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宜昌市中小学生汉语言文化电视大赛样题

宜昌市中小学生汉语言文化电视大赛样题

宜昌市中小学生汉语言文化电视大赛样题
宜昌市中小学生汉语言文化电视大赛样题

宜昌市中小学生汉语言文化电视大赛样题(-)①汉字

1.tāo tia(饕餮)

2.wù xū(戊戌)

3.wēi ē(巍峨)

4.lián dāo(镰刀)

5.wùái(雾霭)

6.sh? tāi(舌苔)

7.fúyóu(蜉蝣) 8.bangsha(迸射)

9.rěnjùnbùjīn(忍俊不禁) 10.yínzhuāngsùguǒ(银装素裹)

②辨析字音

1.校验(jiào/xiào)

2.语无伦次(lún/lùn)

3.孜孜不倦(zhīzhī/zīzī)

4.蜷伏(juàn/quǎn)

5.惟妙惟肖(xiāo/xiào)

6.畸形(qí/jī)

7.酝酿(liàng/niàng)8.炽热(zhì/chì)

9.角逐(ju?/jiáo)10.颤栗(chàn/chán)

11.驾驭(quán/yù)12.筵席(yán/yàn)

13.提防(dī/tí)14.抄袭(xí/qí)

③明辨部首

1.(盛——皿)

2.(猜——犭)

3.(贤——贝)

4.(隔——阝)

5.(腐——广)

6.(剪——刀)

7.(简——?)8.(魂——云)

9.(闫——门)10.(澧——氵)

④形近字辨析

1.小明很善长打乒乓球。

2.他买下那家饭店的确太冒然行事了。

3.排练的时候,我冲动的想漫骂这帮臭傻逼。

4.面临着面前的两条路,我难以决择。

5.如果萨达姆公开拒绝最后通谍,两年以前在海弯战争中与萨达姆作战的反伊拉克盟国可能轰炸他的导弹以为报复。

6.他为人坦城,襟怀坦荡。

7. 小明最近晚上一直失眠,白天总是一副精神换散的样子。

8.即然他不愿意干这件事,你就不要强求了.

9. 面对汶川地震这么严俊的问题,中国人民没有退缩。

10. 我们要领会会议的题纲挈领,并认真贯彻。

(二)成语

①根据意思写成语

爱财如命:形容及其吝啬。

爱莫能助:虽然同情,但无力帮助。

爱屋及乌:因为爱某人而对于其有关的人和事也产生好感。安分守己:规矩老实,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条例,遵循一定的程序。

②补写熟语

棒槌吹火———窍不通

棒糙上天——总有一头落地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包公的铡刀——不认人

赐竹的脾气——一点就炸

③趣味猜成语

最坚韧的头发——一发千钧

最离奇的想法——异想天开

最有价值的笑——一笑千金

最贵的话――一语千金

最爱学习的人――-如饥似渴

④动手演示猜成语

七上八下鹤立鸡群张牙舞爪闻鸡起舞掩耳盗铃⑤成语接龙

坐井观天→ 天若有情天亦老→老态龙钟→钟灵毓秀

龙飞凤舞→ 舞文弄墨→墨守成规→规行矩步

⑥观察图画说成语

话中有话

(三)古诗词

①古诗名句默写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3.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

4.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6.(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

7.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8.(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9.曲则全,(枉则直)。(老子)

1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②诗词作者判断

1.《易水歌》是由荆轲创作的。(√)

2.杜甫创作了《清明》。(×)

3.《锦瑟》是由李白创作的。(×)

4.《长恨歌》是由白居易创作的。(√)

5.刘禹锡创作了《踏歌词》。(√)

6.王之涣创作了《出塞》。(×)

7.《凉州词》是由王维创作的。(×)

8.郦道元创作了《江雪》。(×)

9.《元日》是由王安石创作的。(√)

10.杨万里创作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③诗词名句内容理解

1.“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中的“志”指的是什么?

2.“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中的“志”指的是什么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的“康乐”指什么?

4.《答谢中书书》中的第二个书指什么?

5.“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中的曦指什么?

(四)①常识判断

1、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

a、《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节选自《水浒传》,作者施耐庵。

b、《关睢》和《蒹葭》两首诗都选自《诗经》。

c、《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江城子”为词牌名。

d、《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选自《稼轩长短句》,作者苏轼。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是(b)

a、《春》和《背影》的作者是朱自清。

b、《马说》和《捕蛇者说》的作者分别是柳宗元、韩愈。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

d、《最后一课》的作者都德和《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都是法国作家。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完全正确的是(c)

a、《关睢》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作品,《天净沙·秋思》是元朝马致远所作的散曲。

b、《枣核》和《背影》是叙事散文,《白杨礼赞》和《春》是抒情散文。

c、按写作年代的先后排列下面的文章正确的顺序是《出师表》《捕蛇者说》《醉翁亭记》《陋室铭》。

d、鲁迅的《孔乙己》、契诃夫的《变色龙》和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都是小说。

4、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d)

a、莎士比亚是英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著名喜剧。

b、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唐宋八大家”中,有苏氏三父子,他们是父亲苏洵,儿子苏轼和苏辙。

c、《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建功立业、辞官还乡的故事。

d、我们学过的鲁迅的《故乡》、《藤野先生》都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5、选出下列文学常识判断错误的一项(a)

a、《桃花源记》的作者是陶渊明,宋代人,他的作品还有《岳阳楼记》。

b、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c、《雪》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他的代表作品有小说《孔乙己》。

d、《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

②常识填空

1.《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__《三作家》__

2.中国古代四代五经中的?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3. 请说出《三国演义》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

