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精选)
- 格式:ppt
- 大小:2.22 MB
- 文档页数:35
九年级化学《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资源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2. 使学生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以及金属的提取和冶炼方法。
3. 培养学生对金属资源的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1. 金属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2. 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3. 金属的提取和冶炼方法。
4. 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资源的分类、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提取和冶炼方法、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
2. 教学难点:金属的提取和冶炼方法,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
3.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金属资源的图片、资料和案例。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和实验器材。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金属资源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思考金属资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 讲解:讲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的活动性、氧化还原反应等,并通过实验演示金属的化学反应。
3. 实践:学生进行金属实验,观察金属的化学反应,并记录实验结果。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想法。
5. 总结:教师总结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的思考问题。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实验操作等。
2.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和讨论发言,评估学生对金属的化学性质和保护措施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应用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中运用金属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金属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的意义。
2. 探讨金属资源的替代品和新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3. 组织学生参观金属冶炼工厂或相关科研机构,加深对金属资源利用和保护的认识。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等方面。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8.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一、教学目标1.掌握金属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2.了解金属资源的开采与利用现状。
3.了解金属资源的保护方法和重要性。
4.引导学生关注金属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重点1.金属资源的分类和利用现状。
2.金属资源的保护方法和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金属资源的非可再生特性。
2.学生认识到金属资源的保护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询问学生是否了解什么是金属资源,并简要介绍今天的教学内容。
金属资源的分类(15分钟)1.老师简要介绍金属资源的分类:常见的金属资源包括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和贵金属等。
2.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主阅读并总结各类金属资源的特点,并在板书上进行归纳总结。
3.学生自由讨论,分享自己找到的相关例子,并展示给全班。
金属资源的利用现状(20分钟)1.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金属资源的开采与利用现状的统计数据,引导学生了解目前金属资源的需求与消耗情况。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所给材料和互联网查询相关资料,整理不同金属资源的开采、利用量以及利用方式。
3.学生小组展示自己整理的资料,让全班了解不同金属资源的现状,并进行讨论,思考资源利用是否合理。
金属资源的保护方法和重要性(25分钟)1.老师讲解金属资源的保护方法,包括回收利用、节约使用和替代技术等。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配不同的保护方法进行讨论,总结各种方法并展示给全班。
3.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个人思考,讨论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拓展与总结(10分钟)1.老师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金属资源保护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金属资源保护的思考和观点。
3.老师进行总结,强调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行动。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全面了解金属资源的分类、利用现状、保护方法以及保护的重要性。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1课时铁的冶炼三维目标要求知识与技能1.知道一些常见的金属(如铁、铝、铜)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炼铁的原理,使学生认识化学原理对实际生产的指导作用。
2.通过对某些含有杂质的物质的计算,使学生把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古代炼铁史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3.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4.树立为社会的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从常见矿石中提炼铁的原理。
教学难点1.冶炼铁的原理。
2.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杂质问题的计算。
情境导入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存在于地壳和浩瀚的海洋中,除了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等以单质的形式存在外,其余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如图)。
如常说的“沙里淘金”就是这个原因,虽然金在地壳中的含量很低,但人类很久以前就发现了金。
较活泼的金属又是怎样从其化合物中冶炼出来的呢?合作探究探究点一金属资源概况提出问题1.金属资源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式存在的呢?2.我国存在的金属资源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的有哪些?讨论交流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了解金属资源概况。
归纳总结(以投影形式展现,可配适当图片或视频。
)1.金属的存在形式: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地存在于地壳和海洋中,除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等有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2.矿石。
(1)常见的矿石。
