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课程《研学旅行的课题方案设计》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2.14 KB
- 文档页数:3
一、活动主题:《走进自然,体验生活》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研学旅行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增强学生对自然、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活动时间:一天四、活动地点:某著名景区或历史文化名城五、活动对象:高中学生六、活动内容:1. 活动准备(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8人,确定小组长。
(2)讲解研学旅行规则:强调安全、纪律、环保等方面的要求。
2. 活动实施(1)上午①导游讲解:由景区导游为学生讲解景区的历史、文化、自然等方面的知识。
②分组参观:学生按照分组计划,参观景区内的景点,如古建筑、园林、博物馆等。
③小组讨论:各小组就参观内容进行讨论,总结所学知识,分享感受。
(2)中午①午餐:在景区附近解决午餐,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
②休息:让学生在景区内自由活动,放松身心。
(3)下午①文化体验:参观当地特色文化场馆,如民俗博物馆、手工艺品店等,了解当地民俗文化。
②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拓展活动,如攀岩、定向越野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③环保行动:组织学生参与景区环保志愿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 活动总结(1)各小组汇报参观学习成果,分享感受。
(2)评选优秀小组,颁发奖品。
(3)教师总结活动,强调研学旅行的意义,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活动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如团队合作、遵守纪律、环保意识等。
2. 学生收获:了解学生对活动内容的掌握程度,如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提升。
3. 教师评价:根据活动过程中的观察和总结,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价。
八、注意事项:1. 提前做好活动策划,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2. 关注学生安全,做好应急预案。
3. 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督促学生,确保活动效果。
4. 活动结束后,做好总结和反思,为今后类似活动提供借鉴。
九、活动预期效果:1. 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研学旅行的意义,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研学旅行方案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在正式设计本节课之前,做了这样的一个调查问卷,参与调查的学生为一个班级,调查结果如下。
本节课的设计和规划和调查问卷紧密相关。
【研学旅行在身边】引入:问:大家认为咱们学校有没有组织过研学旅行活动?答:清北研学、山大研学……问:有没有范围更广泛的?引导性回答:远足通过一段视频,再来体会一下上一届的同学们远足时的震撼与感动!一个活动的实施,前提是要有一个详尽的方案,将交通、安全等各个方面的问题都考虑清楚。
本节课,我们来学习这样的研学旅行方案该如何设计。
【研学旅行的背景】古:古人给我们留下了这样一些话:“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这是荀子·劝学的名篇。
我们的历史上还有一位非常喜欢旅游的皇帝——乾隆。
他一生六下江南,据说他第六次下江南时已经74 岁高龄了。
他一路考察地方、体察民情。
也有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佳话,苏静好,纯妃就是美丽的江南女子。
乾隆这六下江南也可以说是事业爱情双丰收了。
还有明代画家董其昌给我们留下的名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更是给我们直接阐明了读书与增长见识的关系。
今:我们国家现在也是很支持我们中小学生走出去看一看。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王定华给出了研学旅行的定义:研学旅行是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
研学旅行自2013.2 首次提出,历经六年。
在此过程中2016 教育部等11 部委《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文件的出台更是积极促进了研学旅行的推广。
这样的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利于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行为习惯。
【新知储备】问:什么样的旅行是研学旅行?[定义]研学旅行是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
[特点]校外活动、有意组织、集体活动、亲身体验、研学日志、总结报告。
[基本原则]教育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公益性原则。
《研学旅行的课题方案设计》教学设计指导目标:1. 了解研学旅行的概念和发展历程2. 明确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的三个阶段3. 学会根据游览内容设计简单的课题方案指导重点:根据游览内容设计课题题目、课题目标、课题任务指导难点:课题任务的设计指导方法:讲授与练习相结合指导过程:壱、通过展示大量的图片让学生升起对研学旅行的兴趣,明确研学旅行的重要意义弐、揭开研学旅行的神秘面纱1、中国古代的研学2、西方的营地教育3、日本的修学旅行4、研学旅行的定义5、展示北京学生研学旅行的照片6、研学旅行的六个要素参、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和有效实施1、研学旅行的组织流程2、学校提供的研学旅行线路3、研学旅行课程实施四、研学旅行中我们做什么1、安全提示2、准备阶段(1)研学旅行课题的选择(2)研学旅行课题及活动方案的制定(师生共同制定)(3)研究方案的审核与确定3、实施阶段文献查询过程记录(1)我所见所闻(照片和录像)(2)我的感受和启发(3)我的体验活动交流讨论资料整理、填写手册4、成果汇报阶段5、以游览颜庙为例,提出课题方案的设计6、播放曲阜介绍视频资料7、让学生阅读孔庙简介的文字资料曲阜孔庙,位于曲阜市中心鼓楼西侧300 米处,是祭祀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祠庙。
