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规范演练(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728.50 KB
- 文档页数:6
第十四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1讲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考纲点击: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资源开发条件和能源基地建设教材回顾1.能源的分类(1)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生物能、太阳能潮汐能等。
(2)非可再生能源①类型: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
②特点:数量有限,若开发利用不当,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2.山西煤炭资源开发条件(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2)市场广阔。
(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3.山西能源基地建设(1)扩大煤炭开采量形成了大同、平朔、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逐步形成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①建设坑口电站,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
②发展炼焦业,为冶金工业发展提供能源,向外输出焦炭。
要点一能源结构统计图的判读(名师点拨要点)能源结构统计图反映了区域能源消费总量和不同能源所占比重,它与土地利用结构统计图、产业结构统计图等类似,都是通过给出不同地理事物的比例关系来描述整体与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定量关系,是高考试卷中极为常见的图像之一。
1.常见能源结构统计图的类型能源统计图可分为静态统计图和动态统计图,静态统计图主要用于呈现某时期能源构成或对比,如对比某时期不同能源类型或不同区域的差异。
北京能源消费构成世界四国能源消费构成图1(扇形图) 图2(柱状图)动态统计图主要呈现不同时期能源构成情况,一定有时间变化要素。
如:1999~2008年重庆市主要能源消费量变化和单位GDP能耗变化图图3(组合图)2.“四步”读图能源消费结构图的判读遵循一般的方法,最关键的要注意三看:一看坐标,思考横坐标与纵坐标所反映内容之间的关系;二看范围,观察各能源构成的比例大小;三看变化,观察总量的变化趋势和各能源构成在不同年份或不同区域的变化。
第一步:看图类,知要素图1为扇形图,只呈现了百分比关系;图2为柱状图,可呈现不同主体(国家)不同能源类型的比重;图3为多要素组合图,既呈现了主要能源消费量的变化(柱状图),也呈现了单位GDP能耗的变化(曲线图)。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 ,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 ,调节适宜的观看比例 ,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作业提升练三十能源资源的开发 - -以我国山西省为例(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山西是我国煤炭大省,其所在的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输出地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把能源工业作为黄土高原地区的主导产业的条件是( )①丰富的能源资源②良好的开采条件③适中的地理位置④便利的水陆交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黄土高原地区工业结构按其优先重点开展的顺序是( )A.有色金属冶炼、煤化学工业、电力、煤炭B.煤化学工业、煤炭、有色金属冶炼、电力C.煤炭、煤化学工业、电力、有色金属冶炼D.煤炭、电力、有色金属冶炼、煤化学工业【解析】1选A,2选D .第1题,黄土高原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有煤质好、埋藏浅等优越性;距离煤炭消费地较近,现有专门的煤炭外运专线,但水运极弱 .第2题,煤炭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优势资源和能源,有开展火电的根底,并以此为前提可以开展能源需求量大的有色金属冶炼,适度开展煤化学工业 .【加固训练】随着经济的快速开展,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由2003年的百万吨油当量上升到2021年的百万吨油当量;能源消费构成也发生了变化,如以下图中外圆为2021年、内圆表示2003年能源消费结构,读图答复(1)、(2)题 .(1)关于能源消费变化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煤炭消费量变化较小B.原油消费量明显增加C.水电消费比重下降D.核电和再生能源开展速度最|慢(2)以下关于能源消费变化影响表述合理的是( )①减少灰霾天气②减少紫外线辐射③加剧全球温室效应④加剧能源供给紧缺程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1)选B,(2)选C .第(1)题,由图中外圆(2021年)、内圆(2003年)能源消费结构可知,原油消费量明显增加;而图中显示的是能源消费比重,结合消费总量可知煤炭消费量大大增加;水电消费比重是增加的;再生能源开展很快 .第(2)题,由图可知,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原油、天然气为主,排放的污染物会加大灰霾天气;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会加剧全球温室效应;能源消费以非可再生资源为主,大量开发会加剧供给紧缺程度 .读我国局部区域示意图,答复3、4题 .3.