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组,激素调节,神经体液调节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7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
3. 能够分析实际例子,展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在不同生理过程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1.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基本概念。
2.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相互作用。
2. 实际例子中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卡片或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引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实例,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神经调节的基本概念:介绍神经调节的定义、特点和作用方式。
3. 体液调节的基本概念:介绍体液调节的定义、特点和作用方式。
4.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解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
5. 实际例子分析:分析实际例子,展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在不同生理过程中的作用。
6. 总结与复习: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或研究任务,巩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索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2. 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和视频,以直观的方式展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过程。
3. 提供实际例子,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在生理过程中的作用。
七、学生活动1. 学生将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对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理解和观点。
2. 学生将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际例子,如神经反射和激素调节,来应用所学的知识。
3. 学生将完成练习题,以巩固对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理解。
八、评价方式1. 小组讨论和合作的表现将作为学生的参与评价。
2. 学生对实际例子的分析和解释将被用于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练习题的正确性将用来评估学生对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掌握程度。
九、教学延伸1. 探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在特定生理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如消化和排泄。
激素调节知识点[年高考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及测试]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高考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一、重点难点提示信息(1)生长素的发现(2)生长素的主要生理促进作用推动植物生长。
生长素的促进作用具备两重性:低浓度推动生长,高浓度遏制生长。
同一植物的相同部位须要的浓度相同,根须要的适合浓度最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最低。
顶端优势现象就是生长素两重性的具体表现。
(3)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生长素已由最初发现的吲哚乙酸发展到现在有类似结构和作用的物质达几十种,人工合成的激素类似物在生产上应用十分广泛。
其主要作用有:①推动分株枝条生根,提升插枝的成活率;②促进果实发育,提高结果率,获得无籽果实;③避免落花落果,提升结果率为;④大田除草,利用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需要生长素浓度的差异,用高浓度的生长素除去其中的一类杂草。
二、科学知识指点1.对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理解。
①植物具备向光性。
②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③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就是胚芽鞘尖端。
④向光弯曲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
⑤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能够向上运输(形态学上端至下端)。
⑥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
⑦单侧光反射下,生长素原产不光滑,背光两端多于向光两端。
2.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①激素②植物激素③生长素生理促进作用④生理作用的二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如图4-1。
⑤同植株的相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反应的灵敏度相同,例如图4-2。
⑥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单侧光引发茎细长生长素原产失衡,背光一侧原产较多,向光两端原产较太少。
所以,背光一侧生长较慢,向光两端生长较快,因而整体表现出来向光性(另外,向光性除了与生长素有关以外,还与植物向光一侧的遏制激素、脱落酸的含量有关)⑦植物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产生:主要在叶原基、嫩叶、发育的种子、食道生长点等出芽能力较强的部位。
分布:大都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衰老的组织中较少。
选择题
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激素与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有协同作用。
B、剧烈运动时人体血液内血糖浓度保持一定范围内平衡的原因是非糖物质大量
转化为糖类。
C、当外界温度过低时,人体下丘脑处的冷觉感受器会受到刺激,同时释放促甲
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释放甲状腺激素。
D、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继而促进肾小管和
集合管的重吸收,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
二、
为了研究垂体的功能,某小组成员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1、将若干只未成年的小鼠分成2组:
甲组:切除垂体
乙组:不切除垂体
2、实验开始和试验中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每只小鼠的体重和体长,并记录。
请回答:
(1)、请你写出本次实验的研究目的:
(2)、本次实验中有几个地方不够严谨,请你指出并改正:
(3)、请你画出小鼠体重随时间的变化图。
答案(非专业,仅供参考)
1、D
解析:A项: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是肾上腺素。
B项:剧烈运动时人体血液内血糖浓度保持一定范围内平衡的原因主要有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且非糖物质转化为糖类的量远少于肝糖原的分解。
C项:人体的冷觉感受器处于皮肤当中,在受到外界环境刺激后会把兴奋传递给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使甲状腺释放甲状腺激素。
下图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示意图,请填写下列内容:
1
)图中①过程是
,⑤过程进行的场所是。
⑥代表的物质是
,
⑦代表的物质是。
(
2
)当血糖含量降至
mg/dL
时,会出现低血糖症状,当血糖含量高于
mg/dL
时,医学上称为高血糖。
(
3
)小肠内的葡萄糖进入血液的方式是。
(
4
)
④代表
,
在这种情况下排尿量比正常人多,原因是。
(
5
)能够促进②过程进行的激素是
,能够抑制②过程的激素是。
(
6
)合成⑦物质的场所的主要器官是。
黄晓丽 2014-4-4 11:19:48
我国科考队员登上南极“冰盖之巅”后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有机体耗氧量降低、皮肤血管收缩、下丘脑兴奋性增强、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 A 胰岛素的分泌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方式是一样 B 参与调节的只有体液调
节 C 下丘脑的体温感觉中枢感应并分泌相应激素 D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后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减少
黄晓丽 2014-4-4 12:01:26
【答案】
(1)
消化吸收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体
肝糖元和肌糖元
脂肪和氨基酸
(2)50~60 130 (3)主动运输
(4) 尿糖尿中含糖,带走大量的水分
(5)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胰岛素
(6)肝脏
【解析】1.过程①是由食物中的糖类分解补充血糖。
过程⑤是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出现低血糖症状时血糖含量是降至50~60mg/dL
,当血糖含量高于
130mg/dL
时,医学上称为高血糖。
4.④代表糖尿,由于尿中具
有大量的糖,
会带走体内的大量水分,
所以尿量增加,
因此糖尿病病人的尿量比正常人要多。
5.能够使血糖浓度升高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而降低血糖浓度的唯一激素是
胰岛素。
6.非糖物质转变为糖类的主要场所是肝脏。
血糖的来路有三条:从食物中消化
吸收、
由肝糖元分解而来、
由非糖物质转变成糖类;
血糖的去路也有三条:
主要是氧化分解、
合成糖元和转变为非糖物质。
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血糖向组织细胞运输并在细胞中氧化分
解、合成糖元和转变为非糖物质,抑制两条来路,即抑制非糖物质的转变和肝糖元的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