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采薇》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2
高中语文采薇知识点高中语文学科中,采薇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属于《诗经》中的一首古诗,也是高中语文学科中必修的内容之一。
采薇以古代女性采集草药的经验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古代人们与自然的生活方式。
采薇的内容围绕着古代社会中的女性形象和作为的展现展开,同时也体现了对生命、自然的尊重和感悟,因此也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
下面将对高中语文学科中的采薇知识点进行详细阐述。
一、诗歌体裁和结构采薇属于《诗经》中的一首古诗,是一首十三行的诗歌。
它没有明显的押韵,也没有固定的节奏和短句,因此被称为“诗经风格”。
同时,在结构上采薇也有其特点,其以描绘女性采集草药的经历为主线,展开了对生命和自然的讴歌和感悟。
诗歌主要结构如下:采薇采薇,薇之萋萋。
采薇采薇,薇之芸芸。
房之桑柘,其乃伊几?女之相诒,其乃苦谛?采薇采薇,薇之苕疏。
采薇采薇,薇之丝丝。
房之瓜瓞,其乃猗猗?女之179,其乃婵媛?以上就是采薇诗歌的结构,可以发现在行数上没有严格的限制,但用词严谨,情感深刻,抒情成分较多。
二、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采薇作为《诗经》中的一首古诗,不仅仅是对古代农耕文化和自然生态的描述,更是对古代文化和人文精神的传承和传播。
在采薇中,女性采集草药的情景淋漓展现,它不仅诠释了古代女性的劳动与作为,更体现了对自然的崇敬和感恩。
同时,古代社会中,对女性的束缚和剥夺仍然存在,因此采薇中的女性形象也表现出一种抒情和诉求。
采薇中呈现出的诗歌语言和文化内涵,丰富了我们的语文知识,同时也产生了深远的人文价值,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三、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采薇虽然没有明显的押韵和节奏,但它的语言精练,情感真挚,是古代诗歌优美和含蓄的代表之一。
在采薇中,作者采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隐喻、比喻、借代等手法,丰富了诗歌的语言表达力和意境感染力。
例如,“房之桑柘,其乃伊几?”这句古文中运用了借代的手法,用房而代指女性的美貌和娇羞,极富诗意和情趣。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小雅·采薇》原文翻译及鉴赏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小雅·采薇》原文翻译及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语文网。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小雅·采薇》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小雅·采薇》原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玁(xiǎn)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盬(gǔ)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小雅·采薇》原文翻译豆苗采了又采,薇菜刚刚冒出地面。
说回家了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
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没有时间安居休息,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柔嫩的样子。
说回家了回家了,心中是多么忧闷。
忧心如焚,饥渴交加实在难忍。
驻防的地点不能固定,无法使人带信回家。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的茎叶变老了。
说回家了回家了,又到了十月小阳春。
征役没有休止,哪能有片刻安身。
心中是那么痛苦,到如今不能回家。
那盛开着的是什么花?是棠棣花。
那驶过的是什么人的车?当然是将帅们的从乘。
兵车已经驾起,四匹雄马又高又大。
哪里敢安然住下?因为一个月多次交战!驾起四匹雄马,四匹马高大而又强壮。
将帅们坐在车上,士兵们也靠它隐蔽遮挡。
四匹马训练得已经娴熟,还有象骨装饰的弓和鲨鱼皮箭囊(指精良的装备)。
高中语文《采薇》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采薇》原文及翻译《采薇》是出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中的一首戎卒返乡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采薇》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采薇》原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xiǎn)狁(yǔn)之故。
不遑(huáng)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yōu)止。