有关图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该地区位于我国东北B.图中所示铁路有利于加强山西省的煤炭外运C.黄骅港将开展成我国大型的石油输出港D.该地区丰富的水资源有利于能源基地的建设4.图示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不合理开发某种自然资源所致,这种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方式是( )A.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B.不合理的灌溉C.过度开采地下水D.过度樵采和乱垦滥牧【解析】3选B,4选C .第3题,由经纬度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图中铁路为神黄线,主要是运输煤炭;黄骅港是煤炭输出港,不是石油输出港;该地区水资源缺乏,制约经济建设 .第4题,图中环境问题是地面沉降,是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的,应选C .(2021·成都模拟∶∶∶∶∶∶31.9 .以下图为该市工业结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5~7题 .5.该市最|有可能是( )A.克拉玛依B.阜新C.重庆D.无锡6.导致该市工业结构调整的最|根本原因是( )A.资源枯竭B.产业转移C.减轻污染D.国|家政策7.该市某中学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针对该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下进一步开展该市经济的思路,其中最|不合理的是( )A.依托郊区的土地资源优势,开展现代绿色农业B.切实治理环境污染,大力开展旅游业C.利用工业根底雄厚的优势,开展汽车配套工业D.扩大煤炭开采量,提高煤炭外运能力【解析】5选B,6选A,7选D .第5题,该市在1980年煤炭工业比重较大,说明该城市是我国重要的煤炭产区,最|可能为阜新 .第6题,比拟三年的工业结构,煤炭工业的比重不断降低,说明资源在不断减少,随着资源的枯竭,产业结构必然发生调整 .第7题,煤炭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随着煤炭的不断开采,必然面临枯竭的问题,为实现可持续开展必须要依托其他资源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故继续扩大其开采量是不正确的 .【方法技巧】建设原料、能源基地区位条件分析思路(1)原料(或能源)分布、储量大小、埋藏深浅、质量好坏、厚度大小 .(2)地形是否平坦开阔,交通运输是否便利 .(3)供水、电力等根底设施建设情况 .(4)消费市场的大小或距离消费市场的远近 .(2021·合肥模拟)读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区示意图,答复8、9题 .8.甲地区煤炭工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有( )①西气东输②西电东送③南水北调④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9.甲地区煤炭资源丰富,为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②开展以煤为原料的化学工业③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④大力开展公路运输,提高煤炭外运能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8选B,9选A .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区是山西省,山西省煤炭工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有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南水北调是向华北地区输送水,与山西省煤炭工业关系不大 .第9题,为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山西省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开展以煤为原料的化学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风电占丹麦总发电量的20%,萨姆斯小岛是丹麦的新能源样板区,岛上能源自给自足,几乎实现 "碳的零排放〞 .读以下图,完成10、11题 .10.丹麦风能资源丰富,主要因为该地区( )A.飓风频繁登陆B.极地东风强盛C.季风环流旺盛D.盛行西风强盛11.与萨姆斯小岛新能源样板区相比,我国西北地区开展新能源的劣势是( )A.风力资源匮乏B.土地资源短缺C.劳动力资源短缺D.科技水平较低【解析】10选D,11选D .第10题,由图可知,丹麦位于西风带,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风力大,风能资源丰富 .第11题,丹麦位于西欧,属于兴旺国|家,科技水平高,有利于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而我国西北地区,地处内陆,经济开展水平较低,科技落后,不利于新能源的开发与开展 .【加固训练】以下图是美国外乡某类电站分布图,完成(1)、(2)题 .(1)该类电站使用的能源最|可能是( )A.地热能B.核能C.太阳能D.水能(2)影响该类电站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B.原料C.市场D.科技【解析】(1)选B,(2)选C .第(1)题,由图可知,电站主要分布在美国城市经济兴旺地区,即能源消费区,最|可能是需要原料最|少的核能;而地热能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处;图中电站分布区并不全是太阳能和水能资源丰富地区,应选 B .第(2)题,该电站主要分布区是经济兴旺地区,能源消费量大的地区,故影响因素是市场 .二、非选择题(共56分)12.