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粉末检测
- 格式:ppt
- 大小:2.26 MB
- 文档页数:67
第三章铁金属材料单元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天然氧化铝晶体俗称刚玉,常因含有杂质而呈各种色彩。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A.刚玉中混入微量的铬元素称为红宝石B.刚玉中混入微量的钛元素或铁元素称为蓝宝石C.蓝宝石和红宝石都是制作名贵首饰的材料D.蓝宝石和红宝石都只能从自然界中来获得2.下列各图示中能较长时间看到Fe(OH)2白色沉淀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3.关于合金的叙述:①合金中至少含两种金属;②合金中的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③合金中一定含金属;④合金一定是混合物。
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③④4.电子工业常用30%的FeCl3溶液腐蚀绝缘板上的铜箔,制作印刷电路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B.用KSCN溶液可检验废液中的Fe2+C.可用置换法回收废液中的铜D.Fe3+能溶解Cu说明Cu比Fe金属性强5.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是运用化学方法且正确的是A.用NaOH 溶液鉴别Na2CO3 溶液和NaHCO3 溶液B.用KSCN 溶液鉴别FeCl3 溶液和FeCl2溶液C.用澄清石灰水鉴别SO2和CO2两种气体D.利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OH)3 胶体和FeCl3溶液6.向200 mL FeBr2溶液中逐渐通入Cl2,其中n(Fe 3+)、n(Br2) 随通入n(Cl2)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氧化性强弱:Br2 > Fe3+B.由图可知,该FeBr2溶液的浓度为1 mol·L-lC.n(Cl2)=0. 12 mol时,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有c (Fe 3+)∶c( Br-)=1∶8D.n(FeBr2)∶n(Cl2)=1∶1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2Br-+ 2Cl2=2Fe3++Br2 + 4Cl-7.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着质量相同的铝球和铁球,此时杠杆平衡。
粉末涂料检测国标粉末涂料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涂料类型,具有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为了确保粉末涂料的质量和安全性,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检测国标,以确保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本文将对粉末涂料检测国标进行详细研究和分析,以期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第一章:引言粉末涂料是一种由固体颗粒组成的涂料,其主要成分包括树脂、颜料、填充剂等。
由于其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和环境友好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汽车、家具、建筑等领域。
然而,由于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质量问题或不合规范使用导致安全隐患,因此制定相应的检测国标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章:粉末涂料检测国标概述2.1 国内外相关标准对比通过对比国内外相关标准,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或组织对于粉末涂料质量检测的要求和方法的差异。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国内的检测国标。
