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1-2.热化学方程式
- 格式:ppt
- 大小:225.00 KB
- 文档页数:22
第2课时 热化学反应方程式1. 通过对比分析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及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建立从定性到定量描述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思维模型。
2. 通过练习体会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容易出现的错误,在实践中体验和完善对热化学方程式的认识。
预习生疑1. 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能够表示① 的化学方程式。
2. 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② 变化。
3. 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注意事项:(1)热化学方程式的右边必须写上ΔH ,并用“空格”隔开,吸热用“③ ”,放热用“④ ”,单位常用⑤ 。
(2)需注明反应时的⑥ 和⑦ ,如不注明条件,即指25 ℃、1.01×105 Pa 时。
(3)所有反应物和产物都用括号注明它们在反应时的状态。
气态、液态、固态分别用英文字母⑧ 、⑨ 和⑩ 表示,溶液则用 表示。
(4)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物质的量,并不能表示物质的分子个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 数也可以是数。
(5)同一化学反应中,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不同,反应的ΔH。
展示析疑高分八号卫星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安排的光学遥感卫星,主要应用于国土普査、城市规划、土地确权、路网设计、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可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等提供信息保障。
卫星发射时,运载火箭常用肼(N 2H 4)作燃料,用四氧化二氮(N 2O 4)助燃,生成物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已知64 g N 2H 4(g)与足量NO 2(g)反应生成N 2(g)和H 2O(l)时,能放出1 135.2 kJ 的热量。
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活动1 N 2H 4与NO 2反应既有物质的变化,又有能量的变化。
(1)如何用一个式子既表示出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又能表示出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2)反应热与物质的什么因素有关?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3)写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化学反应原理》全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 △H 为“-”或△H <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 为“+”或△H >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第二章热化学[教学要求]1.熟悉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相关概念。
2.掌握化学反应热效应。
3.掌握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热、反应焓变的计算;盖斯定律及有关计算[教学重点]化学热力学的四个状态函数—热力学能、焓、熵、自由能[教学难点]焓、熵[教学时数]12学时[主要内容]1.了解系统、环境、相、功、热、热力学能和焓等概念,熟悉热力学第一定律。
2.理解标准摩尔生成焓(ΔfHmθ),掌握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ΔrHmθ)和Hess定律及有关计算。
[教学内容]§2.1 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2.1.1 系统和环境系统:我们研究的对象, 称为系统.环境: 体系以外的其它部分, 称为环境.例如: 我们研究杯子中的H2O, 则H2O是体系, 水面上的空气, 杯子皆为环境. 当然, 桌子, 房屋, 地球, 太阳也皆为环境. 但我们着眼于和体系密切相关的环境, 即为空气和杯子等. 又如: 若以N2和O2混合气体中的O2作为体系, 则N2是环境, 容器也是环境.界面: 体系和环境之间有时有界面, 如H2O和杯子; 有时又无明显界面, 如N2和O 2之间. 此时, 可以设计一个假想的界面, 从分体积的概念出发, 认为VO2以内是体系, 以外是环境.宇宙: 体系和环境放在一起, 在热力学上称为宇宙。
按照体系和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的交换关系, 将体系分为三类:1. 敞开体系: 既有物质交换, 也有能量交换.2. 封闭体系: 无物质交换, 有能量交换.3. 孤立体系: 既无物质交换, 也无能量交换.例如: 一个敞开瓶口, 盛满热水的瓶子, 水为体系, 则是敞开体系; 若加上一个盖子, 则成为封闭体系; 若将瓶子换成杜瓦瓶(保温瓶), 则变成孤立体系. 热力学上研究得多的是封闭体系.2.1.2 状态和状态函数状态: 由一系列表征体系性质的物理量所确定下来的体系的一种存在形式称为体系的状态.状态函数:确定体系状态的物理量(p,V,T), 是状态函数.特点:①状态一定,状态函数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