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关于作文选材-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4
语文课堂YuWenKeTang教师·TEACHER0472019年11月Nov.2019语文学习中的作文是众多家长和学生为之头痛的难题,把这难题归结为两句话:①无材料可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②不懂怎么写——拙妇难为烹饪之艺。
作文,唯有贴近生活、体验生活才能下笔有文。
语文师者,唯有引导学生亲近社会,走近生活,不断积累素材,其才能腹有“千言语”,笔有“美佳作”。
一、课外读物有“创”点,用“心”造文趣更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各年级的课外读物有明确的要求:一、二年级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阅读总量摘 要:学生习作的瓶颈是无材料可写、不懂怎么写。
生活就是语文,生活中处处有学问,生活是学校教育的原材料,脱离生活的语文是空洞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融入生活,贴近实际,走向社会,亲身体验,读好课外读物,关注节日热点,寻找写作“源泉”,这样学生才会触发内心最真挚的情感,才会有最深刻的体验,自然下笔成文。
作者简介:薛韩芳(1980—),女,福建福安人,福建省福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教师,一级教师,本科。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8-29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1-0047-02关键词:课外读物;节日体验;作文素材巧妇造“米”,有“本”可炊——谈生活作文素材的拓取薛韩芳(福建省福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福建 宁德 355000)对于动画等事物具有天生的关注意识,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生字教学,应用动画的形式将“于”“论”“岸”“屋”“久”“散”“步”“消”等生字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快乐地学习汉字的字体结构、笔顺、字音等知识。
传统的生字教学以教师的示范式教学为主,而此种教学模式下的生字学习活动会在无形中形成“灌输式”教学,学生学习过程枯燥而乏味,学习体验会受到影响,学习效率随之降低。
巧妇何为无“米”之炊【摘要】长期以来,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学生无话可写,正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学生习作能力呢?【关键词】语文教学;无米之炊;积累素材【中图分类号】g634.3 【文献标识码】a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所以让学生潜入书海、联系生活,在阅读与生活中积累素材,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无米之炊”。
一、读“有字之书”,从书本中积累素材阅读是习作的基础。
所谓“下笔如有神”的境地是建立在“读书破万卷”的基础上。
所以语文教师应该指导阅读,在书本中积累习作的素材。
1.从课本中汲取营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教材中的重要因素,教材中优美的词句,重点课文,名家名段,这些都是学生积累语言的极好素材,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背诵,在朗读中感悟,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如描写自然景物的词语,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抒发爱国情怀的诗句等。
编入初中语文教材的课文大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其中蕴含着作者或愉悦、或悲愤、或心酸的情感心路,几乎每一篇优秀作品都是作者呕心沥血的心灵自白。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涉及文本的人文因素,通过对作品背景知识的介绍,扫除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障碍,实现语文教学的主旨。
只有在阅读中思考,学生才能有所收获,才能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教师在上课外阅读指导课时,要有意识地根据阅读材料深浅程度,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问题,然后再指导学生阅读,分组讨论、分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若有争议,也可展开全班性讨论,最后教师作总结。
如《羚羊木雕》这篇文章,让学生自由阅读,再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表对这件事情的意见和看法,再由教师引导这件事怎么样才能避免,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处理友情与亲情的矛盾。
