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针灸配合中药热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
- 格式:pdf
- 大小:105.51 KB
- 文档页数:1
中药敷脐结合温针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作者:苏丽平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年第05期[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敷脐结合温针灸对于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成A、B两组,每组为60例。
其中,A组应用温针灸治疗方法,B组在A组基础上加以中药敷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经过治疗后,B组相较于A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痛经疼痛VAS评分、痛经症状评分明显更优,组间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结论:中药敷脐结合温针灸对于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中药敷脐;温针灸;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中图分类号]R271.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5-245-01原发性痛经是指月经期疼痛,常呈痉挛性,集中在下腹部,临床多表现为头痛乏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等,是女性常见的病症,严重影响广大女性生活健康。
中医症候分析研究发现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为其中的重要类型,鉴于此,我院特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20例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成A、B两组,每组为60例。
其中,A组年龄为18-34岁,平均年龄为26.7±36岁;B组年龄17-36岁,平均年龄为27.2±3.4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A组:应用温针灸治疗方法。
取仰卧体位,用毫针直刺关元、双侧三阴交1-1.5寸位置,快速穿刺提插捻转,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手法,运针1分钟。
针灸联合中药治疗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发布时间:2022-07-29T12:02:32.221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3月3期作者:申艳华[导读]申艳华(建湖县汇文卫生院;江苏建湖224700)【摘要】目的:评估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应用针灸与中药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中医门诊在2018年6月至2021年5月期间接诊的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6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34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行针灸联合中药进行治疗,将两组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的痛经评分(3.15±0.25)分小于对照组,观察组的V AS疼痛评分(2.42±0.53)分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血清前列腺素(356.46±84.65)pg/ml、前列腺E2(304.11±89.52)pg/ml、白细胞介素-8(24.85±3.67)μg/L、肿瘤坏死因子-α(25.42±6.11)μg/L、超敏C-反应蛋白(1.45±0.25)mg/L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应用针灸联合中药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予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血瘀型原发性痛经;针灸;中药治疗;疼痛评分[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patients with primary dysmenorrhea of blood stasis type. Methods: 68 patients with primary dysmenorrhea of blood stasis type treated in the TCM clinic of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8 to may 2021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re were 34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dysmenorrhea score (3.15 ± 0.25)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V AS pain score (2.42 ± 0.53)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Serum prostaglandin (356.46± 84.65) pg / ml, prostate E2 (304.11 ± 89.52) pg / ml and interleukin-8 (24.85 ± 3.67)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μ G / L,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25.42±6.11) μ G / L and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1.45 ± 0.25) mg / L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dysmenorrhea of blood stasis type, which is worthy to be popularized in clinic.[Key words] primary dysmenorrhea of blood stasis typ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Pain score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是无器质性疾病导致的周期性下腹疼痛,经行不畅,经色深黯有块,或伴有畏寒身冷,四肢不温,乳房胀痛等症。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 o1.19 No.03 196投稿邮箱:sjzxyx88@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90例秦娟(莱芜市中医医院,山东 莱芜 271199)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其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原发性痛经治疗中应用中药配合针灸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关键词:中药;针灸;原发性痛经中图分类号:R271.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03.166本文引用格式:秦娟.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90例[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03):196.0 引言原发性痛经即功能性痛经,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患。
泛指月经期疼痛,多呈痉挛性且集中于下腹部。
临床以疼痛、乏力、头晕、恶心呕吐以及腹泻等为特征。
原发性痛经致病因素较为复杂,目前临床所致该病的发生和子宫发育不全、子宫屈曲、径管狭窄和内膜管型脱落有关[1]。
现阶段,临床针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多以药物治疗为主,但长期实践证实西药治疗副作用较大,不利于患者身体恢复。
为此,本次研究将中医中药和针灸应用于其中,并分析其疗效,以此为临床早期制定诊疗计划提供借鉴经验,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原发性痛经患者90例,患者均行临床病理确诊,并排除其中合并精神意识障碍、凝血障碍、严重心肾功能障碍以及恶性肿瘤患者。
中西药配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38例疗效观察目的:观察采用中西药配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76例原发性痛经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中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温针灸治疗。
结果:通过数据研究分析,治疗组在改善疼痛症状方面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西药配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
