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数据驱动教育评价变革

大数据驱动教育评价变革

大数据驱动教育评价变革
大数据驱动教育评价变革

大数据驱动教育评价变革

数据是信息时代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资源之一。大数据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低价值密度四大特征,决定了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以揭示意义并实现数据增值。大数据技术应用于教育评价领域,有助于获得更多原始基础数据,挖掘更多的教育信息,印证和揭示更有价值的教育规律机制,以此促进教育评价理论新的建构,指导教育评价实践更加精准、更加深入,打造途径更多元、数据更真实、主体更自觉、结果更公平的评价生态。

促进教育评价途径更加多元

教育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教育评价系统是其中最具生命力的子系统之一,评价系统的建设体现了教育生产的价值判断和方向引领。

从实际操作上看,教育评价系统要广泛吸纳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评价方法,基于不同的目的和场景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当前,传统教育评价对学生信息的获取方式相对单一,获取渠道相对固定,基于少量数据的评价难以获得较为广泛的比较性。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教育评价可以提供给评价方更加多元的数据,在信任机制中允许各方共享和使用,评价方可以依据不同的评价需求和评价模型对数据进行加工,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形成对学生更加全面的评估。当今教育领域的开放程度和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使得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的大规模教育测评得以广泛应用,如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国际数学教育比较研究项目(TIMSS)等,这些测评项目面向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对象为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学生,大数据技术在海量数据的采集与预处理、存储、清洗等方面展现了相当的优越性。再以PISA测试中的科学素养测评为例,监测点由少到多,且由具象变为抽象,其中数据的采集、清理、统计和分析,以及评价模型建构,都充分利用了大数据技术,保证所有信息数字化标准化,提高了评价的效率和可信度,从而拓宽了评价的途径和覆盖面。

促进教育评价数据更加真实

教育领域最精确的评价必须是基于数据、基于证据的。一个好的评价,应该要有初期、中期和长期效果的证据,一个好的评价模型,最核心的功能就是提供和使用证据,而这个证据就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数据。从新兴数据存储技术的角度看,区块链技术是大数据应用技术的经典应用之一,区块链由于记录了所有的交易信息,能保证记录数据的真实性,因此区块链本身就可以形成征信,为建立教育评价征信提供了新思路,为教育评价中的“存证”“循证”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教育评价区块链中的数据信息全部存储在有时间戳的链式区块中,具有极强的可追溯性和可验证性。区块链中的任意两个区块间都可以通过密码学方法相关联,可以随时追溯到任意一个区块的数据信息。只要能够确保上链信息和数据的真实性,那么区块链就可以解决信息“存”和“证”的难题。教育区块链技术可以真实记录每个人的学习成长信息,个人节点信息是教育评价的重要依据。从幼儿园到博士研究生学段,乃至毕业之后的工作阶段,区块链技术留存的除学业信息之外,还兼有公民的信誉表现等信息,从某种意义上建立了个人在社会上的诚信链。由此,教育评价区块链技术促使学习数据纪实更真实更详尽,也促进了教育评价更客观更可靠。

促进教育评价主体更加自觉

大数据技术能有效提升教育评价主体的自觉性,促进各类利益主体主动参与纪实、共享评价成果。教育评价实际上是基于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学习情况既

包括学习者的学业成绩,也包括学习者的知识、技能、态度、兴趣爱好、个性、特长、意志品质等各方面信息,还包含某个时间节点和某个学习阶段的信息。

在传统的教育评价中,学习过程中的个人学习数据的生成和管理权限由学校独占,其他的利益相关主体都是被动参与的,甚至是无权参与和不知情的。大数据技术能把零散的数据整合在一起,将学生静态的个人资料演变为动态的学习数据集合,学校、教师、父母、社会相关者等都可以对这些数据综合起来进行分析,以全面了解和如实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主体可以便捷地依据学生学习数据集进行分析评价,并将评价结论记录在内,使得对学生的评价更加立体、客观。在横向上,选拔学校、本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家长、社会企业等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授权借鉴和利用各方评价大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在纵向上,评价方可以通过对学习历程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和评价学生的发展轨迹,做出有利于评价目标的评价结论,如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或者增值评价等。

促进教育评价结果更加公平

传统教育评价的弊端之一,是其集中于某种倾向的权威性,评价环节过度依附某种“中心”,比如教师、学校管理者,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各评价主体因为不同利益难以形成有效的共享和协作,客观上形成了不对称的信任机制,导致评价失去了一定的自主性和全面性。

大数据技术可以通过所有参与者共同维护一个可靠的数据库,用分布式技术和共识算法重新构造一种全新的信任机制,每个最终用于评价的数据节点和数据区块都由参与者和评价者共同维护。数据集合中的数据信息基于共同遵循的生成机制和使用机制,在保密机制的监督下不会被任何人随意篡改,保证了评价原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大数据技术通过分布式存储和数据查询分析技术,实现了数据在网络中的流动共享,“全网见证”实现所有信息的“如实记录”,这样就打破了数据垄断,打通了部门间的“数据壁垒”,自然消除了所谓的“中心化”。大数据技术在公共服务领域已经实现了政务数据跨部门、跨区域共同维护和利用,教育评价大数据亦是如此,评价主体可以根据需要和合约权限选择评价对象,实现多个主体之间的协作信任,从而拓展了评价主体之间相互合作的范围和深度。大数据技术中对区域数据进行提取、甄别、处理和运用,使数据和信息在某一区域处于公开透明的状态,因此,教育评价结果会更加公平和公正。