三顾草庐草船借箭

4. .《水浒传》号称黑旋风的是:李逵

5.、?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③常识推断

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请你说出下列地名的位置

江阴:长江南岸衡阳:衡山南边华阴:华山北边

留学生汉语言文化知识比赛试卷

МИНИСТЕРСТВ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И НАУКИ РЕСПУБЛИКИ КАЗАХСТАН Казах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Отношений и Мировых Языков имени Абылай хана Тестовые задания для проведения Республиканской олимпиады по специальности Иностранная Филология (китайский язык) Вариант 1 Алматы, 2013 I.词汇语法题 1.你这()衣服的颜色是今年的流行色吧? A.条 B.位 C.件 D.种 E.个 2.()经济等方面的因素,习惯上,人们把陕西、甘肃归于中国西部。 A.由 B.在于 C.对于 D.关于 E. 由于 3.在现代社会里,每个人都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 A.用 B.据 C.按 D.由 E.在 4.听说,这次()录用的人都会得到高薪。 A.被 B.使 C.把 D.给 E.在 5.尽管这种车外形不是很漂亮,质量()很好。 A.也 B.但 C.而 D.却 E.还 6.多亏了刘老师,我现在的发音()这么好。 A.就 B.才 C.会 D.要 E.在 7.既然你打心眼儿里爱她,()我们作父母的也就不再说什么了。A.还是 B.那么 C.就是 D.可是 E.但是 8.在主席正式出访之前,两国之间还有许多具体问题需要()。A.检讨 B.摩擦 C.协商 D.肯定 E.试 9.王芳毕竟是第一次参加演讲比赛,表情()。 A.不一点自然 B.不自然一点 C.有点不自然D.不自然有点E.自然不有点10.()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在各地相继成立。 A.为了 B.因为 C.由于 D.既然 E.所以 11.最近我们_()北京和上海两地青年的择业观进行了调查。A.为 B.对 C.把 D.在 E.被 12.每个学期一开始总要下个天大的决心,到期末这决心连影儿都没了,你什么时候才能改了这种()头蛇尾的毛病呢? A.虎 B.龙 C.牛 D.山 E.水 13.你现在对电脑简直是着了魔,一天到晚连饭也()吃。 A.顾不得 B.恨不得 C.得舍不D.怪不得E.不喜欢 14.谁都()。 A.对自己故乡的方言会怀有特殊的一种感情 B.会对自己故乡的方言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自学考试大纲

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小学教育专业(独立本科段)(B040112)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08566) 自学考试大纲 上海师范大学自学考试办公室编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组编 2018年版

Ⅰ、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的目的和要求 (一)本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的目的 汉语言文学基础是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教育专业(独立本科段)的公共必考课,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而设置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 1、通过对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接受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和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具备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 2、提高语文水平,能顺利而准确地阅读一般文章、学术论著和文学作品,能读懂难易适中的文言文,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3、掌握一定的文学基础知识,具有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初步能力。 4、掌握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具有较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学习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了解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尤其应当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提高人文素质。 2、能准确地阅读、理解现当代作品,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并能解释常见的字词和语言现象。 3、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具备一定写作能力的同时,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汉语言文学基础》是培养、提高自学者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的基础性课程,它是考生学习其它相关课程的基础。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部分语文知识部分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并掌握、运用基本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具有较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课程内容 (一)语言基础知识 (二)文学基础知识 三、考核知识点 (一)语言基础知识 课文中出现的语音、语法、词汇、修辞等等语言基础知识。 (二)文学基础知识 课文作者的姓名字号、所处时代、所属国别、主要的文学成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名称;常见文体的特点等等。 四、考核要求 1、识记:课文作者的姓名字号、所处时代、所属国别、主要的文学成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名称、诗歌散文作品的名句名段等。 2、领会:诗歌散文作品的名句名段;常见文体的特点等。 3、简单应用: 要求自学应考者辨识、说明课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1)文言实词的考核。主要是解释常见的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解释常用的文言词语(包括成语)的具体含义。 (2)文言虚词的考核。主要是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辨识同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或作用。应重点掌握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者、所、以、于、而、则、焉、乃。 (3)文言句式的考核。主要是了解常见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用,以及判断句式、被动句式和倒叙句式等。要求在古文今译时,能把这些特殊的语法现象正确地转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 4、综合应用:各类语言文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分析。 第二部分课文阅读分析部分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使学生能顺利而准确地阅读一般文章、学术论著和文学作品,能读懂难易适中的文言文,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具有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初步能力,具有良好的汉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意识。 二、课程内容(凡标有“※”者,为精读课文,其余为泛读课文。) (一)※《大同》

汉语言文学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名词解释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文艺学,它是一门以文学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畴。 2.文学理论:文艺学的分支之一,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畴以及相关的研究法为研究对象,并将分析研究文学的普遍规律作为其根本任务。 3.文本:文本是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 4.文学价值:文学价值是文学作品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创造的,主客观统一的产物,主要包括认识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等。 5.文学价值的“真”:文学价值的真,是指文学要通过合乎艺术规律的式,将社会的真实状况、人生的真正面目、作家的真诚体验等表现出来。 6.文学价值的“美”:文学价值的美,是指文学在真和善相统一的基础上,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需要,给人精神上的愉悦。 7.文学的功能定义:文学功能是文学价值属性的实际反映和体现。文学功能存在的在依据是文学的价值。文学的功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存在于功能的系统之中。 8.文学创作(创作过程):是指作家从产生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到完

成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的过程。(这也是一部文学作品从在心理体验到外在形式的形成过程。) 语言呈现:是作家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eg: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眼中之竹山是指客观存在的竹子,而胸中之竹则是艺术构思过程中的艺术形象,至于手中之竹,已经是经过艺术传达之后的竹子,是画在纸上的画图,是最终完成的作品。) 国维的隔与不隔:“隔”意思则是指艺术技巧使用的很拙劣,以致不能有效地调动读者情感,并使之升华为艺术情感。“不隔”第一层含义是说文字运用得恰到好处,是读者能够直接体会到诗词中蕴含的涵而感不到丝毫的文字障碍。第二层含义是指用直书其事的式作诗,不堆砌典故,使人不劳猜想就直接感知诗中蕴含的情感。(池塘生春草不隔,“家池上,江淹浦畔”,隔) 文学创作过程(创作动因、艺术构思、语言呈现)、文学创作心理机制(艺术直觉、艺术情感、艺术想象、艺术理解)、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和追求(作家与生活体验、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艺术素养、创作个性与独创性、创作自由和社会责任) 创作动因:创作动因是指作家生活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创作驱力,包括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这是文学创作的开端。 9.创作动机:创作动机是指作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作家有某种思想感情需要传达,或要赞美、批评某种现存事物,或要互换某种新的社会变革等,心中有所积郁,不吐不快,于是产生了创作动机。