同时,也可以采取先读后议、边读边议、读议结合的方法。
用读议法指导学生阅读,既发挥了教者的指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有利于在阅读中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掌握阅读方法。
2.从经典书本中汲取营养小学生经典名著阅读差异明显,近半数小学生没有经典名著阅读习惯,小学生阅读经典名著体现关怀自我的价值追求,经典作品阅读甚少,课外读物来源比较单一,学校图书馆的作用相当有限,新课程标准推荐的书目未能真正落实。
巧妇也愁“有米”之炊--浅谈写作素材的积累和运用
李文姬
【期刊名称】《中学语文》
【年(卷),期】2022()15
【摘要】正所谓“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
”丰富而准确的写作素材可以让文章充实、新颖、有说服力,使文章增光添彩。
而在写作素材多如牛毛的信息时代,原来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写作困境似乎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学生在写作中面临的不再是简单的“无米下锅”的问题,而是在“有米”的情况下缺乏加工和盘活的能力。
为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尝试改变原有单一的素材积累方法,借助思维导图,对写作素材进行提炼、整合和拓展,以此提升学生素材积累和运用的能力。
【总页数】3页(P51-53)
【作者】李文姬
【作者单位】广东佛山市顺德区郑裕彤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为巧妇之炊备“米”——写作素材的积累
2.让巧妇有米可炊——试论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
3.让“巧妇”有米为炊——谈写作素材积累
4.巧妇何为有“米”之
“炊”——关于议论文写作中素材运用的几个问题5.巧妇善为有米炊老树亦能开新花--谈谈作文寻常素材的拓展运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巧妇不再难为无米之炊——浅谈小学语文作文素材的积累策略摘要: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但是在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却往往只注重“怎样写”,而忽视“写什么”。
为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在习作中广开“材”路,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基于此,文章从小学语文素材积累的重要意义着手,探讨了小学语文素材的积累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素材积累;策略小学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是培养学生写作思维和决定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时期。
写作文,对于许多小学生来说是件最头疼的事。
学生看了题目总是无从下手,作文找不到素材,一直是学生习作上的拦路虎,也是学生讨厌习作的重要原因。
所以,长此以往,极易降低小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学生的习作能力难以提高。
一、小学语文作文素材积累的重要意义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重点放在写作技巧和写作框架的指导,忽视了写作的“源”的开凿和内容的指导。
而学生学习写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应付考试、应付语文教师,而非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与表达能力,直接导致了学生写作题材严重雷同、内容单调乏味;写作内容过于空洞,缺乏新颖性,毫无出彩之处;内容缺乏真情实感,表现力不够等“假、大、空、套”的不良现象。
素材是写作的砖瓦,一篇好文章的背后必定会有丰富多彩、内涵深刻的素材作为支撑。
倘若忽视了素材积累的重要性,只会让学生空抱有一身写作技巧却无法发挥[1]。
如果学生拿到作文题目或作文立意后,脑海中并未储备与之有关的作文素材,很有可能会产生无从下笔、文章偏题、内容枯燥、毫无灵性的情况。
即使教师向学生传授了多个优美万金油句子,或者学生掌握了多种高分句子类型,没有作文素材的支撑,教师所讲授的一切都是徒劳无功[2]。
倘若教师只是在考试前向学生下发范文,让学生按照范文背诵,这种教学形式只能让学生在此次的考试中拿到一定的高分,但却对学生的发展毫无益处,会导致学生习作素材的严重匮乏,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方式、灵感乍现会受到局限性,将别人的语言搅碎后当作自己的东西,看似辞藻华丽却失去了作文灵魂和本质。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精选材一、什么是选材?选材,就是根据主题的需要,有目的地选择恰当材料来表现主题。
它就像做饭的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它也像文章的躯体,没有好的材料,就好比躯体不健康,不美观,不匀称一样。
