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思考与练习】题及答案(1)
- 格式:doc
- 大小:107.50 KB
- 文档页数:9
第五章战略性计划(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战略性计划的首要内容是( )。
A. 战略选择B. 战略环境分析C. 远景和使命陈述D. 确定问题2. 汽车制造商生产冰箱属于( )战略。
A. 混合多元化B. 中心多元化C. 一体化D. 产品开发3. 现在都因农民自己进城卖粮或小贩转卖粮食,使得粮站门可罗雀,于是粮站采取了深加工对策,制作馒头、油饼、麻花等方便食品,既利民又获利,可谓“双赢”。
这一对策属于( )。
A. 后向一体化B. 前向一体化C. 多元化D. 横向一体化4. 海尔集团为了扩大其彩电生产规模,整体收购了合肥黄山电子集团,这种企业并购被称为( )。
A. 纵向一体化B. 横向一体化C. 相关多元化D. 无关一体化5. 为了获取垄断,企业可能采取( )。
A. 前向一体化战略B. 后向一体化战略C. 横向一体化战略D. 纵向一体化战略参考答案:1.C; 2.A; 3.A; 4.B;5.C;二、多项选择题1. 防御型战略属于一种弱战略,包括以下类型( )。
A. 合作经营B. 收缩C. 市场渗透D. 剥离E. 清算2. 核心价值观( )。
A. 是组织持久的本质的原则B. 是一般性的指导原则C. 可以为了经济利益和短期好处暂时放弃D. 不需要理性的和外在的理由E. 强调企业是一种赢利性组织3. 一个有效的BHAG ( )。
A. 具有强大的吸引力B. 促使人们为之奋斗C. 非常明确,使人受到鼓舞D. 一目了然,几乎无需任何解释E. 具有大胆冒险的含义4. 行业内现有竞争对手分析,包括( )。
A. 竞争对手基本情况研究B. 主要竞争对手研究C. 主要竞争对手的发展动向研究D. 次要竞争对手研究E. 次要竞争对手的发展动向研究5. 以下属于消费品市场细分变量的有( )。
A. 生产运作变量B. 行为因素C. 状态因素D. 人口统计因素E. 地理因素中的城市规模参考答案:1.BDE; 2.ABD; 3.ABCDE; 4.ABCE;5.BDE;三、判断题1. 企业战略一经确定就不能改变,否则会影响企业发展的稳定性。
思考与练习(第五章) BY 缪嘉伦 思考题1. 解释原假设与备择假设的含义,并归纳常见的几种建立原假设与备择假设的原则。
答:原假设(null hypothesis )通常是研究者想悼念证据予以反对的假设,也称零假设,用H 0表示。
备择假设(alternative hypothesis)通常是研究者想悼念证据予以支持的假设,也称研究假设,用H l 或 H a 表示。
几种常见的原则:第一, 原假设和备择假设是一个完备事件组,而且相互对立。
第二, 在建立原假设时,通常是先确定备择假设,然后再确定原假设。
第三, 在假设检验中,等号“=”总是放在原假设上。
第四, 在面对某一实际问题时,由于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研究目的,即使对同一问题也可能提出截然相反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
第五, 假设检验的目的主要是收集证据拒绝原假设。
3.什么是显著性水平?它对于假设检验决策的意义是什么?与置信水平的区别?答:显著性水平(level of significance )是指当原假设实际上是正确时,检验统计量落在拒绝域的概率,记为α。
它是人们事先指定的犯第I 类错误概率α的最大允许值。
显著性水平α越小,犯第I 类错误的可能性自然就越小,但犯第∏类错误的可能性随之增大。
置信水平是指变量落在置信区间的可能性,记为1-α。
4.什么是P 值?P 值检验和统计量检验有什么不同?答:P 值(P value )就是当原假设为真时所得到的样本观察结果或更极端结果出现的概率。
如果P 值很小,说明原假设情况的发生的概率很小,而如果出现了,根据小概率原理,我们就有理由拒绝原假设,P 值越小,我们拒绝原假设的理由越充分。
总之,P 值越小,表明结果越显著。
但是检验的结果究竟是“显著的”、“中度显著的”还是“高度显著的”需要我们自己根据P 值的大小和实际问题来解决。
区别:从显著性水平来比较,如果选择的α值相同,所有检验结论的可靠性都一样;通过计算P 值,可测量出样本观测数据与原假设的值0μ的偏离程度。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复习思考题1、说明材枓的体积构成与各种密度概念之间的关系。
答:体积是材料占有的空间尺寸。
由于材料具有不同的物理状态,因而表现出不同的体积。
(1)绝对密实体积和实际密度绝对密实体积即干燥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即材料内部固体物质的体积,或不包括内部孔隙的材料体积。
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实际密度。
(2)表观体积和表观密度材料单位表观体积的质量称为表观密度。
表观体积是指包括内部封闭孔隙在内的体积。
其封闭孔隙的多少,孔隙中是否含有水及含水的多少,均可能影响其总质量或体积。
因此,材料的表观密度与其内部构成状态及含水状态有关。
(3)材料的自然体积与体积密度材料的自然体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即整体材料的外观体积(含内部孔隙和水分)。
体积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4)材料的堆积体积与堆积密度材料的堆积体积指粉状或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的总体外观体积。
松散堆积状态下的体积较大,密实堆积状态下的体积较小。
堆积密度是指粉状或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2、何谓材料的亲水性和憎水性?材料的耐水性如何表示?答:当润湿边角θ≤90°时,材料能被水润湿表现出亲水性,称为材料的亲水性;当θ>90°时,材料不能被水润湿表现出憎水性,称为材料的憎水性。
材料的耐水性是指材料长期在水作用下不破坏、强度也不明显下降的性质。
耐水性用软化系数表示,如下式:式中:KR ——材料的软化系数fb ——材料在饱和吸水状态下的抗压强度(MPa ) fg ——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MPa )3、试说明材料导热系数的物理意义及影响因素。
答:材料的导热性是指材料两侧有温差时,热量由高温侧流向低温侧传递的能力,常用导热系数表示。
