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方言比较旬的语序类型特点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24.45 KB
- 文档页数:3
广州方言的研究报告广州方言的研究报告广州方言,又称穗语,是广东省广州市及周边地区通用的一种方言。
广州方言是汉语的一种变体,也是中国国家级方言之一。
广州方言极富声调变化,构音特点独特,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其丰富的语音特点和说法,使其成为研究者关注的对象之一。
一、声调特点广州方言的声调较为复杂,不同的音节经过变调,会产生不同的意思。
广州方言中常见的声调有六个,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上上声和下声。
这种声调系统在汉语方言中非常独特,也是广州方言与其他汉语方言最大的不同之一。
二、音韵特点广州方言的音韵特点也十分显著,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八音。
八音是广州方言中的八个原始音,包括低声、浊声、带声、破声、边声、抖声、杂声和特声。
这些音根据声调的变化,可以组成广州方言中的所有音节。
三、词汇特点广州方言的词汇与普通话有所不同,很多词汇在不同的方言之间有着不同的说法。
广州方言中常用的一些词汇包括“咁样”(这样)、“至来”(刚才)、“攞”(拿)等。
这些词汇在广州市及周边地区非常常见,人们在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
四、语法特点广州方言的语法结构也有一些特点,与普通话稍有不同。
比如,在广州方言中,一般不使用助词“了”和“着”,相反,广州方言更强调动词的变化。
另外,广州方言中有一种特殊的疑问句结构,即将疑问词放在句尾,如“你打个喺边?”(你去哪儿?)这种语法结构在其他汉语方言中并不常见。
综上所述,广州方言具有丰富的声调变化、独特的音韵特点、特殊的词汇使用和独特的语法结构,这些特点使广州方言成为汉语方言中的研究热点之一。
广州方言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广州市及其周边地区的语言和文化,也对其他方言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广东粤语方言的十大特色广东粤语方言的十大特色粤语发源于古代中原雅言,具有完整的九声六调,较完美地保留古汉语特征,同汉语的主流北方语系和其他方言相比,粤语有着独自形成的音韵系统。
下面店铺向大家介绍广东粤语方言的十大特色,欢迎参考!一是音调、音节比较丰富。
同汉语的主流北方语系和其他方言相比,粤语有着独自形成的音韵系统。
现代普通话只有阴平、阳平、上、去四声,而粤语方言则有九个声调和两个变调。
声调即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中入、阳入九声;还有高平和高升两个变调。
由于音域宽广,朗诵古诗特别上口和押韵。
如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此诗的深、心、金、簪四字粤语音同韵,而现代汉语却不同韵,所以用粤语方言更铿锵有声。
二是保持大量的古汉语。
由于汉人入粤很早,就语言方面来说,离开中原越早,保留古汉语的成分就越多。
有些口语词在中原地区消亡了,却保留在粤语方言仲。
如“索气是西晋时的汉语口语,中原地区早不用了,粤语方言一直沿用至今;另一类语词直到今天,还是沿用中原语音来读,如“来”,粤语方言念作“黎”。
粤语方言中很多是古汉语,例如:食(吃)、行(走)、走(跑)、着(穿)、面(脸)、饮(喝)、俾(给)、斟(倒)、怒(骂)、晓(知道)、翼(翅膀)、晏(迟)、滚水(开水)、倾偈(交谈)、下昼(下午)、趁虚(赶集)等等,都是古汉语。
三是与吴越(楚)语言有许多相近之处。
如:须同苏,逃同徒,酒同走,毛同无,早同祖,等等。
粤语称美好事物为“赞”,如今苏州、宁波等地仍用此语。
粤语的“咁多”,实为吴越的“介多”。
粤语自称我们为“我哋”,吴越“侬哋”,“侬”是吴越古音。
吴越语的“黄、王”读音不分,两广的白话也同样如此。
四是特殊词汇很多。
如“菜”叫“餸”,“能干”叫“叻”,“什么”叫“乜嘢”,“睡”叫“瞓”等。
广州人喜爱创造形象生动的俗语和俚语统称为惯用语。
粤语句法的类型学特点,刘丹青,原载香港《亚太语文教育学报》2001年2期粤语句法的类型学特点*刘丹青0. 引言粤方言是汉语中与普通话及其他方言相差较大、内部则较为一致的方言。
外部差异较大,是因为粤方言由南岭之隔造成较长时间的相对独立发展。
内部较为一致,则是因为其中的广州话获得了地方标准语的强势方言地位。
广州话扩散至香港,又使相隔数百里的两大都会共一地点方言,形成汉语非官话区中独一无二的奇观,进一步扩大了粤语的影响。
“省港”地区出去的华人华侨及港产文化娱乐产品还把粤语带到世界各地,产生国际影响。
