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的美学特性
- 格式:ppt
- 大小:68.68 MB
- 文档页数:512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试题库第一章绪论填空题1刘禹锡诗曰:“唯有( 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可作为唐代植物景观的一个特色。
**2 园林造景一般可以分为规则,( 混合式) 和自然式三种形式。
*选择题1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是(B)**A 苑B囿C台D 亭2阿房宫是什么朝代修建的园林(C ) *A 秦代B 宋代C 唐代D 清代3艮岳是什么朝代修建的园林(B ) **A 明代B 宋代C 唐代D 清代4下面哪个不是私家园林(D)**A拙政园B留园C避暑山庄D 耦园5下面哪个不是皇家园林(D)**A颐和园B圆明园C避暑山庄D 耦园判断题1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注重园林艺术原理,是与艺术相关的应用型学科,与科学无关。
(错)*2元代大内御苑的布局模式是“一池三山”。
(对)**3古埃及的园林风格是不规则式的。
(错)**4意大利的台地园借助了地形的变化,是一种自然式的园林风格。
()**5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为规则式园林的代表。
()**6英国风景式园林中园林的地位更重要,可以支配建筑。
()**7岁寒三友是指松、竹、梅。
(对)**第二章园林植物观赏特性填空题1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时,需要调动观赏者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和味觉五大感官。
*6 园林植物五大观赏特性包括体量、姿态、色彩、气味和(质感)。
*11一般来说,根据植物的体量可以将植物分成(乔木)、灌木、藤本、花卉、草本和地被几个类型。
*16 藤本植物根据攀援习性可以分为( 缠绕类)、吸附类、卷须类和蔓生类四种类型。
**20 草坪草根据其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分为冷季型草坪草和( 暖季型草坪草)两种类型。
*21 植物姿态包括有(树形)、叶形、花形、果形和枝干形态几个方面。
*26 常见树形有( 垂直向上型)、水平展开型和无方向型三种类型。
*29 树冠由(一部分主干)、主枝、侧枝和叶幕组成。
*33 植物的(枝干)、叶片、花和果实都具有色彩。
*37芳香植物包括(香花植物)和能够分泌芳香类物质的植物两类。
论园林美的创造与鉴赏园林既是人类满足某种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的现实物质生活环境,又是反映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观念的艺术作品。
因此,园林的本质是人类对美的自然和在自然中美的生活的情感追求与物质表达相统一的、自然化的游憩境域。
园林美的特征,即艺术地再现自然美和自然里的生活美。
在园林中,既有自然美和人化的自然美,也有艺术化的生活美。
园林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化市容,增添城市景观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充分的表现出其美学特征。
因此,对园林美的鉴赏与创造显得十分重要。
1园林美的鉴赏园林都是由山水建筑和树木等构成,但在时间上就有古典和现代之分,在形式上有东方和西方之别,各民族的园林建筑格调也显然不同。
对园林美的鉴赏也随着游人的文化水平,艺术修养,知识积累,游赏经验的不同而不同。
1.1园林在意境上的美中国园林是自然环境、建筑、诗、画、雕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
园林意境产生于园林境域的综合艺术效果,给予游赏者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唤起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产生物外情、景外意。
由于园林是一个真实的自然境域,因此其景象的意境也随时间而演替变化。
这种时序的变化称“季象”变化;朝暮的变化,称“时象”变化;阴晴雨雪、风霜烟云的变化,称“气象”变化;草木枯荣的植物生命变化,称“龄象”变化;还有春燕、夏蝉、秋虫的“物侯”变化等等。
这些都使产生园林意境的客观条件随之不断变化。
所以,在园林艺术创作中,要以一定出现频率的最佳情景状态作为意境主题,即所谓“一鉴能为,千秋不朽”。
例如: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扬州瘦西湖的“四桥烟雨”,承德避暑山庄的“槌峰落照”等名景。
这些意境主题最佳状态的出现,从时间来说虽然短暂,却受到千秋赞赏,因为它发挥了园林景象的最佳感染力,达到了景题与景趣的高度统一。
1.1.1禅宗思想对园林意境的影响禅宗是东方文化的奇葩,综合了中国的儒家、道家和印度的佛家之精华。
在中国山水园林发展历史进程中,儒、道、禅在一定程度上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于中国园林的发展,文化思想的交织。
园艺园林学院《园林植物与运用》笔记姓名:付堯第一章园林植物的园林特性1.1园林植物的美学特性1.1.1园林植物美学特性的意义和特点园林植物在美学方面的几个特点:(1)园林植物美的自然特性;园林植物在生长期中,会呈现出不同的、自己所特有的外部形态,会产生不同的观赏效果,这就是植物所表现出来的自然特性。
(2)园林植物的时空特性;园林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受生境条件的影响和年龄季节的变化,各种美的表现形式会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在时间是和空间上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3)园林植物的延伸特性;园林植物的美,除了通过人体感觉器官直接感受之外,还能通过人的思维器官加以比拟、联想,使园林植物的美得到进一步的扩展、延伸,形成园林植物的风韵美或抽象美,这种美比形式美更广阔、深刻、持久。
