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专业名词解释
- 格式:doc
- 大小:113.00 KB
- 文档页数:20
园林中名词解释∙园林:园林是由地形地貌和水体、建筑构筑物和道路、植物、动物等素材,根据功能要求、经济技术条件、艺术布局等方面综合组成的统一体。
∙园林美:是以自然形态的物质材料为主题(山、水、植物)创造而形成兼具再现、表现特点的三度空间的风景美。
游赏者的审美活动必须在这一风景空间中完成。
∙景观:由环境形象所构成的可以被人们所感知的形式信息,具有图形性与象征性,能表达出特定环境的功能内容。
∙动态景观:按一定观赏路线,综合考虑成景因素的点、线、面布局,系统地布置多种景点,让人们在行进中观赏连续运动变化的景物,步移景异,形成系列景观,如颐和园的排云殿∙静态景观:视觉空间相对静止,通常以定点观赏,一般要在人流比较几种,易停留的最佳观赏点来组织视点和景物之间的关系,如浙江的千岛湖。
∙实体:一些空间限制因,如山坡。
虚体:各实体间所形成的空旷地域,如山谷。
∙对比:把两种性质极端不同的形体组合成图画,显示出强烈冲击性而产生美感∙调和:把性质相同或类似的造型放在一起。
∙节奏:音响运动的轻重急缓形成节奏∙韵律:在流动的过程中,加以组织和统一,产生运动中的秩序∙稳定:给人以安定舒适愉快的感觉,园林中常见体量上用下大上小。
颜色上浅下深,降低重心∙对称:保持景物均衡的一种形式(由中心设一种轴线,左右上下完全相同)对称的造型给人平静,舒适感觉(静止美),感觉庄重,严肃,有气魄,但显得呆板,不亲切∙均衡:轴线的左右两边造型不同,但份量感相同,感觉平均∙不对称均衡(拟对称均衡):造型也有安全感,由于造型可以任意变化,故造型生动活泼(动态美),广泛应用于自然式园林布置中∙比例:要素本身、各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的长宽、高尺度是否合宜,(空间、形体、体量的关系)∙尺度:构筑物局部或整体与人之间的制约关系,包括:自然(习见)尺度、夸张尺度和亲切尺度∙空间:西方将空间表现为具有一定几何形象的关系,明确的景,东方则表现为不定的,模糊的或把有限空间象征为一种宏大的空间概念,对空间的理解不同,必然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主配手法:就是要突出主景。
园林:以山石,水体,建筑,植物为题材,遵循美学原理与科学规律,建造的可供人们游憩和玩赏的地域。
园林: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1、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内。
2、天然山水园:利用天然山水的局部或片段或把完整的天然山水植被环境圈起来作为建园的基址,然后再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
3、大内御苑: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4、行宫御苑: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
5、离宫御苑: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联系着的政治中心。
(行宫、离宫均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6、宅园:依附于邸宅所建,前宅后园或邸宅的一侧。
7、游憩园:单独设置,不依附于邸宅。
8、别墅园:郊外山林风景地带,规模比宅园大。
9、苑囿:畜养禽兽,植林木的圈地,供古代帝王、贵族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
10、一池:太液池;东海三仙山:方丈、蓬莱、瀛洲。
11、建筑宫苑:以建筑组群为主体的宫苑。
12、写实山水园:山水、植物和建筑互相结合组成的山水园。
13、山水建筑宫苑:采取了以湖、渠水系为主体,将宫苑建筑融于山水之中。
14、自然式别业山居:充分认识自然美的基础上,运用艺术和技术手法来造景、借景而构成优美的园林境域。
15、写意山水园:造园者对山水的艺术认识和生活需求,因地制宜地表现山水真情和诗情画意的园。
16、山水宫苑:全景式的表现山水、植物和建筑之胜的园林。
17、文人山水园:在写意山水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强调主观的意兴表达与心绪表达,重视掇山、叠石、理水等技巧,突出山水之美,注重园林的文学趣味。
园林设计名词解释园林设计是一门涉及景观规划、植物配置、园艺技术、土地利用等多个领域的学科。
它包含了丰富的专业名词,下面对其中一些常用的名词进行解释。
1.景观规划:景观规划是指对土地利用进行合理规划,确定园林布局、景点区位、人流动线、功能分区等,以达到美化环境、保护生态、满足人们需求的目的。
2.植物配置:植物配置是指在园林设计中合理选择和布局植物种类和数量,使其能够美化环境、营造景观效果、满足功能需求。