2.2 国内粉末涂料检测国标的制定过程粉末涂料检测国标的制定过程是一个复杂且严谨的过程,需要经过专家评审、实验验证、公开征求意见等环节。
本节将详细介绍国内粉末涂料检测国标的制定过程,以及其中涉及到的专家组织和实验室。
第三章:粉末涂料质量检测方法3.1 粉末涂料外观质量检测外观质量是评价粉末涂料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节将介绍常用的外观质量检测方法,如颜色、光泽度、表面平整度等。
3.2 粉末涂料物理性能测试物理性能测试是评价粉末涂料性能优劣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节将介绍常用的物理性能测试方法,如硬度测试、附着力测试、耐磨性测试等。
3.3 粉末涂料化学成分分析化学成分分析是判断粉末涂料成分是否合格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节将介绍常用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如元素分析、有机物含量分析等。
第四章:粉末涂料环境安全性检测4.1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检测粉末涂料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环境和人体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本节将介绍常用的VOCs检测方法,如气相色谱法、质谱法等。
4.2 重金属含量检测粉末涂料中可能含有一些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元素,如铅、汞等。
第三章生药的鉴定一、单项选择题1、某些含有较多草酸钙或碳酸钙结晶药材为了控制无机杂志限量,尤其应当测定( )。
A、总灰分B、生理灰分C、炽灼残渣D、酸不溶性灰分E、以上都不是2、目前在中药的真伪鉴别中应用广泛,简便易行的色谱方法是( )。
A、纸色谱B、薄层色谱C、气相色谱D、高效液相色谱E、吸附柱色谱3、要确证纤维素细胞壁,应加下列哪种试液( )。
A、间苯三酚、浓盐酸B、苏丹Ⅲ试液C、氯化锌碘试液D、三氯化铁试液E、水合氯醛试液4、观察粉末中淀粉粒的形状,最适合的装片方法是( )。
A、乙醇装片B、水合氯醛透化装C、稀碘液装片D、水装片E、5%KOH 装片5、加稀盐酸能产生气泡的结晶体是( )。
A、草酸钙结晶B、碳酸钙结晶C、硅质晶体D、菊糖结晶E、橙皮甘结晶6、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挥发油测定法有甲、乙二法,下列哪种药材适合用乙法测定( )。
A、薄荷B、丁香C、干姜D、当归E、白豆蔻7、在植物组织细胞中的小类球状物,遇碘试液显棕色或黄棕色,遇硝酸汞试液显砖红色,此球状物是( )。
A、淀粉粒B、挥发油滴C、糊粉粒D、菊糖E、粘液质8、中药鉴定用供试品的取样至少是检样量的( )。
A、8倍B、5倍C、3倍D、2倍E、1倍9、测定生药中灰分含量时,供试品需粉碎通过( ),并将颗粒混合均匀。
A、二号筛B、三号筛C、四号筛D、二号至三号筛E、直径不超过3mm 的颗粒10、测定生药中水分含量时,供试品需粉碎通过( ),并将颗粒混合均匀。
A、二号筛B、三号筛C、四号筛D、二号至三号筛E、直径不超过3mm 的颗粒11、测定生药中挥发油含量时,供试品需粉碎通过( ),并将颗粒混合均匀。
A、二号筛B、三号筛C、四号筛D、二号至三号筛E、直径不超过3mm 的颗粒12、测定生药中浸出物含量时,供试品需粉碎通过( ),并将颗粒混合均匀。
A、二号筛B、三号筛C、四号筛D、二号至三号筛E、直径不超过3mm 的颗粒13、用水合氯醛试液加热透化装片后,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 )。
第四章粉碎与筛析第一节粉碎一.粉碎的目的1.含义:粉碎主要是借机械力或借助其他方法将大块固体物料碎成规定细度的操作过程。
2.目的:1)增加药物的表面积,促进溶解与吸收,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2)便于调剂和服用;3)加速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浸出或溶出;4)为制备多种剂型奠定基础,如混悬液、散剂、片剂、胶囊剂等。
二、粉碎的基本原理1. 物料分子间内聚力:被外加机械力破坏。
2. 表面积与表面能增大:机械能表面能,故不稳定,粉末有重新结聚的倾向,可采用部分药料混合粉碎,或湿法粉碎,以阻止粉粒结聚。
3.物料性质:1)极性晶型:如生石膏具脆性.较易粉碎,沿晶体结合面碎裂。
