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48采矿学总论徐永圻
- 格式:ppt
- 大小:10.07 MB
- 文档页数:71
采煤工作面局部冒顶的判断及活动规律分析【摘要】局部冒顶常发生在靠近煤壁附近、工作面两端、放顶线附近以及地质破坏带附近。
次数远远多于大型冒顶事故,对生产影响不是特别严重,容易被忽略,但危害比较大。
控制顶板事故的首要任务是对顶板进行正确的判断分析及预防措施。
【关键词】采煤工作面;局部冒顶;分析局部冒顶范围不大,有时仅在3~5支架范围内,伤亡人数不多(1~2人),常发生在靠近煤壁附近、工作面两端、放顶线附近以及地质破坏带附近。
在实际煤矿生产中,局部冒顶事故的次数远远多于大型冒顶事故,约占工作面冒顶事故的70%,总的危害比较大。
据统计分析,每年因局部冒顶事故而死亡的人数占冒顶事故死亡人数的60%~70%,而重伤事故的比重则占80%以上。
1 局部冒顶的判断局部冒顶,由于预兆不明显,易被人忽视,但只要仔细观察,也可以发现一些征兆,对以下异常情况要特别注意:1)响声。
岩层下沉断裂、顶板压力急剧加大时,木支架就会发生劈裂声,紧接着出现折梁断柱现象;金属支柱的活柱急速下缩,也发出很大声响;有时也能听到采空区内顶板发生断裂的闷雷声。
2)掉渣。
顶板严重破裂时,折梁断柱就要增加,随后就出现顶板掉渣现象。
掉渣越多,说明顶板压力越大。
在人工顶板下,掉下的碎矸石和煤渣更多,工人叫“煤雨”,这就是发生冒顶的危险信号。
3)片帮。
冒顶前煤壁所受压力增加,变得松软,片帮煤比平时多。
4)裂缝。
顶板的裂缝,一种是地质构造产生的自然裂隙,一种是由于采空区顶板下沉引起的采动裂隙。
老工人的经验是:“流水的裂缝有危险,因为它深;缝里有煤泥、水锈的不危险,因为它是老缝;茬口新的有危险,因为它是新生的。
”如果这种裂缝加深加宽,说明顶板继续恶化。
5)离层。
顶板快要冒落的时候,往往出现离层现象。
因此检查顶板时一般用“问顶”的方法,如果声音清脆表明顶板完好;若顶板发出“空空”的响声,说明上下岩层之间已经离层。
6)漏顶。
破碎的伪顶或直接顶,在大面积冒顶以前,有时因为背顶不严和支架不牢出现漏顶现象。
《采矿学》参考文献(徐永圻主编. 采矿学.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1. 徐永圻. 煤矿开采学(修订本).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2. 张宝明,陈炎光,徐永圻. 中国煤矿高产高效技术.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3. 徐永圻. 中国采煤方法图集.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04. 陈炎光,徐永圻. 中国采煤方法.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15. 陈炎光,陈冀飞. 中国煤矿开拓系统.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66. 陈炎光,王玉浚. 中国煤矿开拓系统图集.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27. 陈炎光,钱鸣高. 中国煤矿采场围岩控制.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48. 陈炎光,陆士良. 中国煤矿巷道围岩控制.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49. 陈炎光,徐永圻等. 中国煤炭生产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 煤矿技术,1991(创刊号)10. 陈炎光,徐永圻等. 中国采煤方法改革的途径及方向. 煤炭学报,1992(1)11. 陈炎光,徐永圻等. 中国煤矿开采准备系统的改革及发展方向. 煤,1996(3)12. 陈炎光,徐永圻等. 中国煤矿开拓系统的改革及发展方向. 荷兰:A. A. BLAKEMA,199613. 陈炎光,徐永圻等. 中国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的现状及发展14. 徐永圻. 国内外采煤技术现状及发展. 煤矿技术,1996(2)15. 徐永圻. 加强矿井开采技术对策研究,提高经济效益,煤,1998(2)16. 徐永圻. 煤矿地下开采技术发展与展望. 煤炭学报,1997(增刊)17. 张先尘. 采矿学科发展趋势探讨. 煤炭学报,1997(增刊)18. 张先尘. 采矿科学研究和技术决策逻辑思维的探讨. 煤炭学报,1996(4)19. 钱鸣高,王庆康. 采煤工艺学.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220. 钱鸣高,刘听成. 矿山压力及其控制(修订本).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199121. 王家廉,吴绍倩. 煤矿地下开采方法.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198622. 靳钟铭,徐林生. 煤矿坚硬顶板控制.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199423. 王刚. 煤矿地下开采.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024. 王作宇,刘鸿泉. 承压水上采煤.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199325. 李世平等. 岩石力学简明教程.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199626. 中国矿业学院煤田地质勘探教研室. 煤矿地质学.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199427. 徐小荷,余静. 岩石破碎学.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198428. 山东矿业学院,西安矿业学院. 井巷工程.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197929. 中国矿业学院等. 采煤学.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197930. 方慎权. 煤矿机械. 徐州: .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8731. 陶驰东. 采掘机械.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199132. 西安矿业学院. 采掘机械.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198133. 陈维健,齐秀丽. 矿井运输及提升设备.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8934. 西安矿业学院,张家口煤机厂. 采区运输机械.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1978.35. 牛树仁,陈滋平. 煤矿固定机械及运输设备.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198836. 杜竟贤,于学谦. 矿井运输提升.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8837. 张国柱,方佳雨. 综采输送机.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 198638. 刘吉昌. 矿井设计指南.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539.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 煤矿安全规程1992年版执行说明. 太原: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40. 