汉语言文化大赛试题及答案

. 汉语言文化大赛之成语试题答案 一、成语部分 (一)根据意思写成语(40题,1-30每小题1分,31-40每题2分,共计50分) 1.争着向前,唯恐落后,形容十分积极。(争先恐后) 2.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鹤立鸡群) 3.象鱼得到水一样。比喻有所凭借。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如鱼得水) 4.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万象更新) 5.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得到。 ( 梦寐以求 ) 6.比喻模仿不成,反把自己原有的长处失去了。(邯郸学步) 7.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德高望重) 8.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栩栩如生) 9.穿的吃的,都很富足。(丰衣足食) 10.比喻自己没有立场和主见。只是随着潮流走。(随波逐流) 11.形容胸怀坦白,光明正大。(襟怀坦荡) 12.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黔驴技穷) 13.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不胫而走) 14.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骂那个人。(指桑骂槐) 15.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囫囵吞枣) 16.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分道扬镳) 17.像鱼鳞或梳子的齿那样,挨个地排列着。常用以形容房屋或船只密集。(鳞次栉比) 18.其原意是指海洋会变为陆地,陆地会变为海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变化和海平面的 升降。比喻自然界或世事变化很大。(沧海桑田) 19.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莫衷一是) 20.原比喻不知政权会落在谁的手里,现在也泛指在竞赛中不知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鹿死谁手) 21.洞察事物透彻分明。(明察秋毫/洞若观火) 22.比喻失败后再次得势。(东山再起) 23.比喻稀少而珍贵难得的人才、时机、事物。(凤毛麟角) 24.泛指规章制度,多指束缚人的死板的规章制度。(清规戒律)25.指不能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愚昧、固执或蛮横。(不可理喻) 26.比喻脱离黑暗的环境,重新见到了光明。(重见天日) 27.意为立身行事不同于流俗,形容志行高洁,不随波逐流。(超凡脱俗) 28.离开了故乡,在外地生活。多指不得已。(背井离乡) 29.比喻推动了坏事物的发展,并帮助他制造声势,含贬义。(为虎作伥) 30.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正襟危坐) 31.佛教用以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得到启发和悟彻。也比喻感到清凉舒适。语意错误。 (醍醐灌顶) 32.酒杯和酒筹杂乱地放着。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觥筹交错) 33.比喻气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沆瀣一气) 34.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匪夷所思) 35.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之意。(粉墨登场) 36.指文艺作品续写的不如原来的好。(狗尾续貂) 37.语言虽然精练简洁,但已概括要义。(言简意赅) 38.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文、饰:掩饰;过、非:错误。(文过饰非) 39.朵颐:鼓动腮颊,即大吃大嚼。痛痛快快地大吃一顿。( 大快朵颐 ) 30.像屹立于黄河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而且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中流砥柱)(二)成语接龙(20分)(每题2分,按要求接对两个成语该题得1分,接对4个得2分。谐音亦可) 51.七步成诗——诗情画意——异想天开——开天辟地 52.瞒天过海——海阔天空——空前绝后——后继有人 53.胸有成竹——竹报平安——安之若素——素昧平生 54.子虚乌有——有求必应——应接不暇——瑕不掩瑜 55.摩拳擦掌——掌上明珠——珠联璧合——合情合理 56.离经叛道――道听途说——说三道四——四季如春 57.取长补短——短斤少两——两全其美——美不胜收 58.见贤思齐——齐心协力——力不从心——心不在焉

2020年汉语言文字学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2020年汉语言文字学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选择题(60题,每题1分判断题正确选A,错误选B) 1.要克服表意字和记号字的局限性所造成的困难,只有一条出路()。 A. 采用表形的方法 B. 采用表音的方法 C. 采用表形兼表音的方法 D. 采用表音兼表形的方法 2.在汉字里,像“花”这样可以从结构上进行分析的字,一般称为()。 A. 独体字 B. 象形字 C. 合体字 D. 指示字 3.“花”中的“艹”和“化”属于() A. 语言的符号 B. 文字的符号 C. 拼音的符号 D. 字母的符号 4.先秦称铜为金,所以后人把古代铜器上的文字叫作()。 A. 甲骨文 B. 金文 C. 大篆 D. 小篆 5.《史籀文》是()太史籀所作的一部字书。 A. 周文王 B. 周武王 C. 周宣王 D. 周厉王 6.到了汉代,()取代小篆成为主要字体。 A. 甲骨文 B. 金文 C. 隶书 D. 楷书 7.魏和西晋碑刻一般使用(),字体大都很工整。 A.隶书 B. 楷书 C. 草书 D. 行书

8.在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中,()是最重要的一次变革。 A. 甲骨文变为金文 B. 隶书变为草书 C. 篆文变为隶书 D. 行书变为楷书 9.在东汉晚期出现了一种新的字体,就是()。 A. 隶书 B.草书 C. 行书 D. 楷书 10.“余尝谓汉魏时,隶乃正书,钟、王小楷乃隶之行”,这里的“王”指的是()。 A. 王羲之 B. 王献之 C. 王廷风 D. 王学仲 11.()不但批判了六书说,而且还提出了关于汉字构造的新理论——三书说。 A. 许慎 B. 江永 C. 唐兰 D. 裘锡圭 12.下列()形声字的形成,是通过改换形声字偏旁形成的。 A. 赈 B. 羞 C. 弦 D. 野 13.下列哪对异体字的用法是属于部分异体字用法中的包含式?() A. 採和采 B. 汝和女 C. 记和纪 D. 雕和凋 14.下列哪个汉字属于同形字中在结构或形体上是同为形声字类型的?() A. 姥 B. 体 C. 夯 D. 槕 15. 指出下列哪些字是属于文字合并中的母字并入分化字的例子。

