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体依赖的细胞毒实验
- 格式:ppt
- 大小:2.12 MB
- 文档页数:10
补体依赖的细胞毒实验原理(一)补体依赖的细胞毒实验1. 介绍补体依赖的细胞毒实验(complement-dependent cytotoxicity assay,CDC)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评估抗体对细胞的毒杀效应。
该实验可用于研究抗体依赖的细胞毒杀机制、药物研发以及免疫治疗等领域。
2. 实验原理补体系统补体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多种蛋白质组成。
在免疫应答中,当抗原被抗体结合后,激活的补体系统可以诱导细胞溶解、炎症反应以及免疫调节等生物学效应。
补体的有效结合和活化是补体依赖的细胞毒实验的基础。
实验流程1.准备目标细胞:这里使用靶细胞,如癌细胞,可以通过培养得到。
2.添加待测抗体:将待测抗体添加至与靶细胞共同培养的细胞培养基中,使其与靶细胞形成复合物。
3.洗涤:以洗涤液洗去未结合的抗体。
4.添加补体:添加激活的补体,使其与复合物结合。
5.孵育:在适当的条件下(如体外孵育培养),让复合物和补体相互作用。
6.毒杀效应评估:观察细胞活力、溶解程度或细胞的其他形态学变化,评估抗体的毒杀效应。
3. 应用领域免疫治疗补体依赖的细胞毒实验可用于评估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杀(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效应,帮助筛选和优化免疫治疗药物,如单克隆抗体。
抗体研究该实验可以评估不同抗体的效应,分析抗原-抗体相互作用、抗体亚类、特异性和亲和力等对细胞毒杀的影响,促进抗体研究和开发。
免疫学研究研究补体依赖细胞毒杀机制有助于深入理解免疫应答过程中的细胞间相互作用、信号传导、炎症过程等免疫学基础问题。
4. 结论补体依赖的细胞毒实验是一种权威且可靠的实验方法,可用于评估抗体对细胞的毒杀效应。
通过该实验,可以深入研究抗体的毒杀机制,从而为免疫治疗和抗体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 Pandey JP, et al. Complement-dependent cytotoxicity (CDC) assays for anti-HLA antibodies. Methods Mol Biol. 2013;1034:59-67. [2] Chiu ML, et al. Assay development for the detection of 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 (ADCC) activity of anti-influenza neuraminidase antibodies. J Vis Exp. 2014;(88):e51241.。
淋巴细胞毒交叉试验也称补体依赖细胞毒试验(cdc)。
它是检查器官移植受者体内有无针对供者,或者供者针对受者的hla抗体,在器官移植前一定要进行cdc检测。
如果受者血清中检出针对供者的hla抗体,一般认为是配合禁忌,移植后受者会发生超急性排异反应,导致移植失败。
由于试验是在施行器官移植术前临时进行匹配的试验,要求在短时间内报告结果,因此我们对该技术作了改良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收到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被检对象:标本来源于我院近10个月住院和门诊280例拟做肾移植待诊病人和其他器官移植待诊病人,采静脉血2 ml不抗凝待测。
2.试剂:免疫磁珠、荧光染液由美国o l公司提供,抗全淋巴细胞抗体试剂购自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
3.方法:(1)改良一步法:采用免疫磁珠3~5 μl分离出淋巴细胞,在terasaki板上每孔加入无菌矿物油5 μl,每排第1孔加生理盐水1 μl做阴性对照,第2孔加抗全淋巴细胞抗体1 μl做阳性对照,第3~6孔各加受者血清1 μl(即重复4孔试验),每孔各加供者淋巴细胞1 μl(细胞浓度为2 000个/μl),每孔各加补体1 μl,置22~25℃室温下反应45 min左右,每孔加荧光染液5 μl,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毒性反应,分析判断结果。
(2)传统常规法见参考文献[1]。
二、结果采用改良一步法进行了400次淋巴细胞毒交叉试验,有9次检出阳性(阳性率为2.25%)。
其中1例患者反复多次cdc阳性,后进行hla抗体检测,特定细胞群反应抗体 (panel reactive antibody, pra) 阳性率为53.5%,提示抗hla-a2抗体增多,故放弃移植。
一步法与传统法试验比较:样本用量一步法1 μl,传统法40 μl;试验全过程一步法1.5 h内完成,传统法需2.5~4 h;补体用量一步法1 μl,传统法40 μl;30例标本用双盲法同时试验,结果一致。
三、讨论改良一步法cdc缩短和简化了试验时间、操作步骤,整个试验过程在1.5 h内完成。
补体依赖的细胞毒实验原理
补体依赖的细胞毒实验(CDC assay)是一种用于评估抗体对细胞的溶解作用的实验方法。
其原理基于以下步骤:
1. 样品准备:首先需要准备测试物质,包括待测抗体、目标细胞和补体。
目标细胞可以是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或恶性肿瘤细胞。
2. 加入抗体:将待测抗体加入含有目标细胞的培养基中,使抗体与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3. 加入补体:补体是一类血清蛋白质,它们可以通过活化补体途径或替代途径与抗体-抗原结合物相互作用,形成膜攻击复合物,导致细胞溶解。
4. 孵育:将培养基中的抗体、目标细胞和补体混合均匀后,置于恰当的培养条件下孵育一段时间。
5. 细胞溶解检测:通过染色或其他方法(如测定乳酸脱氢酶活性)检测细胞的溶解情况。
如果抗体与目标细胞特异结合,并且补体受到激活,那么补体依赖的细胞溶解会发生,检测方法将显示细胞溶解的程度。
通过上述原理,补体依赖的细胞毒实验可以用来评估抗体的溶解作用和免疫效力,对于研究和发展抗体治疗、疫苗研发等具有重要意义。
补体依赖的细胞毒实验报告篇一: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创新助手报告——主题分析报告创新助手平台提供北京万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2014-06-28报告目录报告核心要素................................................................. ........................................ I一、主题简介................................................................. (1)二、主题相关科研产出总体分析................................................................. . (1)文献总体产出统计............................................................... (1)学术关注趋势分析............................................................... .. (2)三、主题相关科技论文产出分析................................................................. . (2)中文期刊论文............................................................... . (2)近十年中文期刊论文分布列表 (2)中文期刊论文增长趋势 (3)发文较多期刊............................................................... .. (4)发文较多的机构............................................................... . (4)发文较多的人 (4)核心期刊分布数量对比 (4)最近相关中文期刊论文 (7)被引较多的相关期刊论文 (7)学位论文............................................................... (8)近十年学位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8)学位论文增长趋势............................................................... (9)硕博学位论文数量对比...........................................................10发文较多的机 (10)发文较多的人物............................................................... .. (10)最近相关学位论文............................................................... . (11)中文会议论文............................................................... .. (11)近十年中文会议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11)中文会议论文增长趋势...........................................................12中文会议论文主办单位分布 (13)发文较多的机构............................................................... .. (13)发文较多的人 (13)最近相关中文会议论文............................................................13外文期刊论文............................................................... .. (14)近十年外文期刊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14)外文期刊论文增长趋势...........................................................14最近相关外文期刊论文...........................................................15外文会议论文................................................................. ...................... 