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精品教学案 13.纪念白求恩
- 格式:doc
- 大小:59.53 KB
- 文档页数:5
《纪念白求恩》精品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学习运用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常见的重要词语(尤其是成语)。
2.理解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特点。
3.学会归纳各段内容要点。
过程与方法1.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2.学习本文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学习白求恩同志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崇高的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特点。
2.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难点】理清本文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学习本文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教学时数: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熟悉本文出现的成语及含义。
2.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3.初步梳理出本文的论证结构,理解夹叙夹议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难点】初步理解本文夹叙夹议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导入一:情境型[设计意图] 通过介绍白求恩的历史贡献,给学生创设一个学习白求恩、尊敬白求恩的氛围。
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他,一个外国医生,白求恩,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年逾半百,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战场上,硝烟滚滚,弹片纷飞,手术台就是他的阵地。
他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
最终,因抢救伤员感染,1939年11月12日为中国的解放事业英勇牺牲。
“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
”他牺牲了,人们为何这般哀痛?毛泽东为何写文章赞扬他?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向他学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
导入二:图文型[设计意图] 展示图片,配乐朗诵诗歌,为学生创设一个浓郁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以启迪。
用多媒体展示有关白求恩的图片,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白求恩。
同时聆听配乐诗朗诵:“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从遥远的五台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
/我们用无边的哀悼,/来纪念您!/这里——/河边的石头,/山上的野草,/也在为您流泪。
《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疑难字词的读音和含义,通过搜集资料了解写作背景,初步感知白求恩的形象。
2.理解议论与记叙的区别,能准确找出文中的议论性语句,熟练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梳理课文结构。
3.理解白求恩精神的可贵,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白求恩精神的内涵,学习本文叙议结合、对比的写作手法。
2.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白求恩精神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投影出示:白求恩大夫在前线抢救伤员的图片。
1938 年,日军疯狂入侵中国,许多外国人纷纷逃离战火纷飞的中华大地,但却有一个人率领一支医疗队“逆行” 前来,他技术精湛,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最后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就是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的文章《纪念白求恩》,感受白求恩这位平凡英雄的伟大精神!二、字词积累1.投影出示以下词语,学生朗读:派遣(qiǎn)殉职(xùn)狭隘(ài)晋察冀(jì)热忱(chén)纯粹(cuì)鄙薄(bǐ)拈轻怕重(niān)2.教师讲解重点字词的含义,如“狭隘”“热忱”“拈轻怕重” 等。
三、初读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对文章圈点勾画,理清文章的思路。
2.提问:文章主要写了白求恩的哪些事迹?明确:文章主要写了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中国的抗日战争提供医疗援助,不幸以身殉职的事迹。
找出各段的重点句。
明确:第一自然段:“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第二自然段:“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第三自然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三课《纪念白求恩》(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读课文,掌握本课基础生字词,尤其是成语。
学习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表达方式和对比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熟练背诵最后一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白求恩同志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崇高的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观看视频:多媒体放映电影《白求恩大夫》中白求恩临终前的场景。
2.板书课题《纪念白求恩》。
题目中“纪念”点明了写作目的。
介绍背景:本文是在白求恩逝世一周年之际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会上的一次演讲。
是一篇议论文,未来几年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而写。
21教育网请同学交流学过的或了解的毛泽东的诗词。
4.议论文相关知识学习。
我们看这篇文章不同于以前学过的叙事、说明类文章,本文是一篇议论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表达方式为主的文章。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据就是提出论点的理由和根据,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二、初读感知(一)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初读课文勾画生字词。
2.出示生字词。