汉语言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汉语言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汉语言文化社会实践报告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汉语言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20xx年xx月xx日-xx月xx日在东华理工大学南昌校区国际教育学院进行暑期留学生教学实践,本次暑期实习教授初级汉语读写与中国文化两门课程。教学对象是汉语处于初级阶段的留学生。第一次真正面对外国学生进行汉语教学,是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检测,也是第一次去真正体会专业以后面对的状况。在正式教学之前,我们进行了教学进度的交接、学生情况的了解以及备课。 第一次上课衔接的是第七课的后半部分,是练习课,由于缺乏实战经验和成系统的专业知识,一开始对于课堂进度的把控方面很弱,练习课几乎就用掉了我第一次的两小节课。后来跟之前教授汉语的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到她们大概会用三个课时结束一个课程,包括后面的练习。结束练习课进入新课前我在课间询问了学生意见,包括学习进度等方面,由于学生处于初级阶段,所以进度还是适度放慢,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 从第七课接着上,前面打基础的部分都由之前的老师完成,拼音的声调、声母、韵母等问题以及书写方面的笔画和笔顺等问题,所以有了之前的基础,我在后面的教学中也可以更加自如。 就读写课程中的写来说,是相较于读更难的,因为书写对于使用拼音符号为主的国家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难掌握的,每一个汉字都是有意义的,要告诉同学们汉字的组成,让他们在理解意义的基础去识记去书写,同时要注意到书写时笔顺的问题。

在具体的教学中,对于汉字意义的讲解以及正确笔顺意识的灌输,我做的还是不好,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增加这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汉字这一块能够得到系统的.输入,同时也带着他们克服畏难情绪。这就涉及到了上课的趣味性,如何让课堂活跃,需要设计教学环节,包括整体练习与个别练习调动学生的思维。就读写课程中读的部分,带着拼音的文章是相对于来说轻松的部分,脱离拼音去完整的读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是很难完成的。所以在练习的时候可以多让学生发言,并且迁移思维进行造句。 在中国文化这门课程的教授过程中,首先,在拿到这本全英文的文化书时,我去看了目录和内容,第一个意识是,我自身的中国文化知识非常薄弱,要想把文化课上好,必须是我能够很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及其深厚的文化背景。 第一次上文化课,我是打算把中国文化的历史以及综述先教给他们,让他们能有一个框架,但是第一节课的时候,我明显感觉,他们对于书上的内容显得吃力,太过于深奥的东西他们难以接受。第二节课我开始调整了文化课的方向。我去找一些代表中国的载体,第二节课讲的是中国的春节,我制作了PPT,发现他们对于这一块的兴趣还是很浓厚的,也会跟我分享他们国家的新年习俗。所以文化的切入点,需要去找文化的共鸣与切入点。所以一定要丰富自己文化方面的知识,才能更好的传播中国优秀文化。 对外汉语教师是一条很长的路,需要有扎实的中国汉语、文化等基础以及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知识,也要融汇贯通各种外国文化,这就意味着,要有大量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的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是一个不断提升充满挑战的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里,你可以有幸去感受其他国家民族的人以及他们的文化,我认为这是一份殊荣。

小学传统文化常识

1、春节的前一天是什么节日?(除夕) 2、熬夜守岁是那个节日的习俗?(除夕) 3、除夕节燃放爆竹的习俗相传是为了干什么?(驱赶年兽) 4、北方过年要吃那种食物?(饺子) 5、南方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吃鱼,有什么吉祥的预兆?(年年有余) 6、“爆竹声中一岁除”是描绘的什么节日? 7、春节是农历的那一天?(正月初一) 8、有着猜灯谜、耍龙灯等民俗的节日是?(元宵节) 9、上元节又被称之为什么节?(元宵节) 10、清明节的前一天是什么节日?(寒食节) 11、清明节是那一天?(四月五日) 12、踏青赏花是那个节日的习俗? 13、扫墓祭奠过世的亲人、缅怀革命先烈是那个节日的习俗?(清明节) 14、在清明节前后有一种特有的汉族食物,那种食物是什么?(清明果/清团) 15、端午节传承是为了纪念那位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16、端午节是农历的那一天?(五月初五) 17、端午节有着吃什么事物的习俗?(粽子) 18、端午节这一天和雄黄酒是为了?(克制蛇、蝎等百虫) 19、什么节日有挂菖蒲、蒿草、艾叶的习俗?(端午节) 20、赛龙舟是什么节日的习俗?(端午节) 21、苏轼词“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描绘的是那个节日?(端午节) 22、七夕节是农历的那一天?(七月初七) 22、乞巧节指的是什么节日?(七夕节) 22、牛郎织女的传说家喻户晓,那么他们相会正好是我们的什么节日(七夕节) 23、穿针乞巧是什么节日的习俗?(七夕节) 24、“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描绘的什么节日?(七夕节) 25、中元节是那一天?(七月十五) 26、鬼节指的是什么节日?(中元节) 27、俗称七月半的是什么节日?(中元节) 28、中秋节是农历的那一天?(八月十五)

汉语言知识竞赛题库

汉语言知识竞赛题库 此题库由古代文化、历史知识、自然、人文景观部分、礼仪、奥运六大部分组成。作为本次汉语言知识竞赛的问答题目,复赛时的必答题、抢答题两种题型中60%题目将出自此题库,请参系参赛代表队认真准备。 1、古代文化部分 古诗词 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6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7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8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9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0昨夜西风凋碧树,独立高楼,望尽天涯路。 11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2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13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5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7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8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9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0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1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22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换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从觅小诗。 2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24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25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26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27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28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惊天逗秋雨。