3.园艺技术:园艺技术是指园林设计中所涉及的植物种植、养护、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
它包括了土地改良、播种、施肥、灌溉等种植技术,以及修剪形态、修剪周期、病虫害识别等养护技术。
4.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是指将园林设计应用到具体的土地上,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园林建设和功能需求。
它包括对土地的分析评估、功能要求、设计方案、施工技术等。
5.景点区位:景点区位是指在园林设计中确定景点所在的位置和布局。
它需要考虑景点的核心功能、景观效果和人流分布等因素,以便营造出良好的游览体验和景观效果。
6.人流动线:人流动线是指游客在园林设计中的行走路线。
它包括主要通道、观景点、休息区等位置的连接,需要考虑人流量、游览顺序、景点流线、安全和便利等因素。
7.功能分区:功能分区是指在园林设计中根据不同的需求将园区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
比如游览区、休闲区、儿童游乐区、运动区等。
它可以根据园区的整体布局、景观要求和人流分布等进行合理划分。
8.生态保护:生态保护是指在园林设计中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珍稀植物、鸟类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它包括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等手段,以保护珍稀植物、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9.环境美化:环境美化是指通过园林设计,改善和提升环境质量,营造美丽和舒适的园区。
它可以通过植物配置、景观规划、景点布局等手段,创造出有特色和魅力的景观效果,使人们身心舒畅。
10.景观效果:景观效果是指园林设计所创造的美学效果和观赏价值。
园林工程名词解释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花木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优美的环境和休憩境域。
园林工程设计:综合考虑艺术、生态、技术等各个层面,研究风景园林建设的工程技术和造景技艺的一门学科。
风玫瑰图:根据某一地区气象台观测的风的气象资料绘制出的图形。
竖向设计:在园林设计中为了满足地面排水、道路交通、建筑场地布置、植物生长和视觉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进行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方等规划设计。
高程:以大地水准面作为基础面,并作零点起算地面各测量点的垂直高度。
绝对高程/海拔:地面点高出水准面的垂直距离。
假定水准面:如果在某一局部地区,据国家统一的高程系统水准点较远,也可选定任意水准面作为高程起算的基准面。
相对高程/相对标高:地面任意测点与假定水准面的垂直距离。
高程系统:以某一地区选定的基准面所测出的地面点高程。
等高线:是一组垂直间距相等、平行于水平面的假象面与自然地貌相交切所得的交线在平面上的投影。
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两者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间距,两者和垂直距离称为等高距。
首曲线:按相应比例尺规定的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图上用细线表示。
计曲线:为了方便参看等高线的高程,规定从零米算起,每隔4条基本等高线加粗成粗实线。
间曲线:按等高距的1/2测绘的等高线,用与首曲线等宽的虚线表示,补充显示局部形态。
助曲线:按等高距的1/2测绘的等高线,用与首曲线等宽的虚线表示,补充显示间曲线无法表述清的局部形态。
坡度系数:坡的水平值与垂直高度值的比值。
插值法:通过已知点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原理,求出在他们之间的其他点的高程。
隆起的山脊为地表径流的分水线,凹陷的谷地为地表径流的汇水线。
坡级法:用坡度等级表示地形的陡缓和分布的方法。
安息角/自然倾斜角:松散状态下的土壤颗粒,自然滑落而形成的天然斜坡面,叫土壤自然倾斜面,该面与地平面的夹角叫做土壤的自然倾斜角。
1-1等高线:就是绘制在平面图上的线条,他将所有高于或低于水平面、具有相等垂直距离的各点连接成线。
1-2等高距:是指在一个已知平面上任何两条相邻的等高线之间的垂直距离,而且等高距是一个常数。
1-3挖方:设计等高线低于原地形等高线时,则需要在原地形上进行开挖。
1-4填方:设计等高线高于原地形等高线时,则需要在原地形上增加一部分土壤。