殉()职热忱()狭隘()鄙薄()纯粹()晋察冀()拈()轻怕重3.请同学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4.理解词语意思。
拈轻怕重:指接受任务时拣轻松的,怕繁重的。
麻木不仁:比喻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利益不关心。
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主意。
精益求精:已经非常出色了,还要追求更加完美。
希望同学们积累下来,活学活用。
(二)读课文,找论点,理清文章脉络。
1.朗读课文,明确论点。
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批画文章的中心论点以及分论点。
然后,讨论。
问题2:这三个方面就是本文的分论点,请再读课文,分析这三个分论点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学生研读课文,将自己对三个分论点的分析理解批注在书上。
《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体会运用对比阐述观点的好处和侧面描写的作用,提炼文章的主旨。
(重点)2.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领悟作者运用概括有力的语言增强文章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方法。
(难点)3.理解白求恩精神的内涵,学习白求恩精神,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重点)二、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2.理解白求恩精神的内涵。
三、教学难点1.体会运用对比阐述观点的好处和侧面描写的作用。
2.领悟作者运用概括有力的语言增强文章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重要的文章——《纪念白求恩》。
白求恩是一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他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了解白求恩的事迹,学习他的精神。
(二)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代表作品有:《沁园春·长沙》《清平乐·蒋桂战争》《采桑子·重阳》《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沁园春·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水调歌头·游泳》《卜算子·咏梅》等。
(三)背景介绍诺尔曼·白求恩(1889-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参加抗日革命。
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院医治伤员时,不幸手指感染中毒,由于他坚持工作,肘关节又发生转移性脓疡。
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
他最后一句话是:“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四)文体知识1.议论文亦称说理文、论说文,就是讲道理、论是非。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白求恩大夫的优秀品德。
2.厘清课文写作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
3.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4.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学习白求恩同志的优秀品德。
(2)厘清课文的写作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
2.教学难点: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毛泽东和诺尔曼·白求恩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熟记“隘、粹、拈”等字的读音,熟记“派遣、殉职”等词语的字形,理解“见异思迁、精益求精”等成语的含义。
2.厘清课文的写作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
3.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掌握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他是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
1938年到中国工作,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曾经说过,手术台就是我的阵地,他就是——白求恩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本课的主要人物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教师出示课件,介绍作者的相关知识,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今属韶山市)人。
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他的主要著作编入《毛泽东选集》(4卷)和《毛泽东文集》(8卷)。
(2)课本人物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本课的重要人物,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白求恩(1890—1939),全名诺尔曼·白求恩(Norman Bethune),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的医生。
1890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8年来到中国参与抗日革命,1939年因病逝世。
纪念白求恩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读准下列字音:隘、拈、冀、鄙、忱。
理解并运用“漠不关心”“见异思迁”“拈轻怕重”“精益求精”五个成语。
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常用方法。
3、学习文中对比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1、品味议论文语言概括有力的特点。
2、练习运用记叙、议论两种表达方式。
(三)情感目标:学习白求恩同志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所表现出来的思想美、行为美。
教学重点:弄清议论文中议论与记叙的关系,学习本文采用对比的写法。
教学难点:议论文中议论与记叙的关系。
教(学)法:课时安排:2节课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先请同学们听一首诗朗诵:“秋风吹着细雨/廷水奏着哀曲/从遥远的五台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我们用无边的哀悼/来纪念您/这里——/河边的石头/山上的野草/也在为您流泪/但是,亲爱的白求恩大夫/您静静地安息吧/在您的后面,全世界被压迫的兄弟/已经起来了/我们将追随您的光辉/高举新医学的旗帜/向白求恩开辟的道路/勇往直前/……这是由朱子奇先生写的《纪念白求恩纪念歌》。
诗歌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沉痛心情和继承白求恩遗志的决心,催人奋进。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同志的逝世而于1939年12月21日写成的《纪念白求恩》,看看白求恩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二、新课教学:(一)课前热身1、简介白求恩生平和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