15 I篇二:CDC ADCC细胞毒性1 Antibody-dependent cellular cytotoxicity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In antibody-dependent cellular cytotoxicity , Fc gammareceptors on the surface of immune effector cells bind the Fc region of an antibody, itself specifically bound to a target cell. The cells that can mediate ADCC are nonspecific cytotoxic cells such as natural killer cells, macrophages, monocytes and eosinophils. UponFCGR binding to the antibody, the FCGR ITAM is phosphorylated, which triggers the activation of the effector cell and the secretion of various substances that mediate the destruction of the target cell.The level of ADCC effector function is high for human IgG1 and IgG3, low for IgG2 and IgG4, and for these last two subclasses, the level of binding depends on the FCGR isotype and on the cell type.2 Complement-dependentcytotoxicity 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作用In complement-dependent cytotoxicity , the C1q binds theantibody and this binding triggers the complement cascade which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membrane attack complex at the surface of the target cell, as a result of the classical pathway complement activation.The level of CDC effector function is high for human IgG1 and IgG3, low for IgG2, and null for IgG4.篇三:医学免疫学实验第一章免疫学概要1.2.机制。
cdc试验原理
CDC试验(Complement Dependent Cytotoxicity Test)是一种利用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试验原理来检测抗体或补体介导的细胞毒性的方法。
该试验常用于检测针对细胞表面抗原的IgG或IgM抗体,这些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可以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导致细胞膜穿孔,从而使细胞死亡。
CDC试验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延迟线将时钟信号延时再进行比较,由此实现同步信号的延时与比较。
在该试验中,细胞表面抗原与相应的抗体特异性结合后,通过补体的作用导致细胞死亡。
通过比较处理前后的细胞存活率,可以检测出抗体的细胞毒性。
总之,CDC试验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抗体或补体介导的细胞毒性的方法,在免疫学、病理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2023年检验类之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押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100题)1、患者男,脑髓液常规结果:WBC:30×106/L。
分类:单个核细胞90%,多个核细胞10%。
最可能为()。
A.结核性脑膜炎B.化脓性脑膜炎C.病毒性脑膜炎D.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E.结果无特异性,无法判断【答案】 C2、原始粒细胞的免疫标志是()。
A.CD33B.CD3C.CD19D.CD41E.CD56【答案】 A3、下列哪项属于特异型糖尿病A.自身免疫性糖尿病B.2型糖尿病C.胰岛素生物学作用有关基因缺陷所致糖尿病D.特发性糖尿病E.GDM【答案】 C4、下列关于血肌酐和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肌酐和尿素的浓度取决于机体含氮化合物的分解代谢和肾脏的排泄能力B.肌酐清除率和尿素浓度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C.血肌酐比Ccr测定更能准确灵敏地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D.酶法测定尿素特异性强E.肌酐苦味酸动力学法测定受VitC.黄疸、乳糜等物质的影响【答案】 C5、抗球蛋白试验可用于检测A.总补体活性B.溶血性疾病的不完全抗体C.红细胞的脆性D.待测抗原或抗体E.溶血素滴度【答案】 B6、关于辅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与酶蛋白结合紧密的金属离子B.与酶蛋白结合紧密的非金属离子C.在催化反应中不与酶的活性中心结合D.在反应中作为底物传递质子、电子E.与酶蛋白共价结合成多酶体系【答案】 D7、女,40岁,有贫血临床表现,MCV86fl,MCH29pg,MCHC320g/L,其贫血属于A.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B.正常细胞性贫血C.大细胞性贫血D.单纯小细胞性贫血E.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答案】 B8、患者女,22岁。
近期因流鼻涕、不断打喷嚏、有时候感觉呼吸困难就诊。
诊断为过敏性鼻炎,主要表现为哪种免疫球蛋白升高?()A.IgGB.IgAC.IgD.IgE.IgM【答案】 D9、下丘脑一腺垂体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中,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A.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TRH的反馈调节B.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TSH的反馈调节C.甲状腺激素对腺垂体TSH的反馈调节D.月经周期中排卵期前雌激素水平达高峰时,对GnRH及LH释放的反馈调节E.皮质醇对腺垂体ACTH的反馈调节【答案】 D10、关于试带法测尿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原理B.试剂中主要成分是葡萄糖醛化酶C.试剂中色原是溴酚蓝D.尿中所有的糖均起反应E.服用大剂量的维生素C可致假阳性【答案】 A11、反映肾小管排泌功能的指标A.尿钠与滤过钠排泄分数(FeNa)测定B.酚红排泄试验(PSP)C.自由水清除率D.内生肌酐清除率E.氯化铵负荷试验【答案】 B12、下列不属于血小板的细胞器是A.高尔基复合体和线粒体B.α颗粒和糖原颗粒C.致密颗粒和溶酶体颗粒D.微管和微丝E.α颗粒和δ-颗粒【答案】 D13、尿17-羟皮质类固醇主要是何种激素的代谢产物?()A.醛固酮B.脱氢雄酮C.皮质醇D.雌二醇E.孕酮【答案】 C14、合成糖原时,葡萄糖的直接供体是A.1-磷酸葡萄糖B.6-磷酸葡萄糖C.CDP葡萄糖D.UDP葡萄糖E.GDP葡萄糖【答案】 D15、标记蛋白质巯基的活化生物素是()。