始建于鲁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8 年),历代增修扩建,与相邻的孔府、城北的孔林合称“三孔”。
它是一组具有东方建筑特色、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古代建筑群。
曲阜孔庙又称“阙里至圣庙”,与南京夫子庙、北京孔庙和吉林文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
孔庙始建于公元前478 年,以孔子故居为庙,岁时奉祀。
西汉以来历代帝王不断给孔子加封谥号,孔庙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成为全国最大的孔庙。
现存的建筑群绝大部分是明、清两代完成的,占地327 亩,前后九进院落。
庙内有殿堂、坛阁和门坊等464 间。
四周围以红墙,四角配以角楼,是仿北京故宫样式修建的。
1961 年国务院把“三孔”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研学旅行 方法探究—— 教学设计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 1、 同学们好, 今天老师以招远罗山研学为例, 来和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开展研学旅行活动,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认识老师,阅读导读提纲;对 本 堂课 的 内容有所了解。
提 问 2.播放招远市旅游局宣传片——罗山国家森林风景区片段;学生观摩丘处机在招远罗山活动踪迹激发学生兴趣拉近 学生 与 研学地 之间 的 距离。
确立主题 3.我们如何给研学活动命名? 主题的确立要有目的性和艺术性。
我们招远九中研学活动的主题“研学之旅 罗山探秘”。
山东某中学开展了两次研学活动, 主题分别为“沪动青春”,“诗意黔行”。
他们分别到了中国的哪两个省份开展研学活动请同学们共同设计一个到罗山研学的活动主题。
学生讨论小组代表设计主题考 查 学生 的 文学 功 底和 领 悟能力。
提问总结 4.我们可以运用哪些技术手段确定研学地的地理位置, 并指引我们选择最佳路径到达研学地? 老师采用什么方法获取背景材料?总结:搜集背景材料的方法。
学 生 讨 论小组代表作答记录方法培 养 对生 活 中技 术 手段 的 应用 , 锻炼 学 生阅 读 材料 获 取信息的能力活动准 备 5.从思想、物质和知识层面考虑, 外出研学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出发前的准备?学 生 讨 论小组代表作答考 查 学生 制 定计 划 和全 面 思考问题的能力。
展示提 问 6.研学旅行之前老师们同样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展示学校和老师的工作。
学生观摩思考、作答拓 展 学生 的 思路。
研学小组任务 7、召开研学旅行动员大会,强调需要户外研学注意的问题:( 1)确保安全。
( 2) 教师进一步指导小组制定研学活动方案; 小组的任务安排?学生对研学小组的活动任务进行归类,做好规划; 小组代表发言。
锻 炼 学生 的 学习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评价量 规 8.教师展示活动评价内容,规范研学活动注意事项。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
综合实践旅游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将学生的知识学习与实际旅游体验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一次综合实践旅游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旅行中学习知识、提升技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目的地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民俗风情等基本知识。
- 掌握旅游景点的游览路线、历史背景、艺术价值等。
2.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旅游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内容以我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云南为例,设计一次综合实践旅游教学活动。
四、教学过程(一)准备阶段1. 教师准备:- 研究云南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民俗风情等资料。
- 制定详细的旅游行程安排。
- 准备必要的教学资料和工具,如地图、导游图、摄影器材等。
2. 学生准备:- 查阅云南的相关资料,了解目的地的基本情况。
- 准备旅行所需的衣物、用品等。
- 分组讨论,确定每个小组的研究主题。
(二)实施阶段1. 游览昆明:- 参观世博园,了解云南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
- 游览石林,欣赏奇特的喀斯特地貌。
- 参观云南民族村,了解各民族的民俗风情。
2. 研学活动:- 小组合作,进行实地调查,如采访当地居民、观察动植物等。
- 记录所见所闻,整理成研究报告。
3. 交流分享:- 各小组进行成果展示,分享研学经历。
- 教师点评,总结经验教训。
(三)总结阶段1. 撰写旅游日记:- 学生回顾旅行经历,撰写旅游日记,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2. 反思与评价:-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反思,总结旅行中的收获和不足。
- 学生互评,提出改进意见。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 观察学生在旅行过程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等。
高中研学旅游项目策划方案一、活动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研学旅行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
研学旅行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中研学旅游项目可以让学生在旅行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历史、地理等知识,增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二、活动目标1. 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2.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 促进学生对不同地区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活动主题以“游汉字故里,品中华文明”为主题的高中研学旅游项目。
四、活动时间为期5天,具体时间根据学校课程安排和实际情况确定。
五、活动地点主要活动地点为:汉字故里——河南安阳、古都西安、历史文化名城洛阳。