忧心烈烈,载(zài)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pìn)。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gǔ),不遑(huáng)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mù)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kuí)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féi)。
四牡翼翼,象弭(mǐ)鱼服。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j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yù)雪霏(fēi)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高中语文《采薇》翻译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没有正常家庭生活,为跟玁狁去厮杀。
没有空闲来休息,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
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
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
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
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
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
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
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高一语文《采薇》采薇教学目标:1、熟读诗歌,准确理解诗歌意思。
2、体会诗歌当中重章叠句手法的运用。
3、体会诗歌中抒情主人公丰富复杂的感情。
教学重点:1、背诵诗歌最后一段。
2、体会诗歌最后一段“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所创造的意象表达的情感。
教学设计:一课时1、释题:采薇,薇,野豌豆苗,可食。
采薇即采野菜。
有的人认为课文一开始就是一幅凄凉的戍边生活图景。
粮草不济,士兵以此充饥。
明确:《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所思所感。
其类归《小雅》,却颇似《国风》。
2、听课文朗读。
玁狁(xiǎn yǔn)不遑(huáng )归聘(pìn )孔疚(jiù)靡盬(mǐ gǔ)象弭(mǐ)四牡(mǔ)骙骙(kuí)订正后齐读。
3、结合注释仔细读课文,提出疑问。
亦:语气词,表示语气加强。
(不亦:“亦”也是语气词,表委婉语气)岁亦莫止:莫,同暮,引申为“末”。
遑:闲暇。
彼:那。
维:语气词,放在句中表判断。
室:房屋。
戍:防守边疆。
戎车:兵车。
牡:雄,与“牝”相对。
牝鸡司晨。
依依:树枝柔弱,随风摇摆。
雨:动词,落下。
莫知我哀:莫,没有谁。
总结几个语气词:亦、维、止、斯、思。
通假字:莫(暮,引申为“晚”)、尔、棘4、全诗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分哪几个层次?这首诗共六章,分三个层次:一层:(1-3章),叙述军旅生活的劳苦和强烈的思乡之情,说明了难归的原因。
二层:(4-5章),直接写战争。
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照应了上文的“王事靡盬”。
三层:(6章),写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5、这首诗表现了士兵对戍守边防的态度是怎样的?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得出来?(见课后练习)《采薇》的抒情主人公是一名士卒,他强烈地思念家乡,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能尽快回家,内心里充满着忧伤痛苦。
前三章的许多诗句都表现了这种感情,最后一章又加以深化,走在回乡的路上时,他并没有感到轻松和喜悦,相反,他的心被沉甸甸的悲哀压着。
高一下册必背文言文及古诗词1.高一下册必背文言文及古诗词篇一《诗经·卫风·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离骚(节选)》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XX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
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
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采薇》全文与赏析《<采薇>全文与赏析》《采薇》出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是一首戍边战士在归家途中抒发感慨的诗篇。
全诗共六章,以采薇起兴,生动地描绘了战士们的戍边生活和思乡之情。
