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消费调查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3
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调查报告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调查报告1调查目的: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学生的消费支出逐年增加,且增幅越来越大,大学生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特殊消费群体。
本次调查主要是了解目前我校大学生消费状况及消费心理,分析学生的消费构成,引导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调查内容:学生收支情况,学习支出情况,一是消费情况,电子通讯情况,电子通讯消费情况,消费观念。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针对在校大学生可能出现的消费现象设计问卷调查内容,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调查结果与分析:1、月消费总额有一定的差距。
目前在校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城市占比重较小,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40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40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
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400元。
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较大。
2、饮食方面开销大。
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
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3、平常购买学习资料的钱。
在校大学生每学期购买学习资料的钱,10元以下的占41.5%,10元~50元占49.5%,50元~100元占6%,100元以上占3%。
可见大学生平时买书的并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种资格证的学生外,一般不买教科书以外的书。
4、通讯网络费用过高。
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100%,MP3使用率70%以上,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30元~80元,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00元以上。
电脑的普及率在学校中也是较高大概在30%左右,按照学校网费预算,每月收取网费20元,没有电脑的同学每月的上网费用也差不多20元以上。
5、当手中有余钱时ZUI愿意选择的消费项目。
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调查分析摘要:大学生是社会当中特殊的群体,这一群体有着自己的特点,大学生消费成为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本文主要以沈阳师范大学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总结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一些合理的解决办法,希望为大学生体育消费提供一些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消费;经济大学生由于没有高中的考学压力,时间相对宽松,经济上相对稳定,大学生年轻好动,喜欢体育锻炼,这些都是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有利因素,研究大学生体育消费是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
一、研究对象本文以沈阳师范大学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发放问卷150份,收回144份,回收率96%。
二、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广泛阅读中国期刊网上关于大学生体育消费的论文,查阅体育消费方面的书籍,为本文的研究做好准备。
2.问卷调查法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
3.专家访谈法对沈阳师范大学的教师进行访谈,听取他们对本文的意见。
三、结果与分析1.大学体育消费项目调查分析表1 大学生体育消费项目调查表通过表1大学生主要体育消费项目调查分析,可以清楚的看到,有33.3%的学生参与校内体育俱乐部,8.4%的学生到校外俱乐部进行锻炼,有41.7%的学生购买体育商品,还有一部分从选择其他的体育消费,探索这一数据的原因,由于沈阳市近年来大学都搬到比较偏远的市郊,学生出行不方便,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学校的俱乐部进行消费,可以节省时间,同样还可以节省一些费用,学校的俱乐部比社会上的俱乐部要便宜很多,大部分学生还是购买比较方便、便宜的体育商品进行体育锻炼,如健球、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足球等,这些体育商品价格便宜,不受时间的影响,这是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形式。
2.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分析表2 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调查表通过表2对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的分析,可以发现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目地还是比较明确的,有35.4%的学生体育消费的目的是为了锻炼身体,有27.8%的学生是为了在体育消费当中结交朋友,发展人际关系,有23.6%学生是为了丰富大学的生活,提高生活的质量,探讨这一现象的原因,大学生文化素质高,对体育消费有一个比较理性的认识,通过体育消费达到锻炼身体,丰富生活的目的,这都是与大学生自身的素质分不开的。
体育消费群体分析报告体育消费群体分析报告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体育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和生活方式。
本报告将对体育消费群体进行分析,以便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首先,体育消费群体主要包括青少年、大学生和中青年人群。
这些人群在体育消费中表现出一定的共同特点。
例如,他们对体育活动的热爱程度较高,愿意付出较多的时间和金钱参与体育活动。