小学生文化常识

小学生文化常识 1.唐代诗人中被称为“诗圣”的是谁?(杜甫) 2. 《丑小鸭》这个童话故事是谁写的?(安徒生) 3. 戏剧中的角色有生、旦、净、末、丑之分,你知道戏曲中的女演员一般被称作什么?(旦) 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唐朝哪位诗人的诗句?(王之涣) 5.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曹雪芹) 6. 明朝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一本医学名著叫什么?(《本草纲目》) 7. 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的仪器——地动仪是谁发明的?(张衡) 8.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哪位古代教育家的话?(孔子) 9.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唐代哪位诗人的诗句?(李商隐) 10. 活字印刷术是北宋的谁发明的?(毕升) 11. 文房四宝指的是什么?(笔墨纸砚) 12. 我国的第一部字典是什么?(《说文解字》) 13. 请说出我国的四大个主要戏剧剧种?(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 14. 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什么?(诗经) 15. 请说出语文中常用的四种修辞手法?(夸张、比喻、拟人、排比) 16. 苏东坡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请背出他写的一首诗或词。 17. 请说出《红缕梦》中的三个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 18. 唐宋八大家是哪些人?(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苏轼、苏徇、苏辙、曾巩) 19. 中国的六大古都分别指什么?(北京、南京、西安、洛阳、开封、杭州) 20. “读书被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是谁说?(杜甫) 21. 1860年,是什么军队烧毁了圆明园?(英法联军) 22.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句话是谁说的?(岳飞) 23. “赤壁之战”讲的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请问“三国”指的是哪三国?(魏、蜀、吴)世界三大宗教分别是什么教?(佛教、基督教、伊斯教) 24. “三顾茅庐”是出自哪个历史时期?(三国) 25. 下面的称号各是谁?(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山水诗人——孟浩然、田园诗人——陶渊明) 26. 按顺序写出我国古代都有什么朝?(夏、商、周、秦、汉、隋、唐、宋、元、明、清) 27. 谁发明了麻醉术?(华佗) 28. 书法有哪些种类?(正书、草书、篆书、隶书、行书、楷书) 29. 《哈姆雷特》的作者是莎士比亚。 30. 《战争与和平》是一部长篇小说。 31. “韦编三绝”讲的是孔子勤奋读书的故事。 32.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 33. 奸臣秦桧陷害抗金英雄岳飞的罪名是“莫须有”。 34. 成语“卧薪尝胆”讲的是勾践的故事。 35. 宋江(及时雨)、林冲(豹子头)、吴用(智多星)、李逵(黑旋风)、鲁智深(花和尚)

中学生汉语言文化大赛试题1305何婷

中学生汉语言文化大赛试题 (一)汉字 1)拼写汉字:拾掇束河瓮中捉鳖驽马曾国藩枭首示众 谥号襁褓核苷酸溘然长逝 恃才傲物腭裂秃鹫癞蛤蟆惴惴不安髋关节繁文缛节咋舌裘皮沟壑 2)选择正确的读音:披.(pīpēi)着波.(pōbō)浪俩.(liǎliǎnɡ)人啄.(zhuózhuō)木鸟一匹.(pīpǐ)喝.( kěhē) 弄.(nònɡnanɡ)一竿.(ɡǎn ɡān)翠竹渴.( kěhē) 因为.(wéi wai) 3)明辨部首:其()区()站()已()甲()于()首()戏()琴()元() 每()弯()表()串()告()颗()容()夫()穿()易() 4)形近字辨误:A.不彻底转变旧观念,没有一种创新精神,在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道路上,我们就迈不开前进的()。 (步子步伐) B. 最近几天,美英两国政府高级官员频繁,共同磋商伊拉克战后的重建事宜。(会晤会面) C. 文莱旅游发展局总监赛贾玛鲁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局将组团巡访各国, ()宣传2008文莱观光年。 (大事大肆) D. 新闻发言人说:SARS给全国人民带来了生活不便和健康威胁,()最紧要的任务是加大宣传力度和积极防治。 (现时现实) E.我14岁就离开了﹍﹍,参加了革命(A、家乡B、故乡) (二)成语 1)根据意思写成语: (1)争着向前,唯恐落后,形容十分积极。(争先恐后) (2)像游鱼那样一个接着一个爬出去。(鱼贯而出) (3)笨得没人能比得上,形容愚笨得很。(愚不可及) (4)形容呼吸急促的样子。(气喘吁吁) (5)不停的叫苦。(叫苦不迭) (6)形容纵横杂乱。(横七竖八) (7)形容刑法力气,不切实际。(异想天开) (8)形容实行很容易做。(轻而易举) (9)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垂头丧气) (10)形容不紧张也不匆忙。(不慌不忙) 2)补写熟语(成语) 前怕狼,后怕虎---畏首畏尾 站的高看的远---高瞻远瞩. 针尖对麦芒——针锋相对 嘴是蜜罐子,心是蒜瓣子-口是心非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3)趣味猜成语:

汉语知识竞赛

东湖高中首届汉语言文化知识竞赛初赛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听写词语。(30分) 二、给加点字注音(30分) 弭谤 ..()造诣.()溘.死()..()訾詈 公姥.()垝垣 ..()酾.酒()躯壳.() 荸荠 ..()炮.烙()淌.血()蹿.红()结.实()蓼.蓝()畏葸.()芦苇.()新正.()拜谒.()漫溯.()颓圮.()刀俎.()屠戮.()喋.血()租赁.()莅.临()百舸.()瞋.目() 揠.苗助长()一椽.破屋()自怨自艾.( )

