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15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54 MB
- 文档页数:13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语文答案解析一、语文基础知识1.【答案】B【解析】A.缜(zhěn)密;别(biè)扭;拂(fú)面2.【答案】A【解析】B.博奕—博弈;C.灸手可热—炙手可热;D.溃乏—匮乏。
3.【答案】C【解析】鉴别:辨别(真假好坏);甄别:○1审查辨別(优劣、真伪),○2考核鉴定(能力、品质等)。
语句说的是马铃薯,应是辨别优劣,故选“甄别”。
色泽:颜色和光泽;色彩:○1颜色,○,2比喻人的某种思想倾向或事物的某种情调。
结合语境,应选“色泽”。
终于: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情况(多用于希望达到的结果);最终:最后,末了。
因试验的结果不可预期,因此用“最终”更恰当。
适量:数量适宜;适当:合适,妥当。
从试验的科学性看,“适当”的外延更符合语境。
故选C项。
4.【答案】D【解析】A.成分残缺,“实施了《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可改为“实施的《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
B.不合逻辑,“前者”应改为“后者”。
C.成分残缺,可在“确保”前加“为”。
5.【答案】B【解析】这里表现出的是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理想与进步背后隐患的深思,而不是“绝望”。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6.【答案】C【解析】A.“这只是为了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让普通人敬畏”错,原文是“不仅是一般民众,就连天子与贵族也相信合理依据和权力基础来自于‘天’”。
B.“根本解决”表述过于绝对,且“根据自己的意志来进行调节”错,原文是“人们就要用技术将其调整过来”,即“一”“二”“五”等技术。
D.“秦汉时代的人们以‘天’为根本法则认识外部世界,以神仙信仰为终极依据认识自我”错,原文是“首先是‘一’。
在秦汉时代,它既是……又是天下一统、君主权威、理性法则、知识基础和一切的终极依据”。
7.【答案】A【解析】强加因果。
原文是“在人们心目中,凡是仿效‘天’的,就能够拥有‘天’的神秘与权威。
于是……”。
答案及评分标准1.A(B.líng—léng;C.shǒu—shòu;D.xún—xùn。
)2.D(A.激浊扬清;B,坚如磐石;C.雕梁画栋。
卷帙:书籍或书籍的篇章。
形容书籍很多或一部书的部头很大。
)3.B(解释:就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合理地说明事物变化的原因,事物之间的联系,或者是事物发展的规律;解释的一般是问题。
阐释:阐明陈述并解释;阐释的一般是理论。
且能:且,还,表示进一层;尚且,况且。
又能:表示几种情况或几种性质同时存在;常与“既”构成并列关系。
弱小:力量单薄,地域狭小;亦指弱小者。
狭窄:一般指地域狭小、窄小。
旗鼓相当:“旗鼓”本意为古代作战以摇旗击鼓指挥进退。
相当:差不多,不相上下。
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
势均力敌:“均”,平;“敌”,相当。
双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
常用于矛盾冲突的双方。
)4.C(A项,中途易辙,后面的分句主语应是“青少年”,不是“动手劳动”,应将“动手劳动,不但能够让青少年……”改为“通过动手劳动,青少年不但能够……”。
B项,搭配不当,“减少”应改为“缓解”或“减轻”。
D项,主客体颠倒,“为不少聆听过他讲课的师生所折服”应为“折服了不少聆听过他讲课的师生”。
)5.A(“易安”指的是李清照,而辛弃疾受到王国维先生的极力推崇。
)6.A(A项“儒家学说一直是官方正统学说”表述过于绝对,原文为“儒家思想长久以来被认作中国社会的官方正统学说”。
)7.C(A项,“儒家的‘爱有等差’观比墨家的‘兼爱’观更加高远”于文无据;B项,“儒家从创立之初就以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为目标”无依据,原文为“儒家从创立之初,就始终在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培养人才”是客观效果而非主观目标;D项中“自觉”说法错误,原文为“经过一段时期的文化冲突和思想碰撞,最后也不得不回归到儒家治国方略”。
