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技创新的高新技术企业创业成功率分析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2
科技创新数据分析报告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数据分析在科技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科技创新的数据分析,揭示现有科技发展趋势,并为未来的科技创新提供参考。
二、科技创新的现状1. 科技领域的投入与产出通过对科技创新领域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逐渐增加。
各国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都在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以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而这些投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果,科技创新对社会带来了诸多变革和改善。
2. 科技创新的关键领域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大数据等领域成为当前科技创新的热点。
这些领域的发展不仅对科技创新本身有重大影响,同时也为其他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科技创新将进一步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科技创新的挑战与机遇1. 挑战通过对科技创新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科技创新仍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科技创新的成本较高,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投入。
其次,科技创新的速度快于法律和伦理的制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技创新的发展。
此外,科技创新还面临着人才短缺、隐私保护等问题。
2. 机遇科技创新也为我们带来了许多机遇。
首先,科技创新能够解决传统产业和社会发展中的难题,提高效率和质量。
其次,科技创新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推动了创业和就业的发展。
此外,科技创新还为我们创造了更多的便利和舒适,提升了我们的生活品质。
四、科技创新的前景与建议1. 前景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未来科技创新的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的推动,科技将渗透到更多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便利。
同时,科技创新有望解决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
2. 建议为了更好地推动科技创新,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其次,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人才体系。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推动科技创新的跨国交流与合作。
产业科技创新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20Vol.2 No.6〈创新实践〉科技创新载体参与产业创新的效果及对策研究—基于苏州的视角*何仙慧(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江苏 苏州 215163)摘要:产业创新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技术创新是产业创新的根本动力。
为了加快建设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和高水平创新型城市,苏州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为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苏州市大力引进和培育各种科技创新载体。
近年来苏州市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成果丰硕,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探讨其参与产业创新的效果,并进行相关对策的分析。
关键词:科技创新载体;产业创新;效果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164(2020)06-0020-061 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重要动力1.1 科技创新对产业创新推动作用明显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
新一轮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和信息化变革的交融对接,掀起了科技创新的新潮流,科技创新已逐步从技术维度的单一创新转向“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集成创新。
科技创新有效推动各地新兴产业发展,并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苏州的产业发展也见证了科技创新的力量,如2019年苏州市制造业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高达53.6%和49.4%。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等四大先导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1.8%,数字经济规模突破2 000亿元,同时带动经济发展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1.2 科技创新对产业创新的推动作用仍需加强1.2.1 科技创新能力仍需加强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全国各地大多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调研发现,苏州市代表科技创新能力的多项指标在江苏省名列前茅,但与全国科技创新典范城市深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科技创新型企业创新能力评估与提升研究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全球竞争的加剧,科技创新成为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创新能力评估和提升研究,对于推动企业持续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创新能力评估方法,并提出提升创新能力的几点建议。
首先,评估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创新能力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
传统的评估方法主要注重技术创新,如专利数量、技术领域的创新性等。
然而,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创新能力远不止技术方面,还应包括企业文化、组织创新、市场适应能力等。
因此,评估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创新能力时,应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指标,对企业整体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其次,在评估创新能力时,应借鉴既有的评估工具和方法,并结合企业自身特点进行量化分析。
目前,已经有一些评估创新能力的常用工具,如布鲁克斯法则和赫茨伯格-格罗斯曼矩阵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企业对创新能力进行定量评估,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潜力。
然而,各个企业的创新能力评估指标和权重可能存在差异,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阶段和战略目标,制定适合自己的创新能力评估指标,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量化分析。
在评估创新能力的基础上,科技创新型企业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以保持竞争优势。
首先,企业应加大对创新的投入。
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研发、实验和试错,需要企业提供足够的资源和支持。
因此,企业应合理配置研发经费和人力资源,建立创新研发团队和实验室,鼓励员工提出新创意和尝试新技术。
其次,企业应积极开展合作创新。
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往往需要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
因此,企业应与各类合作伙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创新项目,分享资源和技术。
通过与大学、科研院所和其他企业的合作,企业可以获取更多的创新资源和信息,并加速创新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另外,企业还应加强人才培养和创新文化建设。
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创新能力离不开优秀的创新人才和积极的创新氛围。
因此,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发展,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和技能。
试析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信息化经济的发展,国家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成为高新技术企业,以获得国家相关的政策扶持。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成为落实高新企业扶持政策的重要环节。
在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时,申报过程中会遇到多种问题无法解决,制约着企业的发展进程。
文章简要从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条件角度出发展开分析,结合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评价标准,探寻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时存在的问题,对加强高新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提出对策建议,进而更好地规范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环境,为企业顺利完成申报工作作出辅助。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申报;问题;对策引言我国经济社会要保持高速蓬勃发展,就需要持续开展技术创新。
为了鼓励企业加强高新技术创新,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通过实施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政策等手段,强化国家对高科技产业的援助力度,推动经济蓬勃发展。
基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大环境下,不少企业选择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但在申报过程中,因为存在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不能顺利完成申报工作,扰乱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环境。
基于此,需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实践展开深层次探究,精准把握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
1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过程中现存问题近年来,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数量呈现持续上升的状态。
即使大部分参与申请的企业已经位于行业内的领先位置,但是却仍然未能成功申报,企业的申报工作面临着一定的。
1.1缺乏对申报政策有效认知企业在申报时,需在申报前期细化了解申报政策、申报过程,避免保持盲目申报的态度完成申报活动。
经过实际观察可以发现,因为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所推出的政策,导致多数企业均萌生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念头,此时在拥有申报意愿的企业群体中,大致存在两种状态,一是明知企业不符合申报条件,但是依旧忽视这些问题,在网上提交申请。
此类企业多是抱有侥幸心理,试图蒙混过关。
二是一些企业在申报前,未能细读申报的标准及认证的规则,不了解自身是否符合申报条件,直接选择提交申请,导致在实际申报过程中,极易产生混乱的现象。
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调研报告摘要:本调研报告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