(2021·郑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22分)材料一油砂是一种被高黏度沥青包裹的砂矿,其所含原油黏度较高,属重油,被环保人士称为 "脏油〞 .油砂开采本钱和风险高于一般原油,但当国际油价稳定在每桶80美元以上时,其开采和使用将具有一定的经济性 .加拿大阿尔伯塔省拥有全球85%的油砂资源,其绝|大局部能源一直面向美国出口 .材料二加拿大阿尔伯塔省油砂资源分布与石油运输路线示意图 .(1)分析阿尔伯塔省油砂开采的不利条件 .(2)分析加拿大油砂开采对美国能源市场及能源工业的影响 .【解析】第(1)题,注意材料中 "油砂开采本钱和风险高于一般原油〞信息,以及图中阿尔伯塔省位于高纬度的位置信息 .由位置可知冬季寒冷漫长,冻土广布,不利于开采;同时因冬季寒冷而人口稀少,缺乏劳动力 .第(2)题,图中显示加拿大与美国之间有石油管线相连,那么加拿大油砂开采会保障美国的石油供给,减少其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同时降低石油加工业本钱 .答案:(1)开采本钱和风险大;冬季漫长而寒冷,冻土广布,开采困难;劳动力短缺 .(2)提高加拿大作为美国供给国的地位,降低美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保障了美国的能源供给 .降低炼油业和石油加工业等生产本钱,带动美国炼油业和石油加工业的开展 .13.(能力挑战题)(2021·商丘模拟)阅读以下材料,答复相关问题 .(34分)材料一山西省已经确定把资源综合利用同调整产品产业结构相结合,引导扶持一批大的资源综合利用工程,这标志着山西省由单纯的煤炭、电力单一产业开始向煤、电、铝、冶金、建材等产业联合经营的转变 .材料二山西省煤炭外运主要线路图及各产业投资比重图 .(1)简析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从地理位置、市场和交通三个方面分析) .(2)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中电力投资比重接近煤炭投资,有何优点?(3)分析山西省应怎样才能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 .【解析】第(1)题,山西省位于我国中部,邻近能源消费重心东部地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主要运输方式是铁路运输 .结合题干提示方面进行分析 .第(2)题,煤炭以外的投资增加,势必会影响产业结构和缓解煤炭外运压力 .第(3)题,资源型经济转型一般从产业结公众号:惟微小筑构调整、产业升级|和节能环保等方面进行 .答案:(1)地理位置:地处我国中部地带,邻近东部经济兴旺地区,输煤、输电距离近 .市场:我国经济开展迅速,能源消费量大,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市场广阔 . 交通:有京包、石太、太焦、大秦、神黄等铁路通过,交通比拟便利,外运条件好 .(2)改善能源工业结构;减轻煤炭外运的交通压力 .(3)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协调三大产业的开展,适当压缩煤炭产业的生产规模和数量;推动煤炭生产的深加工和能源的转化,使煤炭工业向气化和液化产品的方向开展;大力开展农业、轻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工业比重;推进节能减排;开展循环经济,改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开展的道路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能源资源的开发评价及能源基地建设(对应学生用书第169页)[识记—基础梳理]1.能源结构与分类读中国与世界主要能源消费结构图(2007年),回答问题。
(1)结构:我国能源以A煤炭、石油为主;世界能源以B石油、煤炭、天然气为主。
(2)分类①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等。
②非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
2.山西煤炭资源开发条件(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2)市场广阔。
(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3.山西能源基地建设(1)扩大煤炭开采量:如上图中的①大同、②平朔、③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的建设。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逐步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①建设坑口电站: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
②发展炼焦业:为冶金工业发展提供能源,并向外输出焦炭。
[知识补遗]能源资源的分类(1)按其形成和来源分类:1.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内容(1)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可从基础好(资源和开采条件)、拉动强(区位和市场条件)、有保证(交通条件)三大方面、五小方面分析,具体如下:(2)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限制条件①煤炭外运能力不足。
a.煤炭运输量大——全国对能源的需求迅速增长,山西生产的煤炭大部分输往外省。
b.受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山西省地理位置比较封闭,东是太行山,南是黄河,不利于晋煤外运。
②水资源短缺。
a.收入少:山西省地处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降水较少。
b.支出多:随人口的增加及灌溉农业和耗水工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消耗量日益增加。