2).非极性晶体:如樟脑、冰片脆性差,粉碎时易变形,可加入少量挥发性液体,降低分子间内聚力,使晶体易从裂隙处分开。
3).非晶形:分子排列不规则。
如树脂、树胶等具有弹性,粉碎时一部分机械能用于引起弹性变形,最后变为热能,因而降低粉碎效率,可低温粉碎4).植物药材:性质复杂,含水分(约为9%—16%),具有韧性,难以粉碎。
所含水分越少,越有利于粉碎;(1)薄壁组织的药材,如花、叶易于粉碎;(2)木质及角质结构的药材则不易粉碎。
(3)含粘性或油性药材都需适当处理(脱脂或混合粉碎)才能粉碎。
4.自由粉碎与缓冲粉碎为使机械能有效地用于粉碎,将已达到要求细度的粉末随时分离移去,使粗粒有充分机会接受机械能,这种粉碎法称为自由粉碎。
反之,若细粉始终保留,在粗粒间起缓冲作用,消耗大量机械能,影响粉碎效率,并产生大量不需要的过细粉末,称缓冲粉碎。
所以在粉碎过程中必须将细粉吹出.使粉碎能顺利进行5.粗细粉粒重差:对于不溶于水的药物如珍珠在水中利用粉粒的重量不同,细粒悬浮而粗粒下沉分离,可得极细粉。
三.粉碎的方法1单独粉碎与混合粉碎1)单独粉碎系指将一味药料单独进行粉碎处理。
需单独粉碎的有:(1)氧化性药物与还原性药物,混合可引起爆炸。
(2)贵重、毒性、刺激性药物,为了减少损耗和便于劳动保护亦应单独粉碎。
《中药药剂学》第三章粉碎-筛析与混合练习题及答案一、A型题1.能全部通过一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三号筛不超过20%的粉末是A.最粗粉B.粗粉C.中粉D.细粉E.极细粉2.不同中药材有不同的硬度是因为A.弹性不同B.脆性不同C.内聚力不同D.密度不同E.含水量不同3.适于粉碎结晶性药物、毒性药、细料药、挥发性药及有刺激性药(如蟾酥)等的粉碎机A.流能磨B.锤击式粉碎机(榔头机)C.柴田粉碎机(万能粉碎机)D.万能磨粉机E.球磨机4.以下是粉末的临界相对湿度(CRH),哪一种最易吸湿A. 60%B. 53%C. 50%D. 48%E. 40%5.利用高速流体粉碎且能超微粉碎的是A.球磨机B.柴田粉碎机C.万能粉碎机D.锤击式粉碎机E.流能磨6.含油脂的粘性较强药粉,宜选用哪种过筛机A.手摇筛B.振动筛粉机C.悬挂式偏重筛粉机D.电磁簸动筛粉机E.旋风分离器7.低温粉碎的原理是A.增加药物的脆性B.降低药物的内聚力C.改变药物的结构D.降低药物的脆性E.增加药物的粘性8.需经蒸罐处理后再粉碎的药物有A.含有大量黏性成分的药料B.含有大量油脂性成分的药料C.含有大量贵重细料的药料D.含有动物的皮、肉、筋骨的药料E.含有大量粉性成分的药料9.下列有关微粉特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微粉是指固体细微粒子的集合体B.真密度为微粉的真实密度,一般由气体置换法求得C.微粉轻质、重质之分只与真密度有关D.堆密度指单位容积微粉的质量E.比表面积为单位重量微粉具有的总的表面积10.在粉碎目的的论述中,错误的是A.增加表面积,有利于有效成分溶出 B.减少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浸出 C.有利于制备各种药物剂型D.便于调配与服用E.便于新鲜药材的干燥11.下列关于粉碎目的的叙述哪一个不正确A.利于制剂B.利于浸出有效成分C.利于发挥药效D.利于炮制E.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出12.药材粉碎前应充分干燥,一般要求水分含量A.<12%B.<9%C.<7%D.<5%E.<3%13.微粉流动性可用什么表示A.微粉的粒密度B.微粉的空隙度C.微粉的比表面积D.微粉的润湿角E.微粉的流速14.休止角表示微粉的A.流动性B.堆积性C.摩擦性D.孔隙率E.粒子形态15.有关粉碎机械的保养叙述错误的是A.首先应根据物料性质地粉碎目的选择适宜的机械B.应先加入物料再开机C.应注意剔除物料中的铁渣、石块D.电机应加防护罩E.粉碎后要清洗机械16.下列关于粉碎原则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药物应粉碎得愈细愈好B.粉碎时应尽量保存药材组分和药理作用不变C.粉碎毒性药及刺激性药时,应注意劳动保护D.粉碎易燃易爆药物时,应做好防火防爆E.植物药材粉碎前应先干燥17.下列药物中,不采用湿法粉碎的药物是A.珍珠B.冰片C.薄荷脑D.牛黄E.朱砂18.非脆性晶形药材(冰片)受力变形不易碎裂,粉碎时如何处理A.加入少量液体减小分子间吸引力B.降低温度以增加脆性C.加入粉性药材减小粘性D.加入脆性药材E.干燥19.树脂类非晶形药材(乳香)受热引起弹性变形,粉碎时可采用A.加入少量乙醇B.低温粉碎增加脆性C.加入粉性药材D.加入脆性药材E.干法粉碎20.关于球磨机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适宜硫酸铜、松香、中药浸膏等药物粉碎B.生产中球磨机粉碎的理想转速为临界转速的75%C.