二、材料从何来?1,从生活中寻找。
(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亲生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2,从阅读中挖掘。
(著名的人物和事件,典型的形象及经典情感描写)3,从媒体中感悟。
(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朗读者)三、怎样选材?(准、真、新、小)1,选材要围绕中心2,选材要真实3,选材要新颖4,选材要以小见大四、小组合作学习(一)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假如让你以“一个勤于思考的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你会选择下列哪些材料?为什么?1、他有时候一边吃饭一边看书。
2、他有时因为一个问题没有解决而忘记了吃饭。
3、他的问题特别多,总是喜欢问为什么。
4、他的作业认真,都是“优秀”。
5、他从不抄袭别人的作业。
6、他一般不和同学交往,及时有也是为了学习上的问题。
7、在课堂上,他举手是最积极的,而且敢于向老师表明自己的观点。
8、他读过的书上总是写满了密密麻麻的体会。
你选择的材料是:理由是:(二)、选材要真实以“说说咱们班”为题,你会选择下列哪个材料?材料一:通过一段时间的整顿,咱们班学生勤奋,人人都是刻苦学习的典型,咱们班班风良好,次次受到学校的表彰。
材料二:咱们班有“七大族”:“学霸一族”每天努力学习,顾不上吃饭、睡觉;有“睡仙一族”,每晚挑灯玩手机,大战网络世界。
白天却云里雾里,昏昏入睡;“神侃一族”课间“猛侃”,饭后“神侃”,寝室熄灯后“瞎侃”等等。
你选择的材料是:理由是:思考:如何做到选材真实呢?•1、善于观察生活,及时记下身边的事。
•2、说真话,吐真情。
•3、选择和运用的材料要符合实际情况。
(三)、选材要新颖以“幸福”为话题,你会选择下列哪个材料?•材料一:我不小心摔断了腿,不能去上学,心里十分烦闷。
后来很多亲戚轮流来看我,同学们也每天抽时间陪伴我,还给我补课。
高中作文素材最新高中作文素材库(一)【编者的话】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写作来讲,素材就如同米,缺少了米,再高明的写作者也会一筹莫展。
高中生目前写作最缺乏的是素材。
原因有:1.广大中学生平时忙于应付考试,对生活观察不够,体会不深。
2.阅读量小,知识积累不够,视野不开阔,思维放不开。
3.没有掌握素材运用的技巧,面对作文题目,不知道该怎么下笔。
为了帮助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在本讲义中为大家精心准备了素材大餐,其目的就是让高中同学,尤其是即将参加高考的同学迅速掌握大量的作文素材,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说”,学会“思”,学会”变”,学会“写”。
“素材”在手,考试作文可以无忧。
一.人生信念不达目的不罢休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勤奋好学,他的艺术水平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著名的语言专家。
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北京所有的旧书摊也未如愿。
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本书。
时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18天都跑到图书馆去抄书。
一部10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侯宝林正是凭着“个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强毅力,才成为一代相声艺术宗师的。
分析:语言大师候宝林以他的行动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一要勤奋好学,二要持之以恒。
话题:“成功来自勤奋”“学习成就天才”无腿飞行将军苏联卫国战争期间,阿列克谢·梅列西耶夫的飞机被击落,他在双腿受伤、冻坏的情况下爬行了18个昼夜,最后回到自己的阵地。
双腿截肢后,他经过锻炼,重又驾驶歼击机作战。
他很重视人的体育积极性,这种积极性对健康和精神状态都是不可缺少的。
他从童年时代起就喜欢运动,喜欢划船,踢过足球,当过守门员。
他停飞后每天早晨拼命锻炼,每天早晨洗冷水澡,以此预防感冒。
分析:对于一个双腿截肢后又重回驾驶室的人来说,那绝对是一个奇迹。
奇迹的发生需要一个支撑点,那就是毅力。
话题:“真正的残废”“毅力”一次成功就够了以下是一个人一生的简历:5岁时,他父亲就去世了;14岁时,他从学校辍学,开始了流浪生活;16岁时,他谎报年龄参了军,而军旅生活也是处处不顺心;18岁时,他娶了个媳妇,可只过了几个月,媳妇就变卖了他所有的财产逃回了娘家;他曾通过函授学习法律,可不久又放弃了;后来,他卖过保险,卖过轮胎,还经营过一条渡船,开过一家加油站,但都失败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关于作文选材
主讲教师:李华北京海淀实验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热身测试
你想到了什么?准备写什么?
温暖、牵挂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写作:用文字记录生活
↓用细节书写成长
选材——在生活中找米
知识梳理
1、写作流程
审题→立意→选材→布局→成文
2、怎样选材?