本文所谈的粤语,就是指这种穗港及深圳、澳门等处共同使用的通行粤语。
粤语研究因为其强势地位而较为繁荣,粤语相对于普通话而言语法特点也比较多,因此有关粤语语法的研究成果也就较为丰硕,如高华年(1980)、李新魁(1994)、李新魁等(1995) 等粤语研究专著都有章节作较系统的语法描写,还出现了数种粤语语法专著,如张洪年(1972)、Matthews & Yip (1995),此外还有大量粤语语法论文。
现有的粤语语法论著,大多侧重于描写,尤其注意粤语与普通话的语法差异。
本文也想集中关注粤语区别于普通话及其他方言的语法特点,但想换一个角度,即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来比较粤语和普通话,通过提供更广阔的汉语类型背景来更深入地揭示粤语语法的类型特征,以便深化对粤语语法特点的认识。
所谓语言类型学,就是以人类语言的共性及类型差异为目标的一整套理论和方法。
它以大范围的跨语言对比为基本视角,不局限于单一语种的研究或少数几种语言方言的对比。
本文借助类型学研究的现有成果来观照粤语语法的特点,主要是句法特点,因为粤语的类型特点更多地表现在句法而不是形态上。
本文将分三步。
第一,概述粤语的几项主要句法特点。
第二,暂时离开粤语本身,讨论一下汉语整体的类型背景,为聚焦于粤语的类型特点准备好“幕布”背景。
第三,在此背景下进一步讨论粤语句法的类型特点。
粤语和普通话的语法差异并不算很大,但粤语中也存在一些与普通话明显不同的语法结构,以下对粤语中比较有特色的语法结构作简要的解释:一、副词粤语是把先字放在后边的,如:你行先————你先走我食完饭先睇报纸————我先吃了饭再看报纸某些情形广东话会用先字,但普通话不一定用,如:等埋老窦番嚟先食饭————等爸爸回来吃饭广东人多数称父亲为老窦。
叫阿爸或爸爸的也有。
以香港现况母亲多叫阿妈或妈咪,也有叫老妈子的。
至于‘老母’这个叫法则较有趣,通常老一辈人才用这个叫法,或是骂人(说粗口)时才会这样问候人家母亲。
我今晚十点先返嚟————我今晚十才点回来。
广东话的‚先‛字,也有‚才‛的意思。
二、动词‘来’、‘去’粤语是把来、去名词之前,如:星仔听日去上海。
————星仔明天到上海去。
听日=明天。
在广东话中,常对在男性名字后加上‚仔‛字。
如强仔,明仔,华仔等等。
同样地女孩名字后也可加‚女‛字。
如珊女,霞女,嫦女等。
这都是对于同辈或晚辈又相熟的朋友才这样叫,而把女孩叫成甚么女也不及把男孩叫成甚么仔的普遍。
几时嚟香港探我?————甚么时候到香港来探我?注意:‚来‛,在广东话中说‚嚟‛。
三、词序比较广东话————普通话A+形容词+过+B————A比B+形容词柄泉高过阿珊————柄泉比阿珊高嘉琳间屋大过咏聪个间————嘉琳的房子比咏聪的大香港说的屋是整个居住单位,房是屋内的其中一个间格,如睡房,书房,或由一间大面积的屋,间出几个房间来分租,称为租房。
在国内单位是指工作的地方,香港说的单位,是一栋大厦其中一户。
广东话————普通话动词+副词————副词+动词你比其它人攞多左几粒糖————你较其它人多拿了一些糖果食多只鸡翼啦————多吃一只鸡翅膀吧睇少啲电视啦————少看点电视唔够时间啦,要行快啲先得架啦。
————时间很紧迫了,要快点儿走才行。
讲慢啲啦,我听唔清楚。
————慢点儿说,我听不清楚。
这类副词,广东话通常是放在动词之后,但日常对话中也可放在动词之前,如:快啲行慢啲走快啲食少啲饮酒广东话————普通话A+谓语+副词+B————A+比+副词+谓语露珠食多我一碗饭————露珠比我多吃一碗饭呢个月同上个月比较用少咗50度电————这个月比上个月少用了50度电广东话————普通话主+动+直接宾语+间接宾语————主+动+间接宾语+直接宾语我买咗本漫画比细佬————我给弟弟买了一本连环图漫画是指连环图、小人书。
广东闽方言语法特点的比较研究广东话和闽南话是中国南方两种不同的方言,它们在语法上有一些共同点,也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对广东话和闽南话的语法特点进行比较研究。
一、名词的数的表示在广东话中,名词的数的表示与普通话相似,一般通过在名词前加上量词来表示复数。
例如,“人”在单数时为“个人”,而在复数时为“好多个人”。
而在闽南话中,名词的数的表示则更加丰富多样。
除了使用量词表示复数外,还可以通过在名词前加上表示复数的词语来表示复数。
例如,“人”在单数时为“人仔”,而在复数时为“人仔头”。
二、动词的时态和语气的表示在广东话中,动词的时态和语气的表示与普通话相似。
一般通过在动词前加上表示时态和语气的助词来表示。
例如,“我去”表示现在时,“我去过”表示过去时,“我会去”表示将来时。
而在闽南话中,动词的时态和语气的表示则更加简洁直接。
一般通过在动词后加上表示时态和语气的词语来表示。
例如,“我去”表示现在时,“我去过”表示过去时,“我将去”表示将来时。
三、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表示在广东话中,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表示与普通话相似。