三、请把下列名句补充完整(10分) 1、,思而不学则殆。 2、。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3、民生各有所乐兮,。 4、,池鱼思故渊。 5、长风破浪会有时,。 6、,归雁入胡天。 7、,病树前头万木春。 8、,如今有谁堪摘? 9、,相逢何必曾相识。 10、画图省识春风面,。 四、根据意思写成语(10分) 1、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 2、化装上台演戏。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 3、坏的到了尽头,好的就来了。 4、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失了。 5、比喻说话作文等不中肯,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

6、各自按照自己以为对的去做。 7、对某些事总记在心里,形容心存怨恨,一般指自己对某些事不满。 8、在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多含惋惜意。 9、泛指以坏续好,前后不相称,多指文艺作品。 10、把所有的钱一下子投做赌注,企图最后得胜。比喻在危急时把全部力 量拿出来冒一次险。 五、文化常识填空(10分)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中“斗牛”指的是什么? 2、“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中“蚕丛”“鱼凫”均指什么? 3、“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中“锦城”是现在哪一座城市的别称? 4、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哪一词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5、李商隐的诗句“无复鸡人报晓筹”中“鸡人”是干什么的?

第三届届汉字文化知识竞赛题(A4卷)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字理教学研究中心 第三届汉字文化知识竞赛卷单位:(注明省市)姓名: 电话:邮编:邮箱: (蓝色字体表有疑惑满分108 分,本卷得分() 一、填空题(35分) 1. 我国很早就开展了对汉字的研究,但最初这门学问并不叫文字学,也不叫汉字学,而是叫(小学)。 2. 所谓“仓颉造字”其实只是个传说,汉字不可能是由一个人创造的。《汉书》中称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他有较多机会接触文字资料,很有可能是个汉字整理者。 3.许慎所在的朝代是(东汉),他编写《说文解字》前后用了20多年才完成。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许慎在病中派他的儿子(许冲)把耗其毕生心血的《说文解字》上呈朝廷。《说文解字》主要以()这种古文字体为研究对象,同时参照籀文古文。全书所收正字9353个。还有重文(1163 )个,所谓“重文”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异体字)字。 4.鲁迅曾对汉字评价道: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 5.“红”是形声兼会意字,本义就是指红色的丝织品,故从糸。“红”特指妇女的纺织、刺绣等工作时读音为(gōng),词语如“女红”。 6.“蜀”是四川的简称。“蜀”的造字法属于会意字,上部的“罒”是(横目,与人的眼睛有关),“勹”是躬身的人形,“虫”在这里特指(蚕)。四川之锦号称“蜀锦”,官府中主治锦的官叫“锦官”,后又为城名,现四川成都市南旧称“锦官城”。从“蜀”字的“虫”和“锦”字的“帛”可以看出当时四川的(丝帛)很发达。 7.“戍守边疆”的“戍”现代汉字可视为独体字,实际上是个由(人、戈)两个部件组成的会意字,因此,本义就是驻守、防守的意思。 8.“即、印、卸、却、命、危”中的“卩”、“”古文字写如“”,是一个跽坐或下跪的人形,读音为(jié)。例如“叩头”的“叩”是个形声字,形旁是(卩)。 9.“原、压、厚、仄、厄”的“厂”古文字像(山崖石穴)形,读音为(hàn \hǎn)。 10.“叵”是“可”的反写,“后”是(足)的反写,“”的古文字像一只(手)放在“口”边作喇叭状发号施令形。 11.“释、悉、番”中的“釆”读音为biàn,教学中可称为“撇米旁”。“釆”的古文字像野兽的(足迹),有经验的猎人可以据此判断野兽的类别和行踪。 12. “床笫之私”的“笫”读音为(zǐ),是个形声字,本义是竹床,所以用“”作形旁,()是声旁。 13“隹”的古文字写如“”,像短尾鸟形。用“隹”作部件的字一般也与鸟类有关。如“集、雄、雌、维”等字。“雀”是个由(少、隹)两个部件组成的形声字;而“雁”则是由(厂、亻、隹)三个部件组成的形声字,其中,(厂)是声旁。 14. 人流鼻涕时就会用手按住鼻孔,猛力出气,使鼻涕流出来。这个动作在口语中叫“xǐng”鼻涕,为此,人们根据手和鼻子的接触关系造了个会意字(擤)。

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方案.doc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精神,深入宣传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在学校教育教学和各项活动中,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促进我校推广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提高全校学生语言规范意识和“推普”意识,努力提高每一个学生普通话的水平,形成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良好风气,养成说普通话的良好风尚,制定学生普通话培训计划。 二、工作目标 通过普通话培训、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全校学生生对推广普通话重要意义的认识,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形成一种自觉学习普通话、使用普通话的良好氛围。 三、主要工作 (一)加大宣传力度 加大使用普通话的宣传力度,在校园内适当的地方悬挂或粘贴宣传使用普通话的永久性标语。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文化生活,监督、评测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并面向社会做好宣传、咨询和服务工作,尤其要充分利用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的开展,让讲普通话和写规范字深入人心。 学校宣传栏和壁报要开辟永久性“推普园地”,按时更换内

容,使“推普工作”成为学校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围绕主题加大宣传力度,使全校学生意识到推广普通话,实现语言文字规范化对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公民素质、维护国家统一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的重要意义,积极推进我校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为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发展服务。 (二)把普通话日常培训与日常教育教学相结合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学生日常的课堂学习是学习和运用普通话的最好实践。要掌握好普通话,必须结合日常工作不断运用,在运用中吸取新知识,在学习——实践——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校园内一律说普通话,使普通话真正成为“校园语言”。 (三)加强检查评估、注重资料收集 加强学生在学校普及普通话用字规范化工作的检查评估。一是将这项工作纳入学生个人评估指标体系和团队活动;二是列入学生素质评估的内容。 进一步规范推广普通话工作,要求全校学生在校内所有活动中一律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真正成为我校的校园语言。 注重过程性资料、文档收集。 四、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培训要求 1.在课堂上能专心听讲,做好听课笔记。 2.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3.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4.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做简单的发言。