)8.D(A项,表述武断,原文说的是儒学“渐渐式微直至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腐朽旧说”;B 项,“修身”是讲“内修己身”的;C项,“儒家比道家在哲学上境界更高、影响力更大”的说法没有依据。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真模拟考试(全国卷)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活动与物质生产活动的关系原始文艺的产生离不开原始人物质生产所提供的客观条件。
在那个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远古时代,人类不得不为抵御和战胜自然而把获得生存的劳动当作第一需要,由此派生出来的人类的思想、情感、意识、欲望,乃至早期的雕刻、绘画、歌舞等文艺活动,不但须臾离不开劳动生活,而且还与实际的劳动融为一体。
原始文艺对劳动的这种从属关系,反映了人类在还不能真正支配自然的历史条件下,造成了原始文艺具有物质功利的普遍特质。
包括神话在内的史前艺术,虽从物质生产活动中产生了初始的想象和情感体验,但这种想象和情感体验始终以对实际生产活动的直接或间接的反映为目的,还不具备独立的审美观照与创造的性质。
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对远古时代岩画和其他艺术遗迹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那些艺术品都是以当时人类的劳动活动或生产对象为基本内容的,所反映的范围及表现形式,也是受当时生产方式及工具制造的水平所制约的。
随着人类从野蛮人向文明人的漫长的历史演化,特别是伴随着人类劳动范围的不断扩展和生产技术的进步,史前艺术在得到充分发展之后,终于过渡到真正的艺术的时代。
人化自然的劳动既改造了自然界,又改造和发展了人本身,使人获得了物质机能的发展和精神世界的形成和丰富;从而使人的需要由生理的走向心理的,由个人的走向社会的,由实用功利的走向精神的、审美的;同时,也使人的本质力量从单纯的物质创造力发展成为包括审美创造力在内的具有复合结构的实践主体。
于是,人的精神世界随着人类劳动实践的发展而终于从混沌的物质世界中分离出来;建立在审美观照基础上的想象和美感也开始获得了审美的属性;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特殊形态的文艺活动也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独立地位。
总之,以审美为目的的文艺活动,就是在以功利为目的的物质生产劳动的基础上产生起来的。
201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湖北卷,含解析)本试题卷共8 页,六大题23 小题。
全卷满分150 分。
考试用时150 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 A 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 15 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缜(shèn)密感喟(kuì)..B.镶(xi ānɡ)嵌驰骋(chěnɡ)..(chu án)飞紫蔷薇( wēi).暗香盈( yínɡ)袖.栀( zhī)子花逸兴遄..C.热忱( ch én)别( bi é)扭康乃馨(xīn)积微成著....(zhù)D.菜肴( yáo)酣( hān)畅蒲( pú)公英春风拂(f ó)面....【答案】 B【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商埠绰约扣人心弦扶老携幼B.博奕翘楚以逸待劳固若金汤C.笃信聪慧日臻成熟灸手可热D.溃乏矫情所向披靡汗流浃背【答案】 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选 A 项。
B 项中,“博奕”错误,本意是下棋的意思。
所以应为“博弈”。
C 项中,“灸手可热”错误,应为“炙手可热”。
