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常见气体习题有答案81
- 格式:doc
- 大小:479.50 KB
- 文档页数:6
硫SO2H2O2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的是()A.二氧化硫B.氮氧化物C.二氧化碳D.悬浮颗粒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可用热水或CS2洗去试管内壁残留的硫B.硫有多种同素异形体C.硫与非金属反应只体现还原性D.自然界中硫以游离态形式存在3臭氧发生器可将氧气转化为臭氧(O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臭氧是由三个氧原子构成 B.O2和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C.O2与O3的性质一定相同 D.O2转化为O3是物理变化4.碲的某种化合物是常用的VCD光盘记录材料之一,以下对碲元素及化合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 单质碲在常温下是固体B H2Te不如HI稳定C H2TeO4的酸性比H2SO4的酸性弱D 碲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六周期、VIA族5.下列变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A.H2SO4―→SO2 B.H2S―→SO2C.S―→SO2D.SO2-3―→SO24.下列物质中,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生成的是()①CuS②FeS③SO3④H2S⑤FeCl2A.①③⑤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全部6过氧化氢与用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过量)反应,生成硫酸钾、硫酸锰、水、氧气,如果过氧化氢中的氧原子是用带放射性的示踪原子(18O),则反应完毕后,18O将会出现在()A K2SO4中B MnSO4中C H2O中D O2中7SO2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我国规定空气中SO2含量不得超过0.02 mg/L,下列措施中不能够减少SO2排放量的是()A.使用水煤气或干馏煤气作燃料B.在煤中加入石灰后燃用C.将块状煤粉碎,提高其燃烧效率D.循环处理吸收塔放出的尾气8含有下列各组离子的溶液中,通入过量SO2气体后仍能大量共存的是A.H+、Ca2+、Fe3+、N03-B.Ba2+、Cl-、Al3+、CO32-C.Na+、NH4+、I-、HS-D.Na+、Ca2+、K+、Cl-9.将SO2通入BaCl2溶液并不产生沉淀,而通入另一种气体后可以产生白色沉淀。
人教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氮及其化合物 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一、选择题1.某混合气体可能有CO 、2CO 、3NH 、HCl 、2H 和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浑浊现象)、氢氧化钡溶液(有浑浊现象)、浓硫酸、灼热的氧化铜(变红)和无水硫酸铜(变蓝)时,可判断该混合气体中一定有( )A .HCl 、2CO 、2HB .CO 、2H 、2H OC .CO 、2H 、3NHD .HCl 、CO 、2H O【答案】A 【详解】由于混合气体通过氢氧化钡溶液(有浑浊现象),而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浑浊现象),证明混合气体中一定存在氯化氢和二氧化碳气体;经过浓硫酸干燥后,灼热的氧化铜(变红)说明氧化铜被还原成铜,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反应后有水生成,证明混合气体中一定存在氢气,综上所述,该混合气体中一定有HCl 、CO 2、H 2,故答案为A 。
【点睛】考查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此题为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完成此题,要根据题干叙述的内容,根据物质的有关性质,抓住解题的关键,根据“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浑浊现象)、氢氧化钡溶液(有浑浊现象)”可知混合气体中一定存在二氧化碳和氯化氢,一定不存在氨气;根据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浓硫酸干燥后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变红)和无水硫酸铜(变蓝)”证明一定存在氢气,可能存在一氧化碳。
2.有关铵盐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都是晶体,都能溶于水 B .受热时分解,都有NH 3产生 C .与碱共热时不一定产生氨气 D .都能与酸反应【答案】A 【详解】A .铵盐都是易溶于水的白色晶体,A 项正确;B .铵盐不稳定都能加热分解,但不一定有氨气产生,如:NH 4NO 3N 2O↑+2H 2O ,B 项错误;C .铵盐都能与碱反应生成氨气,C 项错误;D .铵盐不都能与酸反应,例如硝酸铵不能与酸反应,D 项错误; 答案选A 。