总之,教育评价大数据是一片广阔的资源宝库,大数据技术是发掘有价值资源的利器,有着广阔可期的应用前景。大数据技术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表面繁荣但尚不成熟,教育评价领域的利益相关者应以开放和包容的姿态,积极学习和迎接大数据技术。同时要注意解决和规避大数据技术本身的问题和风险,比如大数据架构的高经费问题、数据传播的保密性问题、数据存储的空间瓶颈问题、数据使用的伦理风险等。(作者徐金雷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副研究员,本文系“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成果“默会知识观视角下中小学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

问题驱动教学法主持稿(1)

主持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为了更好的总结这次活动并指导今后的课堂教学,我们本着“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原则,在此举行“长武县实验小学‘问题驱动课堂教学法’专题研讨活动”。本次专题研讨活动分三步:第一步,由我简单介绍下问题驱动教学法;第二步,执教者王彩丽老师说课,侧重说问题如何驱动教学的过程;第三步;研讨。 下面先进行第一步:由我简单介绍下问题驱动教学法 问题驱动教学法即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这种方法不像传统教学那样先学习理论知识再解决问题。问题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领域内的各种问题为学习起点,以问题为核心规划学习内容,让学生围绕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一种学习方法。教师在此过程中的角色是问题的提出者、课程的设计者以及结果的评估者。 问题驱动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容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其思维。问题驱动中的问题体系非常重要,这些问题并非普通的知识性问题,而是那些具有启发性、引导性和探索性的问题,经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索,帮助学生重建知识结构。 从刚才的对问题驱动教学法的简单介绍可以看出,问题驱动教学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为此,学校决定提出“问题驱动课堂教学法”专题研讨,这个主题提出来了,就已经起到了提高课堂效果的作用,我们看到这节课中,王彩丽老师对这节课精心设计,精心设计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和思考,学生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求法效果比较好。 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和引导能力。因此,教师会在这样的专题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升,对以后的专业成长会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进行第二个环节,执教者说课 说课前,首先感谢王彩丽老师,今天代表数学教研组上了一节精彩的展示课。我们做教师的都知道,上一节公开课不容易,所以我们要听听执教者的想法。 说课时,讲述整个教学过程和设想,重点围绕所设计问题展开。执教者要介绍备课思考,在讲述每一个所预设的问题时,详细讲述教学预设和实际教学过程和效果。 下面有请王彩丽老师说课。

数据驱动下的智能教育(上)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f18808904.html, 数据驱动下的智能教育(上) 作者:刘三女牙 来源:《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2019年第15期 教育大数据为我们塑造了全新的人机教育教学环境,全面促进教育向个性化、科学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助力教育现代化目标的达成,这是大数据的精髓所在。教育大数据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深度应用,使得教师可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具体需求,教育大数据终将走向人工智能。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刘三女牙结合人工智能和教育大数据背景,从梦想与变革、创新与应用、挑战与发展三个方面解读数据驱动下的智能教育。 梦想与变革:技术助力教育革新 教育的千年梦想 任何技术和教育相结合,首先要解决教育的问题,所以说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问题导向。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知道,所有的技术要源于实践并最终高于实践。我们一直讨论未来教育,今年年初国家发布《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我不禁提出疑问:教育面临的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未来教育的核心是致力于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落实到核心就是个性化学习,也就是因材施教。这是教育方面一直面临的很重要的挑战,也是我们一直追求的梦想。教育的千年梦想就是如何实现因材施教,如何让每一个人在教育体系中得到自我成长,这是教育最重要的一点。沿着这一思路,我们来思考如何使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与教育相结合。 新一轮技术革新带来颠覆性影响 新一代信息技术,尤其是以AlphaGo及5G网络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真正进入信息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通常讨论以下四个方面: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础设置层面,会涌现出大量的数据,在大量数据的驱动下会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这就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特点。 技术助力下的教育变革与创新 新一代信息技术跟教育的融合必然会产生非常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会给教育信息化带来拐点,实现非线性增长,这就使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加快。进入“十三五”规划时期以来,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的步伐明显快于以往的任何一个时期,无论是在思想理念、拥抱技术方面,或是在理论研究层面、实践层面,都呈现出普遍繁荣的态势,这也有益于新技术的介入。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一、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理解 经过10余年的实践与总结,中国政府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这一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 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实现这一根本目的,仅仅拥有先进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一些信息技术手段是不够的。当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新的技术和手段的运用上,而且对教育的发展带来更新的理念和动力,使教育内容、方法和模式发生深刻变革。因此,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于要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运用信息技术逐步改变原有的教育教学过程与模式,实现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向以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并根据社会发展和学习者的需求,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范围内选择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突破传统教学活动的时空限制,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这一变革的过程就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过程,只有融合才能体现出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作用,这才是教育信息化的本质。 “融合”不是一般的技术应用,而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相互促进。一方面,信息技术要进入教育教学过程,改变教育教学模式,形成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作