审题
↓
立意
↓情感体验类
选材关注自我类
↓社会生活类
布局
↓
成文
化大为小
↓
紧扣中心,抽取细节
3、选材流程
一类素材
↓
一个人或一件事
↓
人或事符合主题的细节
4、例文导读
温暖——亲情类
比较阅读:例文①
“这早饭怎么这么难吃!”早上刚被奶奶强行打开灯叫醒的我对着奶奶咆哮着。
“这是为了你的身体,你早上不吃饭,上午四节课你该多饿啊!你的咳嗽也没好,一会儿怎么吃药?”奶奶的脸上透出了无奈。
“用你管!”我一口吃下药,把门一关出了家门。
一出家门,一阵寒风像一把剑刺穿了我和我的心。
平常按时吃早饭的我,今天也感到了寒冷。
到了学校果真像奶奶说的,第一节课我就饿了。
硬撑着我熬过了上午。
下午我没有好好听课,一直想着晚上怎么对奶奶说。
放了学,我匆匆坐公交车回家。
迈上了那非常熟悉的楼梯,但是今天仿佛让我感到这么陌生,来到门铃前,按下它,我以为又是奶奶给我开,可是爸爸却
为我开的门。
当爸爸让我放下书包并要我和他去房间里谈一谈时,我看到奶奶正在电视机前呆呆的看着,也没有像往常一样向我打招呼,于是我也没有向奶奶打招呼就和爸爸一起进了书房。
爸爸让我坐下并没有说我,而是对我说:“孩子,你今天早晨和奶奶吵架了吧。
你怎么能这么对奶奶呢?每天早上奶奶都是最早起床给你做早饭的,就算是为了自己的身体也要吃饭啊,奶奶今天一上午都在唠叨,豆豆今天上午会不会饿着啊?”是啊,奶奶对我有多么大的恩情啊,我怎么能这么对奶奶呢?这时我心中顿时充满了对奶奶的愧疚和感激。
一幕幕奶奶每天早上和晚上送我和为我开门,临出门时的一句句问候,都令我的眼角不禁有了一些泪水。
于是我冲出书房来到奶奶旁边对她说:“奶奶我错了,我没有在意您的好心,没有……”这时我发现奶奶的脸上已经留下了泪水。
我的心中充满了温暖和奶奶对我无私的爱。
我握着奶奶的手,全身上下充满了暖洋洋、爱意浓浓的血液。
比较阅读:例文②
在离放学还有半个小时左右,奶奶便起床安静地坐在门边,静静地捕捉着楼道里的每一丝响动。
当一阵“气势恢弘”的脚步声响过,奶奶立即起身,满心欢喜地开了门,却见一个散发着汗臭的身影倏地闪过,便不知了去向。
快得像练“凌波微步”,没有谢谢,没有感激,甚至连一个眼神都舍不得给她,但是她却觉得满足了,欣慰了。
是她亲自为孙子开的门,是她第一个闻到了孙子身上的汗臭。
明天她还会起来,在孙子跑到楼道口时就满心欢喜地把门打开。
5、选材四原则
①真实
②具体
③典型
④新颖
6、选材范例
情感体验类素材
↓
亲情类素材
↓
解读父母
7、例文导读
亲情类:解读父母
我读懂了爱的重量
是从什么时候起,我与你开始变得生疏了呢?
小的时候,我并不是个很合群的孩子,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就被接了回来,便哭着闹着再也不去了。
具体的原因我不记得了,好像是我这个不爱吃水果的小孩被强行塞了小半个苹果。
但从那之后,你便成了我的私人家教。
下班回来后便开始教我识字背诗,这使我发现居然还有比上幼儿园更可怕的事,那些奇形怪状的符号远比不上那些自己起好名的玩具记得快,于是我一遍遍坚信着自己真正的妈妈是垃圾桶,并天天憎恨这个不知谁派来的恶毒的女人。
你有时会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己喃语:“长大了就会懂的。
”却又忽然发现这句话对于那么小的孩子,过于深奥了。
但毕竟,那是个有了糖就忘了疼的年纪,是个成天喊着离家出走却终究没有跨出小区花园半步的年纪。
这样算来,那个时候,可能是我跟你最亲的时候吧。
上了小学后,最令我头大的就是方程。
那些不管是小明还是小红,是张阿姨还是李阿姨,只要一买奖品或是苹果,我就蒙了。
我不明白为什么总是买5件差10元,买6件就一定多3元。
于是,你便一有时间,就抓出我的作业,检查并给我讲。
当然了,你也不是什么好脾气,总是讲几遍后就爆发了,拍案而起,将我训斥一顿,但最后,却还是会耐下心来讲,直到我懂了为止。
我总是抹着眼泪听着。
我不明白,为什么每次就算发多大的脾气后,你也会接着给我讲。
但我却终究没有将这句话问出口,倒是你,像是看穿了我的心思,拍着我的头,道:“有些事,你长大了就会懂了。
”
