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9
课程教案教学过程:一、为什么学?(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课程的逻辑结构:全书共有绪论、六章和后记,集中进行三个方面的教育:第一是思想教育。
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材的绪论和一、二、三章的内容,是全书内容的前提。
第二是道德观教育。
包括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三个方面,教材的第四章和第五章中道德的相关内容,是全书内容的基础。
第三是法制观教育。
教材第六章中法律相关的内容。
全书的逻辑结构实现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有机统一,承前启后。
问题1:为什么上了大学要再谈人生观?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未经省察(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这句话启发我们:人生要不断反思,在什么时候反思?反思什么?人生的每一个重大抉择都需要进行反思,反思自己的选择是否符合自己的原则,而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就是做真挚完整的自己。
浑浑噩噩,随波逐流的人生是没有尊严和意义的。
任何选择要有结果必须依据一定的标准,人生选择的依据往往在于我们自己拥有怎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做出正确的选择,则依据必须合理。
因此,尽管我们在中学已经学习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相关知识,但并没有树立自己的三观,更没有对种种似是而非的观点进行过认真的反思,这就是我们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必要性。
问题2:大学阶段我们要考虑的问题很多,为什么首先要反思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种内心尺度。
它们渗透、凌驾于整个的人性当中,支配着人的观察、认识、态度、信念、理解、思维、想象以及行为等等,支配着人们认识世界、明白事物对自己的意义和自我了解、自我定向、自我设计;也为人们自认为正当的行为提供充分的判别标准和理由,是道德行为的基础。
苏格拉底说“德性即知识”,就是指人要了解自己,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采取合理、明智的行动。
习近平同青年大学生座谈时强调:“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第二节正确的人生观
➢第三节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第一章
知识结构
第二节第三节
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1.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中国古代关于人的学说➢
➢
➢
➢
➢
西方关于人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1页。
科学理解人的本质
2.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3.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
第二节正确的人生观
1.人生须认真
2.人生当务实
3.人生应乐观
4.人生要进取
1.价值➢
➢
2.人生价值
人生的自我价值
人生的社会价值
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3.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
4.评价人生价值需要掌握恰当的方法
第三节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一、辩证看待人生矛盾
二、反对错误人生观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人生观其错误之处在于:
三、成就出彩人生
本章小结
本章思考题。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教课目的和要求:经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基本知识,充足认识人生态度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
进而使他们能够自觉正直人生态度,追求崇高的人生目的,自觉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的影响,建立科学、崇高的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教课要点与难点:人生目的及作用,人生态度,建立科学、崇高的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世界观及其与人生观的关系,建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与果断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
教课方法及手段:多媒体教课;以讲解法教课为主,适合使用议论法、问题式教课法、启迪式教课法等。
教课时数:4学时教课过程:导入:案例:一个女硕士的生命绝唱。
苏格拉底:“未经思虑的人生不值得活”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形成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要点期间。
在这个阶段,系统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联合个人实质和社会现实,深入思虑“人是什么”、“人生是为了什么”、“如何的人生更存心义”等问题,对于同学们意会人生真理、创建人生价值至关重要。
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见解一、人生与人生观(一)正确认识人的实质1、斯蒂芬斯之谜:人是什么?我是谁?从自然人的角度来认识,即人的生物学生命或生物的人,是指属于生物分类中脊椎动物门、哺乳类、灵长目、人科、人属的有机体。
莎士比亚曾借哈姆雷特之口说:“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作品,他们的理性多么崇高,本事多么广大,礼仪和举止多么特别和令人赞叹,行为多么像天使,意会多么像上帝:这是世界美之所在,动物中之优异者!”我国先人曾说:天地之间,人为贵。
为何“贵”?因为“人授命于天,固超然异于群生。
人有父子兄弟之亲,出有君臣上下之谊;汇聚相遇则有耆老长幼之施,粲然有文以相接;欢然有恩以相爱,这人之所以贵也。
”(《汉书·董仲舒传》)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戈拉人是理性动物,是一个对理性问题能赐予理性回答的存在物。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教案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大学生思考和规划自己的人生之路,首先要学会科学看待人生的根本问题,认识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掌握人生观的基本理论。
能力目标:让大学生学会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人民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不懈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情感目标:大学生思考人生问题,应该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把小我和大我更好地统一起来,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社会的发展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在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成长进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人生观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团队合作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案例分享】:贫富一念之差从前,有一个乞丐对一位禅师说:“我一无所有,内心十分痛苦。
”“把你的双臂给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
”“不!”乞丐说,“没有双臂,我怎样生活?即使你给我一千两黄金,我也不会给你。
”“那,把你的双腿给我吧,我给你一百两金子。
”“不论你给我多少金子,我也不会把双腿给你!”禅师说:“想一想,其实,你并不穷。
”乞丐想了想:“……”。
【学生活动】:讨论自己的人生如何过,派学生代表发言怎样让自己的青春不留遗憾1.丐认为自己“一无所有”,这是他的人生观,对吗?2.丐也向往美好生活的,他实现的方法是什么?3.谈谈你的感想?二、讲授新课怎样才能不虚度人生,这是萦绕在每一位大学生心头的青春之问。