通过对现有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现状、政策支持、培育策略等方面进行考察,结合案例分析,提出了一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建议和措施,以期为相关政府部门、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研究背景高新技术企业是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家经济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2. 高新技术企业现状及发展趋势通过对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高新技术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未来,高新技术企业将进一步兴起,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
3. 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政策及措施政府在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们分析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包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创业孵化、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措施,这些政策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4. 成功案例分析选取了几个成功的高新技术企业案例进行分析,深入剖析了其成功经验和策略。
这些案例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在创新、管理、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突破,为其他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5. 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建议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建议,包括进一步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完善创新创业环境、鼓励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
这些建议旨在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效果和质量。
6. 其他相关问题的探讨除了以上内容,我们还对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比如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壁垒、人才培养、创新文化建设等。
这些问题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进行深入调研,我们对其发展现状、政策支持、培育策略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分析成功案例,我们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培育经验和策略。
同时,我们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以期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科技创新与创业成功率科技创新与创业成功率:如何提高创业成功的几率?在当今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
对于创业者来说,科技创新不仅能够带来商机,还能够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科技创新对创业成功的影响以及如何提高创业成功的几率。
首先,科技创新为创业者提供了丰富的商机。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许多新兴行业如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无人机等不断涌现,为创业者提供了可喜的商机。
创新的科技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也能够改变传统产业的格局。
因此,创业者应当及时了解和把握时代的科技发展趋势,积极寻找到适合自己创业的科技领域,并以此为切入点。
其次,创业者在科技创新过程中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能和知识。
科技创新不仅需要创业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还要求其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创业者需要通过自身的学习与积累,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以便在科技创新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同时,有效的团队合作能力也是创业者成功的关键要素,毕竟科技创新不是一个人的事情,需要团队的智慧和协作。
此外,与科技创新密切相关的是市场需求的洞察与把握。
创业者需时刻关注市场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根据市场的需求来确定科技创新的方向和切入点。
科技创新应该离不开市场需求,只有切实解决市场上的问题,创业者才能够有更大的成功几率。
因此,创业者不仅需要具备科技创新的能力,还要具备洞察市场需求的能力,才能够将科技创新转化为商业价值。
此外,创业者需要具备良好的资源整合能力。
科技创新与创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与政府、企业、投资机构等各方进行合作。
创业者应当善于与各方资源进行对接和整合,充分发挥资源的互补性。
创业者可以通过积极参与行业协会、创业平台等渠道,与相关领域的专家、投资人进行交流,获取更多的资源与支持。
同时,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也是提高创业成功率的策略之一,可以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获取到更多的科技创新机会和商业资源。
科技创新与创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现代社会的科技创新与创业发展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科技创新和创业家们探索着新的商业模式和科学理念,不断推动着行业的发展。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分析科技创新与创业的发展现状,并探讨未来的趋势。
一、发展现状科技创新近年来呈现出加速度的发展态势。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研发和创新,不断推陈出新,以求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同时,创业热潮也不断涌现,很多年轻人追求创业梦想,并对此付诸行动。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科技创新和创业已经渗透到了各个行业和领域。
其次,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科技创新和创业的发展。
人工智能在医疗、金融、交通等领域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效率,也为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商机。
大数据的运用让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并精准投放市场。
云计算的普及将IT成本降低,让更多创业者有了平台和资源。
再次,初创公司对投资的需求逐渐增加,创业投资市场也日益活跃。
风险投资成为创业者的重要资金来源,为科技创新和创业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同时,政府也重视对科技创新和创业的引导,通过投资和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和扶持初创企业的发展。
最后,科技创新和创业的成功案例络绎不绝,影响了更多年轻人进入这一领域。
比如,马斯克的特斯拉公司和SpaceX公司,改变着汽车和航天产业的格局;Facebook、苹果这些科技巨头的崛起,也给了创业者们很多启示和激励。
二、未来趋势未来,科技创新和创业将进一步深入各个领域。
首先,人工智能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
在医疗行业,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诊断疾病,提高治疗效果。
在工业领域,智能制造将成为制造业的主流,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人的应用,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
其次,5G技术的普及将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和创业的发展。
5G技术的高速率和低时延为各个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创新空间。
虚拟现实、物联网和自动驾驶等技术将得到快速发展,为创业者们提供了新的商机和创业方向。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种业企业为了适应经济与科技的高速发展,不仅仅从盈利能力上突破自己,更加注重自身的发展能力。
对比于国外的种业高科技企业,我国的种业高科技企业在科研投入、市场份额上都与国外种业高科技企业有一定的差距。
本文主要是分析以隆平高科为例的种业企业的发展能力,选取适合种业企业的财务指标,对隆平高科的发展能力进行数据分析,并选取与隆平高科具有相似业务的荃银高科进行数据对比分析,同时利用非财务指标进行补充说明分析。
最后,在关于种业高科技企业发展能力分析上进行了总结,同时对种业高科技企业在科研和市场份额上提出了相应的客观性建议。
关键词:种业高科技企业,发展能力,财务指标ABSTRACT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echnology, seed enterprises not only break through themselves in terms of profitability, but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ir own development ability. Compared with foreign seed hi-tech enterprises, domestic seed hi-tech enterprises are far behind in terms of both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market shar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ability of Long ping hi-tech through the suitable financial index data, selecting Quan yin hi-tech with similar business with Long ping hi-tech for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then makes supplementary explanation with the non-financial index. At last, the paper sums up the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ability of seed enterprises, and puts forward the objective suggestions on both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market share.Keywords: seed high-tech enterprises, development ability, financial index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一绪论.. (1)(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国外文献综述 (2)2 国内文献综述 (2)(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4)1研究内容 (4)2研究方法 (4)二相关理论概述 (5)(一)种业高科技企业概述 (5)(二)发展能力概述及评价指标 (5)1发展能力概述 (5)2发展能力评价指标 (5)三国内外种业高科技企业发展能力现状分析 (7)(一)国外种业高科技企业发展能力现状 (7)1国外种业高科技企业发展现状 (7)2分析小结 (9)(二)国内种业高科技企业发展能力现状 (9)1国内种业高科技企业发展现状 (9)2分析小结 (11)四隆平高科发展能力分析 (12)(一)公司简介 (12)(二)公司发展能力分析 (12)1发展能力财务指标分析 (12)2发展能力非财务指标分析 (17)(三)分析小结 (21)1隆平高科的优势 (21)2隆平高科的不足 (21)五启示与建议 (22)(一)启示 (22)1加大研发投入 (22)2增强企业经营管理 (22)3开拓市场增加市场份额 (22)(二)建议 (22)1增强科研能力 (22)2增强公司的经营管理 (23)3提高市场份额 (23)结论 (24)参考文献 (25)致谢 (26)一绪论(一)选题背景及意义1 选题背景农业作为第一生产力也是人类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新型农业模式逐渐替代传统农业模式,并为之不断改革创新。
科技创新与创业管理的成功案例分析科技创新和创业管理是当今社会中非常重要的话题。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许多企业和个人通过科技创新找到了成功的机会。
本文将分析几个成功的科技创新和创业管理的案例,探讨它们的成功之道。
H1: 硅谷创新孵化器Y CombinatorY Combinator是硅谷一家著名的科技孵化器,在科技创新和创业管理领域有着杰出的成就。
它帮助了许多初创企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让我们来看看Y Combinator的成功之道。