材料的导热系数λ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材料的化学组成和物理结构;(2)孔隙状况;(3)环境温度。
(或λ的影响因素:组成、结构,孔隙率、孔隙特征、受潮、受冻)4、说明提高材料抗冻性的主要技术措施。
第5—6章(市场结构、要素市场)复习思考及作业题(一)名词解释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边际生产力(或边际收益产品)其中:边际生产力(或边际收益产品)(MRP),是指厂商增加单位投入要素所增加的收益,即厂商的要素(x)增加量带来的收益增加量,可表为:12(ⅹ1ABCD2)AC.边际收益大于平均收益;D.边际收益曲线交于平均收益曲线的最低点。
(附加题)1、MR=MC的均衡产量上,完全竞争厂商()A、必然得到最大的利润;B、不可能亏损;C、必然得到最小的亏损;D、若获利润,则利润最大,若亏损,则亏损最小。
2、下列关于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说法正确的是(B )A、完全竞争市场上P<AR<MRB、完全竞争市场上P=AR=MRCD1。
(1少?(2(3)STC将P=10、Q0=40/3代入利润表达式即可得到最大利润为:MAX( )=PQ-STC=PQ-(0.04Q3-0.8Q2+10Q+5)=1145/27。
(2)由已知的STC表达式可以得到平均变动成本函数为:AVC=(TVC)/Q=(0.04Q3-0.8Q2+10Q)/Q=0.04 Q2-0.8Q+10再由AVC=MC,即由0.04 Q2-0.8Q+10=0.12 Q2-1.6Q +10可以解出停止生产时的产量为:Q=10。
将Q=10代入AVC表达式,得到相应的最低AVC为:Min(AVC)=6元。
所以,当价格P等于Min(AVC)=6元时企业将停止生产。
(3也即由2、,,则总收益曲线为:TR=PQ=1000Q-5Q2,边际收益曲线为:MR=1000-10Q;再由已知的成本函数得到边际成本曲线为:MC=20Q+400。
最后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理求得企业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为:1000-10Q=20Q+400,Q0=20;代入反需求曲线得到均衡价格和利润:P0=1000-5Q0=1000-5×20=900;π=(1000×20-5×202)﹣(10×202+400×20+3000)=3000。
第五章思考与练习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A(算术平均数)、H(调和平均数)和G(几何平均数)的关系是:( D )A、A≤G≤H;B、G≤H≤A;C、H≤A≤G;D、H≤G≤A2.位置平均数包括( D )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中位数、众数3.若标志总量是由各单位标志值直接总和得来的,则计算平均指标的形式是( A )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中位数4.平均数的含义是指( A )A、总体各单位不同标志值的一般水平;B、总体各单位某一标志值的一般水平;C、总体某一单位不同标志值的一般水平;D、总体某一单位某一标志值的一般水平5.计算和应用平均数的基本原则是( C )A、可比性;B、目的性;C、同质性;D、统一性6.由组距数列计算算术平均数时,用组中值代表组内变量值的一般水平,假定条件是( C )。
A.各组的次数相等 B.组中值取整数C.各组内变量值不同的总体单位在组内是均匀分布的D.同一组内不同的总体单位的变量值相等7.已知3个水果店香蕉的单价和销售额,则计算3个水果店香蕉的平均价格应采用( C )A.简单算术平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 C.加权调和平均数 D.几何平均数8.如果统计资料经过分组,并形成了组距分配数列,则全距的计算方法是( D )A.全距=最大组中值—最小组中值B.全距=最大变量值—最小变量值C.全距=最大标志值—最小标志值D.全距=最大组上限—最小组下限9.已知两个总体平均数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 A )。
A.平均数大的,代表性大 B.平均数小的,代表性大C.平均数大的,代表性小 D.以上都不对10.某企业2006年职工平均工资为5000元,标准差为100元,2007年平均工资增长了20%,标准差增大到150元。
职工平均工资的相对变异( A )。
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能比较二、多项选择题1.不受极值影响的平均指标有( BC )A、算术平均数;B、众数;C、中位数;D、调和平均数;E、几何平均数2.标志变动度( ABCDE )A、是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差别大小程度的指标;B、是评价平均数代表性高低的依据;C、是反映社会生产的均衡性或协调性的指标;D、是反映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均衡性或协调性的指标;E、可以用来反映产品质量的稳定程度。
第五章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思考与练习】一、思考题1.应用相对数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2. 为什么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3. 标准化率计算的直接法和间接法的应用有何区别?4. 常用动态数列分析指标有哪几种?各有何用途?5. 率的标准化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二、案例辨析题某医生对98例女性生殖器溃疡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发现杜克雷氏链杆菌、梅毒螺旋体和人类单纯疱疹病毒2型病原体感染患者分别是30、51、17例,于是该医生得出结论:女性生殖器溃疡患者3种病原体的感染率分别为30.6%(30/98)、52.0%(51/98)和17.4%(17/98)。
