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 寓言四则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原文
(一)蝉与桃树
一只蝉在一棵桃树上找到了一个舒适的窝,在每天受宠的状态下,它
对桃树以及周围的环境非常满意,于是决定一辈子都待在这里。
半个月后,可怜的蝉开始感到有点窝火,曾经的美好梦想已经开始变
得虚幻,它知道只有自己靠自己才能拥有一个空间,探索另一方天地。
于是它振翅而飞,不再回头。
(二)智慧老人与狐狸
曾经有位智慧老人,拥有一座山庄,夜间他会站在山头欣赏繁星点点,尤其是最闪亮的繁星,老人仿佛能听到它们沾沾自喜的歌声,他也开
心得像孩子一般。
这时,一只狐狸蹦了出来,问老人,“你为什么会如此开心?”老人抬
头看了狐狸一眼,微笑着对它说:“繁星之所以闪亮,全在于它们并不
在乎别人尊重它们多少,只要无论任何情况下,它们都能照耀另一边
的天空。
”
(三)老虎与狗
有一只老虎被困在一座深渊中,它无力地嚎叫天下,只希望有一个能
够解救它的人。
这时,一只小狗突然出现在渊边,它站在老虎面前,对它说:“别担心,你一定会有人来救你的,也许不是马上,但是别忘了,只要相信,你
最终会获得释放。
”老虎听了狗的话,眼中的绝望瞬间消失,它抬起头,
深吸一口气,决定坚持到有人来救它为止,最终被救了出去。
(四)蚂蚁与长颈鹿
有一群蚂蚁,他们正在寻找一种可以让他们看到远方景色的办法,他
们把长颈鹿当成他们的朋友,希望它可以把它们捆在自己的脖子上,
以便看清远处风景。
长颈鹿不仅答应了他们的要求,还很乐意帮助,它把蚂蚁们捆着脖子,慢慢地在旷野上行走,每次都可以让蚂蚁们看到不同的景色和景象,
蚂蚁们开心得就像站在山顶上一样,尽情欣赏风景。
伊索寓言名篇原文及寓意1、狐狸和葡萄在一个炎热的夏日,一只狐狸走过一个果园,它停在了一大串熟透而多汁的葡萄前。
它从早上到现在一点儿东西也没吃呢!狐狸想:“我正口渴呢。
”于是他后退了几步,向前一冲,跳起来,却无法够到葡萄。
狐狸后退了几步继续试着够葡萄。
一次,两次,三次,但是都没有得到葡萄。
狐狸试了又试,都没有成功。
最后,它决定放弃,它昂起头,边走边说:“我敢肯定它是酸的。
”正要摘葡萄的孔雀说:“既然是酸的那就不吃了。
”孔雀又告诉了准备摘葡萄的长颈鹿,长颈鹿没有摘,长颈鹿告诉了树上的猴子,猴子说:“我才不信呢,我种的葡萄我不知道吗?肯定是甜的。
”猴子说着便摘了一串吃了起来。
这就是说,有些人能力小,做不成事,就借口说时机未成熟。
2、狼与鹭鸶狼误吞下了一块骨头,十分难受,四处奔走,寻访医生。
他遇见了鹭鸶,谈定酬金请他取出骨头,鹭鸶把自己的头伸进狼的喉咙里,叼出了骨头,便向狼要定好的酬金。
狼回答说:“喂,朋友,你能从狼嘴里平安无事地收回头来,难道还不满足,怎么还要讲报酬?”寓意这寓言说明,帮助坏人,并向坏人索取应得的报酬,就是没有认识到坏人不讲信用的本质。
这故事说明,对坏人行善的报酬,就是认识坏人不讲信用的本质。
3、小男孩与蝎子有个小孩在城墙前捉蚱蜢,一会儿就捉了许多。
忽然看见一只蝎子,他以为也是蚱蜢,便着两手去捕捉他。
蝎子举起他的毒刺,说道:“来吧,如果你真敢这样做,就连你捉的蚱蜢也会统统失掉。
”小孩听罢就跑了,蝎子很得意。
过了一会儿小孩又回来了,拿出一个长长的夹子,轻佻的夹住蝎子的尾巴,小孩蹦蹦跳跳的跑回家给妈妈看他今天的收获,妈妈很高兴,中午弄了一盘油炸蝎子给孩子吃。
寓意:这故事本来是告诫人们,要分辨清好人和坏人,区别对待他们。
可也要看谁势力大,小蝎子跟人较劲这不是找死呢吗。
4、掉在井里的狐狸和公山羊一只狐狸失足掉到了井里,他如何挣扎仍没法爬上去,只好呆在那里。
公山羊觉得口渴极了,来到这井边,看见狐狸在井下,便问他井水好不好喝,狐狸觉得机会来了,心中暗喜,马上镇静下来,极力赞美井水好喝,说这水是天下第一泉,清甜爽口,并劝山羊赶快下来,与他痛饮。
语文七年级上册22寓言四则
1.猴子偷桃
有一只猴子,它时常到树上摘桃子吃。
一天它看见桃子特别甜美,于
是把它们全都装进袋子里,就说:“今天我不想去摘了,我可以把它带
回家去了!”结果,它没等到走多远,就被林主发现了,林主便怒气冲
冲地惩罚它,把它的所有桃子全都拿过来划分给猴子们去品尝。
2.老鼠开会
有四只老鼠结伙把一大筐白豆带回家。
其中一只突然悬了个手指:“咱
们明天中午在这里开会,叫大家来分这些豆子!”于是,它们们都散去了,心想:明天就能吃到白豆了!结果,它们第二天早上来到现场,
就只剩下空空如也!原来,它们之前把筐子留在了那里,可是晚上里
就被别的老鼠给偷走了!
3.狐狸和鸡
一只狐狸对一只母鸡发出了诱惑,说:“这里有一片青草地,有没有兴
趣一起去看看?”母鸡想了一会儿,觉得这种机会也不多,也没有害怕,就答应了去。
可是,当它们到达青草地的时候,狐狸仓皇地跳入大草
