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四则》(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 格式:ppt
- 大小:936.51 KB
- 文档页数:35
伊索寓言名篇原文及寓意1、狐狸和葡萄在一个炎热的夏日,一只狐狸走过一个果园,它停在了一大串熟透而多汁的葡萄前。
它从早上到现在一点儿东西也没吃呢!狐狸想:“我正口渴呢。
”于是他后退了几步,向前一冲,跳起来,却无法够到葡萄。
狐狸后退了几步继续试着够葡萄。
一次,两次,三次,但是都没有得到葡萄。
狐狸试了又试,都没有成功。
最后,它决定放弃,它昂起头,边走边说:“我敢肯定它是酸的。
”正要摘葡萄的孔雀说:“既然是酸的那就不吃了。
”孔雀又告诉了准备摘葡萄的长颈鹿,长颈鹿没有摘,长颈鹿告诉了树上的猴子,猴子说:“我才不信呢,我种的葡萄我不知道吗?肯定是甜的。
”猴子说着便摘了一串吃了起来。
这就是说,有些人能力小,做不成事,就借口说时机未成熟。
2、狼与鹭鸶狼误吞下了一块骨头,十分难受,四处奔走,寻访医生。
他遇见了鹭鸶,谈定酬金请他取出骨头,鹭鸶把自己的头伸进狼的喉咙里,叼出了骨头,便向狼要定好的酬金。
狼回答说:“喂,朋友,你能从狼嘴里平安无事地收回头来,难道还不满足,怎么还要讲报酬?”寓意这寓言说明,帮助坏人,并向坏人索取应得的报酬,就是没有认识到坏人不讲信用的本质。
这故事说明,对坏人行善的报酬,就是认识坏人不讲信用的本质。
3、小男孩与蝎子有个小孩在城墙前捉蚱蜢,一会儿就捉了许多。
忽然看见一只蝎子,他以为也是蚱蜢,便着两手去捕捉他。
蝎子举起他的毒刺,说道:“来吧,如果你真敢这样做,就连你捉的蚱蜢也会统统失掉。
”小孩听罢就跑了,蝎子很得意。
过了一会儿小孩又回来了,拿出一个长长的夹子,轻佻的夹住蝎子的尾巴,小孩蹦蹦跳跳的跑回家给妈妈看他今天的收获,妈妈很高兴,中午弄了一盘油炸蝎子给孩子吃。
寓意:这故事本来是告诫人们,要分辨清好人和坏人,区别对待他们。
可也要看谁势力大,小蝎子跟人较劲这不是找死呢吗。
4、掉在井里的狐狸和公山羊一只狐狸失足掉到了井里,他如何挣扎仍没法爬上去,只好呆在那里。
公山羊觉得口渴极了,来到这井边,看见狐狸在井下,便问他井水好不好喝,狐狸觉得机会来了,心中暗喜,马上镇静下来,极力赞美井水好喝,说这水是天下第一泉,清甜爽口,并劝山羊赶快下来,与他痛饮。
根据不同版本,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的内容可能有所不同,以下提供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寓言四则》的内容:1.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赫尔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他问雕像者一个银子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值二个银币,赫尔墨斯又问七倍于一个银子的雕像值多少钱。
雕像者回答说:“七个银币。
”雕像者又说:“如果有人给你全世界的财富,你愿意用财富换自己的名声吗?”赫尔墨斯听了十分恼火,就现出自己的原形。
雕像者吓得直吐舌头,说愿意献出全部财富。
雕像者看到赫尔墨斯的原形,算计着额外收入,满脸谄媚的笑了。
2 蚊子和狮子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
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
我比你强得多。
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
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
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
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3 穿井得一人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打水。
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井。
他经常叮嘱家里人说:“打井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千万不可把泥巴弄到井里去。
否则会出差错。
”有一天,他的家里人挖井,果然遇到坚硬的岩石。
于是就用挖出来的土石把井砌高起来。
泥巴和砌料更靠近井口。
要看井口时就必须沿着梯子爬上去。
一天,有一个人从村子里走过,丁家的一个人就拉住他从梯子上爬上去看井里的水。
结果发现井中泥巴以上没有水,以上是砌料。
村里人都认为丁家人没有说假话。
丁家的聪明反被聪明误了!4 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果真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第一则《狐狸与葡萄》1. 适度的满足和珍惜自己拥有的东西是非常重要的。
2. 故事中的狐狸因为够不到葡萄而生气和嫉妒。
3. 最终狐狸选择用轻蔑的态度对待无法得到的东西。
4. 我们应该学会珍惜和感恩现有的条件,而不是盲目追求无法获得的东西。
第二则《乌鸦和狐狸》1. 夸夸其谈是一种愚蠢的行为。
2. 乌鸦因为被狐狸夸奖而沾沾自喜,最终失去了自己的东西。
3. 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被别人的花言巧语所迷惑,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4. 要相信自己的实力,不要轻易被别人的赞美影响。
第三则《小狗与公鸡》1. 聪明的人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选择。
2. 故事中的公鸡因为自己看不见月亮,而认为月亮被偷走了。
3. 小狗则通过周围的事物推断出月亮是被云遮住了。
4. 告诉我们要学会观察和思考,不要轻信别人的说法,要用自己的头脑去分辨是非。
第四则《老鼠与山》1. 我们要有坚定的意志和毅力,才能克服困难。
2. 老鼠因为没有找到洞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
3. 最终在山的劝说下,老鼠放弃了自己的努力。
4. 告诉我们要坚定自己的目标,不轻易被挫折打败,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去克服困难。