该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三、最佳选择题1. 某地2006年肝炎发病人数占当年传染病发病人数的10.1%,该指标为BA. 率B. 构成比C. 发病率D. 相对比E. 时点患病率2. 标准化死亡比SMR是指AA. 实际死亡数/预期死亡数B. 预期死亡数/实际死亡数C. 实际发病数/预期发病数D. 预期发病数/实际发病数E. 预期发病数/预期死亡数3. 某地人口数:男性13,697,600人,女性13,194,142人;五种心血管疾病的死亡人数:男性16774人,女性23334人;其中肺心病死亡人数:男性13952人,女性19369人。
可计算出这样一些相对数:11395283.18%16774p ==, 2139521936983.08%1677423334p +==+,313952101.86/1013697600p ==万, 416774122.46/1013697600p ==万,523334176.85/1013194142p ==万, 645p p p =+71395219369123.91/101369760013194142p +==+万81677423334149.15/101369760013194142p +==+万该地男性居民五种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为D A. 1p B. 2p C. 3pD. 4pE. 5p4. 根据第3题资料,该地居民五种心血管病的总死亡率为E A. 1p B. 2p C. 5pD. 6pE. 8p5. 根据第3题资料,该地男、女性居民肺心病的合计死亡率为D A. 2p B. 5pC. 6pD. 7pE. 8p6. 某地区2000~2005年结核病的发病人数为015,,,a a a ⋯,则该地区结核病在此期间的平均增长速度是DA .0156a a a ⋯+++B.C.D.1-E.7. 经调查得知甲、乙两地的恶性肿瘤的粗死亡率均为89.94/10万,但经过标准化后甲地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为82.74/10万,而乙地为93.52/10万,发生此现象最有可能的原因是C A. 甲地的诊断技术水平更高B. 乙地的恶性肿瘤防治工作做得比甲地更好C. 甲地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比乙地多D. 乙地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比甲地多E. 甲地的男性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比乙地多 8. 下列不属于相对比的指标是 C A. 相对危险度RR B. 比值比ORC. 病死率D. 变异系数CVE. 性别比9. 计算标准化率时,宜采用间接法的情况是BA.已知被标准化组的年龄别死亡率与年龄别人口数B.已知被标准化组的死亡总数与年龄别人口数C.已知标准组年龄构成与死亡总数D.已知标准组的人口总数与年龄别人口数E.被标化组各年龄段人口基数较大四、综合分析题1. 为研究经常吸烟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关系,1998~2000年间,某医生收集了356例COPD患者的吸烟史,经常吸烟(日平均1支以上,30年)的COPD 患者有231例;而同时期同年龄段的479名非COPD患者中,经常吸烟的有183例。
第 5 章植物激素调节第 1 节植物生长素(一)问题探讨1.弯向窗外生长。
2.是较长时间的单侧光刺激引起植株弯向窗外有阳光处生长。
这样,可以使植株获得更多阳光,从而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
3.植株的弯曲生长发生在幼嫩部位。
(二)旁栏思考题 1提示分别遮盖胚芽鞘尖端和它下面一段,是采用排除法,观察某一部分不受单側光刺激时系统的反应,从而确定是哪一部分在起作用。
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顶端下面的一段,感受光刺激的是顶端。
这说明,是胚芽鞘顶端接受单侧光照射后,产生某种刺激传递到下面,引起下面弯曲生长。
(三)旁栏思考题 2提示因为该影响(生长素)在向光一侧和背光一侧(浓度分布)存在差异,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
(四)旁栏思考题 3提示没有。
他是在对实验结果进行严密分析的基础上作出这样推断的。
要得出这样的结论,既需要以事实为依据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还需要一定的想象力(五)思考・讨论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的异同1.提示二者都是调节生命活动的化学物质,都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发挥作用且都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
2.提示二者的主要区别如下页表格所示。
(略)(六)旁栏思考题 4提示生长素在细胞水平上发挥作用是在器官水平上发挥作用的基础。
(七)思考・讨论植物生长素的作用特点1.“促进”或“抑制”,是相对于生长素处于最低浓度时各器官的生长速度而言, 当生长素浓度过高而“抑制”生长时,器官表现为生长速度减慢,甚至生长停滞。
2.一般表现为较低的浓度促进生长,浓度过高则抑制生长。
3.对于不同的器官来说,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不同。
(八)思维训练1.提示不严密,没有考虑将胚芽鞘倒过来放置时的情况2.提示结论2不严谨。
没有实验证明生长素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
3.提示应该增加一组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下的实验,以研究生长素能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输到形态学上端。
(九)练习与应用概念检测1.(1)(V);(2)(V);(3)(x)。
七年级上册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回顾与思考学习目标:1. 会建构本章知识网络图;2. 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概念,能熟练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3. 能利用等式基本性质进行等式变形;4. 能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解的合理性。