D 项中,“溃乏”错误,应该是“匮乏”。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语文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缜.(shèn)密感喟.(kuì)紫蔷薇.(wēi)暗香盈.(yínɡ)袖B.镶.(xiānɡ)嵌驰骋.(chěnɡ)栀.(zhī)子花逸兴遄.(chuán)飞C.热忱.(chén)别.(bié)扭康乃馨.(xīn)积微成著.(zhù)D.菜肴.(yáo)酣.(hān)畅蒲.(pú)公英春风拂.(fó)面【答案】B【解析一】本题考查形近字和多音字的读音。
A.“缜”应读zhěn,“缜密”是指周密,细致。
注意和形近字“嗔(chēn)”区分读音。
C.“别”应读biè。
“别”有bié和biè两个读音。
意思与“改变别人坚持的意见或习性”相关时,读biè。
D.“拂”应读fú。
【解析二】A缜密zhěn mì C别扭biè niu D春风拂面fú。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商埠绰约扣人心弦扶老携幼B.博奕翘楚以逸待劳固若金汤C.笃信聪慧日臻成熟灸手可热D.溃乏矫情所向披靡汗流浃背【答案】A【解析一】本题考查音同、形近造成的别字。
B.奕一弈。
“博弈”古代指下围棋,也指赌博。
也比喻为谋取利益而竞争。
“弈”是围棋的意思,而“奕”是盛大的样子。
C.灸一炙。
“炙手可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D.溃一匮。
“溃”的本义是(水)冲破(堤坝),可引申为溃败、溃散等意思;“匮”是缺乏的意思。
因此,“匮”不能写成“溃”。
【解析二】B博弈,“奕”指光明,精神饱满的面部光彩,如“神采奕奕”。
C炙手可热,“灸”指中医的一种疗法。
D“匮乏”中“匮”是缺乏的意思。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研究伊始,该团队选取了华北、西北地区生产的几十种马铃薯进行分析,从营养成分、、硬度等方面多次试验,确定了适合加工马铃薯面条的两个品种。
2015届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2015.4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纸及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不能写在试卷上;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笔和其他笔。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 第Ⅱ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麻痹(pì)纤纤玉手(xiān)绩优股不可思议B.拓印(tà)明眸善睐(móu)一幅画再所不惜C.墓碣(jié)履险如夷(lǚ)观摩课因缘巧合D.铁砧(zhēn)蜚短流常(fēi)仪仗队毋庸讳言2.依次填入下列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的东西。
但是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他知道自己要灭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的优势,而宇宙对此一无所知。
A.软弱纵使尽管 B.脆弱纵使因为C.脆弱虽然尽管 D.软弱虽然因为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多西是乔布斯精神的继承者,他看起来沉默寡言,但如果谈论到货币问题,他立刻就会口若悬河,甚至会给你上一节这方面的历史课。
B.韩敏不仅精于人物和花鸟,其他画种也有不少成就。
这种雅俗共赏、涉猎广泛的创作态度,恰恰正是海派绘画最突出的特色。
C.至此,因继承引发纷争并绵延5年之久的历史积案圆满地执行终结,当事人之间10余年的恩怨纷争也一笔抹杀,确保了清江水布垭水利枢纽工程的正常建设。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本试题卷共8页,23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晕.眩(yùn)炽.热(chì)猗.郁(yī)龇.牙咧嘴(cī)B.骷髅.(lóu)岑.寂(chén)偌.大(ruò)称.心如意(chèn)C.喷.香(pèn)囊.括(náng)隽.秀(jùn)高屋建瓴.(líng)D.蒙.骗(mēng)打烊.(yàng)扼腕.(wǎn)义愤填膺.(yī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绵密谛造青稞仓皇秘而不宣B.疏朗绿洲博彩船蓬口蜜腹剑C.歆享喋血宫阙分蘖若及若离D.芦管桥墩茸毛痉挛仗义执言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华文化成果丰硕,气韵悠长;,润物无声,让偏见和误解消于无形。