被粉碎物料不宜超过球罐总容积的1/2D.可用于湿法粉碎与无菌粉碎E.节能省时21.下列哪种方法是等量递增法A.组方中各药物基本等量,且状态、粒度相近的药粉的混匀方法B.组方中量小组分与等量的量大的组分混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再混匀,直至全部混匀的方法C.组方中质重的组分与等量质轻的组分混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质轻的组分再混匀,直至全部混匀的方法D.组方中色深的组分与等量色浅的组分混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色浅的组分再混匀,直至全部混匀的方法E.组方中液体组分与等量的固体组分混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固体组分再混匀,直至全部混匀的方法二、B型题[1~4]A.全部通过4号筛,并含能通过5号筛不超过60%的粉末B.全部通过5号筛,并含能通过6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C.全部通过6号筛,并含能通过7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D.全部通过7号筛,并含能通过8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E.全部通过8号筛,并含能通过9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1.最细粉指2.中粉指3.极细粉指4.细粉指[5~8]A.七号筛B.八号筛C.一号筛D.五号筛E.六号筛5.100目工业筛相当于药典标准药筛的6.80目工业筛相当于药典标准药筛的7.150目工业筛当于药典标准药筛的8.10目工业筛当于药典标准药筛的[9~13]A.含糖分较多的黏性药材B.含油性成分较多的药材C.不溶性、坚硬的矿物类药材D.冰片、薄荷脑等药材E.动物肉、骨类药材9.宜采用加液研磨法粉碎的是10.宜采用蒸罐后粉碎的是11.宜采用串料法粉碎的是12.宜采用串油法粉碎的是13.宜采用水飞法粉碎的是[14~17]A.混合粉碎B.蒸罐处理C.低温粉碎D.超微粉碎E.湿法粉碎14.能增加物料脆性,适于软化点低、熔点低及热可塑性物料的粉碎方法15.在药料中加入适量水或其它液体进行研磨粉碎的方法16.处方中性质、硬度相似的药材的粉碎方法17.可将药材粉碎至粒径5μm左右的粉碎方法[18-22]A.串油法B.串料法C.水飞法D.加液研磨法E.蒸罐18.炉甘石洗剂处方中炉甘石的粉碎可用19.冰硼散处方中冰片的粉碎可用20.柏子养心丸处方中柏子仁的粉碎可用21.六味地黄丸处方中熟地的粉碎可用22.朱砂安神丸处方中朱砂的粉碎可用[23~26]A.微粒中孔隙与微粒间空隙所占容积与微粉容积之比B.微粒物质的真实密度C.微粒粒子本身的密度D.单位容积微粉的质量E.微粒的润湿性23.孔隙率表示24.堆密度表示25.粒密度表示26.接触角表示[27~30]A.马钱子、羚羊角、乳香B.炉甘石、滑石粉、贝壳C.杏仁、苏子、柏子仁D.天冬、大枣、熟地E.甘草、银花、薄荷27.需串料法粉碎28.需串油法粉碎29.水飞法粉碎30.需单独粉碎[31~34]A.等量递增B.打底C.套色D.饱和乳钵E.首先混合31.混合时,处方中药物堆密度相差较大,应采用的方法为32.研磨混合过程中先加入小量色浅量大的组分研磨称33.处方中药物剂量比例悬殊时,应采用的方法为34.药物色泽差异大时,应采用的方法为三、X型题1.过筛的目的是A.将粉碎后的粉末分成不同等级B.将不同药物的粉末混匀C.增加药物的表面积,有利于药物溶解 D.提供制备各种剂型所需的药粉 E.及时筛出已粉碎合格的粉末,提高粉碎效率2.药典中粉末分等,包括下列哪些A.最粗粉B.最细粉C.细粉D.极细粉E.微粉3.常用于表示微粉流动性的术语有A.比表面积B.堆密度C.孔隙率D.休止角E.流速4.下列制剂中的药物宜采用混合粉碎的是 A.喉症丸中的蟾酥B.石斛夜光丸中的枸杞子C.六味地黄丸中的山茱萸D.朱砂安神丸中的朱砂E.九分散中的马钱子5.冰片与薄荷冰混合粉碎时会产生什么现象和后果A.降低药效B.液化C.对药效无妨D.混悬E.乳化6.粉碎机械的粉碎作用方式有哪些A.截切B.劈裂C.研磨D.撞击E.挤压7.药物的微粉对药剂的影响正确的是A.一定范围内,粒子大,流动性好,分剂量准确B.堆密度大的微粉,制粒后可使堆密度减小,使胶囊服用粒数减少C.松散颗粒堆密度小,压制时空隙中空气不易完全释放,是产生松、裂片的主要原因D.片剂的孔隙率小,不宜崩解E.难溶性药物的溶出与其比表面积有关,减小粒径增加比表面积可加速溶出提高疗效8.人参常用的粉碎方法是A.混合粉碎B.湿法粉碎C.低温粉碎D.单独粉碎E.串料粉碎9.需单独粉碎的药料有A.冰片B.