当堂检测:A 组:1.已知x =y ,下列变形不正确的是( )A .x ﹣2=y ﹣2B .ax =ayC .x 2=xyD . 2. 解方程2631x x =+-,去分母,得( ) A.;331x x =-- B.;336x x =--C.;336x x =+-D..331x x =+-3.当x =_______时,x 的3倍与1x -互为相反数.4.解方程 (1) ()43204--=-x x (2) 2x -13 = x+22+15.趵突泉公园的成人票每张40元,儿童票半价,买了10张票,共花了320元,问成人、儿童各几人?B 组:6.某商场计划购进甲、乙两种节能灯共1200只,这两种节能灯的进价、售价如下表所示,若要使该商场销售完这批节能灯时获利13500元,则进货的方式是( )进价元只 售价元只 甲种节能灯乙种节能灯A.甲种节能灯比乙种节能灯少进200只B. 乙种节能灯比甲种节能灯多进300只C.甲种节能灯比乙种节能灯少进250只D. 乙种节能灯比甲种节能灯多进350只7. 用白铁皮做罐头盒,每张铁皮可制盒身16个,或盒底43个,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套罐头盒。
现有150张白铁皮,用多少张制做盒身,多少张制做盒底,可以正好制成整套罐头盒?课后作业:A 组1.下列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A .x -3y =4B .xy =4 C.4x -1=0 D.y 3-12=1 2.下列结论不成立的是( )A .若x =y ,则x -a =y -aB .若x =y ,则ax =ayC .若x a =y a ,则x =yD .若x =y ,则x a =y a3.若(a ﹣2)x |2a ﹣3|﹣6=0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则a = .4.解方程:(1) 4x ﹣10=6(x ﹣2); (2)﹣=1.B 组5.如果x =2是方程x +a =﹣1的解,那么a 的值是( )A .﹣2B .2C .0D .﹣66.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30千米的A ,B 两地骑车相向而行,甲骑车的速度是10千米/时,乙骑车的速度是8千米/时,甲先出发1小时后,乙骑车出发,乙出发后x 小时两人相遇,则列方程为 .7.某种商品每件的进价为80元,标价为120元,后来由于该商品积压,将此商品打七折销售,则该商品每件销售利润为 元.8. 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是60mm ,高为100mm ,圆锥的底面直径是120mm ,且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倍,求圆锥的高.回顾与思考答案当堂检测1、D2、B13、44、(1)x=8(2)x=145、成人6张,儿童4张,6、B7、86张制作盆身,64张制作盆底课后作业1、D2、D3、14、(1)1 (2)-95、A6、10(x+1)+8x=307、48、50mm。
《个人与团队管理》(上册)各章思考与练习题解答第一单元自我规划第一章思考你的目标1、什么是创造性思维方法?要点:创造性思维方法是指不依常规、寻求变异、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开放式思维方式。
2、什么是头脑风暴法?个人和集体使用头脑风暴法进行创造性思维有什么相同或不同?要点: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是为了克服阻碍产生创造性方案的遵从压力的一种相对简单的方法,它利用一种思想产生过程,鼓励提出任何种类的方案设计思想,同时禁止对各种方案的任何批评。
个人头脑风暴法不会受到别人的干扰,但是思路狭窄;团队头脑风暴法能够集中很多人的意见,但是人们往往会有所顾虑。
3、假如你在职业或工作上面临选择,你会采取什么手段来面对这些选择?要点: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面对不同的情况,应该有不同的方法,一般包括:①改变境遇积极进取——使自己更加适应;面对其他挑战,如参加训练和培训;改善工作环境;授权给其他人,让他们承担一些日常事务。
②改变自己检查自己的真实想法——嘴上说的和心中想的是否一致;改变行为;发展在其他领域的技能和能力。
③改变个人与工作之间的关系适应工作;将工作看作是达到目标的方法;通过降低问题的重要性来改变看法——更注重工作之余的生活。
④离开4、请思考你是如何制定自己的目标和计划的?要点:制定目标:可以用个人头脑风暴法。
制定计划:可以按照计划的时间长短进行。
其他的方法也可以。
第二章自我认知1、什么是自我认知?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了解自己和他人的?要点;自我认知,了解和理解自己,控制自我情绪,理解和管理他人等。
视个人情况而定,只要合理即可,一般来说,与他人沟通,理解他人,换角度思考,反思自己的行为,接受各种反馈意见等都能帮助你去理解别人。
2、自我认知有哪几种方式?要点:思考自己的行为,利用反馈、观察、阅读、讨论等方式。
3、什么是反馈?你通常通过哪些途径得到反馈?要点:反馈是发展自我认知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发展技能和能力的有效途径。
第二章决策与计划思考题参考答案简答题:1.什么是决策?决策的原则和依据是什么?答:所谓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决策的基本原则:(1)系统原则。
应用系统理论进行决策,是现代科学决策必须遵守的首要原则。
(2)信息原则。
信息是决策的基础。
(3)可行性原则。
决策能否成功,取决于主客观等方面的成熟,科学决策不仅要考虑市场的组织发展的需要,还要考虑到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各方面是否有决策实施的可行性。
(4)满意原则。
由于决策者不可能掌握很充分的信息和做出十分准确的预测,对未来的情况也不能完全肯定的,因此,决策者不可能作出“最优化”的决策。