于是,多少个午后,汗水模糊了你垂到额前的青丝和潦草未干的字迹,连同午后温婉的阳光,一同被静好地框在记忆里,并且时间越长,就越显得精致、温存。
渐渐地,我发现我与你身高的差距越来越小了,但是,心却远了许多,似乎是一瞬间形成的事。
小学的那些大妈大伯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你也不再能解出的字母。
所以你不再能像我小时候一样给我讲题,却好像开始更多关注我是否认真学了。
我似乎是明白,你是不想给我过多的压力,于是我天真的相信了。
这个年纪,太容易相信,也太容易迷茫。
而当我把那份成绩单交到你的手里时,却分明看出了失望。
须臾
我们之间,只差了须臾的时光。
——题记
前些天刚过了生日,我才真正算是十三岁了。
爸爸却俨然以一副“你已经是大人了”的姿态来要求我了。
上一次搬家,爸爸请了假在家收拾屋子,翻出我买的不知多少本花花绿绿的杂志和小说,他指着一本武侠小说问我是什么,我说是文学,他“啪”地把它拍在我桌子上,指着他书柜里那一册册《安娜•卡列尼娜》《品三国》《老舍精选》《鲁迅精选》之类的大部头的书,颇有些得意地跟我说,这才叫文学,多学着点。
快女十强淘汰赛的时候,是我手机话费花的最快的时候,记得暑假每个周五,我都会守着电视、抱着电话到隔天凌晨。
有一次他睡觉被吵醒了,出来问我哪个是我喜欢的,我指着其中低吟浅唱的一个说那个是,他陪着我听完了,然后撇撇嘴很大气地给了评价“娘儿们嗓”,他找出他书架里的张信哲、张雨生、孙楠给我,说这才叫好嗓子。
他知道谁是东方神起,谁是李准基,可我却从不认得毛阿敏。
有一次我进他房里找墨水,却见他戴着眼镜玩挖金子,饶有兴致的。
我捧着墨水瓶正要走,看着他说:“爸,现在早没人玩网页游戏了,网游都流行了八百辈子了。
”他头也不回地,继续吊他的钻石,跟我说:“你懂什么,那网游游戏看得我眼花,还是挖金子好,一挖一个准,嘿,看见没有,我又进下一关了。
”我笑着摇摇头走了,爸爸总有些小执着是我不明白的,正如同他不明白我为什么总有那些不计较。
当我再次被你抱在怀里的时候
你帮我收拾好东西,一件一件规整地放在行李箱里。
我想去帮忙,你却坚持着要你自己整理,说,你会收拾什么呀,去去去,别在这儿添乱了。
换在平时我一定会对此表示不屑,但这次却不知该用什么表情回应你。
离出发只有一个小时了。
这将是我第一次自己生活。
你拉好行李箱的拉锁,将它递到我手里,说,走吧,就剩一个小时了。
你拍拍我的肩说,我把你送到门口。
我默然地点点头。
我明白,出了家门,我能依靠的就只有自己。
再多的温暖,也只到家门口。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
“再见”“我会想你的”“我好舍不得你”在心底一遍遍的酝酿,却都只是胀满胸腔漫上喉咙又无声地被吞咽回去。
我沉默着,你也是。
最终还是你先开了口。
“别太想家啊。
”你说。
我只是笑着应和,还没等我说再见,你就伸开胳膊,环在了我的肩上。
突然地、毫无预料地。
这是一场生疏却温暖的仪式。
我也环住你。
我这才发现,我已经长得比你高了,这个角度让我无比陌生。
我束手束肩地缩在你的怀里,闻到你头发上我熟悉的洗发露的香味,你身上带着我最爱的菜的油烟香,我突然想起,很久很久以前,我是不是也这样被你抱在怀里?
不,那时的我还没有这么大,我甚至还不会走路,说话也说不清楚,不会挑三拣四,不会和你顶嘴,我只能依赖着你,将我全身的重量寄托在你的身上,贪婪地占据你全身的温暖。
那个时候,我离不开你,你也离不开我。
怀抱是将我们紧紧绑在一起的纽带。
可是,从什么时候,怀抱成了一个被遗忘在我们之间的动作,当她再次姗姗来迟,却成了一种送别?我回过神看到我们两个互相取暖的人尴尬的姿势,忽然就找到了答案。
然后眼泪就像有预谋一样逼上我不愿湿润的双眼。
“好了,走吧。
”你先松开了双臂。
我顿了下,又恢复了笑着的常态。
我提起行李箱,带着你留下的温暖,可以毫不迟疑地走出家门。
我没有回头。
实战演练
你想到了什么?准备写什么?
温暖、牵挂
名师总结
巧妇自会找米为炊
写作:用文字记录生活
↓用细节书写成长
选材——在生活中找米
注:本讲课不提供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