H2: 强大的导师网络Y Combinator拥有一个强大的导师网络,包括一些硅谷最成功的企业家和投资人。
这些导师为初创企业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资源支持。
他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经验教训,帮助创业者避免一些常见的错误。
这种强大的导师网络使Y Combinator能够帮助初创企业更快地成长和发展。
H2: 孵化式孵化模式Y Combinator采用孵化式孵化模式,为初创企业提供包括资金、办公空间和资源支持在内的全方位的帮助。
创业者不仅可以获得资金支持,还可以与其他初创企业交流和合作。
这种孵化式孵化模式为初创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快速发展。
H2: 严格的选拔机制Y Combinator采用严格的选拔机制,只选择最有潜力的初创企业加入。
这种选择机制保证了Y Combinator的口碑和品牌价值。
通过选拔最有潜力的初创企业,Y Combinator能够更好地帮助这些企业实现创新和发展。
H1: 苹果公司的创新与管理苹果公司是全球科技行业的领军企业,其创新和创业管理能力备受瞩目。
让我们来看看苹果公司的成功之道。
H2: 卓越的设计与用户体验苹果公司以其卓越的设计和用户体验而闻名于世。
从早期的iPod到如今的iPhone和iPad,苹果一直致力于将科技与艺术相结合,为用户提供简洁、直观和令人愉悦的产品。
这种注重设计和用户体验的创新理念为苹果赢得了众多粉丝和忠实用户。
H2: 做出不同的选择苹果公司一直以来都在做出一些与众不同的选择。
在科技创新领域中,决定研发成功率的主
要因素是什么?
科技创新领域中,研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是多方面的,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因素:
1. 技术能力和专业知识
科技创新领域要求研发团队具备扎实的技术能力和深入的专业知识。
研发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思维,以应对复杂的技术挑战和问题。
2. 资源投入
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
研发项目需要足够的预算和支持,确保研发团队能够顺利进行实验、测试和验证。
3. 创新文化和团队合作
创新文化和团队合作至关重要。
研发团队需要创造有利于创新的工作环境,鼓励员工分享和交流想法,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以促进科技创新的成功。
4. 市场需求和商业逻辑
科技创新项目的成功与否也与市场需求和商业逻辑密切相关。
研发团队需要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确保他们的创新产品或技术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并有商业上的可行性。
5. 管理和执行能力
科技创新项目需要有效的管理和执行能力。
研发团队需要合理规划和组织项目,并能够及时调整和应对变化。
同时,有效的项目管理和执行能力也能提高研发成功率。
以上是在科技创新领域中决定研发成功率的一些主要因素。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研发项目的成功与否。
在进行科技创新时,我们应该重视这些因素,以提高研发的成功率。
收稿日期:2023-09-04基金项目: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 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路径研究 (2022-GD-16);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 基于四维演进模型的粤港澳大湾区跨境协同创新生态构建研究 (2022A 1515011553)作者简介:石义寿(1989-),男,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科技园区㊁科技政策㊁科技战略;苏瑞波(1982-),男,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科技园区㊁科技政策㊁科技战略;段艳红(1987-),女,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科技管理㊁区域创新与科技政策;周振江(1987-),男,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区域创新㊁产业经济㊁科技政策㊁科技管理㊂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的现代科技园区发展策略研究 以广东高新区为例石义寿,苏瑞波,段艳红,周振江(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广东广州510033)摘要:科技园区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在转变发展方式㊁提升地区创新发展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㊂分析现代科技园区的基本内涵及理论基础,并以广东高新区为例,构建现代科技园区创新生态系统的基本框架,分析展示科技园区的创新发展需要从创新政策㊁创新主体㊁创新环境㊁创新管理等方面构建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㊂面对新的形势与需求,提出现代科技园区需要实现从管理到服务㊁从企业到产业㊁从科技到经济㊁从环境到生态4个转变的发展策略,以期为我国科技园区创新发展提供参考㊂关键词:科技园区;创新生态系统;广东中图分类号:G 311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 ㊀㊀㊀㊀文章编号:2096-5095(2023)06-0026-09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s Based on Innovation Ecosystem Theory Taking GuangdongHigh-tech Zone as an ExampleSHI Yi -shou,SU Rui -bo,DUAN Yan -hong,ZHOU Zhen -jiang(Guangdong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Guangzhou 510033,China)Abstra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s are important carriers for promoting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cientific and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ransforming development modes and improving the level of regional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connotation and theoretical basis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and takes Guangdong high-tech zone as example constructs the basic framework of innovation ecosystem of modern science andtechnology park and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s need to build a soundinnovation ecosystem from the aspects of innovation policy innovation subject innovation environment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Facing the new situation and need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as that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sneed to realize the four development strategies which are from management to service from enterprise to industry from science andtechnology to economy and from environment to ecology.It aim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s in China.Key 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innovation ecology Guangdong2023年12月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Dec 2023第7卷第6期Strategy for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 .7No .60㊀引言自1951年世界第一个科技园区硅谷诞生以来,科技园区经历了70余年的发展不断走向成熟与完善㊂20世纪90年代,我国借鉴国外先进发展经验开始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 高新区 ),高新区历经 三次创业 ,成为发展高科技㊁实现产业化的重要载体,在转变发展方式㊁优化产业结构㊁增强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道路[1],成为推动国家创新发展的主力军和主阵地㊂广东高新区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30多年的发展,广东全省已建有46家省级以上高新区,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和火车头,在全省创新驱动发展大局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㊂新时期,全球经济社会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科技园区创新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与压力,同时呈现新的特征,在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下,系统分析科技园发展的理论内涵,构建科技园区创新发展生态,对全国高新区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㊂1㊀文献评述科技园区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土地㊁资金㊁人才㊁平台㊁企业等各类创新资源㊂基于科技园区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国内外众多学者对科技园区创新发展进行了多角度研究㊂世界高科技园区经历了从20世纪50年代自发形成到80年代蓬勃发展的历程,形成了美国硅谷科技园㊁日本筑波科学城㊁英国剑桥科技园等知名科技园区㊂有关科技园区的研究出现也相对较早,主要集中在科技园区发展的理论内涵㊁发展路径㊁生态体系构建㊁管理体制机制㊁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等方面㊂从理论内涵层面,国内外学者提出科技园区的理论研究是与实践过程伴生发展的,增长极理论㊁扩散理论㊁创新生态理论等对高科技园区发展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㊂从发展路径层面,不少学者总结了国内外科技园区发展经验,认为创业投资㊁数字转型㊁培育龙头企业㊁加强合作等都是科技园区发展的重要路径㊂从科技园区生态体系构建层面看,学者普遍认为创新政策㊁人才㊁资本㊁知识㊁技术等均是创新生态构成的必要要素㊂从管理体制机制层面,如崔晓露[4]㊁程郁等[7]学者总结了科技园区 一区多园 联合治理 托管代管 等多种模式的优缺点㊂前期相关研究成果从多方面深化了人们对科技园区创新发展的认识,为新时期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和提供了重要参考㊂但是,现有研究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随着新时期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演进,科技园区的发展特征㊁内涵不断演化,需要对科技园区发展进行再认识㊁再研究;二是现有科技园区研究缺乏系统观,没有理清 理论基础 发展动力 发展策略 的逻辑关系;三是现有研究缺乏从具体实践案例中总结标准化的实践经验,没有形成可复制㊁可推广的科技园区发展路径㊂为此,本研究将系统总结科技园区发展理论基础,结合新时期科技园区发展内涵与特征,以广东高新区为例,构建科技园区发展生态系统,提出发展策略,为我国科技园区发展提供可参考可借鉴的创新发展模式㊂2㊀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2.1㊀基本内涵科技园区自20世纪50年代创建以来,在促进产业链发展㊁培育高科技企业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㊁孕育领先技术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一直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㊂高科技园区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式与科创发展路径,具有创新要2023年12月石义寿,等: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的现代科技园区发展策略研究 以广东高新区为例Dec2023素高度集聚㊁创新资源配置能力领先等优势,对世界各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㊂国际科技园区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ience