用;另一方面,要实践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信息技术提供支撑,同时也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何克抗教授提出:以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只从改变“教与学环境”或改变“教与学方式”的角度(最多也只是同时从改变“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角度)去强调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只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改进教学手段、方法这类“渐进式的修修补补”上,还没有触及到教育的结构性变革。他认为要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自觉地认识到:不能只是停留在运用技术去改善“教与学环境”或“教与学方式”的较低层面上,而必须在运用技术改善“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实现教育的结构性变革—也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出新型的‘主导一主体相结合’课堂教学结构”。这正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之所以提出、并倡导“信息技术要与教育深度融合”这一全新观念与做法的基本出发点,也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本质与确切内涵所在。 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基本思路 在总结过去的经验时发现,推动教育信息化不能简单地搞硬件驱动,而忽视课堂教学应用,这种方式做起来相对容易,但难以持久,并且效果也是会大打折扣的。我国教育部公开表示的基本思路就是采取应用驱动,一是要着眼于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在教与学的主战场中开展应用。这种应用应该是师生广泛参与的日常教与学的活动,应该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应该是对即有教学方法的改造与

问题驱动式课堂教学

1、任务。 2、接触时间短。 3、思想和习惯阻碍改革 一、科技的发展促使教育的变革 1、马云: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改变银行(2008)可以颠覆、取代 2、网络技术和大数据可以颠覆、取代现在的学校 (科技发展太快不会学习不变革不行!) 3、中兴事件:美国的一纸限令让其无法继续生存。核心芯片。 世界四大通讯供应商之一 3、华为2018年研发费用1015亿元人民币 (没有创新能力就没有生存空间!。对行业、对公司是这样对生活在社会中的一个人更是这样!) 5、高度的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不再需要一般的技术工人。 需要有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工人。扫地机器人、炒菜、书法、象棋(不可再墨守成规!) 二、国家推动——新课程改革 (96年提出素质教育,2001年新课程改革) 1、新课改理念:关注人的发展 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继续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创新精神。 2、政府:提供平台、 3、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帮扶活动 教育专项投资(平台)教育均衡验收 1751工程(示范)

三、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 为了改变传统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很多学校都做了积极的探索 1、杜郎口:10+35(教师10、学生35) 2、昌乐二中:271(教师讲20%、学生学70%、检测10%) 3、杨思中学:先学后教、不学不教(讲10分钟内) 4、东庐中学:讲学稿(自学、合作、展示、反馈) 5、实验中学、开发区实验、徐寨镇中、杨楼镇中、终兴镇中、王小庄中学:依托导学案的“先学后教,当堂达标”教学模式 6、人民路中学:依托小组合作的“三三四教学模式” 7、黄冈镇中:“三段五步”教学模式 、新教育实验(民间发起、行政支持的教育改革共同体) 讲堂——学堂 传统课堂:学生是无参与的、无思考的、低效的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四、问题驱动式课堂 那么学生应该怎么学的问题 论语中一共有117个问题,其中109个是学生问老师的,有7个是学生间相互提问的,只有一个是孔子提出的 1、我县问题驱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 孙局长:倡议:小学阶段应该努力打造活力课堂 初中阶段应该努力打造问题课堂 高中阶段应该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最新数据驱动教学改进总结讲课教案

数据驱动教学改进总结 荥阳市城关乡初级中学多年以来,从教研室下发的历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中招成绩、以及其他各方面考评成绩来看,我校学生学业水平及综合素质都好于其他兄弟学校。一份北京师范大学的反馈报告,使我们认识到我校教学工作方面存在的不足,结合报告中反馈的数据,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育教学进行了改进。 一、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报告中数据信息显示,我校大部分学生不是为了学习知识而学习,而是为了不被批评而学习。

当学生为了掌握知识而学习时,学生参与学习行为的动机在于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学习始于学生内在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是投入到学习任务当中去的。 当学生为了避免批评而学习时,学生参与学习行为的动机在于避免显示自己的无能。学生的注意力也是放在自我表现上。 为了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为了能更好地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课堂上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向学生阐述知识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讨的兴趣;客观公正地进行教学评价,强化学习动机。 当他们意识到自己所学的东西是很有意义的,或者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教师的支持和尊重时,自然会以很高的热情投入学习。 二、增设心理健康课,加强对学生心理疏导

报告中指出:在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方面,本校学生自尊水平偏低,抗挫折能力有待提高,幸福感偏低,但是好在抑郁情绪也比较低。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也是本校值得关注和改进的方面。

初中孩子正处于青春叛逆期,问题多多,比如:网瘾、厌学、早恋、抑郁、社交恐惧症等等。 针对报告中反映出的问题,学校高度重视,增开心理健康课,加强对问题学生群体的心理疏导。没有师资,学校鼓励年轻骨干教师参加心理咨询师考级,组织教师参与各类心理辅导培训班,培养了一批心理咨询与心理疏导专家型教师;开设心理健康课,每班每周一节,让有资质的心理健康教师上课,对特殊学生加强心理疏导,为学生打开一扇心灵之窗,让他们看到光明与希望,看到一切美好的事物。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坎坎坷坷,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三、合理利用”班班通“,打造高效课堂 数据报告显示:在学业成绩方面,本校学生学业成绩相对教低,值得重视。

