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异义
1、惑: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惑而不从师: 惑矣:
一词多义
名词, 疑难问题的
动词,有疑惑
形容词,糊涂
2、师:师说: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古之学者必有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师道之不传:出师不利:师夷长技以制夷:
动词,从师
意动用法,以……为师
名词,老师
名词,专门技艺人
动词,从师求学
意动用法,以……为师
研读第一段
总结本段: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指明了老师的职责,从师的必要性,择师的标准和态度。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学问面前,人人平等
研读第二段
作者第一提出了一个怎样的分论点?这段文字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正反对照
古之圣人
今之众人
从师而问
耻学于师
圣益圣,愚益愚
古 今 1、学者 求学的人 有专门学问的人 2、句读 句子停顿的地方 看字发出声音 3、小学 小的方面学习 与大学、中学相对 4、众人 一般人 很多人 5、不必 不一定 不需要 6、从而 从、而是两个词 连词,表结果或目标 7、所以 用来……的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其子
择师而教
其身
犹耻师
小学而大遗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士大夫之族
不耻相师
群聚而笑
其智不能及
研读第三段:
固定以······为师不一定学习,研究
特殊句式师不必贤于弟子
状语后置句
注意字词常:师:不必:攻:
思考:1、在本段里,作者提出了怎样一个分论点? “古之圣人无常师”2、在本段里,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引用论证
师说
韩愈
韩愈(768一824)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一起大力倡导古文运动,故与柳宗元齐名,并称“韩柳”。其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情势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浑。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