宜昌市中小学生汉语言文化电视大赛样题

宜昌市中小学生汉语言文化电视大赛样题(-)①汉字 1.tāo tia(饕餮) 2.wù xū(戊戌) 3.wēi ē(巍峨) 4.lián dāo(镰刀) 5.wùái(雾霭) 6.sh? tāi(舌苔) 7.fúyóu(蜉蝣) 8.bangsha(迸射) 9.rěnjùnbùjīn(忍俊不禁) 10.yínzhuāngsùguǒ(银装素裹) ②辨析字音 1.校验(jiào/xiào) 2.语无伦次(lún/lùn) 3.孜孜不倦(zhīzhī/zīzī) 4.蜷伏(juàn/quǎn) 5.惟妙惟肖(xiāo/xiào) 6.畸形(qí/jī) 7.酝酿(liàng/niàng)8.炽热(zhì/chì) 9.角逐(ju?/jiáo)10.颤栗(chàn/chán) 11.驾驭(quán/yù)12.筵席(yán/yàn) 13.提防(dī/tí)14.抄袭(xí/qí) ③明辨部首 1.(盛——皿) 2.(猜——犭) 3.(贤——贝) 4.(隔——阝)

5.(腐——广) 6.(剪——刀) 7.(简——?)8.(魂——云) 9.(闫——门)10.(澧——氵) ④形近字辨析 1.小明很善长打乒乓球。 2.他买下那家饭店的确太冒然行事了。 3.排练的时候,我冲动的想漫骂这帮臭傻逼。 4.面临着面前的两条路,我难以决择。 5.如果萨达姆公开拒绝最后通谍,两年以前在海弯战争中与萨达姆作战的反伊拉克盟国可能轰炸他的导弹以为报复。 6.他为人坦城,襟怀坦荡。 7. 小明最近晚上一直失眠,白天总是一副精神换散的样子。 8.即然他不愿意干这件事,你就不要强求了. 9. 面对汶川地震这么严俊的问题,中国人民没有退缩。 10. 我们要领会会议的题纲挈领,并认真贯彻。 (二)成语 ①根据意思写成语 爱财如命:形容及其吝啬。 爱莫能助:虽然同情,但无力帮助。

汉语言师范专业导论

汉语言是五千年文明中最值得被发扬光大的,这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神圣职责。从现实的角度看,汉语言文学的应用范围非常广,该专业的毕业生知识广阔,适应能力强,尤其在文化界大有用武之地。而作为汉语言师范的学生我们的目标则更为明确,我们立志于将自己所学的汉语言知识运用到教学生涯之中,做文化传播的使者。我个人的目标则是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再通过读研等方式深入细化学习汉语言,最后走向教学岗位,回报社会。 首先我应该通过学习这门学科培养以下几点能力和素质: 1.文化底蕴和素养。汉语言文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学习这一专业要具有相当的素养。这种素养首先就是有中国文化的底蕴。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渊源深厚,许多文学和文化传统至今仍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深刻的影响。所以,必须要有比较好的文化底蕴和文学功底,尤其是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学的修养,对历史上的文学流派和现象有一定的了解和清晰的认识。 2.比较深厚的历史、哲学方面的学科基础。汉语言文学、历史、哲学虽然分属不同的学科范畴,各自的学习要求也不太一样,但是,它们彼此之间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古代,这三个学科之间的界限划分并不那么鲜明,往往连在一起。例如,魏晋玄学、六朝美学是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论史、中国古代哲学史等课上都会反复提到的内容;毕达哥拉斯、柏拉图、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等人和他们的思想也是在西方文论、西方哲学史这些课上多次出现的内容。社会发展到现代,学科内部的分类越来越细,相互之间的渗透也越来

越多,用民俗学、神话学、文艺美学等其他学科角度研究文学的情况越来越多。因而,只有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才能在广博的基础上厚积薄发,触类旁通。 3.具备形象思维的能力。文学是形象的艺术,文学创作要以现实生活为源泉,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提炼加工,塑造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典型形象,借此传达一定的理解和认识,而不是通过抽象的理论说教。所以,学习汉语言文学,需要具备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善于现象和联想,能够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事物之间的异同。 4.对读书、写作有浓厚的兴趣。在中文系学习期间,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读书和写作中度过的。大一刚刚入学,每个人都会拿到一张表,上面列出了中文系的指定书目,涉及各门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内容。老师会指定话题,让大家在课后查资料;老师也会布置一些思考题,要求大家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提交作业;期末考试时,有些文学史类课程会采取开卷考试的形式,老师结合课程内容出一些带有讨论性质的论述题,提前把考试范围告诉大家,让大家在日常学习的基础上自由发挥。这些都要求学生以阅读作为基础,而且读书的范围和内容非常宽泛,不但要读具体的文学作品,还要系统地读作品评论、作家研究等研究性著作乃至哲学、历史、文化、民俗、宗教等学科、专业的书籍,所以,如果打算上中文系,就要喜欢读书写作,在中学学习期间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和写作能力,能够在读书求知的过程中体验到收获知识的乐趣,并且对某个特定问题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论述清晰,言之成理。

汉语言文学知识竞赛题

中学生汉语言文化大赛试题 出题人:李馨怡 (一)汉字 拼写汉字 桀骜簸籭糍糕鹣鲽麸秳醍醐灌顶摩肩接踵魑魅魍魉饕餮之餐管中窥豹 辨析字音 少shǎo安毋躁,鲜xiǎn为人知,有的di放矢,自怨自艾yi,长吁xū短叹,为wei虎作伥chang,莘shen莘学子,反省xing,轧gá帐,露lou脸 明辨部首 靴--革船--舟缸--缶虑--虍蜀--罒泉--白耽--耳窟--穴疼--疒意--心 形近字辩误 “万马”何以“齐暗” 何来“板平” 何物,“拌马绳” 世间没有“和氏壁” 不是“针贬”是“针砭” “分辨”“分辩”不可混 (二)成语 根据意思写成语 (1)放弃根本,而追求细节末枝。比喻轻重主次颠倒。(本末倒置) (2)形容经常看到、不足为奇。(多见不怪、熟视无睹) (3)用一只手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做,多用于贬义。(上行下效) (4)比喻自己没有立场和主见。只是随着潮流走。(墙头草、人云亦云)(5)形容处境不利或情况紧急时态度镇静、自然。(临危不惧)

