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1
- 格式:ppt
- 大小:4.48 MB
- 文档页数:88
二、本章知识点及考频总结(一)选择题1. 新中国成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
2. 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主要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来的。
3. 七届三中全会,毛泽东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
指出要获得国家财政经济情况的根本好转,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创造三个条件: 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俭。
4. 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西藏和平解放,中国大陆实现了统一。
5. 三反运动:1951年底至1952年春,针对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6.五反运动:1952年1月,针对不法资本家的“五毒”行为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
7.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8.苏联第一个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
9.1950-1953年,中国抗美援朝,彭德怀为总司令。
10.新中国成立标志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它是过渡性质的社会,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社会。
1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分析主要矛盾:国际上新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内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
12.1953年:提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把优先发展重工业作为建设的中心环节。
13.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一化三改;一体两翼 )。
14.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是自愿和互利,经济组织形式由低到高分别是: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的萌芽;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半社会主义的性质;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完全社会主义的性质。
15.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济组织形式由低到高分别是: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6.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政策是实行赎买政策。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C3、A4、B5、B6、D7、C8、A9、B10、A11、D12、D二、多项选择题1、ACD2、ABCDE3、ADE4、ABD5、ABCD6、ABCE7、ABC8、ABCDE9、ABCE10、BCD三、简答题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有哪些主要经验?中国在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方针政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这些经验主要是:第一,改造的和平(自愿)的方式。
不仅对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是以和平的方式完成改造的,对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也成功实现了列宁曾经设想过但未能在苏联得到实现的“和平赎买”的政策。
第二,采取了逐步(稳妥)过渡的形式。
三大改造均采取了循序渐进,逐步过渡的形式。
如对个体农业的改造遵循了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经历了由互助组到初级社到高级社的逐步过渡,对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经历了由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到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逐步过渡。
从而,保证了改造和和平平稳进行。
第三,把对所有制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同时进行。
把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同时,把农民和小手工业者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生产者,在把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同时,把资本家由剥削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第四,所有制的改造和发展生产力同时并举,发生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
2、为什么说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现实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第一,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单项选择题:1、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上海的一位民主人士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段话指的是关于( B )的问题。
A、个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B、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C、个体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D、合作社经济社会主义改造2、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
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C )。
A、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B、过渡时期总路线确定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D、中共八大召开3、(C)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制定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A、1951B、1952C、1953D、19544、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副厂长。
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
以下四种意见,符合国家政策的是( D )。
A、他是资本家,怎么可以担任我们的副厂长B、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一起把他拉下马C、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他的话我们不听D、他懂业务,他说得对,我们还是要听的5、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把优先发展(C)作为建设的中心环节。
A、农业B、轻工业C、重工业D、工业6、过渡时期总路线确定的国家的主要任务是( A )。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完成社会主义改造C、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确立社会主义制度7、社会主义的基本(A )制度建立起来,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标志。
A、经济B、政治C、文化D、政党8、( B ),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征程。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人民民主专政的确立9、对资本主义工商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是把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并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 B )政策。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代码:03708)历年真题答案目录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辛亥革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单项选择题:1、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上海的一位民主人士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段话指的是关于( B )的问题。
A、个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B、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C、个体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D、合作社经济社会主义改造2、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
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C )。
A、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B、过渡时期总路线确定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D、中共八大召开3、(C)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制定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A、1951B、1952C、1953D、19544、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副厂长。
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
以下四种意见,符合国家政策的是( D )。
A、他是资本家,怎么可以担任我们的副厂长B、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一起把他拉下马C、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他的话我们不听D、他懂业务,他说得对,我们还是要听的5、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把优先发展(C)作为建设的中心环节。
A、农业B、轻工业C、重工业D、工业6、过渡时期总路线确定的国家的主要任务是( A )。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完成社会主义改造C、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确立社会主义制度7、社会主义的基本(A )制度建立起来,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标志。
A、经济B、政治C、文化D、政党8、( B ),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征程。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人民民主专政的确立9、对资本主义工商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是把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并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 B )政策。
第八章第一节从新XX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一、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包括新XX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当领导人民进行新XX 主义革命的目的,就是为了建立以中国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XX主义社会。
二、新XX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XX主义政治、经济、文化都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因而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
这些因素的增长,为新XX 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向社会主义转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三、中国的新XX主义社会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新XX主义是在局部地区建立的,这使得新XX主义社会还不具备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1949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XX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即进入了由新XX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四、1949.03中国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分析了新XX主义社会的经济状况和基本矛盾,论述了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新XX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任务与其主要的途径。
决议指出,全国胜利并解决了土地问题之后,中国社会经济中存在着物种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办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工人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其中,办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形式,所以,主要的经济成分有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其中个体经济是处于十字路口的经济。
这样,三种基本经济成分与与之相应的三种基本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与其他现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就集中的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这样,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中国七届二中全会决议的主要精神,在1949.09召开的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中有相应的规定。
五、1949.06召开的中国七届三中全会决定,首先集中力量完成XX革命的遗留问题和进行恢复国民经济、政权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的工作,以便为开展有系统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地经济建设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