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幼儿的成语故事【三篇】
- 格式:docx
- 大小:38.58 KB
- 文档页数:3
【导语】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素材。
下⾯是整理分享的⼉童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童成语故事:孟母三迁 我国古代思想家孟⼦,⼈称“亚圣”。
他三岁那年,⽗亲去世了。
开始,母⼦俩住在墓地附近,常看到出殡的场⾯,孟母怕影响他学习,把家搬迁到集市附近。
在集市常看到杀猪卖⾁也不⾏,⼜搬到⼀所学堂附近。
孟⼦每天看到的是读书郎,就喜欢读书了。
于是,他们才住了下来,不再搬家了。
[注释]迁:迁移。
[提⽰]⽐喻注重选择良好的学习环境。
2.⼉童成语故事:⽬不识丁 唐朝时,张弘靖⼿下有两个部将,他们没有什么⽂化,经常聚在⼀起喝酒发牢骚。
每当喝多了酒,他们就责骂⼠兵:“现在天下太平,不需要打仗了,你们空有拉开硬⼸的⼒⽓,有什么⽤?还不如认识⼀个字。
”后来被误传为“识⼀丁字”。
[注释]丁:指简单的字。
[提⽰]形容没有⽂化,⼀个字也不认识。
3.⼉童成语故事:鹏程万⾥ 传说远古的时候,北海⾥有⼀只叫鹏的⼤鸟。
它的背就像泰⼭那么⾼;飞起来的时候,它的翅膀就像遮天蔽⽇的云层。
它在海⾯上击⽔⽽⾏,⼀去就是三千⾥。
它向⾼空飞去,卷起⼀股暴风,⼀下⼦就能飞出九万⾥。
[注释]鹏:传说中的⼤鸟。
[提⽰]⽐喻前程远⼤。
4.⼉童成语故事:杞⼈忧天 古时候,杞国有⼀个⼈,常常看着天空发愣,吃饭不⾹,睡觉不着,站着不是,坐着也不是,不知不觉就消瘦了许多。
朋友问他怎么啦,他说:“要是天掉下来怎么办?”朋友开导他,天是空的,掉不下来。
他⼜担⼼太阳、⽉亮和星星岂不是要掉下来了吗? [注释]杞:地名。
[提⽰]⽐喻不必要或⽆根据的忧虑和担⼼。
5.⼉童成语故事:⼈杰地灵 唐朝诗⼈王勃应邀参加滕王阁落成的宴会,有⼈倡议为滕王阁做序,宾客纷纷推却。
王勃沉思之后,挥毫即书。
起初众⼈都⼀笑置之,但写到“物华天宝,龙光射⽜⽃之墟;⼈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时,众⼈皆拍⼿叫好,夸赞他为当今的才⼦。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经典儿童成语故事(通用34篇)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典儿童成语故事(通用34篇),欢迎阅读!经典儿童成语故事篇1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
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
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
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
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篇2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嫌自已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因此整天忡忡忧忧。
有一天,他又荷着锄头下田了,他觉得稻苗似乎一点也没长大,于是苦心思索着有什么办法可以使稻子长高一点。
忽然,他灵机一动,毫不犹豫的卷起裤管就往水田里跳,开始把每一棵秧苗拉高一点。
傍晚,农夫好不容易才完成他自以为聪明的杰作,得意洋洋的跑回家,迫不及待的告诉他太太说:“告诉你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今天想到一个好点子,让咱们田里的稻苗长高了不少。
”农夫太太半信半疑,就叫儿子到田里去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儿子听到家里的稻子长高了,兴奋地飞也似的跑到田里去看。
这时,他发现稻苗是长高了,但是却一棵棵低垂着,眼看着就要枯萎了。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篇3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