丛里,把那只母鸡叼到嘴里!
4.麻雀抢食
有一群麻雀,每天都去寻找食物。
他们在田野里发现了一大簇玉米,
都忙着想抢占优先拥有它。
结果,结果一只比较叼的麻雀抢了,其他的也一股脑儿地追了上去,结果整个簇的玉米全都给抢光了!。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堂笔记第7课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堂笔记第7课应该是《寓言四则》,这包括《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下面是这四则寓言的概括和寓意:1.《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赫尔墨斯想要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雕像者告诉他:“宙斯的雕像还要贵重一些。
”后来,赫尔墨斯又自己的雕像,问雕像者价格。
雕像者回答说:“一个银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过高地估计自己的价值,更不要看不起别人。
2.《蚊子和狮子》一只蚊子在狮子身上乱咬,自以为已经占了上风,却没想到自己会死在蜘蛛网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自大只会带来灾难。
3.《智子疑邻》宋国有一个富人,因下大雨毁坏了墙壁。
他的儿子说:“这恰好在防备盗贼。
”邻居家的老人也这么说。
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
那个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很聪明,但却怀疑是邻居家的老人偷盗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感情亲疏可能会影响到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和判断。
4.《塞翁失马》在靠近边塞的人中,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
一次,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
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
他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
人们都前来祝贺他。
他却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灾祸呢?”他的儿子骑上良马,好几次摔下马来。
他便说:“这怎么就不会成为一件福事呢?”不久,胡兵大举入侵边塞,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战。
靠近边塞的人绝大部分都死了。
唯独他的儿子因为瘸腿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情的好坏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坏事可能会变成好事,好事可能会变成坏事。
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笔记
第一则:寓言《带你去海边》
该故事讲述了一只蜜蜂带领一只小蚂蚁去海边分享美丽景色的故事,小蚂蚁坚持自己能够完成带领蜜蜂去海边的行程,最后极其艰难地把尾巴和蜜蜂系在一起,用自己的工夫,推着蜜蜂到达了海边。
让蜜蜂体会到了被美景所折服的感觉,这则寓言让我深深的体会到:就算是微小的力量,也能够发挥出惊人的效果。
一个刻苦努力,百折不挠的人,最终能够实现自己最初的梦想,去征服最美丽的景观,收获成功的喜悦。
第二则:寓言《耐心的螃蟹》
该故事讲述了一只大螃蟹和一只小鱼的故事,小鱼急着要过河,可惜身材太小,不能控制水流。
给了大螃蟹一个好主意,大螃蟹接受了小鱼的好意,让它钻到头和身子的缝隙中,搭乘大螃蟹的身上,最终小鱼乘坐大螃蟹游到了河对岸。
这则寓言提醒我们:要有耐心、团结合作,用心去倾听、学习,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就。
互相配合,增强彼此信任,实现共同的梦想。
第三则:寓言《心服口服》
该故事讲述了一只鹰和一只熊的故事,鹰喉咙僵硬而无法说话,于是鹰把他的困境告诉了熊,熊建议使熊暗中跟随鹰,从而可以完成鹰要过的每一关,鹰照旧做了熊的想法,终于可以完成他的梦想。