3.对于硫酸和硝酸的比较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冷的浓硫酸和浓硝酸都可以用铝、铁的容器盛装 B .稀硫酸和稀硝酸都具有氧化性 C .浓硫酸和浓硝酸都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脱水性 D .硫酸和硝酸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答案】C 【详解】A. 铝、铁与冷的浓硫酸和浓硝酸发生的钝化,因此冷的浓硫酸和浓硝酸都可以用铝、铁的容器盛装,故A 正确;B. 稀硫酸和稀硝酸都具有氧化性,稀硫酸和金属反应生成氢气,表现氧化性,稀硝酸和金属反应生成硝酸盐和一氧化氮表现氧化性,故B 正确;C. 浓硫酸和浓硝酸都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浓硝酸不具有,故C 错误;D. 化工生产中用硝酸、硫酸生产化肥、农药、炸药、燃料,金属加工前的酸洗等,故D 正确。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氮元素均被氧化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氮循环【解析】选A。
A,人工固氮时,N2+3H22NH3,氮元素被还原;B,把游离态的氮元素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是氮的固定,工业合成氨气属于人工固氮;C,硝酸盐可转化为蛋白质,动植物遗体可转化为氨气或铵盐,则含氮有机物和含氮无机物可相互转化;D,在自然界氮循环过程中,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加了循环。
2.(2024·松江模拟)某同学探究氨和铵盐的性质,下列对相关试验操作及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室温下测定等浓度氨水和NaOH溶液的pH,比较氨水和NaOH碱性强弱B.将氨水缓慢滴入AlCl3溶液中,探讨Al(OH)3的酸性C.将蘸有浓氨水和浓硫酸的玻璃棒相互靠近,视察到白烟D.加热除去NH4Cl中的少量NaHCO3【解析】选A。
氨水的主要成分NH3·H2O是弱电解质,氢氧化钠是强电解质,前者部分电离,后者完全电离,故通过室温下测定等浓度氨水和NaOH溶液的pH,可比较氨水和NaOH碱性强弱,A正确;由于NH3·H2O是弱碱,Al(OH)3不能溶于氨水中,故无法验证Al(OH)3的酸性,B错误;浓硫酸无挥发性,无法视察到白烟,C错误;NH4Cl受热也会分解,故不行采纳加热法除杂,D错误。
3.某试验过程如图所示,则图中③试管的现象是( )A.无明显现象,因稀硫酸不与铜反应B.铜片溶解,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遇到空气不变色C.铜片溶解,放出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铜片溶解,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在试管口变为红棕色【解析】选D。
生成的Cu(NO3)2在H2SO4的酸性条件下相当于又有了HNO3,铜片会接着溶解生成NO。
4.(2024·黄冈模拟)向盛有100 mL HNO3溶液的烧杯中加入肯定量的Cu、Al合金(还原产物为NO),充分反应后向溶液中加入1 mol·L-1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第21讲 常见气体的制备、净化和收集[复习目标] 1.掌握常见气体的制备、净化、收集及尾气处理的方法。
2.能对整套气体制备及性质实验装置进行分析,并能处理相关问题。
考点一 常见气体的制备、净化、收集及尾气处理必备知识夯实1.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 (1)固体+固体――→△气体发生装置如图:制备气体:□1O 2、□2NH 3等 (2)固体(液体)+液体――→△气体发生装置如图:制备气体:□3Cl 2、CH 2===CH 2(需加温度计)等 (3)固体+液体(不加热)→气体发生装置如图:制备气体:选择合适的试剂和装置能制取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气体,如NH 3(□4生石灰、□5浓氨水)、O 2(MnO 2、□6H 2O 2溶液)、Cl 2(KMnO 4、□7浓盐酸)、SO 2(□8Na 2SO 3、较浓硫酸)等2.常见气体的除杂装置4.(1)实验室制取Cl2时,尾气的处理可采用□1b装置。
(2)制取CO时,尾气的处理可采用□2a、c装置。
(3)实验室制取NH3时,尾气的处理可采用□3d装置。
名师课堂点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时实验装置的设计关键能力提升一、常见气体的制备和收集1.(2023·北京石景山区模拟)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所选试剂、制备装置及收集方法均正确的是()【解析】制取NO2可选用Cu和浓硝酸反应,不能选用稀硝酸,A错误;NH4Cl受热分解生成NH3和HCl,遇冷时NH3和HCl重新化合生成NH4Cl,不能用于制取NH3,B错误;H2O2在MnO2催化下分解生成H2O和O2,可用排水法收集O2,C正确;KMnO4和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生成Cl2,Cl2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择装置c,D错误。