美国哈佛大学的校园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向大洋彼岸的先哲人生的答案。
全球470多家孔子学院为中外文化搭起一座座汉语桥,“文化年”“国家年”“交流年”等大型文化活动,为外国民众立体感知当代中国敞开一扇窗。
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使人类多样文明汇聚的大舞台呈现出更加的光彩,其深层原因就在于中国文化本身的自信、耐力和定力。
A.如坐春风寻觅交往美好B.潜移默化寻找交流绚丽C.滴水穿石探求交换美妙D.春风化雨探索交易华丽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西安地铁二号线在沿途车站设置46面人文景观墙,力求充分展示古城的历史沿革和风貌,让乘客在感受现代交通快节奏时也能领略古老文化的魅力。
B. 余秀华的诗歌创作一方面得到了众多业内专家的肯定;另一方面,余秀华也被一些媒体有意或无意地贴上了“脑瘫”等标签。
C.清华大学联合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成立低碳能源大学联盟未来交通研究中心,他们试图解决北京雾霾天出行困难的破解之道。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语文本试题卷共8页,六大题23小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缜(shèn)密感喟(kuì)紫蔷薇(wēi)暗香盈(yínɡ)袖B.镶(xiānɡ)嵌驰骋(chěnɡ)栀(zhī)子花逸兴遄(chuán)飞C.热忱(chén)别(bié)扭康乃馨(xīn)积微成著(zhù)D.菜肴(yáo)酣(hān)畅蒲(pú)公英春风拂(fó)面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商埠绰约扣人心弦扶老携幼B.博奕翘楚以逸待劳固若金汤C.笃信聪慧日臻成熟灸手可热D.溃乏矫情所向披靡汗流浃背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研究伊始,该团队选取了华北、西北地区生产的几十种马铃薯进行分析,从营养成分、、硬度等方面多次试验,确定了适合加工马铃薯面条的两个品种。
随后,又从诸多面粉种类中试验选取了的小麦粉加以调试。
A.鉴别色泽终于适量B.鉴别色彩终于适当C. 甄别色泽最终适当D.甄别色彩最终适量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2015年3月1日正式实施了《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全民阅读的地方政府规章,普通人的阅读权益因此获得了法律保障。
湖北省黄冈市2015届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湖北黄冈市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试题一、语文基础知识(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錾(zn)银炮(po)烙度(d)长絜大六艺经传(zhun)B.囊(nng)括罪愆(yn)残羹冷炙(zh)羽扇纶(un)巾C.哆(du)嗦怂(sng)恿战战兢(jng)兢安然无恙(yng)D.蓊(wng)郁猗(q)郁游目骋(chng)怀横槊(shu)赋诗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惊讶斟酌只言片语锱珠必较B.洗练漩窝准备就绪自命得意C.玄虚凝聚促不及防心心相映D.璀璨涸辙急不暇择黯然神伤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一位博士生的春节返乡日记》并不是的学术报告,而是一位从大别山走出去的知识青年的社会观察随笔。
文中对黄冈农村的生活状况及乡村没落的许多描述,引发了不少网民的。
古镇有一条石板街,石板街用清一色的青石条铺成。
青石一块紧挨着一块,。
街两旁是一色的青砖黛瓦房,瓦房的进深很长,门面皆为店铺。
开市时,家家打开大门,摆满货物,街道上人头攒动,打货的、卖货的叫喊声。
