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诸子百家表格
- 格式:doc
- 大小:34.51 KB
- 文档页数:2
春秋战国序号代表人物本名字号生卒年别称
1孔子孔丘仲尼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孔子、尼父、孔圣人
2孟子孟轲子舆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孟子
3荀子荀况卿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荀子
4老子李耳聃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老子、老聃
5庄子庄周周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庄子
6墨子墨翟翟公元前468年—公元前376年墨子
7韩非子韩非非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韩非子
8孙子孙武长卿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70年孙子、孙武子
9孙膑孙膑生卒年不详
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简表
出生地所处时代派别主要作品成就
鲁国陬邑春秋末期儒家学派《六经》、《论语》开创儒学、创办私学
鲁国战国时期儒家学派《孟子》发扬和创兴儒学
赵国战国时期儒家学派《荀子》辞赋之祖
楚国春秋时期道家学派《道德经》道家学派创始人
宋国战国时期道家学派《庄子》道家学派继承人
宋国战国时期墨家学派《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
韩国战国时期法家学派《孤愤》、《说难》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齐国春秋时期兵家《孙子兵法》著《孙子兵法》、成为兵家之祖齐国战国时期兵家《孙膑兵法》著《孙膑兵法》
主张尊称
为政以德、因材施教万世师表、至圣
民贵君轻、性善论亚圣
性恶论后圣
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圣祖
天人合一、清净无为与老子并称“老庄”
兼爱、非攻科圣
以法治国、君主专制
成为兵家之祖兵圣。
百家一般指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兵家、纵横家等学术派别。
据《汉书艺术志》记录,出名的共有189 家,4324篇著作;此后约有10 家发展成了学派。
诸子百家是后代对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其他总称,此中以兵家、纵横家最为成就、传奇也最受争议!兵家代表有孙膑、庞涓,纵横家的代表有苏秦张仪以及祖师鬼谷子。
传说鬼谷诡秘,社会纵横、自然地理、宇宙天地奥妙;其才无所不窥,诸门无所不入,六道无所不破,众学无所不晓。
证得弟子门人无数,翻云覆雨,惊世骇俗,后皆大有可为。
鬼谷可谓万圣先师,万圣之祖,绝不为过。
相关纵横家始祖万圣先师鬼谷子的诗有:《万圣鬼谷吟 / 圣神贤》五行阴阳开天地,纵横捭阖定生息。
诸子百家称(创)世纪,奇门鬼谷俱(最)真经。
前551 年是年孔子生。
前549 年孔子年三岁。
父叔梁纥卒。
前543 年郑子产始代罕虎为政。
前 536 年郑子产铸刑鼎。
前535 年孔子年十七岁,适周问礼老子。
按,《史记孔子世家》谓孔子适周问礼于老子,在鲁昭公二十年(前 522 年),而《曾子问》载孔子曰:昔者吾从老聃助葬于巷党,及堩,日有食之。
鲁昭公二十年无日蚀。
又《水经注》云:“孔子年十七适周,是为昭公七年(前535 年)。
”据《左传》,鲁昭公七年恰有日蚀。
则《水经注》说法为是,《孔子世家》则误。
又《孔子世家》谓“南宫敬叔言于鲁君,请与孔子适周” ,则此年孟僖子还没有使南宫敬叔师孔子,亦误。
另,对于老子能否为守藏吏,学界向来有怀疑者。
因为《史记老子传记》云“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 ,老子既为楚人,钱穆就据此怀疑“楚之于周,声教中阻,又非鲁、郑之比。
且古之文籍旧闻,惟在瞽史” ,从而思疑老子不为守藏吏,孔子见老子当在南至楚地之时。
此处姑且依据传统说法。
前533 年是年孔子娶宋亓官氏。
前532 年孔子年二十岁。
生子鲤,字伯鱼。
--WORD格式 - 可编写 -前525 年是年秋,郯子朝鲁,孔子见之,学古官名。
孔子为鲁之委吏乘田当在此前。
最全“诸子百家”汇总,你值得收藏诸子百家,是对先秦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总称,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各学派都有自己的学术思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局面。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各学派的学术思想及代表人物:一、法家。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
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
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
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及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二、儒家。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三、道家。