这则寓言教会我们:任何困难的挑战都要求心服口服,行动和思想的团结,只有如此才能更快更有效的完成任务,避免耗费精力。
第四则:寓言《牛版拯救鸡》
该故事讲述了一只驼牛和一只鸡的故事,驼牛在拯救困鸡时,把它们放在自己的背上,用自身的力量把它们从深坑里带出来。
这则寓言教会我们:做人要有大气量和姿态,在任何时候都要维护正义,敢于做事,为他人着想,用实际行动诠释正义精神。
只有当我们不计个人代价地采取行动拯救他。
初一语文上册寓言四则笔记
一、狐狸的假装
故事:一只老狐狸被猎人追捕,便在一棵大树下面出了一巴掌,狐狸恐慌得连忙抱住大树狡辩道:“我是大树的枝叶,怎么可能动!”猎人见了瞒天过海,放过狐狸而去。
笔记:本寓言故事展现了狐狸以狡辩骗取安全的勇敢,以及猎人仁慈劝阻的品德,教诲人们绝不能以谎言欺骗他人,也要以善良的心做事。
二、猴子的惊喜
故事:一只猴子爬到顶上一棵桃树上,正想好摘到一些桃子,结果一看每个枝头上都挂满了桃子,无比激动,便把自己搂进枝头间,吃掉了桃子。
笔记:本寓言故事彰显出贪婪的危害,提醒人们要有恰当的自制力,节制贪婪的欲望,不要对一时的惊喜而忘记自己的本分。
三、兔子的聪明
故事:一只兔子被猎人追赶,他一路跳过小坎儿,准备豁出去,突然发现还有一个大小坎儿,于是想出了一个主意,兔子把自己背起来,双腿站立,把自己当成了一棵树,猎人以为是一棵树,自然就没有发现他,兔子得以逃脱。
笔记:本寓言故事告诉人们面对困难时,要想出聪明的办法来战胜困难,兔子抓住机会,变拙为巧,用聪明的办法逃出了困境。
四、蚂蚁的勤劳
故事:一只蚂蚁在河边采集落叶,突然一只鹰从天上俯冲,想要抓住蚂蚁,蚂蚁从鹰的爪子中跳了出来,回到家里,就对家人说:“做事要立刻行动,莫要耽搁”。
笔记:本寓言故事提醒人们勤劳致富、有勇无畏,只要采取有效行动就能成功摆脱困境,有效利用时间,及时行乐,勤劳致富才是正道。
;。
第一则《狐狸与葡萄》1. 适度的满足和珍惜自己拥有的东西是非常重要的。
2. 故事中的狐狸因为够不到葡萄而生气和嫉妒。
3. 最终狐狸选择用轻蔑的态度对待无法得到的东西。
4. 我们应该学会珍惜和感恩现有的条件,而不是盲目追求无法获得的东西。
第二则《乌鸦和狐狸》1. 夸夸其谈是一种愚蠢的行为。
2. 乌鸦因为被狐狸夸奖而沾沾自喜,最终失去了自己的东西。
3. 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被别人的花言巧语所迷惑,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4. 要相信自己的实力,不要轻易被别人的赞美影响。
第三则《小狗与公鸡》1. 聪明的人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选择。
2. 故事中的公鸡因为自己看不见月亮,而认为月亮被偷走了。
3. 小狗则通过周围的事物推断出月亮是被云遮住了。
4. 告诉我们要学会观察和思考,不要轻信别人的说法,要用自己的头脑去分辨是非。
第四则《老鼠与山》1. 我们要有坚定的意志和毅力,才能克服困难。
2. 老鼠因为没有找到洞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
3. 最终在山的劝说下,老鼠放弃了自己的努力。
4. 告诉我们要坚定自己的目标,不轻易被挫折打败,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去克服困难。
以上是四则寓言故事的译文,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和处事的智慧。
希望大家在读完这些故事后,能够对自己的品格和行为有所反省,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更加理智和成熟地面对各种困难和诱惑。
在每个寓言故事中,作者都通过生动的形象和寓意深刻的情节,向读者们传递了许多关于生活和处世的真知灼见。
每一个故事都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反思,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让我们回顾一下《狐狸与葡萄》这个故事。
狐狸因为够不到葡萄而生气和嫉妒,最终选择用轻蔑的态度对待无法得到的东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适度的满足和珍惜自己拥有的东西,不要因为得不到某样东西而心存怨恨和贬低其他人。
这也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接受自己的能力和条件,不要盲目追求无法获得的东西,珍惜眼前的幸福和快乐。