免疫学检测技术(总分51,考试时间90分钟)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T细胞增殖试验可选用A.51r释放法B.溶血空斑试验C.3H-TdR掺入法D.聚合酶链反应E.免疫印迹法2. 免疫电泳属于A.凝集反应B.沉淀反应C.中和反应D.补体结合反应E.细胞毒反应3. 下列哪种血清学试验中抗原是可溶性的A.肥达反应B.外斐反应C.琼脂扩散试验D.溶血反应E.溶菌反应4. 在检测梅毒的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中,所涉及的反应物有A.患者血清和荧光素标记的灭活的梅毒螺旋体B.患者阴茎分泌物和荧光标记的免抗人抗体C.荧光素标记的患者血清,免抗人抗体和灭活的梅毒螺旋体D.患者血清,灭活的梅毒螺旋体和荧光素标记的免抗人抗体E.以上都不正确5. 关于琼脂扩散试验,下述哪项是正确的A.抗原量大时,沉淀线靠近抗体侧B.同一抗原抗体系统沉淀线是吻合的C.单向琼脂扩散时形成的沉淀环的直径同抗原浓度成正比D.沉淀反应的效价用稀释抗原的倍数表示E.以上均对6. 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的本质区别在于A.所用的溶液不同B.支持物不同C.检测的抗体不同D.检测的抗原物理性质不同E.需要的辅助试剂不同7. 检测IgE含量常用的简单方法是A.间接血凝B.单向免疫扩散C.ELISAD.对流电泳E.火箭电泳8. 属于沉淀反应的是A.火箭电泳B.补体结合试验C.免疫妊娠试验D.肥达反应E.中和试验9. 下列不属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方法是A.Western印迹法B.双抗体夹心法C.间接法D.BAS-ELISAE.ELISPOT测定法10. 检测血清中的某种激素选择A.荧光标记法B.酶标记法C.放射性核素标记法D.化学发光测光法E.胶体金标记法11. 最常用于检测淋巴细胞表面HLA抗原的血清学方法是A.放射免疫测定法B.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法C.微量细胞毒试验D.双向免疫扩散试验E.补体结合试验12. 妊娠诊断试验是根据下列那项试验的原理设计的A.间接凝集试验B.正向间接凝集试验C.反向间接凝集试验D.间接凝集抑制试验E.直接凝集试验13. 标记技术中最敏感的方法是A.荧光标记法B.酶标记法C.放射性核素标记法D.化学发光测定法E.胶体金标记法14. 不能估价细胞免疫功能的是A.检测CD4+细胞与CD8+细胞的比例B.检测对葡萄球菌蛋白A的有丝分裂反应C.计数CD2+细胞D.测定有丝分裂原刺激后产生的IL-2的量E.计数CD3+细胞15. 下列那项不是抗原-抗体反应所应具有的特征A.特异性结合后可立即出现可见反应B.表面结合,也可解离C.两者为非共价键结合D.反应需适当的浓度比例E.反应受电解质、酸碱度和温度的影响16. 乳胶妊娠试验是A.直接凝集反应B.间接凝集反应C.沉淀反应D.反向间接凝集反应E.间接凝集抑制试验17.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主要依赖于A.抗原的分子量B.抗体的电荷C.免疫球蛋白的类别D.抗原和抗体的构象E.抗原和抗体的浓度18. 淋巴细胞的分离常用的方法是A.葡聚糖-泛影葡胺密度梯度离心法B.聚合酶链反应(PCR)C.LISPOT测定法D.免疫荧光法E.以上任何一种都可以19. 下列不属于沉淀反应的是A.单向免疫扩散B.双向免疫扩散C.免疫电泳D.免疫印迹法E.免疫比浊20. 在抗原抗体反应中,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B.抗原抗体结合稳定,不可逆C.抗原抗体按一定比例结合D.反应受温度影响E.反应受酸碱度影响21. 血清中查到AFP,可能患的肿瘤是A.肺癌B.肾癌C.淋巴细胞白血病D.宫颈癌E.原发性肝癌22. 下述哪项反应不是检测细胞免疫的技术A.玫瑰花结形成试验B.淋巴细胞转化试验C.溶血空斑试验D.抗CD3抗体荧光计数E.混合淋巴细胞培养23. 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鉴别特异性传染源时,荧光素是被结合到A.微生物B.针对人广球蛋白的特异性抗体C.针对微生物的特异性抗体D.针对特异性抗体的抗体E.针对微生物的非特异性抗体24. 下列不属于凝集反应的试验是A.ABO血型鉴定B.肥达试验C.类风湿因子试验D.青霉素皮肤试验E.Coomb′s试验25. 属于迟发型超敏反应的试验是A.皮肤发疱试验B.抗毒素血清皮试C.青霉素皮试D.OT试验(结核菌素试验)E.普鲁卡因皮试26. 属于凝集反应是A.肥达反应B.单向免疫扩散C.双向免疫扩散D.对流免疫电泳E.抗"O"试验27. 在补体参与的反应是A.溶菌反应B.凝集反应C.沉淀反应D.中和反应E.传染性变态反应28. 应用酶联免疫测定法检测抗破伤风类毒素抗体,最后一步加入酶底物显色,所测定底颜色的光密度值A.同病人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浓度呈正比B.同病人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浓度呈反比C.同固相上结合的抗原呈正比D.同酶标记的抗体浓度呈正比E.同酶底物的浓度呈反比29. 关于结合菌素皮肤试验,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该试验为阴性者即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B.检测的是体液免疫C.常用于B细胞功能的检测D.属于迟发型超敏反应E.以上均不正确30. 如果沉淀反应体系中抗原抗体处于最适比例(即等价带),那么A.在反应体系上清中只能测出抗原B.在反应体系上清中测不到抗原和抗体C.抗原分子与抗体分子数相同D.总抗体结合价是抗原的二倍E.抗原与抗体的浓度相同31. 检测淋巴细胞的不同类型和比例可采用A.免疫荧光法B.磁珠分离法C.流式细胞术D.间接免疫荧光法E.以上全都正确32. 分析两种抗原的相关性可采用A.双向免疫扩散B.免疫电泳C.单项免疫扩散D.间接凝集试验E.免疫比浊33. 测定蛋白样品中某种分子量的蛋白选用最佳的方法是A.免疫PCR B.免疫沉淀法C.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D.斑点杂交E.Southern blotting34. 抗原抗体结合出现肉眼可见反应A.与抗体分子量大小密切相关B.与抗体的类型密切相关C.与抗原的亲和力密切相关D.与抗原抗体的比例密切相关E.与抗体的亲和力密切相关35. 细胞毒试验可选用A.51Cr释放法B.免疫印迹法C.ELISA试验D.Western印迹法E.放射免疫测定法36. 检测微量Ag最敏感的方法是A.间接凝集B.反向间接凝集C.单向免疫扩散D.双向免疫扩散E.免疫电泳37. 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试验的主要反应细胞是A.巨噬细胞B.B淋巴细胞C.T淋巴细胞D.NK细胞E.中性粒细胞38. 指出属于补体依赖的细胞毒试验A.CTL细胞毒活性测定B.鉴定淋巴细胞的HLA型别C.鉴定NK细胞毒活化D.鉴定LAK细胞毒活化E.鉴定TIL细胞毒活化39. 检测人类B细胞功能的实验是A.E花环试验B.溶血空斑试验C.肥达反应D.结合菌素试验E.锡克试验40. 诊断伤寒病常用的血清学反应为哪项A.肥达反应B.外斐反应C.抗O试验D.冷凝集试验E.抗球蛋白反应41. 检测Ig和补体的含量可采用A.双向免疫扩散B.单向免疫扩散C.直接凝集实验D.间接凝集实验E.协同凝集实验二、A2型题每一道考题是以一个小案例出现的,其下面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免疫学题库(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在ABC法中,不使用的制剂是A、生物素B、亲合素C、生物素化抗体D、链霉亲合素E、生物素化酶正确答案:A2、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细胞是A、巨噬细胞B、T淋巴细胞C、粒细胞D、B淋巴细胞E、树突状细胞正确答案:B3、关于lgG在对流免疫电泳中的特殊形式,说法正确的是A、全部泳向正极B、全部泳向负极C、IgC₃和IgC泳向负极D、IgG₁和IgG₂冰向负极E、IgG₁和IgG₃冰向负极正确答案:D4、免疫球蛋白的独特型表位位于A、IgV区B、IgC区C、IgFe段D、Ig铰链区E、IgV区之外的部位正确答案:A5、抗体特异性的鉴定,一般采用的方法是A、单向免疫扩散试验B、双向免疫扩散试验C、ELISAD、火箭电泳实验E、免疫电泳试验正确答案:B6、4-MUP在ALP催化下生成4-甲基伞形酮,在激发光作用下发出荧光的波长为A、450nmB、360nmC、525nmD、570nmE、640nm正确答案:A7、可在HAT培养基中存活的细胞是A、可在HAT培养基中存活的细胞是B、未融合B细胞C、骨髓瘤细胞D、杂交瘤细胞正确答案:D8、旁路激活途径首先被活化的补体成分是A、C1B、C2C、C3D、C4E、C5正确答案:C9、艾滋病的病原体是A、HPVB、HAVC、HCVD、HIVE、HSV正确答案:D10、下列移植抗原属于组织特异性抗原的是A、MHC-Ⅰ类分子B、H-Y抗原C、ABΟ血型系统D、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抗原E、RH抗原正确答案:D11、目前国内ELISA中应用最广泛的底物是A、OPDB、ABTSC、TMBD、5-ASAE、p-NPP正确答案:C12、放射免疫分析(RIA)方法始建立于A、20世纪30年代B、20世纪40年代C、20世纪50年代D、20世纪60年代E、20世纪70年代正确答案:C13、ELISA板包被后最常用的封闭剂是A、人血清球蛋白B、牛血清球蛋白C、人血清白蛋白D、牛血清白蛋白E、2%脱脂牛奶正确答案:D14、以下对分析中质量控制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定性免疫检测试剂性能验证指标包括参考区间B、荧光显微镜应定期检测汞灯光强C、在免疫检验中,温湿度的控制是为了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D、血液标本采集后,应尽早离心分离血清E、室内质量控制主要是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正确答案:B15、介导直接识别供者主要的抗原提呈细胞为A、T细胞B、B细胞C、NK细胞D、巨噬细胞E、树突状细胞正确答案:E16、与强直性脊柱炎关系最为密切的HLA是A、B27B、DR3C、DR4D、DRSE、B7正确答案:A17、急性脉管排斥反应属于A、超急排斥反应B、急性排斥反应C、慢性排斥反应D、CVHRE、HVGR正确答案:B18、可在HAT培养基中存活的细胞是A、TK缺陷细胞B、HCPBT缺陷细胞C、骨髓瘤细胞D、杂交瘤细胞E、未融合B细胞正确答案:D19、丙型肝炎的病原体是A、HCVB、HPVC、HSVD、HIVE、HAV正确答案:A20、放射免疫试验的明显缺点是A、检测成本高B、检测时间长C、分析敏感度低D、放射性污染E、分析特异度低正确答案:D21、下列检测方法中,自身抗体筛查实验首选的是A、ⅡFB、Western