此外,他们对体育用品的需求也较大,包括运动服装、运动鞋和器材等。
其次,体育消费群体在消费行为上也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首先,他们追求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消费体验。
例如,在购买运动服装时,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与众不同的款式和设计。
其次,他们注重品牌和品质。
在购买运动鞋或器材时,他们常常会选择知名品牌,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另外,他们也更加注重购物的便利性和体验感。
例如,网购体育用品已经成为一种主流消费方式。
再次,体育消费群体的消费动因也有一些共同之处。
从心理层面来讲,他们通过参与体育活动来满足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的需求。
从社交层面来讲,他们通过参与体育活动来拓展社交圈子,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此外,体育消费也能带来身体健康和精神愉悦的感受,进而提升生活质量。
最后,体育消费群体对体育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他们的消费需求推动了体育用品、运动服装和健身器材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他们的消费行为也对体育产业的营销和品牌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体育品牌应该更加关注消费群体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并加强与消费群体的互动联系。
总结起来,体育消费群体是一个具有活力和消费潜力的群体。
他们在体育消费中展现出一定的共同特点,如热爱程度高、个性化需求和关注品牌和品质等。
他们的消费需求和行为对体育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体育产业应该更好地理解和满足消费群体的需求,以创新的产品和服务来推动产业的发展。
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一、引言二、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分析1. 大学生体育消费情况大学生群体是一个重要的体育消费群体,他们在体育消费上的支出也居高不下。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在体育消费方面的支出占其总消费的一定比例,包括运动装备、健身会员、体育比赛门票等方面。
尤其是在大学校园内,体育场馆和健身俱乐部的消费也成为大学生群体的重要支出之一。
大学生在体育消费上的行为也有其特点,他们更加注重个性化和潮流性,追求与众不同的体育消费体验。
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他们在体育消费上也更倾向于选择与学习相适应的方式和项目,比如选择在校内开设的健身课程或者校园内的体育比赛互动等。
大学生在体育消费的动机主要来源于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对体育活动的热爱。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对健康和体型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这也直接推动了他们对体育消费的需求。
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兴趣也是促使其进行体育消费的动力之一。
1. 个人因素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影响因素中个人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个人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收入水平、兴趣爱好等,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大学生在体育消费上的决策与行为。
男性大学生在体育消费上的支出水平可能会高于女性大学生;年龄越大、收入水平越高的大学生在体育消费上的支出也可能会更加丰富多彩。
2.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也是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
社会因素包括媒体宣传、社会氛围、朋友圈子等,这些都会对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产生一定的影响。
某些时尚杂志或者社交网络上的推荐可能会影响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决策;学校体育活动的举办和社会体育赛事的传播也会对大学生体育消费产生一定的影响。
3. 学校因素1. 对个人消费行为的影响大学生对体育消费的个人行为一方面受到自身经济水平和兴趣爱好等个人因素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社会媒体宣传和朋友圈子等社会因素的影响。
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推动着大学生在体育消费上的行为和选择。
2. 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大学生在体育消费上的支出不仅是一种消费行为,更多的是一种投资行为。
大学生体育消费调查报告大学生体育消费调查报告一、引言体育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不仅能够促进身体健康,增加社交活动,还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本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对体育消费的态度和行为,帮助相关机构和组织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需求。
二、研究方法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大学生群体进行了定向抽样。
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44份,回收率达94.4%。
通过对问卷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得到了以下结果。
三、大学生体育消费类型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育消费类型主要包括场馆消费、健身消费和运动装备消费。
其中,场馆消费占比最高,为55.2%;健身消费占比为32.5%;运动装备消费占比为12.3%。
四、大学生体育消费偏好1. 场馆消费偏好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在选择场馆消费时,更喜欢选择综合性体育馆和高校体育馆。
原因主要包括设施齐全、运动项目多样化和价格相对较低等。
相对而言,商业健身房的选择率较低,原因在于价格较高、运动项目相对有限。