Parks,IASP)认为,科学园区是一个在众多专家和相关人才运作下,以商务和知识为基础的组织机构,通过培育和促进创新文化㊁相关企业竞争力与知识型机构来增加社会财富[5]㊂也有学者认为科技园区是一种规划建设的科学-工业综合体,以高质量的智力密集区为依托,以良好的工业基础和发达的交通网络为支撑,配合相应的优惠政策,以实现高技术成果商品化㊁产业化㊁国际化为基本功能,是众多既相互独立又密切关联的高技术企业所构成的高技术产业群落[6]㊂纵观世界主要高科技园区,其主要存在以下特征:一是各类创新资源融合交汇㊂高科技园区聚集了企业㊁高校㊁研究机构等政产学研各方力量等,吸引风险投资公司㊁优势产业加盟,呈现出参与主体多样化以及科学研究㊁技术开发㊁产业转化㊁社区建设兼具的综合性特征㊂随着园区规划的不断发展,未来园区将更趋于多元化㊁特色化㊁专业化建设㊂二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㊂当前世界主要高科技园区基本是以创新驱动引领发展,依托园区内的高校㊁世界一流研究机构㊁科技领军或独角兽企业强化研发㊁创新功能,以知识创新创造价值,促进园区甚至区域的经济发展,形成世界一流科技创新产业集群㊂三是创新氛围浓厚㊂世界主要高科技园区相较于其他社区,更加注重创新创业氛围的营造,政府等制定出台了相关创新政策与条例,给予科技创新与创新创业一定的优惠与支持,同时积极协调园区创新资源聚集与流通,营造良好创新氛围,不断吸收人才㊁鼓励人才发展,使高科技园区生态系统稳健运行㊂2.2㊀理论基础科技园区创新发展是推动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具体实践,其理论基础涉及区域经济学㊁创新经济学㊁发展经济学等相关经济理论,也涉及创新生态理论㊁协同创新理论㊁ 三螺旋 等创新发展理论,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㊂进入21世纪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创新要素大范围自由流动,价值创造逐渐变为价值共创,国家之间的竞争成为一个生态系统与另外一个生态系统的竞争,创新生态系统作为一种新理论应运而生㊂美国竞争力委员会2004年在‘创新美国:在挑战和变化世界中保持繁荣“研究报告中首次提出了 国家创新生态系统 的概念,从关注创新系统要素构成的传统观点向关注创新要素之间㊁要素与环境之间的互动转变,提出良好的创新生态决定了创新系统的整体效能[7]㊂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对创新系统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化,赋予国家创新体系及区域创新体系新的内涵㊂基于这一理论,科技园区是一个开放的创新生态系统,包含了资本㊁人才㊁物资㊁信息㊁技术等要素,各要素的高效互动形成了科技园区的创新生态系统,从而推动科技园区生态内部发展创造新的经济价值㊂2.3㊀研究方法不少学者从理论和实践等方面对科技园区创新发展进行了诸多研究,但仍缺乏一般性的方法论和统一的研究框架㊂本研究对科技园区的基本内涵㊁主要特征㊁理论基础系统地进行了研究㊁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构建科技园区创新发展的 基本理论研究-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发展策略研究 框架,为科技园区创新发展提供了一套模式化的方法和工具(见图1)㊂基本理论研究梳理了科技园区发展的基本原理,包括科技园区创新发展的基本内涵㊁发展特征等,回答 是什么 的问题;创新生态研究从创新政策㊁创新主体㊁创新环境㊁第7卷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第6期图1㊀研究框架创新管理4个方面构建了科技园区创新发展生态,分析科技园区发展的动力机制,回答 为什么 的问题;发展策略研究从科技园区需要实现的从管理到服务㊁从企业到产业㊁从科技到经济㊁从环境到生态4个转变,提出科技园区的发展策略,回答 怎么做 的问题㊂3㊀广东现代科技园区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实践探索㊀㊀研究发现,广东高新区不断完善创新政策系统㊁创新主体系统㊁创新环境系统㊁创新管理系统,构建了一体化的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发展高科技㊁实现产业化的广东发展路径,可为我国科技园区的创新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㊂3.1㊀创新政策系统科技园区的创新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顶层设计和谋划,政府根据当地科技㊁经济㊁产业发展需要,结合科技园区发展的目标使命㊁资源禀赋㊁发展阶段等情况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构建科技园区发展的政策体系,对科技园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㊂高新区是地区经济集聚发展的集中体现,但由于市场失灵等原因,高新区创新主体之间存在一定产业趋同㊁恶性竞争等问题,导致资源浪费,因此需要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优化资源布局㊁促进区域有序协调发展㊂广东从省㊁市㊁高新区3个层面构建了创新政策系统,推动各高新区和创新主体协调发展㊂其中,省级层面政策主要以宏观指导㊁优化布局为主,地市层面以支持与改善园区环境为主,园区层面以加大投资建设㊁加快项目选择与落地为主,各级政策相互配合,协同推进高新区发展(见表1)㊂3.2㊀创新主体系统高新区的创新发展需要各创新主体相互合作,构建科研机构㊁高校㊁企业等创新主体高效合作的新型关系是完善高新区创新主体系统的关键㊂近年来,国内外经济环境错综复杂,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冲击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科技打压,广东从科技战略力量布局㊁龙头企业培育㊁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3个维度构建创新主体系统㊂其中,高新区作为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创新主体系统最为活跃的地区㊂在科技力量布局方面,鹏城实验室㊁广州实验室和省内10家省实验室均在高新区布局,中国散裂中子源㊁深圳国家基因库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高新区集群化建设㊂在龙头企业培育方面,广东高新区集聚2023年12月石义寿,等: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的现代科技园区发展策略研究 以广东高新区为例Dec2023高新技术企业超2万家,占全省高企比例近1/3,培育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㊁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等科技领军企业㊂在产业集群建设方面,广东高新区瞄准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加快 一区一特色产业 建设,培育了电子信息㊁先进材料等万亿元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打造了19个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全省7个大型产业集聚区均在高新区布局[8](见图2)㊂表1㊀广东省高新区建设主要相关政策(部分)类别政策名称关键内容政策目标顶层设计文件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粤府 2019 1号)设立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资金,向国家和省级高新区下放更多的省级和市级经济管理权限,赋予高新区核定编制内选人用人自主权,赋予国家级高新区和具备条件的省级高新区一级财政管理权限,鼓励各地级以上市按高新区上缴的财政贡献和土地出让收入,对高新区给予一定奖补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不断提升全省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新区改革创新发展宏观指导文件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粤府 2019 28号)优化高新区布局,推动国家级高新区地市全覆盖,新布局建设一批省级高新区;提升高新区创新能力,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集聚高新技术企业,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化高新区体制改革;优化高新区资源配置;加强高新区组织管理有效激发高新区新一轮创新发展活力,促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规范管理文件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办法的通知(粤府函 2019 239号)明确省级高新区管理总则和认定㊁调区㊁扩区㊁更名㊁升级相关条件和流程,强化省级高新区管理规范省级高新区管理,推动全省高新区高质量发展部门专项管理文件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广东省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评价监测办法(试行)“的通知(粤科区字 2022 104号)明确省级高新区评价总则㊁指标体系㊁组织实施㊁评价结果管理与应用等加强省级高新区评价监测,推动争先进位发展图2㊀广东高新区各创新主体合作情况第7卷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第6期3.3㊀创新环境系统从创新环境的物质属性来看,创新环境包含软环境和硬环境,硬环境指为本地创新主体服务的公用设施和硬件载体等,软环境指促进区域发展的市场环境㊁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等㊂各创新环境相互影响,进而作用于企业创新体系,优化创新过程㊁提升创新绩效[9]㊂广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广东高新区大力完善软硬环境,14家国家高新区已建设超400家创业风险投资机构㊁300多家科技金融服务机构,为园区创新创业和扩大生产提供了源头活水㊂在硬环境方面,广东高新区加快产城融合发展,建设了大批标准厂房㊁超600个科技企业孵化器,园区基本实现了 七通一平 ;在软环境方面,广东高新区深化 放管服 改革,在机构职能㊁行政审批等方面开展改革探索,创新 一网通办 零跑动 免申即享 拿地及开工 等系列举措(见图3)㊂3.4㊀创新管理系统我国高新区一直在探索能协调和整合各部门职能㊁促进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管理体制㊂合适的高新区管理体制能有效提升园区运行效率,推动园区创新发展能力提升㊂从决策机制上来看,高新区管理机制可分为决策机构㊁管理机构㊁服务机构3个层次,从管理机构上来看,可分为政府直接管理型㊁机构管理型㊁公司管理型㊁共同管理型㊁联合机构管理型,不同管理机制各有利弊,高新区应结合实际来选择与其相适应的管理体制㊂广东高新区基本构建了 协调机构(领导小组)-决策机构(管委会)-服务机构(下属事业单位)-建设运营机构(平台公司) 四级管理架构(见图4),统筹推进园图3㊀广东高新区创新环境系统图4㊀广东高新区构建的四级管理架构2023年12月石义寿,等: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的现代科技园区发展策略研究 以广东高新区为例Dec2023区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等工作,尤其是国家高新区,行政级别一般为正处级以上,部分为厅级,高新区党工委书记一般由市领导兼任,具有较高统筹协调能力㊂大部分园区都设有创新服务中心㊁生产力促进中心等下属事业单位,支撑园区经济和社会发展㊂部分园区成立了开发建设平台公司,负责园区的投资㊁开发和建设等具体工作㊂基于以上研究可见,广东高新区是我国现代科技园区发展的典型代表,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探索出了一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 广东路径 ㊂总体来看,广东高新区创新生态系统体现了科技园区发展的本质与广东创新发展的实践成效㊂(1)广东高新区创新发展是区域创新发展的升华㊂区域创新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广东近年来大力构建和完善区域创新发展体系,提出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纲的全省创新发展体系,大力推进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㊁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㊁国家高新区等区域创新发展布局,高新区是全省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一环,在破除科技经济 两张皮 ㊁探索区域创新自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㊂(2)广东高新区创新发展体现了科技计划体系的不断完善㊂2018年以来,广东将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作为 区域创新能力提升 专项的重要方面给予支持;2022年,将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调整为 创新环境建设 财政事权下的重要内容,省内各地市的国家高新区也大多建立了一级财政管理权限,作为地市主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为全省完善科技计划体系和推进科技创新强省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㊂(3)广东高新区创新发展是完善政府治理的重要举措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参照相关经验,探索出了经济特区㊁自贸区㊁经济开发区㊁高新区等多种特殊区域发展模式,其中高新区作为地区发展经济和科技的重要区域,管理机制不同于普通的行政区,而是以精简㊁集中㊁高效为主要特征[10],管理事权的集中和手续的简化有利于地方探索破除传统经济发展枷锁的新模式㊁新方法㊁新路径㊂广东高新区建设的市场化程度更高,成为政府和市场的重要沟通桥梁和服务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机构㊂(4)广东高新区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示范区㊂区域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11],而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㊂区域高质量发展要求各地根据所在区位特点㊁资源禀赋特性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提升资源配置和市场调节能力,而建设高新区正是各地发挥当地特色,打造区域创新发展高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㊂广东高新区坚持创新㊁协调㊁绿色㊁开放㊁共享的发展理念,在加快科技创新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㊁促进对外开放等方面都取得良好成效,成为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㊂4 