2.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之间有何区别?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之间有何区别?答:战略决策,是解决全局性、长远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问题的决策。
一般多由高层次决策者作出。
战术决策是为了实现战略决策、解决某一问题做出的决策,以战略决策规定的目标为决策标准。
战略决策是涉及企业发展全局方面的问题,是确定企业发展的经营目标投资方向和生产规模等方面的决策,其重点是解决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关系问题,属于长期决策。
而战术决策是针对企业具体化的问题。
如生产控制,销售网络等。
其重点是解决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问题,属于短期性决策。
业务决策是企业某一项具体业务的战术决策。
程序化决策又称常规性决策,是指对重复出现的、日常管理问题所作的决策。
这类决策有先例可循,能按原已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进行决策。
它多属于日常的业务决策和可以规范化的技术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是指对管理中新颖的问题所作的决策。
这种决策没有常规可循,虽然可以参照过去类似情况的做法,但需要按新的情况重新研究,进行决策。
它多属于战略决策和一些新的战术决策,这种决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决策者政治、经济、技术的才智和经验。
3.决策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决策过程要受到哪些因素影响?答:决策过程包括发现问题、建立目标、形成备选方案、备选方案比选、执行方案和评估决策方案6个步骤。
5.7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1.【单选题】中国革命道德萌芽于( )。
A、土地革命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五四运动前后答案:D2.【单选题】毛泽东在纪念( )时首次明确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A、刘胡兰B、雷锋C、张思德D、时传祥答案:C3.【单选题】下列关于革命利益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要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B、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C、为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了人民大众的利益,一切有革命觉悟的先进分子必要时都应当牺牲自己的利益D、不应当有任何个人利益存在答案:D4.【多选题】下列关于树立社会新风和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道德规范都要面向生活实践B、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体现了中国革命道德在社会生活层面上的重要意义C、人们对中国革命道德的传扬,破除了等级观念和特权思想,破除了鄙视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旧道德观念D、引导建立新型家庭关系和培育良好家风不属于树立社会新风的范畴答案:ABC5.【多选题】下列属于革命道德具体表征的是( )A、红船精神B、井冈山精神C、苏区精神D、长征精神答案:ABCD6.【判断题】中国革命道德,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延续和发展。
我的答案:√7.【判断题】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非常重视革命道德建设,而在改革和发展时期,我们更应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和市场道德建设,革命道德仅具有参考意义。
答案:×5.8 明大德1.【单选题】下列不属于社会公德主要内容的是( )。
A、文明礼貌B、拜金主义C、爱护公物D、遵纪守法答案:B2.【单选题】下列关于遵纪守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遵纪守法是全体公民都必须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B、遵纪守法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C、每个社会成员都要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而特定公共场所和单位的有关纪律规定则不需要必须遵守D、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每个人都遵纪守法,树立规则意识答案:C3.【多选题】当今世界,公共生活的领域更为广阔,其特征主要包括( )。
第一章思考与练习1.选择题1.B2.C3.C4.C5.D6.A7.B2.填空题1从宏观角度来看,移动互联网是由移动终端和移动子网、接入网络、核心网络3部分组成。
2.移动互联网是指以各种类型的移动终端作为接入设备,使用各种移动网络作为接入网络,从而实现包括传统移动通信、传统互联网及其各种融合创新服务的新型业务模式。
3.简答题1.移动互联网的基本特征有哪些?(1)终端移动性:相对于固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灵活、便捷、高效。
移动终端体积小且易于携带;移动互联网里包含了各种适合移动应用的各类信息,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采购、交易、质询、决策、交流等各类活动。
移动性带来接入便捷、无所不在的连接以及精确的位置信息,而位置信息与其他信息的结合蕴藏着巨大的业务潜力。
(2)个性化:移动互联网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个性化服务理念和商业运作模式。
对于不同用户群体和个人的不同爱好和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制出多种差异化的信息,并通过不受时空地域限制的渠道,随时随地传送给用户。
