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
- 格式:doc
- 大小:57.50 KB
- 文档页数:8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与解析)(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题弟侄书堂杜荀鹤【注】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曾经历黄巢之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先叙侄子虽身处困境却能于世道纷乱之时谨守礼道,勤奋修业。
B.颔联上下两句形成对比,以弟侄静心好学、尚礼的行为反衬了战乱中社会的纷扰。
C.尾联是对弟侄的慰勉之辞,诗人以长辈的身份直抒胸臆,语重心长地鼓励了弟侄。
D.这首诗语言通俗浅近,平易自然,仿佛从诗人心中流出,没有雕琢的痕迹。
2.诗歌颈联情景交融,请简析其妙处。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苏轼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注】。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注】湘灵:湘水女神。
作为尧的女儿娥皇女英,二人均为舜妃,舜南巡时死于湘水,成为湘水女神。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凤凰”三句描写了诗人在湖上所见到的美景:雨后凤凰山下,水风清爽,晚霞明艳。
B.“一朵芙蕖”两句紧接其后,既实写水面荷花,又以芙蓉喻弹筝的美人,收到了双关的艺术效果。
C.“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将白鹭人格化,以白鹭有意倾慕来衬托演奏技术的高超。
D.“数峰青”一句回应词的开头“凤凰山下雨初晴”描写的雨过山青的景象,言有尽而味无穷。
2.本词下片是如何来描写音乐的?请作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次韵王定国马上见寄①苏轼昨夜霜风入夹衣,晓来病骨更支离。
疏狂似我人谁顾,坎轲怜君志未移。
但恨不携桃叶女,尚能来趁菊花时。
南台②二谢无人继,直恐君诗胜义熙③。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全) 高考诗歌鉴赏的复一、高考诗歌鉴赏考点:1.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诗歌鉴赏题在高考考卷上的结构及设题1.诗歌鉴赏题一般在高考试卷结构上属于第Ⅱ卷第四大题第2小题,分值在6-8分左右。
2.设题形式:主要是主观题,用文学评论的笔法赏析、评价。
①设一道题(短评式):从整体上赏析一首诗,选取最突出的写作特色作评论点,答案要点主要有思想感情和艺术技巧两个着眼点。
②设两道题(简答式):往往一题考思想内容,一题考艺术形式。
三、古代诗歌的主要类别:1.送别诗古人离别之际,折柳相送,设酒饯别,吟诗话别。
送别诗词的形式标志是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基本主题是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景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等。
2.怀古诗怀古咏史诗词的形式标志是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内容特点是忠君报国,爱国忧民,XXX等。
情感倾向是表达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
运用的手法多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任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等。
3.思乡诗古人或旧宦在外,或流离漂泊,或旧戍边关,总会激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
这类诗词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亲念友,或写征人怀乡,或写闺中怀人。
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等。
4.战争诗边塞战争诗词代表人物是高适、XXX、XXX。
形式标志是标题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基本主题是表达建立功业的渴望和XXX的决心,倾诉山河沦丧的痛苦和报国无门的怨愤,吐露久居边关的乡愁和归家无望的哀痛,铺陈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
2024年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强化训练: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宣上人远寄和礼部王侍郎放榜后诗,因而继和①刘禹锡礼闱新榜动长安,九陌人人走马看。
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
自吟白雪诠词赋,指示青云借羽翰②。
借问至公谁印可,支郎天眼定中观③。
【注释】①礼部王侍郎主持科举考试,放榜后,广宣和尚作诗祝贺,刘禹锡也以此诗酬和。
②羽翰:翅膀。
③《高僧传》记载,高僧支谦长得黑瘦细长,眼白多而眼睛呈黄色,当时人说他“支郎眼中黄,形躯虽细是智囊”。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的一、二句描述科举考试榜单发出后长安一片轰动,大街小巷上人们争相观看的热闹场面。
B.第五句的“白雪”一词运用阳春白雪的典故,赞颂王侍郎文章高雅,能够承担起科场选才的重任。
C.第六句的“青云”比喻高官显爵,整句话的意思是祝愿王侍郎借这次科考的助力在官场青云直上。
D.尾联用佛典写广宣和尚,在称赞王侍郎的同时也赞美了广宣和尚修为高深,体现出作者与两人的友情。
2.“桃李”是诗中常见的意象,本诗颔联中的“桃李”与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中的“桃李”,手法和用意均不相同。
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霜天晓角蒋捷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
檐牙,枝最佳。
