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关节类推拿手法
- 格式:pptx
- 大小:656.17 KB
- 文档页数:29
运动关节类手法名词解释
运动关节类手法是一种治疗手法,用于改善肌肉、骨骼和关节的功能,缓解疼痛和改善运动表现。
这些手法包括推拿、按摩、揉法、搓揉、推拿、牵引、热敷和冷敷等。
1. 推拿
推拿是一种通过用手指或工具按摩身体表面来改善身体功能的医学手法。
推拿按摩的主要目标是刺激肌肉、骨骼和关节,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缓解疼痛和改善运动表现。
推拿可以通过使用各种手法来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改善肌肉柔韧性和增加肌肉力量。
2. 按摩
按摩是一种通过轻轻按摩身体表面来缓解疼痛和改善身体功能的医学手法。
按摩的主要目标是放松肌肉、减轻紧张和压力、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缓解疼痛和改善运动表现。
按摩可以使用各种手法,如指压、揉法、搓揉、推法、拔法等,还可以使用热敷或冷敷来缓解疼痛。
3. 揉法
揉法是一种通过手指或手掌按摩身体表面来缓解疼痛和改善身体功能的医学手法。
揉法的主要目标是使肌肉放松、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缓解疼痛和改善运动表现。
揉法可以使用各种手法,如指压、揉、搓揉、推法等。
4. 搓揉
搓揉是一种通过手指或手掌按摩身体表面来缓解疼痛和改善身体功能的医学手法。
搓揉的主要目标是使肌肉放松、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缓解疼痛和改善运动表现。
搓揉可以使用各种手法,如指压、揉、搓揉、推法等。
5. 推拿、按摩、揉法和搓揉
这些手法都是运动关节类手法,用于改善肌肉、骨骼和关节的功能,缓解疼痛和改善运动表现。
推拿常用手法(5)第七节运动关节类手法(1)对关节做被动性活动,使其在生理活动范围内进行屈伸或旋转、内收、外展等运动,称为运动关节类手法。
运动关节类手法为推拿临床常用手法,尤其受到正骨推拿流派的青睐,主要包括摇法,背抖法,扳法、牵拉法和拔伸法。
其特点是手法节奏明快,对某些病症往往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在应用运动关节类手法时,尚需注意以下几点:1、要熟悉人体各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以及各关节的正常生理运动范围。
2、作运动关节类手法须有明确的目的和针对性,反对盲目使用,要做到“察其体相,识其部位”。
3、作运动关节类手法之前,必须先使用其他手法,将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放松,以便手法的操作。
4、运动关节类手法操作,要讲究技巧,切记不得滥用蛮力,以免造成新的损伤。
5、作运动关节类手法之前,要排除该类手法的禁忌症,如结核、恶性肿瘤以及骨折病变等。
一、摇法(一)分类根据操作部位的不同,摇法包括颈项部、腰部、全身四肢关节(上肢: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下肢: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摇法。
(二)操作方法1、颈项部摇法:包括颈项部后伸、前屈、侧屈、旋转摇法。
受术者坐位,颈项部放松。
术者立于其背后或侧后方,以一手扶按其头顶后部,另一手托扶于下颌部,两手臂协调运动,反方向施力,使头颈部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进行后伸、前屈、侧屈和环形摇转。
颈项部后伸摇法适合于颈椎生理曲度变直。
颈项部旋转摇法分为仰卧位搭肩摇法(前屈和旋转两种)和坐位。
颈项部后伸摇法适合于颈椎生理曲度变直。
2、肩关节摇法:肩关节摇法种类较多,可分为托肘摇肩法、握手摇肩法、大幅度摇肩法等。
(1)托肘摇肩法:受术者坐位,肩部放松,被施术侧肘关节屈曲,术者站于其侧,两腿呈弓字步,身体上半部略为前俯。
以一手扶按住肩关节上部,另一手托于其肘部,使其前臂放在术者前臂上。
然后手臂协同用力,做肩关节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中等幅度的环转摇动。
(2)大幅度摇肩法:术者站于患者前外侧,足呈丁字步,两掌相合,挟持住被施术侧上肢的腕部,牵伸并抬高其上肢至其前外方约45°时,将其上肢慢慢向其前外上方托起。
什么是运动关节类按摩手法按摩手法的要领都有哪些一、运动关节类按摩手法是什么1.摇法动作要领(1)颈部摇法病人取坐位,术者立其身后,一字托住下颌部,另一手扶住后枕部,治疗师双手相对用力作前后左右的环转摇动。
(2)肩部摇法病人取坐位,术者立其患侧,一手扶持患侧肩部,另一手握其手腕部或肘部,治疗师双手相对用力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肩关节环形运动。
(3)大幅度摇肩法受术者取坐位或站立位,两上肢自然下垂并放松。
术者于其前外方,两足前后开立呈前弓步,令其一侧上肢向前外上方抬起,以一手反掌托于其腕部,另一手扶压其上呈挟持状。
