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众多的人口
- 格式:docx
- 大小:12.62 KB
- 文档页数:3
初中地理人口知识点整理人口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人口数量和分布对地理环境和资源具有重要的影响。
初中地理课程中关于人口的知识点涉及人口数量、人口增长与减少、人口分布与迁移等方面内容。
下面将对初中地理人口知识点进行整理。
一、人口数量人口数量是指某一特定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总数。
人口数量受到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等因素的影响。
1. 出生率:出生率指一定时期内每千人口中的出生人口数量。
出生率高意味着人口增长迅速,而出生率低则意味着人口增长缓慢。
2. 死亡率: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每千人口中的死亡人口数量。
死亡率高表示人口增长缓慢,而死亡率低表示人口增长较快。
3. 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是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后所得到的差值。
自然增长率可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
4. 迁移率:迁移率是指人口在不同地区之间的迁移程度。
迁入人口和迁出人口的变化会对人口数量产生影响。
二、人口增长与减少人口的增长和减少主要受到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等因素的影响。
1. 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是指人口数量相对增加的过程。
人口增长主要受到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和迁入人口多等因素的影响。
2. 人口减少:人口减少是指人口数量相对减少的过程。
人口减少主要受到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和迁出人口多等因素的影响。
三、人口分布与迁移人口分布和迁移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和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的过程。
1. 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
人口分布受到地理环境、资源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通常,人口数量较多的地区往往是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2. 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的过程。
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内迁和外迁。
内迁是指人口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部的迁移,而外迁是指人口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
3. 内迁:内迁主要包括农村向城市的迁移、区域之间的迁移等。
农村向城市的迁移是人口从农村地区流向城市地区的迁移过程。
八年级地理关于众多的人口的知识点总结第1篇:八年级地理关于众多的人口的知识点总结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现状、人口问题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的人口政策等都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任务,主要在*地理教学中完成。
关于我国人口的国情,教材主要说明了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迅速,人口东多西少,并联系经济发展、资源与环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我国人口问题的严峻*和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必要*,这既是本节学习的重点知识,又是今后学习我国自然资源和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出发点。
为突出教学重点,本节教材未涉及"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比较轻、农村人口比重大"等方面的人口内容。
2.我国人口总数为12.95亿(2000年),占世界人口1/5以上,形象地说明了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和"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展示了我国人口增长快和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
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与区域自然环境差异和区域经济差异密切相关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众多的人口多民族国家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截止到2000年底为~12.95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以上我国每年新增人口1200万左右世界上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读图表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人口增长速度快~建国后人口增长曲线图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人口密度定义:是指一定时期、一定地区的人口数与该地区的面积数之比。
人口密度=该地区人口数该地区土地面积我国平均人口密度~135人/km2大约为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各省区人口平均密未完,继续阅读 >第3篇:关于八年级地理之地球仪的知识点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它虽然不能象地图那样详细地表示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也不能完全反应地球的实际情况,但是它却可避免地图上存在着长度、方向、面积或形状方面的误差和变形。
初中地理人口知识点总结人口是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了解人口知识对于初中生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将为大家总结一些初中地理人口知识点,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概念。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人口。
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地区内的所有居民的总数。
但是人口数量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出生、死亡和迁移等因素而变动。
一、人口数量与分布1. 人口数量的统计方法人口数量通常通过人口普查等方式进行统计。
人口普查是在特定时间范围内对一个地区的人口进行全面登记和调查,以得出人口数量和结构的信息。
2. 人口密度及其影响因素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
人口密度的高低与地理条件、经济发展、自然资源分布等有关。
一般来说,沿海地区和平原地区人口密度较高,而高山、沙漠等条件恶劣地区人口密度较低。
二、人口增长与减少1. 自然增长与自然减少自然增长是指人口出生率超过死亡率,导致人口数量增加。
而自然减少则相反,是指人口死亡率超过出生率,导致人口数量减少。
2. 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
人口迁移分为内迁和外迁两种形式。
内迁是指人口在国内不同地区之间的流动,而外迁则是指人口跨越国界进行的迁移。
三、人口结构与特征1. 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指男女人口数量比例的分布情况。
年龄结构指不同年龄段人口的数量和比例关系。
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对人口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2. 城乡人口结构城乡人口结构描述了城市和农村人口的数量和比例关系。
一般来说,城市人口较多,农村人口较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人口比重在逐渐增加。
四、人口问题与控制1. 人口过剩与人口红利人口过剩是指人口数量超过一个地区的承载力,导致出现就业、教育、医疗等问题。
而人口红利则是指人口结构适宜,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红利。
2. 人口控制与规划人口控制是指通过政策和措施调控人口数量和结构,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人口规划涉及到婚育政策、教育就业政策、医疗卫生政策等。
七年级地理《众多的人口》知识点复习知识点
1、人口数量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有129亿多人口
2、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不平均,东南稠密,西北稀疏