标签:中药;西药;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原发性痛经属于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任何年龄段的女性都可能发病,多见于青少年女性,由于病因复杂,治疗上相对困难。
现代医学多认为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与内分泌紊乱有关系,临床主要以经期或行经前后的下腹部周期性疼痛为主要症状,另外腰骶部疼痛也很常见,剧痛晕厥也时常发生,严重影响了妇女们正常的工作生活。
我院近年来采用中西药配合温针灸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76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年龄介于15~27岁,平均年龄20岁,病史均3年以上。
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
两组资料从年龄、病史等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診断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本标准:1)经期及行经前后腹部及腰骶疼痛,严重昏厥。
2)发作呈周期性。
3)未婚青年女子多见。
4)排除其他疾病所致腹痛。
1.3 纳入标准1)符合诊断标准;2)近期没用激素;3)知情愿意配合。
1.4 排除标准1)排除继发性痛经;2)合并严重性疾患;3)不愿配合治疗者。
1.5 療效标准1)治愈:疼痛消失,3个月经周期没有复发;2)好转:疼痛消失或减轻,没有维持3个月经周期;3)无效:疼痛没有改善。
2 方法2.1 对照组采用中西药治疗,中药选用痛经宝颗粒(月月舒)口服,10g/次,2次/天,每次从月经前7天左右开始服用,到月经期第3天结束,作为1个疗程,共用3个疗程;西药选用布洛芬缓释胶囊(芬必得)口服,300mg/次,2次/天,每次从月经期开始服用,连续服用3天,作为1个疗程,共用3个疗程。
中西药加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45例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中西药物配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9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温针灸及中成药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其临床疗效,评价疼痛积分。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1.1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疼痛积分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综合治疗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针药合用;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以青少年女性多见,其病因复杂,多认为与内分泌紊乱有关,临床上多表现为经期或经行前后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腹骶,甚至剧痛晕厥,影响了青少年女性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笔者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采用中西药物配合温针灸调治原发性痛经4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45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本院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妇科门诊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45例,年龄15~31岁,平均(21.34±6.57)岁;病程4个月~3年,平均(1.47±0.65)年;已婚未孕者12例,未婚者28例,已婚已孕5例;对照组45例,年龄16~31岁,平均(21.78±7.03)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1.38±0.59)年;已婚未孕者11例,未婚者29例,已婚已孕者5例。
两组在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病例均符合2002年修订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诊断标准[1],且排除严重肝、肾、脑及造血系统等功能不全者或有严重药物过敏史及针刺禁忌证者。
1.2 治疗方法1.2.1 对照组给予消炎痛250 mg,口服,3次/d;疼痛较甚者加服芬必得300 mg,2次/d。
针炙推拿配合药物治疗顽固性、原发性痛经临床分析分析使用針炙推拿配合药物治疗顽固性、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为该种病症的治疗提供更有力的科学依据与借鉴;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10月份至2011年12月份收治的114例顽固性、原发性痛经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
采取对比试验的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含57例。
针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药物治疗,依据患者体质表现出的寒热、虚实、郁淤等气血状况选取药方,进行对症治疗。
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针灸推拿与药物治疗联合的手段,该种疗法依据中医辩证施治的原理,辨别病人所患痛经的证型,选取1~2.5寸的毫针,进行取经取穴与组方布药,治疗时着重进行针灸疗法,辅以局部按摩手段。
在治疗后分析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观察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针灸推拿配合药物治疗的过程中,观察组57例患者的疾病症状均得到显著控制,病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对其进行随访,发现,无一例出现显著复发情况,预后效果十分理想,而对照组的康复情况显著低于观察组,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顽固性、原发性痛经患者,单纯采取药物治疗的手段,其疗效不如针灸推拿配合药物的治疗方法。
针灸推拿配合药物治疗可以显著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治疗效果更优,痛经的复发率更低,有着积极的价值与意义,尤其适于在顽固性、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治疗中得到更多的推广与应用。
标签:针灸推拿配合药物;单纯药物治疗;原发性痛经为观察使用针炙推拿配合药物治疗顽固性、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为该种病症的治疗提供更有力的科学依据与借鉴,本文选取我院于2008年10月份至2011年12月份收治的114例顽固性、原发性痛经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
采取对比试验的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含57例。
针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药物治疗,依据患者体质表现出的寒热、虚实、郁淤等气血状况选取药方,进行对症治疗。
针刺加灸治疗原发性痛经30例疗效观察妇女在行经前后,或行经期间,小腹及腰部疼痛,甚则剧痛难忍,并随着月经周期而发作,称为痛经。
针刺加灸治疗痛经30例,其中重度疼痛者22例,中度疼痛者8例,平均病程2年。
【治疗】(一)取穴主穴:三阴交、足三里、中极、关元、天枢配穴:寒湿凝滞加水道、地机;肝郁气滞加太冲、气海;肝肾亏虚加肝俞、肾俞。
(二)操作捻转进针法,肝郁气滞型用泻法,寒湿凝滞型用平补平泻手法,肝肾亏虚型用补法,但刺激宜轻。
留针20~30分钟,每隔3~5分钟运针1次。
起针后用艾卷灸10-20分钟。
月经来潮时或来潮前1-2日腰腹胀痛时进行治疗,每日或隔日针灸一次,10天一个疗程,下个月月经期进行下一个疗程。
(三)疗效评价30个病例中,针灸治愈者20例,显著减轻者8例,减轻者2例。
总有效率为100%。
[典型病例]患者女,21周岁,每次行经均出现下腹部持续性疼痛3年,兼恶心欲呕,腰部酸胀出冷汗,手足欠温,面色苍白。
月经量少色暗红有淤块,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细弱。
辨证:肝肾不足气滞血瘀型取穴:三阴交、足三里、肾俞、气海、关元、地机。
手法:平补平泻法。
起针后艾卷灸关元、足三里、肾俞15分钟。
疗效:第一次治疗时为月经第一天,针刺2次后疼痛即缓解,一个疗程10天,连续治疗3个月,第4次月经时症状基本消失,接着巩固治疗2个疗程,痊愈。
【总结】祖国医学认为:妇女在经期及月经前后,生理上冲任的气血较平时变化急骤,此时若感病邪或潜在病因与气血相干,以致冲任、胞宫气血运行不畅,则“不通则痛”;或致冲任、胞宫失于濡养,而“不荣则痛”。
痛经多因情志所伤,六淫为害,导致冲任阻滞,或因精血不足,胞脉失于濡养所致。
针灸甲乙经记载:“女子胞中痛,月水不以时休止,天枢主之。
”“小腹胀满痛引阴中,月水至则腰脊痛,胞中瘕,子门有寒,引髌髀,水道主之”。
总结古代取穴位经验,可知本病偏重于从经络论治,《针灸集书?卷之上?腧穴治病门类?妇人血气痛》中记载有“四满,石关治子脏积冷,或有恶血,内逆满痛,中级,下级,曲泉,阴交并治血结成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