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图表题解题方法训练
- 格式:ppt
- 大小:2.41 MB
- 文档页数:15
高考历史图标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类型:一、地图类二、数据表格类(变式:曲线图、柱状图等)三、图画类(图:人物照片、实物图片、证件等画:漫画、海报、广告画等)一、图表型选择题解题技巧例举图表型历史选择题是近年来备受高考命题专家的青睐的题型之一。
它是以图表为载体,考查考生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分析概括及知识迁移的学科能力。
解答图表型历史选择题:第一,审清设问,明确要求。
设问是试题的命题意图的直接表示,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和限制性。
因此,做题时要带着设问观察图表,增强审题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第二,读全图表,把握方向。
要认真审读图表,这包括图表的标题、图表的内容尤其是图表中的文字,还有图注。
最大可能地从图表中提取全面、准确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第三,排除干扰,科学判断。
解题时一定要注意题干与图表的关系、题干与选项的关系、选项与选项的关系,注意肯定法和排除法相结合、图表信息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尽量排除干扰项和无效信息做出科学判断。
下面结合一些具体事例谈谈图表型选择题的解法。
1.历史照片,如文物、遗址图等都是纪实照片,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历史活动所造成的结果。
解答题时,要从图片(包括图片的标题、内容、出处)最大程度获取有效信息,将所得信息融入课本相关知识,并综合题干的要求分析判断选项,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例1】下图是光绪十三年(1887年)国文教科书的一页,从中我们可以获取哪些信息①中国当时受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②电话在当时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③在当时的教学中已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④电话的应用完全改变了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方式A.①②③④ B.①③C.①③④D.②③【解析】有人说标题是图表的“眼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图片标题“国文教科书”及图片是文字“电话”可以作出判断,②④与材料无关,①③项正确,正确答案是C。
【例2】如图所示是民国九年的一则报纸广告。
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实业救国的思潮C.工人阶级的诞生 D.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解析】图片中的文字是图片的点晴之笔,是准确理解图片的窗口的切入点,审题时一定要特别加以关注。
高三历史复习备考论述题专项训练中国近现代史·图表型论述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题型扫描图表型论述题主要以表格(数据、文字)、柱状图(差异性、趋势性)、饼状图(差异性)、漫画(讽刺方式体现事件本质)、图片(反映历史现象的本质)、思维导图或结构图(历史现象本质)等类型。
这些题目难度较大,需要学生从材料中提取变化趋势、共性或差异性、现象本质等信息提炼观点、看法等,并进行阐述。
考查主题近代史主义以近代中国救亡图存为主题,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角度考查近代仁人志士(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救亡图存的斗争以及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现代史主要以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要道路探索过程中的努力和贡献为主题,通过图片考查新中国的建设道路的正确选择和建设成就的巨大。
1.(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在长江上建造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大桥,也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
毛泽东豪迈地写道:“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武汉长江大桥已经成为新中国的国家记忆。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无论是中国历史上,还是世界历史上,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结合史实阐释一则新中国的“国家记忆”。