数据驱动下小学校长领导力提升的思考和探索

数据驱动下小学校长领导力提升的思考和 探索 一、大数据时代,教育已经从人文社会学科变成实证科学 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当今的教育变革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大数据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可以以完整真实的数据为依据,用不同的视角分析学生、教师、课程教学模式、师生评估方法等。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学校数据文化正在逐渐成形,教育已经从人文社会学科变成实证科学。 二、福田区建立区域教育质量“健康图谱”,撬动区域教育质量的杠杆 2011年开始,深圳市福田区委托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联合开展区内中小学区域教育质量体检,建立区域教育质量“健康图谱”,全面客观记录信息,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等,帮助校方能及时获取精准材料,以此作为撬动区域教育质量提升的杠杆。梅园小学作为样本学校连续几年参加测试,并得到了详实的年度质量体检报告。 梅园小学通过认真研读教育质量体检报告,对各项测试数据及学习相关因素问卷结果进行了归总分析。从协同中心反馈给学校的《质量健康体检报告》中可以看出,梅园小学的学业达标率均高于区域均

值。以2014年梅园小学检测反馈数据为例,这一年梅园小学学生学业达标率96.9,学生高层次能力76.68,均高出区均值3.42。学习压力指数8.91,学生的睡眠指数30.77,补课指数32.7,学习策略指数为33.20。 如果仅仅把这一组组的数据看成是对过去一年或几年的教学情况的表象结果,这些数据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但是把这些数据进行综合考量时,这些数据都蕴涵着各自深层的信息,揭示了学校教学管理背后的逻辑关系。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压力、学习策略、补课、睡眠等指数与学业达标高层次能力指数形成了极大的落差。 查阅影响学生发展指数表发现,2014年梅园小学师生关系指标指数为67.61,学生满意度70.61,教师满意度11.11,学校归属感50.20,分别低于区域均值7.3、6.24、15.27、3.71。 数据揭示了梅园小学学生发展的实际状况,也凸显了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和制约发展的相关因素。在影响学生发展指数各项因素中,可以直接对各项指标都具影响力的指标项为校长领导力。 三、校长领导力关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更直接反映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谈及校长领导力,很多人总是会以“有魄力”、“有水平”、“情商高”、“语言表达能力强”、“善沟通”、“公正”等等予以评价,所有的这一切评价与其说是衡量校长领导力不如说都仅仅是以描述性的语言对一所学校的校长个人能力评价,这是对校长领导力片面理解为校

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对此你什么看法

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对此你什么看法 现代信息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人类知识得以迅速传播、积累、分析、组合和存储、再现,从而给人们以更多的手段来利用、获取并再次开发知识,因而知识的增长速度在信息时代极为迅猛。目前,大家都在使用“以知识为基础的 经济”这个说法,是因为几乎所有的学习者,都发现获得的知识越多,价值就越大。技术 已经改变了全球劳动力的本质特点。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领域,给教育和学习带来的影响和变革是深远的、根本的,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将其称为“教育的革命”。这些变 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教育本身产生的变革:1. 改变了学校教育条件和教学手段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相结合,一方面为教学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最先进的生产工具,同时改变着教育形态,课程与教材更加智能化、群体化、综合化、多元化和系统化。例如,利用电子载体的可读写性、可存储性,使新教材能实现对教师和学生教与学过程的记录,学习历史的动态追踪和评价,即时的反馈和教学策略调整,可以实现“专家诊断”式的教材、“智能化”的教材。2. 引发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强调的 是知识的传授,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学组织、教学方法等都环绕着传授知识这个中心展开。但在进入信息社会的今天,掌握知识比不上获取知识的能力重要,我们逐渐认识到,树立创新实践教育的思想观念,全面实施创新实践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创新离不开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催生创新的需求,才能产生创新的动力。3.实现了由传统教育模 式到信息时代教学模式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按年龄、成绩分组,分学科定时学习,是一种集体化、无个性的个体学习行为;而信息时代的教学模式则主要是交互式、启发式、多样化、个性化的合作式学习,可以混合分组,更注重能力的提升和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学方式方法革新了,枯燥的学习方式改变了,立体、高效地传输信息,使教学更为高效。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使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办学机制越来越透明,高等教育逐渐融入了社会和人们的生活之中。4.对教育目的产生的 变革传统的知识应用型人才已经不能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教育要进行变革,突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知识创新能力,引起了教育目的的变革。教育信息化促使教育从封闭逐步走向开放化、大众化,远程教育、网络大学、虚拟教学的出现,数字校园的建设,教学内容的 数字化和多媒体化,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扩大了教育的对象,使大众教育、终身教育成为可能,这就进一步为人的个性发展、素质提高创造了条件,使得高等教育的目的在原有的政治性和社会性的基础上增加了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这一自然属性,更具人本精神。二、引发学习方式的变革:在现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下,我们今天必须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一、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具体地说,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

数据驱动教师教学方式改进的探索不思考(教学研究案例成果PPT)——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教学研究室

数据驱动教师教学方式改进的探索与思考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教学研究室 二O一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中牟概况 农业公园领头雁 官渡古战场 地理位置 寿圣寺双塔

年份 小学 初中 校长 教师 家长 学校 学生 学校 学生 2014 20 5179 17 4855 74 566 10034 2015 17 5900 17 5131 68 623 11031 2016 20 6440 17 5412 74 655 11852 2017 17 5874 17 6477 68 763 12351 合计 74 23393 68 21875 284 2607 45263 总计:93427 2014-2017年中牟县参加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人数统计 中牟概况

汇报内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改进效果困惑与思考

提出问题 (为什么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评价那么好?)