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平衡。
东部沿海及平原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内陆山区人口稀少。
若从黑龙江省的黑河到云南腾冲画一直线,此线东南部面积占全国的43%,而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
其中江苏、河南、山东、台湾等省人口密度在00人/平方千米以上,而内蒙古、x疆、青海、x藏等省区人口密度却在10人以下。
另外,我国还有约3000万华侨和华人分布在世界各地。
侨胞原籍以广东、福建最多,有些县市因而被称为“侨乡”。
农村人口比重大
3、人口问题
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多;资源和环境承受沉重压力,影响积累与生产力发展。
人口年龄构成较轻,劳动就业压力大;人口老龄化现象逐渐出现。
农村人口比重大,人多地少矛盾突出;城市人口压力沉重。
人口文化素质较低,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4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新中国成立前的漫长历史时期,由于经济落后,战争、灾荒、疾病等因素影响,人口呈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状况。
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70年代,我国人口呈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状况,人口数量迅速上升。
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出生率和增长率都有显著下降,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的绝对值仍很大,每年新增人口在1200万以上。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复习要点整理:众多的人口1、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12.95亿,占世界人口15以上,我国人口增长较快。
我国的人口政策是: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我国的人口2005年1月6日为止,我国人口为13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我国的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5人,是世界人口密度的3倍多。
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1200万左右。
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是西藏自治区,其简称藏。
人口密度最大的省是江苏省,简称苏。
人口密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澳门。
①我国人口的国情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决定了我国人口政策是计划生育。
(人口密度=该地区的总人口数(人)/该地区的总面积(平方千米))2、人口地理界线:从黑龙江省的黑河市至云南省的腾冲县。
此线西北面积57%,人口仅占6%,此线东东南人口面积占43%,人口占96%。
我国人口空间分布特征: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东南多,西北少。
为了使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实行计划生育。
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是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
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通过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复习要点整理:众多的人口的学习,是否已经掌握了本文知识点,更多参考资料尽在!相关标签搜索:八年级期中复习。
初中地理人口知识点归纳人口作为地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涉及到人类的分布、数量、结构和变化等方面。
在初中地理学习中,人口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对初中地理人口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人口与人口密度1. 人口是指一定地理范围内的居民总数,通常以人口普查的方式进行统计。
2. 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量,通常使用公式“人口密度=总人口数/面积”进行计算。
3. 人口密度的高低与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分布等因素有关。
二、人口分布1.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通常包括全球、国家、地区和城市等各个层次。
2. 人口分布受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例如,沿海地区和河流流域往往人口密集,而荒漠和高山地区人口稀少。
3. 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不均衡,呈现出人口稀疏和人口密集两种情况。
例如,人口稀疏的地区多为自然条件恶劣或资源匮乏的地区。
三、人口结构1. 人口结构是指人口按照年龄、性别、职业等特征进行的分类。
通常包括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和职业结构等方面。
2. 年龄结构反映了一个地区不同年龄群体的数量和比例关系。
常见的年龄结构有高龄化和低龄化两种情况。
3. 性别结构反映了一个地区男女人口的比例关系。
常见的性别结构有男性偏多和女性偏多两种情况。
4. 职业结构反映了一个地区不同职业人口的比例关系。
常见的职业结构有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两种情况。
四、人口变化1. 人口变化指的是人口数量发生的变化,通常包括自然增长和社会增长两种因素。
2. 自然增长是指出生率超过死亡率,导致人口数量的增加。
自然增长受到生育率、死亡率和迁徙率等因素的影响。
3. 社会增长是指人口数量增加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移民等社会因素的影响。
五、人口问题1. 人口问题是指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等方面出现的问题。
常见的人口问题有人口爆炸和人口老龄化两种情况。
2. 人口爆炸是指人口数量急剧增加,超过了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
人口爆炸通常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和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众多的人口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众多的人口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截止到2000年底为~12.95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以上我国每年新增人口1200万左右世界上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读图表绘制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人口增长速度快~建国后人口增长曲线图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人口密度定义:是指一定时期、一定地区的.人口数与该地区的面积数之比。
人口密度=该地区人口数该地区土地面积我国平均人口密度~135人/km2大约为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中国各省区人口平均密度3、我国人口分布不均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数量大、密度高、分布不均①以黑龙江黑河至云南腾冲的连线为界A)东部:人口多,人口稠密部分沿海地区:500~600人/km2面积占全国43%人口占总数94%B)西部:人口少,人口稀疏部分内陆地区:少于10人/km2面积占全国57%人口占总数6%②人口分布的变化——人口迁移民工潮、城市外来人口问题由乡村~到城镇西部大开发所带来的人口迁移西部开发应注重环境与人的关系协调美国西部开发的历史经验③人口素质有待提高截止2000年,我国大专以上学历4571万人,占3.53%;而美国31.9%;日本14.3%;加拿大37.4%;菲律宾15%;韩国8.9%;科技扶贫的重要性二、实施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1、建国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教育、住房、交通、环境、就业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比较低2、我国的人口政策计划生育(Family-Plan)晚婚、晚育,优生、优育三、人口老龄化问题重新认识计划生育政策重新认识中国的养老问题【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众多的人口】。
《众多的人口》知识清单一、人口数量全球范围内,人口数量众多是一个显著的特点。
截至目前,世界人口总数已经超过了 70 亿。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其人口规模在十几亿以上。