1-5土壤自然倾斜角(安息角):松散状态下的土壤颗粒,自然滑落而形成的天然斜坡面,叫做土壤自然倾斜面,该面与地平面的夹角。
1-6土壤的容重:指单位面积内天然状态下的土壤重量,单位为kg/m3。
1-7土壤的含水量:是土壤孔隙中的水重和土壤颗粒重的比值。
1-8零点线:是挖方和填方区的分界线,它是土方计算的重要依据。
1-9施工标高=原地形标高-设计标高2-1假山:是以造景游览为主要目的,充分结合其他多方面的功能作用,以土、石等为材料,以自然山水为蓝本并加以艺术的提炼和夸张,用人工再造的山水景物的通称。
2-2特置:由于某单块山石的姿态突出,或玲珑或奇特,立之可观时,就特意摆在一定的地点作为一个小景或布局的一个构图中心来处理的理石方法。
2-3孤置:孤立独处地布置单个山石,并且山石是直接放置在或半埋在地面上。
2-4对置:两个山石布置在相对的位置上,呈对称或者对立、对应状态,这种置石方式即是对置。
3-1园林挡墙:包括园林内所有能够起阻挡作用的,以砖石。
混凝土等实体性材料修筑的竖向工程构筑物。
又可分为挡土墙、驳岸和景墙等。
3-2挡土墙:由自然土体形成的陡坡超过所容许的极限坡度时,土体的稳定性就遭到了破坏,从而产生了滑坡和塌方,如若在土坡外侧修建人工的墙体便可维持稳定,这种在斜坡或一堆土方的底部起抵挡泥土崩散作用的工程结构体。
3-3驳岸:在园林水体边缘和陆地交界处,为稳定岩壁、保护河岸不被冲刷或水淹所设置的与挡土墙类似的构筑物称为驳岸,或叫“浸水挡土墙”。
3-4景墙:在园林中为截留视线,丰富园林景观层次,或者作为背景,以便突出景物时所设置的挡墙。
1.园林:(狭义)在一定土地范围内,以观赏植物、园林植物、园林建筑、园路、山石、水体等组成要素,运用艺术法则和技术手段,构成一个供人们休闲、游览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公共场所。
(广义)统称绿地,也称园林绿地,包括狭义的园林,也包括城市街道绿化和工厂、单位、居住区、学校的绿化地及其他林地,城市中种植树木花草的地块。
1.园林设计: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建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遇的过程。
2.混合式园林:当一处园林的内容需要采用规则式和自然式两种形式分别表现时,而且两种形式所占面积的比例又近似,便将这个园林称作混合式。
3.xx:自然界具有xx的物象。
4.境:景观美感的统一表现,应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所有感知和心理感受。
5.物境:园林环境给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方面的感知,即景物的形态、色彩、光影变化、鸟语花香、四时变化等。
6.意境:是物境在人的心理上产生的情感和联想,一种美的联想,是人触景生情,浮想联翩,即无形的,深奥的,高超的,这种联想与人的文化修养,传统的民族习惯与观赏者的心境密不可分。
7.生境:纯自然的生态环境,自然美。
画境:人工艺术的环境。
8.静态观赏:固定视点位置观赏景物称静态观赏。
9.静态空间:游人观赏景物有动静之分,园林观赏的艺术单元为固定视点的静观构图,这种固定视点观赏静态风景所需的空间叫静态空间。
10.动态空间:游人由一个空间进入另一个空间,就出现了连续的动态观赏与动态空间的组织布局。
11.开敞空间:人的视线高于四周时,所处的空间是开敞空间。
12.xx风景:在开场空间中,呈现的风景是xx风景。
13.闭合空间:人的视线被四周屏障遮挡的空间是闭合空间。
14.闭锁风景:闭合空间所呈现的风景是闭锁风景。
15.对比:组成整体的要素之间,在同一性质上,彼此的个性强而共性弱。
1、园林树木——凡适合于风景名胜区,休疗养胜地和城乡各类型园林绿地应用的木本植物统称园林树木。
2、园林树木栽培学——以园林建设为宗旨,对园林树木的分类,习性,繁殖,栽培和应用等方面系统研究的学科统称为园林树木栽培学。
1、植物分类——是对各种植物进行描述,记载,鉴定,分类和命名的基础学科,是研究园林植物学科应具备的基础。
2 、自然分类系统(植物系统学)——是着眼于反映出植物界的亲缘关系和由低级到高级的系统演化关系的分类系统。
3、人为分类系统——是着眼于应用上的方便的分类系统。
如本草学是为了医药的目的。
4、园林建设分类法——是按园林建设的要求,将树木进行分类的方法,是以树木在园林中的应用和利用为目的,以提高园林建设水平为主要任务的分类体系。
5、种(Species)——是在自然界种客观存在的一种类群,这个类群的所有个体都有着极其近似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态特性,个体间可以自然交配产生正常后代而使种族延续,他们在自然界又占有一定的分布区域。
6、亚种(Subspecies)——是种内的变异类型,这个变型除了在形态构造上有显著的变化特点外,在地理分布上有一定较大范围的地带性分布区域。
第一节园林树木分类方法7、变种(V arietas)——是种内的变异类型,虽然在形态构造上有显著变化,但没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区域。