blotC、ELISAD、RIAE、CLIA正确答案:A22、ABO血型不符,移植后会发生以下排斥反应中的A、超级性排斥反应B、急性排斥反应C、慢性排斥反应D、移植物抗宿主反应E、超慢型排斥反应正确答案:A23、采用细胞法检测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常用细胞是A、HEp-2B、RajiC、肝细胞D、虫体细胞E、Vero细胞正确答案:B24、最早用于标记免疫测定的标记物是A、酶B、荧光素C、吖啶酯D、量子点E、放射性核素正确答案:B25、检测旁路激活途径总补体成分含量与活性常用的项目是A、CP-CH50、C2、C3、C4测定B、AP-CH50、C3、B因子、P因子测定C、衰变加速因子(DAF)和膜反应性溶破抑制物(MIRL)缺陷D、溶血空斑试验E、补体依赖的细胞毒(CDC)试验正确答案:B26、SPDP是目前常用的非均一双功能交联剂,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其优点的是A、对蛋白质的伯胺基和脂肪族链上的游离巯基反应敏感B、反应容易控制C、副反应较少D、交联后的大分子生物活性高于一般交联剂方法E、可通过氧化反应使其再生正确答案:E27、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细胞因子特点的是A、分泌型蛋白质B、半衰期长C、不受MHC限制D、自分泌E、低分子量正确答案:B28、目前国内ELISA中应用最泛的底物是A、ΟPDB、ABTSC、TMBD、5-ASAE、p-NPP正确答案:C29、具有强还原性的是A、[Ru(bpy)₃]²B、TPAC、TPAD、[Ru(bpy)₃]³E、A+B正确答案:C30、兼顾特异性和简便快速的分离方法是A、PEG沉淀B、双抗体沉淀C、滤膜过滤D、双抗体-PEGE、活性炭吸附正确答案:D31、预示病情进展或恶化时,乳腺癌患者CAI5-3比原来水平升高A、15%B、20%C、25%D、30%E、35%正确答案:C32、用于标记抗体的荧光素应符合下列要求,除外A、荧光色泽与背景组织色泽对比鲜明B、与蛋白质结合后不影响蛋白质的性质C、与蛋白质分子形成离子键D、与蛋白质结合后仍能保持较高的荧光效率E、标记方法简单正确答案:C33、以下选项中,属于取得满意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最关键条件的是A、操作过程质量控制B、仪器设备的校准C、试剂质量控制D、标本的质量E、人员之间的比对正确答案:C34、FITC的最大吸收光谱和最大发射光谱为A、490~495nm、520~530nmB、390~395nm、520~530nmC、590~595nm、520~530nmD、490~495nm、620~630nmE、390~395nm、620~630nm正确答案:A35、能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的淋巴细胞为A、T辅助细胞B、T抑制细胞C、B细胞D、树突状细胞正确答案:C36、可与蛋白质氨基结合的活化生物素是A、3-N-马来酰胶-丙酰-生物胞素B、生物素酰肼C、生物胞素D、生物素-羟基丁二酰亚胺脂E、肼化生物胞素正确答案:D37、时间分辨荧光免疫试验常用的荧光物质为A、Eu³B、FITCC、RB200D、吖啶酯E、鲁米诺正确答案:A3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准确度反映的是待测物的测定值与其真值的一致性程度B、准确度反映的是在一定条件下所获得的独立的测定结果间的一致性程度C、精密度反映的是待测物的测定值与真值的一致性程度D、偏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标本测定值的离散度,尤其是大样本资料E、室内质量控制可以反映检测的准确度正确答案:A39、利用粘附贴壁法可以去除单个核细胞中的A、浆细胞B、淋巴细胞C、单核细胞D、中性粒细胞正确答案:C40、抗体过剩时称为A、前带B、前带或后带C、后带D、前带或后带E、等价带正确答案:A41、超急性排斥反应是由于A、非免疫因素介导的移植排斥发应B、受者细胞直接识别供者组织抗原后产生细胞免疫应答引起的移植排斥发应C、受者细胞间接识别供者组织抗原后产生细胞免疫应答引起的移植排斥发应D、受者体内预先存在抗供者组织抗原的抗体引起的移植排斥发应E、受者细胞识别供者MHC后发生的的排斥反应正确答案:D42、检测slgE时,可能出现交叉反应的检测方法是A、RASTB、western blotC、FEIAD、RASTF EIAE、RASTEIA正确答案:B43、与肿瘤发生无关的直接因素有A、化学诱变剂的接触B、摄人过多热量C、某些病毒感染D、机体免疫功能的强弱E、紫外线照射、辐射正确答案:B44、亲和组织化学技术中,葡萄球菌A蛋白(SPA)法的描述正确的是A、该技术是根据SPA能与多种动物IgG的Fe段结合的原理B、该技术是根据SPA能与人IgG的Fe段结合的原理C、该技术是根据SPA能与多种动物IgG的Fab段结合的原理D、该技术是根据SPA能与人IgG的Fab段结合的原理E、该技术是根据SPA能与人IgM的Fe段结合的原理正确答案:A45、以下关于亲合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技术(ABC)的基本原理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亲合素与酶标生物素按比例结合,形成可溶性ABCB、生物素化抗体(直接法)与ABC中未饱和的亲合素结合部位结合C、生物素化第二抗体(间接法)与ABC中未饱和的亲合素结合部位结合D、生物素与ABC中未饱和的亲合素结合部位结合E、抗原-抗体反应体系与ABC标记体系连成一体进行检测正确答案:D46、检测抗体最常用的方法是A、双抗体夹心法B、竞争法C、双抗原夹心法D、捕获法E、间接法正确答案:E47、可增强HRP催化鲁米诺氧化反应和延长发光时间,提高发光敏感度的物质是A、4-MUPB、三联吡啶钌C、萤火虫荧光素酶D、对-羟基苯乙酸E、3-氯4-羟基乙酰苯胺正确答案:E48、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中常用的发光底物为A、鲁米诺B、吖啶酯类C、4-MUPD、HRPE、三联吡啶钌正确答案:E49、以亲合素作“桥”的反应模式称为A、LAB模式B、直接模式C、间接模式D、BAB模式E、BA模式正确答案:D50、免疫抑制药物血药浓度检测所用的免疫学方法不包括A、酶免疫检测法(EIA)B、放射免疫法(RIA)C、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D、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MIA)E、双向免疫扩散试验正确答案:E51、以下关于肿瘤标志物测定的临床意义说法中,错误的是A、预后判断B、复发或转移监测C、高危人群早期普查D、普通人群早期筛查E、辅助临床诊断正确答案:D52、在检测可溶型黏附分子中,ELISA常用A、直接法B、间接法C、夹心法D、夹心法E、斑点法正确答案:C53、与生物素-亲合素系统放大作用无关的因素是A、生物素-亲合素相互结合有很强的专一性B、1个生物大分子可结合多个生物素分子C、1个亲合素分子能结合4个生物素分子D、亲合素能与多个生物素化抗体和生物素化酶结合E、生物素-亲合素可形成多级结合构成网状结构正确答案:A54、下列抗核抗体中,不属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抗体的是A、抗dsDNA抗体B、抗核小体抗体C、抗Sm抗体D、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E、抗组蛋白抗体正确答案:E55、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细胞的表面标志是A、CD2B、CD3C、CD14D、CD16E、CDI9正确答案:C56、淋巴细胞交叉配合中,检测HLAⅡ分子抗原时需要采用哪种细胞作为靶抗原A、T细胞B、B细胞C、NK细胞D、巨噬细胞E、树突状细胞正确答案:B57、荧光染料在488nm激发光下不可能发出的荧光颜色是A、红色B、蓝色C、白色D、橙色E、绿色正确答案:B58、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是指A、两者分子大小的相近性B、两者分子空间结构的相似性C、两者之间功能的相近性D、两者之间结合的专一性E、两者分子的电子云吸引力正确答案:D59、分化抗原是指A、不同肿瘤的特异性抗原B、同一肿瘤不同分化阶段的特征性抗原C、区分正常组织和癌变组织的特异性抗原D、同一组织良恶性肿瘤的标志性抗原E、是特定组织正常分化到一定阶段所特有的标志正确答案:E60、荧光抗体用于活细胞染色时,其F/P比值为A、2.4B、1C、1.8D、1.2E、1.5正确答案:A61、以滤膜小室法能检测A、中性粒细胞的定向运动能力B、受检的细胞吞噬能力C、小吞噬细胞的随机运动能力D、反映细胞杀菌的情况E、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调理能力正确答案:A62、感染后长期潜伏在神经节的病原体是A、EBVB、CMVC、HCVD、HSVE、HIV正确答案:D63、Graves病特异性的自身抗体是A、抗TG抗体B、抗TPΟ抗体C、抗TRAb抗体D、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E、抗ACTH受体抗体正确答案:C64、下面属于镧系元素标记抗原或抗体作为示踪物优点的是A、荧光寿命较短B、激发光谱带较窄C、镧系元素发光不稳定D、stokes位移小E、发射光光谱带极窄正确答案:E65、轮状病毒感染抗原检测的最佳标本是A、纤维支气管镜刷检物B、血清C、外周血T淋巴细胞D、外周血B淋巴细胞E、新鲜粪便正确答案:E66、血清中能够检测到M蛋白的疾病是A、慢性感染B、肝硬化C、类风湿关节炎D、肾病综合征E、淀粉样变性正确答案:E67、病毒侵人机体后,是否感染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A、机体的免疫状态B、机体的易感性C、病毒的数量D、红细胞的数量E、病毒的毒力正确答案:D68、寄生虫感染时,人体内明显升高的g是A、IgGB、IgDC、IgED、IgAE、IgM正确答案:C69、生物素-亲合素系统用于包被小分子抗原的模式为A、固相-生物素-亲合素化抗原B、固相-亲合素化抗原C、固相-亲