我国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策略近年来,我国科技园区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㊁支撑地区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广东高新区在探索高科技园区发展新模式㊁构建区域创新发展生态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无论是从发展机制㊁内在动力,还是从创新发展成效来看,我国高科技园区与世界先进科技园对比依然不足㊂为进一步发挥科技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提升区域创新发展水平,支撑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高新区发展需要实现从管理到服务㊁从企业到产业㊁从科技到经济㊁从环境到生态4个转变㊂第一,优化科技园区管理服务水平,实现从第7卷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第6期传统管理到现代服务的转变㊂科技园区发展需要从传统的管理理念和体制机制中抽离出来,建立精简㊁高效㊁便捷的服务模式㊂在管理架构设置上,偏向放权和服务,从横向打破部门之间的行政壁垒,从纵向打破层级之间的权限约束㊂在各部门协同方式上,要建立统筹协调服务机构,尽量减少科技园区创新主体寻求支持所需的协调成本㊂在服务方式上,地市政府需要发挥主体责任,为科技园区建设配齐配优资金㊁土地㊁人才等各类创新资源㊂各科技园区管委会要发挥开发建设的主导作用,因时㊁因地施策,在产业发展㊁科技创新㊁营商环境改革等方面先行先试㊂第二,构建更加完善的产业体系,实现从传统的培育企业到打造产业链条的转变㊂要梳理科技园区产业发展图谱,根据园区产业基础㊁产业特色集聚和培育相关科技型企业,逐步实现从单纯的企业培育向构建产业链条转变㊂一是积极培育和引进高新技术企业等科技型企业,构建 科技型中小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 科技领军企业 梯次培育机制,引导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支撑园区产业发展的重要引领极㊂二是完善产业发展链条,推动短板产业补链㊁优势产业延链,增强产业发展的持续性和竞争力㊂三是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㊁人工智能㊁生物医药等产业,打造新的增长引擎㊂第三,注重科技对经济支撑作用,实现从传统的科研攻关到支撑经济发展的转变㊂科技园区虽是科技和产业发展的试验田,但其创新发展最终需要面向经济主战场,为经济和社会民生服务㊂一方面,要加强以需求为导向的科研攻关,促进科技经济融合发展㊂在科研项目组织上,要结合园区产业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突出绩效导向㊂另一方面,要重视科技创新场景打造,围绕科技园区产城融合发展需要,服务经济社会民生,充分利用园区产业科技成果较多的优势,建立一批示范性消费场景㊁娱乐场景,打造多元化的应用场景,推动产业㊁经济㊁城市融合发展㊂第四,完善创新资源整合,实现从传统的创新要素集聚向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的转变㊂科技园区创新发展不仅需要集聚各类创新资源,更需要各类创新资源融会贯通㊁通力合作,从而构建起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㊂一是要加强政产学研合作,扶持行业龙头企业联合高校㊁科研机构组建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建设创新联盟,集中优势力量推动科技园区创新发展㊂二是政府㊁科研机构㊁企业要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为科技园区发展构建良好的创新发展生态㊂企业要及时发布技术需求,科研机构要发挥好人才培养和技术攻关的优势㊁提供解决方案,政府要主动做好平台搭建㊁协同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制度障碍㊂三是要重视创投㊁中介等因素的重要支撑作用㊂创投是支撑科技企业从无到有㊁从小到大的重要力量,科技中介是加快科技成果对接转化的桥梁,需要进一步发挥创投和科技中介的作用,盘活科技园区创新资源,培育优良的创新创业生态㊂5㊀结语本研究以构建科技园区创新生态系统为目标,以广东高新区为案例,总结了科技园区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的理论基础,搭建了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框架㊂研究认为科技园区的创新发展需要从创新政策㊁创新主体㊁创新环境㊁创新管理等方面构建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㊂面对新的形势与发展需求,科技园区创新发展需要实现从管理到服务㊁从企业到产业㊁从科技到经济㊁从环境到生态4个转变㊂但目前我国科技园区数量较多,各地发展异质性较大,不同时期㊁不同阶段的科技园区也会2023年12月石义寿,等: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的现代科技园区发展策略研究 以广东高新区为例Dec2023。
科技创新指标调研报告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为了评估和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创新水平,科技创新指标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工具。
本报告将对科技创新指标进行调研,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科技创新指标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创新能力以及科技成果转化。
科学研究指标主要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研究投入情况,包括研究和发展经费、科研人员数量和科技论文产出等。
技术开发指标主要衡量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开发能力,包括专利申请数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科技成果转化率等。
创新能力指标则主要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创新环境和机制,包括知识产权保护、创业氛围和创新政策支持等。
而科技成果转化指标则衡量了科技研究的实际应用,包括科技成果转化率、科技产品出口和企业的创新能力等。
目前,各国和地区对科技创新指标的调研和应用越来越多。
例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每年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就是衡量各国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此外,一些国内研究机构也推出了科技创新指标,如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城市创新评价指数。
然而,科技创新指标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指标的选择和权重分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不同的指标可能具有不同的权重,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指标的重要性也可能发生变化。
其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也是一个细致且耗时的过程。
科技创新涉及到很多方面的数据,如人力资源、资金投入和研发成果等,因此需要充分收集和分析各种数据。
最后,科技创新指标的应用也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判断力。
指标的结果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解读,以确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创新水平。
总的来说,科技创新指标是评估和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指标进行调研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创新水平。
同时,科技创新指标也面临一些挑战,包括指标选择和权重分配的问题、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等。
因此,在应用科技创新指标时需要谨慎,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解读。
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发展分析摘要: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是经济发展战略制高点,推动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发展的现状,最后提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发展的策略,包括提高创新意识、坚持科学发展原则、提供资金和环境等。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引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依托于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与传统产业不同的是,高新技术产业对技术和知识的要求更高,具有研发能力强、劳动力占用少、经济附加值大、成果转化高等特点,高新技术产业需要具备一定的风险性、战略性和创新性。
1.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发展的现状分析完善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可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当前我国还未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中介机构发展落后,针对高新技术企业服务的咨询顾问、会计师、猎头公司、律师和银行等中介机构无法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高新技术人才流失十分严重,由于国内的科研团队待遇不高,造成众多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人才承担大量科研风险。
当前高新技术产业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到研发中,只靠政府支持、金融贷款和企业自投资还无法维持高新产科技创新的研发工作,受到融资渠道不够顺畅的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研究受到制约,还未建立起来的融资体系与不健全的风险投资机制使投资问题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问题。
当前高新产业整体素质较低,在产业中未形成企业主导状态,例如一些国有企业不重视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研发环境不宽松,创新意识不足导致行动力较弱。
另外还存在缺乏高新技术研究主体的情况,企业只通过内部力量研发产品难以通过科研形式完成,部分企业高新技术人才大量流失,在企业中存在人才比重过低的现象,这些都严重制约了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创新发展。
即便当前我国具有政治体系优势、人才优势和区域优势,但是仍然无法面对落后的产业结构[1]。
1.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发展策略2.1提高对科技创新意识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发展首先要理清发展思路,结合国家发展实际情况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目标,要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将软件服务、新能源、新材料、高精尖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产业作为科技创新重点。
【摘要】近年来,青铜峡市加大企业创新创业扶持力度,紧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力度,通过创建创业孵化基地、培育创业实体等方式充分激发本地创新创业活力。
青铜峡市塞上e 家网创园是一家立足于宁夏、服务于青铜峡本土的电商企业,同时也是政府扶持的创业基地,截止目前,塞上e 家是整个吴忠地区规模最大、功能健全、硬件设施完备的网创平台。
本文以塞上e 家为例,结合青铜峡市企业创新创业管理发展的现状做具体研究,分析本地区创新创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旨在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促进本地创新创业更好更快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企业创新;创新创业;创业管理;塞上e 家;案例研究一、研究背景青铜峡市积极推动创业带动就业,持续推动“创业培训+创业贷款+创新服务”的创业帮扶机制,鼓励高校毕业生、进城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自主创业带动就业。
对于符合创业担保贷款条件的创业者,通过简化办理流程,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提供及时有效的资金支持,切实解决创业过程中的融资难题。
截止目前,青铜峡市创建的8家创业孵化基地,累计入驻企业和商户581家,提供就业岗位2548个,切实激发了创业带动就业活力。
二、企业创业及创业管理的概念与理论基础1.创业企业内涵创业型企业是指处于创业阶段,高成长性与高风险并存的创新开拓型企业。