一般通过在形容词前加上表示比较级和最高级的修饰词来表示。
例如,“高”在比较级时为“多高”,在最高级时为“最高”。
而在闽南话中,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表示则更加简单明了。
一般通过在形容词后加上表示比较级和最高级的词语来表示。
例如,“高”在比较级时为“高过”,在最高级时为“最高”。
四、句子的语序和修辞手法在广东话中,句子的语序和普通话相似,一般遵循主谓宾的结构。
同时,广东话中还有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反问、排比等。
这些修辞手法能够使句子更加生动有趣。
而在闽南话中,句子的语序则相对自由。
闽南话的语序较为灵活,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词语的位置。
同时,闽南话中的修辞手法也比较多样,如夸张、对偶等。
这些修辞手法能够使句子更加丰富多样。
综上所述,广东话和闽南话在语法特点上存在一些差异。
广东话更接近普通话,在名词的数的表示、动词的时态和语气的表示、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表示等方面与普通话相似。
从语法上比较粤语和普通话的区别Ⅰ语法上话与普通话亦有差别,往往把状语修饰成分置于动词之后。
1、副词后置。
例如:你先看——你睇先:我先走——我行先;我比你多——我多过你,等等。
还有双宾语的词序往往相反,例如:给你笔——畀笔你。
2、二动词‘来’、‘去’,粤语是把来、去名词之前,如:星仔听日去。
而普通话会说成,星仔明天到去。
3、语序比较,比如,粤语会说,你高过a,但是普通话会说,你比a高。
词序上的分别:词序就是指词的先后次序。
这里的词序并不是指在词汇中,语素出现的先后次序,而是指在句式中,词类出现的先后次序。
在普通话与话之间经常出现在词序上的差异,我们可以把这些分别归纳成以下几大类:1. 副词的位置不同:普通话与话在这个词序上的分别十分明显;在普通话里,副词一定会放在动词前面作为状语,没有例外;然而,在话里面,有很多副词是能放在动词后面,例如:话普通话动 + 副副(状) + 动对唔住,我行先对不起,我先走俾多o的啦,咁少o既?多给点吧,怎么这么少哇?讲少o的啦,讲多错多。
少说点吧,说得多错得多。
等埋佢o地,行慢o的啦。
等等他们,慢点走吧。
你出去先,我要锁门你先出去,我要锁门2. 形容词的位置不同在普通话中,形容词往往是用在名词反作为谓语,然而在话中有某些形容词,如:多、少、大、齐等等,经常效在阿词的前面,作为定语,例如:话普通话形(定) + 名名 + 形(谓)多人唔紧要。
人多不要紧。
好生意啦。
生意好啦。
黄先生几好人。
黄先生人挺好。
大风得滞!风太大了!今日真系齐人。
今天人真齐。
3. 双宾语的位置不同宾语是动词的一种连带成份,有时一个动词可以带起两个宾语,如:「他借我两本杂志。
」中的「我」跟「杂志」,这就是双宾语了。
普通话与话在双宾语的先后次序上刚好相反;在普通话里,指人的宾语在前,指物的宾语在后,构成一名(人宾语)一名(物宾语),而在话则刚好相反,指物的宾语在前,指人的宾语在后,构成一名(物宾语)一名(人宾语)。
汉语方言的语法特点与变体研究在汉语的广袤疆域中,存在着众多的方言,它们因地域、历史因素的差异而形成各具特色的语言系统。
方言是汉语的宝贵遗产,研究方言的语法特点与变体对于理解汉语语言本身的演变过程以及地域文化的形成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一、语音变体方言之间最明显的区别就是语音变体。
在汉语方言中,最常见的变体有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变化。
1. 声母变体:比如在北京话中,声母"zh"会发为"z"。
这种变体可以根据地域的不同出现差异。
2. 韵母变体:以浙江宁波话和上海话为例,宁波话中的"i"变为"e",而上海话中的"e"变为"i"。
这种变体也是受地域影响的典型现象。
3. 声调变体:广东话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方言之一,它的声调变体非常复杂。
比如在广州话中,声调会影响字音,同样的字在不同的声调下会有不同的读音。
这种变体是方言独特的语音现象。
二、词汇变体汉语方言在词汇层面也存在着丰富的变体现象。
方言之间的词汇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读音差异:例如,北京话中“电视”读音为"diànshì",而四川话中则读为"dinshi"。
这种变体是因为方言区域之间的语音差异。
2. 词义扩展:方言往往会对原本的词义进行扩展或细化。
比如在上海话中,“茶”这个词的词义不仅仅指代茶叶,还包括花草、药材等。
3. 新词产生:方言的独特环境和文化背景也促使着新词的产生。