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
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看上去,闪闪发亮,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
幼儿的成语故事(通用23篇)幼儿的成语故事1杞人忧天杞国有一个人,老是怕天塌下来,怕地垮下去。
他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觉也不敢睡,饭也不想吃。
他的朋友看他老是担忧,倒替他担忧起来,跑去跟他说:“天不过是很厚很厚的大气。
你整天呼吸行动,都在大气里,干吗要担心它会塌下来呢?”那个人听了可更加担忧了,说:“照你这么说,天是很厚的大气,那么太阳月亮和星星不全都要落下来吗?”朋友说:“这怕什么呢,太阳月亮和星星不过是大气中一些发光的东西,即使落下来也打不着人。
”那个人想了一会儿,觉得朋友说得有点儿道理,看来天真的不会塌。
可是他仍旧不放心,又问:“那么地垮了怎么办呢?”朋友说:“地不过是很厚很厚的泥土。
你看东西南北,哪儿没有泥土。
你整天在泥土上走来走去,干吗要担心它会垮下去呢?”那个人听说地也不会垮,总算放下了心。
“杞人忧天”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
有人为用不着担忧的事情担忧,可以说他是“杞人忧天”。
多余的担忧也可以说是“杞忧”。
幼儿的成语故事2闭门思过西汉昭帝时,燕人韩延寿在左冯翊担任太守。
有一次,他到高陵县巡视,碰到兄弟俩向他告状。
其中一个说:“我弟弟占了我的耕地。
”另一个说:“这地本来就是爹妈在世时分给我的,哥哥不讲理,硬说是分给他的。
”这件事,对韩延寿触动很大。
他十分惭愧地说:“我作为太守,是一郡之长,不能教化百姓,以致今天民众间发生骨肉争讼。
这既伤风化,又使贤人孝子受耻。
其责任在我身上,我应退职让贤。
”这天,韩延寿推脱有病,不再处理公务,独自一人呆在馆舍的一间房间里,闭上门,思考自己的过错(闭门思过)。
那告状的两兄弟知道韩延寿的上述举动后,深为之感化。
他们俩痛心疾首地流着泪,赤身前往馆舍向韩延寿请罪。
韩延寿见他兄弟俩已觉醒,并决心痛改前非,这才稍有喜悦之色;但他从这件事看到了自己身为太守而未能尽到责任的过失,也不禁仰天垂泪。
闭门思过,比喻关起门来反省自己的过错。
幼儿的成语故事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关于他的名字有很多有趣的传说。
幼儿成语故事(精选25篇)幼儿成语故事篇1古时候,有个叫张三的人,他费了好大的`劲儿,才积攒三百两银子,心里很高兴。
但他总是怕别人偷去,就找了一只箱子,把三百两银子钉在箱中,然后埋在屋后地下。
可是他还是不放心,怕别人到这儿来挖,于是就想了一个“巧妙"的半法,在纸张上写道:“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字,贴在墙角边,这才放心地走了。
谁知道他的举动,都被隔壁的王二看到了。
半夜,王二把三百两银子全偷走了。
为了不让张三知道,他在一张纸上写道:“隔壁王二不曾偷”贴在墙上。
张三第二天早上起来,到屋后去看银子,银子不见了,一见纸条,才恍然大悟。
幼儿成语故事篇2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
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当时有一个著名的诗人叫郑谷。
某年冬天诗人郑谷回到故乡江西宜春。
他以文会友,经常和一些文人往来。
当地有个叫齐已的和尚,对诗文很有兴趣。
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
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他早就仰慕郑谷的才名,就带着自己写的诗稿,前来拜会。
齐已把诗稿一首一首地请郑谷看。
郑谷读到《早梅》这首诗时,不由得沉思起来。
郑谷吟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面对齐已说:“梅开数枝,就不算早了。
”郑谷又沉吟了一会,说:“不如把‘数’字改为‘一’字更好。