全球创业观察(GEM)界定的新企业指成立时间在42个月以内的企业,新企业是指创业者利用商业机会并通过整合资源所创建的一个具有法人资格的实体,它能够提供产品或服务,并处于自成立之后至成熟前的早期成长阶段。
蒂蒙斯教授在1999年提出了包含创业机会、创业团队、创业资源三个核心要素的创业过程模型,三个核心要素构成一个倒立的三角形,相互依存、相互补充。
2.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的概念及内涵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是指各类为小型微型企业提供创业创新场所和服务的组织、机构的统称,包括各类创业基地、创业园、众创空间、孵化器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大学科技园区中面向小微企业的“园中园”,以及龙头骨干企业围绕主 营业务方向设立的面向小微企业、创业团队、创客的创业创新基地(平台)等。
科技创新影响因素及其效率评价研究相较于原始的传统制造领域,先进制造业具有技术密集、附加值高等特征,由于“技术先进性”这一显著特征,科技创新方面的研究成为了其发展路径规划中的重中之重。
目前,有不少学者在科技创新领域开展了多层面的研究,其中科技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能进一步明确相关企业或地域提高创新产出、加快创新能力建设的主要途径,创新效率评价则能有效反映现阶段的创新投入-产出效率,暴露发展问题,对于形成提升科技创新发展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1.科技创新影响因素研究现状创新系统是一个多主体参与、多因素影响的庞杂系统,明确科技创新内涵、识别科技创新影响因素是完善先进制造业创新能力建设机制的必要前提。
学术界基于科技创新的内涵与战略管理作用对科技创新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综合企业内、外部等方面要素,采用生产函数、因子分析法、回归模型、空间计量等方法展开了细致研究。
在因素选取方面,针对先进制造业创新影响因素的现有研究大多涉及内、外两个分析角度。
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外部因素包括创新服务、金融环境、创新合作模式等,内部因素涵盖了企业管理组织方式、创新资源投入以及战略创新模式等;在此基础上,研究者们不断扩充,围绕政府的支持或干预程度、企业信息化水平、企业关系资本与知识共享、创业水平等方面对科技创新影响因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但上述影响因素的研究范围极为宽泛,涉及了市场、科技、金融、管理等多个层面,而对于制造业科技资源的利用、转化这一微观过程的因素研究较少。
因此为挖掘更为细致的影响要素,有研究者基于投入-产出视角,对科技创新产出的影响因素展开研究,不断将创新投入类的指标细化。
除了R&D经费、R&D 人员等基础性研发投入之外,相关研究中逐渐加入了技术引进费用、技术改造费用等非研发性投入,并考虑创新过程中的多主体特性,将政府补贴纳入要素研究范畴。
但现阶段,关于投入型创新要素的研究仍不够全面,对多主体、多类型的指标考虑不够周全,例如只考虑了研发型投入却未考虑非研发型投入因素的影响。
报告中的科技创新和研发分析科技创新和研发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它能推动经济的增长、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
在各类报告中,科技创新和研发的分析往往是重要的一部分,它能为政府制定科技政策和企业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将通过对报告中的科技创新和研发分析的六个方面进行展开,详细论述其重要性和应用。
一、创新型企业的研发投入分析创新型企业是科技创新和研发的重要主体,其研发投入情况是衡量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
报告中的科技创新和研发分析需要对创新型企业的研发投入进行详细分析,包括资金投入、人力资源投入、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
通过对创新型企业的研发投入分析,可以评估企业的创新能力,为企业和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二、行业创新能力排名及趋势分析不同行业的创新能力存在差异,对行业创新能力进行排名和趋势分析,可以揭示出各行业的创新瓶颈、优势和劣势。
报告中的科技创新和研发分析需对行业创新能力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投入资金、科研成果、人才培养等方面,以此为基础,为行业创新政策的制定提供有力支持。
三、科研机构的研发成果评估与商业化分析科研机构是科技创新和研发的重要力量,其研发成果的评估和商业化分析对于科研机构的改革和发展至关重要。
报告中的科技创新和研发分析需要对科研机构的研发成果进行评估,包括科研成果的数量、质量和商业化率等方面。
通过对科研机构的研发成果评估与商业化分析,可以发现科研机构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四、科技创新和研发的区域差异分析科技创新和研发的活动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区域差异分析对于制定区域创新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报告中的科技创新和研发分析需对不同地区的科技创新和研发活动进行比较,包括投入水平、产出效益、创新能力等方面。
通过对区域差异的分析,可以找出科技创新和研发的不足和潜力,为区域创新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五、国际科技创新和研发合作分析科技创新和研发的国际合作对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推动技术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引文格式:朱佳龙,陈宏达,肖童.现阶段建设科技强国的主要矛盾分析 基于科技创新的结构失衡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视角[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23,44(5):98-103.现阶段建设科技强国的主要矛盾分析 基于科技创新的结构失衡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视角*朱佳龙1a,陈宏达2,肖童1b(1.江西财经大学a.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b.信息管理学院,南昌330013;2.江西省上饶市金融服务中心,江西上饶334000)摘要:科技强国是教育㊁科技与人才 三位一体 发展战略中的核心目标㊂我国现阶段建设科技强国进程中存在科技创新的结构失衡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矛盾㊂这一矛盾的三个主要方面是: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结构性失衡;科技创新的行业产业失衡;科技创新的地域发展失衡㊂关键词:科技强国;基础研究;科技行业;主要矛盾;结构失衡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7659(2023)05-0098-06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国正在构建和实施教育㊁科技与人才 三位一体 的高质量发展战略㊂在这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㊁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尤其是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的新时代,科技创新的结构失衡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矛盾,不仅已经成为科技强国建设中的主要矛盾,而且正在成为制约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要矛盾㊂这一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结构性失衡5月20日,国际知名科技出版机构 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 编制的2022年度自然指数榜单发布,[1]其中我国自然指数贡献份额以19373位居全球第一,首次超过美国(17611位),远远超过德国㊁英国㊁日本㊁法国㊁韩国㊁印度等其他前十国家㊂这一自然指数是追踪发表于‘自然“‘科学“‘细胞“等全球82种高质量自然科学期刊上的科研论文数量和比例所作出的综合评价,客观反映全球高质量科研产出及合作情况,是衡量一国基础科学研究领域产出成果的核心指标㊂这一成绩无疑得益于国家重视,我国基础研究经费从2012年的499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951亿元,年均增长近15%,接近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速度的2倍㊂近年,我国基础研究领域的整体水平多次迈上新的台阶,例如,在化学㊁物理科学领域的贡献份额于2021年就已居全球首位,在地球和环境领域于2022年4月首次超过美国㊂量子通信㊁人工智能㊁微波光子及核聚变等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越来越多,带动了多项新兴产业走到传统发达国家之前㊂大体量的良好基础研究虽然有利于高精尖原始创新成果的孵育,但总体上说,我国仍属于科技大国,距离实现科技强国质的飞跃需克服诸多艰难险阻㊂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结构性失衡㊂这种结构性失衡集中体现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匹配,不能遵循其各自的运动规律而产生内耗失效㊂中科院院刊文章[2]指出,以论文为纲的 四维 惯性评价机制难改,从而不能有效解决半导体关键核心技术 卡脖子 难题㊂在 机械与运载工程科技2035发展战略 国际高端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更是直说 在现行行政审批和专家评审制度下,颠覆性技术难以实现 ㊂就科研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而言,国际历史经验表明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客观差异性很大㊂[3]基础研究是注重 将金钱稳固转换成知识 的工作,要求以雄厚资金长期稳定支持,即稳定性经费支持占多数;而2023年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ɴ.5第五期J o u r n a l o f G a n n a n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S e p.2023*收稿日期:2023-06-19 D O I:10.13698/j.c n k i.c n36-1346/c.2023.05.017作者简介:朱佳龙(1996-),女,江西瑞金人,江西财经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三农 问题统计;陈宏达(1996-),男,江西上饶人,上饶市金融服务中心副主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分校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㊁金融;肖童(2003-),女,四川德昌人,江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21级学生,研究方向: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㊂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应用研究则重在履行 将知识高效转换成金钱 的职责,竞争性项目经费支持占主体㊂而事实上,像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这样的顶尖基础研究机构近80%的经费都来自竞争性项目,在设备采购㊁评定职称及工资绩效等方面也有诸多政务约束,想专心搞好核聚变等基础研究较为困难㊂目前,我国已出现一些可喜变化,如上海推行的 基础研究特区计划 改革创新项目资助管理模式,对已试点的6家单位投入4.5亿元以5年为周期稳定支持,在取消项目执行期间全部考核的同时,配备科研和财务助理,让有潜力的青年人才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下坐稳 冷板凳 ,专注科技前沿难题大胆探索创新,期望从源头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㊂我国要实现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有效解决一些关键核心技术 卡脖子 难题,就必须在原创性领域有所突破,即在基础研究上狠下功夫㊂然而,基础研究有其固有特性,不是单纯靠资金等硬件投入就能解决,创新环境等软件投入更加重要㊂如在人才工作中,若说应用研究(包括试验发展)需要大量 通才 ,基础研究就得依靠 天才 ㊂虽然 天才 自古稀缺,但作为如今拥有14亿较高学历人口的大国, 天才 数量也是很可观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去发现㊁使用并呵护好 天才 ,并鼓励大量通才紧跟 天才 及时高效转化其原创性成果㊂总之,只有解决了诸如此类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结构性失衡问题,才能实现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㊂二、科技创新的行业产业失衡全球科学活动每15年翻一番,而这一周期在中国近几个年代成倍缩短,甚至在一些行业㊁产业或地区科技活动5年就会翻一番,如在 华为第20届全球分析师大会 上,孟晚舟表示,到2030年,全球通用算力将增长10倍㊁人工智能算力将增长500倍㊂科技行业增长对资金需求特别大,例如至今在科创板㊁创业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中,数字领域相关企业占近40%㊂在科教兴国战旗引领下,网信技术㊁人工智能㊁数字经济等领域科技创新呈现突飞猛进㊁大浪陶沙的景象;而食品㊁服装㊁中医药等行业产业的科技创新严重滞后㊂在资金㊁人才等要素大量被 虹吸 后,传统产业换代升级极为艰难㊂我国集中力量推进新一代网信技术㊁人工智能㊁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数字社会确实在飞速发展㊂I M D世界竞争力中心发布的‘2022年世界数字竞争力(WD C)“排名显示,[4]中国从2017年的31名上升至2022年的17名(WD