名称主要成分名称主要成分赤铁矿Fe2O3铝土矿Al2O3磁铁矿Fe3O4黄铜矿CuFeS2菱铁矿FeCO3辉铜矿Cu2S(2)我国是世界上已知矿物种类比较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矿物储量也很丰富,其中钨、钼、钛、锡、锑等储量居世界前列,铜、铝、锰等储量在世界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第一章:金属的化学性质1.1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1.2 金属与酸的反应1.3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第二章: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2.1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定义及测定方法2.2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2.3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第三章:金属的冶炼3.1 湿法炼铜3.2 火法炼铜3.3 其他金属的冶炼方法第四章:金属的提纯4.1 物理方法提纯金属4.2 化学方法提纯金属4.3 金属的回收与利用第五章:金属资源的保护5.1 金属资源的分布与利用5.2 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5.3 金属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六章:金属的物理性质与应用6.1 金属的导电性6.2 金属的导热性6.3 金属的延展性6.4 金属材料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第七章:金属的合金7.1 合金的定义与分类7.2 合金的性能特点7.3 常见合金的应用第八章:金属的腐蚀与防护8.1 金属腐蚀的类型8.2 金属腐蚀的原因8.3 金属的防腐蚀措施第九章:金属资源的开发与利用9.1 金属资源的勘探与开采9.2 金属资源的加工与制造9.3 金属资源的利用与节约第十章:金属资源的环境影响与保护10.1 金属冶炼与使用对环境的影响10.2 金属资源的环保利用技术10.3 金属资源保护的公众参与与教育第十一章:金属材料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11.1 金属材料在建筑工业中的应用11.2 金属材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11.3 金属材料在电子工业中的应用第十二章:金属的回收与再利用12.1 金属回收的意义与重要性12.2 金属回收的方法与技术12.3 金属再利用的方式与案例第十三章:金属资源的未来发展趋势13.1 新兴金属材料的研究与应用13.2 纳米金属材料的潜力与挑战13.3 可持续发展的金属资源利用策略第十四章:金属资源的保护与法律法规14.1 金属资源保护的国内法律法规14.2 金属资源保护的国际合作与协议14.3 学生参与金属资源保护的实践活动第十五章:金属资源的综合利用与科技创新15.1 金属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15.2 金属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15.3 科技创新在金属资源保护与利用中的作用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内容涵盖了金属的化学性质、活动性顺序、冶炼、提纯、保护以及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应用、合金、腐蚀与防护、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环境impact与保护、现代工业应用、回收与再利用、未来发展趋势、法律法规和综合利用与科技创新等十五个章节。
九年级化学《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资源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使学生掌握金属的提取、冶炼和加工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学生对金属资源的保护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金属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2.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金属的提取和冶炼方法。
4. 金属的加工和应用。
5. 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的提取、冶炼和加工方法,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
2. 教学难点:金属的提取和冶炼原理,金属资源的保护策略。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金属的提取和冶炼方法。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金属资源保护的实际案例。
3.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金属资源图片、视频和实物标本。
2. 准备金属的提取和冶炼实验器材和试剂。
3. 准备金属资源保护的相关文献和报道。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金属资源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金属资源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新课导入】一、金属资源的概念和分类1. 金属资源的定义: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金属资源的含义和特点。
2. 金属资源的分类:教师介绍金属资源的分类及各类金属资源的特点。
二、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 金属的物理性质:教师讲解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物理性质。
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师介绍金属的活泼性、腐蚀性等化学性质。
【课堂互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金属的提取和冶炼方法,引导学生思考金属资源保护的措施。
【金属的提取和冶炼】1. 金属的提取方法:教师讲解湿法炼铜、火法炼铜等提取方法。
2. 金属的冶炼方法:教师介绍热还原法、电解法等冶炼方法。
【金属的加工和应用】1. 金属的加工方法:教师讲解铸造、锻造、焊接等加工方法。
2. 金属的应用领域:教师介绍金属在建筑、电子、航空等领域的应用。
【金属资源的保护】1. 金属资源的保护意义:教师强调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第八单元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一、教材分析:本课题涉及面很广,包括地球上及我国的金属资源情况、铁的冶炼、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金属的腐蚀和防护,以及金属资源的保护等,既有知识、技能方面的内容,又有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等情感领域的内容。
是对前面两课题知识的应用,体现了金属材料某些化学性质,并针对这些性质提出炼铁的方法以及从我们日常生活中常有的现象来推出金属生锈的条件和防锈的方法。
把化学原理和生产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学习活动成为有机的整体,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课时分配:2课时。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学会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 学会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3) 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生活中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资料、联系实际等方法获取信息。
(2) 通过对铁钉生锈条件的探究,学习运用对比实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 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 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3) 通过铁的冶炼原理和根据化学方程式有关杂质计算的学习,懂得化学原理、计算和生活实际是紧密结合的一个有机整体,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炼铁的原理;铁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2、难点: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对铁锈蚀条件的初步探究。
四、学情分析:本课题内容处在九年级整个教材的中间位置,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原因分析能力,而铁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学生对于铁是如何得到的很有兴趣,并且学生对于铁制品容易生锈的事实较为熟悉,对防止金属生锈的措施也有所认识,但对其变化的实质尚不清楚,可通过阅读资料、探究性实验来合作学习本课题内容。
五、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1、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讲练结合、分组讨论。
2、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注意优等生和后进生在学法上的区分)。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学习目标】1.知道一些常见的金属(铁)等矿物;掌握炼铁的原理及有关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2.了解防止金属生锈的简单方法,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要点梳理】要点一、几种常见的金属矿物1.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存在于地壳和海洋中,除金、银等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有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2.几种常见的金属矿物的名称和主要成分见下表:【要点诠释】1.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由大到小:铝铁钙、钠钾镁。
2.工业上把能用来提炼金属的矿物叫做矿石。
在自然条件下,铁、铝等金属无单质存在,因为这些金属的活动性较强,会与氧气、水等作用生成化合物。
3.人类最先使用铜,而后铁,使用铝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主要与三种金属的化学性质、冶炼难易有关。