道家以'道'为核心理念而得名,从广义上来说,主要分为老庄派、黄老派、杨朱派三派,其中老庄派以大道为根、以自然为伍、以天地为师、以天性为尊,以无为为本,主张清虚自守、无为自化、万物齐同、道法自然、远离政治、逍遥自在,政治理想是桃花源和至德之世,体现了'离用为体'的特点,因此成为了历代文人雅士远离残酷现实的精神家园。
其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列子等;黄老派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
主张因俗简礼、兼容并包、与时迁移、应物变化、依道生法,依法治国、删繁就简、休养生息,政治理想是大一统,体现了'离体为用'的特点,成为了历次大乱之后政府治世的急救包。
其代表人物是慎到、田骈、环渊等;杨朱派主张全生避害、为我贵己、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属于道家的别支,代表人物杨朱、子华子。
春秋战国时序号人物本名生卒年出生地所处时代派别1孔子孔丘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鲁国陬邑春秋末期儒家学派2孟子孟轲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鲁国战国时期儒家学派3荀子荀况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赵国战国时期儒家学派4老子李耳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楚国春秋时期道家学派5庄子庄周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宋国战国时期道家学派6墨子墨翟公元前468年—公元前376年宋国战国时期墨家学派7韩非子韩非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韩国战国时期法家学派8孙子孙武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70年齐国春秋时期兵家9子秉公孙龙公元前320年—公元前250年赵国战国时期名家10邹子邹衍约公元前324年—公元前250年齐国战国时期阴阳家11鬼谷子王诩公元前400年—公元前320年卫国战国时期纵横家12吕子吕不韦公元前292年—公元前235年卫国战国时期杂家13孙膑孙膑不详齐国战国时期兵家14扁鹊秦缓公元前407年—公元前310年卢国战国时期医家15许行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东周战国时期农家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简表主要作品成就《六经》、《论语》开创儒学、创办私学《孟子》发扬和创兴儒学《荀子》辞赋之祖《道德经》道家学派创始人《庄子》道家学派继承人《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孤愤》、《说难》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孙子兵法》著《孙子兵法》、成为兵家之祖《公孙龙子》名家代表人物《邹子》《邹子终始》《大圣》阴阳学派的创始人《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纵横家的鼻祖、兵家代表人物《吕氏春秋》著《吕氏春秋》《孙膑兵法》取得桂陵、马陵之战的胜利《难经》《内经》《外经》奠定中医学切脉诊断方法先秦农家代表人物主张尊称为政以德、因材施教万世师表、至圣民贵君轻、性善论亚圣性恶论后圣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圣祖天人合一、清净无为与老子并称“老庄”兼爱、非攻科圣以法治国、君主专制成为兵家之祖兵圣离坚白、白马非马五行学说、大九州说、五德终始谈天衍圣人“兼儒墨。
【诸子百家思想】诸子百家思想主张表格【诸子百家思想】诸子百家思想主张表格墨子的学说共包括以下几点:①兼爱非攻。
所谓兼爱,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
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②天志明鬼。
宣扬天志鬼神是墨子思想的一大特点。
墨子认为天之有志——兼爱天下之百姓。
因“人不分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③尚同尚贤。
尚同是要求百姓与天子皆上同于天志,上下一心,实行义政。
尚贤则包括选举贤者为官吏,选举贤者为天子国君。
墨子认为,国君必须选举国中贤者,而百姓理应在公共行政上对国君有所服从。
墨子要求上面了解下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
墨子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即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
墨子把尚贤看得很重,以为是政事之本。
他特别反对君主用骨肉之亲,对于贤者则不拘出身,提出④节用节葬。
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
认为君主、贵族都应象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清廉俭朴的生活。
墨子要求墨者在这方面也能身体力行。
法家思想反对礼制法家重视法律,而反对儒家的“礼”。
他们认为,当时的新兴地主阶级反对贵族垄断经济和政治利益的世袭特权,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劳与才干授予官职,这是很公平的,正确的主张。
而维护贵族特权的礼制则是落后的,不公平的。
第一个作用就是“定分止争”,也就是明确物的所有权。
其中法家之一慎到就做了很浅显的比喻:“一兔走,百人追之。
积兔于市,过而不顾。
非不欲兔,分定不可争也。
”意思是说,一个兔子跑,很多的人去追,但对于集市上的那么多的兔子,却看也不看。
这不是不想要兔子,而是所有权已经确定,不能再争夺了,否则就是违背法律,要受到制裁。