合素-生物素化抗原D、固相-生物素化抗原E、固相-SPA-生物素化抗原正确答案:C70、卵巢分泌的雌激素主要是A、雌二醇B、绒毛膜促性腺激素C、雌酮D、孕酮E、雌三醇正确答案:A71、最终测定沉淀的放射活性,其所代表的组分是A、标记抗原(*Ag)B、结合标记物(*AgAb)C、待测抗原(Ag)D、免疫复合物(AgAb)E、第二抗体(Ab)正确答案:B72、用于ELISPOT中PVDF膜斑点显色的底物是A、ΟPDB、4-MUPC、BCIP/NBTD、TMBE、AMPPD正确答案:C73、原发性B细胞缺陷病的代表性疾病是A、慢性肉芽肿B、Diegorge综合征C、Bruton综合征D、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综合征E、AIDS正确答案:C74、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有关试验对照的设立正确的描述是A、目的在于证明和肯定阳性结果的特异性B、阴性对照显示阳性将证明整个显色程序的正确C、阳性对照的主要目的在于排除假阳性D、尤其在待检标本呈阴性结果时,阴性对照尤为重要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75、均相酶免疫试验主要应用于测定下列物质中的A、药物和小分子物质B、IgC、细菌抗原D、补体E、病毒正确答案:A76、原发性T细胞缺陷病的代表性疾病是A、慢性肉芽肿B、Diegorge综合征C、Bruton综合征D、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综合征E、AIDS正确答案:B77、ELISA双抗原夹心法检测抗体时,固相载体包被物是A、未标记的已知抗原B、未标记的已知抗体C、未标记的抗抗体D、酶标记的抗原E、酶标记的抗体正确答案:A78、临床最常见的体液免疫缺陷病是A、Bruton综合征B、性联高IgM综合征C、G-6-PD缺乏症D、选择性IgM缺乏症E、选择性IgA缺乏症正确答案:E79、与CP-CH50检测血清补体溶血活性有关的是A、补体C3、B因子、P因子,D因子的含量与活性B、补体C5~C9各成分的量及活性C、补体C1~C9各成分的量及活性D、补体C3、B因子、P因子、D因子以及C5~C9各成分的量及活性E、补体B因子、P因子,D因子以及C1~C9各成分的量及活性正确答案:C80、制备抗体免疫动物时,原则上首次免疫后,加强免疫应该至少A、5次B、1次C、3次D、2次E、4次正确答案:D81、双参数直方图反映的是A、单维参数与细胞数量之间关系B、细胞内部颗粒度和精细结构的变化C、两个独立参数与细胞相对数之间的关系D、不同细胞大小和复杂度细胞群体的相对荧光强度之间关系E、细胞大小和细胞表面分子表达水平之间关系正确答案:C82、液相中抗原抗体结合反应主要是蛋白质A、氨基酸数量发生变化B、氨基酸功能发生变化C、由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D、氨基酸结构发生改变E、氨基酸种类发生变化正确答案:C83、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检测中常用的固相载体是A、聚氯乙烯B、尼龙膜C、硝酸纤维素膜(NC膜)D、聚偏二氟乙烯膜(PVDF膜)E、聚苯乙烯正确答案:D84、巨噬细胞的典型标志是A、CD3B、CD4C、CD8D、CD14E、CD56正确答案:D85、以下对Levey-Jennings质控图方法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属于阳性质控标本测定重复性的统计室内质量控制方法B、需要先进行基线测定C、所谓基线测定就是首先使用质控品确定实验在最佳条件和常规条件下的变异D、如果在30次室内质量控制结果中出现1个结果超过2SD,说明质控品失控E、通常以±2SD为告警限,±3SD为失控限判断质控结果正确答案:D86、诊断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可靠指标A、CRPB、肌钙蛋白C、肌红蛋白D、D-二聚体E、脑钠肽正确答案:E87、设立对照的目的主要针对A、SPAB、凝集素C、第一抗体D、第二抗体E、第三抗体正确答案:C88、下述吖啶酯标记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过程中,错误的是A、再加吖啶酯标记抗体形成固相包被抗体-抗原-吖啶酯标记抗体复合物B、洗涤、分离C、吖啶酯发光,信号检测D、磁性微粒上的抗体与待测抗原结合E、加入酸性增强液正确答案:E89、促进雌激素合成与分泌的激素不包括A、雌激素B、催乳素C、FSHD、血管活性肠肽(VIP)E、LH正确答案:B90、下列情况不支持细胞缺陷病的诊断的是A、患者反复发生病毒性肺炎B、患者外周血E花环形成率低下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对PHA反应增强D、患者结核菌素试验阴性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Smlg细胞数正常正确答案:C91、发光剂可以在反应体系中循环使用的是A、直接化学发光免疫试验B、酶促化学发光免疫试验C、电化学发光免疫试验D、电化学发光免疫试验E、A+B正确答案:C92、微柱凝胶法中涉及的原理和技术不包括A、分子筛B、沉淀反应C、抗原抗体反应D、抗人球蛋白试验E、离心技术正确答案:B93、具有强氧化性的是A、[Ru(bpy)₃]²B、TPAC、TPA·D、[Ru(bpy)₃]³E、A+B正确答案:D94、IL-2和IL-2受体的检测可用于对某些疾病的监测,一位肾移植患者,术后排斥反应明显,检测IL-2、IL-2受体结果为A、IL-2水平下降,IL-2受体水平升高B、IL-2水平升高,IL-2受体水平也升高C、IL-2水平升高,IL-2受体水平无变化D、IL-2水平升高,IL-2受体水平下降E、IL-2水平下降,IL-2受体水平也下降正确答案:B95、分选式流式细胞仪一般分选速度为A、3000个/秒B、1000个/秒C、1500个/秒D、30000个/秒E、5000个/秒正确答案:E96、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发生免疫应答的免疫场所是A、骨髓B、法氏囊C、脾脏D、胸腺E、淋巴结正确答案:E97、激发后产生的荧光寿命最短的是A、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B、镧系螯合物C、四乙基罗丹明D、异硫氰酸荧光素E、藻红蛋白正确答案:B98、在速率散射比浊法中,测定哪个单位时间段内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速率作为定量依据A、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结束的时间段B、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最快时间段C、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的最长时间段D、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最稳定时间段E、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最大时间段正确答案:B99、下列类型中,不属于血浆中的脂蛋白的是A、极低密度脂蛋白B、乳糜微粒C、极高密度脂蛋白D、高密度脂蛋白E、低密度脂蛋白正确答案:C100、125 I常用于放射免疫标记示踪的优点是A、核素丰度低,对蛋白质、多肽抗原活性影响小B、半衰期短(8天),使用安全C、化学性质活泼,易于制备标记物D、衰变时释放的β射线,容易探测E可以标记甾体化合物正确答案:C。
补体测定的临床应用补体系统及其单个成分的活性与浓度单位,在参与机体的各种生理、病理状态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学效应。
检测补体的单个成分及补体的活性测定对于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评价,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流行病学调查等均有重要作用。
同时,根据补体具有的溶细胞活性和联级反应的性质,还可利用补体作为一种试剂,参与很多实验反应,用以鉴定抗原、抗体和各种病原体。
补体的检测技术已成为免疫实验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补体检测技术可应用于下述情况。
1.检测补体的功能,如CH50和AH50试验。
2.补体单个成分及其裂解产物的测定,如C1q、C 3、C4、C 3a和补体受体的测定等。
3.相关疾病时补体的检测(1)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病时C1、C2 、C3、C4 和Hf 等缺陷;变态反应如Ⅲ型超敏反应为免疫复合物型,其中C3a、C5a 等过敏毒素,C567等趋化因子的作用导致组织损伤。
(2)与补体有关的遗传性疾病:如C3缺陷导致严重感染,C1抑制物缺陷与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细胞表面CR1缺陷与CIC清除障碍(SLE),If、Hf 缺陷与肾小球肾炎,DAF缺陷与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等。
(3)补体含量显著降低的疾病:如消耗增多见于SLE、活球蛋白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移植排斥反应;细菌感染,特别是革兰阴性菌感染时,常常由于补体替代途径的活化使补体水平降低;大量丧失见于大面积烧伤、大出血和肾病综合征等;合成不足则见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患者和营养不良等。
(4)高补体血症:少见。
主要见于感染恢复期和某些恶性肿瘤患者,常为C4、C2、C3 和C9 的升高。
在一些急性期反应时补体升高常伴随其他血浆蛋白的改变,如补体和C反应蛋白升高,而转铁蛋白降低。
此外,急性病毒性肝炎、心肌梗死、糖尿病,甚至正常妊娠也可观察到补体值增高。