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1月间经延安到达晋察冀边区。
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院医治伤员时,不幸手指感染中毒,由于他坚持工作,肘关节又发生转移性脓疡、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
他最后一句话是:“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白求恩逝世一个月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号召大家都要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第13课《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纪念白求恩》是统编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单元主题为亲情,学习重点是朗读。
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读课,本单元的课文,从不同方面诠释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对人物美好品行进行礼赞,彰显出理性的光辉和人格的力量。
此篇文章就是毛泽东对白求恩同志的逝世表示沉痛悼念的纪念性文章,它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共产主义精神。
革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责任。
本课重点学习白求恩同志的优秀品德,教学过程中继续学习默读,在课本上勾画出关键语句,通过这些语句,厘清作者写作思路,体会夹叙夹议的写法。
1.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学习白求恩的精神,明确毛泽东写文章的初衷。
2.培养学生深入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掌握对比手法及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
3.培养学生探究思考能力。
引导学生领悟白求恩精神的时代意义。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学习白求恩的精神,明确毛泽东写文章的初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深入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掌握对比手法及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曾发起了一次十大国际友人的评选活动,评选百年来对中国贡献最大、最受中国人民爱戴或与中国缘分最深的国际友人。
第三名(373万票):萨马兰奇,西班牙人,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为中国成功申办08奥运作出重大帮助。
第二名(409万票):约翰·拉贝,德国人。
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拯救了超过25万中国人的生命。
第一名(469万票):白求恩,加拿大人,为中国抗战献出生命的加拿大医生。
是什么让白求恩能以压倒性的优势成为对中国而言最重要的国际友人?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纪念白求恩》。
【走近作者】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3. 纪念白求恩知识目标了解议论文的文体常识;体会对比的作用,品味准确、严密的语言。
能力目标1.学会归纳各段内容的要点;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
2.理解对比的方法对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作用。
情感目标学习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归纳各段内容的要点,整体感知全文。
2.学习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一先请同学们听一首诗朗诵(最好配乐):(多媒体出示诗歌)“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从遥远的五台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
我们用无边的哀悼,来纪念您! 这里——河边的石头,山上的野草,也在为您流泪。
但是,亲爱的白求恩大夫,您静静地安息吧! 在您的后面,全世界被压迫的兄弟,已经起来了,我们将追随您的光辉,高举新医学的旗帜,向白求恩开辟的道路,勇往直前!……”这是由朱子奇先生写的《白求恩纪念歌》。
诗歌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沉痛心情和继承白求恩遗志的决心,催人奋进。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同志的《纪念白求恩》,看看白求恩同志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抽查四个人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着重检查学生读的通顺及生字词的准确性。
2.抽一人评价朗读效果,教师范读,纠正读音和感情的处理。
3.学生再一次默读课文,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归纳各段要点。
第一自然段的重点句是:“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自然段的重点是:“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自然段重点句是:“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自然段重点句是:“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要点: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教学备注】4.第二自然段分几层写的?各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第一层(从开头至“不幸以身殉职”):高度概括白求恩同志的主要事迹。
第二层(从“一个外国人”至“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高度概括白求恩的思想和行动,点明本文的中心论点。
第三层(从“列宁主义认为”至结束):引用马列主义观点论述白求恩同志具有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目标导学二:理解内容,探究结构1.文章开头对白求恩同志的介绍包含哪些内容?有于么作用?明确:他是资本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一员;年岁已大,壮心不已;肩负重担,奔赴前线;以身殉职,重于泰山。
扣住国际主义的原则概述白求恩同志的简历,是对逝者的追忆,也是论述白求恩具有国际主义精神的事实依据。
2.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身上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么?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明确:“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2.引用“列宁主义认为”一段话的作用是什么?是为了突出白求恩同志这一精神的重要意义。
作者在这里引用马列主义的观点作为自己立论的根据,这是运用论证法中的“引证法”,论述白求恩同志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