编写组. 煤矿矿井采矿设计手册.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 198441. 靳钟铭. 实用采煤学. 太原: 山西科学教育出版社,198942. 田取珍等. 冲击式采煤的研究. 煤炭学报,1998. 23(6),62643. 张吉春. 提高回采工作面工效途径的研究. 山东矿业学院学报,1994(2)44. 赵全福. 煤矿安全手册(第六篇).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198945. 王小平,张小平. 我国建设高产高效矿井的地质条件评价与发展规模. 矿业世界,1994(4)46. 张小平. 我国高产工作面的开采条件及发展前景. 煤炭科学技术,1995(1)47. 侯朝炯,郭励生. 煤巷锚杆支护.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48. 付国彬,姜志方. 深井巷道矿山压力控制.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199649. 邢福康,蔡坫. 煤矿支护手册.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199350. 徐永圻. 短壁开采技术.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8751. 王玉浚. 采矿系统优化与模拟.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8952. 林在康等. 采矿CAD开发及编程技术.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853. 中国煤炭企协采掘机械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 中国煤矿高产高效矿井建设.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7,1998,199954. 吴效良. 对平正同开拓方式再认识. 煤矿设计,1993(11)55. 周英. 对我国煤矿分区开拓特征探讨. 煤矿设计,1994(8)56. 王文伟. 矿井开拓部署与合理集中生产. 煤矿设计,1993(11)57. 韩可琦,孟宪锐. 浅谈矿井开拓部署改革的几项措施. 煤矿设计,1993(2)58. 韩可琦,曹旭光. 高产高效矿井开拓方式的选择. 矿业世界,1997(2)59. 张文生,王树仁. 开采方法.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198960. 阜新矿业学院等. 采煤概论.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199161. 王焕文. 矿井技术改造.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199062. 煤炭工业部生产司. 煤矿在井井筒延深.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197763. 徐永圻. 矿井技术改造. 太原: 山西科教出版社. 198664. 史国华,刘承论等. 采煤概论.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465. 梁尤平等. 平顶山矿区矿井延深方案选择. 世界煤炭技术,1993(11)66. 李嗣钧. 新汶矿区改革开拓布置合理集中生产的主要做法. 煤炭科学技术,1992(9)67. 严正方等. 用系统工程方法改进矿井延深设计. 煤炭科学技术,1985(4)68. 刘永尊等. 一个复杂生产系统的计算机模拟分析. 煤矿技术,1994(4)69. 孙宝铮,刘吉昌. 矿井开采设计.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8670. 彭世济,韩可琦. 矿业经济导论.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671. 沈光寒等. 矿井特殊开采的理论与实践.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199272. 何国清等. 矿山开采沉陷学.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173. 王永江,沈文. 中国煤矿水害预防及治理.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199674. 汪理全. 煤层群上行开采技术.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199575. 朱银昌. 复杂难采煤层的开采.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876. 杜计平,姜学云,钱鸣高等. 有效载荷系数KγH/[σ]在孙村煤矿深部开采中的应用.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4,13(4)77. 杜计平,张先尘,陈伟海. Regularity of Strata Behaviors of Tailentry of Longwall Face in Deep Colliery.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1999,9(1)78. 杜计平,张先尘,左秀峰等. 深井巷道维护费与采深的关系. 煤炭学报,1999,24(3)79. 杜计平,翟新献. 支承压力作用下深部井巷的变形规律.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1994(4)80. 岑传鸿,高存宝,杜计平. 论预防冒顶事故的采场顶板控制.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6,25(2)81. 杜计平,张先尘,贾维勇等. 煤矿深井采场矿压显现及其控制特点.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0,29(1)82. G. 布霍依诺. 矿山压力与冲击地压. 李玉生译.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5,783. 杜计平,张先尘,田昌栋等. Deep Colliery Pressure Bumps and Its Preventions Undel the Action of Abutment Pressure.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1999,5(1)84. 陈先容. 突出矿井采区通风系统安全可靠性分析. 煤矿安全,1984(12)85. 刘吉昌. 倾斜长壁开采.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199386. 能源部. 煤矿安全规程.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199287. 洪允和. 水力采煤.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198888. 魏同. 煤矿总工程师工作指南(上).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199289. 刘长武. 加强水采矿压研究扩大水采应用范围.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1995(3. 4): 188~19090. 煤炭工业部科学技术情报所. 国内外水力采煤概况. 煤炭科技动态,1980(9)91. 阎鹏等. 对水采技术适用条件的再认识. 煤矿开采,1996(3)92. M. L. Jeremic,Elenents of Hydraulic Coal Mining Design,Gulf Publishing Company,198593. 孙茂远等. 煤层气开发利用手册.