[知识拓展](教师备用资料)新能源资源的开发随着化石燃料濒临耗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在近几年考试中考查的频率相对较高,主要考查新能源的分布、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条件分析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十四章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讲义第1课时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最新考纲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考点一能源的分类、开发与能源基地建设[知识整合]1.能源的分类(1)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等。
(2)非可再生能源①类型: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
②特点:数量有限,若开发利用不当,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2.资源开发条件(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2)市场广阔。
(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3.能源基地建设(1)扩大煤炭开采量:如图中的①大同、②平朔、③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基地的建设。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逐步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①建设坑口电站:使电力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
②发展炼焦业:为冶金工业发展提供能源,向外输出焦炭。
【特别提醒】 开发条件不同于开采条件,区域的开发条件包括区域的资源状况、市场条件、交通条件等;而开采条件仅是资源状况中的一种。
[深 度 思 考]1.区源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内容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和方向由区域能源开发条件所决定,具体如下图所示:如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有:2.山西煤炭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 (1)煤炭外运能力不足①煤炭运输量大——全国对能源的需求迅速增长,山西生产的煤炭大部分输出外省。
②受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山西省地理位置比较封闭,东是太行山,南是黄河,不利于晋煤外运。
(2)水资源短缺①原因⎩⎪⎨⎪⎧收:山西地处季风和非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降 水较少支:随着人口的增加、灌溉农业和耗水工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消耗量日益增加②解决措施⎩⎪⎨⎪⎧开源:实施引黄入晋等调水工程节流: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3.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条件评价开发条件评价应从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两方面来分析。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一、选择题(2020·浙江模拟)安徽省淮南市煤炭资源丰富,长期采煤已导致20%左右地面沉陷,积水成湖,平均沉陷可达七米左右。
漂浮光伏电站是将光伏发电组件安装在水面漂浮体上,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
2017年12月10日,全球最大的150兆瓦漂浮光伏电站在淮南市刘龙采煤沉陷区正式并网发电。
据此,完成1~2题。
1.在淮南市建设漂浮式光伏电站的主要区位条件不包括()A.淮南市太阳能资源丰富B.淮南市科技力量雄厚C.淮南市采煤沉陷区面积大D.鼓励发展新能源的政策2.淮南市漂浮式光伏电站()A.发电稳定性比传统火力发电强B.可根本性解决淮南市能源不足的难题C.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当地水资源D.有利于淮南市成为中国未来经济中心解析:第1题,漂浮式光伏电站是将光伏发电组件安装在采煤沉陷区水面漂浮体上,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淮南市建设全球最大漂浮式光伏电站也说明当地政策鼓励发展新能源,故A、C、D排除。
淮南位于安徽省,在全国和省内科技力量并不突出,故选B。
第2题,光伏电站依赖于太阳光照,故发电稳定性较差,A错误。
可以缓解,但不能根本性解决,B错误。
漂浮式光伏电站是将光伏发电组件安装在水面漂浮体上,可阻挡阳光照射从而减少蒸发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当地水资源,C正确。
淮南市漂浮式光伏电站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有限,且淮南市经济基础较差,很难成为中国未来的经济中心,D错误。
答案:1.B 2.C(2019·广州模拟)陕西省榆林市是煤炭、天然气等能源富集地,组合配置好,国内外罕见。
该市依靠能源优势,在循环经济和生态型重化工业发展的道路上进行着有益探索,榆横生态型能源化工产业园便是成功的案例。
榆横生态型能源化工产业园位于榆林市区西部,是集煤化工、盐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为一体的大型煤化学工业生产基地。
下图示意榆林市榆横生态型能源化工产业园位置。
据此,完成3~4题。