”齐已听了,惊喜地叫道:“改得太好了!一字就能完美表达出诗词的主题了。
”于是齐已恭恭敬敬地向郑谷拜了一拜。
文人们知道了,就把郑谷称为齐已的“一字之师”。
成语“一字之师”是指能纠正一个错别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处的老师。
幼儿成语故事篇3《庄子》讲了一个浅井的虾蟆和东海之鳖的故事。
一日,一只浅井的青蛙见到一只东海大鳖,便兴致勃勃地对它说:“我可快乐啦!出来就在井栏边跳来跳去,进去就在井壁砖缝中休息;跳入井中,水就泡着我的两腋和腮;游到浅处,泥汤就没了我的'脚。
儿童成语故事【三篇】导读:本文儿童成语故事【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离群索居的成语故事【篇一】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夏生性孤僻,平时很少与同学合群,只与曾参比较要好。
子夏的儿子死了,他差一点哭瞎了眼睛。
曾参前去批评他,子夏听后,如梦初醒,觉得自己离群索居很久就造成这样,于是节哀顺变,与同学打成一片。
流芳百世的成语故事【篇二】东晋时期,大司马桓温专揽朝政,他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
他位高权重,野心萌发,一次躺在床上说:“人生在世不能默默无闻。
”亲信们不敢吭声,他从床上坐起接着说:“一个人即使不能流芳百世,那么就该遗臭万年。
”随珠弹雀的成语故事【篇三】鲁侯(或谓即鲁哀公)听说颜阖是个贤明的人,想请他出来为国家出点力,便派人先送一份礼物去。
颜阖家里很穷,住在一个破烂的村子里,这一天正披着件粗麻布旧衣,在那儿喂牛。
鲁侯派的人来了,向颜阖问道:“喂,这儿是颜阖的家吗?”颜阖说:“是的,这是我的家。
”那人这才知道他就是颜阖,便说明来意,把带去的礼物当面交给他。
颜阖不受,说:“恐怕你听错了?要是送错,你会获罪的,还是回去问问清楚吧!”那人就这样被打发走了。
可是不一会,又来了,说:“没有错,就是送给您的,无论如何,求您一定收下!”那人放下礼物就走,颜阖还有什么办法推辞呢。
《庄子》说完了这个故事,接着发表了一段议论,大意是说:颜阖无意于富贵,富贵送上门来,也并不欢迎,这样的人是难得的。
一般的世俗君子,都宁愿冒着危险、不惜牺牲生命,去追求富贵,岂不悲哉!其实道理很明白:如果有这样一个人,以“随侯之珠”,去弹“千仞之雀”,人们一定要笑他是个大傻瓜。
为什么呢?因为他所用的珍珠太贵重,而所打的雀子太轻微,得不偿失啊!那么,生命难道不该比宝珠更要贵重得多吗,为什么轻易以生命去求富贵呢?,所谓“随侯之珠”,是传说中的宝珠,有这样一段神话:随侯(春秋时随国国君)曾救治过一条受了伤的大蛇,后来大蛇衔了一颗直径约一寸的夜明珠来报答他。
简单的幼儿成语故事【5篇】1.简单的幼儿成语故事惊弓之鸟战国时期, 有个杰出的弓箭手, 叫做更赢。
他的射箭本领在当时可称是举世无双。
有一天, 他和魏王并肩站着, 天空中忽然飞过一群鸿雁。
更赢很自信的对魏王说: “我可以用弓声就把飞鸟给打下来。
”魏王很怀疑。
正在那是, 一只孤雁很低很慢的飞过。
鸣声凄惨。
更赢见了, 就张着弓, 扣着弦, 砰的一声, 直入云宵。
那孤雁果然应声落地。
魏王惊叹之余, 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更赢解释说: “那孤雁飞得低且慢, 因为它已经受过箭伤;它鸣叫的声音悲而哀, 因为它离了群。
身伤心碎, 突然发出弓弦的声音使它心跳加速, 极力上冲, 但受伤的两翼却无力上升, 体重失去平衡, 坠落下来。
正如人们吃饭时,突然听见雷声, 筷子落地的情况一样自然而平常。
”后人根据上面的故事, 做成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 形容先前多次受过惊吓的人, 忽然遇到同样可怕的事物, 就吓得魂飞魄散, 惊惶失措, 不知如何去应付新的环境。
2.简单的幼儿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 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