折时高折些。
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斜。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人物、环境、故事要素气质鲜明,具有小说的基本特征。
B.这首词具有散文特征,联想和想象丰富生动,行文精巧别致。
C.标题霜天晓角点明了季节特征和时间特征,属于环境描写。
D.这首词与《涉江采芙蓉》相同,塑造人物都用了心理描写。
4.请从闺怨诗的角度,以窗内闺中人为基本要素,对全词作鉴赏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添字浣溪沙·三山①戏作辛弃疾记得瓢泉快活时,长年耽酒更吟诗。
蓦地捉将来断送,老头皮②。
高考诗歌专题复习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两题客中初夏司马光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1)这首诗主要描写的内容是初夏天气的总体特点是(2)这首诗一共写了哪几方面的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阅读朱熹《观书有感》,请结和最后两句,写出自己的感想。
(70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答:3、分析评价《无题》诗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句,并写出可供借鉴吸收之处。
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背景提示]:这是一首爱情诗。
诗人青年时有一段恋爱经历,由于外来的阻力,有情人最终未能如愿以偿。
这首诗非常形象地展示了爱情相思的心理活动。
4、阅读下列一首唐诗,对诗的内容、语言、表达技艺作简要的阐释。
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注:[乐游原:又称乐游苑。
长安东南名胜。
地势很高,可俯瞰长安全城,是当时士女节日游赏之处]答: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鉴赏。
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6、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不消”表面上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2)“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指;“肥”、“瘦”分别形容。
7、阅读下面一首词,按要求鉴赏。
晚晴李商隐深居俯夹诚,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1)、“深居”指诗人在桂林的寓所,着一“深”字,意在表现:(2)、品味一下“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的含义: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鉴赏。
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
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1)这首诗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于同一时期,但两首诗所抒发的感情不同。
作者笔下的“江村”环境特点是,这从第一联中就可以看出;第二三联先描写眼前的景物,又撷取了家庭生活的两幅画面,从中表现了诗人的心境。
这首诗对仗工整、音调和谐,语言的突出特点是。
(2)“多病所需唯药物”一句,有的版本也作“但有故人供禄米”,你认为哪一句更好?请简述理由。
答:9、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其后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对两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A.两诗写的都是送别,送别的地点都是长江岸边。
B.严维之友是从江南渡江北上,李白之友是顺江而下。
C.严诗用一“秋”字,主要是为了交代送别的季节。
D.李诗则用“烟花三月”点明送别是在拂柳如烟的春季。
E.严诗中有诗人出现,而李诗中则看不到诗人的形象。
(2)简析严维诗三、四两句的意境。
(60字左右)答:10、、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
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
答:(2)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答:(3)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请扼要回答。
答:1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注)这首诗是孟郊四十六岁进士中第之后而作。
(1)这首诗留给后人的两个成语是、。
(2)请解释“龌龊”、“放荡”在本诗中的含义。
龌龊:放荡:(3)“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1)宋•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这首诗描绘了一将军狩猎的活动,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其中的一幅画面。
答:(2)清•沈德潜评这首诗道:“章法、字法、句法俱臻绝顶,盛唐诗中亦不多见。
”请选择诗中两个词语说说其遣词用字的妙处。
答:13、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下面问题。
贾生李商隐贾生王安石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一时谋议路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这两首诗都是对汉代贾谊的评述,角度不同:李商隐认为:14、“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一句是作者借鉴贾生事生发的议论,其真正用意是:15、、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韦庄鹿柴王维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台城》中“鸟空啼”的“空”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能品出其中的滋味吗?它与《鹿柴》中的“空”字所表现的意境是否相同?请加以赏析。