3.作者为什么先举“前线回来的人”的例子,再举“晋察冀边区军民”的例子?从前线进一步扩大到整个边区,用广大军民的反映证明自己的论断,证明第二部分中两个“二极端”的判断是准确无疑的。
(此题让学生自由发言。
)4.为什么把写白求恩的精神放在第一段,而把写其专心业务、精研技术放在第三段? 明确:一个专心业务、精研技术的人,如果没有进步的政治思想,他可以为反动的压迫者、剥削者服务,而白求恩是共产主义战士,他把他高明的医术和宝贵的生命奉献给了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进行解放斗争的中国人民。
白求恩的这种国际主义精神特别值得我们肯定与赞美,值得我们学习。
因此,文章首先把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提出来,接着再指出他的积极工作、热爱同志、热爱人民的共产主义品德。
‖教学提示‖这一环节的几个问题,让学生过小组合作交流解决。
‖学法指导‖引证法,全称为引用论证法,是通过引用经典语录、约定成俗的市井言论、生活常识等作为论证论据来证明论点的一种论证方法。
引证法用权威性的话语,使说理更加深刻、透彻,具有说服力,着力体现理论的力量和文章的思想深。
5.你还知道白求恩大夫的哪些事迹?请上网查阅。
在英国学习期间,由于专心于业务,住房的冰箱里经常都装着人的器官,“像个血淋淋的肉铺子”。
当听到有人要“照顾”他,让他留在后方延安时,白求恩气愤之下竟把圈椅从窗户扔出。
年近50岁,一次竟连续为115名伤员做手术,持续时间达69个小时。
‖教学提示‖引导学生搜集白求恩事例,让学生开阔视野,加深对本文内容的理解。
三、板书设计国际主义精神号召全党学习白板书设计:共产主义精神--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求恩同志精神的总对技术精益求精精神意义分总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2.理解对比的手法,体会对比的作用。
3.品味准确、严密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概括了内容要点,了解了白求恩精神。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品味文章的写作方法,体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合作探究,体会写法1.本文是议论文,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谈谈课文是怎样夹叙夹议的?明确:(1)第一自然段“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幸以身殉职”是记叙,其余是议论。
先叙述白求恩的事迹,后赞扬他的国际主义精神。
(2)第二自然段可分三层,每一层都是先叙后议。
(3)第三自然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是记叙,其余是议论。
先简叙白求恩对技术的钻研和医术高明,由此及彼联系两种“一班人”给以批评教育。
(4)第四自然段“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我是很悲痛的”是记叙,其余是议论。
先叙述自己与白求恩的交往,然后分析和强调学习白求恩的意义。
2.文章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说说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
明确:第二、三自然段中把白求恩与不少人和一些人对比。
白求恩不少人和一些人对工作极端负责任不负责任,拈轻怕重,喜欢自吹对人民极端的热忱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对技术精益求精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见异思迁对比方法的好处是,突出了白求恩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强调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明确了应该克服的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有力地证明和阐述了论点。
3.第二自然段哪些话是正面介绍白求恩?哪些话是侧面介绍?侧面介绍有什么作用?明确:“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极端的热忱”是正面介绍;“从前【教学备注】‖学法指导‖“叙”和“议”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议论文,以“议”为主,“叙”是为证明论点提出事实根据,“叙”要扣住论点,“叙”得简明、概括。
记叙文也有“叙”和“议”,记叙文以“叙”为主,“议”是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意义,起画龙点睛、突出中心的作用。
‖教学提示‖学生第一次学议论文,教师应在这里简介议论文的论证方法的分类;然后让学生分析判断,至于作用,可针对此类型的略作提示。
‖学法指导‖对比论证,是正反对比论证线回来的人……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是侧面介绍。
侧面介绍是为了补充正面介绍的不足,通过别人的眼光来写,增强了事实的可信度,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的简称,也称比较法,是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
☞目标导学二:品味语言1.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①“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不可以。
突出年龄、里程更能表现白求恩精神的可贵。
②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
“只”表达了一种遗憾之情。
“许多”,可见白求思同志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那种倾心的热爱和忠诚。
2.本文在句式表达上有什么特色?请举例说明。
(1)用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注意。
如:“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2)用双重否定句,加强肯定的语气。
如:“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3)用排比句,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人生意义五个方面强调向白求恩学习的意义。
采取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使赞颂的感情显得热情洋溢,同时也避免句子过于冗长,以此结尾,更加有力。
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教学提示‖对于优美的语句,要引导学生背诵。
☞目标导学三:拓展延伸今天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肩负着祖国富强的重任,我们应当如何学习白求恩的精神?明确:要有一颗爱心;要尽职尽责,干好自己分内的工作;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民族自信心等。
‖教学提示‖此题开放性较强,学生只要围绕白求恩的精神的内核——尽职尽责、乐于奉献谈开去即可。
三、板书设计写作特点:夹叙夹议对比写法语言特点:准确用词善用设问句、双重否定句、排比句。
✍教学反思可取之处本堂课从时间安排上,从教学目标的确立上都比较合理,尤其是小组合作竞赛比较突出,有评价机制,学生的参与意识比较高,真正实现了“和谐高效、思维对话”。
不足之处本节课不足之处在于,拓展提高环节要求学生围绕“如何学习白求恩的精神”这一话题来发表感想和议论,针对性不够强,可具体要求学生运用对比或夹叙夹议的手法来写一个片断,这样拓展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