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内科学_龋病讲课教案共129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11.44 MB
- 文档页数:129
课程名称:口腔医学基础授课对象: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学生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龋病的定义、病因和流行病学特点。
2. 掌握龋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分类。
3. 了解龋病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4.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龋病的定义、病因和流行病学特点1. 龋病的定义:龋病是在细菌、食物、宿主和时间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2. 龋病的病因:细菌、食物、宿主和时间。
a. 细菌:主要是乳酸杆菌和链球菌。
b. 食物:尤其是含糖食物。
c. 宿主:牙齿的解剖形态、唾液成分等。
d. 时间:龋病的发生和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
3. 龋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病率高、分布广,任何地区、种族、年龄、性别均可罹患。
二、龋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分类1. 临床表现:牙齿颜色、形态和质地的变化。
2. 诊断:根据临床表现、X线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3. 分类:浅龋、中龋、深龋。
三、龋病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1. 预防措施:a. 健康饮食:减少含糖食物的摄入。
b. 唾液刺激:增加唾液分泌,有利于牙齿的清洁和再矿化。
c. 口腔卫生: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等。
d. 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龋病。
2. 治疗方法:a. 洞形治疗:清除龋坏组织,填充窝洞。
b. 龋齿修复:牙齿修复,恢复牙齿的功能和美观。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龋病?龋病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二、教学内容1. 龋病的定义、病因和流行病学特点2. 龋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分类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龋病的病因和预防措施。
2. 各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1. 龋病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二、案例分析1. 教师提供实际病例,引导学生分析病例,讨论龋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三、总结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内容,强调龋病的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性。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龋病定义、病因和流行病学特点的掌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