补写熟语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半衣敲钟——一鸣惊人 磅秤上放粒芝麻——无足轻重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抱在怀里的西瓜——十拿九稳 宝剑出鞘——锋芒毕露 棒槌吹火———窍不通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鸟入笼中—插翅难飞 趣味猜成语 好得没话说——(妙不可言) 电子计算机——(心中有数) 魔术师的手——(千变万化) 举重比赛——(斤斤计较) 纱窗的功能——(格格不入) 成语接龙 坐井观天——天年不齐——齐心协力——力不从心——心猿意马——马到成功——功成名就——就事论事——事倍功半——半信半疑——疑神疑鬼 (三)古诗词 诗词名句默写 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2、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3、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中小学汉语言文字知识

中小学汉语言文字知识: 一、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二、什么是规范汉字? 规范汉字是指已经整理简化的字和未经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二、通用语言文字包括什么? 包括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2001年1月1日起实施。 五、全国推普宣传周的活动时间? 每年9月第三周开始,至今共十一届(1998年开始)。今年是第十一届推普周,主题是:构建和谐语言生活,营造共有精神家园。时间是9月14日-9月20日。六、什么是“三纳入一渗透”? 中小学要认真执行《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和《语文课程标准》,把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要求纳入学校工作日程和常规管理,渗透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中。 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共几章?分多少条? 四章二十八条,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第三章:管理和监督,第四章:附则。 八、除国家另有规定的外,社会用字中禁止使用下列不规范用字: 1、已经简化的繁体字; 2、已经淘汰的异体字; 3、自造的简化字,已经废止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的字; 4、已经淘汰的旧字形; 5、已经更改的生僻地名和旧译计量单位名称用字 九、汉字字形以1988年3月25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新闻出版署联合公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为准。 十、简化字以1986年10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为准。 十一、异读词以1985年12月27日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电部联合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为准。 宣传口号: 1.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2.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大力推广普通话 3.推广普通话工作方针是“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4、爱国旗,唱国歌,说普通话。 5、面向现代化,推广普通话。 6.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 7.青少年要做推广普通话的积极分子 8.普及普通话,从孩子抓起 9、普通话是我们的校园语言 10.新闻媒体要做推广普通话的榜样 11.实现顺畅交流,构建和谐社会 12.普通话--时代的需求,时尚的追求 13、沟通--从普通话开始

汉语言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汉语言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在课程改革新形势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汉语言文学特有的艺术体征和美学品格,已然成为小学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汉语言文学作品符合汉语言的语文认知水平,符合汉语言的内心发展特征。小学语文教材中汉语言文学与其他教材的教学要求不同,需要教师教出童真的感觉,让小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特有的美感。然而,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进。结合教材和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汉语言文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汉语言文学教材应用研究

一、汉语言文学符合小学生的语言思维发展特点 下面是武汉映辉教育网小编搜集整理的小学阶段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生的语言词汇通过模仿和交流不断得到积累,并开始在语境中使用这些词语。这个阶段的汉语言处于前运算阶段,他们的思维依靠具体形象的事物,呈现出间断性和记忆的简短性,他们在学习生活规范和记忆时,采用单事件学习和记忆法。他们的思维呈现习得事物的累积学习。这个思维特点,要求语言的表达要短小精干,学生只有在简单句的语言表达中才能体会情感,习得知识。 汉语言文学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之一,它以小学生为主要对象,通过富有情趣、短小生动、贴近生活的语言表达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具体包括: 1.听过一些故事,解释一些事物的基本特征,例如《狼和小羊》一文,通过狼和小羊抢水的故事,告诉学生狼这种动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故事传递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例如《孟母三迁》传递母爱的问答,《爱你本来的样子》一文教育学生要喜欢自己、爱护自己等。从上述的文章中可以看出,汉语言文学的内容比较简短,语言比较通俗,基本没有理解和阅读的难点,这个表现形式是与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发展特点相适应的,因此学生容易接受。 汉语言文学的表现形式十分丰富,包括童话、寓言、小说、散文、诗歌等,学生在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中感受着语言的优美,学生在模仿中慢慢掌握词汇和语言。因此,通过这种文学形式来进行语文教学,是有效开展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 二、汉语言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教师缺乏汉语言文学素养 就现阶段来看,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大多出于汉语言文学作品,因此,教师的汉语言文学素养会直接影响教学成效,但是,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缺乏汉语言文学素养,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依然还停留在几年甚至十几年前的思想中,没有储备完善的汉语言文学理论,也不了解汉语言文学的美学内涵、功能价值与体裁特征,难以进行深层次的教学活动。 (二)未抓住汉语言文学的特征 对于小学语文中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很多教师都抓不住汉语言文学的特征,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汉语言文学工具化关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很多教师还采用“字词句段”教学法,仍然将汉语言文学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进行讲解,没有意识到汉语言文学的审美价值。 第二,汉语言文学教学成人化一些教师对于汉语言文学作品与成人文学作品采用相同的教学模式,过于强调汉语言文学的内涵与主题,导致本应该生动有趣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变得晦涩难懂。 第三,未注意到汉语言文学的文体特征很多教师没有深刻地把握好汉语言文学的文体特征,使用与成人文学相同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例如,很多教师在讲解诗歌与儿歌时,就没有注意到儿歌的趣味性与押韵性,严重影响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