原文如下: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接下来,让我们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诗的开头以“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起兴,通过薇菜的生长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反复强调回家的愿望,然而一年即将过去,却仍不能归家,这反映了战士们戍边之久,归家无期的痛苦。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道出了不能归家的原因是因为要抗击猃狁的侵扰,为了国家的安宁,战士们不得不舍弃家庭,常年征战在外。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薇菜变得柔嫩,战士们的思乡之情也更加浓烈。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内心的忧思如烈火燃烧,又饥又渴的困境,加上戍守之地不定,无法传递家书,这种种痛苦交织在一起,让人深感战士们的不易。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薇菜已经长老,一年又到了小阳春。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战事频繁,没有片刻休息,内心的愧疚愈发沉重,担心自己无法归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这几句描绘了战争的场景,盛开的常棣花,威武的战车,雄壮的战马,展现了军容的盛大,也说明了战士们在战争中取得了胜利。
采薇原文及赏析1. 《采薇》原文那可是超美的呀!“采薇采薇,薇亦作止”,哇,就这么简单几个字,却有着一种特别的韵味。
你想想,就好像我们在田野里采摘着薇菜,感受着那份自然的美好。
赏析起来呢,能发现其中蕴含的战士的思乡之情,这是多么深沉的情感呀!就像我们离开家乡久了,那种思念是不是也会在心里挠痒痒呢?2.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采薇》里的这句话,真的好有感染力啊!这不就是战士们盼着回家的心声嘛。
赏析的时候,你能感觉到那种急切,就跟我们盼着放假回家一样一样的。
难道不是吗?这种情感是共通的呀,能一下子就抓住我们的心呢!3. 来看看“靡室靡家,猃狁之故”,哎呀呀,这写出了战士们为了国家舍弃小家的伟大呀!赏析起来,真的让人对他们充满了敬佩。
这不就跟那些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而默默付出的人一样嘛,多了不起呀!你说是不是?4.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读着就觉得好温柔呢。
赏析的时候能体会到时光的流逝,就好像我们看着季节一点点变化。
这感觉多奇妙呀,好像我们也跟着一起经历了一样。
5.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哇,这《采薇》把战士们的艰苦写得好生动啊!赏析一下,真的能感受到那种难受。
就像我们有时候遇到困难,心里着急又难受的样子,真的很能让人共情呀,是不是?6.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哎呀,这多无奈呀!赏析的时候就觉得战士们好可怜,想和家里联系都没办法。
这跟我们有时候和家人朋友分开,联系不上的时候那种心情很像呢,真让人揪心呀!7.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这文字好有力量啊!赏析起来,感觉就像战士们的意志一样坚定。
这就好像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也会咬牙坚持,不轻易放弃,多厉害呀!8.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哇,这描写得多美呀!赏析的时候就好像看到了那盛开的花朵。
就像我们看到美丽的风景时,那种惊喜和愉悦,真的很赞呢!9. “君子之车,戎车既驾”,这《采薇》里的场景多壮观呀!赏析的时候能想象出那气势恢宏的画面。
就跟我们看到强大的力量时,会感到震撼一样,真的太牛了!10. “四牡业业,象弭鱼服”,哇哦,这写得多棒呀!赏析的时候,能感受到那种威严。
采薇
教学目标:
1、熟读诗歌,准确理解诗歌意思。
2、体会诗歌当中重章叠句手法的运用。
3、体会诗歌中抒情主人公丰富复杂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背诵诗歌最后一段。
2、体会诗歌最后一段“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所创造的意象表达的情感。
教学设计:一课时
1、释题:
采薇,薇,野豌豆苗,可食。
采薇即采野菜。
有的人认为课文一开始就是一幅凄凉的戍边生活图景。
粮草不济,士兵以此充饥。
明确:《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所思所感。
其类归《小雅》,却颇似《国风》。
2、听课文朗读。
玁狁(xiǎn yǔn)不遑( huáng )归聘( pìn )孔疚( jiù)
靡盬( mǐ gǔ)象弭( mǐ)四牡( mǔ)骙骙( kuí)
订正后齐读。
3、结合注释仔细读课文,提出疑问。
亦:语气词,表示语气加强。
(不亦:“亦”也是语气词,表委婉语气)
岁亦莫止:莫,同暮,引申为“末”。
遑:闲暇。
彼:那。
维:语气词,放在句中表判断。
室:房屋。
戍:防守边疆。
戎车:兵车。
牡:雄,与“牝”相对。
牝鸡司晨。
依依:树枝柔弱,随风摇摆。
雨:动词,落下。
莫知我哀:莫,没有谁。
总结几个语气词:亦、维、止、斯、思。
通假字:莫(暮,引申为“晚”)、尔、棘
4、全诗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分哪几个层次?