(要求:体现国家意义,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2.(2022·山东·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的透视:一幅宣传画结合所学知识,以“《工人新村》赏析"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3.(2024·山东青岛·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则通讯稿为了建设更多的纺织厂新华通讯社记者任家骥著文在晋中平原的腹地,人们拉起电线,铺起铁路,以无比的热情建设起自己的工业。
··>?ghxyNONPQ◇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 葛高亮历史图表题是高中历史试题中一种常见的题型,该类试题的材料由图片、表格等组成,旨在考查学生从图表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并对提取出来的历史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从表面看,图表题具有一定的直观性,具有信息量大、新颖等特征。
因此,学生应该掌握解答历史图表题的正确方法。
1.审清设问,明确题型特征历史图表题的材料由图片、表格等组成,整体结构形式相对简单。
历史图表可分为历史地图、历史图片、历史统计图、历史表格等。
【例】下表为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
表格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198229.2874.925.389.5817.01198823.28773.5295.58372.55623.23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29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答案:A解析:该题中的材料是历史表格。
由表格信息可知,1988年农业企业数量减少,而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及商、饮、服务业的企业数量大幅增加,这说明这一时期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故选A项。
材料中无法体现城乡一体化情况,城乡一体化至今尚未实现,排除B项。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项错误。
材料只涉及乡镇企业,无法体现工业结构的合理与否,排除D项。
2.学会比较,明确变化特征历史统计图一般能体现历史数据的变化特征和变化趋势。
结合历史统计图的变化特征来设题,能够考查学生从历史统计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因此,学生应学会如何判读历史统计图,学会分析历史数据的变化特征。
北京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示意图【例】据右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导致服务网点锐减B.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北京服务业发展C.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北京市场活力D.加入世贸组织使北京商品供应更加多样0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例说高中历史图片图表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作者:邓正莲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年第16期摘要:历史图片图表型选择题是常见的一种考试题型,此类材料题形式多样,可分为实物图片类、地图材料类、数据图表材料类、漫画材料类等。
关键词:历史教学;解题技巧;图片图表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6-0125一、实物图片类1. 题型特点:实物是指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信息的东西,因为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因此能够多层次地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2. 典型题例:例1:右图是某地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三省六部制D. 内阁制【答案】B【解题方法】可直接读取图片信息,“宗祠”即“祠堂”,主要是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场所,一般是一姓一祠,内有旁文记载着姓氏渊源、族人荣耀等。
可见强调的是血缘关系,因此,选B宗法制符合题意。
例2. 以下两图是欧洲某一城市的街景。
图4摄于1961年8月,图5摄于1989年11月之后。
它们分别反映的是()A. 冷战开始和两极格局消亡B. 大国对峙加强和国家统一C. 军事冲突加剧和政权更迭D. 民族矛盾激化和暂时缓解【答案】B【解题方法】本题考查对两幅图片的解读、分析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审清时间:1961、1989年;审清主题,结合时间读懂图中信息:该城市应为柏林,题中两个时间分别是柏林墙修建和拆毁的时间,反映的分别是二战之后两极格局的必然产物和国家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