例如,湖南话中有一个独特的词汇"屌丝",这个词在标准汉语中并没有对应的词义,只在方言中使用。
三、语法特点除了语音和词汇方面的变体,汉语方言在语法上也具有不同的特点。
1. 词序差异:汉语方言中的词序往往与标准汉语有所不同。
例如,在四川话中,"我去图书馆"的表达顺序可能是"我图书馆去"。
介绍粤语的文章
粤语,又称广东话、广府话、白话,是一种流行于中国广东省南方地区以及香港、澳门等地区的方言。
粤语以其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成为了中国语言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粤语的语音特点
声母:粤语的声母数量较多,发音部位比较复杂。
其中,塞音、塞擦音和擦音都有清浊之分。
韵母:粤语的韵母分为阴、阳、上、去四声,其中上声和去声都有送气和不送气之分。
声调:粤语有九个声调,包括平上去入各分阴阳。
二、粤语的词汇特点
保留了古汉语的词汇:如“汝”、“吾”、“彼”等。
受外来文化影响:如“咖啡”、“啤酒”、“电话”等。
地域特色词汇:如“猪脷”、“牛脷”、“鸡公”、“鸡乸”等。
三、粤语的语法特点
词序:粤语的词序与普通话有所不同,如“你走先”表示“你先走”。
动词时态:粤语有独特的动词时态形式,如“正”、“将”、“宜”等。
句子结构:粤语的句子结构比较灵活,有时会省略主语或谓语。
四、粤语的文化价值
历史价值:粤语是中国南方古代方言的代表之一,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的词汇和语法特点,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传承价值:粤语是广东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许多传统的粤剧、粤曲、相声等艺术形式都以粤语为表现手段,具有独特的文化传承价值。
社会交流价值:在广东地区,粤语被广泛使用,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商业活动和社会交往中不可或缺的语言。
总之,粤语是中国语言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以及重要的文化价值。
学习和传承粤语,不仅可以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还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社会交往。
粤语与普通话对比研究摘要:粤语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反映岭南风土民情的语言,较多地保存了上古时期的语言特色,和普通话在音韵、词类上都存在许多差异。
在声母和韵母上以及声韵配合和调值上都存在差异。
粤语和普通话在词的先后次序和组成位置上也存在差异关键词:粤语;普通话;音韵;词汇;差异Abstract:Cantonese is an extremely strong vitality reflect south of the Five Ridges customs language, more preserved the ancient period language features, and Mandarin in phonology, there are a lot of differences in parts of speech. The consonants and vowels and syllables and if there are differences. Cantonese and Mandarin in word order and position also exist differencesKey words: Cantonese Mandarin phonology;;; vocabulary; difference一、绪论(一)选题意义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历史文化悠久。
地方风俗都截然不同。
地方方言也是这种地域文化的代表。
广东由于地域和历史的原因,方言保存了较为完善的地域特色,但由于近年来人口和文化的融合导致此地区内外交流频繁,为了便于交流,语言文化上与外部的差异逐步缩小,粤方言有消失的趋势。
广东地区的方言在很大程度上与普通话存在较多差异,但是却又有一些特点令人疑惑,但长久以来不为学界关注。
尽管有的文章提出过这些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因此,研究粤语,了解并掌握粤语的发音特点和发音难易点,研究和普通话的区别,有助于粤语的历史资料留存,有助于普通话的学习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