2. 健身消费偏好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在健身消费方面,更倾向于选择健身房或者参加学校组织的健身活动。
原因主要有教练指导、社交交流和积极锻炼的氛围等。
相对而言,个人购买健身设备的选择率较低,主要是因为价格昂贵和空间限制。
3. 运动装备消费偏好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在购买运动装备时,更注重品牌和质量,而忽视价格因素。
他们更愿意购买知名品牌的运动装备,因为这些品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品质保证。
此外,对于性能较好的运动装备,大学生也能接受较高的价格。
五、大学生体育消费意愿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对体育消费持积极态度,且具有一定的消费意愿。
其中,有68.9%的大学生愿意增加体育消费支出,主要原因是体育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认知,以及参与体育活动能够带来的积极社交和娱乐体验。
六、大学生体育消费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育消费的重要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兴趣爱好、经济水平和社交圈子等。
我国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对策一、引言随着我国人民经济生活的进一步改善和国民健身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体育的需求日益增多,体育消费已经成为现代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性变得平凡,他们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庞大的体育消费群体,也将成为体育消费的主力军,其消费者具有自身特点和问题。
他们进行适当的体育消费不仅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体育消费需求的增长,而不适当的体育消费则会加重家长的经济负担,也不利于的健康发展。
因此,研究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状况不但有利于掌握他们的体育消费行为与消费观,而且能引导他们进行合理的、健康的体育消费,更能为其他高校的大学生建立理性的体育消费提供参考依据。
二、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发展趋势、态度和观念1、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发展趋势体育消费是现代生活消费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体育经济学研究的内容之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意识和消费习惯领域正不断地得到开拓和发展。
“投资健康,花钱买健康”的体育消费观念正逐渐成为人民的共识,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观念新,时代感强,对整个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起着重要的影响。
尽管他们还没有取得经济上的的独立,消费能力还比较低,但是,他们的文化层次、就业前景以及消费观念等。
都觉决定有朝一日他们必然成为社会消费的主流。
而中国特有的人文环境。
使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在人们心目中和日常生活中都具有较大影响力;他们的未来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必将对其他社会群体甚至整个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逐渐走向成熟,对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稳定发展,促进高校体育改革的深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期望能为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体育消费提供较为科学的理论依据。
2、大学生体育消费态度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和实施,很多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健身意义都有了明确的认识。
“体育为健康”的观念更为大学生所推崇,“花钱买健康”已经成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们的新的消费理念。
大学生体育活动调查报告大学生体育活动调查报告(通用5篇)报告使用范围很广。
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体育活动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大学生体育活动调查报告篇1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兴趣、能力、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如何?存在那些问题?通过何种办法加以改进?这是政府部门和体育教育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21世纪充满了挑战和机遇,大学生作为青少年中的一个重要群体,是国家发展的希望,是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除了要求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外,还需良好的身体素质。
但目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逐渐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
体育锻炼作为一种运动休闲的健身手段,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良好的运动兴趣和习惯,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而且还有助于陶冶情操,缓解学习压力,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提高学生的抗挫力。
体育锻炼又是高校体育教育的拓展和延伸,它将学校素质教育扩展,形成课内与课外的统一。
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我们查阅的资料,我们知道大学生一般都是静坐在教室、实验室、自习室,低头弯腰学习与工作的,长期处于这种姿势,又不参加身体锻炼,往往会引起各种疾病。
如供血不足,神经衰弱,胸腔狭窄,肌肉软弱无力,心脏疾病便秘等。
因此,大学生要经常参加身体锻炼,因为身体锻炼可以使心脏和胃肠都得到良好的锻炼,使大学生精力充沛,同时,身体锻炼还是一种积极性休息,脑细胞各有分工,进行身体锻炼时,管理肌肉活动的精神细胞处于兴奋状态,而思考问题的神经细胞则处于抑制状态,得到很好的积极性休息。