A 水平为优秀, B 水平为良好, C 水平为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D 水平为未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学业17所学校中校55排第二位,校49排第十五位。校55、49学生各水平比例不均衡。 010 20 30 40 506070 80 90 100 本市 本区 校53 校54 校49 校41 校45 校43 校58 校52 校48 校57 校50 校59 校51 校42 校47 校55 校46 学业达标 指数 八年级 2015年八年级学生不同学校学业达标指数 17 6 29 16 14 29 28 24 41 17 14 24 18 4 28 25 34 19 25 35 27 29 50 34 36 48 37 27 39 28 31 42 24 29 28 17 22 21 12 29 28 27 31 43 20 27 18 28 30 23 27 20 5 13 17 10 12 24 15 24 0102030405060708090100本区 校55 校49 本区 校55 校49 本区 校55 校49 本区 校55 校49 本区 校55 校49 语文 数学 英语 科学 人文 2015年校55、49学生各学科各水平人数比例 D C B A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广大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从而进一步推进我们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信息素养;课程改革 目前,不少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很先进,但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还是靠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来工作,每天都要从事大量极其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不能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作为常规性的教学手段,教学设备基本上属于装饰品,仅在公开课中亮一下相,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备远远不能转化为教育质量。这样,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无异于一堆“高级垃圾”,造成了人、财、物的浪费。英格尔斯曾说过“再完善的现代化制度和管理方法,再先进的技术工艺,也会在传统人的手中变为废纸一堆,”因此,非常有必要来提高广大教师的现代教育观念,让广大教师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对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原国家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强调指出“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下面从这两方面来谈谈。 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知识经济是21世纪的主旋律,世界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社会经济的战略资源从资本转到知识,转到信息。回顾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在农业社会,是将物质作为资源来利用;在工业社会,是将能量作为资源来利用;在信息社会,则是将信息作为

资源来利用。据美国公布的统计资料,1992年亿万富翁的排名版首次由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以65亿美元的个人资产(到1997年已达到510亿)荣登榜首。而在过去,美国的亿万富翁是钢铁大王、石油大王,他们依靠钢铁、石油这类资源,而比尔·盖茨是以知识和信息为资源,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这充分说明了知识、信息在国民经济中的重大作用。 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以教育为基础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向高、精、尖的方向发展,社会发展越需要教育培养出具有高学历,高深知识,适应信息时代,掌握信息技术,富于创新精神的人。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培养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才。在信息社会,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能力成为继“读、写、算”能力的第四文化立足点。如果缺乏信息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就相当于信息社会的“文盲”。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我们需要将教育与信息统一起来,将教育与计算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通过应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来建构新型的教学模式,如通过互联网络,学生可以学习如何检索、核对、判断、选择和处理信息,以达到对信息的有效利用,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一个关键环节。新课程标准,为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在对学科定位、教学目的的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估作出相应调整的同时,还增加了“教

数据驱动教学改进汇总

数据驱动教学改进汇总

————————————————————————————————作者:————————————————————————————————日期:

数据驱动教学改进总结 荥阳市城关乡初级中学多年以来,从教研室下发的历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中招成绩、以及其他各方面考评成绩来看,我校学生学业水平及综合素质都好于其他兄弟学校。一份北京师范大学的反馈报告,使我们认识到我校教学工作方面存在的不足,结合报告中反馈的数据,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育教学进行了改进。 一、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报告中数据信息显示,我校大部分学生不是为了学习知识而学习,而是为了不被批评而学习。

当学生为了掌握知识而学习时,学生参与学习行为的动机在于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学习始于学生内在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是投入到学习任务当中去的。 当学生为了避免批评而学习时,学生参与学习行为的动机在于避免显示自己的无能。学生的注意力也是放在自我表现上。 为了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为了能更好地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课堂上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向学生阐述知识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讨的兴趣;客观公正地进行教学评价,强化学习动机。 当他们意识到自己所学的东西是很有意义的,或者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教师的支持和尊重时,自然会以很高的热情投入学习。 二、增设心理健康课,加强对学生心理疏导

报告中指出:在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方面,本校学生自尊水平偏低,抗挫折能力有待提高,幸福感偏低,但是好在抑郁情绪也比较低。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也是本校值得关注和改进的方面。 初中孩子正处于青春叛逆期,问题多多,比如:网瘾、厌学、早恋、抑郁、社交恐惧症等等。

智慧教育大数据云平台规划设计方案

智慧教育大数据云平台 建 设 方 案

目录 第1章概述 (19) 1.1、 1.2项目简介 (19) 1.1.1、项目建设目标 (20) 1.1.2、项目建设内容 (21) 1.1.3、项目建设期限 (23) 1.1.4、xxx市智慧教育大数据云平台建设依据 (23) 1.1.4.1、平台定位 (24) 1.1.4.2、总体建设原则 (25) 1.1.4.3、建设方式采用购买服务的形式 (26) 1.2、参考文献 (26) 第2章需求分析 (29) 2.1、XXX市教育信息化整体情况分析 (29) 2.2、基础网络情况分析 (30) 2.3、基础设施及成熟软件分析 (30) 2.4、应用系统现状分析 (31) 2.5、教育局用户群体与需求分析 (31) 2.5.1、办公室 (31) 2.5.2、督导室 (32) 2.5.3、基教科 (32) 2.5.4、规划财务科 (32) 2.5.5、教科院 (33) 2.5.6、教师工作科 (33) 2.5.7、职成教科 (34) 2.5.8、学校安全管理科、综合改革与政策法规科 (34) 2.5.9、体卫艺科 (36) 2.5.10、教育装备服务中心 (36) 2.5.11、教育质量评价中心 (36)