终端用户可以自由自在地控制所享受服务的内容、时间和方式等,移动互联网充分体现了个性化的服务。
(3)业务及时性: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能够随时随地获取自身或其他终端的信息,及时获取所需的服务和数据;(4)服务便利性:由于移动终端的限制,移动互联网服务要求操作简便,响应时间短;(5)业务使用的私密性:在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时,所使用的内容和服务更私密,如手机支付业务等。
(6)融合性:首先,移动语音和移动互联网业务的一体化导致了业务融合;其次,手机终端趋向于变成人们随身携带的唯一的电子设备,其功能集成度越来越高。
2.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时期?(1)萌芽期(2000-2007年)(2)成长培育期(2008-2011年)(3)高速成长期(2012-2013年)(4)全面发展期(2014年--至今)3.简述移动互联网的3个构成要素。
(1)移动终端,包括手机、专用移动互联网终端和数据卡方式的便携电脑等;(2)移动通信网络接入,包括2G、3G甚至4G等;(3)公众互联网服务,包括Web,WAP方式等。
第一章绪论思考练习题:1. 文学创作为什么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2. 你认为应怎样观察感受生活?3. 你怎样理解人情练达即文章?4. 你怎样看待多读与多写?5. 习作阶段,为什么应尝试多种文学体裁与手法?6. 作文:自拟题目第二章主题思考练习题:1.中国古代文论对文章的立意有哪些主要的观点?2.主题对于作者构思行文的具体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3.你认为主题的酝酿与提炼有哪些基本要求?4.课堂分析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一杯茶》,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作品的主题。
5.作文:续写蒋子龙的《找帽子》,自拟题目(已作为过程性作业之一)(理论与实践之古今文论:教材《文学写作》本章中,引陈骙在《文则》中所说:“辞以意为主。
故辞有缓,有急,有轻,有重,皆生乎意也。
”又引杜牧在《答庄允书》中所说:“苟意不先立,止以文采辞句绕前捧后,是言愈多而理愈乱,如入阛阓,纷纷然莫知其谁,暮散而已。
是以意全胜者,辞愈朴而文愈高;意不胜者,辞愈华而文愈鄙。
是意能遣辞,辞不能成意。
大抵为文之旨如此。
”/教材《文学写作》本章中,引庄子在《渔父》中的说法:“世之所贵道者,书也。
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
”意思是书籍用语言来传承世人所称赞的道,而语言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所表达的意义。
又引李渔在《闲情偶寄·立主脑》中所说:“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
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
”)第三章材料思考练习题:1.你怎样理解题材这一概念?2.文章怎样才能做到“言之有物”?3.为什么提倡写自己熟悉的生活?4.围绕作品的主题(立意)选材是否有必要?为什么?5.怎样看待题材的典型性?6.作文:自拟题目。
(理论与实践之古今文论:刘大櫆《论文偶记》中谈写作的用材时所说:“譬如大匠操斤,无土木材料,纵有成风尽垩手段,何处设施?”/陈骙《文则》论诗选材时说:“文之作也,以载事为难,事之载也,以蓄意为工。
”1他认为动笔作文的时候,选用材料是件困难的事;一旦被选用于文章的材料,就要能充分发挥“蓄意”(蕴含文章的立意)的功用。
【思考与练习】一、选择题.领导者采用何种领导风格,应当视其下属的“成熟”程度而定。
当某一下属既不愿也不能负担工作责任,学识和经验较少时,领导对于这种下属应采取如下哪种领导方式?(A )A.命令式B.说服式C.参与式D.授权式.领导者运用权力的最重要原则是(B )A.慎重原则B.公正原则C.例外原则D.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土为知己者死”这一古训反映了有效的领导始于(D )A.上下级之间的友情B.为下属设定崇高的目标C.为下属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D. 了解下属的欲望和需要1.有些领导事必躬亲、劳累不堪,但管理的效果不理想,这可能主要是因为他忽视了(C )A.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B.运用现代的办公设施C.过分集权的弊端和分权的重要性D.锻炼身体的重要性.从管理方格理论中,我们体会到,欲使领导工作卓有成效则应(C )A.采取集权领导注重完成任务B.注重和谐的人际关系C.注重组织目标的达成和对职工的关心D.充分发挥激励作用2.属于领导非权力影响力的是(C )A.奖金B.晋升C.专长I).地位3.某部门主管将注意力几乎都放在了对任务的完成上,而对下属的心理因素、士气和发展很少关心。
根据管理方格理论,该主管的领导作风属于(B )A.放任式B.任务式C.中庸式1).集体式.根据权变理论,领导是否有效取决于(C )A.稳定的领导行为B.领导者的品质权威C.领导者能否适应其所处的具体环境D.是专制型领导还是民主型领导4.关系式的领导在工作中主要表现出(A )A.更多地关心职工的工作与生活和较少地注意管理效率的提高B.在更多地关心职工的工作与生活的同时,也非常注意管理效率的提高C.虽不大关心职工的工作与生活,但却非常注意管理效率的提高D.既不大关心职工的工作与生活,也不注意组织管理效率的提高10.依照路径一目标理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当任务不明或压力过大时,成就导向型领导导致了更高的满意度B.当下属执行结构化任务时,支持型领导导致了员工高绩效和高满意度C.对知觉能力强或经验丰富的卜属,指导型的领导可能被视为好领导D.组织中的正式权力关系越明确化,领导者越应表现出控制型行为二、多项选择1.关于领导的基本涵义的理解,正确的是(ABCDE)。