3.制约榆林市能源化工工业规模扩大的原因是()A.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B.人口密度小,劳动力极为短缺C.交通落后,基础设施欠完善D.农耕历史悠久,经济长期落后4.榆横生态型能源化工产业园建设的主要目的是()A.节约资源,防止资源枯竭,增强市场竞争力B.提高资源利用率,延长产业链,减少环境污染C.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高端制造业发展D.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解析:第3题,能源化工工业是耗水量很大的行业,根据经纬度判断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的黄土高原,这里气候比较干燥,生态环境脆弱。
榆林市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脆弱成为制约能源化工工业规模扩大的主要原因。
故选A。
第4题,由材料“在循环经济和生态型重化工业发展的道路上进行着有益探索”可知,榆横生态型能源化工产业园是榆林市“有益探索”的产物,其目的就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延长产业链,减少环境污染。
故选B。
答案:3.A 4.B(2019·汕头金山中学高三专练)下图示意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几种方式。
读图,完成5~6题。
5.建设坑口电站的积极意义是()A.减轻交通压力B.减少环境污染C.提高能源利用率D.促进煤炭资源开发6.关于山西省利用煤炭资源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目的,不正确的是()A.延长产业链B.提高附加值C.增加就业率D.降低碳排放解析:第5题,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可以减轻交通压力,是积极意义;坑口电站,加重煤炭基地环境污染;建电站没有提高能源利用率;促进煤炭资源开发不是建坑口电站的积极意义。
第6题,山西省利用煤炭资源发展有色冶金工业可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同时增加工作岗位,增加就业率。
A、B、C都是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目的。
发展有色冶金工业,增加污染物的排放,不能降低碳排放,D不是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目的。
答案:5.A 6.D(2019·江西省万载中学高三月考)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份,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下图是山西省某地区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
读图,完成7~8题。
7.由于该地区生产结构的变化而产生的经济效益表现在()A.促进交通运输网的建设B.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C.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变D.提高煤炭生产量8.有关该地区生产结构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B.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C.减少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D.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解析:第7题,据图中显示,山西省通过进行煤炭深加工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工业附加值,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
故B项正确。
促进交通运输网的建设不属于生产结构的变化;题中信息不能确定三大产业结构的转变和提高煤炭生产量的变化。
故A、C、D项错误。
第8题,图中二氧化硫只是部分回收,并未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图示生产链中二氧化碳排放量高,会加重气候变暖。
当地的大气、水等的污染随排放量的累积,污染会加重;延长生产链,必然导致工业用水量增加,因此会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答案:7.B 8.D(2019·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山西省将坚持“以煤为基、以煤兴产、多元发展”的思路,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级新型能源基地。
结合黄土高原各类矿产潜在价值所占比例表,完成9~10题。
矿产种类能源矿产(主要是煤)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合计各类矿产潜在价值占总价值的百分比/%92.17 3.95 3.88 100A.能源矿产储量大,潜在价值高B.煤炭开采条件好,适于露天开采C.煤质优良,煤种齐全D.市场广阔,交通便利10.下列措施不利于山西省可持续发展的是()A.重点矿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力度B.加大原煤开采量,提高经济效益C.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延长生产链D.促进煤炭清洁生产和利用解析:第9题,表格信息只反映出黄土高原能源矿产占比最大,即矿产储量大,潜在价值高,A正确;煤炭开采条件好、煤质优良,煤种齐全和市场广阔,交通便利都是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条件,但表格信息没有反映。