六、活动对象全市范围内的高中生,分为初级(高一、高二)和高级(高三)两个层次。
七、活动内容1. 开幕式:在河南安阳举行开营仪式,邀请当地领导致辞,介绍活动安排和注意事项。
2. 汉字故里游:组织学生参观汉字故里,了解汉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领略汉字的魅力。
3. 安阳殷墟遗址参观:在安阳殷墟遗址,让学生了解商朝历史和文化,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
4. 西安古城墙和兵马俑参观:在西安,组织学生参观古城墙、兵马俑等历史遗迹,领略秦始皇陵的雄伟壮观。
5. 洛阳龙门石窟和白马寺参观:在洛阳,组织学生参观龙门石窟、白马寺等著名景点,感受佛教艺术的魅力。
6. 文化交流晚会:在洛阳举行文化交流晚会,邀请当地民间艺人表演歌舞、戏曲等节目,让学生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
7. 结束式:在洛阳举行结营仪式,总结活动成果,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
八、活动组织和管理1. 成立专门的活动筹备小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
2. 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和应急预案,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3. 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4. 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合理预算和支出活动经费。
高中生研学旅行活动方案研学旅行是指学生为了学习和体验特定主题的内容而进行的旅行活动。
这种活动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下面将从准备工作、活动内容、安全措施等方面,介绍高中生研学旅行活动的方案。
一、准备工作为了确保研学旅行活动的顺利进行,准备工作至关重要。
首先,学校应当创建一个研学旅行策划小组,负责制定活动方案、选择目的地和协调相关事宜。
其次,应当与旅行社合作,了解目的地的特色和安全情况,签订合同并明确责任分工。
最后,要组织家长会议,向家长介绍活动的目的、安排和预算,并征得家长同意。
二、目的地选择研学旅行的目的地应当具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独特的体验项目。
例如,可以选择历史名城、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机构等。
通过与学校课程的结合,使学生在实地探索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
三、活动内容活动内容应当有针对性、有趣味性和互动性,可以结合学科知识、社会实践和体验活动。
例如,可以安排参观博物馆、科技馆、动物园和工厂,进行实验和讲座,参加体育竞赛和服务社区等。
活动内容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安全措施研学旅行活动必须有完善的安全措施。
学校和旅行社应当对目的地进行严格的安全评估和预防措施,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同时,学校和家长要与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遵守规章制度。
五、导师陪同在研学旅行活动中,导师的陪同非常重要。
导师应当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思考。
导师应当与学生充分沟通,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求,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六、评估与反思研学旅行活动结束后,应当进行评估和反思。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和导师进行座谈会,分享他们的感受和收获,总结活动的优点和不足。
这样可以为今后的研学旅行活动提供经验和参考。
七、社会影响研学旅行活动不仅对学生个人有很大的影响,也对整个社会有积极的作用。
通过研学旅行,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然环境、人文历史和社会现象,增强对社会的认知和责任感。
一、课程名称【课程名称】:XXX研学旅行课程二、课程背景【课程背景】: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研学旅行课程旨在通过走出校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验生活,增长见识,提高综合素质。
三、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 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4.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四、课程内容【课程内容】:1. 研学旅行主题: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研学旅行主题,如历史文化、自然科学、科技创新等。
2. 研学旅行地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研学旅行地点,如历史文化名城、自然风光景区、科技园区等。
3. 研学旅行活动:(1)参观考察:参观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址、博物馆、科技园区等,了解相关历史、科技知识;(2)实践体验:参与当地特色活动,如手工艺制作、民俗体验、户外拓展等;(3)主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主题讲座,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知识讲解;(4)交流互动:与当地居民、同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增进了解,拓宽视野。
五、课程实施【课程实施】:1. 研学旅行时间: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年龄特点,合理安排研学旅行时间,确保学生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下进行学习。
2. 研学旅行组织:成立研学旅行领导小组,负责研学旅行的整体规划、组织协调和安全管理。
3. 研学旅行师资:选拔具备丰富教学经验和研学旅行经验的教师担任研学旅行导师,确保课程质量和学生安全。
4. 研学旅行安全:制定详细的安全预案,确保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的安全。
六、课程评价【课程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在研学旅行结束后,对自身在课程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