以选项去对应主题,故选B。
学法启迪:平时要注意读课本上的插图;阅读材料中的重大历史事件要熟悉;把握热点问题;善于把握材料的主题。
技巧总结:应把从照片反映的真实历史场景,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历史事件中,联系课本相关知识,进行相应的判断。
二、地图材料类1. 题型特点:历史地图提供的信息,包括疆域的变化、都城的迁移、行政区划的改变、地名的变化、河道的变迁等。
高考历史主观题解题方法指导与训练:文物、图片、图表材料题题目特征记心中,遇到问题才不懵:题目以文物(题目只能提供图片)、图片、图表为素材,要求从这些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与文字材料相比,文物、图片、图表材料形象生动,能充分调动考生的形象思维,并能增强试卷的活力。
因此,这些材料在近几年高考命题中运用较多。
答题技巧记得牢,作答迅速分数高:文物(图片)、图片、图表,是特殊的历史材料,只要完成了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步骤,剩下的作答与其他类型的问题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因此,我们对这类题首先要消除神秘感,然后,掌握从这些材料中获取信息的方法与技巧就可以了。
(1)文物材料的处理方法:从历史文物中获取信息的主要种途径有:一、文物图片直接显示的信息,对此我们只需要抓住其外形和文物上附着的文字、图案即可。
二、命题者对文物图片所做的文字注释或说明。
这种文字注释,一般是由于解题需要命题者才加上去的,因此这些信息有效率极高,必须高度重视。
三、虽然题目给出的是文字图片,但我们解题时需要把它当成文物实物,充分想象能从这一实物中获取的信息。
如一块出土的纸的残片,如是真的实物,可通过摸感受其光滑程度,还可以通过一定手段知道它的制做材料。
例1:文物是重要的历史历史资料。
人们从先秦铜器不仅看到了那一时期的各种器皿、兵器和工具,而且了解到当时的冶炼技术、生产水平、文字、艺术和社会生活等各种情况。
材料一毛公鼎是中国二千八百多年前的一件宗庙祭器。
它的内壁铸有铭文,铭文 32行、498 字,是现存商周两代七千多件有铭文的铜器中,铭文最长的一件。
全文可分五段:1、追述周代文武二王开国时政治清平的盛况,对比作鼎时时局不靖;2、宣王策命毛公治理邦家内外;3、给予毛公以宣示王命的专权;4、告诫鼓励毛公以善从政;5、赏赐毛公车、兵、命服。
毛公为表示感谢和称颂周天子的美德,作鼎以为纪念。
材料二据《国语》记叙,春秋未年,晋国贵族范氏、中行氏在国内战争中失败后逃往齐国,其子孙成为齐国农民,“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第七节图表类选择题解题方法一、题型特征(1)近几年高考大量将图表作为材料引入试题,扩大了历史资料的来源,活跃了命题形式。
(2)历史表格类材料选择题主要以数字表格、各种柱状图及坐标曲线等为载体,借助于具体数字信息考查学生对表格的材料处理能力及灵活迁移所学知识的能力。
二、解题技巧1.“三看”①看图表头及出处:确定历史事件、现象及历史时期②看图表中的项目:数据信息的时间、空间、数量的变化(升降)③看图表中的数据:观纵横变化并综合分析表格中的有效信息所反映的现象。
2.“四注意”①注意围绕数据而展开的描述性的语言。
②注意时间变化与数据变化的关系。
③注意分析数据变化的特征。
④注意分析数据变化的原因。
3.具体操作:曲线数据图“边边角角看拐点”;柱状数据图“上下左右看趋势”;表格数据图“纵横驰骋看变化;饼状数据图”阴晴圆缺看大小”。
三、经典例题1.(2022·全国甲·10)表1表1是学者统计的17—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口的部分亚洲货物价值占比。
据表可知,该时期A.生产方式决定进口货物价值占比 B.英国确立海上贸易的霸主地位C.殖民扩张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变化 D.工业革命促进东西方贸易增长2.(2022·全国甲·8)图3图3为1978年和1987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各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图。
图示占比变化反映出A.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 B.民众就业观念的转变C.计划管理调控作用的增强 D.经济结构调整的完成3.(2022·全国乙·8)图5图5是1978年与1986年北京郊区男户主职业占比变化情况。
这一变化的产生主要是由于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酝酿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C.城乡之间的差异呈缩小趋势 D.城市产业结构日益完善4.(2022山东卷·9)图1为1983~1993年我国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变化情况。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 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5.(2022山东卷·10)图2所列为12世纪前期法兰西卡佩王朝路易六世在位期间的若干举措。
高中历史图表类试题的解题策略作者:施春连来源:《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19年第01期近几年,历史图表类试题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由于这类试题涉及较多的材料,以及在形式上较为灵活,对考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