第二个作用是“兴功惧暴”,即鼓励人们立战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
兴功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富国强兵,取得兼并战争的胜利。
法家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
像管子就说过,商人日夜兼程,赶千里路也不觉得远,是因为利益在前边吸引他。
诸子百家简表“诸子”指的是中国先秦时期管子、老子、孔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等学术思想的代表人物;“百家”指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等学术流派的代表家。
“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论语》、《孟子》、《荀子》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
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
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
作品:《道德经》、《庄子》、《列子》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
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
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
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三、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作品:《墨子》墨学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由翟墨创立。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
史上最全,诸子百家五行归类表西周末年,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如此一来,没有了统一的领袖,没有共同遵守的原则。
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思想大解放状态。
诸子百家的学术成就,可以跟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
诸子百家对于人性善恶,名实关系,治国方略,人生信仰,甚至宇宙万物,都展开了思考。
他们分别是儒家、墨家、道家、名家、纵横家、阴阳家、小说家、兵家、医家等。
诸子,包括孔子、老子、孟子、庄子、墨子、荀子、列子、韩非子、商鞅、申不害、许行、告子、管子、吕不韦、鬼谷子、邹衍、孙子、孙武、张仪、苏秦等风云人物。
诸子百家观点之所以不同,是因为他们代表不同的阶层。
不同的阶层,就有着不同的立场,有着截然相反的利益诉求。
比如商人和农民,手工业者和君主,知识分子和商人等等。
他们之间关系都是相生相克,相爱相杀。
其实,根据这些个学者按照他们所代表的阶层,可以按照五行分类的原则,将其归类。
一、兵家、儒家、法家属于金(君主)。
1、兵家给君主打天下的。
兵家代表人物,就是孙武和孙膑,以及吴起。
其代表作品,就是《孙子兵法》《孙膑兵法》。
《孙子兵法》一开篇,就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俗话说,枪杆子里出政权。
君主的权力,都是一刀一枪,在枪林弹雨之中打下来的。
一旦丢了枪杆子,帝王君主下场还比不上一个老百姓的。
2、儒家替君主守天下的。
周朝享国八百年,算是中国最长的朝代了。
那么,它到底有什么秘密呢?其实,那就是姬氏家族之间,养成了彼此谦让,团结和睦的美德。
“泰伯三让天下”的故事,可谓感人至深。
周太王生了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王季。
泰伯看到王季之子姬昌有圣人瑞象,心里很欢喜。
他觉得整个孙子,一定会是一个兴旺王朝的领袖。
这个孙子就是周文王,他的大伯和二伯,看到父亲眼神,读懂了父亲的心思。
为了让父亲传位没有障碍,泰伯和仲雍去了吴国采药,用断发纹身等手段,给弟弟王季继位创造了条件。
后来,周文王果然兴盛了周部落。
生平经历思想主张简要评价
;1孔子开创了私学先驱
周游列国
修《诗》、
《书》,定《礼》
、《乐》,序《周
易》,作《春秋》复古(仁义礼智
信)
因材施教、天命
论、
有教无类、等级
制
克己复礼、中庸
对中国古典文化
起承上启下的作
用,是中国传统
文化的代表
2孟子开设私学
周游列国
编著《孟子》仁政、以民为本
施行王道
性善论
被后人尊为“亚
圣”
继孔子之后儒家
学派重要代表人
3荀子游学齐国、楚国性恶论、贯通天
人
制天命而用之
天行有常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各家的长处加以综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
4老子道法自然
无为而治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
始人
5庄子宋国公室后代
周游列国自然无为
齐物论
文章具有浪漫主
义色彩、善于寓
言
继承和发展了老
聃、杨朱学说
6墨子曾学习儒家思想,
因不满儒学繁礼,
自成一排兼爱、非攻、尚
贤、节用、节
葬、非命等
建立了第一个中
国古代逻辑学体
系
在自然科学方面
成果杰出
7韩非子韩国公子
口吃,不善游说
著《韩非子》等著
作
受秦王重视,被李
斯等人秘密毒害狱
中法、术、势结合
集权治国
法治
先秦法家思想的
集大成者,为中
国第一个统一专
制的中央集权制
国家的诞生提供
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