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波聚合特性在TD-LTE商用网络中的应用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82 MB
- 文档页数:6
2023年LTE知识竞赛题库题库第一部分单选题(150题)1、一个RB包含多少个RE()A.12B.36C.72D.84【答案】:D2、TD-LTE技术标准是以下哪个标准化组织制定的()A.IEEEB.3GPPC.ITUD.ANSI【答案】:B3、国内TD-LTE扩大规模试验的建设基站数量是多少()A.1.15万B.2.05万C.2.75万D.3.25万【答案】:B4、SIB1的广播周期为()msA.10B.20C.40D.80【答案】:B5、BCH的最小变化周期是()A.10msB.20msC.40msD.80ms【答案】:C6、假定小区输出总功率为46dBm,在2天线时,单天线功率是()A.46dbmB.43dbmC.49dbmD.40dbm【答案】:B7、在LTE中,20M的系统带宽对应多少个RB()A.10B.50C.70D.100【答案】:D8、UE在上行反馈控制信令不包括()A.CQIB.PMIC.SINRD.RI【答案】:C9、E-UTRAN包括下列哪些节点()A.eNodeB和RNCB.S-GW和P-GWC.eNodeBD.eNodeB和S-GW【答案】:C10、以下操作中不可能导致小区退服告警的是()A.小区去激活B.批量修改PCIC.打开小区负荷控制算法开关D.阻塞S1接口SCTP链路【答案】:C11、下列协议中,哪个不归LTE的基站处理()A.RRCB.PDCPC.RLCD.RANAP【答案】:D12、在LTE下,EPC主要由()和PDN GW,Serving GW,HSS组成A.PDSNB.SGSNC.GGSND.MME【答案】:D13、LTE/EPC网络实现语音业务的解决方案包括()A.CS fallbackB.多模双待C.SRVCCD.以上都正确【答案】:D14、在UpPTS(上行导频时隙)中可以发送一下哪类消息()A.数据B.控制消息C.接入前缀D.同步信号【答案】:C15、以下哪个功能不属于RRM(无线资源管理功能)()A.无线接入控制B.无线承载控制C.拥塞控制D.动态资源分配【答案】:C16、当所有协议层的安全功能都开启的时候,一条NAS消息会被加密几次()A.2B.3C.4【答案】:B17、以下哪种信道支持空间复用()A.PCFICHB.PHICHC.PDCHD.PDSCH【答案】:D18、以下哪个功能不属于SGW的功能()A.eNodeB之间的切换的本地锚点B.数据包路由和转发C.合法监听D.PGW的选择【答案】:D19、LTE协议中,定义了几种PDSCH的传输模式()A.5B.6C.7D.8【答案】:D20、LTE上行多天线技术称作()A.MU-MIMOB.SU-MIMOC.4x4MIMOD.2x2MIMO【答案】:A21、如果出现eNB的告警“小区退服,天线故障”(1018006),不可能是以下哪种原因造成的()A.RRU掉电B.RRU与天线之间的馈线进水C.RRU与天线之间的馈线被割断D.天线损坏【答案】:A22、2013年启动的中国移动TD-LTE网络建设项目将覆盖全国多少个省市自治区()A.31个B.30个C.29个D.28个【答案】:A23、LTE PDSCH数据信道采用以下哪种信道编码()A.CRCB.RM码C.卷积码D.Turbo码【答案】:D24、对于TD-LTE,一个无线帧时间长度()A.0.5msB.1msC.5msD.10ms【答案】:D25、LTE中小区是以哪种形式聚合在一起的()B.TAC.RA or RA【答案】:B26、下列哪项不属于小区干扰随机化技术()A.加扰B.交织C.跳频D.IRC【答案】:D27、每个小区有()个可用的随机接入前导码A.32B.64C.128D.256【答案】:B28、下面哪种话单是SGW产生的?()A.SGW-CDRB.PGW-CDRC.S-CDRD.P-CDR【答案】:A29、中国移动倡导的TD-LTE国际推广组织名字是()A.MAEB.GTIC.3GPPD.TD联盟【答案】:B30、LTE中,TDD模式的峰值速率最多大约是FDD模式的多少()A.50%B.70%C.80%D.90%【答案】:C31、以下哪个城市不是中移动2012年TD-LTE扩大规模试验网城市()A.北京B.重庆C.上海D.天津【答案】:B3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OMC应用服务器程序JBOSS,负责完成各类事务和数据处理。
TD-LTE 异构网中载波聚合应用研究陈其铭1, 陈劭纯1, 张炎炎2, 姚键2(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广州 510000; 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80)摘 要 异构网可以解决未来网络覆盖、容量需求问题,同时载波聚合作为一种成熟技术,可有效提高峰值速率、改善负载均衡。