所以大学生更有必要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但是现实生活中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情况如何呢?为了了解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探究如何根据本校实际,改善并利用现有的资源,来调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我们小组决定对辽东学院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调查。
陕西省大学生体育消费调查分析大学生已经成为一个具有较高文化知识、思想活跃、引领时尚的主流群体, 其生活方式与消费行为, 不仅影响着人们对生活方式和消费价值理念的选择, 而且是未来社会健康生活方式与消费的潜在力量。
20世纪80年代以来, 疾病谱的改变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广泛蔓延, 催生了体育生活方式的发展, 体育生活化已成为国民尤其是大学生的消费时尚。
因此, 研究大学生群体体育意识与消费的现状, 探讨他们的消费心理以及消费行为, 对于有针对性地实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引导大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和消费心理, 培育体育消费市场, 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 推动精神文化建设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依据中科院的社会分层理论研究成果, 结合陕西省社会经济发展、交通状况、地理位置、文化教育等选取关中(西安、咸阳、宝鸡各一所高校)、陕北(延安一所高校)、陕南(汉中一所高校)的5所大学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年级分层抽样和学号随机抽样结合的方法选取10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
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采用当场发放回收的方法调查了大学生的经济来源、可支配收入、体育参与动机与方式、体育产品的消费数量与种类、体育消费的信息来源以及影响体育消费的因素等。
共发放问卷1000份, 回收有效问卷837份(男346份、女491份), 总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3. 70﹪。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 培养大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意识,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其意义深远。
体育意识由体育价值观和体育态度两部分构成, 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 人们对体育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 体育的各种内外关系和精神活动的总和。
就大学生而言, 体育意识是指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 按照个人对学校体育运动的认识, 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心理活动, 得出一定的结论, 并据此指导自己行为的理性认识过程。
因此体育意识对体育行为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调查显示: ( 1)大学生体育认知: 87. 99﹪的大学生认为体育运动对自己的现在和未来重要或者很重要; 41. 83﹪的人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目的是为增强体质, 42. 77﹪的人是休闲娱乐, 有32. 91﹪的人是为了体育课程达标, 有29. 27﹪的人是为了调节心理, 有32. 34﹪的人是为了健美体形, 选择不清楚的仅为5. 61﹪(运动目的每人可以选3项), 表明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是明确的, 并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 2) 体育态度: 频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参与体育活动的次数, 通过调查可以较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和锻炼习惯的程度, 在过去的一周中除了体育课没有参加过一次体育活动的大学生只有14. 36﹪, 参加过3次以上(包括3次)有57. 68﹪。
这些表明大学生的体育态度总体良好。
( 3)体育消费价值观: 由于我国计划经济的体育管理运行机制, 片面注重体育的社会效益, 很长时间以来学校体育具有公益事业的性质,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建设体育馆和设施, 教师指导, 学生无偿使用这种观念长期存在于许多学生们的头脑里, 反映在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观念上存在较大差距, 根据调查3. 87﹪的大学生愿意个人花钱参与健身项目, 83. 76﹪的大学生认为学校健身活动应该是公益性的、由学校投资和组织, 各种体育设施免费对学生开放, 为他们提供无偿服务, 7. 34﹪的大学生认为应该由个人和学校共同投资, 剩余的人对此认为无所谓。
个人花钱买健康的体育消费观念, 仍然不能被大多数学生接受。
进一步的调查表明: 体育教学的内容与方式、体育设施和条件、学生个性和经济能力、媒体的导向、休闲模式是影响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前五位因子。
总之, 部分学生已经引伸到终生体育这一认识层面上。
大学生无论男女, 均对体育健身的主体功能有所认识, 娱乐、休闲、社会化、益智等各方面辅助功能认识还不够深入和全面, 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体系有待提高。
体育需求和消费动机。
体育产品是指通过市场活动满足消费者体育需要及利益的物质产品和非物质形态的体育服务[ 2] 。
从现代体育消费的层面看, 需要是指没有得到某些基本满足的感受状态, 欲望是指想得到这些基本需要的具体满足物的愿望,需要和欲望是个体的内在心理活动, 是人们体育消费的重要动力。
体育市场需求= 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 闲暇时间[ 3] 。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 认知、情感和价值的共同作用, 调节着人对成就目标的选择与获得, 它是围绕着人们所要达到的行为目标的期望和对其价值的认知建立的。
大学生对体育活动参与的认识、情感、价值共同作用形成体育参与动机, 直接决定他们的体育活动参与行为[ 4] 。
体育行为是人们有意识, 有目的地利用体育的方法和手段, 去实现体育目的的一切实践活动。