A.严谨争议错落有致此起彼伏B.严肃非议有条不紊此起彼伏C.严谨非议有条不紊络绎不绝D.严肃争议错落有致络绎不绝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素有“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水、陆、空交通便利,丰富而又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的建成,为武汉深水港建设和通江达海的航运发展提供了优越的配套资源。
B.根据湖北人彭高峰寻子故事拍摄的电影《失孤》近期在全国公映,影片中的武汉话、鄂A牌照汽车、滔滔长江水、巴河铁索桥等湖北元素给人以全新的视听享受。
C.在解答阅读中的探究题时,我们经常会出现审题不清、要点不全、脱离文本泛泛而谈等错误,为了避免这类问题不再发生,老师精心设计了一个微专题训练。
D.在五台山、千岛湖等著名景区被警告后,国家旅游局将与公安、工商等部门联动,重点整治欺行霸市、垄断市场、欺客宰客、强迫消费等扰乱旅游市场秩序。
答案及评分标准1.A(B.líng—léng;C.shǒu—shòu;D.xún—xùn。
)2.D(A.激浊扬清;B,坚如磐石;C.雕梁画栋。
卷帙:书籍或书籍的篇章。
形容书籍很多或一部书的部头很大。
)3.B(解释:就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合理地说明事物变化的原因,事物之间的联系,或者是事物发展的规律;解释的一般是问题。
阐释:阐明陈述并解释;阐释的一般是理论。
且能:且,还,表示进一层;尚且,况且。
又能:表示几种情况或几种性质同时存在;常与“既”构成并列关系。
弱小:力量单薄,地域狭小;亦指弱小者。
狭窄:一般指地域狭小、窄小。
旗鼓相当:“旗鼓”本意为古代作战以摇旗击鼓指挥进退。
相当:差不多,不相上下。
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
势均力敌:“均”,平;“敌”,相当。
双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
常用于矛盾冲突的双方。
)4.C(A项,中途易辙,后面的分句主语应是“青少年”,不是“动手劳动”,应将“动手劳动,不但能够让青少年……”改为“通过动手劳动,青少年不但能够……”。
B项,搭配不当,“减少”应改为“缓解”或“减轻”。
D项,主客体颠倒,“为不少聆听过他讲课的师生所折服”应为“折服了不少聆听过他讲课的师生”。
)5.A(“易安”指的是李清照,而辛弃疾受到王国维先生的极力推崇。
)6.A(A项“儒家学说一直是官方正统学说”表述过于绝对,原文为“儒家思想长久以来被认作中国社会的官方正统学说”。
)7.C(A项,“儒家的‘爱有等差’观比墨家的‘兼爱’观更加高远”于文无据;B项,“儒家从创立之初就以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为目标”无依据,原文为“儒家从创立之初,就始终在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培养人才”是客观效果而非主观目标;D项中“自觉”说法错误,原文为“经过一段时期的文化冲突和思想碰撞,最后也不得不回归到儒家治国方略”。
)8.D(A项,表述武断,原文说的是儒学“渐渐式微直至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腐朽旧说”;B 项,“修身”是讲“内修己身”的;C项,“儒家比道家在哲学上境界更高、影响力更大”的说法没有依据。
)9.B(“除”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如《陈情表》中的“除臣洗马”。
)10.D(①句是说韦应物高洁寡欲,②句是说韦应物以病辞归的经历,⑤句是说韦应物的诗风,均可排除。
)11.D(“唐时的诗歌普遍追求形式美”言过其实,作者说的是“自沈、宋之下”。
另外,韦应物诗风自成一家,但并非“继承建安诗风”,文中是说他驰骋在建安以来的诗坛上,“清深雅丽”也不是建安诗风的特点。
建安诗风是清峻、通脱、华丽、壮大、慷慨激昂。
)12.(1)等到(玄宗)去世,他才后悔,改变平素志行,转而读书求学。
(关键词:“及”“崩”“折节”各1分)(2)(韦应物)罢官后在永定寺闲居,清心寡欲,回避一切俗事。
(关键词:“罢”“屏除”各1分)(3)虽然(唐代)诗人众多,也少有能和他相比的人,很被当时舆论推崇。
(关键词:“盛”“伦”“为……所……”“右”各1分)13.房孺复为杭州牧/皆豪人也/韦嗜诗/房嗜酒/每与宾友一醉一咏/其风流雅韵/多播于吴中(每处0.5分,共3分)【参考译文】贞元初年,韦应物担任苏州刺史,房孺复担任杭州刺史,都是位尊而才高(狂放不羁)之人。