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199894. 俞启香. 矿井瓦斯防治.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295. 解世俊. 金属矿床地下开采(修订版).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696. 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 非金属矿床地下开采.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97. 付国彬,王振启. 非煤矿床地下开采.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598. 采矿手册编委会. 采矿手册(第4卷).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099. 采矿设计手册编委会. 采矿设计手册(第2卷下).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100. 李德成. 采矿概论.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5101. 解世俊. 矿床地下开采的理论与实践.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0102. 童光煦. 高等硬岩采矿学.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5103. 蔡本裕. 采矿概论.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88104. 陈俊彦等. 地下矿山无轨开采及设备.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6105. 湖南省冶金工业厅. 矿床采矿方法型谱(内部资料). 1985106. 化工部化工矿山设计院等. 采矿方法(实例)图册(内部资料). 1980107. 劳动部矿山安全卫生监察局. 金属非金属矿开采安全. 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2 108. 胡际平. 国外硬岩连续采矿技术的新发展. 化工矿山技术,1992(5)109. 李鼎权. 地下采矿技术进展的综合评述.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1992(3)110. 陈均海. 对非金属矿床地下开采方法特点的探讨. 非金属矿,1986(2)111. 华心祝等. 下向进路高水固结尾砂充填试验研究. 矿业研究与开发,1996(3)112. 华心祝等. 焦家金矿上向进路高水固结尾砂充试验研究. 金属矿山,1996(3)113. 尹慰农等. 高浓度全尾砂胶结充填新工艺. 长沙矿山研究院季刊,1992(2)114. Mibble MF. borehole mining: Improved technology expands horizon. Mining Engineering,1991(3)115. 王西文. 中国溶浸采矿现状和发展前景,未来采矿发展趋势和展望. 第十四届世界采矿大会,1990,北京116. 王昌汉等. 细菌浸矿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化工矿山技术,1992(3)。
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硕士生招生专业参考书目初试科目参考书目(按科目代码顺序)111单独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查范围同统考政治241英语(单考):考查范围同统考英语243法语:《法语》马晓宏,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601运筹学:《运筹学基础及应用》胡运权,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602古生物地史学:《古生物地史学概论》杜远生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603数学分析:《数学分析》(三版)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04法理学:《法理学》(第三版)张文显,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605基础英语:①《高级英语》(1-2)张汉熙,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②《英语写作手册》丁往道,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③《实用翻译教程》冯庆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④《文体与翻译》刘宓庆,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801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系统工程》徐志胜,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802安全系统工程Z:《安全系统工程》徐志胜,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803采矿学:《采矿学》徐永圻,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804采矿学Z:《采矿学》徐永圻,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805弹性力学:《弹性力学》吴家龙,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806工程经济学:《工程经济学》(第三版)黄谕祥等,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807水力学:《水力学》吴持恭,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或第四版808系统工程:《系统工程》(第三版)汪应洛,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809系统工程Z:《系统工程》(第三版)汪应洛,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810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原理、方法和应用》邬伦,科学出版社,2004811普通地质学:《普通地质学》夏邦栋,地质出版社,1995812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潘正风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813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Z:《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潘正风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814弹性力学:《弹性力学简明教程》(三版)徐芝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15工程经济学Z:《工程经济学》宋伟,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816结构力学:《结构力学Ⅰ》(二版)龙驭球,包世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17结构力学Z:《结构力学Ⅰ》(二版)龙驭球,包世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