8、变型(Forma)——是指在形态特征上变异较小的类型,例如:花色不同,花的单,重瓣,毛的有无,叶面上有无色斑等。
9、品种(Cultivar)——由人工培育而成的植物当达到一定数量成为生产资料时即称为该种植物的品种。
植被型组——凡是建群种生活型相近而且群落的形态外貌相似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组。
植被型——在植被型组内,把建群种生活型(1或2级)相同或相近而同时对水热条件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
群系组——根据建群种亲缘关系近似(同属或相近属),生活型(3级或4级)近似或生境相近而分为群系组,但划入各群系组的各群系,其生态特点一定是相似的。
园林景观专业词汇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园林景观专业词汇:1. 绿化:指栽植防护林、路旁树木、农作物及各种风景观赏植物等。
2. 园林:在一定地域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因地制宜地改造地形、整治水系、营造建筑、布置道路、种植树木花草等途径创作而成的优美的游憩境域。
3. 园地:园地的植物种植,不仅可以美化环境,为人们提供优美的景观,同时,也可以利用某些植物作为控制水土流失、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
4. 植物:植物是构成园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地中的植物,按其功能可分为骨干树种、一般树种和草本花卉等。
5. 园景:园景是园林绿地最基本的组成要素,是构成优美环境的基本单元。
6. 园路:园路既是交通的路线,也是构成园景的轴线。
园路规划的好坏,直接影响园林绿地各功能区域的设计和布局。
7. 假山:假山是园林中以造景为目的,用土、石等材料构筑的山。
8. 水景:水景是以水为主体,以水面的动、静、声、光等综合效果来反映自然景观的。
9. 景观:景观是指一定区域内具有观赏和实用功能的环境景色。
10. 园林植物:园林植物是构成园林绿地最基本的物质资料,是实现园林各项功能的主要载体。
11.园林设计:是指根据园林绿地的功能要求,对地形、水系、植被、建筑、道路等元素进行科学规划和创意设计的过程。
园林设计需兼顾美学、生态、人文等多方面因素,以创造出富有特色和活力的园林空间。
12.景观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的自然、人文景观进行系统分析、评价和规划,以实现景观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景观规划需考虑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重目标,使之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生态价值和实用价值。
13.园林建筑:园林建筑是园林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亭、台、楼、阁、轩、榭等各种建筑形式。
园林建筑既要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存,又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韵味,以突显园林景观的特色。
14.园林小品:园林小品是指园林中各种小型建筑和设施,如喷泉、雕塑、座椅、灯具等。
园林小品起到点缀和装饰园林景观的作用,为游人提供便利和休闲设施。
园林名词解释大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园林名词的解释:
1. 园林:指由人工修建和经营的以栽培各种植物为主,布局美观,结构独特,具有艺术性
的人工景观空间。
2. 庭院:指位于建筑内或周围的小型园林空间,通常用于休闲、观赏或种植花草。
3. 花园:指种植各种花卉的园林空间,通常以花卉为主要景观元素。
4. 公园:指为公众提供休闲、娱乐、散步等活动的开放空间,通常含有各种设施和景点。
5. 植物:指园林中用于美化和绿化的各种植物,包括花卉、树木、灌木等。
6. 游憩设施:指公园或花园中提供给游客休息、娱乐和活动的设施,如长椅、亭子、喷泉等。
7. 园路:指园林中供人行走的道路,通常呈弯曲状,融入自然景观。
8. 喷泉:指通过水源喷射形成水柱、水雾或水流动态的装饰性水景,常用于园林中增加观
赏效果。
9. 石景:指在园林中利用石头构造的景观,如假山、石桥、石亭等,常用于表现自然山水。
10. 镜面水池:指在园林中建造的水池,通过平静的水面反射周围景观,增加美感。
11. 园林疏导:指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使园林中的景观呈现出流畅、有序的效果。