韦应物爱好作诗,房孺复爱好饮酒,每次与宾客朋友一起饮酒作诗,他们的风流雅韵,在吴中多有传播,有人称韦应物、房孺复为诗酒仙。
【参考译文】韦应物是京兆府人,崇尚侠气,当初他凭三卫郎的身份侍奉唐玄宗。
等到(玄宗)去世,他才后悔,改变平素志行,转而读书求学。
他品性高洁,少食寡欲。
居住的地方一定要点燃香料,扫净地面,(然后)静坐,泯灭俗念,超然物外。
天宝年间,曾跟随玄宗出游。
永泰年间,担任洛阳县丞,又升任京兆府功曹。
大历十四年,韦应物在鄠县令任上被授予栎阳令,因病辞官回家,寓居在善福寺精舍。
建中二年,他凭借先前的资历被授予比部员外郎,又出朝担任滁州刺史。
不久,改任江州刺史。
后来又被追召入朝,改任左司郎中。
有人嫉妒他升官,就栽赃陷害他。
贞元初年,韦应物又出朝担任苏州刺史。
大和年间,他凭着太仆少卿的身份兼任御史中丞,担任诸道盐铁转运使、江淮留后。
罢官后在永定寺闲居,清心寡欲,回避一切俗事。
早年时,韦应物性情豪放,不受拘束,晚年时遇见杨开府,就赠给他一首诗,写到了(年轻时的)事:“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
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
朝持樗蒱局,暮窃东邻姬。
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
骊山风雪夜,长杨羽猎时。
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
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
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
两府始收迹,南宫谬见推。
非才果不容,出守抚茕嫠。
忽逢杨开府,论旧涕俱垂。
坐客何由识,唯有故人知。
”(诗歌大意:年轻时侍奉玄宗,倚仗皇帝的恩宠,成为一个无赖子弟。
本人是里巷中横行不法的人,家里窝藏的都是些亡命之徒。
早晨就捧着赌具和人家赌博,夜里还去和东邻的姑娘偷情。
司隶校尉看见我,不敢逮捕,因为我天天在皇帝的白玉阶前站班。
骊山上的风雪之夜,皇帝在长杨宫打猎的时候,我是一个字都不认识,只会饮酒放浪的顽痴青年。
自从玄宗皇帝死后,我失去了靠山,落魄得被人欺侮。
再要改行读书,这已经太晚了,只好抓起笔来学作诗。
作诗有了些成就,居然被两府收留,也被南宫官推举。
但是,毕竟我的才干不够,朝中不能容留我,把我派出去做安抚孤儿寡妇的地方官。
遇到杨开府,谈起旧事不胜感慨。
满座的客人都不会知道这些事,现在能知道的只有老朋友了。
)(从这件事中)完全可以看出古人率真坦诚的美德。
我评论道:诗从沈俭期、宋之问之后,一天比一天华丽,(诗人们)雕琢字句,揣摩效仿以符合浮文切响(浮文,华而不实的文章;切响,原指重浊的字音,此谓讲求音节和谐),音韵婉转和谐,对仗华美精密,而闲静典雅平淡自然的诗风却不存在了。
只有韦应物驰骋在建安以来的诗坛上,(他的诗作)各有风格,自成一家,(他的诗作)清新深沉,雅正华丽,虽然(唐代)诗人众多,也少有能和他相比的人,很被当时舆论推崇。
不过他在风月之情上不能自我控制,例如他赠给米嘉荣、杜韦娘等人的诗作,都是在酒席间(写的),显露出年轻时(放纵)的情态,也就不足为怪了。
韦应物有诗集十卷,现今在世上流传。
14.【答案示例】 (1)酒酣寻芳;倚树沉眠;持烛赏花。
(每点1分)(2)①第一首诗的首句,运用比喻,将似锦的繁花比作漫天的“流霞”,通过诗人寻芳沉醉的过程,写出了身心俱醉的迷花境界,流露出酣醉满足之意。
②第二首诗的首句运用叠词,以“东风袅袅”写出了春意的暖融,以“东风袅袅”‘崇光”写出了春意的暖融,“崇光”又指出了海棠花光泽的高洁美丽,“泛”字将景物活化,为海棠的盛开造势,表达了诗人赏花愉悦心情。
(每点2分,答全给满分)【诗歌鉴赏】《花下醉》首句写出诗人从“寻”到“醉”的过程。
因为爱花,所以怀着浓厚的兴趣,殷切的心情,特地去“寻芳”,竟不知不觉地“醉”了。
“不觉”二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目眩神迷、身心俱醉的情态,笔意极为高妙。
次句进一步写“醉”字。
因迷花醉酒而不觉倚树,由倚树而不觉沉眠,由沉眠而不觉日已西斜,处处紧扣“醉”字。
三、四两句忽又柳暗花明,转出新境。
酒阑客散,正可静中细赏;酒醒神清,与醉眼蒙眬中赏花相比,自别有一番风味;深夜之中,才能看到人所未见的花之情态。
《海棠》这首诗写的是苏轼在海棠花开时节与友人赏花时的所见。
首句写白天的海棠,“崇光”是指正在增长的春光,也指海棠花光泽的高洁美丽。
“泛”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为海棠的盛开造势。