操作步骤是先将其上肢慢慢向前外上方托起,位于下方的一手应逐渐翻掌,当上举至160°左右时,即可自虎口向下握住其腕部另一手随上举之势由腕部沿前臂、上臂外侧滑移至其肩关节上方,略停之后,两手协调用力,使按于肩部的一手将肩关节略向下方按压并予以固定,握腕一手则略上提,使肩关节伸展,随即握腕一手握腕摇向后下方,经下方至前外方45°位稍停,此时扶按肩部一手已随势沿其上臂、前臂滑落于腕部,呈两手挟持其腕部状,然后将其手臂上抬经术者胸前运转至初始位,此过程中握腕一手应逐渐变成手掌托腕,另一手则经其腕部的下方交叉滑移回返至其腕关节的上方。
此为肩关节大幅度的摇转一周,可反复摇转数次。
注意:在大幅度摇转肩关节时,要配合脚步的移动,以调节身体重心。
即当肩关节向上、向后外方摇转时,前足进一小步,身体重心在前;当向下、向前外下方摇转时,前足退一小步,身体重心后移。
在大幅度摇转肩关节时,要配合脚步的移动(4)肘部摇法体位同上,术者一手握待患肢腕上部,另一手托其肘部,作肘关节的小幅度环转运动。
(5)腕部摇法体位同上,术者一手握持患肢腕上部,另一手握持手掌部,作腕关节的小幅度杯转运动或左右摇动。
(6)髋部摇法病人取仰卧位,术者立其患侧,一手按持膝部,另一手托持足跟,两手协调用力,作髋关节自前向后或自后向前的大幅度旋转运动。
第三章关节运动推拿技术关节运动推拿技术是以屈伸法、摇法等手法作用于关节,使关节在生理运动极限范围内做屈伸、旋转等运动的推拿医疗技术。
具有舒筋通络、滑利关节的功效,适用于全身各关节,适应的病证包括常见的骨伤科病证,如关节粘连、错缝,肌肉痉挛等。
一、基本操作方法(一)摇法以关节为轴心,将肢体作被动环转运动的手法。
1.摇颈患者坐位,颈项部放松,医者立于其背后或侧后方。
以一手扶按其头顶后部,另一手扶托于下颌部,两手协调运动,做环形摇转运动。
2.摇腰(1)仰卧位摇腰法患者仰卧位,两下肢并拢,屈髋屈膝。
医者双手分按其两膝部;或一手按膝,另一手按于足踝部,两手臂协调用力,做环形摇转运动。
(2)俯卧位摇腰法患者俯卧位,两下肢伸直。
医者一手按压其腰部,另一手托抱住双下肢膝关节稍上方,两手臂协调施力,做环形摇转运动。
3.摇肩(1)托肘摇肩法患者坐位,医者立于其侧方。
以一手按压于其肩关节上方以固定,另一手托握肘部,使其前臂搭放于医者前臂上,手臂部协调施力,使肩关节做中等幅度的环形摇转运动。
(2)握腕摇肩法患者坐位,医者立于其对面。
以一手扶按肩部以固定,另一手握腕部,使上肢外展。
两手协调施力,做肩关节中等幅度的环形摇转运动。
(3)大幅度摇肩法患者坐位或站立位,两上肢自然下垂并放松。
医者于其前外方,两足前后开立呈前弓步。
令其一侧上肢向前外上方抬起,以一手反掌托于其腕部,另一手扶压其上呈挟持状。
将其上肢慢慢向前外上方托起,位于下方一手应逐渐翻掌,当上举至160°左右时,即可虎口向下握住其腕部。
另一手随上举之势由腕部沿前臂、上臂外侧滑移至肩关节上方。
略停之后,两手协调用力,使按于肩部的一手将肩关节略向下方按压并予以固定,握腕一手则略上提,使肩关节伸展。
随即握腕一手握腕摇向后下方,经下方至其前外方45°位稍停,此时扶按肩部一手已随势沿其上臂、前臂滑落于腕部,呈两手挟持其腕部状。
然后将其手臂上抬经医者胸前运转至初始位,此过程中握腕一手应逐渐变成手掌托腕,另一手则经其腕部的下方交叉滑移回返至其腕关节的上方。
关节运动推拿技术基本手法一、常用手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摆动骨的杠杆运动叫做摆动。
关节的摆动包括屈、伸、内收、外展、外旋。
摆动时要固定关节近端,关节远端才做往返运动。
摆动必须在关节活动范围达到正常的60%时才可应用。
2、滚动当一块骨在另一块骨表面发生滚动时,两块骨的表面形状必然不一致,接触点同时变化,所发生的运动为成角运动。
关节功能正常时,滚动不单独发生,一般都伴随着关节的滑动和旋转。
3、滑动滑动时,一侧骨表面的同一个点接触对侧骨表面的不同点。
关节面的形状约接近,运动时滑动就越多,反之则滚动越多。
临床应用时,滑动可以缓解疼痛,合并牵拉可以松解关节囊,使关节放松,改善关节活动范围。
4、旋转旋转指移动骨在静止骨表面绕旋转轴转动。
旋转常与滑动同时发生,很少单独作用。
5、分离和牵拉分离和牵拉统称为牵引,当外力作用使构成关节两骨表面呈直角相互分开时,称分离或关节内牵引;当外力作用于骨长轴使关节远端移位时,称牵引或长轴牵引。
二、适应症关节松动技术主要是适用于任何因力学因素(非神经性)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包括:关节疼痛、肌肉紧张及痉挛;可逆性关节活动降低;进行性关节活动受限;功能性关节制动。
三、禁忌症关节活动已经过度、外伤或疾病引起的关节肿胀(渗出增加)、关节的炎症、恶性疾病以及未愈合的骨折。
四、操作程序1.病人体位:病人应处于一种舒适、放松、无疼痛的体位,通常为卧位或坐位,尽量暴露治疗的关节并使其放松,以达到最大范围的松动。
2.治疗者的位置:治疗者应靠近治疗的关节,一手固定关节的一端,一手松动另一端。
3.治疗前评估:手法操作前,对拟治疗的关节进行评估,分清具体的关节,找出存在的问题。
根据问题的主次,选择有针对性的手法。
4.手法应用(1)手法操作的运动方向:操作时手法运用的方向可以平行于治疗平面,也可以垂直于治疗平面。
治疗平面是指垂直于治疗平面,关节滑动和长轴牵引平行于治疗平面。
(2)手法操作的程度:不论是附属运动还是生理运动,手法操作均应达到关节活动受限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