体育行为是在意识的支配下能动的活动, 它以人为主体, 以环境为主体活动的对象和范围, 以结果为目的, 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
它具有目的性、持续性、可塑性、规范性、自觉性的特点[ 5 ] 。
体育需求和动机影响体育意识, 体育意识引导体育活动, 这些因素形成合力促进体育消费, 但是体育产品的消费不能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 主要满足人们享受和个性发展等方面高层次的需要。
根据调查, 追求身心健康, 是大学生参加锻炼的主要目的。
也有不少学生利用体育活动来调节自我的精神状态、追求娱乐享受、满足休闲需要、培养个人的交际能力, 这些反映出参与动机的多元化特点, 说明大学生对体育功能多样性、复杂性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提升, 是健康体育观进步的具体体现。
但也有53. 2﹪的大学生认为参加体育活动和消费的目的是上体育课要求。
上述调查提示大学生体育认知水平还有待提高, 大学生的体育需求和消费动机还需要积极引导。
消费的时间和空间特点。
由于学校作息制度、学生上课时间、学习生活特点的制约, 无论男女学生在锻炼时间的选择上大多趋向于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和早晨起床后。
即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男生为52% 选择下午课外活动、39%选择早晨; 而女生这一比例分别为67% 、28% 。
调查结果提示大学生的锻炼时间主要受校园学习、生活制度的制约。
另据调查, 74. 62﹪的学生选择在运动场活动,14. 35﹪的学生选择在校园空地和寝室周围运动,只有3. 74﹪的学生选择在收费的健身场馆运动, 其余的学生不明确。
这点表明虽然大学校园内健身、运动方式的空间有多种结构可供选择, 但多数大学生仍喜欢不花费又方便的场所, 经济支付能力仍旧是制约大学生体育消费的重要因子。
消费的内容、结构和方式。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和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培育体育市场, 加快体育产业化进程的意见∀的出台和实施, 广大体育工作者对体育消费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体育总局计划司将体育消费分为3类: 体育实物型消费、体育参与型消费、体育观赏型消费。
本课题研究中体育实物消费包括运动服装、健身器材(如乒乓球拍、羽毛球拍、羽毛球和乒乓球等)、运动饮料、体育邮票; 体育观赏消费包括购买体育报刊、杂志、书籍、观看体育比赛的门票、购买体育音像制品、上网费中用于观看体育新闻和比赛的费用; 体育参与消费包括体育彩票、俱乐部会费、培训班学费、体育活动场馆门票等。
调查结果表明: 陕西普通高校大学生年人均消费额为3687元,而人均年体育消费总额为280元, 占大学生年人均生活消费的7. 6%。
在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总额中, 体育实物消费占69. 4%, 体育信息消费占19. 7%, 体育参与消费占4. 9% , 其它占6%, 说明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以体育实物消费为主。
列于人均年体育消费额前5位的是: 运动服装(许多情况下是学校上体育课的要求导致)、运动饮料、体育报刊杂志(包括用于观看体育比赛和新闻的上网费用)、健身器材、体育活动场馆的门票。
其中, 运动服装的消费列于所有体育消费之首位; 而进入体育场馆活动的门票水平最低。
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体育资源的配置模式, 学生的可支配收入、体育消费意识和兴趣、体育参与动机和目的、参与体育运动的方式,学校的体育设施, 体育产品的价格和营销策略等是影响学生体育消费的重要因素。
)在过去很长一个时间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即在体育运动的发展中实行的是举国体制政府机制为体育资源的唯一配置方式, 这种模式在一定时期内促进了我国竞技体育的迅猛发展, 推广和普及了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 另一方面由于政府预算资金的有限及此种资源配置模式下体育产品的低经济效益造成资源配置的效率即帕累托最优导致稳定性较差,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此种模式的弊端逐步显现, 不利于高等教育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 2) 调查显示, 研究对象中83﹪的大学生来自本省, 其中农村生源占到73﹪, 2008年陕西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2857. 9元, 恩格尔系数是36, 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136元[ 6] ; 而家庭是大学生经济来源的主要渠道, 生活费600元/月以上的占调查对象的9. 7 ﹪, 500- 600 元/月的占26. 7﹪, 300- 500元/月的占41. 2﹪, 低于300的占22. 3﹪;同期陕西省制定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294元/月, 也就是说有部分大学生( 22. 3﹪)属于贫困生或特困生, 据有关报道: 体育产品消费市场的启动, 是在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0美元时开始发生的, 当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00美元时, 体育产品费市场则达到了快速腾飞阶段[ 3] 。
以上分析提示应扩大居民收入, 增加居民消费能力, 从而促进大学生体育消费。
( 3)体育无形产品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不确定性, 从而使其实际价值难以确定, 大多数是依据双方交易价格的心理满意度作为最终交易结果, 缺乏直接可测量的标准, 此外, 体育无形产品的消费群体可分为欣赏型和参与型, 由于各个群体的购买动机和消费目的不同, 加之各自需要和感知的服务质量存在差异, 增大了体育无形产品的营销难度, 影响了体育消费。
( 4)依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当人们经济能力有限时, 主要考虑满足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等低层次需要, 而体育虽然可以满足部分生理和安全需要, 但更多的是满足个体的享受需要、自我发展需要, 这也是影响体育消费的一个方面。
综上所述, 影响体育消费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从主观因素来说, 它主要取决于体育意识和消费观念, 同时, 社会环境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充裕的体育消费物质基础, 坚实的经济能力, 良好的体育场馆建设和设备条件, 较多的余暇时间, 都是体育消费行为必不可少的制约因子, 大部分学生有参加体育活动和适当体育消费的愿望, 但通常受限于场地器材不足、课程负担重、可参与的体育活动种类少、经济条件差等因素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