次句,“香雾空蒙”写海棠的幽香在氤氩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
“月转廊”,月亮已转到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
“只恐夜深花睡去”,转折一笔,写赏花者的心态。
一个“恐”写出了诗人的担忧、惊怯之情。
末句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一个极点。
“故”照应前面的“只恐”二字,表现了诗人对海棠的情有独钟。
“烧高烛”遥承前面的“月转廊”,这是一处精彩的对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这怒放的海棠的明艳了,不肯给她一方展现姿色的舞台;那就让我用高烧的红烛,为她驱除这长夜的黑暗吧!15. (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士不敢弯弓而报怨;(4)倚南窗以寄傲;(5)响穷彭蠡之滨;(6)沧海月明珠有泪;(7)赢得仓皇北顾;(8)濯清涟而不妖。
(每小题1分,共5分,如有错字、别字、漏字、添字等情况,该小题不给分。
)16.DE(D项,“以理服人”和“深入浅出的说理”错,应是“以情动人”;E项,“写景美文”错,应是“抒情散文”,“沉郁的感觉”也不对。
)17.【答案示例】作者把“自然间所有样相”比喻为“可鉴的妆镜”“万古不废的碑帖”,是指我们可借自然万物进行自我观照,充分体现了作者崇尚自然、天人合一、返璞归真的哲思。
(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4分。
)18.【答案示例】①文章以第二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视角,偶尔插入第一人称,构成两种不同人称的互相交叉。
其中的“你”,既可以是特指、泛指,也可以理解为“你”“我”的统一体。
②不同人称的出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法,有助于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
同时,营造了一种亲切的气氛,拉近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每点3分,共6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19.【答案示例】⑴“鸟声”,暗指优美的、恬静的自然环境,是山林生活的代称;“在鸟声中醒来”是作者耽于山林生活的写照,体现了作者对超然物外的“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
⑵作者虽然“每天走向尘烟,踏碎市声”,但心中的想象却如诗般美好。
在如今功利的社会里,很多人处于浮躁不安中,但作者把淡泊、宁静、清高的生活看作是一种精神的满足,看作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或把“自然间所有样相”比喻为“可鉴的妆镜”“万古不废的碑帖”,更充分体现了作者赞赏古人崇尚自然、天人合一、返璞归真的哲思和追求大自然的美,厌弃尘世俗流、纸醉金迷的“自我意识的觉醒”。
)⑶作者自己在阅读、写作、静思中增长慧根,焕发灵性,获得生命的成长。
(6分,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20.【答案示例】在《半张纸》中,斯特林堡写出了主人公两年里经历了从恋爱到新婚燕尔,从孩子出世到妻子、婴儿突然相继病亡的痛苦遭际,凸现了主人公的悲欢离合,也抒发了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悟。
(意思对即可,4分)21【答案示例】①分析问题(推理分析);②收集资料;③验证问题;④讨论交流。
(每点1分)22.【答案示例1】游客需先注册成为会员。
会员登录后,可以购买图书,购买图书时既可添加图书到购物车结账、生成订单,也可一键购买结账、生成订单。
除了购书以外,会员登录后还可修改信息,也可查看购物车和查询订单。
【答案示例2】游客需先注册成为会员;会员登录后,可修改个人信息,可购买图书,也可查看购物车和查询订单;购买图书时可添加图书到购物车结账生成订单,也可一键购买结账生成订单。
23.【立意探索】这是一道漫画材料作文题,“生活”是现代社会一个越来越引人关注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