历史图表类试题,主要以图片、表格、地图等为载体,考查同学们对历史图表的处理能力以及根据所获得的图表信息来分析说明各种历史问题的能力。
图表类历史试题分为图片类历史试题、地图类历史试题、统计图表类历史试题等。
一、图片类历史试题的解题策略这种类型的试题,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都有出现。
(一)审图先大致浏览一下图片,弄清图片中含有几个要素或几个层次。
如有的只有人物或事物,有的人物或事物旁边还有文字。
(二)审注记注记对图片起补充说明和解释的作用,弄清楚注记对准确解题十分必要。
(三)审设问观察完图片和注记后,就要审设问了。
设问是命题的落脚点,弄不清楚设问就不能准确答题。
(四)审选项(选择题)解题时,应依据图片和设问,结合所学知识对四个选项逐一进行分析,最后确定正确答案。
【例1】《墨梅图》是写意画中的精品,画中题诗为: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观察绘画和题诗可以得知()A.宋代花鸟画艺术造诣高超B.风俗画是商品经济繁荣的表象C.中西间文化交流源远流长D.理学对个人道德修养影响深远在此图片中,明显含有文字和植物这两个要素,只是这幅图片不太清晰,因此,命题者将图中的关键文字“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放在了题干中。
因此,解答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文字这一信息。
该题的设问为“观察绘画和题诗可以得知”,因此我们要从绘画(植物的形态)和文字的风格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从绘画入手,《墨梅图》是一幅写意水墨画,图中梅花繁密,有的含苞欲放,有的绽瓣盛开,有的残英点点,千姿百态。
花朵与铁骨铮铮的干枝相映照,清气袭人。
干枝描绘得如弯弓秋月,挺劲有力。
初中历史图表类选择题解题方法汇总一、试题题型分析(一)题型概述:历史图表类材料选择题主要以数字表格、柱状图及坐标曲线等为载体,借助于具体数字信息、通过定量分析,考查学生解读图表信息,把握历史发展趋势与特征及灵活迁移所学知识的能力。
这类题型很大程度就是历史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的考查形式。
(二)解答方法:学会“三看”:1.要看表头及出处。
确定表格总体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及历史时期。
2.要看表格中的项目。
根据题干设问,阅读表格中的数据信息的时间、空间、数量的变化(升降)。
3.要看表格中的数据纵横变化并综合分析表格中的有效信息所反映的现象,与已掌握的历史基本知识建立正确的联系,从而作出判断,选出最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二、典例分析类型一历史线索示意题【典例】读图1,图中内容反映的中国古代王朝是()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明朝【技巧点拨】此类题目要做到“三看”。
一是看图表的标题,标题往往是图表的中心,有重要的提示和导向作用。
二是看图表的内容,包括文字和数字,综观数据的起点、终点。
三是看图表的图例、注解、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
先“三看”,再联系所学知识,选择正确选项。
类型二历史数据表格题【典例】下表为20世纪40~80年代联合国成员国数量变化表。
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互联网在全球普及B.美苏冷战的结束C.亚非拉国家的独立D.联合国职能扩大【技巧点拨】先抓住题干中的问题,仔细分析图表数据,获得有关数值及其变化趋向,再结合表格的标题并联系相关知识,就能作出分析判断,得出正确答案。
类型三历史折线、曲线图题下图反映了1978年-1982年我国农村家庭人均收入变化情况,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D.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技巧点拨】先弄清楚折线、曲线图中横、纵坐标分别代表什么,再结合图中图例文字,分析折线、曲线变化趋向,联系并对照相应知识进行分析判断,从而选出正确选项。
2020年高考历史解题模板专题:图表类材料选择题解题模板题型特征:(1)近几年高考大量将图表作为材料引入试题,扩大了历史资料的来源,活跃了命题形式。
(2)历史表格类材料选择题主要以数字表格、各种柱状图及坐标曲线等为载体,借助于具体数字信息考查学生对表格的材料处理能力及灵活迁移所学知识的能力。
解题技巧:1.“三看”①看图表头及出处:确定历史事件、现象及历史时期②看图表中的项目:数据信息的时间、空间、数量的变化(升降)③看图表中的数据:观纵横变化并综合分析表格中的有效信息所反映的现象。
2.“四注意”①注意围绕数据而展开的描述性的语言②注意时间变化与数据变化的关系③注意分析数据变化的特征④注意分析数据变化的原因3.具体操作:曲线数据图“边边角角看拐点”;柱状数据图“上下左右看趋势”;表格数据图“纵横驰骋看变化;饼状数据图”阴晴圆缺看大小“。
高考真题:1.(2019全国I卷,28)表1 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表1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 )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川沙县部分名人大多参与了工商业。