好多人都来看, 他就举起他的盾, 向大家夸口说: “我的盾, 是世界上最最坚固的, 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它!”接着, 这个卖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 大言不惭地夸起来: “我的矛, 是世界上最尖利的, 无论怎样牢固坚实的东西也挡不住它一戳, 只要一碰上, 嘿嘿, 马上就会被它刺穿!”他十分得意, 便又大声吆喝起来: “快来看呀, 快来买呀, 世界上最最坚固的盾和最最锋利的矛!”这时, 一个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 又拿起一面盾牌问道: “如果用这矛去戳这盾, 会怎样呢?”“这——”围观的人先都一楞, 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 便都散了。
那个卖兵器的人, 呆了半天, 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最后灰溜溜地扛着矛和盾走了。
客有鬻矛与盾者, 誉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他两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 物无不陷也。
2023儿童成语故事三篇儿童成语故事一【成语】:各自为政【拼音】: gè zì wéi zhèng【解释】:为政:管理政事,泛指行事。
各自按自己的主张办事,不互相配合。
比喻不考虑全局,各搞一套。
【成语故事】:郑国与宋国一直不合,两个国家之间常常有战争发生。
有一次,郑国又准备出兵攻打宋国,于是宋国派出大元帅华元为主将,率领军队迎战敌人。
在两批人马交战前,华元为了鼓舞士气,于是下令宰杀牛羊,准备好好犒赏将士们,忙乱中,华元一时大意忘了分给他的马夫一份,马夫心想自己做牛做马,却什么都没得到,越想越不是滋味,于是怀恨在心。
后来,两国军队正式交战时,马夫对华元说:分发羊肉不公平的事你说了就算,但是驾车的事由我作主。
说完,他就把战车赶到郑军阵地中,堂堂宋军主帅就这样轻轻松松被郑军活捉了。
而宋国军队也因为失去了主帅,乱了阵脚,因而被郑国打败了。
儿童成语故事二【成语】:大腹便便【拼音】: dà fù pián pián【解释】:便便:肥胖的样子。
形容肥胖的样子。
【成语故事】:东汉桓帝当政的时候,陈留郡有个读书人,名叫边韶,字孝先;他很有些文才,在没有当官的时候,教了几百名学生。
边韶很有口才,说起话、讲起课来头头是道,从没有回答不出问题来的。
不过他有个毛病,就是爱打磕睡。
因为他人胖,肚子大,打起磕睡来,学生看他的模佯很好笑。
有一天,他又和衣打磕睡。
他的学生就私下编了句顺口溜嘲笑他:“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
”意思是:边孝先是个大肚皮,懒得读书。
只想睡觉。
不料边韶醒来后,很快知道了这个顺口溜,于思马上编了几句顺口溜作答:“边为姓,孝为字。
腹便便,王经笥。
便欲眠,思经事。
寐与周公通梦,静与孔子同意:师而可嘲,出何典记?”它的意思是:边是我的姓,孝是我的字,大肚皮,是装着五经的竹箱子。
只想睡觉,去思考五经的事。
睡梦中可以会见周公旦,安静时可以与孔子有相同的心意。
幼儿园成语故事大全是语言历经多年锤炼而积淀下来的精华,其结构别致,蕴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
那么有关幼儿园成语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园成语故事大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幼儿园成语故事篇一:百折不挠东汉时期,有一位官员叫桥玄,他品行端正,性格刚强,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
有一次,一伙强盗绑架了桥玄10岁的儿子,向桥玄勒索一笔银子。
强盗带着孩子,来到桥玄家里,威胁桥玄说,如果不答应,就要杀死孩子。
不料,反而遭到了桥玄的怒斥。
这时,官府派来缉捕强盗的士兵已经团团围住了桥玄府,但大家都不敢轻举妄动,惟恐强盗会伤害人质。
这时,桥玄向院外大声疾呼道:“你们快来捉强盗,不可因小孩放走贼人!”于是,士兵蜂拥而入,强盗终于被捕,但桥玄的儿子却被强盗杀死了。
人们称赞桥玄“百折不挠”,赞美他的高风亮节。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不管经受多少挫折,决不退缩或屈服。
形容意志、品节刚毅。
折:挫折。
挠:弯曲。