以上是四则寓言故事的译文,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和处事的智慧。
希望大家在读完这些故事后,能够对自己的品格和行为有所反省,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更加理智和成熟地面对各种困难和诱惑。
在每个寓言故事中,作者都通过生动的形象和寓意深刻的情节,向读者们传递了许多关于生活和处世的真知灼见。
每一个故事都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反思,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让我们回顾一下《狐狸与葡萄》这个故事。
狐狸因为够不到葡萄而生气和嫉妒,最终选择用轻蔑的态度对待无法得到的东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适度的满足和珍惜自己拥有的东西,不要因为得不到某样东西而心存怨恨和贬低其他人。
这也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接受自己的能力和条件,不要盲目追求无法获得的东西,珍惜眼前的幸福和快乐。
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1. 标题:蚂蚁和蜻蜓内容:从前有一只勤劳的蚂蚁和一只懒散的蜻蜓。
一天,蚂蚁忙着为来年存粮,而蜻蜓却整天无所事事,只顾着玩耍。
过了几天,天空阴云密布,大雨倾盆而下。
蚂蚁在自己的小岩洞里舒舒服服地吃着辛苦存储的食物,而蜻蜓却找不到任何可食用的东西。
它饥肠辘辘地飞到蚂蚁的家门口,乞求蚂蚁一些食物。
蚂蚁看到了蜻蜓的遭遇,心生慈悲,给了它一些食物。
从此以后,蜻蜓明白了劳动的重要性,并以后再也不再懒散。
寓意:劳动和储蓄的重要性。
2. 标题:狼与小羊内容:一只小羊正在河边喝水,突然一只狼出现在小羊的身后,它贪婪地盯着小羊。
狼想要吃掉小羊,于是它找了个借口:“你为什么在河里弄浑水?”,小羊小声回答:“我没有弄浑水,我只是在喝水。
”狼觉得小羊的回答太无辜,于是又找了个借口:“你是不是嘲笑我?”小羊再次回答:“我没有嘲笑你,我只是喝水。
”狼见小羊握住最后的机会,又说:“那不是你的牙齿留在我的饭碗里吗?”小羊无辜地回答:“我没有牙齿,也没有能留在你碗里的牙齿。
”狼听完后愈发生气,终于离开了。
寓意:诚实克己守信。
3. 标题:乌鸦和狐狸内容:一只乌鸦飞在树枝上,嘴里叼着一块美味的奶酪。
一只狡猾的狐狸看见了,便走到树下,巧舌如簧地夸奖乌鸦的美丽,并让乌鸦唱一首歌。
乌鸦被狐狸的夸奖所迷惑,张开嘴巴唱起歌来,但乌鸦唱完后狐狸一起冷笑:“你真是一只傻乌鸦,你的声音又难听又难看。
”乌鸦感到非常羞愧,也非常懊悔,它的贪婪使它失去了自己的美味奶酪。
寓意:不要因为他人的奉承而骄傲自满。
4. 标题:画蛇添足内容:一个农夫看到一个画家在画一条勉强够身子长的蛇,他觉得不满意,便告诉画家:“这条蛇太短了,我要你再加上一段。
”画家听从了农夫的话,在蛇的尾巴上又加了一段。
结果,这条蛇因为有了额外的尾巴而变得迟钝又笨拙,最终被其他动物轻易地捕食了。
寓意:不可多加。
以上四则寓言故事都有着深刻的寓意,适合七年级上册语文的学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寓言四则》教案三篇1、课文的地位及作用。
这两篇寓言都选自《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从明代传入我国,影响长远。
通过这两篇文章,我们能够了解《伊索寓言》一些相关的知识。
对今后学习寓言大有裨益。
况且,这两篇则寓言故事篇幅短小,情节性强,语言生动,所刻画的主要形象鲜明突出。
能够激发学生联想与想象,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积极地思考与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这个节课的学习,也能够让学生尝试续编或自编寓言,以及怎样通过对多种描写手法的分析,体会形象特点、感受故事寓意。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编排意图、课文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特做如下设计:2、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知识与水平,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共同发展的三维教学理念,结合寓言的特征,本文教学目标设定为:⑴研究语言文字,感受赫耳墨斯和蚊子的形象特点。
⑵通过多种描写形式的分析,感受寓言的特点。
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会准确地概括寓意以及自编、续编寓言的方法。
3、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目标,就是本课的学习重点。
4、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感悟并树立准确的人生处事态度。
分析教法。
教师是学生心灵的耕耘者,教课就要教到学生的心坎上。
如果不研究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需求,对语文水平训练的需求,课往往只教在课堂上,在学生心中留不下深深的痕迹,效果不佳是意料之中的事。
(于漪)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
本课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尽量让学生多说,教师少说的原则,以激起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的情趣。
⑴故事导入,创设氛围。
一节课,导入尤为重要。
如果导入好,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主动性,师生配合会收到的效果。
⑵描写方法分析,感受形象。
故事很短小,但语言比较生动。
通过典型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能够一步一步地感受体会到故事的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⑶激发想象,体会寓意。
因为语言是依靠一个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