这说明当时出现了士与工商合一的趋势,冲击了传统强调士农工商分立的社会结构,故选B项;材料“创设朱丽记花米行”说明是从事工商业,与科举取士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部分士人参与工商业说明是儒家的义利观念受到冲击而非被抛弃,排除 C项;材料只是提及部分名人从事新式工业,不能反映整个经济状况,且无法说明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排除D项。
2.(2019全国II卷,35)表1 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单位:吨)类别1961年对1970年的预测或计划任务1970年实际产量钢1.45亿1.15亿煤3.9亿3.35亿肉2500万1230万蔬菜与瓜类4700万1300万表1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答案】A【解析】由材料得出1970年煤钢的生产目标基本实现,但肉、蔬菜瓜果关系民生的产量远未达到预期,可知斯大林模式下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衡,凸显了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发展指标而非经济政策,排除B项;赫鲁晓夫改革时期将重点放在农业,而勃列日涅夫改革将重点放在工业上,排除C项;1970年正值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苏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没有改变,排除D项。
历史图片图表型非选择题的类型及解答技巧高考历史试题中,大量的史料、图表数据、文物、图片成为新形式下高考命题的主要素材。
图片图表类题目作为新的材料呈现和出题角度,近年来在全部高考题目中的比例逐年增加。
而且命题视角新颖,命题形式灵活,一些图文的巧妙应用,较好地体现了高考命题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关注社会热点的命题趋势,也扩大了历史资料的来源和命题范围。
对图片图表型、图文混合型非选择题解答时要注意“四要、四不要”:一要认真审题,紧扣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关键词),不要草率作答。
二要依据并利用材料作答,不要偏离材料胡诌乱侃。
有些非选择题的答案已经“明明白白”地写在材料中,材料与高考参考答案的区别,不外乎一个详一点,一个略一点。
只要认真阅读、准确理解材料,将相关文字摘抄出来“对号入座”,便可比较圆满地完成答题任务。
三要注意动态回答,不要用静止的观点答题。
学会多用“越来越……”“剧增”“骤减”“大辐上升”“迅速减少”等词语。
要注意行文的规范。
高考阅读评分是将采点与采意相结合的。
答题时不要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让阅卷老师在茫茫字海中寻找要点,而要力求做到四化——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规范化。
题型一图片图表型非选择题【题型特征】历史图片图表型试题是以图片、图表和历史地图等作为载体而命制的一种重要题型。
该类型试题具有新颖直观、内涵丰富、信息含量大、形象理解与抽象思维巧妙结合等特点。
从命题形式来看,在高考中这类题目主要是利用图片和数据统计表两种载体进行命制。
【解题技法】图片图表型材料解析题将一定的信息隐含在图片里,借助图片研究事物的特征、规律或联系等,解答好这类题,需要坚持“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审,一是审图,要求弄清图片有几个要素和几层含义,二是审注,注的内容是对图起补充性或解释性的作用,对理解图及组织答案有好处,三是审设问,设问是图片题的立脚点和出发点,不同的设问决定了不同的答题方向。
第二步:比,即对图片中的内容或横向或纵向比较。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图表数据型历史材料题的解答
具体来讲,注意以下几点:①仔细阅读全部材料,不仅要读正文(或表格内数据、图片的主体),还要读提示语(含表内提示语、表外提示语)、注释、材料来源、标点符号、图片的背景等,不要放过题示材料中的任何细节。
②在读材料的过程中,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并且根据这些关键词所揭示的信息很快很好地联系教材内容,要知道就材料而读材料是不行的,命题者所选的任何材料或多或少的与教材有联系,反映教材的某个或某些知识点。
③一般来讲,命题者会围绕一个中心去选材,因此几个材料之间有其必然联系,这就要求在阅读材料的时候不能独立的看,而是要把所有的材料相互联系、比较、分析,找出规律性的正确的全面的认识。
特别是数据图表题的同一材料,要注意比较分析上下左右数值的变化,有时可把数值的变化划分成几个阶段,找出变化的规律和反映的历史现象进而分析其原因。
④既要抓住材料中的显性信息,又要注意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的隐性信息。
既要读懂材料的本意,又要能体会材料的喻意。
既要重点突破,又要兼顾全局。
⑤组织答案要全面,一般来讲,答案来源有三种,一是课本,二是材料,三是结合课本和材料并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所掌握的能力作出阐释。
目前的材料题的
答案大多来自第三种。
因此要引起重视并加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