【答案】C2.实验室制取下列气体,所选反应试剂、制备装置与收集方法均合理的是()【解析】铜与稀硝酸生成NO且反应不需加热,NO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NO2,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NO,A错误;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迅速升高温度到170 ℃,乙醇生成乙烯气体,乙烯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B正确;氨的密度小于空气,应该使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C错误;Na2SO3和硫酸反应不需要加热,且SO2能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D错误。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氮及其化合物(讲义及答案)一、选择题1.按图进行实验,试管内装有12mL NO ,然后间歇而缓慢地通入8 mLO 2,下面有关实验最终状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试管内气体呈红棕色B .试管内气体无色,是NOC .试管内气体无色,是O 2D .试管内液面高度不变 【答案】B 【详解】试管内装有12mLNO ,然后间歇而缓慢地通入8mL 氧气,依据反应定量关系分析,当一氧化氮和氧气恰好反应生成硝酸发生的反应为:4NO+3O 2+2H 2O=4HNO 3,结合一氧化氮和氧气按照4:3全部溶于水,试管内装有12mL NO ,然后间歇而缓慢地通入8mLO 2,反应后剩余一氧化氮12ml-8×4/3mL=4/3mL 。
故选B 。
2.从某些性质来看,NH 3和H 2O 、NH 4+和H +、NH 2-和OH -、N 3-和O 2-两两类似。
据此判断,下列反应中正确的是( )①4232NH Cl NaNH NaCl NH ∆+→+↑ ②423222CaO NH Cl CaCl NH H O ∆+→+↑+ ③223233()4Mg NH Mg N NH ∆→+↑ A .仅①正确 B .②③正确C .①③正确D .全部正确【答案】D 【详解】①OH -和NH 2-相当,NH 3和H 2O 相当,依据NH 4Cl+NaOH=NaCl+NH 3+H 2O ;类推得到:NH 4Cl+NaNH 2═NaCl+2NH 3,故正确;②NH 4+和H 3O +相当,依据CaO+2HCl=CaCl 2+H 2O ,类推得到反应:CaO+2NH 4Cl= CaCl 2+2NH 3↑+H 2O ,故正确;③OH -和NH 2-相当,N 3-和O 2-两两相当,依据Mg (OH )2=MgO+H 2O ,类推得到:223233()4Mg NH Mg N NH ∆→+↑,故正确;因此上述三个反应都能够发生; 正确答案D 。
完整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氮及其化合物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l2、O2、SO2、NO、NO2中的两种或多种气体。
现将此无色透明的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
对于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肯定只有SO2B.肯定没有Cl2、O2和NO2C.可能有Cl2和O2D.肯定只有NO【答案】B【详解】该气体无色,排除了Cl2、N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则一定含有SO2气体;将剩余气体排放到空气中,气体迅速变为红棕色,判断一定含有NO气体,则一定无O2,一定含有的气体是SO2、NO,一定没有的气体为Cl2、NO2、O2,答案选B。
2.可用来干燥氨气的有( )A.浓硫酸B.碱石灰C.氯化钙D.五氧化二磷【答案】B【详解】因为氨气可以和酸反应,所以不能用浓硫酸和五氧化二磷等酸性干燥剂干燥;氯化钙可以吸收氨气生成八氨合氯化钙,所以也不能用氯化钙干燥氨气。
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组成的混合物,可以干燥氨气,所以本题选B。
3.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A.CO2B.N2C.SO2D.NH3【答案】D【详解】A. 浓硫酸不和二氧化碳反应,因此可以干燥,A不符合题意,A不选;B. 浓硫酸不和氮气反应,因此可以干燥,B不符合题意,B不选;C.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不可以干燥室温下能和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气体例如硫化氢、碘化氢等,但二氧化硫和浓硫酸不能反应,故浓硫酸能干燥二氧化硫,C不选;D. 浓硫酸具有酸性,不可以干燥碱性气体氨气,D符合题意,D选;答案选D。
4.下列关于氨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氨水显碱性,是因为氨水是一种弱碱B.氨水和液氨成分相同C.氨水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粒子是NH3·H2O(除水外)D.氨水中共有五种粒子【答案】C【详解】A.氨水显碱,但氨水是混合物,所以一水合氨是弱碱,选项A错误;B.氨水是混合物和液氨是纯净物,所以两者成分不相同,选项B错误;C.氨水中有氨分子、水分子和一水合氨分子,除水外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粒子是NH3•H2O,选项C正确;D.氨水有中性分子:氨分子、水分子和一水合氨分子和离子有铵根离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共六种粒子,选项D错误;答案选C。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氮及其化合物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将相同条件下的m体积NO和n体积O2同时通入倒立于水槽中且盛满水的试管内,充分反应后,试管内残留m2体积的气体,该气体与空气接触后立即变为红棕色。