2.5.11.1、管理应用建设 (36) 2.5.11.2、教与学应用建设 (36) 2.5.11.3、社会公众应用建设 (37) 2.5.12、人事科 (37) 2.5.13、电教馆 (37) 第3章建设思路和建设目标 (38) 3.1、总体建设内容概述 (38) 3.2、总体建设理念 (39) 3.2.1、搭平台 (39) 3.2.2、定标准 (39) 3.2.3、上应用 (40) 3.2.4、成体系 (41) 3.2.5、集中管 (42) 3.2.6、特色建 (43) 3.3、总体目标 (43) 3.3.1、培养人才目标 (43) 3.3.2、推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 (43) 3.3.3、平台建设目标 (44) 3.3.3.1、智慧教育平台建设标准化 (44) 3.3.3.2、平台云化 (44) 3.3.3.3、业务能力云化 (44) 3.3.3.4、服务集中化 (45) 3.3.3.5、应用移动化 (45) 3.3.3.6、应用扩展化 (45) 3.3.3.7、资源可持续化 (45) 3.3.3.8、管理可视化 (45) 3.4、总体架构设计 (46) 3.4.1、总体架构 (46) 3.4.2、云平台整体架构 (47)

数学教学中数据驱动影响

数学教学中数据驱动影 响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数学教学中数据驱动的影响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仅看到了测试的阶段总结作用,数据对下一阶段教学的引导作用却被忽略。评价数据如何发挥它的有效性,从数据分析确定问 题、教学改进措施、数据驱动应用在教学中的注意事项三方面进行叙述。 关键词:测试数据教学改进教学评价 目前数据驱动在数学教学中用的较为普遍的是在每次单元测试、期中测试、期末测试之后的成绩分析,现在通过电脑阅卷,结束批阅的同时,电脑也会将各题的正确率得分率等各种你需要的数据进行一一的呈现。另一方面,在平时教学中,一些课堂作业、家庭作业的布置和反馈,利用网络数据都能进行及时的分析,还有一些在平时在教学中对于易错点的收集也会更快捷方便,包括进行的的学科过程性评价,通过数据对学生的需求及学科认知程度的了解也会更快、更准确。 一、数据分析确定问题 (一)测试数据确定差距 数学中很多基本运算、基本公式应用需要一些测试进行及时反馈,在单元、期中、期末测试中,经过网络阅卷,全班每一道题目的平均分是一个定值,而每一个同学的每一道题目得分却不尽相同,学生在通过自己的得分与班级的平均分比较,对自己学习的优势与劣势进行个人化分析,通过对比自己的分数和班级平均分,优秀率,良好率,合格率了解自己在班级乃至年级的位置,从而摆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三率一分让学生们迅速找到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不是泛泛而谈的说你这次数学考差了,你还知道差在哪里。通过三率一分的分析,帮助学生们确立数学学习评价体系,知己知彼,提高学习效率。对于老师来说,除了能知晓每个学生失误在哪儿,及时进行分层,对于考试中的考点与教学及时联系,确定教学下阶段的侧重点,同时与同学科同年级老师进行比对,互相学习进而完善自己的教学。 (二)练习作业数据确定教学对象及重点 目前有很多APP可以实现在线作业和练习,翻转课堂上也能实现在线课堂,这给数学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像七下第一章每一节都有一个整式运算公式,环环相扣,下一节新公式的学习,直接要用到前一节的公式应用,所以在线作业练习反馈,能更好的帮助教师知晓学生掌握情况,另外翻转课堂的当堂反馈,对老师、学生都能节省很多时间来突破难点。 (三)过程性评价数据的指导性

构建问题驱动式的数学课堂教学

构建问题驱动式的数学课堂教学 上杭县旧县中心小学钟发阳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数学思考的起拔器。高质量的数学活动总是从特定的数学问题开始的。构建问题驱动式数学课堂教学,就是以富有思考价值的数学问题为载体,以数学问题引发的内驱力为助推,以数学问题的探究解决为归宿,让学生参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实现对数学活动的深度参与和主动构建。那么,如何构建问题驱动式的数学课堂教学呢下面,笔者以近日参加我省小学数学教育分会2016年年会观赏到的福清市百合小学林心恩老师执教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为例,谈3点思考体会。 一、以结构问题导趣,激发探究动力 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与数学知识的自身特性入手,创设情境,引发认知矛盾冲突,是激发、维系小学生内在探究学习动力的根本方法。问题驱动式的数学课堂教学,强调有层次地呈现相关联的数学问题,不断打破学生已有的认知平衡,持续激发学生的探究动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数学问题时,要立足学生的认知发展区,根据数学知识的结构特点,体现问题探索的渐进性、结构性。 例如,在课始,教师以3只羊跑步比赛为情境,利用表格分步出示如下有关数据信 :观察表格,你能只根据3只羊跑步的路程,判断出哪只羊跑得更快吗(学生经过交流、辩论,认识到只知道3只羊跑步的路程是不够的,还要知道所用时间才能比较判断。) 2.师(课件隐去第4行“美羊羊”的数据):喜羊羊和懒羊羊跑的路程不同,可用的时间一样多,谁跑得快能比较吗你发现什么(学生讨论发现:当两者时间相同时,跑的路程越多也就越快。) 师(课件隐去第2行“喜羊羊”的数据):比较懒羊羊和美羊羊的跑步信息,能比较谁跑得快吗你又有什么发现(学生经过讨论,又发现当两者路程相同时,用的时间越少跑得就越快。) 3.师(课件再隐去第3行“懒羊羊”的数据):喜羊羊和美羊羊的跑步路程和时间都不同,谁跑得快,该怎样比较(学生再次讨论,提出可以将路程除以时间,计算出每秒跑的路程,再比较判断。) 这里,教师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入手,围绕着“怎样判断哪只羊跑得更快”这一核心问题,精心设置了3个层次问题:(1)仅知道路程,能比较快慢吗(2)两者的时间(路程)相同,路程(时间)不同,能比较快慢吗(3)两者的路程、时间都不同,又该怎样比较快慢呢这样以相关联的结构性数学问题为驱动,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不断打破学生的认知平衡,在破与立的思维碰撞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多角度、立体式感知了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内在数量关系,为揭示数学概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以生本问题导思,主动完善新知