18流体力学:《流体力学》龙天渝、蔡增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819工程流体力学:《工程流体力学》杜广生,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820机械原理:《机械原理》(七版)孙桓,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21机械原理Z:《机械原理》(七版)孙桓,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22微机原理:《PC机汇编语言及接口技术》(二版)李恒文,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823微机原理Z:《PC机汇编语言及接口技术》(二版)李恒文,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824物流工程Z:《物流工程》姚冠新,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825电子技术:①《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童诗白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②《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阎石,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826高等代数:《高等代数》北大数学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采矿学》徐永圻,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矿业系统工程》张幼蒂,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煤矿开采新技术》郭忠平,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 《煤与瓦斯突出潜在危险区预测的研究》许江等著,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管理信息系统》薛华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矿井瓦斯防治理论与技术[M]》林伯泉,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8《煤矿瓦斯灾害防治技术手册》马丕梁,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煤矿顶板事故的防治》毕华照宋振骐乔福祥,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1《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分析》单东方等,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矿区环境与土地复垦》张国良主编,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7《煤矿安全手册第五篇:矿井防治水》赵全福,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2《煤矿矿井水处理技术》胡文容著,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6 《煤矿安全技术与灾变对策》张福保,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3《煤矿安全监测技术》刘洪,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3《通风安全学》张国枢,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实用煤炭安全系统工程[M]》谢进伸等,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矿图CAD开发技术》王玉琨等,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 《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刘湘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中国煤矿采场围岩控制》陈炎光、钱鸣高,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4《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钱鸣高,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 《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开发与利用技术》李金柱,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8《世纪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张建平等编著,北京:地震出版社,2003 《煤矿安全管理》王晓玲,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
河北⼯程⼤学采矿学硕⼠研究⽣招⽣考试初试⾃命题科⽬考试⼤纲 课程名称:采矿学 课程编码:809 适⽤专业:采矿⼯程 ⼀、考试性质 采矿学是河北⼯程⼤学为招收采矿⼯程专业硕⼠研究⽣⽽设置的全国研究⽣招⽣考试业务课程考试科⽬,属学校⾃⾏命题的性质。
它的评价标准是⾼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采矿理论知识并有利于招⽣学校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考试的学科范围 应考范围包括:采矿学所包含的基本概念、采煤⽅法、开拓⽅式、采区设计等四⼤部分。
三、评价⽬标 采矿学考试的⽬标在于考查考⽣对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和分析采矿学基本问题的能⼒。
考⽣应能: 1.正确掌握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 2.准确理解和应⽤壁式体系采煤法的基本特征及其适⽤性。
; 3.掌握采区式准备⽅式的类型及其应⽤; 4.掌握开拓⽅式的确定原则、各⾃特点及适⽤条件; 5.掌握井底车场形式和⼑把式车场的组成及调车⽅式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答卷⽅式:闭卷,笔试;试卷中的所有题⽬按试卷要求回答。
2.试卷分数:满分为150分。
3.试卷结构及题型⽐例: 试卷主要分为三⼤部分,即:基本概念题,约30%;基本理论分析题,约30%;综合论述题,约40%。
五、考试内容要点 1.绪论 矿井各种巷道的名称、阶段和⽔平的概念,阶段内再划分的⽅式和适⽤条件。
2.采煤⽅法的概念和分类 采煤⽅法的涵义及分类,壁式体系和柱式体系采煤法的基本特征及其适⽤性。
3.单⼀⾛向长壁采煤法 长壁⽅法的主要采煤⼯艺、主要⼯序的组成及其配合以及各主要采煤⼯艺的特点,⼯作⾯各种⽀架的布置形式,采空区处理⽅法,合理确定⼯作⾯长度的原则及⽅法。
4.单⼀⾛向长壁采煤法采煤系统 单⼀⾛向长采煤法采区巷道布置、掘进顺序和⽣产系统,采煤⼯艺区段平巷的坡度和⽅向的要求,区段平巷单巷布置双巷布置的特点及应⽤,采煤⼯作⾯回采顺序的⽅式和应⽤,通风⽅式及其适⽤条件 5.倾斜分层⾛向长壁下⾏跨落采煤法 采区巷道布置、掘进顺序及⽣产系统,区段布置分层平巷⽅式及其应⽤,区段集中平巷的布置⽅式及其合理位置,⼯艺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