这些只是园林名词的一小部分解释,园林学涉及众多领域,还有许多特定的名词和术语,
需要更详细的了解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
园林技术专业基础课名词解释一、园林技术专业基础课名词解释园林技术专业有好多超有趣的名词呢,现在就来给大家解释解释。
(一)土壤肥力土壤肥力这个词可太重要啦。
它就是指土壤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就好像是土壤的一种超能力一样。
土壤里有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像氮、磷、钾这些元素,就像是给植物准备的小零食,让植物可以茁壮成长。
比如说我们看到那些长得特别茂盛的花花草草,那下面的土壤肥力肯定差不了。
而且土壤肥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哦,通过施肥、翻耕这些手段,还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呢。
(二)植物群落植物群落是指在一定的地段上,群居在一起的各种植物种群所构成的一种有规律的集合体。
这就像是植物们自己组建的一个小社会一样。
不同的植物在这个群落里有着不同的角色。
有的植物长得高高的,像是这个群落里的守护者,像乔木,它们给下面的植物遮风挡雨。
而那些矮小的草本植物呢,就像是生活在这个群落里的小居民,它们利用乔木提供的环境,在下面愉快地生长着。
比如说在一片森林里,有高大的松树,还有树下的小草、灌木丛,它们就共同构成了一个植物群落。
(三)园林规划园林规划呀,就是对园林进行一个整体的布局和设计的过程。
就好比是给一块空地画一幅超美的画一样。
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要考虑好多因素呢。
首先要考虑这块地的地形地貌,是平的还是有起伏的。
然后还要考虑这里的气候条件,适合种什么植物。
比如说在南方比较温暖湿润的地方,就可以多种一些热带植物,像椰子树之类的。
而且园林规划还要考虑人的需求,要给人们留出散步、休息的地方。
像公园里那些弯弯的小路、可爱的小亭子,都是园林规划的成果呢。
(四)绿篱绿篱就是用植物栽植而成的绿色围墙啦。
它可以是单一的一种植物,也可以是好几种植物组合而成的。
绿篱有好多功能呢,它可以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就像一堵绿色的墙把不同的区域分开。
比如说在一个大花园里,用绿篱把花卉区和休闲区隔开。
而且绿篱还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那一片绿色看起来就特别舒服。
林行业专业术语全套客土:更换适合园林植物栽植的土壤。
地形造型:一定的园林绿地范围内植物栽植地的起伏状况。
栽植穴、槽:栽植植物挖掘的的坑穴。
坑穴为圆型或方形的称为栽植穴,长条形的称为栽植槽。
栽培植:理化性状良好,适宜于园林植物生长的土壤。
理化性状指土壤理化性质,就是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主要包括土壤的容重、比重、通气性、透水性、养分状况、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耕性、磁性等。
裸根苗木:挖掘时根部不带土或仅带护心土的苗木。
容器苗:将苗木种入软容器(软容器为可降解的材料)中,掩入土中常规养护,移植时连同软容器一起埋入土中。
分支点高度:乔木从地表面至树冠第一个分支点的高度。
胸径:乔木主干高度在L3m处的树干直径。
常以〃①〃表示地径:树木的树干贴近地面处的直径。
一距离地面高30cm处测量所得的树(苗)木直径。
根据品种不同,有些苗木地径起量部位距离地面30-50cm不等,有些直接贴地皮量(又称基径),常以表示。
茎密度:草坪单位面积内向上生长茎的数量。
设施空间绿化:建筑物、地下构筑物的顶面、壁面及围栏等处的绿化。
栽植基层:非绿地绿化方式的植物栽植基础结构,它包括耐根穿刺防水层、排蓄水层、过滤层、栽植土层等。
栽植工程养护:园林植物栽植后至竣工验收移交期间的养护管理。
观感质量:园林绿化工程通过观察和必要的量测所反映的工程外在质量。
绿化植物养护术语15.乔木:树体高大(通常6米至数十米),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
16,灌木:没有明显的主干、呈丛生状态的树木,植株一般比较矮小,不会超过6米。
17.藤本:茎细长,缠绕或攀援它物上升的植物。
(1)木质藤本:茎较粗大,木质较硬。
如过江龙,鸡血藤等;(2)草质藤本:茎长而细小,草质柔软。
如鸡屎藤,百部等;(3)缠绕藤本:主枝缠绕它物,紫藤、葛藤等。
(4)攀援藤本:以卷须、不定根、吸盘等攀附器官攀援于它物,如爬山虎、葡萄等。
18.草本植物:一年生或多年生植物,地面上没有宿存的茎。