【思考与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计算平均指标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形式是()A.中位数B.众数C.调和平均数D.算术平均数2、计算平均指标的基本要求是所要计算的平均指标的总体单位应是()A.大量的B.同质的C.有差异的D.不同总体的3、已知某工业局所属各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和职工人数资料,要计算该工业局职工的平均工资,应选择的权数是()A.职工人数B.平均工资C.工资总额D.职工人数或工资总额4、由组距式数列计算算术平均数时,用组中值代表组内变量的一般水平,有一个假定条件,即()A.组的次数必须相等B.各组的变量值必须相等C.各组变量值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D.各组必须是封闭组5、平均数反映的是同质总体()A.各单位不同标志值的一般水平B.某一单位标志值的一般水平C.某一单位不同标志值的一般水平D.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标志值的一般水平6、权数对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B.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C.标志值本身的大小D.标志值数量的多少7、为了用标准差分析比较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其基本的前提条件是()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C .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D .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8、已知两个同类型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标准差分别为:元元,乙甲65==σσ则两个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代表性是( )A .甲大于乙B .乙大于甲C .一样的D .无法判断 答案:1.D 2.B 3.A 4.C 5.D 6.A 7.B 8.D 二、多项选择题1、在各种平均指标中,不受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指标是( ) A .算术平均数 B .调和平均数 C .中位数 D .几何平均数 E .众数2、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A .受各组频数或频率的影响B .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C .受各组标志值和权数共同的影响D .只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E .只受权数大小的影响3、平均指标与变异指标结合运用体现在( ) A .用变异指标说明平均指标代表性的大小B .以变异指标为基础,用平均指标说明经济活动的均衡性C .以平均指标为基础,用变异指标说明经济活动的均衡性D .以平均指标为基础,用变异指标说明经济活动的节奏性E .以平均指标为基础,用变异指标说明总体各单位的离散程度 4、众数是( )A .位置平均数B .在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C .不受极端值的影响D .适用于总体次数多,有明显集中趋势的情况E.处于数列中点位置的那个标志值5、在()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A.各组次数相等B.各组变量值不等C.变量数列为组距数列D.各组次数都为1 E.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相等6、分配数列中,各组标志值与频数的关系是()。
A.各组标志值作用大小从频数大小中反映出来B.频数越大的组,标志值对于总体标志水平所起的影响也越大C.频数越大,则组标志值也越大D.标志值很小的组,相应的频数也就小E.组标志值相应的频数很小,对于总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就小7、下列指标中与总体范围大小关系不密切的有()。
A.相对指标B.数量指标C.总量指标D.质量指标E.平均指标8、标志变异指标中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区别是()。
A.两者的作用不同B.两者的计算方法不同C.两者的适用条件不同D.指标表现形式不同E.与平均数的关系不同答案:1.CE 2.ABC 3.ACDE 4.ABCD 5.ADE 6.ABE 7.ADE 8.BCD三、判断题1、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只受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2、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反映了现象总体的规模和一般水平,但掩盖了总体各单位的差异情况,因此通过这两个指标不能全面认识总体的特征。
()3、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取决于权数本身绝对值的大小。
()4、在特定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5、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小。
()6、中位数和众数都属于平均数,因此它们的数值大小受到总体内各单位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7、对任何两个平均数相等的两个同质变量数列,比较其平均数的代表性,都可以采用标准差指标。
()8、标准差系数是测量标志变异程度的一个相对指标,因此其数值的大小与标志值之间的差异程度无关。
()答案:1.× 2.√ 3.× 4.√ 5.√ 6.×7.×8.×四、填空题1、平均指标说明分配数列中各变量值分布的趋势,标志变异指标说明各变量值的趋势。
2、权数在平均数的形成中起着一种作用,在情况下,简单算术平均数与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结果相同。