16、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宋神宗熙宁八年,苏轼外任密州知州,因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了这首出猎词。
当时,北宋国势长期积弱不振,西北又有辽和西夏的威胁。
有人说这首词的词眼为“狂”字,你是否同意?试作简单赏析。
答: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1)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18、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诗中有两个字即写思念之久,又含思念之深,请在诗中找出这两个字,。
(2)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一字不从月色照出也。
”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1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①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②注:①指张籍,他在兄弟辈的排行中是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
②“天街”指皇城中的街道,“皇都”指京城长安。
(1)韩愈运用朴素的文字,描绘了早春如画的美景。
诗中的一句“”是作者经过细致的观察和体会才能发现的。
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绝句耐人寻味的主旨:(2)请你谈一谈这首绝句所揭示的一般性道理:20、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21、品评这首诗的思想内容。
(70字内)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方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2、阅读下列诗作,品味后两句的意蕴。
(70字内)游园不值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3、下面两首诗,都写了秋雨,试比较鉴赏。
(70字左右)栾家濑王维微雨夜行白居易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但觉衣曩显,无点亦无声。
24、鉴赏下面诗作,品味一下作者想追求一种怎样的生活?(70字内)庆全庵桃花(南宋)谢枋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花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向津。
25、用形象的语言,描摹下面这首诗的景象。
(70字左右)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复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6、闻雁韦应物寒塘赵嘏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
这两首诗都是抒发。
(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参考答案:1、(1)初夏的风光;清和(清新、和暖)(2)晴景、雨景、远景、近景;表达了诗人对夏日风物的喜悦心情。
2、参考:方塘为何而清,因为有源头活水。
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是方塘“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先决条件。
要想保持实力,就必须充电,学习,终身学习。
3、修辞手法的运用 : 对偶 , 双关 , 拟人 , 比喻 ,比兴;意境幽深 , 有较深的感伤色彩。
用人们习见的物象 , 容易引发人的审美情趣。
( 可展开 )5、(1)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的基调;(2)天高地远,四野空旷,江水清澈,月亮倒影其中,显得离人很近。
整个场景,因日暮而昏暗,又因月色而清淡。
作者通过对客观环境的主观性描绘,显示出诗人的寂寞孤独,将内心深处的愁绪鲜明地展现出来。
(意思对即可)6、(1)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2)叶和花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7、(1)、其地之幽僻,环境之清净。
(2)、前句用人格化的语言表现了对不被人重视的小草的关注,后句表现了作者分外珍重美好而又短暂的事物的感情。
晚晴短暂,应更珍重。
8、(1)幽静经过漂泊后,获昨暂时的安定生活时愉悦闲适的心境自然清新质朴(2)言之成理即可。
没有答出理的、对原句理解错误的、不符合原诗基调的均不给分。
9、(1)C(“秋”义双关,主要写心情。
) E(“唯见”的主语是诗人,不能说“诗中看不到诗人的形象”。
)(2)要点:诗人独立江边遥望朋友去处不愿离去,直到很晚。
秋夜清冷,乌鸦都已归巢,唯余江水悠悠。
表达了无限的思念之情。
(所答应是对意境的描绘,有人、有景、有情。
)10、(1)营造凄清寂寞的意境(只要能扣住“凄清寂寞”就可。
)(2)以动写静,反衬(3)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11、(1)春风得意、走马看花。
(2)龌龊:指处境不如意,思想上拘谨局促。
放荡: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3)描绘出诗人中第后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12、(1)答案示例:动风呼,弓弦鸣,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将军在渭水北岸射猎;平原草枯,积雪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