1.园林:(狭义)在一定土地范围内,以观赏植物、园林植物、园林建筑、园路、山石、水体等组成要素,运用艺术法则和技术手段,构成一个供人们休闲、游览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公共场所。
(广义)统称绿地,也称园林绿地,包括狭义的园林,也包括城市街道绿化和工厂、单位、居住区、学校的绿化地及其他林地,城市中种植树木花草的地块。
1.园林设计: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建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遇的过程。
2.混合式园林:当一处园林的内容需要采用规则式和自然式两种形式分别表现时,而且两种形式所占面积的比例又近似,便将这个园林称作混合式。
3.景:自然界具有美感的物象。
4.境:景观美感的统一表现,应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所有感知和心理感受。
5.物境:园林环境给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方面的感知,即景物的形态、色彩、光影变化、鸟语花香、四时变化等。
6.意境:是物境在人的心理上产生的情感和联想,一种美的联想,是人触景生情,浮想联翩,即无形的,深奥的,高超的,这种联想与人的文化修养,传统的民族习惯与观赏者的心境密不可分。
7.生境:纯自然的生态环境,自然美。
画境:人工艺术的环境。
8.静态观赏:固定视点位置观赏景物称静态观赏。
9.静态空间:游人观赏景物有动静之分,园林观赏的艺术单元为固定视点的静观构图,这种固定视点观赏静态风景所需的空间叫静态空间。
10.动态空间:游人由一个空间进入另一个空间,就出现了连续的动态观赏与动态空间的组织布局。
11.开敞空间:人的视线高于四周时,所处的空间是开敞空间。
12.开朗风景:在开场空间中,呈现的风景是开朗风景。
13.闭合空间:人的视线被四周屏障遮挡的空间是闭合空间。
14.闭锁风景:闭合空间所呈现的风景是闭锁风景。
15.对比:组成整体的要素之间,在同一性质上,彼此的个性强而共性弱。
园林技术学习中的专业术语解析引言:园林技术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众多专业术语。
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些术语可能会让人感到困惑。
因此,本文将对园林技术学习中常见的专业术语进行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一、景观设计1. 绿化:指通过种植植物、布置草坪、设置花坛等手段,使环境具有绿色的特征。
2. 园林景观:指通过景观设计手法,将建筑、植物、水体等元素有机结合,创造出美丽宜人的环境。
3. 硬质景观:指园林中的硬质构筑物,如石头、木材、金属等材料所建造的路径、亭子、桥梁等。
4. 软质景观:指园林中的植物、草坪、花坛等绿化元素,具有柔和的特点。
二、植物学1. 树种:指树木的种类,如槐树、柳树、松树等。
2. 灌木:指高度较低的木本植物,如玫瑰、小叶女贞等。
3. 藤本植物:指攀附在其他物体上生长的植物,如紫藤、爬山虎等。
4. 草本植物:指高度较低的非木本植物,如牵牛花、向日葵等。
5. 多年生植物:指寿命较长的植物,如铁线莲、月季等。
6. 一年生植物:指寿命只有一年的植物,如向日葵、短命草等。
三、土壤学1. 土壤质地:指土壤的颗粒大小和组成,分为砂壤、壤土、黏土等。
2. 土壤肥力:指土壤中含有的养分丰富程度,通常通过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等指标来评估。
3. 土壤酸碱度:指土壤的酸碱性程度,通常通过pH值来表示,pH值小于7为酸性,大于7为碱性,等于7为中性。
4. 土壤通透性:指土壤对水分的渗透能力,与土壤质地有关,通常通过渗透系数来评估。
四、水文学1. 水循环:指地球上水分在大气、地表和地下之间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蓄水等。
2. 水源涵养:指通过植被覆盖和土壤保持措施,减少水源流失和土壤侵蚀,保护水资源。
3. 湿地保护:指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和恢复,维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五、园林施工1. 硬质施工:指园林中的硬质构筑物的建造过程,包括路径铺设、亭子搭建等。
2. 绿化施工:指园林中的植物种植和绿化工程的施工过程,包括栽植、修剪等。
1、园林: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畜,从而构成一个以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
2、士流园林:唐代,山水园林、山水风景区蓬勃发展。
其中,尤其是文人、名士们所经营的园林,因直接受到时代思潮的哺育启示而茁壮成长,比较普遍,是当时造园活动的主流,被称为“名士园囿”、“士流园林”。
