.各标志值与平均数离差之和()。
A.等于各变量平均数离差之和B. 等于各变量离差之和的平均数C. 等于零 D. 为最大值10.当计算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的销售额的年平均增长速度时,应采用哪种平均数?( )A. 众数B. 中位数C. 算术平均数D. 几何平均数11.众数是()。
A.出现次数最少的次数B. 出现次数最少的标志值C. 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D. 出现次数最多的频数12.由组距数列确定众数时,如果众数组的相邻两组的次数相等,则()。
第五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 ) 1、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_______属性的反映。
A、本质
B、个别
C、整体
D、全部
( ) 2、对事实类的信息,如字词、地名、人名、观点、概念等的记忆是___________。
A.内隐记忆 B. 陈述性记忆
C. 程序性记忆
D. 技能记忆
( ) 3、后识记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造成的干扰被称为。
A.侧抑制 B.超限抑制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 ) 4、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并不立即随之消失,而是逐渐减弱,即感觉有一种暂留现象,这被称为___________。
A. 感觉对比
B. 感觉适应
C.感觉融合
D. 感觉后像
( ) 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速度是___________。
A. 先快后慢
B. 先慢后快
C. 逐渐加快
D. 前后一样
( ) 6、研究表明短时记忆的容量是__个组块。
A、3±2 B.、5±2 C、7±2 D、 9±2
( ) 7、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电影、动画等都是利用了__________的原理制作的。
A.自主运动 B.动景运动
C.相对运动 D.诱导运动
( ) 8、记忆时间短暂,记忆的容量大,记忆的信息未经任何加工,具有形象性,这属于:
A、感觉记忆
B、知觉记忆
C、短时记忆
D、形象记忆
( ) 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知觉的基本特性:
A、理解性
B、规律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 ) 10、放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是弯的,但我们认为它是直的。
这是知觉的: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 ) 11、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主要是___________。
A.语义编码 B.动觉编码 C.视觉编码 D.听觉编码
( ) 12、乔治·斯波林进行图象记忆的实验使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A.整体报告法 B.重学法 C.部分报告法 D.节省法
( )13、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___________。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正迁移 D.负迁移
( ) 14、关于感觉的差别阈限,以下那项不属于韦伯(Weber )定律:
A、韦伯分数是一个常数
B、每个最小可觉差主观相等
C、仅在中等刺激强度范围有效
D、不同感觉系统韦伯分数差异很大
( ) 15、以经历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叫做___________。
A 逻辑记忆
B 情绪记忆
C 动作记忆
D 形象记忆
( ) 16、“础润而知雨,月润而知风”。
主要体现思维的___________。
A 、概括性
B 、间接性
C 、直接性
D 、敏捷性
( ) 17、象棋大师和新手对棋局进行复盘的差异最能说明:
A、短时记忆系统容量有限
B、短时记忆容量存在个体差异
C、组快的大小与人的知识经验有关
D、短时记忆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 18、完成信息从一个记忆阶段转移到另一个记忆阶段的关键是:
A. 编码
B. 强化
C. 复述
D. 抑制干扰
( ) 19、感觉与知觉最本质的差异体现在:
A. 选择性
B. 理解性
C. 适应性
D. 稳定性
( ) 20、“月明星稀,月暗星密”这是属于:
A. 感觉适应B. 感觉对比C. 联觉 D. 知觉后像
( ) 21、把下图知觉为圆形时,遵循的知觉组织原则是___________。
A、闭合原则
B、连续原则
C、相似原则
D、邻近原则
( ) 2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深度知觉单眼线索的是___________。
A、空气透视
B、纹理梯度
C、运动视差
D、视轴辐合
( ) 23、、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这是___________。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恒常性
D、知觉的选择性( ) 24、一个人的知识经验影响他对于某个外界刺激的知觉结果,这个过程是知觉的___________。
A、自下而上加工
B、数据驱动加工
C、自上而下加工
D、知觉定势( )25、、从漆黑的屋子马上到明亮的室外时,要过一会才能慢慢睁开眼睛,这是感觉的_________现象。
A.对比 B. 适应 C.后像 D. 分辨
( )26、当过度学习程度为___________时,记忆的效果最好。
A.50% B.100% C.150% D.200%
二、多项选择题
()1、记忆的三个过程是:
A、编码
B、组块
C、提取
D、存储
()2、似动的主要形式有___________
A、动景运动 B.诱发运动 C.自主运动 D.运动后效
()3、短时记忆的编码形式有。
A.视觉代码
B.听觉代码
C.语义代码
D.程序代码
()4、发散思维的特征为___________ 。
A.流畅性
B.变通性
C. 独特性
D.敏感性
()5、知觉的特性有___________ 。
A.选择性
B.理解性
C.适应性
D.整体性
三、填空题
1、短时记忆的容量是___________。
2、一般系列材料的开始部分和末尾部分记忆较好,中间位置的内容则容易遗忘,这种现象
叫做___________。
3、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被称为___________。
4、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速率是____。
5、扩大短时记忆信息量的有效途径是___________。
6、艾宾浩斯用实验证明,遗忘的速率表现为先快后慢
7、当刺激止后,视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而是逐渐减弱,这种视感觉残留的现象叫做。
8、在测量感觉器官的感受性时,多次测试中有一半次数能够觉察到感觉信号的刺激强度为___________。
9、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为___________。
10、从信息加工观点来看,记忆就是对输入信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的过程。
四、判断改错题
1、大脑对感觉信息进行组织和揭示并赋予整体意义的加工过程称为知觉。
2、过度学习就是超任务量的学习,次数越多越好。
3、在思维活动中,对刺激能灵活地作出多种反应的能力,称为思维的流畅性。
4、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遗忘进程是先慢后快。
5、根据记忆的内容,可以把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6、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可以用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来解释
7、在思维活动中,对刺激能灵活地作出多种反应的能力,称为思维的流畅性。
五、简答题
1、简述影响遗忘的因素。
2、简述知觉的基本特性。
3、结合实际谈谈在学习中如何提高记忆效果?
4、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5、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6、简述知觉的恒常性及其分类。
7、根据遗忘规律,如何科学组织复习?
六、论述题
1、论述人类的记忆系统
2、论述遗忘规律与增进记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