4.补体参与的试验即利用补体作为试剂而设计的实验,例如HLA 分型的补体依赖性细胞毒试验(complement-dependent cellular cytotoxicity,CDcC)。
临床免疫学检验重点整理(下)混合,在补体参与下,使抗体形成细胞周围那些受到抗体分子致敏的绵羊红细胞溶解,形成肉眼可见的溶血空斑,每一个空斑中央含一个抗体形成细胞,空斑数目即为抗体形成细胞数目。
细胞因子(CK):是由机体活化的免疫细胞及某些基质细胞分泌的小分子蛋白质,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生物学效应(有旁分泌、自分泌、内分泌)。
细胞粘附分子(CAM):是由细胞产生、介导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分子。
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LISPOT):在包被有待测CK抗体的微孔板上,加入可分泌相应细胞因子的待测细胞,在有或无刺激物存在的条件下培养后,待测细胞向其周围分泌细胞因子,并被板上的特异性抗体捕获。
洗去细胞后用酶标抗体为一抗或二抗,分别做直接法和间接法。
所选底物应在酶促反应后形成不溶性产物。
一个斑点代表一个细胞因子分泌细胞,斑点的颜色深浅程度与细胞因子量相关。
目前在细胞因子检测方面应用较多的是IFN-γ的测定。
免疫球蛋白(Ig):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可分为分泌型和膜型两类。
(现在认为,Ig与Ab没有什么区别)临床上常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Ig。
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一)年龄,年龄不同其血液中的Ig含量有一定变化,新生儿可由母体获得通过胎盘转移来的IgG,故血液中含量较高,接近成人水平。
婴幼儿体液免疫功能尚不成熟,Ig含量低于成人,各年龄段的正常参考区间见教材。
需要注意的是,血液Ig随年龄、性别、血型、种族及测定方法不同而有差别,各实验室需要建立自己的参考值范围。
(二)多克隆高Ig血症肝脏疾病如慢性活动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隐匿性肝硬化等患者的血清中,三种免疫球蛋白均可升高。
慢性细菌性感染如结核、麻风、慢性支气管炎等血中IgG可升高。
宫内感染时脐带血或出生后的新生儿血清中IgM含量可增高。
自身免疫性疾病时三种Ig均可升高,如SLE患者以IgG/A升高较为多见,类风湿性性关节炎患者以IgM升高为主。
免疫学试题库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IOO题,每题1分,共100分)1、下列哪一种生理功能属于细胞免疫的生理功能A、毒素中和作用B、诱导溶菌作用C、介导ADCCD、抗肿瘤效应E、吞噬调理作用正确答案:D2、有关补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分子量最大的成分是C1q,最小的是D因子。
B、C5~C9缺损者易发生奈瑟菌属感染C、多数补体成分以非活化形式存在D、加热56℃30分钟即失去活性E、活化补体必须有抗原抗体复合物正确答案:E3、TCR、BCR可变区基因重排的机制是A、7T2-9与7T2-9环出B、7-23-9与7-23-9环出C、7-12-9与7-23-9环出D、7-12-9与9-23-7环出E、内含子之间环出正确答案:C4、TNF的主要生物学功能不包括A、免疫调节B、抗病毒C、中和毒素D、抗肿瘤作用E、诱发炎症反应正确答案:C5、一个8个月婴儿,反复发生革兰氏阳性细菌感染最可能的原因是A、母体未在妊娠期内传递给他足够的免疫力B、婴儿患新生儿溶血症C、婴儿补体缺陷D、对母乳过敏E、以上均错正确答案:C6、骨髓移植的主要作用是A、重建造血和免疫系统B、治疗自身免疫病C、抑制实体肿瘤生长D、治疗排斥反应E、治疗病毒感染正确答案:A7、在临床检验室内质量控制中,如果质控结果出现失控信号,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发出患者结果,不寻找原因B、增加质控规则,提高误差检出C、增加质控的个数,提高误差检出D、寻找失控的原因,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纠正,然后重新测定,再决定是否发出报告E、先发出患者结果,然后寻找原因正确答案:D8、凝集反应的抗原是A、异嗜性抗原B、可溶性抗原C、超抗原D、半抗原E、颗粒性抗原正确答案:E9、兄弟姐妹间进行器官移植引起排斥反应的物质是A、异种抗原B、异嗜性抗原C、自身抗原D、超抗原E、同种异体抗原正确答案:E10、厂家生产的抗IgG制剂一般的保存方法为A、液体4。
C保存B、25℃保存C、液体-20。
四川省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免疫学及免疫学检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是指抗原决定簇和抗体分子什么区结合的特异性?A.可变区B.恒定区C.高变区D.超变区2.颗粒性抗原常用的免疫途径是A.静脉B.皮内C.肌肉D.淋巴结3.在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HRP常用的底物是A. TMBB. DABC. OPDD. ABTS4.去除病原体中与激发保护性免疫无关的甚至有害的成分,保留有效免疫原成分制作的疫苗是A.减毒活疫苗B.亚单位疫苗C.合成肽疫苗D. DNA疫苗5.可以检测任何A型流感病毒存在与否的方法是A.血凝抑制(HI)试验B.琼脂免疫扩散试验(AGID)C.RT-PCRD.ELISA6.为了评价化妆品的安全性,日前常用的检测方法是A.斑贴试验B.挑刺试验C.皮内试验D.结核菌素皮试7.利用溶血反应作为指示系统,判断抗原抗体是否相对应的试验是A. CH50试验B.补体结合试验C. APH50测定D.抗补体试验8.下列用于纯化抗体的方法中,可以得到纯度最高的抗体的分离方法是A.盐析法B.凝胶层析C.亲和层析法D.差速离心法9. Coombs试验的直接法和间接法的主要区别是A.前者是检测完全抗体,而后者是检测不完全抗体B.前者是检测在红细胞上的不完全抗体,而后者是检测游离在血清中的不完全抗体C.前者是检测lgG型抗体,后者是检测IgE型抗体D.前者是检测IgG型抗体,后者是检测IgM型抗体10. 胶体金颗粒真径为60mn时,胶体金溶液呈A.葡萄酒红色B.深红色.C.蓝紫色D.橙色11. 下列属于多克隆Ig增高的疾病是A.多发性骨髓瘤B. SLEC.巨球蛋白血病D.重链病12.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的特点不包括A.标记物荧光衰变时间KB.能排除非特异性荧光的干扰C.标记物为镧系元素D.测定范围较窄13.化学发光和荧光的区别是A.化学发光时间长,荧光的发光时间短B.使形成激发态分子的激发能不同C.化学发光和荧光的波长不同D.化学发光需要酶进行催化,而荧光不需要14.评价B细胞功能的试验是A.淋巴细胞的细胞毒试验B.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检测C.迟发型皮肤过敏试验D. CD3检测15.不能对IgE进行定量检测的方法是A.放射免疫测定法B.酶联免疫测定法C.化学发光测定法D.胶体金免疫测定法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补体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补体活性的测定方法;3. 学习补体活性的定量分析。
二、实验原理补体(Complement)是一组存在于人和动物血清及组织液中的糖蛋白,具有酶活性。
补体系统由30多种蛋白质组成,按其在补体激活过程中的顺序被命名为C1、C2、C3、C4、C5、C6、C7、C8、C9等。
补体系统在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参与炎症反应、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和细胞凋亡等过程。
本实验采用补体依赖的细胞毒试验(Complement-dependent cytotoxicity,CDC)来测定补体活性。
该试验原理为:补体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激活补体系统,导致靶细胞裂解。
通过检测靶细胞裂解的程度,可以间接反映补体活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试剂:(1)兔抗羊红细胞抗体(羊红细胞作为靶细胞);(2)补体溶液;(3)溶血素(红细胞裂解液);(4)生理盐水;(5)待测补体样品。
2. 仪器:(1)酶标仪;(2)微量移液器;(3)离心机;(4)细胞计数仪。
四、实验方法1. 靶细胞的制备:取羊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去除未结合的抗体。
将洗涤后的羊红细胞配制成1×10^9/L的细胞悬液。
2. 标准曲线的制作:取不同浓度的补体溶液,分别与等量的兔抗羊红细胞抗体混合,37℃水浴反应30分钟。
然后加入等量的细胞悬液,继续反应30分钟。
最后加入溶血素,室温反应10分钟。
测定各孔的吸光度(OD),以OD值对补体浓度作图,得到标准曲线。
3. 待测样品的测定:取等量的待测补体样品,按照标准曲线的制作方法进行实验。
测定各孔的OD值,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待测样品的补体活性。
4. 数据处理:计算各样品的补体活性平均值和标准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的制作:通过绘制标准曲线,可以得到补体浓度与OD值之间的关系。
2. 待测样品的测定: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各样品的补体活性。