则m与n的比值为()A.3∶2 B.2∶3 C.8∶3 D.3∶8【答案】C【详解】在一定条件下,将m体积NO和n体积O2同时通入倒立于水中且盛满水的容器中内,充分反应, NO和O2全部溶于水时按照下列反应进行,化学方程式为:4NO + 3O2+ 2H2O = 4HNO3,由于气体与空气接触后立即变为红棕色,所以容器内残留气体为NO,那么与O2反应的NO气体为m-m2=m2,NO和O2按照4:3混合溶于水恰好全部溶解所以mn2: =4 :3,所以m:n=8:3;故选C。
2.可用来干燥氨气的有( )A.浓硫酸B.碱石灰C.氯化钙D.五氧化二磷【答案】B【详解】因为氨气可以和酸反应,所以不能用浓硫酸和五氧化二磷等酸性干燥剂干燥;氯化钙可以吸收氨气生成八氨合氯化钙,所以也不能用氯化钙干燥氨气。
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组成的混合物,可以干燥氨气,所以本题选B。
3.四支试管中分别充满NO、SO2、NO2、Cl2中的一种,把它们分别倒置于盛有水的水槽中,放置一段时间后的现象如图所示。
其中原试管充满NO2的是A.B.C.D.【答案】B【详解】NO不溶于水,对应D图像,SO2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体积水溶解40体积SO2,对应图像A,根据化学方程式3NO2+H2O=2HNO3+NO,剩余气体是反应前的1/3,对于图像B,Cl2+H2O =HCl+HClO,HClO2HCl+O2↑,对应图像C,所以其中原试管充满NO2的是B,答案选B。
4.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A.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4+ B.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则一定有CO32-C.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D.某溶液加入稀盐酸酸化的AgNO3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答案】A【详解】A.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说明该气体为氨气,推出原溶液中一定有NH4+,A项正确;B. 原溶液中若含HCO3-,加入稀盐酸后也会产生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原溶液中不一定有CO32-,B项错误;C. 产生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也可能是AgCl,则原溶液中不一定有SO42-,C项错误;D. 加入盐酸酸化的AgNO3溶液时,则引入了Cl-,故不能证明是原溶液中是否含有Cl-,D 项错误;答案选A。
物质的量 气体摩尔体积(附参考答案)基础热身1.判断正误。
(1)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 )(2)摩尔既是物质质量单位,又是物质数量单位( )(3)标准状况下,1 mol 水的体积约为22.4 L( )(4)0.012 kg 12C 所含碳原子数即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5)SO 2-4的摩尔质量是98 g·mol -1( ) (6)等质量的SO 2和SO 3所含有的氧原子数之比为2∶3( )(7)1 mol Fe 与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铁所失去的电子总数为3N A ( )(8)1 g O 2和1 g O 3所含有的原子数相同( )(9)标准状况下,22.4 L 二氯甲烷的分子数约为N A 个( )(10)1.7 g H 2O 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0.9N A ( )(11)标准状况下,22.4 L 由N 2和N 2O 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氮原子数约为2N A ( )(12)任何状况下,1 mol CO 2与1 mol H 2O 所含分子数和原子总数相等( )(13)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N 2和C 2H 4,所含有的分子数相等( )(14)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15)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体积之比( ) 能力提升2.[2011·黄冈中学] 2011年8月在中国深圳举行的大学生运动会上,运动会火种在北京居庸关长城北烽火台成功采集。
亚运会火炬 “潮流”采用丙烷作为燃料,燃烧后的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更加低碳、环保、安全。
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丙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A .11.2 L 丙烷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5N AB .丙烷的摩尔质量是44 gC .常温常压下,相同体积的丙烷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相等D .2.2 g 丙烷分子中所含C —H 键的个数为0.5N A3.同温同压下,A 容器中的H 2和B 容器中的NH 3所含氢原子数相等,则两个容器的体积比是( )A .3∶2B .1∶3C .2∶3D .1∶24.