为研究载波聚合在宏小区、微小区共存的异构网中的应用问题,本文测试了宏/微小区间载波聚合的性能,如峰值速率、移动性能等,并与宏小区间载波聚合进行对比,提出了宏/微小区间载波聚合的应用建议。
关键词 4G演进;异构网;载波聚合中图分类号 TN92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5599(2017)02-0010-06收稿日期:2016-11-07自第一代蜂窝无线通信网络以来,以宏站为主要构成的同构网规划建设路径延续至今。
同构网中的宏站具有相近的功率水平、噪声水平、数据回传方式、相近的服务用户数与QoS 等特征,同时其建设较依赖于前期规划,因而无法快速适应城市新建筑的产生、用户流动等带来的射频传播环境改变、分布不均匀业务热点需求等,而城市中居民区宏站选址的困难也为其带来挑战。
异构网(HetNet)是由3GPP 组织定义的新网络架构,其核心特点是引入了功率约100 mW 至2 W 的低功率节点(LPN),包括微站、皮站、飞站、Relay。
低功率节点可灵活部署于同构网中的覆盖空洞、新增的业务热点,3GPP 围绕低功率节点进行了一系列技术的标准化制定,其目标是适应大容量、全覆盖需求的未来网络,可以弥补宏站在深度覆盖与热点覆盖上的不足,满足未来业务需求。
载波聚合(CA)可将连续或离散的载波聚合在一起,有效提高峰值速率、提高频谱效率等。
在异构网阶段,如何合理应用CA,提高异构网网络质量,对未来网络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1 宏微载波聚合1.1 载波聚合简介CA 可提升单用户上下行可用带宽,从而提升峰值速率,同时保证对于R8、R9终端的后向兼容性。
TD-LTE网络载波聚合技术应用研究摘要:今天的中国已迈入了移动互联的新时代,各大运营商之间激烈的竞争聚焦在了4G网络的向下演进上,作为LTE-A的核心技术,CA(Carrier Aggregation,载波聚合)是网络提速的神兵利器。
因此,现网中对CA技术应用的深入研究,有助于释放技术效能,提高用户感知与网络吞吐量。
关键词:TD-LTE;载波聚合;技术应用引言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用户对数据业务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载波聚合(CA,Carrier Aggregation)成为移动通信运营商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
对于同时拥有TDD和FDD频谱资源的运营商,TDD-FDD的载波聚合技术使TDD频谱和FDD频谱结合起来,提供更高的峰值速率和更大的跨网络应用覆盖,并确保频谱的有效利用,满足TDD-FDD融合组网的覆盖和容量需求,帮助运营商以TDD的成本效益部署配合FDD 网络。
一、载波聚合技术的引入1.载波聚合技术的引入多载波应用是随着无线网络技术进步以及用户对网络容量的需求而产生的,最初的UMTS部署主要重视广覆盖,因此单载波容量即可满足用户需求。
但是随着用户的快速增长以及多种多样数据业务需求的爆发,为了提高载波负荷均衡的管理效率,3GPP R8中引入了“相邻载波双小区HSDPA操作”的功能,即联合载波资源分配的理念,其主要优点是通过载波间的负荷均衡降低存在未用资源的概率,实现了更好的资源利用及频谱效率。
推出HSPA+后,在3GPP R10的LTE-A中引入了载波聚合技术。
载波聚合即把零碎的LTE频段合并成一个虚拟的更宽的频段,以提高数据速率。
如图1所示,从载波组合方式上,载波聚合可以分为频带内连续载波聚合(Intra-Band Contiguous)、频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Intra-Band Non-contiguous)和频带间非连续载波聚合(Inter-Band Non-contiguous)3类,TDD-FDD载波聚合属于频段间载波聚合。
TDD-LTE三载波聚合性能分析研究姚克宇【摘要】数据业务的爆发式增长,更宽频谱的需求成为了影响从LTE向LTE-Advanced演进的最重要因素。
为此河南公司开展了三载波聚合的性能测试研究,包括基于2.6GHz的D频段、F+D频段的载波聚合,以及室内的E频段,速率已经达到220Mbps。
TDD-LTE的三载波聚合技术在将多个载波聚合成一个更宽的频谱的同时会造成不必要的重传,并且具有较大的HARQ反馈时延,制约了载波聚合技术对于用户感知的进一步改善。
因此,本文将主要以现网分析的方式,讨论如何解决LTE-Advanced系统中TDD-LTE三载波聚合技术所面临的现网的问题。