大数据驱动教育评价变革

大数据驱动教育评价变革 数据是信息时代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资源之一。大数据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低价值密度四大特征,决定了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以揭示意义并实现数据增值。大数据技术应用于教育评价领域,有助于获得更多原始基础数据,挖掘更多的教育信息,印证和揭示更有价值的教育规律机制,以此促进教育评价理论新的建构,指导教育评价实践更加精准、更加深入,打造途径更多元、数据更真实、主体更自觉、结果更公平的评价生态。 促进教育评价途径更加多元 教育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教育评价系统是其中最具生命力的子系统之一,评价系统的建设体现了教育生产的价值判断和方向引领。 从实际操作上看,教育评价系统要广泛吸纳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评价方法,基于不同的目的和场景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当前,传统教育评价对学生信息的获取方式相对单一,获取渠道相对固定,基于少量数据的评价难以获得较为广泛的比较性。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教育评价可以提供给评价方更加多元的数据,在信任机制中允许各方共享和使用,评价方可以依据不同的评价需求和评价模型对数据进行加工,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形成对学生更加全面的评估。当今教育领域的开放程度和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使得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的大规模教育测评得以广泛应用,如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国际数学教育比较研究项目(TIMSS)等,这些测评项目面向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对象为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学生,大数据技术在海量数据的采集与预处理、存储、清洗等方面展现了相当的优越性。再以PISA测试中的科学素养测评为例,监测点由少到多,且由具象变为抽象,其中数据的采集、清理、统计和分析,以及评价模型建构,都充分利用了大数据技术,保证所有信息数字化标准化,提高了评价的效率和可信度,从而拓宽了评价的途径和覆盖面。 促进教育评价数据更加真实 教育领域最精确的评价必须是基于数据、基于证据的。一个好的评价,应该要有初期、中期和长期效果的证据,一个好的评价模型,最核心的功能就是提供和使用证据,而这个证据就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数据。从新兴数据存储技术的角度看,区块链技术是大数据应用技术的经典应用之一,区块链由于记录了所有的交易信息,能保证记录数据的真实性,因此区块链本身就可以形成征信,为建立教育评价征信提供了新思路,为教育评价中的“存证”“循证”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教育评价区块链中的数据信息全部存储在有时间戳的链式区块中,具有极强的可追溯性和可验证性。区块链中的任意两个区块间都可以通过密码学方法相关联,可以随时追溯到任意一个区块的数据信息。只要能够确保上链信息和数据的真实性,那么区块链就可以解决信息“存”和“证”的难题。教育区块链技术可以真实记录每个人的学习成长信息,个人节点信息是教育评价的重要依据。从幼儿园到博士研究生学段,乃至毕业之后的工作阶段,区块链技术留存的除学业信息之外,还兼有公民的信誉表现等信息,从某种意义上建立了个人在社会上的诚信链。由此,教育评价区块链技术促使学习数据纪实更真实更详尽,也促进了教育评价更客观更可靠。 促进教育评价主体更加自觉 大数据技术能有效提升教育评价主体的自觉性,促进各类利益主体主动参与纪实、共享评价成果。教育评价实际上是基于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学习情况既

话说《问题驱动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

话说《问题驱动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 迄今为止,有关数学教育的理论或实证研究书籍比比皆是,这些书或基于教育学、心理学,或基于教材教法,它们对于从事基础教育研究无疑是重要的。然而,基于数学内容思想性的教育理论书籍即使在国际上也为数不多。 人们常说:“数学是思维科学,数学教育的目的是教学生学会思考”,道理谁都懂,问题是如何落实到具体的课堂?在实际操作中就见仁见智了。 应试教育的确让教师们很难有时间去认真思考很多教育问题,一线教师与数学教育研究工作者之间似乎也隔着一条鸿沟,后者通常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指导前者,问题是,这种指导的实际可操作性如何?毛泽东说:“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有多少数学教育研究工作者愿意以身一试呢?这或许是一线教师与数学教育研究工作者之间常常难以沟通的重要原因之一。 数学课堂的灵魂是什么?相信绝大多数的数学教育研究工作者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思想”。但具体到实际的课堂,如何体现数学的思想性?知识与思想之间是什么关系?众所周知,书本是知识的载体,知识是思想的载体,但前者是显性的,后者是隐性的,这就决定了掌握数学思想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如何在课堂上通过知识呈现数学思想?这是个颇具挑战性的问题!呈现数学思想的合适方式是

