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6个民族风俗习惯简介(图片很全)课件
- 格式:pdf
- 大小:12.02 MB
- 文档页数:61
中国各少数民族民俗风情、生活习惯、禁忌信仰56个民族 56个家01 阿昌族 0 2 白族 03 保安族 04 布朗族 05 布依族06 藏族 07 朝鲜族 08 达斡尔族 09 傣族 10 德昂族11 东乡族 12 侗族 13 独龙族 14 俄罗斯族 15 鄂伦春族16 鄂温克族 17 高山族 18 哈尼族 19 哈萨克族 20汉族21 赫哲族 22 回族 23 基诺族 24 京族 25 景颇族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地区及四川凉山州。
白族有本民族语言,汉文自古以来一直为白族群众通用。
信仰佛教。
白族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创世纪》、《火烧松明楼》、《望夫云》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不少被编入戏剧上演。
白族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善种水稻。
大理雪梨、宾川桔柑都是驰名中外的特产。
习俗白族家庭里,儿子成婚后即与父母分居。
白族同宗同姓不通婚。
对客人,无论是否认识都热情接待。
凡客人光临,必以“三道茶”款待。
三道茶是最讲究的茶礼,具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特点。
为客人斟茶不能斟满,白族民间有“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之说。
白族就餐很讲礼仪,长辈、客人坐上首,晚辈依次坐两旁或下首,并随时要为长辈和客人添饭加汤,热情待候。
婚俗当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婚时,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礼时新娘要下厨房制作“鱼羹”;婚后第一个中秋节新娘要做大面糕,并以此表现新娘的烹调技艺。
婚礼时讲究先上茶点,后摆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盘、四盆、四碗)席。
背婚是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白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婚俗。
每逢十字路口、三岔道或人员集结的地方,陪宾们便停下来,把嫁妆码成两大摞,让新郎背着新娘围着嫁妆绕“8”字。
食俗平坝地区的白族多以大米、小麦为主食;山区的白族则多以玉米、洋芋、荞麦为主食。
主食都以蒸制为主。
因鲜菜常年不断,白族人每餐都喜食鲜菜和各种腌菜。
白族妇女大都善作腌菜,腌菜的种类很多,除腌制鲜菜外,还做豆瓣酱、豆豉、面酱;剑川、鹤庆的白族常采撷洱海的海菜花,加工烹制成各种风味菜。
了解少数民族的风俗和生活图文并茂瑶族最具特色的恋爱习俗——爬楼在广西大瑶山生活的瑶族同胞,保留了很多古老的民族传统,茶山瑶的“爬楼”恋爱就是其中最具特色的传统之一。
茶山瑶村落一般依山靠水,较大而集中,其住宅均为两层木楼。
村寨中还建有供姑娘们居住和恋爱的吊楼,吊楼装饰华丽,美观大方,就像一顶花轿悬挂在山中。
当姑娘到了恋爱的年龄,父母就安排她们到吊楼里居住。
小伙子来谈情说爱时,不能从大门直接进屋再沿楼梯进入吊楼内,而要在吊楼的巷道里攀爬而上,进入到吊楼内,人们称这样的恋爱方式为“爬楼”。
“爬楼”多在晚上进行,姑娘们喜欢三三两两聚在吊楼里,关着门和窗,边唱“香哩歌”,边绣花边等待。
当男青年弄清自己爱慕的姑娘在哪座吊楼时,就与同伴来到吊楼下,轻声唱“香哩歌”传话,或者先用竹竿轻轻敲一下楼板以示通报,并如实回答姑娘的提问。
如果姑娘愿意,吊楼的门便会立即打开,男青年便可攀爬而上进入吊楼里。
如果姑娘不愿意,男青年只好打道回府。
瑶族“爬楼”的规矩很严肃,已结婚成家的人不得参加“爬楼”活动;已确定了婚姻大事的姑娘则不允许其他人再来“爬楼”;在“爬楼”过程中也不允许有越轨行为,否则要受到严厉的惩罚。
“爬楼”以后男女双方情投意合,小伙子便可大大方方地从大门进入姑娘家,拜见姑娘父母。
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不同少数民族有不同的风俗,比如:回族不吃猪、马、驴、骡、狗和一切自死的动物、动物血,傣族每年的三月三有泼水节,蒙古族在婚礼上会进行拜火,象征夫妻生活的红火和爱情的坚贞,等等。
少数民族风俗回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其中主要聚居区是在宁夏,他们的婚礼风俗也比较多样,程序一般是请媒人提亲、定茶、定亲、迎娶、撒喜、闹洞房、摆针线、回门等。
藏族的风俗有:日常生活中见到长者、平辈都要鞠躬致礼,朝觐佛像、佛塔、活佛及拜谒长者,都要磕头。
藏族待客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是献哈达,哈达是纱巾或稠巾,颜色为白色、浅蓝色或淡黄色,长度一般为1.5-2米,宽度约为20厘米,献哈达表示对客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