实测结果表明三载波聚合技术后不仅大幅度提升了传输速率,还能有效改善网络质量,提升吞吐量,使网络负载更加均衡,尤其是在负载较重的时候效果会更明显。
%With theexplosive growth of data services,the demand for a wider spectrum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that affects the evolution from LTE to LTE-Advanced. For this purpose,the company carried out the performance test of three carrier aggregation,including 2.6GHz based D band,F+D band carrier aggregation,as well as the indoor E band,the rate has reached 220Mbps.Tdd-lte three carrier aggregation technology in multiple carrier polymerization into a wider spectrum of at the same time can cause unnecessary retransmissions,and has larger HARQ feedback delay,which restricts the carrier polymerization technology for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he user perception.Therefore, this article will mainly take the present network analysis method,discusses how to solve the LTE-Advanced system in the TDD-LTE three carrier aggregation technology isfaced with the problem of the current network.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the carrier aggregation technology not only greatly enhance the transmission rate,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networkquality,throughput,make the network load more balanced,especially in the load heavier when the results will be more obvious.【期刊名称】《电子测试》【年(卷),期】2016(000)015【总页数】5页(P51-55)【关键词】TD-LTE;载波聚合;资源利用率;LTE-Advanced【作者】姚克宇【作者单位】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分公司,河南郑州,45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29.5随着TDD-LTE技术的不断普及和演化,载波聚合技术作为LTE-Advanced系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在现网中的应用显得尤其的迫切与必要。
TD-LTE网络载波聚合技术应用研究陈捷【摘要】今天的中国已迈入了移动互联的新时代,各大运营商之间激烈的竞争聚焦在了4G网络的向下演进上,作为LTE-A的核心技术,CA(Carrier Aggregation,载波聚合)是网络提速的神兵利器.因此,现网中对CA技术应用的深入研究,有助于释放技术效能,提高用户感知与网络吞吐量.【期刊名称】《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年(卷),期】2016(029)001【总页数】6页(P20-25)【关键词】TD-LTE;载波聚合;应用【作者】陈捷【作者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云南有限公司红河分公司,蒙自6611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29.5当今社会进入了移动互联的4G新时代,中国移动TD-LTE网络正在如火如荼的部署与发展中。