(一)人生与人生观不要维系自身的生存和繁衍,还要生产、交往、创造,在极为丰富的社会生活中观察、思索、判别和选择。
人生观就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
1.正确认识人的本质(1)人类来源于自然界,和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一样,也要进行新陈代谢、繁衍后代,经历生老病死的自然过程:1)人的生命活动不同于动物的生命活动,人是以劳动求得生存和发展;2)人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的;3)人能够对自己的存在和活动的内容、方式有所“观”,并且根据一定的“观”作出选择、采取行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教案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大学生思考和规划自己的人生之路,首先要学会科学看待人生的根本问题,认识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掌握人生观的基本理论。
能力目标:让大学生学会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人民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不懈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情感目标:大学生思考人生问题,应该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把小我和大我更好地统一起来,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社会的发展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在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成长进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人生观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团队合作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案例分享】:贫富一念之差从前,有一个乞丐对一位禅师说:“我一无所有,内心十分痛苦。
”“把你的双臂给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
”“不!”乞丐说,“没有双臂,我怎样生活?即使你给我一千两黄金,我也不会给你。
”“那,把你的双腿给我吧,我给你一百两金子。
”“不论你给我多少金子,我也不会把双腿给你!”禅师说:“想一想,其实,你并不穷。
”乞丐想了想:“……”。
【学生活动】:讨论自己的人生如何过,派学生代表发言怎样让自己的青春不留遗憾1.丐认为自己“一无所有”,这是他的人生观,对吗?2.丐也向往美好生活的,他实现的方法是什么?3.谈谈你的感想?二、讲授新课怎样才能不虚度人生,这是萦绕在每一位大学生心头的青春之问。
(一)人生与人生观不要维系自身的生存和繁衍,还要生产、交往、创造,在极为丰富的社会生活中观察、思索、判别和选择。
人生观就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
1.正确认识人的本质(1)人类来源于自然界,和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一样,也要进行新陈代谢、繁衍后代,经历生老病死的自然过程:1)人的生命活动不同于动物的生命活动,人是以劳动求得生存和发展;2)人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的;3)人能够对自己的存在和活动的内容、方式有所“观”,并且根据一定的“观”作出选择、采取行动。
人生的青春之问教学回顾【学习思考】1、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人生观决定着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实际生活,因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能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树立崇高的人生追求,实现应有的人生价值。
2、如何理解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关系?为什么说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1)三者之间的关系人生目的表明人的一生追求什么,人生态度表示以怎样的心态实现人生目标,人生价值判定一个具体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其中,人生目的决定着人们对待实际生活的基本态度和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人生态度影响着人们对人生目的的持守和人生价值的评判,人生价值制约着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
大学生只有深刻理解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者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才能准确把握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首先,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的方向,对人们所从事的具体活动起着定向的作用。
其次,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人生道路上有时会一帆风顺,有时会崎岖不平,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斗争,不同的人生目的会使人持有不同的人生态度。
再次,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选择。
正确的人生目的会使人懂得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奉献,从而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责。
3、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原理说明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个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
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重点概念】人生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教学目的:1、理解人性与人的本质。
2、理解人生观的内容与人生价值。
3、明确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把握人生环境。
教学重点:如何理解人性与人的本质?理解人生观的内容与人生价值;把握人生环境。
教学难点:为何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是什么?教学方法: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教学工具:电子教学课件及多媒体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用两兄弟爬楼梯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引入新课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教学。
人为什么活着?该怎么活?如何活得有价值?有的人把“人”字写得浩气凛然、顶天立地;有的人把“人”字写得认认真真、堂堂正正;有的人把“人”字写得马马虎虎、歪歪斜斜;有的人把“人”字写得头脚倒立、栽进了非人的行列。
二、讲授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一、人生与人生观(一)正确认识人的本质阿波罗神庙箴言在这座古希腊的伟大建筑里,“人啊,认识你自己” 是镌刻在德菲尔城阿波罗神庙里唯一的碑铭。
可见千年以前,人类就已认识到“认识自我”的重要意义。
“认识自我”是人类至高无尚的一个思考命题。
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剧本《俄狄浦斯王》中有这样一个神话:《斯芬克斯之谜》斯芬克斯是希腊神话中狮身人面兽,传说她在古埃及的提佛城郊外守着路口,对过路者提出一个谜语,猜不中的就要被她吃掉。
这个谜语就是:“什么动物早晨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傍晚三条腿走路?”谜底是人。
后来俄狄浦斯从那里经过,猜出了谜底。
于是,斯芬克斯一头扎入大海,把自己杀死了。
由神话带来了这样一个问题:人到底是什么?这也就牵涉到了人的本质问题。
•这则寓言蕴涵着怎样的人生哲理?•它蕴涵的更深刻的内涵是: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有着与其他事物不同的特殊本质。
•“四条腿走路”象征着人与动物的联系,或者是人与动物有某些共同的特征。
•“两条腿走路”是人的一般特征,但仍不是人的本质,“两条腿走路”的并不都是人。
•“三条腿走路”代表着人有其它任何动物都不具备的特殊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