[2011·临沂模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24 L CO 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3×6.02×1023B .1.8 g NH +4含有的质子数为6.02×1023C .30 g 乙酸和甲酸甲酯的混合物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4×6.02×1023D .7.8 g Na 2O 2中含有的阴离子数为0.2×6.02×10235.[2011·杭州模拟] 标准状况下,若V L 氢气含有的氢分子数....为N ,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 )A.22.4N V mol -1B.VN 22.4mol -1 C.VN 11.2 mol -1 D.11.2N Vmol -1 6.某氯化镁溶液的密度为1.18 g/cm 3,其中镁离子的质量分数为5.1%,则300 mL 该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A .0.37 molB .0.63 molC .0.74 molD .1.5 mol7.[2011·东北师大附中] 下列各组混合物中,无论以何种比例组成,只要总质量相等,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在相同条件下必相等的是()A.NaHCO3和KHCO3B.Na2CO3和K2CO3C.CaCO3和KHCO3D.CaCO3和BaCO38.[2011·乌鲁木齐模拟] 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N A个SO3分子所占的体积约为22.4 LB.在标准状况下,1 L庚烷(C7H16)完全燃烧所生成的气态产物的分子数为7N A22.4C.16.9 g过氧化钡(BaO2)固体中阴、阳离子总数约为0.3N AD.7 g C n H2n中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N A9.[2011·和田二模] 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气体,若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且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分子数比乙的分子数多B.甲的物质的量比乙的物质的量少C.甲的摩尔体积比乙的摩尔体积小D.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的相对分子质量小10.对相同状况下的12C18O和14N2两种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质量相等,则质子数相等B.若原子数相等,则中子数相等C.若分子数相等,则体积相等D.若体积相等,则密度相等11.[2011·宁夏一中] 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常见气体的制备气体制备的一般装置流程:一、常见气体的制备气体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化学方程式)装置类型收集方法O2固体+固体(加热)排水法NH3向下排空气法H2固体+液体(不加热)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C2H2CO2向上排空气法(注:NO排水法)SO2NONO2固体向上排空气Cl2(或液体)+液体(加热)法C2H4排水法二、气体发生装置装置图适用类型适用气体注意事项固体+固体(加热)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固体的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③先均匀加热后固定在放药品处加热④若用排水法收集,停止加热前,应先撤导管,后熄灭酒精灯固体+液体(不加热)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制乙炔要用分液漏斗,以控制反应速率③H2S剧毒,应在通风橱中制备,或用碱液吸收尾气固体(或液体)+液体(加热)①液体与液体加热,反应器内应添加碎瓷片以防暴沸②制取乙烯温度应控制在170℃左右③氯气有毒,尾气用碱液吸收④HCl要用水吸收(倒置漏斗)【了解】(块状)固体+液体(不加热)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简易装置中长颈漏斗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③使用启普发生器时,反应物应是块状固体,且不溶于水三、气体的净化在气体制备过程中可能的副反应、试剂的挥发性、水的挥发都可能使制得的气体中含有杂质气体。
可以选用适当的方法净化。
1.干燥(1)(2)常用的固体干燥剂有:等,碱石灰不能用于酸性气体的干燥,P2O5则不能用于碱性气体(如NH3)的干燥。
2.洗气浓硫酸作为干燥剂时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和一些还原性气体。
如:等四、尾气处理装置中学阶段重要的几种气体如Cl2、SO2、NO2、H2S等气体都有毒,因此需进行尾气处理,这些有毒气体都是用来进行尾气处理。
NH3、 HCl气体极易溶于水,因此用水进行尾气处理,但要防止倒吸。
【课堂练习】1. 某中学化学实验小组为了证明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装置:⑴ 实验室常用装置E制备Cl2,指出该反应中浓盐酸所表现出的性质_________ _________。
高考常见气体训练(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气体的制备可采用下图装置的是( )A .铜与浓硝酸反应制NO 2B .铜与稀硝酸反应制NOC .Na 2SO 3与浓硫酸反应制SO 2D .氯化钠与浓硫酸反应制HCl【解析】 图示装置可用于液—液、液—固反应物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取气体,并用排水法收集得到的气体。