前期建设中,宏站多用F频段(1880~1900 MHz)的20 MHz带宽组网,下行理论峰值速率可达到100 Mbit/s。
但由于该带宽速率为同一小区下的激活用户所共享,当业务忙时,局部热点区域内大量激活用户和业务进程的高度集中,势必会导致单用户速率大幅降低,进而影响用户感知。
针对上述问题,D频段叠加和CA(Carrier Aggregation,载波聚合)技术不失为一种好的处理方案。
D频段叠加技术的实现就是在4G基站上原F频段小区的同覆盖方向增配一个或多个D频段小区,通过双频组网实现载波扩容与用户分流,以提升单用户业务速率。
CA则是LTE-A的核心技术,其原理是将相同(如D1+D2频段)或不同频段(如F+D频段)的2~5个LTE成员载波合并为一个信道,成倍的提高TD-LTE小区的峰值速率,终端根据自身能力大小决定最多可以同时利用几个载波进行上下行传输。
现有技术实现了D1与D2频段的载波聚合,支持LTE Cat 6的4G终端(如华为MT7等)能够同时利用“D1+D2”两个频段进行数据传输。
当然,叠加D频段一般需要在基站侧增配BPL/ BPN板件,替换或增加支持D频段的天线、RRU等硬件资源。
载波聚合——用户、网络双受益1、序言2013下半年以来,载波聚合成为为先行LTE运营商网络演进的重点方向。
进入2014年,随着爱立信与澳洲电讯宣布完成20MHz+20MHz载波聚合演示,韩国SK电信宣布年内商用20MHz+10MHz+10MHz三频段载波聚合,可以期待LTE商用网络的下行速率极值在2014年内将会达到300Mbps。
同时,国内LTE网络建设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可以预见,大多数中国用户今年都将被LTE信号覆盖。
此时,有必要了解成熟网络中开启载波聚合对用户和网络的影响,以对中国LTE网络的演进提供参考。
本文将分享载波聚合在现网中的优异表现,并从用户感知的角度探讨载波聚合对网络效率的提升。
2、载波聚合的现网表现载波聚合作为LTE-Advanced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在LTE基础上的技术演进,使更宽频谱为用户所用,提供更高的数据速率。
载波聚合最早在韩国进入商用,爱立信支持了全部三家运营商的载波聚合网络,并在第一时间在现网中测试了两个不同频段,各2*10MHz频谱载波聚合的效果。
对支持载波聚合的终端,和不支持载波聚合的终端测试得到的样点,在不同SINR的下行速率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了下图中的曲线。
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无线环境好坏,载波聚合都能带来一倍左右的下行速率增益。
对于使用支持载波聚合终端的用户,无论在小区中心还是边缘,都能获得相同位置两倍左右于使用单载波的用户感知。
图1 载波聚合的现网路测表现2014年初,韩国科学资讯通信技术和未来规划部(MinistryofScience,ICTandFuturePlanning)发布了“2013年度电信服务质量报告”,对三家韩国运营商建设的10MHz+10MHz载波聚合LTE-A网络进行了测试。
载波聚合测试得到的下行速率在43.1Mbps到56.2Mbps之间。
对比在载波聚合未开启测试点测得的27.4Mbps到34.Mbps 下行速率,同样可以看到载波聚合大幅度地提升高负载网络中的用户感知。
载波聚合特性在TD-LTE 商用网络中的应用研究王洋1,刘曾怡2,左成华2, 李华木3(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石家庄分公司,石家庄 050011;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成都 610000;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攀枝花分公司,攀枝花 617000; 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泉州分公司,泉州 362000)摘 要 本文依据现阶段主流厂商功能实现情况和相关的网络现状进行了实践性研究,主要从频率配置、分量载波转化和移动性管理三方面进行现网配置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参数设置需求,为快速部署载波聚合网络提供了借鉴意义。
关键词 TD-LTE;载波聚合;应用研究中图分类号 TN92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5599(2015)11-0037-06收稿日期:2015-08-011 引言LTE(3.9G)在国内外的商用进程均得到了重要突破:在国际上,截至2015年1季度,日、韩、瑞典、新加坡等国家的的LTE 覆盖人群已超过98%,美国、加拿大、挪威等主流发达国家的覆盖人群已超过90%[1]。