要点二、工业炼铁工业上冶炼铁的原料、主要反应原理、主要设备见下表:(专题课堂《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一)C+CO2+ 3CO【要点诠释】1.铁矿石冶炼成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1)在高炉中焦炭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生成还原剂一氧化碳。
C+O2CO2 (放热反应)C+CO22CO(2)石灰石的作用是除SiO2等杂质,将矿石中的SiO2转化为炉渣CaSiO3。
CaCO3CaO+CO2↑CaO+ SiO2CaSiO3(3)冶炼过程中的主要化学方程式:C+O2CO2 C+CO22CO Fe2O3 + 3CO2Fe + 3CO22.高炉炼出的铁是生铁,主要成分是铁,还含有C、P、S等元素,所以生铁是铁和其它元素的合金。
要点三、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探究1.实验装置: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炼铁的原理):Fe2O3+3CO2Fe+3CO23.实验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将适量的氧化铁粉末放入玻璃管内,并固定装置。
(3)向玻璃管内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点燃酒精灯。
(4)待装置内的空气完全排净后,点燃酒精喷灯给氧化铁加热。
(5)当玻璃管内红色粉末变为黑色时,停止加热。
九年级化学《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九年级化学《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常见的金属(铁、铝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3.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练铁的原理,使学生认识化学原理对实际生产的指导作用。
2.通过对某些含有杂质的物质的计算,使学生把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古代练铁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通过对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等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3.通过对矿物可供开采的年限的介绍,让学生产生金属资源的危机意识,更让学生懂得要保护金属资源。
[教学资源分析]本课题在大家熟悉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用途以及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基础上,介绍了地球上和我国的金属资源情况、铁的冶炼、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金属的腐蚀和防护,以及金属资源的保护等,既有知识、技能方面的内容,又有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等情感领域的内容。
教材由常见的金属矿物照片以及资料引入,简单介绍了地球上及我国的金属资源情况。
而全世界使用最多,应用最广的就是铁,因此,教材很自然的转入到对铁的冶炼的讨论中。
“铁的冶炼”是本课题的重点。
教材主要介绍了我国炼铁的实际情况结合例题介绍化学方程式中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
把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学习活动成为有机的整体。
“金属资源的保护”重点是有关铁的锈蚀以及防护的“活动与探究”内容。
接着教材中以图示的方法给出了一些矿物可供开采的年限,形象地说明了金属矿物资源是有限的,以及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教材中简要地介绍了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合理开采矿物等保护金属资源的措施。
[教学策略分析]1.关于地球上及我国的金属资源情况的教学以及我国冶炼铁的历史等教学内容,可以结合地理课的有关内容,鼓励、发动学生主动查找有关资料,如矿物标本、实物照片、图表、有关的文字描述等,可在课内外交流。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本课题涉及面广,包括地球上及我国的金属资源概况、铁的资源、有关含杂质的化学方程式计算、金属的腐蚀及防护、金属资源的保护等,既有知识、技能方面的内容,又有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等情感领域的内容。
第一部分“铁的冶炼”是本课题教学的重点,教案设计时,把铁的冶炼原理和实验室模拟工业冶炼原理的实验设计成了探究内容,以便学生主动参与,深刻理解,对金属资源概况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也特意的精心设计,一是对学生的视野进行了拓展,二是为他们将来高中的学习作铺垫。
第二部分“金属资源的保护”重点是有关铁的锈蚀以及防护的“活动与探究”内容。
此部分内容全由学生通过实验、讨论、应用等环节来完成。
关于金属资源的保护,也由学生通过联系实际,发挥想象,进行讨论等方式来认识和学习。
总之,本课题教案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探究为主,教师引导这一特点。
第1课时铁的冶炼【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常见金属:铁、铝、铜等的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会概括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炼铁的原理,使学生认识化学原理对实际生产的指导作用。
(2)通过对某些含有杂质的物质的计算,使学生把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古代炼铁史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3)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4)树立为社会的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点】1.铁的冶炼。
2.有关炼铁的杂质问题计算。
【教学难点】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的计算。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导入新课】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存在于地壳和浩瀚的海洋中,除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等以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九年级化学《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资源的重要性和利用方式。
2. 使学生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和保护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金属的化学性质2. 金属的提取和冶炼3.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4. 金属资源的保护5. 相关实验操作和现象观察三、教学重点:1. 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2. 金属的提取和冶炼方法3.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措施4. 金属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方法四、教学难点:1. 金属的提取和冶炼原理2. 金属的腐蚀机理及其防护方法3. 金属资源的保护策略及其实现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金属资源的重要性和利用方式。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金属的化学性质和腐蚀现象。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金属保护方法和资源保护策略。
4. 利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了解金属资源保护的实践意义。
【导入】(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金属资源的重要性和利用方式。
)【知识讲解】1.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活动:讲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2. 金属的提取和冶炼(教学活动:讲解金属的提取和冶炼方法。
)3.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教学活动:讲解金属的腐蚀机理及其防护方法。
)4. 金属资源的保护(教学活动:讲解金属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方法。
)【实验演示】1. 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教学活动:演示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2.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实验(教学活动:演示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小组讨论】1. 金属保护方法探讨(教学活动:分组讨论金属保护方法,总结保护金属的实用措施。
)2. 金属资源保护策略探讨(教学活动:分组讨论金属资源保护策略,总结保护金属资源的实践意义。
)【案例分析】1. 金属资源保护案例分析(教学活动:分析金属资源保护的案例,使学生了解保护金属资源的现实意义。
)【总结与反思】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