这首诗共六章,分三个层次:
一层:(1-3章),叙述军旅生活的劳苦和强烈的思乡之情,说明了难归的原因。
二层:(4-5章),直接写战争。
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照应了上文的“王事靡盬”。
三层:(6章),写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5、这首诗表现了士兵对戍守边防的态度是怎样的?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得出来?(见课后练习)
《采薇》的抒情主人公是一名士卒,他强烈地思念家乡,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能尽快回家,内心里充满着忧伤痛苦。
前三章的许多诗句都表现了这种感情,最后一章又加以深化,走在回乡的路上时,他并没有感到轻松和喜悦,相反,他的心被沉甸甸的悲哀压着。
由于意识到是狁入侵才使得自己“靡室靡家”“不遑启居”,因此,他对狁满怀怨恨。
这在第一章有所体现。
他在对狁的战斗中充满同仇敌忾之情,在战斗中毫不懈怠,并对己方的装备大加赞美,对于自己的阵营也怀有一种自豪感。
这种感情在第四、五章里有所表现。
主题:体现了士兵在离乡出征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主要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也表达了抵御外敌入侵、保家卫国的情感。
笼罩全篇的情感主调是悲伤的家园之思。
其实在《渔家傲》和《凉州词》中,这种复杂的情感都能体现。
“诗无达诂”,有的人认为诗歌表达了对战争的仇恨和不满,认为在第二部分透露出苦乐不均的怨恨情绪,对贵人有嘲讽之意,但我认为有点偏颇。
6、读前三章,看看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章,音乐名称。
‘乐竟为一章’(许慎《说文解字》),即乐曲奏一遍为一章。
《诗经》中的诗是合乐歌唱的,所以每一篇诗都分若干章,犹如今天歌词的分段。
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
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
这一章法叫作重章叠句。
”
很明显,这三章,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
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a、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b、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增强了音乐性,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7、前三节以抒发思乡思归之情为主,那么战斗的责任感在哪些章节体现呢?
明确:四、五章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
写出了军容之壮,戒备之严,全篇气势为之一振。
其情调,也由忧伤的思归之情转而为激昂的战斗之情。
这两章同样四句一意,可分四层读。
四章前四句,诗人自问自答,以“维常之华”,兴起“君子之车”,流露出军人特有的自豪之情。
接着围绕战车描写了两个战斗场面:“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这概括地描写了威武的军容、高昂的士气和频繁的战斗;“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这又进而具体描写了在战车的掩护和将帅的指挥下,士卒们紧随战车冲锋陷阵的场面。
最后,由战斗场面又写到将士的装备:“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战马强壮而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而战无不胜。
将士们天天严阵以待,只因为玁狁实在猖狂,“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既反映了当时边关的形势,又再次说明了久戍难归的原因。
从全诗表现的矛盾情感看,这位戍卒既恋家也识大局,似乎不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
8、从4-5章来看,这首诗描写战争场面有什么特点?
通过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并没有直接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而是写战车、战马、象弭、鱼服,让人想到装备的精良和战争的激烈。
9、全诗最后一节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名句,也被后人评为这部诗集中最好的句子。
在内容和写法上都与前面各章大不相同,谈谈你对这节的感悟。
(课后练习)
内容:诗的前面各章写的都是服役时的心理活动及感情,最后一章写的是还乡途中的所思所感。
写法:a、以景写情,情景交融。
这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个画面中,而没有明说出来。
这样,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显得既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给人联想想象的空间。
b、对比。
“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的对比给他一种今昔对比、物是人非之感,正符合此时他复杂的感情。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抚今追昔,到底主人公有着怎样一种复杂的感情?
抚今追昔,痛定思痛,戍卒深切体验到了生命的流逝及战争对人的摧残。
“行道迟迟”,还包含了戍卒对父母妻儿的担忧。
一别经年,“靡使归聘”,物是人非,生死存亡,两不可知,当此回归之际,必然会生发“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李频《渡汉江》)的忧惧心理和“到乡翻似烂柯人”的怅惘之情。
然而,上述种种忧伤在这雨雪霏霏的旷野中,无人知道更无人安慰;“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读罢全诗,我们仿佛看见这个身心憔悴的戍卒,冒着风雪,沿着泥泞小路,蹒跚走向画面深处,只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
末节的作用:一是表明此前各章是退伍士卒对服役生活的追忆,二是增加了感情的浓度,三是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10、小结:
这首诗的主题是严肃的。
作者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玁狁的仇恨来表现的,更是通过对他们忠于职守的叙述——“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和他们内心极度思乡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的。
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和思归的情愫,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作业:背诵末段。
记重要注释。
早读要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