麝香C.桂圆肉D.胡桃仁E.珍珠10.下列关于过筛原则叙述正确的有A.粉末应干燥B.振动C.粉层越薄,过筛效率越高D.选用适宜筛目E.药筛中药粉的量适中11.粉碎的目的为A.便于提取B.为制备药物剂型奠定基础C.便于调剂D.便于服用E.增加药物表面积,有利于药物的溶解与吸收12.粉碎药物时应注意A.应保持药物的组成与药理作用不变B.药物要粉碎适度,粉碎过程应及时筛去细粉C.药料必须全部混匀后粉碎D.粉碎毒剧药时应避免中毒,粉碎易燃、易爆药物要注意防火E.中药材的药用部分必须全部粉碎,叶脉纤维等可挑去不粉碎13.微粉的特性对制剂有哪些影响A.影响混合的均一性B.影响分剂量、充填的准确性C.影响片剂可压性D.影响片剂崩解有E.影响制剂有效性14.球磨机粉碎效果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A.转速B.球罐的长度与直径比C.药物性质D.球的大小、重量E.装药量15.蟾酥常用的粉碎方法是A.水飞法B.单独粉碎C.低温粉碎D.球磨机粉碎E.流能磨16.混合的方法包括A.搅拌混合法B.研磨混合法C.过筛混合法D.对流混合法E.扩散混合法17.微粉流速反映的是A.微粉的脆性B.微粉的孔隙度C.微粉的均匀性D.微粉的润湿性E.微粉的粒度18、混合原则包括:A.等量递增B.打底C.套色D.饱和乳钵E.切变混合四、名词解释1.湿法粉碎 2.比表面积 3.真密度 4.孔隙率 5. 细粉 6. 一步制粒 7. 自由粉碎 8. 等量递增五、问答题1.试述微粉理化特性对制剂工艺的影响?2.微粉的流动性与哪些因素有关?常用表示方法有哪些?3.湿法粉碎的原理及应用特点是什么?4.试述制粒目的及常见制粒方法?参考答案一、A型题1.A、2.C、3.E、4.E、5.E、6.D、7.A、8.D、9.C、10.B、11.D、12.D、13.E、14A、15.B、16A、17.D、18.A、19.B、20E、21B二、B型题1.C、2.A、3.E、4.B、5.E、6.D、7.B、8.C、9.D、10.E、11.A、12.B、13.C、14C、15.E、16A、17.D、18.C、19.D、20A、21B、22C、23.A、24.D、25C、26E、27D、28C、29B、30A、31B、32D、33A、34B三、X型题1.ABDE、2.ABCD、3. DE、4. BC、5.BC6.ABCDE、7.ACDE、8. CD、9.ABE、10. ABDE、11.ABCDE、12. ABD、13. ABCD4、14.ABCDE、15.BD、16.ABC、17.CE、18.ABCD四、名词解释1.湿法粉碎:往药物中加入适量水或其它液体并与之一起研磨粉碎的方法。
第三章食品检验样品的采集和处理一、样品的采集与处理食品检验样品采集的原则:1、所采样品应具有代表性每批食品应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再生产过程中,再不同时间内各取少量样品予以混合。
固体或半固体的食品应从表层、中层和底层、中间和四周等不同部位取样。
2、采样必须符合无菌操作的要求,防止一切外来污染一件用具只能用于一个样品,防止交叉污染.3、再保存和运送过程中应保证样品中微生物的状态不发生变化采集的非冷冻食品一般在0-5度冷藏,不能冷藏的食品立即检验。
一般在36h内进行检验。
4、采样标签应完整、清楚每件样品的标签须标记清楚,尽可能提供详尽的资料。
在食品的检验中,所采集的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即所取样品能够代表食物的所有部分。
如果采集的样品没有代表性,即使一系列检验工作非常精密、准确,其结果也毫无价值,甚至会出现错误的结论.食品因加工的批号、原料情况(来源、种类、地区、季节等)加工方法、保藏条件、运输、销售中的各环节及销售人员的责任心和卫生认识水平等无不影响着食品的卫生质量,因此要根据一小份样品的检验结果去说明一大批食品的质量或一起食物中毒的性质,就必须周密考虑,设计出一种科学的取样和样品制备方法。
而采用什么样的取样方案主要取决于检验的目的,目的不同,取样的方案也不同。
检验的目的可以是判定一批食品合格与否,也可以是查找食物中毒病原微生物,还可以是鉴定畜禽产品是否有人畜共患的病原体。
目前国内外使用的取样方案多种多样,如一批产品按百分比抽样,才若干个样后混合在一起检验;按食品的危害程度不同抽样等。
不管采取何种方案,对抽样代表性的要求是一致的。
最好对整批产品的单位包装进行编号,实行随机抽样。
(一)样品的种类样品可分为大样、中样、小样三种。
大样指一整批;中样是从样品各部分取的混合样,一般为200g;小样又称为检样,一般以25g为准,用于检验分析。
(二)样品的采集采样必须在无菌操作下进行。
采样的工具,如探子、铲子、匙、采样器、试管、广口瓶、剪子和开罐器等,必须是无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