SO 2、NO 2、HCl 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答案】 B2.某学生在实验室欲制备氧气,但仅有锥形瓶、长颈漏斗、各种玻璃导管、橡皮管、胶塞、集气瓶、药匙,据此,他只能选用哪组试剂来制备氧气( )A .KMnO 4B .KClO 3、MnO 2C .3%的H 2O 2和MnO 2D .KMnO 4、KClO 3【解析】 A 项,2KMnO 4=====△K 2MnO 4+O 2↑+MnO 2;B 项,2KClO 3=====MnO 2△2KCl +3O 2↑;C 项,2H 2O 2=====MnO 22H 2O +O 2↑;D 项,发生A 、B 两项反应。
从所给仪器分析,没有用于加热的硬质玻璃试管及酒精灯,所以A 、B 、D 三项均不能采用。
【答案】 C3.(2012·三明模拟)下列在实验室使用常用玻璃仪器制取有关气体的反应原理正确的是( )A .2H 2O 2=====MnO 22H 2O +O 2↑ B .Na 2SO 3+H 2SO 4(稀)===Na 2SO 4+H 2O +SO 2↑C .NH 4Cl(s)+NaOH(s)=====△NaCl +H 2O +NH 3↑ D .CaCO 3+H 2SO 4(稀)===CaSO 4+H 2O +CO 2↑【解析】 制备SO 2的原料是浓硫酸和Na 2SO 3;制备NH 3的原理是2NH 4Cl +Ca(OH)2=====△CaCl 2+2NH 3↑+2H 2O ;制备CO 2不能用硫酸,因为生成的CaSO 4是微溶物,覆盖在CaCO 3的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应该用稀盐酸。
【答案】 A4.下列各组气体在常温下能共存且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A .NO 和O 2B .HCl 和NH 3C .H 2和COD .SO 2和CO 2【解析】 NO 与O 2在常温下就会反应生成NO 2,不能共存,A 项错;HCl 与NH 3相遇即反应生成NH 4Cl ,故不能共存,B 项错;H 2的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CO 的密度与空气相近,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C 项错;SO 2和CO 2在常温下能共存,且二者的密度均大于空气,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D 项正确。
【答案】 D5.实验室制取下列气体时,下列尾气吸收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 .Cl 2的尾气,可用NaOH 溶液吸收B .H 2S 有尾气,可用CuSO 4溶液吸收C .SO 2的尾气,可用KMnO 4溶液吸收D .NO 2的尾气,可用H 2O 来吸收【解析】 Cl 2能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NaCl 、NaClO 而被吸收;H 2S 能与CuSO 4溶液反应生成CuS 而被吸收;SO 2具有还原性,能被酸性KMnO 4溶液氧化而被吸收;NO 2与水反应生成HNO 3和NO ,NO 仍然污染环境,故NO 2不能用水吸收,而是用NaOH 溶液吸收。
【答案】 D6.(2012·亳州高三期末)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部分仪温度计水银球位置应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D 项,收集装置中应该用饱和Na 2CO 3溶液。
【答案】 B7.要安装一套实验室利用液体和液体反应制备气体的装置,现设计了五步操作,正确的程序是( )①将蒸馏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②将酒精灯放在铁架台上,根据酒精灯确定铁圈高度,固定铁圈,放好石棉网③用漏斗向蒸馏烧瓶中加入一种液体反应物,再向分液漏斗中加入另一种液体反应物,并将导气管放入气体收集器中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利用对固定装置微热的方法检查气密性)⑤在蒸馏烧瓶上装好分液漏斗,连接好导气管A.②①⑤④③B.④①②⑤③C.①②⑤④③D.①⑤④②③【解析】实验仪器的安装原则是:从下向上,从左向右。
首先固定酒精灯,根据酒精灯确定铁圈高度,固定铁圈,放好石棉网;把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在烧瓶上装好分液漏斗,连好导气管,检查气密性;装置不漏气后,再加液体药品开始反应,制取气体。
【答案】 A8.现有稀硫酸和用铜网包好的锌粒及下图中的有关仪器、用品。
需要组装一套制备适量氢气的简易装置,要求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
则应选用的仪器(不得损坏)用品的编号是()①试管②烧杯③酒精灯④铜块⑤玻璃管⑥带有玻璃导管和活塞的橡胶管A.①②⑥B.①②④⑥C.②④⑤⑥D.②③⑤⑥【解析】要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装置即为简易启普发生器装置,同时需要铜块将锌粒与酸液隔开,装置简图为,故应为②④⑤⑥。
【答案】 C9.下列各气体,既可用同样装置制取,又可用排水法收集,还可用浓H2SO4干燥的是()A.NO2、NH3B.CH4、O2C.Cl2、C2H4D.SO2、H2S【解析】A项中NH3既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也不能用浓硫酸干燥;C项中二者制取装置不同,且Cl2不能用排水法收集;D项中SO2不能用排水法收集,H2S不能用浓硫酸干燥。