临床免疫学单选模拟试题(附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间接法BA的反应模式为A、Ag-(Ab-B)-A*B、Ag-(Ab-B)-A-B*C、Ag-(Ab-B)-AB*CD、Ag-Abl-(Ab2-B)-A-B*E、Ag-Abl-(Ab2-B)-A*正确答案:E2、以下对NK细胞杀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无特异性B、无需预先活化, 即可直接杀瘤C、可依赖抗体通过ADCC方式杀瘤D、依赖补体,通过CDC方式杀瘤E、无MHC限制性正确答案:D3、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免疫损伤的主要机制是A、Ⅱ型变态反应B、Ⅲ型变态反应C、Ⅳ型变态反应D、I型变态反应E、以上都正确正确答案:B4、下列选项中关于组织细胞标本固定的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使细胞内蛋白质凝固B、保持细胞固有形态与结构C、使细胞脱落D、防止细胞自溶E、保存组织细胞的抗原性正确答案:C5、下列选项中属于完全抗原的特征是A、无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B、必须与载体结合才具有免疫原性C、有免疫原性,无反应原性D、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E、有反应原性,无免疫原性正确答案:D6、下列哪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属于Ⅱ型超敏反应:A、再次注射血清病B、自身免疫性甲亢C、荨麻疹D、类风湿性关节炎E、接触性皮炎正确答案:B7、MPB是氯化生物胞素与3-(N-马来酰亚胺-丙酰)-N-BNHS在什么溶液中反应后制得的A、碳二亚胺B、N-羟基丁二酰亚胺C、二甲基甲酰胺D、马来酰亚胺E、水合肼正确答案:C8、AIDS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是:A、真菌感染B、Kaposi肉瘤C、卡氏肺囊虫感染D、艾滋病性痴呆E、Hodgkin病正确答案:B9、通常的流式细胞仪结构组成,不包括下述哪一项结构系统:A、光学系统B、数据处理系统C、分选系统D、温度控制系统E、流体系统正确答案:D10、使用最广泛的放射性核素是A、125IB、131IC、3HD、14CE、32p正确答案:A11、不能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的物质是:A、结核菌素B、化妆品C、油漆D、豕草花粉E、青霉素正确答案:D12、在抗体产生过程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Th与B细胞的相互作用受MHC限制B、B细胞是产生抗体的细胞C、APC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与T细胞上的相应受体结合是启动TH活化的信号之一D、MHC分子与外来抗原肽复合物是启动TH活化的信号E、Ig的类别转换不需要细胞因子的参与正确答案:E13、关于补体旁路(替代)途径的激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由细菌脂多糖及凝聚的IgG4、IgA所激活B、D、P因子参与作用C、C3转化酶是C3bBb3bD、在感染早期发挥作用E、可通过C3b的正反馈途径产生更多的C3b正确答案:C14、关于Ⅳ超敏反应,下列哪一种是正确的A、补体参与炎症的发生B、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C、以单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D、能通过血清Ig被动转移E、抗原注入后4小时达到反应高峰正确答案:C15、Ⅳ型超敏反应可经过下列哪一种成分被动转移A、血清IgB、血清补体C、巨噬细胞D、致敏淋巴细胞E、中性粒细胞正确答案:D16、实验室中抗血清制备后,抗特异性鉴定最常采用的方法是A、免疫电泳B、亲和层析C、双向免疫扩散D、单向免疫扩散E、免疫吸附法正确答案:C17、ELISA竞争法检测抗原,加底物后“待测管”中的颜色越浅,表示:A、抗体越多B、抗体越少C、抗原越少D、抗原越多E、抗体适量正确答案:D18、下列与强直性脊柱炎密切相关的HLA分子是A、HLA-A5B、HLA-B7C、HLA-B27D、HLA-B37E、HLA-B47正确答案:C19、制备菌体抗原的方法为A、95%醇处理60分钟B、56℃过夜C、100℃处理2小时D、经0.5%甲醛处30分钟E、抗生素杀菌处理正确答案:C20、免疫比浊法中A、抗原过量时形成IC分子大B、抗体过量时形成IC分子大C、抗原抗体比例适当时形成IC分子大D、抗体过量导致高剂量钩状效应E、抗体过量导致测量失败正确答案:C21、实验本身即可避免内源性非特异荧光干扰的检测方法为A、TRFIAB、FPIAC、荧光酶免疫分析D、直接法荧光抗体染色E、直接法荧光抗体染色正确答案:A22、挑刺试验主要用于检测哪一型超敏反应A、ⅢB、ⅡC、ID、ⅣE、Ⅵ正确答案:C23、标记核酸的活化生物素是A、BNHSB、BHZC、MPBD、光生物素E、生物素脱氧核苷三磷酸正确答案:A24、关于化学发光酶免疫技术叙述错误的是A、以三联吡钌为发光底物B、以过氧化物酶为标志酶C、加入发光增强剂以提高敏感性D、标记酶也可以是碱性磷酸酶E、固相载体为磁性颗粒正确答案:A25、亲和素与生物素咪唑酮环结合的部位是A、甘氨酸B、色氨酸C、丝氨酸D、赖氨酸E、谷氨酸正确答案:B26、属于同种异型抗原的是A、ABO血型抗原B、肺炎球菌荚膜多糖C、类脂D、眼晶体蛋白E、破伤风类毒素正确答案:A27、下列哪种是最严重的I型变态反应A、过敏性休克B、呼吸道过敏反应C、皮肤过敏反应D、过敏性皮炎E、消化道过敏反应正确答案:A28、关于免疫耐受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可由放射线照射引起B、B 细胞较T 细胞易诱导耐受C、成年机体易诱导耐受D、是因免疫系统先天发育缺陷引起的免疫无应答E、由某种抗原诱导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正确答案:E29、已检出特异性抗原的肿瘤细胞是A、鼻咽癌细胞B、宫颈癌细胞C、肝癌D、黑色素瘤细胞E、胰腺癌正确答案:D30、流式细胞仪前向角散射光信号反映A、细胞大小B、细胞核形状C、细胞表面抗原特性D、细胞质成分E、细胞核大小正确答案:A31、Th0细胞主要在下列哪种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向Th1细胞分化A、IL-10B、IL-12C、IL-4D、IL-5E、IL-6正确答案:B32、首先发现天然免疫耐受现象的是A、RichardB、JerneC、MedawarD、OwenE、Burnet正确答案:D33、提出免疫网络学说的免疫学家是A、BehringB、JennerC、JerneD、OwenE、Burnet正确答案:C34、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血管炎的主要原因是A、组胺和白三烯B、中性粒细胞的溶酶体酶C、细胞因子D、攻膜复合体E、细胞毒性T细胞正确答案:B35、人类IgG不同亚类中血浆半衰期,最短的是A、IgG2B、IgG3C、IgGlD、IgG4E、IgG5正确答案:B36、在人B淋巴细胞膜上的最具特征性的受体有A、膜表面免疫球蛋白分子(SmIg)B、羊红细胞受体C、C3受体D、IgGFc受体E、丝裂原受体正确答案:A37、皮肤试验常用于检测:A、I型和II型超敏反应B、I型和Ⅳ型超敏反应C、II型和Ш型超敏反应D、I型和Ш型超敏反应E、Ⅱ型和Ⅳ型超敏反应正确答案:B38、与抗原抗体复合物解离无关的是A、降低pHB、增加离子强度C、提高pHD、减少离子强度E、抗体亲和力低正确答案:D39、下列免疫学测定方法敏感性最高的是:A、沉淀反应B、直接凝集反应C、ELISAD、放射免疫测定E、间接凝集反应正确答案:D40、免疫活性细胞是指A、单核巨噬细胞B、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C、粒细胞系D、粒细胞系、红细胞E、淋巴细胞、粒细胞系正确答案:B41、下列哪种情况出现抗原自凝现象A、反应pH达到或接近颗粒抗原的等电点B、反应pH达到或接近抗原的等电点C、反应pH高于颗粒抗原的等电点D、反应pH高于抗原的等电点E、反应pH低于颗粒抗原的等电点正确答案:A42、参与溶细胞效应的补体成分是A、C3bB、C4b2bC、C5b~9D、C5b67E、C4b2b3b正确答案:C43、常用的检测细胞毒效应的方法是:A、31P掺入法B、125I释放法C、51Cr释放法D、移动抑制试验E、形态学检测法正确答案:C44、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荧光素为:A、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 )B、罗丹明荧光素(RB200)C、伊文思蓝D、藻红蛋白E、金胺正确答案:A45、57cr标记物用液体闪烁计数仪检测A、57cr标记物用液体闪烁计数仪检测B、125I标记物用晶体闪烁计数仪检测C、3H标记物用晶体闪烁计数仪检测D、32p标记物用晶体闪烁计数仪检测E、14C标记物用晶体闪烁计数仪检测正确答案:B46、同时参与经典、旁路及MBL三条激活途径的补体成分是A、C1B、C2C、C3D、C4E、B因子正确答案:C47、前向散射光(FSC)信号的强弱与下述哪项成正比:A、细胞性状B、体积大小C、颗粒多少D、位移速度E、荧光强弱正确答案:B48、抗体的调理作用是指A、抗体与病毒表面抗原结合后,阻止病毒与靶细胞结合B、抗体与胞内菌结合后,阻止胞内菌与靶细胞结合C、抗体与细菌毒素结合后,阻止细菌毒素发挥作用D、与病原体结合的抗体,其Fc段与吞噬细胞的Fc受体结合,促进病原体被吞噬E、抗体与病原体表面抗原结合,直接导致病原体死亡正确答案:D49、MHC限制性表现于:A、NK细胞的杀伤作用B、ADCC作用C、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D、B细胞对TI-Ag的识别E、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正确答案:C50、外周血中成熟T细胞表面的TCR主要由A、α链组成B、β链组成C、γ链组成D、α/β链组成E、γ/σ链组成正确答案:D51、关于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抗原抗体复合物是其主要激活物B、C1q分子有六个结合部位,必须与Ig