C衡量了世界63个主要经济体商业㊁政府和更广泛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驱动力)㊂中国发布的‘2021-2022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则表明:[5]计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个点,数字经济和G D P将分别增长0.35%和0.18%;中国的计算力升至70分,算力产业规模近五年平均增速超过30%,至2022年底已拥有全球算力总规模的31%,即180E F L O P S,算力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8万亿元㊂另据‘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2年)“显示,[6]2021年全球47个主要国家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8.1万亿美元,中国占18.5%,仅次于美国㊂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近五年平均增速13.6%,至2022年达45.5万亿元,占G D P 的39.8%,数字经济对中国G D 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㊂但是,这一科创成绩是建立在行业产业失衡的基础上的㊂据统计,2020年,中国数字产业化占数字经济比重为19.1%,产业数字化占数字经济比重达80.9%;服务业㊁工业㊁农业的数字经济占行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40.7%㊁21.0%和8.9%,即工业和农业数字经济占比远低于服务业,数字经济巨头的主营业务主要集中于消费互联网,而北美15大互联网公司中,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呈现出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㊂[7]就农业转型升级情况来看,根据张彦红等对2001~2018年全国各省(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统计分析结果,[8]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平均水平从 十五 期间的47.9%提升至 十二五 的57.0%,而同期河北㊁上海㊁江西和新疆等省市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却在不断递减,如河北从65.4%降至49.8%,江西从45.9%降至40.2%㊂虽然这一测算方法有不够完善之处,如在农业物质费用㊁劳动力和耕地面积等要素的增长速度大于农业总产值增速时,还会出现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负值的情况,但就长周期大概率来说是有其科学性的㊂到2022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虽然已达到62.4%,但20多年来年均增幅却不到1%,按照这种速度,要想达到世界发达国家90%以上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水平,至少要到2050年㊂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显而易见,政府㊁社会及市场的要素资源被 虹吸 到了高附加值的行业产业上㊂社会主义国家牢记着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很清楚 农业不强,国家不稳 的道理,然而对 虚拟数字 与 虚拟金融 的相似性理解得并不清晰㊂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扩大,2023年1-4月,共有新注册99第5期朱佳龙,陈宏达,肖童现阶段建设科技强国的主要矛盾分析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人工智能㊁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企业71.7万余家;融资事件在人工智能㊁新能源汽车㊁机器人㊁生物技术㊁高端装备㊁新材料等行业企业合计发生超420起;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总市值与2019年底相比增长了7倍㊂[9]然而,在推动产业体系加快向产业链㊁价值链高端迈进时,在资本属性和科研规律的作用下,并没能实现 带动传统产业数字化㊁智能化㊁绿色化转型升级 的预期目标,反而引发新的行业产业结构性矛盾㊂正如G l o b a l E c o n o m i c s A n a l y s t于2023年5月发布‘T h e P o t e n t i a l l y L a r g e E f f e c t s o f A r t i f i c i a l I n t e l l i g e n c e o n E c o n o m i c G r o w t h“报告[10]所称,最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如C h a t G P T和B a r d等,在未来十年可取代相当于3亿个全职工作机会,尤其是在知识型工作领域,包括办公室和行政支持㊁法律助理㊁翻译编辑写作㊁新闻记者㊁建筑工程设计以及医疗保健等,在工作任务可能被人工智能自动化替代的这些职业中,有约25%~50%的工作量可能被A I所替代㊂虽然如此,也可能产生10亿新职业,[11]如网页设计师㊁软件开发人员和数字营销专业人员,尤其是那些人工智能无法胜任的主动发现问题㊁群体人性需求㊁心理情感辅导和开发创造性的解决方案等职业㊂当前存在的问题是,人们是否能够及时自我改造以适应甚至主导这一形势,在没有自主意识的C h a t G P T作用下,人们通过训练机器代为生产知识,这大概率会导致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本身发生颠覆性变革㊂作为数字脑细胞的芯片行业,据企业信息查询机构数据显示,中国现有芯片相关企业超17万家,而仅在2022年,全国吊销㊁注销芯片相关企业达5746家,比上年增加68%㊂在世界高端科技竞争领域,这一现状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㊂因为芯片行业全球总产值约为5000亿美元,而其资本技术密集度很强,时间成本大,替代风险高㊂例如,在量子科技支撑下,我国芯片行业已开辟出全新的发展道路,成功创造出完全不依赖美国引领的硅基芯片技术产业链㊁性能却亿亿倍增长的量子芯片,并已筹建全球第一条量子芯片及光子芯片生产线,如合肥的本源电子研发出 量子芯片光刻机 N D P T-100无损探针电学测量平台㊁量子芯片高真空存储箱,并在逐渐完善国产量子芯片产业链㊂我国芯片行业发展势头强劲,建成长距离㊁低维护㊁超稳定的量子互联网指日可待㊂国家鼓励科技创新与支持行业产业是有其目标要求和运行规律的,须要弄清此方面存在的主要矛盾,并针对性加以解决㊂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㊁知名经济学家和著名财经评论员马光远最近撰文指出,[12]中国鼓励科技创新仍按照旧式产业政策思维,不具体细分鼓励关键环节㊁核心技术,而是笼而统之地鼓励 芯片㊁大数据㊁物联网㊁人工智能 等大产业领域,容易导致众企业投机于简易项目扩大产能㊁谋取补贴㊂对此,美国在产业政策上扶持通用和共性技术,而非特定产业甚至特定企业,此做法特别值得借鉴㊂如美国支持先进制造业的政策几十年来主要聚焦于 新的技术和方法 ,包括以生物㊁材料㊁信息等为代表的通用技术㊂德国在‘国家高技术战略2020“中支持一些关键技术,希望通过关键技术发展出新产品㊁新工业和新服务㊂可见,科技创新的行业产业失衡问题也是现阶段制约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高风险因素㊂高科技行业不能脱离实体经济陷入自我赛跑,否则就无存在价值㊂政府㊁社会及市场的要素资源过度投入高附加值的科技行业产业,本身就是高风险活动,我们不能忘记美苏军事航空科技竞赛的历史教训㊂机器人可以靠数据生存发展,而人类不行㊂科技创新的价值就在于提高各行各业的生产效率,以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各种需求,行业产业失衡就谈不上高质量㊂科技创新只有实现了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才能引领整个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㊂三、科技创新的地域发展失衡就国家而言,2022年9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G I I)显示,[13]中国创新指数排名升至全球第11位(2012年还在第34位),首次拥有与美国一样多的顶级科技集群(即21个),其中世界五大科技集群中我国拥有两个,而美国㊁日本及韩国各一个㊂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全国(不含港澳台)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012年的3.2件升至目前的19.1件,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6.7%㊂根据前文公开数据, I M D世界数字竞争力(WD C)排位中,我国从2017年的第31位连续上升至2022年的第17位,日本却持续下降至目前的第29位㊂2022年美国计算力指数为77分(仅比我国多7分),占全球600个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39%,占全球算力总规模的36%,而中国也已占31%,排第三的日本仅占6%㊂为应对科研实力衰退,日本正在实施 精英大学 战略,计划每年对少数几所一流大学投入20亿美元扶持基础001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23年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研究㊂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世界机器人2022“报告显示,[14]全球制造业机器人密度的新平均值已飙升至每万名员工141台机器人,超6年前的两倍;中国的巨额投资使其密度位居世界前列,首次超过美国㊂美国为应对 工业基础被掏空 的挑战,总统助理沙利文演讲时称, 我们对向中国出口最先进的半导体技术实施精心设计的限制,是以直接的国家安全关切为前提的 ㊂由于数字科技成为现代G D P 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各国便围绕这一领域展开殊死搏斗,在 光刻机 芯片行业 电子信息产业 数字经济 科技创新路径上展现 三十六计 十八般 武艺㊂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不知不觉中将国家之间的竞争技法错误地引用到本国不同地区之间的科技创新良性竞赛上,产生一系列人才㊁资金及设备等要素的内耗㊂国家统计局2022年8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1年,我国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2.3%,远超美国7.8%及韩国7.6%的增长率;202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创纪录的2.79万亿元(居世界第2位㊂美国七千余亿美元,占全球研发总投入的28%),其中基础研究占6.5%,增长近24%;研发投入占G D P的2.44%(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居世界第13位),德国则为3.2%㊁美国3.4%㊁韩国4.8%,以色列以5.4%位居第一㊂在我国各地,研发投入与当地G D P之比,北京以6.53%位居全国第一,其次是上海4.21%和天津3.66%㊂[15]近几年世界又卷入高端科技投资高潮,如2020年半导体投资首次超过互联网,成为中国的第一投资赛道㊂在各国各地都在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大背景下,从政府到市场,从企业到产业,无论 东㊁西㊁南㊁北㊁中 ,整个高端科技行业都呈现出内卷形势㊂据国家网信办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16]显示,浙江㊁北京㊁广东㊁江苏㊁上海㊁福建㊁山东㊁天津㊁重庆㊁湖北等地区数字化综合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十㊂这结果无疑与其对数据㊁超算中心等数字科技进行的大量投入高度正相关㊂例如,上海正大力推进研究构建数据高效流通的基础设施,打造全国数据要素市场核心枢纽,着力提供低成本㊁高效率㊁可信赖的数据流通环境㊂安徽也建立由省领导牵头的10个新兴产业发展专班,统筹引导科技㊁人才㊁资本集聚,促使其人工智能㊁现代信息技术㊁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产业发展年均增长超20%,产生全省50%以上的上市企业和80%以上的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㊂证监会主席易会满2023年6月在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近年来,证监会以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为突破口,健全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制度机制,科技创新企业在新上市企业中占比超过七成㊂I F C I I联席主席,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屠光绍,2023年6月在上海召开的第三届中国社会责任投资高峰论坛(I F C I I)中提出: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金融拓展新领域㊁新域态,才能够真正使中国的金融从大到强,才能更好的服务中国高质量发展;反之,如果脱实向虚,金融也没有存在价值了㊂ [17]更何况,对科技创新提供的资本市场服务,欠发达地区事实上并无足够获得感㊂从R&D活动规律来说,欠发达地区也不具备大兴 高大上 科技产业的条件㊂例如,AM i n e r和智谱研究发布的‘C h a t G P T团队背景研究报告“[18]显示,C h a t G P T研发团队中,本科㊁硕士和博士的占比分别为33%㊁30%㊁37%,而我国相关人才大市场只能提供5%的博士㊂O p e n A I从成立到推出C h a t-G P T用了7年时间,而且C h a t G P T若用近万亿个单词(相当于1351万本牛津词典)来训练语言大模型,至少需要每天3亿元人民币的对话成本㊂另一方面,我国数字化人才缺口上千万,特别是人工智能领域高端人才稀缺,更加制约着欠发达地区通过突破这一领域来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㊂可见,现阶段科技创新的地域发展是失衡的㊂这种失衡不是建立于各地资源要素禀赋差异或科技行业本身客观活动规律基础上,而是一种人为的 