假山一词也是现于唐代。
3、大内御苑:建置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之内,紧邻皇帝的居所,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的皇家园林。
4、人工山水园:即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砌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摹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这类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内的居多。
在城镇的建筑环境里面创造摹拟天然野趣的小环境,犹如点点绿洲,故也称之为“城市山林”.5、苏州的四大名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狮子林6、奥姆斯台德:是美国园林学家,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首先把保护自然的理想付诸实现的人。
主要作品有纽约“中央公园”、“斐蒙公园”和华盛顿特区的国会山园林绿化等,开创性地提出景观规划设计理论。
7、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园冶:作者计成,成于明代,全面论述江南私家园林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局部处理的综合性著作。
8、文人园林:士流园林经进一步发展以赏心悦目为重点,形成侧重于寄托理想、陶冶情操和表现隐逸的风格,称之为文人园林,在文人园林中,受到书法绘画的影响,例如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准则是:“外师造化,内法心源”,也被作为古典园林设计的准则。
宋代园林中多有流杯亭的设置,象征(曲水流觞)。
9、舫:又称旱船,是一种船形建筑,又称不系舟,建于水边,前半部多是三面临水,船首一侧与岸相连,船体部分有石材构筑。
10、一池三山: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一池指太液。
名词解释:景观(Landscape):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
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城市绿地: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园林:在一定地域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因地制宜地改造地形、整治水系、栽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方法创作而成的优美的游憩境域。
园林学:综合运用生物科学技术、工程技术和美学理论来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协调环境与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生态健全、景观优美、具有文化内涵和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的科学和艺术。
园林与绿地绿化的关系:绿地包括天然的与人工的一切绿色地带,自然也包括园林。
因此,园林也可以说是绿地的一种特殊形式。
实际上绿化则是达成绿地的手段。
一般局限于运用植物材料,以取得环境效益为主,而园林则往往运用多种素材,较多考虑风景效应。
因此,园林比起一般绿地来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游息功能。
园林设计设计具有普遍性。
设计是思考的过程。
园林设计,就是园林的筹划策略。
具体的讲,园林设计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建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
平桥:折线平桥,单跨平桥景:自然界中具有美感的物像。
园林中的景,是指在园林绿地中,自然的或经人工创造的,以引起人的美感为特征的一种供作游憩观赏的空间环境风景视线的仰角小于6°时景观空间有空旷感;仰角在13°左右时,景物有亲近感,观赏艺术价值较高;仰角大于18°时,则空间有闭塞感,人开始感到压抑。
•①正多边形亭:如正三角形亭、正方形亭、正五角形亭、正六角形亭、正八角形亭、正十字形亭等。
•②圆亭、蘑菇亭、伞亭等。
•④组合式亭:如双三角亭、双方形亭、双圆形亭、双六角亭,以及其他各种形体亭的相互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