第10题,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重点矿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是有利措施;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延长生产链,增加附加值,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有利措施;促进煤炭清洁生产和利用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是有利措施;加大原煤开采量,会加快资源枯竭,不利于可持续发展,B正确。
答案:9.A 10.B二、非选择题11.(2019·安阳模拟)新疆煤炭预测资源总量 2.19万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40.6%,且大多埋藏较浅,甚至可以露天开发。
目前,新疆正在致力于我国西部能源基地的建设,不仅加大煤炭开采,还致力于提高外运能力和拓展外运方式。
读图,完成(1)~(3)题。
(1)简析新疆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2)目前新疆正在建设一批坑口火电站和路口火电站,致力于推行“疆电东送”。
“疆电东送”和“疆煤外运”,两种能源输出方式各有什么利弊?(3)简析新疆煤炭资源的开发可能引发的主要生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解析:第(1)题,从题干可总结疆煤开发的储量、难易和成本;结合我国国情可知市场和运输条件。
第(2)题,主要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两方面对比。
第(3)题,矿区往往存在采空塌陷、土地破坏和固体废弃物问题;措施要结合问题,提出相应措施。
答案:(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开采成本低;国内煤炭市场广阔,但是距离东部市场遥远,运输能力严重不足。
(2)输煤(疆煤东运)——成本高,附加值低,效益低,但对新疆生态环境破坏略轻。
输电(疆电东送)——成本低,附加值高,效益好,但加剧新疆当地环境污染,消耗大量的水资源。
(3)生态问题:采空区岩层断裂、塌陷,继而引发地表沉陷;破坏土地资源,造成土地退化;大量煤矸石等弃置,占用大量土地资源,煤矸石山还会自燃引发火灾等。
措施:回填采空区;保护好表土层,进行复垦;开展煤矸石等废弃物的再利用。
12.(2019·南京市溧水区第二高级中学高三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2年5月14日,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下图为“黄河金三角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黄河金三角某地循环经济产业链图。
(1)“黄河金三角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该地煤炭运往宁波最经济合理的运输方式是。
近年来,该地提出“煤从空中走”,这种做法对本地产生的影响有。
(2)分析该示范区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3)结合材料二,请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该地区建设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意义。
解析:(1)读图可知,该区域的煤炭资源运往宁波,最合理的运输方式应该先通过铁路运输外运至沿海港口,后通过海运运输至浙江宁波。
“煤从空中走”的意思是将通过煤发电,向外输出电力。
这样的做法对于本地来说,既有积极影响,如延长产业链,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同时向外输电,减轻了运输压力,也有消极影响,如“煤变电”通过燃烧煤提供热量,加热水产生水蒸气从而推动涡轮机发电。
煤炭的燃烧会加剧当地的空气污染,且该区域为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少,因此也会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紧缺。
(2)分析该区域的区位优势,可结合图文材料加以分析说明:读题可知,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说明有政策支持的优势。
读“黄河金三角地区示意图”可知,该区域地处中西部经济结合地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矿产资源丰富;相对于东部地区来说,该区域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
(3)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意义,可从经济意义、社会意义、生态意义三个角度开展说明。
读图可知,该循环经济的产业链延长(如煤矿—焦化—化肥等),提高了经济的附加值,提高了经济效益(经济意义),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如煤矸石—制砖厂),降低了生产成本(经济意义);随着产业链的延长,就业机会增多(社会意义);加大了对传统废弃物的利用(如尾气发电厂),减轻了环境污染(生态意义)。
答案:(1)方式:铁路—海运联运。
利: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减轻运输压力,减少损耗,节约运输成本,弊:加重当地环境污染;加剧水资源紧张状况(2)地处中西部经济带结合处,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地理位置优势;原材料和能源等供给充足;劳动力和土地丰富且廉价;交通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或投资环境改善);政策扶持力度大。
(3)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延长产业链,增加经济效益;减少废弃物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增加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