拔苗助长 或 盲目攀比 的现象㊂据‘中国科技人才发展报告(2020)“数据显示,对于我国R&D人员各地区占比,东部10省市R&D人员占全国的65.6%,中部6省和西部12省(区㊁市)R&D人员所占比重分别为17.8%和12.7%,而东北地区R&D人员最少,仅占全国的3.9%,[19]此现象值得我们深思㊂欠发达地区制订实施科技政策时,必须客观体现人类科技创新规律和R&D活动规律,应更好顺应规律办事,而不能不顾省情盲目乞求 高精尖 人才或 高大上 产业,才尽其能业尽其效才是根本㊂要实现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按期建成科技强国,归根结底要靠世界一流教育和高水平人才㊂在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㊁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过程中,特别应尊重科技创新规律㊁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管理规律,切实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大力弘扬首创精神,持续推进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101第5期朱佳龙,陈宏达,肖童现阶段建设科技强国的主要矛盾分析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术联合攻关,做好一批具有前瞻性㊁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其中的关键就是要解决好现阶段科技创新的结构失衡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矛盾㊂基于此,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实施各具特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适度增加基础研究投入是必要的,但现阶段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在总量而在结构上㊂我国经济总量庞大,有集中资源办大事的优势,增加一点比例就是个天文数字,而对民族复兴具有战略意义的高端科技数量仍旧不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活动规律也不会因投资增减而改变㊂因此,在充分尊重基础研究灵感瞬间性㊁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鼓励战略科学家勇于践行颠覆性创新思维的基础上,应着重解决好以下三个结构性问题:(1)辨清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构成(包括哪些是关键技术或工程研发项目),并分别核定研究组织人才编制;(2)管理体制上,基础研究注重 自主与奉献 ,应用研究注重 自律与效益 ;(3)运行经费上,也应体现战略科学家与战术科学家不同的资助管理特色,基础研究稳定资助占多数,应用研究竞争性经费占主流㊂对此,作为中国科研体制改革试验田的 北生所 20年改革经验,及上海现行 基础研究特区计划 等都有推广价值㊂2.着力解决科技创新的行业产业失衡问题矛盾导致内耗,失衡隐藏风险㊂及时科学地对三大产业诸多重要行业进行宏观调控是我国体制的一大优势㊂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既要集中力量攻克人工智能㊁量子信息㊁集成电路等高端科技,又要大力支持生命科学㊁健康食品㊁生物育种等民生核心科技㊂在统筹推进各行业 研发 与 推广 齐头并进,加快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的同时,补上第一产业改造升级是当务之急,扶持涉及人民吃穿住及低耗环保等行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投入再多也不为过,因为这也是党之大善㊁国之大计㊂何况,在民生科技领域,西方发达国家的遏制程度较弱,仍有 低垂的果实 可摘,引进技术比自主研发更快更易完成,成本也较低,我国也已具备承接那些先进科技的要素禀赋㊁产业结构和技术基础㊂因此要尽量发挥好这一 后发优势 ,加快推动有关传统实体产业转型升级,即便付出较高代价也是值得且可理解的㊂3.统筹灵活解决科技创新的地域发展失衡问题我国教育㊁科技与人才三位一体发展战略和科技强国顶层设计都是很英明的,而具体到各行各业各地就缺少统筹协调,教条㊁形式㊁本位主义等行为时有发生㊂例如,近年各地陆续出台 科技强省 举措,倾力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和基础研究先锋队,而不顾本地要素禀赋㊁产业结构以及技术人才等前置条件,这种 百舸争渡 只会产生大量内耗㊂为解决科技创新的地域发展失衡问题,首要做好3件事: (1)各省科技决策组织广泛深入调研,弄清省情和科技家底;(2)各省组织大专家择优建设基础研究平台和本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团队,激活其他应用研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3)对有本省优势的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项目保障资金和政策支持,面向世界引入顶尖人才㊂从国家层面来说,应重在健全战略核心科技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统筹协调关键科技资源(包括基础研究 天才 及其研究平台)供求,激活政府㊁市场及社会的科技创新动能,如鼓励国际人才引进和国内各省 通才 有序交流,健全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帮助 全国集成电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等科技行业组织高效运行㊂在集聚全国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的同时,科学引导各省重点支持各具特色的应用型科技研发和成果产业化,提升其优势重点领域核心竞争力㊂参考文献:[1]喻思南.我国自然指数贡献份额首次位居全球第一[N].人民日报,2023-05-23(12).[2]骆军委,李树深.加强半导体基础能力建设点亮半导体自立自强发展的 灯塔 [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3,38(02):187-192.[3]霍思伊.中国基础研究向何处去?[R/O L].(2023-04-28)[2023-05-31].h t t p s://w w w.c h i n a n e w s.c o m/g n/2023/04 -28/9998804.s h t m l.[4]吴涛.这个权威排名中国第17名,见证中国5年间数字竞争力[E B/O L].(2022-10-21)[2023-05-31].h t t p s://b a i j i a-h a o.b a i d u.c o m/s?i d=1747264632792961230&w f r=s p i d e r&f o r=p c.[5]国际数据公司I D C,浪潮信息,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2021-2022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E B/O L].(2023-03-30) [2023-05-31].h t t p s://w w w.i n s p u r.c o m/l c j t w w/r e s o u r c e/c m s/a r t i c l e/2734773/2734784/2022122613493315670.pd f.[6]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2年)[E B/O L].(2022-07-29)[2023-05-31].h t t p://l i b.h b f u.e d u.c n/r e s/u p l o a d/f i l e/20230621/1687335633402067011.pd f.[7]杨虎涛.着力破除数字经济的结构性失衡问题[N].光明日报,2022-02-22(11).[8]张彦红,唐海春,田晓琴. 十五 以来我国各地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差异性研究及启示[J].科学管理研究,2020,38(5).[9]张莫,梁倩,罗逸姝.战略性新兴产业助推中国经济航船[N].经济参考报,2023-05-31(01).201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23年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高新技术企业的创业与发展研究高新技术企业是指那些主营业务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强,具有高技术含量和创新性的企业。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在中国的发展越来越迅速。
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新技术企业在创新、转型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将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创业与发展进行探讨与研究。
一、高新技术企业的定义及特征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生物、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先进制造等领域,进行技术创新并将其用于生产经营的企业。
其研发投入和技术密集度较高,核心技术具有较强的科研储备和应用价值,处于产业技术的最前沿。
高新技术企业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1. 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具有高新技术含量,技术复杂性较高,市场前景较好。
2. 高新技术企业处于全球化时代的潮流中,具有跨国经营的特征,其在国内外的业务联系紧密,贸易商场广泛。
3. 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文化注重创新、开放,且具有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有助于招揽业务资源。
4.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能力强,自主创新能力较强,创新项目成功率较高,成果转化成果显著。
二、高新技术企业的创业过程高新技术企业的创业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和总结的过程。
一般而言,高新技术企业的创业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确定核心技术。
高新技术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技术研究、技术攻关等,在确定原始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完善和创新,形成独具特色的核心技术。
2. 立项和筹资。
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具有可行性的项目,并针对性地制定出一套详细的筹资计划。
在筹资的过程中,建议高新技术企业选择多种融资方式,避免疏漏和风险。
3. 发展初期。
企业在此时需要加强客户关系,吸引更多的应用需求,并不断发掘和推出新产品,展开市场推广,建立业务体系,打造品牌。
同时还需大力发展人才,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和技能水平,以此为依托,逐步夯实企业发展基础。
4. 高速增长期。
企业在业务不断拓展的过程中,在核心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水平,进行合理推广。
基于科技创新的高新技术企业创业成功率分
析研究
高新技术企业创业一般需要技术人员和创业者的合作,对于创
业者来说,也需要投入资金、人力以及时间等资源,因此其成功
率并不高。
然而,科技创新为高新技术企业创业提供了新的机会
和空间,可以提高创业成功率。
首先,科技创新为高新技术企业创业提供了市场空间。
随着科
技进步和科技应用领域的扩大,越来越多的技术产品得以在市场
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比如,当下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社交、
媒体、广告、金融、医疗等不同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也为创
业者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其次,科技创新为高新技术企业创业提供先发优势。
因为科技
创新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进行研究,时间成本也非常高,
一旦研发成功并实现商业化,就可以占据市场先机。
比如,苹果
公司通过科技创新带来的优秀产品设计,成功的占据高端市场,
使其品牌得以快速崛起。
第三,科技创新也提高了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品质和使用体验。
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和创新往往会带来更好的体验和产品功能,
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比如,无人机技术的应用,为农业等特定
领域带来更多的可操作性和效率,从而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此外,科技创新促进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为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满足市场需求并保持竞争力。
比如,知名的中国电竞企业RNG,始终以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为发展核心,以现在的赛事和品牌规模,已然成为电竞行业里的巨头。
但是,科技创新并不是神奇的灵药,成功的创业仍然需要多方面的因素。
如资金等资源的投入,市场信息的掌握等,这些也是创业成功的重要条件。
总之,科技创新为高技术企业创业提供了重要的机会和优势。
通过不断的创新和产品优化,可以加强市场竞争和吸引更多的用户。
只有持续的创新和开发,才能使高新技术企业创业取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