人口数量的增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由于医疗水平的提高、粮食供应的改善以及卫生条件的进步,死亡率大幅下降,而出生率在一段时间内仍保持较高水平,导致人口快速增长。
二、人口分布人口的分布并不均匀。
有些地区人口密集,而有些地区则人口稀少。
在地理上,人口通常集中在气候适宜、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达的地区。
例如,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的东部,是人口密集的区域。
城市也是人口聚集的重要区域。
大城市通常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吸引着大量人口流入。
三、人口增长的影响1、对资源的压力众多的人口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巨大。
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等。
过度的开发和利用可能导致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
例如,为了满足粮食需求,大量开垦土地可能导致土壤侵蚀和肥力下降;过度开采水资源可能引发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污染。
2、对经济的影响一方面,庞大的人口可以提供丰富的劳动力,促进经济的发展。
但另一方面,如果人口增长过快,超过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可能导致就业困难、贫困等问题。
3、对社会的影响众多的人口对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教育、医疗、交通、住房等。
如果这些方面无法跟上人口增长的步伐,可能会引发社会问题。
四、人口政策为了应对人口问题,许多国家制定了相应的人口政策。
一些人口增长过快的国家,采取了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如中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通过宣传教育、提供避孕措施等方式,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
而一些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的国家,则采取鼓励生育的政策,提供育儿津贴、改善育儿环境等措施,以提高生育率。
五、人口素质人口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等方面。
提高人口素质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教育体系可以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众多的人口(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众多的人口知识点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XX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12.95亿,占世界人口15以上,我国人口增长较快。
我国的人口政策是:计划生育。
我国的人口XX年1月6日为止,我国人口为13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我国的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5人,是世界人口密度的3倍多。
是世界人口大国。
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1200万左右。
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是x藏自治区,其简称藏。
人口密度最大的省是江苏省,简称苏。
人口密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澳门。
我国人口的国情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决定了我国人口政策是计划生育。
/该地区的总面积)人口地理界线:从黑龙江省的黑河市至云南省的腾冲县。
此线西北面积57%,人口仅占6%,此线东东南人口面积占43%,人口占96%。
我国人口空间分布特征: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东南多,西北少。
为了使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实行计划生育。
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是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
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课后练习根据XX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达到A.12.95亿B11.95亿c.10.95亿D.13.95亿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南多、东北少B.东北多、西南少c.东南多、西北少D.西北多、东南少我国省级行政单位中,人口数量居前三位的是A.豫、鲁、川B.京、津、沪c.青、藏、宁D.苏、皖、湘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行政区是A.x疆B.x藏c.甘肃D.青海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A.城镇人口比重大、农村人口比重小B.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c.我国人口平均密度小于世界人口平均密度D.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小于西部人口密度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在我国各省中,四川、河南、山东是人口最多的三个省B.从我国人口增长图看,人口增长大体上是直线上升的c.尽管我国人口多,但土地面积大,所以人日密度并不高D.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我国每年仍约增长1200万人以下有关我国人口增长的正确叙述是A.人口增长速度回升快B.人口开始减少c.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在减少 D.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仍然很多下列有关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有A.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B.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c.我国城乡人口密度都在每平方千米134人以上D.我国平均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134人以上“1995年中国内地第12亿个小公民在北京妇产医院出生,直到10年后的XX年1月6日,中国内地的第13亿个小公民出生,他整整比预计的迟来了4年。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众多的人口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众多的人口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截止到2000年底为~12.95亿
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以上
我国每年新增人口1200万左右
世界上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
读图表绘制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
人口增长速度快
~建国后人口增长曲线图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人口密度
定义:是指一定时期、一定地区的人口数与该地区的面积数之比。
人口密度=该地区人口数
该地区土地面积
我国平均人口密度~135人/km2
大约为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
中国各省区人口平均密度
3、我国人口分布不均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数量大、密度高、分布不均
①以黑龙江黑河至云南腾冲的连线为界
A)东部:人口多,人口稠密
部分沿海地区:500~600人/km2
面积占全国43%人口占总数94%
B)西部:人口少,人口稀疏
部分内陆地区:少于10人/km2
面积占全国57%人口占总数6%
②人口分布的变化——人口迁移
民工潮、城市外来人口问题
由乡村~到城镇
西部大开发所带来的人口迁移
西部开发应注重环境与人的'关系协调
美国西部开发的历史经验
③人口素质有待提高
截止2000年,我国大专以上学历4571万人,占3.53%;而美国31.9%;日本14.3%;加拿大37.4%;菲律宾15%;韩国8.9%;
科技扶贫的重要性
二、实施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1、建国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教育、住房、交通、环境、就业
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比较低
2、我国的人口政策
计划生育(Family-Plan)晚婚、晚育,优生、优育重新认识计划生育政策重新认识中国的养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