2012年底,TD-LTE 技术在国内率先部署,2013年正式进入商用。
截至2015年1季度,经过两年的业务积累和市场发展,在国内重点城市,TD-LTE 网络承载的数据业务比例已经跃升到2G/3G/4G 总业务量的70%;同期,FDD-LTE 在商用牌照发布后,全国已有300城市以上已经部署了FDD-商用网络[2]。
在国内TD-LTE 商用网络大发展和国家“互联网+”战略部署的情况下,E-UTRAN 的无线带宽需求进一步扩大。
3GPP 在R10的36系列标准中明确了LTE-Advance(4G)的重要特性:CA(Carrier Aggregation, 载波聚合),在E-UTRAN 层面进一步提升了无线带宽,将LTE 的峰值速率提升到了1 Gbit/s。
因此,研究LTE-Advance(4G)中载波聚合在本地化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载波聚合技术增加的无线资源,当前研究的热点为:(1)RRC 层如何为UE 分配可用的CC (Componentcarrier,分量载波); (2)媒体接入控制层(MAC)的调度[3]。
2 TD-LTE 载波聚合载波聚合技术是将LTE 若干载波聚合之后形成的较宽的频带资源分配给某个用户使用,以满足带宽持续增长的需求。
在3GPP R10定义的LTE-Advanced 系统支持多达5个载波的聚合,最大带宽可以达到5×20 MHz,相应的无线速率可达1 Gbit/s [4]。
CA 下的分量载波与单载波LTE 系统支持的载波类型相同,因此,对于不支持CA 技术的Rel8/9的终端来说,识别的聚合载波与Rel8的载波相同。
对于具有CA 能力的R10终端来说,CA 小区下将显著提升传输速率。
通常来说,CA 中的载波在频域不必是连续的,分为带内(intra-band)聚合和带间(inter-band)聚合,这使碎片化频谱资源利用率得到了提升,尤其是TD-LTE 不需要成对的频谱资源,其利用效率更高[5]。
对于运营商来说,高效利用昂贵和稀缺的频谱资源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用户来说,更换R10版本的手机在CA下可以获得成倍提升的业务体验。
2.1 载波聚合本地化模式3GPP在Release 10(TR 36.913)正式引入CA,根据聚合载波所在的频带,载波聚合可以分为两种模式。
(1)带内载波聚合:将同频带内的两个在载波聚合,使一个用户在同频带的两个载波进行下行数据传输。
同频带内的载波聚合分为连续和非连续的载波聚合,如图1中Scenario A与Scenario B所示。
(2)带间载波聚合:将不同频带的两个载波聚合,使一个用户在不同频带的两个载波进行下行数据传输。
如图1中Scenario C所示[6]。
在国内的商用网络中,使用TD-LTE带内载波聚合有先天的优势:(1)Band38/41在分配方式上,未进行对称频谱分配,而采用连续频谱分配。
(2)用于室内的Band40也采用大带宽连续分配方式。
图2中的Scenario A是适合于现阶段国内运营商开展CA商用的网络的主要场景。
由于设备支持情况,截至2015年,主流设备厂商能够进行CA的方式主要通过共站实现。
在LTE-Advanced中,分量载波上的数据是相互独立处理的,在传输时才会进一步合并[7]。
合并的方案主要有:(1)在MAC层聚合多个分量载波的数据流;(2)在物理层聚合多个分量载波的数据流[8]。
3GPP最终选择了第二种方式:MAC层聚合,该方式下每个无线承载只有一个PDCP和RLC实体,RLC层无需知晓物理层的分量载波信息;MAC层将传输块(码字)独立地分配给每个分量载波,每个分量载波有各自独立的传输信道,每TTI一个TB(Transport Block)以及独立的HARQ实体和重传进程。
由于分量载波之间互相独立,所以链路自适应技术也是适用于各个独立分量载波的,相应的调制编码(MCS)等也独立[9]。
因此,每个分量载波上数据传输模式与LTE基本一致。
2.2 载波聚合调度原理LTE-Advanced系统开启载波聚合技术后,相应的传输控制信息发生了改变。
CA场景下的分量载波继承了LTE系统的传输方式,包括调制、信道编码以及多址接入。
为了提升数据传输效率,CA中的上下行控制信令仍需进一步改进[7]。
同时,CA场景下分量载波有主、图1 带内带间载波聚合模式图2 国内载波聚合实现场景辅之分:主小区(Pcell,Primary Cell)工作在主频带上[10]。
3GPP规定,UE在Pcell进行初始连接的建立;在切换过程中Pcell质量作为UE的驻留小区,提供PUCCH信道。
辅小区(Scell,Secondary Cell)工作在辅频带上。
当无线资源控制(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连接建立后,Scell的无线资源就可以被调度和利用。