3、已知三种产品的合格率分别为49%、36%和79%,则这3种产品的平均合格率为。
4、变异指标的种类有、、和。
5、在平均指标的计算过程中,其平均值的大小受各标志值大小影响的平均指标是、和。
6、已知某数列各变量值的平均数为7,各变量值平方的平均数为65,则该数列的标准差系数为。
答案:1、集中、离中。
2、权衡轻重、各组权数相等的。
3、51.85%。
4、全距、平均差、标准差、变异系数。
5、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
6、57.1% 五、简答题1、 试分析平均指标和强度相对指标的区别。
答:1)指标含义不同。
强度相对指标说明的是某一现象在另一现象中发展的强度、密度或普遍程度;而平均指标说明的是现象发展的一般水平。
2)计算方法不同。
强度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虽然都是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之比,但是,强度相对指标分子与分母的联系只表现为一种经济关系,而平均指标分子与分母的联系是一种内在联系,即分子是标志值的总量,而分母是总体单位的个数,因此,对比结果是对总体各单位某一标志值的平均。
2、 加权算术平均数与加权调和平均数有何区别与联系?答:加权算术平均数与加权调和平均数是计算平均指标时常常用到的两个指标。
加权算术平均数中的权数一般情况下是资料已经分组得出分配数列的情况下标志值的次数。
而加权调和平均数的权数是直接给定的标志总量。
在经济统计中,经常因为无法直接得到被平均标志值的相应次数的资料而采用调和算术平均数的形式来计算,这时的调和平均数是算术平均数的变形。
它仍然依据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公式来计算。
它与算术平均数的关系用公式表达如下:x f xfxm m =∑∑=∑∑=H 3、 简述标志变异指标的意义和作用。
答:变异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变异程度的指标。
以平均指标为基础,结合运用变异指标是统计分析的一个重要方法。
变异指标的作用有:反映现象总体各单位变量值分布的离中趋势;说明平均指标代表性的大小;测定现象变动的均匀性或稳定程度。
4、 什么是变异系数?变异系数的应用条件是什么?答:变异系数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变异指标。
它是通过变异指标中的全距、平均差、或标准差与平均数对比得到的。
常用的是标准差系数。
变异系数的应用条件是:当所对比的两个数列的水平高低不同时,就要用变异系数。
六、计算题1、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36件,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表5—20 甲组工人日产量统计表要求:(1)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和标准差;(2)比较甲、乙两个生产小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解: (1)(件)乙5.291001345343538251515=⨯+⨯+⨯+⨯=∑∑=f xf x =乙σ(件)986.8)(2=∑-∑ffx x%7.26%100366.9%100=⨯=⨯=甲甲甲x V σσ %5.30%1005.29986.8%100=⨯=⨯=乙乙乙x V σσ (2)因为30.5%﹥26.7%,所以甲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2、已知某企业资料如下:表5—21 计划完成情况统计表试计算该企业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
解:该企业平均计划程度计算表如下:%75.103420435==∑∑=H xm m 3、某市共有50万人,其中市区人口占85%,郊区人口占15%。
为了解该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在市区抽查了1500户居民,每人年平均收入为1400元;在郊区抽查了1000户居民,每人年平均收入为1380元。
若这两个抽样数字具有代表性,则计算该市居民年平均收入应采用哪一种形式的平均数计算?解:以各区人口的比重为权数计算该市居民年人均收入:(元)1397%151380%851400=⨯+⨯=∑⋅∑=ffx x 4、某厂三个车间一季度生产情况如下:第一车间实际产量为190件,完成计划的95%;第二车间实际产量250件,完成计划的100%,第三车间实际产量609件,完成计划105%,则三个车间产品产量的平均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一车间产品单位成本为18元,二车间为12元,三车间为15元,请计算三个车间的平均单位成本。
解:平均计划完成程度%84.1011030104905.1609125095.0190609250190==++++=∑∑=H x m m 平均单位成本 件)(元/83.14609250190609152501219018=++⨯+⨯+⨯=∑∑=f xf x 5、某年某月份三个农贸市场某农产品价格和成交量、成交额资料如下表:表5—22 农贸市场交易情况统计表则哪一个市场农产品价格高?为什么? 解:甲市场平均价格: 斤)(元甲/38.145.5==∑∑=x m m H 乙市场平均价格: 斤)(元乙/33.143.5==∑∑=f xf x 从计算结果可知:甲市场平均价格高于乙市场的平均价格。
这是因为虽然价格最高的丙产品在两市场的成交量持平但单价较高的乙产品的成交量占甲市场成交量的50%,而占乙市场的25%;单价最低的甲产品的成交量占甲市场成交量的25%,而占乙市场的50%。
6、某市招收各类职业人员资料如下:表5—23 各类职业人员招收情况统计表请分别计算男、女职业人员的总录用率,并比较两组说明各组和总录用率高低不同的原因。
解:设:录用率为x ,报考人数为f ,则录用人数为xf ,那么男性总录用率=%5.20600123==∑∑f xf 女性总录用率=%8.1750089==∑∑f xf 资料显示,女性各组录用率均高于男性,但总录用率却低于男性,这是因为平均数的大小不仅受各组变量值大小的影响,而且受权数的影响。
这里,报考人数的多少对总录用率起了权衡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