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
- 格式:doc
- 大小:346.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一空气第2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
2.过程与方法:理解绿色化学的涵义,能够体会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重点】氧气、氮气的部分性质及用途。
【难点】空气的污染成分【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讨论学习法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引入】问题:1、为什么说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阅读课本P28-30)(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2、人类的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是什么?(氧气)3、生活中各种物质的燃烧需要什么物质?(氧气)(一)氧气的用途:1、供给呼吸、冶炼金属(见下图)(二)氮气的性质和用途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
难溶于水。
熔沸点低。
密度:1.251g/L2、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
3、用途:做保护气、化工原料、液氮可用作冷冻剂等。
(三)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1、无色、无味、性质很不活泼。
2、用途:保护气、光源、激光技术氦气可以填充气球三、物质的初步分类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如:N2、O2、P、CO2、P2O5、H2O2、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
如:空气、海水、石油、铝合金四、关注空气质量人为的污染源有哪些?你知道污染空气的物质有那些?1)工业污染。
2)交通污染。
3)生活污染。
4)农业污染。
主要的空气污染物: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可吸入颗粒物等。
三大环境问题(1)酸雨:二氧化硫(SO2)(2)温室效应:二氧化碳(CO2)(3)臭氧空洞:氟氯烃(氟利昂)课堂小结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冶炼金属等。
氮气的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化学性质不活泼。
用途:作保护气、化工原料,液氮可用作冷冻剂等。
稀有气体的性质:无色、无味、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用途:保护气、光源、激光技术,氦气可以填充气球。
《课题1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课题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第二单元学科化学年级九年级教材分析本课为第二单元课题1我们周围的空气的教学内容。
空气是人人都离不开的最重要的化学物质,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知道其重要,却不十分清楚空气到底是什么。
本单元选择我们周围的空气作为初中化学接触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是小学自然课曾对空气有过介绍,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还是人类须臾离不开的天然物质。
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核心素养目标化学观念:通过了解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和二氧化碳等组成及其体积分数。
科学思维: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培养分类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与实践:根据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了解它们的相关用途。
科学态度与责任:列举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方法,初步形成环保意识。
重点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能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难点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能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空气的成分?空气中除了氧气和氮气之外还其他成分吗?思考回忆通过学生的认知引入新课,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就在身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一、空气的成分教师提出问题:物质按组成成分的多少如何划分?1.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混合物不能用化学符号来表示,如石蜡、空学生思考讨论,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培养分类思维能力。
气、土壤、海水、地下水、井水、湖水、矿泉水、溶液等。
2.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纯净物可以用化学符号来表示,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红磷、五氧化二磷、蒸馏水、冰水混合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易错提醒】:1.纯净物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也就是说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
2.带“混合”字样的不一定是混合物,如:冰水混合物(纯净物);带“纯净”字样的不一定为纯净物,如:纯净的空气(混合物)。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材分析:本单元选择和氧气作为九年级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的开端,不仅因为大家在小学自然课中对空气和氧气的知识已经有过认识,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须臾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还因为氧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元素,它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化和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
通过对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制法等内容的学习,使我们对氧气这中物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为我们进一步认识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提供了真实材料,也为我们正确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纯净物和混合物以及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方法等基本能概念和原理提供了依据,对本章知识的学习可以引导我们比较顺利的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通过氧气的性质和制取等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而且他那个学们还能在实验的过程中那个,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初步熟悉认识物质性的方法,培养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地精神,这写对同学们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
重点难点: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对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氧化反应的认识。
本单元学习的难点: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书写和记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装置。
教学思路:一般包括学习物质的性质、制法、用途、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物质的性质是核心内容。
在学习氧气时,首先要牢固掌握氧气的性质,再根据性质去了解氧气的用途及制法等,还要将知识灵活运用,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氧气的性质,重点掌握氧气的试验室制法化学性质。
学习氧气的制法,重点掌握氧气的试验室制法,应包括所用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该气体的检验与验满方法以及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等内容。
中考分析:近年来中考以氧气性质实验、氧气制取的原理和操作为核心,考查观察能力、描述能力、实验动手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还联系各地空气污染的问题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 气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1、装置图(见书P27)2、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放出热量,冒出白烟②、(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原理:表达式:磷(P ) + 氧气(O 2)五氧化二磷(P 2O 5) 化学方程式: 4P + 5O 2 点燃2P 2O 5 5、注意事项:A 、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如果红磷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B 、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C 、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D 、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思考:可否换用木炭、硫等物质?答:不能用木炭或硫(因为木炭或硫燃烧会产生气体,造成瓶内气体体积变化小)。
6、实际实验中,如果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A 红磷量不足;B 装置气密性差;C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三、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N 2)78%,氧气(O 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 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四、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
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
2、稀有气体: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六、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在第一章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化学所要研究的内容。
虽然我们每天都跟多种多样的物质打交道,但还没有对物质作详细的研究。
初中阶段将要研究一些重要的,与我们的生命活动以及农业生产联系紧密的物质。
本章主要研究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的重要物质。
(空气、氧气、水和二氧化碳)通过本章的研究和学习,我们将: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份。
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简单知识以及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方法。
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2.掌握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的主要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重要用途。
3.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原理和方法,并了解其工业制法。
4.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5.认识水的组成。
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等区别。
6.初步认识两种常见的基本化学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对燃烧和缓慢氧化的现象有所认识。
7.对空气,水的污染和防治有清醒的认识。
在学习化学知识同时不断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
8.积极参与有关的科学探究和化学实验活动,识别并会使用常见的化学仪器,规范自己的一些实验操作行为。
课题1空气教学目标:1:认识空气的主要组成。
2: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体积分数。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要防止空气污染。
3:认识什么是混合物、纯净物。
4:了解什么是物理性质。
重点:空气的成份、物理性质难点: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混合物、纯净物的区别教学过程: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思考: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空气是一种既看不到踪影又闻不到气味的气体,所以科学家们经过了漫长岁月的研究,终于揭开了组成“空气王国成员”的奥秘,认识到空气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
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里,首先发现并制得氧气.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设问】空气是一种看不到又闻不到的物质,我们怎样能证明空气确实的存在呢?【讨论】让学生讨论得出能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的方法。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内容概述空气是人人都离不开的物质,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知其重要,却并不十分清楚空气到底是什么。
本单元选择空气和氧气作为初中化学中学习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因为小学自然课中对空气和氧气的知识已有过介绍,如空气有体积、有质量、形成大气压、空气流动就形成风等,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天然物质;还因为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元素,它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
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本单元重点和难点是:1.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制取的实验操作。
2.认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以及氧化反应。
3.学会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4.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方法的奥妙。
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4.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5.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6.认识什么是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
7.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反应原理。
8.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并通过实验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9.认识分解反应,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课题1 空气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
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保护空气(污染与保护)。
本课题教学是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可以说不存在什么教学难点。
本课题主要研究空气的成分及空气污染的有关知识。
小学自然课中学过有关空气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