幼儿园成语故事篇二:画饼充饥三国时候,魏国有个人叫卢毓。
他十岁就成了孤儿,两个哥哥又先后去世。
在兵荒马乱中,他辛勤努力养活著寡嫂和侄儿,日子过得很艰难。
他的为人和学问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后来卢毓做了官。
他为官清正,任职三年多,提出了不少好建议,魏明皇帝很他。
那时选拔官吏,一般是凭人推荐,而推荐者往往只推荐有名的人物,这些名人多数只重清谈,不务实际,互相吹捧,因此魏明帝很不满意。
在选拔中书郎时,魏明帝就下令说:"这次选拔,要由卢毓来推荐。
选拔的人不要只看名声。
名声就像在地上画个饼一样,其实是不能吃的啊!""画饼充饥"的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产生的。
现在往往用来比喻用空想来作自我安慰,或者用来说明虚名是没有实际用处的。
还有个成语"望梅止渴",意思和它相近。
幼儿园成语故事篇三:才高八斗南朝宋国有谢灵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诗作家。
他的诗,大都描写会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于刻划自然景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
幼儿简短成语故事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幼儿简短成语故事(共含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幼儿成语故事这故事出自“战国策”。
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
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
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
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
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
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
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1.历史成语故事大全2.幼儿成语故事3.经典的成语故事大全4.儿童成语故事大全5.励志成语故事大全6.成语故事大全四字成语7.成语故事大全四字成语8.幼儿故事大全9.马的成语故事10.龙的成语故事篇2:幼儿经典成语故事有一个地方官,偶然得到了一只稀有的飞禽——天鹅,便派一位名叫缅伯高的心腹拿去向皇帝进贡。
缅伯高抱着天鹅,走到潘阳湖边时,忽然觉得应该停下来给天鹅洗个澡,就小心翼翼地将天鹅放入水中。
不料,天鹅却振翅飞走了,只掉下—根鹅毛。
适合儿童经典的成语故事10篇适合儿童经典的成语故事(10篇)相信小伙伴们都学过很多成语,成语是语言中的精华,是历史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适合儿童经典的成语故事,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适合儿童经典的成语故事【篇1】画饼充饥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叫卢毓[yù]的人,他是前东汉名臣卢植的小儿子,卢毓为人忠厚,学识渊博,魏文帝把他提拔为侍中。
在职三年卢毓对魏文帝曹丕提出过很多好的建议,魏文帝最初不太高兴,但是后来见他忠心耿耿,踏踏实实,就提拔他做了吏部尚书。
接着魏文帝要卢毓推荐一个与他自己差不多的人接替侍中的职位,卢毓推荐了郑冲。
魏文帝说,郑冲这个人你不推荐我也知道,你重新推荐一个我不知道的人吧,卢玉推举了阮武和孙幽二人,后来魏文帝选择孙幽担任了侍中。
有一次,魏文帝对卢玉说,国家能不能得到有才能的人,关键在于选拔人才,选拔人才不要只看那些有名声的,名气不过像在地上画的饼一样,是不能吃的。
卢毓回答说,靠名声不可能真正得到有才能的人,只能发现一般的人。
我认为好的办法是对他们进行考核,看他们是否真的有才学,现在废除了考试法,全靠名誉提升或降职,所以真伪难辨,虚实混淆。