【答案】 B10.(2012·银川模拟)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利用Ⅰ装置检查气密性,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液体顺利流下B.利用Ⅱ装置制取NH3C.利用Ⅲ装置进行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D.利用Ⅳ装置收集NH3【解析】Ⅰ装置中,烧瓶和分液漏斗用橡胶管连通,无法确定装置的气密性。
【答案】 A二、非选择题11.下图表示尾气吸收或处理装置,现需处理的气体是:①Cl2;②NH3;③HCl;④H2S;⑤CO,请从中选取一种最合适的装置,将3防倒吸;Cl2、H2S有毒能被NaOH溶液吸收,故选择第2个装置;CO有剧毒且不溶于水、酸、碱,应使用气球或球胆收集。
【答案】②③①④⑤12.(2011·苏北五市调研)检查装置气密性是化学实验中的重要操作之一。
试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仪器或装置在使用前一定要检查气密性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A.容量瓶B.洗气瓶C.分液漏斗D.酸(碱)式滴定管(2)下列关于不进行气密性检查可能导致后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收集不到气体B.造成环境污染C.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误D.引发爆炸事故(3)为检查如图所示简易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甲同学进行了以下操作和方案设计。
甲同学认为,只要往漏斗中加水,便可检验其气密性是否良好。
经检验,方案可行。
则甲同学的操作方案、现象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要检查气密性的地方,往往与气体的发生、净化、收集等方面有关,所以容量瓶、分液漏斗、滴定管均无需检查是否漏气,但应该检查是否漏液,选B。
(2)如果不进行气密性检查,可能出现漏气,发生ABC的后果,如果发生堵塞,则可能发生安全事故,即D,所以选ABCD。
(3)对于气密性的检查而言,主要是从能否形成压强差考虑。
【答案】(1)B(2)ABCD(3)关闭右导管上的弹簧夹,通过长颈漏斗向试管中加水至一定量后,发现漏斗导管中液面高于试管中的液面,停止加水,液面差保持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13.实验室里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药品制取氢气。
完成下列问题:(1)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试管中加稀硫酸和锌粒,应先加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向试管中加锌粒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向试管中加稀硫酸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原理:封闭一定量气体,据该气体的压强变化引起导管中液面变化的现象,分析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
(2)向试管中加稀硫酸和锌粒的先后顺序取决于:先安装橡胶塞连接好装置,再控制反应的发生,防止药品损耗。
(3)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时,防止块状固体在重力作用下将试管击破。
(4)用长颈漏斗向试管中加入稀硫酸时,要保持试管内气体压强与大气压强相同(即打开K),滴入的稀H 2SO 4要适量。
【答案】 (1)关闭K ,通过漏斗向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当试管中的液面浸过漏斗下端时用线或笔做出液面在漏斗上的标记,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液面如果不下降,证明气密性良好(2)先加锌粒后加稀硫酸 原因是硫酸的量应浸没固体。
如果先加硫酸,后加锌粒时易产生气体,不能及时收集(3)拔出胶塞,横放试管,用镊子夹取少量的固体放在试管管口,直立试管,让固体慢慢滑入试管(4)打开K ,向漏斗中加硫酸到刚好浸没锌粒。
关闭K14.(2012·南平模拟)实验室制备氯气可用下面两种方法:方法一: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 方法二:2KMnO 4+16HCl(浓)===2MnCl 2+2KCl +5Cl 2↑+8H 2O 实验室中利用“方法二”制备氯气。
为了制备、收集干燥和纯净的氯气,所需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从图中甲、乙、丙、丁、戊五组装置中选取);按照气流方向正确的装置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_(用装置中进气口、出气口的小写字母表示);装置丁盛装的溶液是________,为了防止实验过程中造成污染,需要将尾气进行正确处理,方法是将装置戊中逸出的气体通入到某种溶液中,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实验原理(方法二)可知:所选用气体发生装置不能用于加热,故选择乙装置。
由实验目的可知:丙装置用于干燥Cl 2;丁装置用于净化除杂,即除去Cl 2中的HCl ;戊装置用于收集Cl 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l 2,则导气管应“长进短出”。
【答案】 乙 b →e →f →d →c →h →g 饱和NaCl 溶液Cl 2+2OH -===Cl -+ClO -+H 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