什么?很多人都在说问题驱动,我们是否真的清楚驱动课堂教学的问题是什么?教材中、课堂上的探究随处可见,我们是否搞清楚了什么叫探究?探究与验证之间的差别是什么?我们进行的探究是不是探究?也许这些问题才是数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根本问题。 《问题驱动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一书正是这方面的一个尝试,它基于数学内容的思想性为高中数学教师和大学师范生以及数学教育研究生的教学与实习提供了建议性意见,书中针对教材内容与课堂教学给出了大量案例分析,同时还以课堂评析、实录等方式提供了作者在中学授课的部分教学案例供一线教师参考。本书有别于传统的数学教育理论书籍,作者融数十年数学研究与教学经验于数学教育研究中,提出了一些新颖的见解,直接面向一线教学提出具体的教学建议,不失为一本具有借鉴意义的一线教师教学参考书。也适合大学师范生作为教法教材或参考书,还可以作为数学教育研究工作者及数学教育研究生的参考书。

数据驱动教学决策研究实施方案

《数据驱动的教学决策研究》实施方案 一、实施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于教育领域的大数据分析已经成为了当今教学的发展趋势。学习分析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经验式模式,既能为学生提供高质量、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又能改进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方式。通过信息数据分析完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数据共享和统一认证。 二、机构设置 为扎实有效推进“数据驱动的教学决策研究”进程,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设置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1.领导小组 组长:张乐宽 副组长:孟昭君李建华屈丽杜延浩 成员:胡磊孔祥亮李明军杨传明何洪涛 2.工作小组 组长:孟昭君 副组长:胡磊 成员:孔祥亮李明军杨传明何洪涛赵绘孟丽王启梅杜东玲王震王振民杜宝臣周露 肖红 三、目标设计 1.在智慧教学环境下,对学生建立多样化、个性化的评价体系。

2.在智慧教学模式下,充分发挥大数据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等方面的作用。 3.利用大数据帮助翻转课堂实验班教师优化教学方式。 四、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本课题属于实践性研究而非理论性研究,主要是从现状出发,对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基于大数据给我们教学带来的影响,寻求解决和突破的路径。因此,本课题研究的角度包括: (1)问题研究。对当前学生的心理状况、学习情况以及对网络教学的认识进行摸底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问题分析,挖掘问题产生的对应原因,作为课题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2)对策研究。基于问题及归因研究,针对如何推动教师教学决策进行研究,探索建立相关机制和制度,分析各种对策在教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和功能。 (3)行动研究。本课题重要的是实践研究,要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边研究边行动,边探索边行动,重在行动中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构建学生的认知体系。 2.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从课题立项之前到研究的各个阶段,分别用网络平台、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不同内容的调查研究,提高研究的可行性。 (2)个案研究。对校内、级部的典型进行解剖,挖掘可资借鉴

2234一体化课程体系工作总结及改进措施

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漯河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 机电一体化专业 工作总结及改进措施

一、指导思想 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就是特色校建设的关键,而专业课程改革就是一 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课程改革与建设反映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反映了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的内涵,也反映了我校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我校教育的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水平。我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通过校企合作,在一体化课程培养目标、一体化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手段与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使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更能满足职业岗位与岗位群的需要。基于此,特制定本方案。 二、一体化课程体系教学的概念及作用 所谓“一体化”教学就是指专业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教学一体化,教学场地一体化,教材一体化,教师一体化。一体化教学,通俗的理解就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的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融为一体,即:实践-理论-再实践的一体化。其内涵主要就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与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从而逐步实现了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学生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与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实习车间为中心转变。这种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很好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与实操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作用,必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一体化教学法由于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且互相配合、灵活运用,故能激发学生的

学习情绪与兴趣,使学生不觉得单调乏味,因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可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紧密结合,使教学时间与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三、具体思路 1、一就是论证调研,在调研过程中确定市场对各专业人才的层次要求与职业能力标准;二就是聘请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事业(特别就是著名企业)专家参加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三就是寻找“订单”协作单位。把以上三方面进行整合,通过校企共同确定培养目标与方案,这就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根据职业岗位与岗位群的需要组建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就是育人活动的总体方案,就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与依托。我校教育培养目标的确定及功能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程体系的正确定位与及时应变。我校一体化课程体系应突出综合运用知识的鲜明特色,使学生掌握综合了不同能力模块的知识与技能(包括专业技术、与技术相关的专业理论、文化知识、与岗位相关的法规要求、与合作相关的人际规则等)。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开展校企合作,构建合理的人才知识结构与智能结构,针对就业岗位群,形成岗位工作内容分析表,并将其转化成知识能力,制定课程标准,合理组建课程结构,以适应课程个性化的要求。各专业课程结构体系由公共基础模块、职业基础模块、岗位操作技术模块、专业方向模块与选修模块组成。每个模块由若干门课程组成,每门课程都确定了知识、能力、素质目标。 3、诚邀企业人员共同编写专业课程教材。传统教材比较抽象,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适应我校教育发展,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必须以现代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