后来,魏文帝采纳了卢毓的意见,下令制定考试法,用推荐和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录用人才,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现在人们就用画饼充饥来比喻只凭虚名空谈或者空想,借以自我安慰,而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
适合儿童经典的成语故事【篇2】刻舟求剑从前,有个人带着一把宝剑坐船。
船才开出来,突然听见“扑通”一声,他的剑落到水里去了。
怎么办呢?他想了半天,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他用小刀在船上刻了一个印记,便悠然自得的在船上坐着。
划船的人很着急,对他说:“让我把船停下来,你快跳下去把剑捞起来吧!”可那个人却指着船说:“到了对岸再说吧,反正我在船上划了一条线,剑是从这儿落下去的,到时候从这里下去找就行啦!”划船的人说:“你的剑掉进了水里,剑又不会跟着船走,怎么还能在对岸找到呢?”那个人不听船夫的话,于是,船夫把船划到了对岸。
适合幼儿的成语故事【三篇】
铁杵成针
故事讲的是李白小的时候很聪明,贪玩、不好学。
一天,他趁人
没注意,丢下书本,溜出去玩。
他四处闲逛,走啊走啊,不知不觉,
来到一条小溪边,有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在溪边吃力的磨着铁杵。
李白觉的很奇怪,上前问到:“老婆婆您在干什么?”老婆婆说:“我要把铁杵磨成绣花针。
”李白吃了一惊问:“这个铁杵几年才能
磨完?”老婆婆说“只要功夫深,铁杵就能磨成绣花针。
”李白听了从
此刻苦学习、仔细观察,成了中国一位大诗人。
《铁杵成针》的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事,只要认真去做都能
成功。
螳螂捕蝉
吴王一向很专横,要想说服他是件很难的事情。
有一次,吴王准备进攻楚国。
他召集群臣,宣布要攻打楚国。
大
臣们一听这个消息,低声议论起来,因为大家都知道吴国当前的实力
还不够雄厚,应该养精蓄锐,先使国富民强,这才是当务之急。
吴王听到大臣们在底下窃窃私语,似有异议,便厉声制止道:
“各位不必议论,我决心已定,谁也别想动摇我的决心,倘若有
谁执意要阻止我,决不轻饶!”
众大臣面面相觑,谁也不敢乱说一句说,于是,匆匆退朝。
大臣中有一位正直的年轻人,他下朝后心中仍无法安宁,思前想后,他觉得不能因为自己而不顾国家的安危。
这位大臣在自家的花园
内踱来踱去,目光无意中落到树上的一只蝉的身上,他立刻有了主意。
第二天一大早,这位大臣便来到王宫的后花园内,他知道每天早朝前吴王都要到这里散步,所以,他有意等在这里。
过了大约两个时辰,吴王果然在宫女的陪同下,来到后花园。
那位大臣装着没有看见吴王,眼睛紧盯着一棵树。
吴王看到这位大臣的衣服已经被露水打湿了,却仿佛没有察觉一般,眼睛死死地盯着树枝在看什么,手里还擒着一只弹弓,便很纳闷地拍拍他的肩,问道:
“喂,你一大早在这里做什么?何以如何入神,连衣服湿了都不知道?”
那位大臣故意装作仿佛刚刚看到吴王,急忙施礼赔罪道:
“刚才只顾看那树上的蝉和螳螂,竟不知大王的到来,请大王恕罪。
”
吴王挥挥手,却好奇地问:
“你究竟在看什么?”
那位大臣说道:
“我刚才看到一只蝉在喝露水,毫无觉察一只螳螂正弓首腰准备捕食它,而螳螂也想不到一只黄雀正在把嘴瞄准了自己,黄雀更想不到我手中的弹弓会要它的命……”
吴王笑了说:
“我明白了,不要再说了。
”
终于,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明目张胆
唐高宗时有一位大臣名叫韦思谦,做人正直,时常会劝谏皇上,
有话就会直说。
他考上进士之后,被任命为应城县令,后来升为监察
御史。
有一次,他发现中书令(即宰相)褚遂良以低廉的价钱强行购买邻
人田地,正直的韦思谦也不害怕他官位高,势力大,立刻上书举发他。
因为证据明确,朝廷不好公开庇护大臣,只好把褚遂良调出京城,降
职为同州刺史。
过了一段时间,褚遂良又被重用,恢复了中书令的官职。
褚遂良
便找了理由报复韦思谦,把他贬到外省,当一名县官。
有人替韦思谦
打抱不平,暗中去慰问韦思谦。
他仍然不改初衷,慷慨激昂。
他正言道:“大丈夫应该有话就说,明目张胆而不畏强权,致力报效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