2. 同学互评: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分享研学旅行中的所见所闻和心得体会。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研学旅行中的表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研学旅行方法探究——教学设计研学旅行方法探究——学情分析研学旅行是近年来中小学兴起的重要的综合实践课,学生对研学旅行比较陌生,可能仅仅思考外出就是旅游,、放松,最为高中生学习时间紧张,学习的主战场还是在校内,因而接触野外,户外学习的机会比较少。
我校作为烟台市研学旅行基地试点学校,一直以来贯彻烟台市综合实践科和招远综合实践教研室的要求,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会议,每学期采取多种形式,高效率参加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走出校园研学旅行,已经不再陌生,在游中学,在学中旅,学生能完成研学过程中的各项任务,并能在返程后作出高质量的研学活动总结。
研学旅行方法探究——效果分析本次研学活动探究课收到学校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探究题目的设计生动形象,材料充足,难度适中,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能提高学生能力。
通过教师展示探究问题,学生小组探究合作解决问题,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效果评测题目的设置紧密结合所学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图片降低题目难度,提高读图能力。
充足的思考讨论时间利于学生思维开发;图片、视频资料的应用更是创设了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收获:(一)知识技能:学生对地理、生物、化学和美术等学科的户外学习有了初步的探索。
(二)能力培养:能乡土开发存在的问题,并学会探究和解决问题,加深了对家乡的热爱;(三)育人效果:增强了学生团队的意识和环保意识;不足:(一)首次举办研学活动,细节上有不到位之处。
(二)高中生缺少户外活动的机会,在撰写报告还缺乏经验,需要教师后期的指导和活动进一步的开展予以加强。
研学旅行方法探究——教材分析研学旅行,没有特定的教材指导,我做的《研学旅行方法探究》指导课程,认真研读教育部,山东省和烟台市下发的指导文件,我选择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推荐主题汇总》中的第11研条,旅行方案设计与实施;在课程准备和编写上,查询了大量的文献:《招远县志》、《金都罗山》、《金城天府》、《金都舆脉》等,同时借鉴全国其他学校研学活动的成功经验,在学校和社会各部门的支持下开展了我们学校的研学旅行活动。
《研学旅行的课题方案设计》教学设计
指导目标:
1. 了解研学旅行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明确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的三个阶段
3. 学会根据游览内容设计简单的课题方案
指导重点:
根据游览内容设计课题题目、课题目标、课题任务
指导难点:
课题任务的设计
指导方法:
讲授与练习相结合
指导过程:
壱、通过展示大量的图片让学生升起对研学旅行的兴趣,明确研学旅行的重要意义弐、揭开研学旅行的神秘面纱
1、中国古代的研学
2、西方的营地教育
3、日本的修学旅行
4、研学旅行的定义
5、展示北京学生研学旅行的照片
6、研学旅行的六个要素
参、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和有效实施
1、研学旅行的组织流程
2、学校提供的研学旅行线路
3、研学旅行课程实施
四、研学旅行中我们做什么
1、安全提示
2、准备阶段
(1)研学旅行课题的选择
(2)研学旅行课题及活动方案的制定(师生共同制定)
(3)研究方案的审核与确定
3、实施阶段
文献查询
过程记录
(1)我所见所闻(照片和录像)
(2)我的感受和启发
(3)我的体验活动
交流讨论
资料整理、填写手册
4、成果汇报阶段
5、以游览颜庙为例,提出课题方案的设计
6、播放曲阜介绍视频资料
7、让学生阅读孔庙简介的文字资料
曲阜孔庙,位于曲阜市中心鼓楼西侧300 米处,是祭祀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
的祠庙。
始建于鲁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8 年),历代增修扩建,与相邻的孔府、城北的孔林合称“三孔”。
它是一组具有东方建筑特色、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古代建筑群。
曲阜孔庙又称“阙里至圣庙”,与南京夫子庙、北京孔庙和吉林文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
孔庙始建于公元前478 年,以孔子故居为庙,岁时奉祀。
西汉以来历代帝王不断给孔子加封谥号,孔庙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成为全国最大的孔庙。
现存的建筑群绝大部分是明、清两代完成的,占地327 亩,前后九进院落。
庙内有殿堂、坛阁和门坊等464 间。
四周围以红墙,四角配以角楼,是仿北京故宫样式修建的。
1961 年国务院把“三孔”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4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
曲阜孔庙被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孤例”,现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 级景区,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列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
孔庙平面呈长方形,占地14 万平方米,南北长0.7 公里。
孔庙沿一条南北中轴线展开布置,左右对称,布局严谨,共有九进院落,前有棂星门、圣时门、弘道门、大中门、同文门、奎文阁、十三御碑亭,从大圣门起,建筑分成三路:中路为大成门、杏坛、大成殿、寝殿、圣迹殿及两庑,分别是祭祀孔子以及先儒、先贤的场所;东路为崇圣门、诗礼堂、故井、鲁壁、崇圣词、家庙等,多是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地方;西路为启圣门、金丝堂、启圣王殿、寝殿等建筑,是祭祀孔子父母的地方。
[5]
全庙共有五殿、一祠、一阁、一坛、两堂、十七碑亭、五十三门坊,共计有殿庑四百六十六间,分别
建于金、元、明、清及民国时期。
孔庙内最为著名的建筑有:棂星门、二门、奎文阁、杏坛、大成殿、寝殿、圣迹堂、诗礼堂等。
8、让学生根据上述资料,设计孔庙的研学旅行课题方案
9、展示交流个人的研学旅行课题方案
10、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旅游线路和游览内容设计研学旅行的课题方案,并根据方案查找资料,明确课题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