结合后才能激活后续的补体成分C、C4和C2是C1s的底物D、激活顺序为C1,2,3,4,5,6,7,8,9E、是三条激活途径中发挥作用最晚的正确答案:D52、下列哪种因素不能引起抗原抗体复合物解离A、降低pHB、提高pHC、抗体亲和力低D、减少离子强度E、增加离子强度正确答案:D53、HLA复合体定位于A、第l对染色体B、第6对染色体C、第9对染色体D、第15对染色体E、第21对染色体正确答案:B54、下列免疫球蛋白测定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单向免疫扩散法B、速率散射比浊法C、ELISA法D、免疫电泳法E、PCR-SSCP正确答案:E55、对流免疫电泳中,泳向正极侧的Ig是A、IgG1,IgG4B、IgG1,IgG2C、IgG3,IgG4D、IgG2,IgG4E、IgG1,IgG3正确答案:C56、固有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细胞不包括A、γδT细胞B、B1细胞C、NK细胞D、Tc细胞E、肥大细胞正确答案:D57、列哪项指标可以评价AIDS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A、CD2+/CD3+细胞比值B、CD3+/CD4+细胞比值C、CD3+/CD8+细胞比值D、CD4+/CD8+细胞比值E、CD2+/CD4+细胞比值正确答案:D58、因使用化妆品发生的接触性皮炎属于哪一种超敏反应:A、速发型超敏反应B、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C、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D、迟发型超敏反应E、Ⅲ型超敏反应正确答案:D59、关于AICD,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AICD是指Fas启动的效应细胞的凋亡B、AICD参与活化的CTL等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C、AICD在免疫调节中主要起正反馈作用D、AICD能够抑制受到抗原活化并发生克隆扩增的T淋巴细胞E、AICD可以使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同时受到下调正确答案:C60、通过E花结形成实验可分离T、B淋巴细胞是因为前者表达A、CD2B、CD3C、CD4D、CD8E、CD28正确答案:A61、在用生物素标记酶时,酶活性会降低的是A、HRPB、葡萄糖氧化酶C、β-GalD、APE、LDH正确答案:D62、双标记荧光免疫法中,如用罗丹明标记A抗体和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B抗体,分别呈什么颜色A、黄绿色,橘红色B、橙黄色,浅绿色C、红色,淡黄色D、淡黄色,红色E、橘红色,黄绿色正确答案:E63、被动血凝可检测的抗体是A、直接抗A130系统抗原B、直接抗Rh抗原C、不完全红细胞凝集素D、直接抗化学偶联在红细胞上的抗原E、被动免疫结果正确答案:D64、下列选项中哪种方法是HLA-DP抗原常用的检测方法A、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法B、交叉淋巴细胞毒试验C、补体依赖细胞毒试验D、预致敏淋巴细胞分型E、淋巴细胞亚型的检测正确答案:D65、淋巴细胞主要包括A、T细胞B、B细胞C、NK细胞D、T细胞和NK细胞E、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正确答案:E66、B细胞活化的辅助受体是指A、CD79a/CD79bB、CD40——CD40LC、CD80——CD28D、CD86——CD28E、CD19—CD21—CD81—Leu 13正确答案:E67、下列同时表达CD3和CD4分子的细胞是A、Tc细胞B、Tr细胞C、B细胞D、Th细胞E、NK细胞正确答案:D68、在抗原抗体反应中,通常使用什么溶液作抗原抗体稀释液A、0.70%NaCl溶液B、0.60%NaCl溶液C、0.75%NaCl溶液D、0.85%NaCl溶液E、0.95%NaCl溶液正确答案:D69、TI抗原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是:A、抗原需经APC提呈B、只能引起体液免疫应答C、可引起再次应答D、需要Th辅助E、可引起细胞免疫应答正确答案:B70、免疫球蛋白的Fab片段的功能A、结合抗原B、通过黏膜C、结合细胞D、通过胎盘E、激活补体正确答案:A71、原发性T细胞缺陷病的代表性疾病是:A、慢性肉芽肿B、Diegorge综合症C、AIDSD、Bruton型丙种球蛋白缺乏症E、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正确答案:B72、下列哪种试验方法不能用于可溶性抗原的检出:A、间接凝集试验B、直接凝集试验C、间接凝集抑制试验D、单向琼脂扩散试验E、间接血凝试验正确答案:B73、人类胸腺发育达高峰是在A、学龄前期B、老年期C、青春期D、胚胎后期E、胚胎早期正确答案:C74、制备组织细胞抗原时,所用的组织必须A、25℃保存B、甲醛固定5分钟C、新鲜或低温保存D、应用蒸馏水灌注以清洗血液及有形成分E、121℃15分钟灭菌正确答案:C75、不能用CDC试验检出的抗原是A、HLA-A、BB、HLA-CC、HLA-DQD、HLA-DPE、HLA-DR正确答案:D76、封闭ELISA包被板最常用的是A、人白蛋白B、人球蛋白C、牛血清白蛋白D、牛血清球蛋白E、鼠白蛋白正确答案:C77、机体初次受微生物感染时,血中最先增高的免疫球蛋白是A、IgAB、IgGC、IgMD、IgDE、IgE正确答案:C78、下列哪项属于人工主动免疫?A、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麻疹B、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C、注射胸腺肽治疗恶性肿瘤D、静脉注射CIK细胞治疗肿瘤E、注射风抗毒素治疗白喉正确答案:B79、反向间接凝集试验为A、可溶性抗原与载体结合B、检测待测抗体C、可用于细菌血清学分型D、常用乳胶、明胶颗粒等作为载体E、出现凝集颗粒或凝集块者为阴性正确答案:D80、内源性抗原肽与MHC Ⅰ类分子结合的部位是在A、内质网B、高尔基体C、蛋白酶体D、内体腔E、溶酶体正确答案:A81、下列不属于抗原抗体反应的试验是A、单向扩散实验B、毒素中和试验C、结核菌素试验D、直接凝集试验E、酶标免疫技术正确答案:C82、能激活T细胞的是下列哪种成分A、LPSB、SBAC、pHAD、SPAE、SPA和LPS正确答案:C83、铁蛋白的中央含铁核心约含有多少个铁原子A、3000~4000B、100~1000C、4000~5000D、2000~3000E、1000~2000正确答案:D84、性联高IgM综合征的发生是由于下哪种因素导致B细胞处于无能的状态A、B细胞活化缺乏信号1B、B细胞活化缺乏信号2C、B细胞活化缺乏细胞因子D、B细胞活化缺乏辅助受体E、B细胞活化缺乏APC的辅助正确答案:B85、下列选项中抗原抗体结合力中作用最小的是A、静电引力B、分子间结合力C、氢键结合力D、疏水作用力E、范得华引力正确答案:E86、抗体介导的超敏反应有A、Ⅰ、Ⅱ、Ⅲ型超敏反应B、Ⅰ、Ⅱ、Ⅳ型超敏反应C、Ⅱ、Ⅲ、Ⅳ型超敏反应D、Ⅱ、Ⅳ型超敏反应E、Ⅰ、Ⅲ、Ⅳ型超敏反应正确答案:A87、下列选项中是ELISA常用的固相材料的A、NC膜B、聚苯乙烯C、磁性颗粒D、尼龙膜E、凝胶正确答案:B88、类风湿性因子属于:A、IgDB、IgMC、IgGD、IgAE、IgE正确答案:B89、免疫应答反应的过程包括A、识别和效应阶段B、识别、活化和效应阶段C、活化和效应阶段D、活化阶段E、识别阶段正确答案:B90、抗原抗体结合包括A、共价键的作用B、通过Fc段的固定作用C、通过C2、C4的固定作用D、疏水作用和氢键结合力E、以上都对正确答案:D91、HLA-DP抗原常用下列哪种方法检测A、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法B、交叉淋巴细胞毒试验C、补体依赖细胞毒试验D、预致敏淋巴细胞分型E、淋巴细胞亚型的检测正确答案:D92、流式细胞仪流动池鞘液孔径通常为A、50~300umB、50~200umC、50~100umD、300umE、50um正确答案:A93、放射性强度直接检测所用的单位是A、dphB、cpsC、cpmD、dpsE、dpm正确答案:C94、CD28是A、T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受体B、B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受体C、T细胞表面的激活性受体D、B细胞表面的激活性受体E、NK细胞表面的激活性受体正确答案:C95、玻片凝集试验A、只能检测抗原,不能检测抗体B、只能检测抗体,不能检测抗原C、为半定量试验D、既能检测抗原,又能检测抗体E、不能用于ABO血型鉴定正确答案:D96、用免疫荧光技术间接法检测组织中的抗原,应将荧光素标记:A、抗原B、相应抗体C、抗免疫球蛋白抗体D、抗原抗体复合物E、抗C3抗体正确答案:C97、免疫球蛋白异常增生性疾病表现为A、单核细胞异常增殖所致免疫球蛋白异常增高的一组疾病B、白细胞异常增殖所致免疫球蛋白异常增高的一组疾病C、中性粒细胞异常增殖所致免疫球蛋白异常增高的一组疾病D、巨噬细胞异常增殖所致免疫球蛋白异常增高的一组疾病E、浆细胞异常增殖所致免疫球蛋白异常增高的一组疾病正确答案:E98、下列哪一种因素与免疫复合物性疾病发病无关A、大量淋巴细胞局部浸润B、免疫复合物在血管壁沉积C、激活补体产生大量C3a、C5aD、大量IC形成E、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正确答案:A99、在ABO血型系统中,A抗原和B抗原A、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化学物质B、在O血型群体中既无A也无B抗原C、与肠道细菌的抗原有交叉反应D、在体内产生RhD抗原时被轻微改变E、由不同的前体形成正确答案:C100、迟发型皮试结果判定时,皮内试验仅有红肿的反应结果是A、强阳性(+++)B、弱阳性(+)C、强阳性(++++)D、无反应(-)E、阳性(++)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