【最新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寓言四则》知识点总结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文学常识《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战国末秦相吕不韦(?—前235)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品文言文对照翻译作品主旨这篇寓言通过写一户姓丁的人家挖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被误传为从井里挖出了一个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记文言知识字词梳理1. 词类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闻.之于宋君(听到,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2. 古今异义国人..道之古义:居住在国都中的人今义:本国的人丁氏对.曰古义:应答,回答今义:相合;正确;正常穿.井得一人古义:挖掘、开凿今义:把衣服鞋袜等物套在身体上3. 一词多义问之于.丁氏(向)于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在)宋之.丁氏(的)之国人道之.(代词,代指这件事)国人道.之(讲述)道道.听途说(道路)杞人忧天《列子》文学常识《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
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
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品文言文对照翻译作品主旨文章通过写杞人忧天地崩坠的故事,讽刺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记文言知识字词梳理1.重点课下注释①因往晓.之(告知,开导)②终日在天中行止..(行动,活动)③奈何..忧崩坠乎(为何,为什么)④只使..坠(纵使,即使)⑤亦不能有所中伤..(伤害)⑥充塞四虚..(四方)2. 通假字①其人舍.然大喜(同“释”,解除、消除)②身亡.所寄(同“无”,没有)3. 古今异义若.屈伸呼吸古义:你今义:如;好像4. 一词多义其.人曰(那)其其.一犬坐于前(其中的)。
第三十课寓言四则
(一)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有/富人
B.天/雨墙/坏
C.其/邻人之父/亦云
D.其家甚/智其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的大意。
3.富家被盗的原因是什么?“其家甚智其子”,为什么?
4.读了这则寓言,你最想对文中的哪个人发表一些感慨?请写在下面。
(二)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本文出自一书,该书又名,系(时期)等人编著的。
2.给加点字注音。
遽()将()好()髀()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
居.数月: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此何遽
..不能为祸乎:
4.翻译句子。
(1)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2)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5.文章作者通过这则故事,揭示了的关系,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由此引发出的一个成语是。
第三十课《寓言四则》答案:
(一)1.C 2.(略) 3.天雨墙坏,不及时修补。
富人认为儿子聪明,是因为事情的发生在他的意料之中。
4.(略)(二)1.《淮南子·人间训》;《淮南鸿烈》;西汉;刘安。
2. jù; jiāng ;hào ;bì 3.善:精通;亡:逃跑;吊:安慰;居:经过;将:带领;何遽:怎么就,反问语。
4.略。
5. 祸福得失祸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