处于RRC-CONNECTED态的UE,如果不支持CA,则Pcell作为Serving Cell提供无线资源;如果UE支持CA,则Serving Cell包含了Pcell和Scell,该方式下Serving Cell由1个Pcell和至多4个Scell组成[11,12];同时,Pcell负责与UE之间的RRC建立和维系连接状态,Scell通过RRC-Reconfiguration 配置,配置成功后则可使用Scell的无线资源。
2.3 频率设置研究3GPP的36.808中定义在标准化的频率配置中,主要考虑:(1)在R9的协议中,100 kHz为频栅,整体的频率需要为100 kHz整数倍;(2)子载波的正交频率空间为15 kHz。
因此,聚合的两个分量载波中心频点为300 kHz的整数倍。
在载波聚合时的Pcell和Scell的载波带宽均有相关要求[9]。
在国内的频率分配模式下,TD-LTE主要使用Band38(2.6 GHz)和Band40(2.4 GHz)进行组合5的聚合,而Band39(1.9 GHz)的载波聚合可以使用的组合为1、2、3三种。
由于Band38在现阶段已有大量的城市进行了全面的覆盖部署,因此本文主要考虑在Band38实现组合5的聚合。
在本地化配置中设定中心频点为FDL FUL;频点号NDL NUL,使用相应的EARFCN计算公式:下行:FDL=FDL_low+0.1(NDL-NOffs-DL);上行:FUL=FUL_low+0.1(NUL-NOffs-UL)[12]。
在2 575 MHz~2 595 MHz的频段使用上进行计算:EARFCN_Pcell=10×(2 595-2 575)+37 750=37 900,因此相应的Pcell主频点应配置为37 900,对应的Scell 频点为EARFCN=38 098。
因此,本地化的双载波聚合使用的频点通过同站配置两个EARFCN号实现双频点小区,再进行CA开启,形成能力。
3 本地化应用研究本地化在商用网络上开启CA功能需要重点考虑频点设置、Pcell和Scell之间的启动策略和互操作策略,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相关策略研究,并依据本地化band38的应用进行相关的参数设计和配置。
3.1 分量载波状态转换研究支持CA的UE在现实场景中会有3种状态:Scell 未配置(网络侧完全未进行配置)、Scell配置未激活和Scell配置已激活。
Scell的频率信息需要预先配置在Pcell,如果UE 支持载波聚合,eNode B将激活Scell的频率测量。
利用A4和A2事件对Pcell进行管理, A4和A2事件描述与切换一致,但事件的门限是独立的。
CA UE将满CA A4 RSRP门限的小区上报给eNode B,如果该小区与Pcell属于同一个CA Group,则eNode B下发 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则该小区处于Scell配置已激活(CC Activated)态。
在现网中,如果载波管理开开启,则在CA UE的Scell 去激活条件:RLC出口速率≤DeactiveThroughputThd;或RLC缓存<DeactiveBufferLenThd,以节省UE在SCell进行盲检和收发数据的功率消耗,同时减少上行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反馈[13]。
当CA UE的SCell的RSRP测量值低于CA A2事件RSRP 的触发门限时,触发A2事件上报,eNode B 通过 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将该CA UE的Scell删除。
进入Scell配置未激活(CC deactivated)状态。
当RLC缓存数据量> max (RLC出口速率 × ActiveBufferDelayThd, ActiveBufferLenThd),或者RLC 首分组时延>ActiveBufferDelayThd时,系统会通过MAC层调度进一步进行CC的激活,进入Scell 配置已激活(CC activated)态。
在低流量业务中(如网页访问、即时聊天等业务),单载波足以满足需求。
激活Scell 门限需要根据业务需求进行灵活选择,本文通过分组抓取分析对不同业务的下行速率进行了统计,如图3所示。
由于低速率业务普遍的平均速率与峰值速率均未超过800 kbit/s(100 kB),考虑LTE 的设计业务面时延小于100 ms,由于内容源带入的时延可能会增加。
因此,设置Scell 激活门限为:ActiveBufferLenThd=30 kB,ActiveBufferDelayThd=300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