1.1.2园林植物的树形及其观赏特性1.1.3园林植物的叶及其观赏特性彩叶植物:一些园林植物的叶子颜色以绿色为基调,上面分布有各色各样规则或不规则的斑纹或线条,称之为彩叶植物。
1.1.4园林植物的花及其观赏特性1.1.5园林植物的果及其观赏特性1.2园林植物的园林应用1.2.1应用园林植物造景(1)园林植物造景的形式;规则式、自然式(2)植物造景中的美学原理;①多样与统一;植物景观设计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尺寸等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产生多样性,但他们之间还应保持相似性,达到和谐统一。
②对比与调和;不同植物配置在一起时,要注意互相联系与配合,体现调和原理,使人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
但单有调和会单调,只有加入对比,才使景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③节奏与韵律;在植物组景中,植物配植有规律的重复,又在重复中发生变化。
④均衡与稳定;自然界静止的物体都要遵循力学原则,以平衡的状态存在。
1.2.2运用园林植物与其他景物的配合1.2.3运用园林植物组织空间(1)用并列延续的植物序列引导视线,形成视线通道(2)形成框景(3)利用植物的延续使不同性质的空间产生渗透和交融(4)划分虚空间(5)遮挡视线、分隔空间1.2.4运用园林植物修饰地形1.2.5运用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加强园林景物的季节特点1.3园林植物的配置1.3.1园林植物配置的任务(1)充分发挥不同植物的美学特性,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2)适应不同植物的生态习性,形成合理的人工植物群落(3)发挥某些植物的特殊功能1.3.2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1)植物配置的美观要求(2)植物配置的适用要求(3)植物配置的经济要求(4)植物配置的功能要求(5)植物配置的景观要求1.3.3园林植物配置的方式(1)树木的配置规则式配置:树木按一定的株行距和角度栽植成整齐的几何图形的方式自然式配置:指植物没有一定的株行距和固定的排列方式,自然灵活、叁差有致,是一种师法自然植物群落构图的配置方式。
第一章测试1.常见园林植物的类型有()。
A:花卉B:乔木C:灌木D:藤本答案:ABCD2.植物景观是:由于自然界的植被、植物群落、植物个体}所表现的形象,通过人们的感官传到大脑皮层,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同时也包括运用植物题材来创作的景观。
()A:错B:对答案:B3.()时期种植设计及对植物的审美已经呈现出感物咏怀、托物言志的特征。
A:元明清B:唐宋C:先秦至汉D:魏晋南北朝答案:C4.在元明清园林时期,植物栽培技术飞速发展,涌现出众多的植物专著,如:()。
A:《长物志》B:《闲情偶寄》C:《园冶》D:《花镜》答案:ABCD5.风景园艺式植物景观强调植物配置的()。
A:形状B:色彩C:高矮D:姿态答案:ABCD第二章测试1.植景特质包括生命特质、美学特质、空间特质、文化特质。
()A:对B:错答案:A2.植景美学特质中,“相”包括()A:皮相B:叶相C:枝相D:花相答案:ABCD3.植景美学特质中,形的线型包括()A:上升线B:斜线C:水平线D:下垂线答案:ABCD4.植景的空间特质是指,植物的实体结构形态和由此限定的虚体空间。
()A:错B:对答案:B5.植景的文化特质是指,在自然与人类文明进程中与植物相关的语言、文字、习俗、思想等社会价值系统之和。
()A:错B:对答案:B第三章测试1.植物生长环境中的温度、光照、水分等对植物产生重要的影响。
()A:错B:对答案:B2.温度的变化直接影响植物的()。
A: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C:蒸腾作用答案:ABC3.根据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可以将植物分为()。
A:中生B:旱生C:水生湿生答案:ABC4.植物的耐阴性与喜光程度会随着纬度、气候、年龄、土壤等条件的变化发生变化。
()A:错B:对答案:B5.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途径有()。
A:尊重自然,最小化人工干预B:生态修复,显露自然本色C:自然有限,保护原生植物景观答案:ABC第四章测试1.植物美化配置中,树形是构景的基本因素,圆锥形的有圆柏,塔形的有雪松,下列是垂枝形的是()。
园林植物生态真题答案解析在园林设计与规划中,了解园林植物的生态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园林植物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其美观性和功能性,还需要兼顾其生态适应性和生态效益。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析园林植物生态特性的真题答案。
一、园林植物的物理生态特性园林植物的生态特性包括根系结构、气孔特性、适应环境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方面。
在选择园林植物时,需要考虑植物的根系是否发达,并适应不同土壤类型;植物的气孔特性能够影响水分蒸腾和气体交换,选择具有适宜气孔特性的植物有利于园林生态系统的稳定。
此外,植物对环境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的适应性也需要考虑,以确保植物能够在园林环境中良好生长。
二、园林植物的生物生态特性园林植物的生物生态特性主要包括植物的繁殖方式、生长速度和对病虫害的抵抗力等。
不同园林植物的繁殖方式差异较大,有些植物通过种子繁殖,有些植物则通过根茎或分蘖繁殖。
在园林设计中,需考虑植物的繁殖方式,以便合理安排植物的种植密度。
此外,生长速度也是选择园林植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快速生长的植物能够更快地形成绿化效果,但也需要更频繁的修剪和管理。
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也决定了其在园林中的可持续性,选择抗病虫害的植物有助于减少农药的使用,维护园林生态的平衡。
三、园林植物的社会生态特性园林植物的社会生态特性指的是植物在社会环境中的功能和作用。
园林植物可以提供防风固土、净化空气、改善环境等功能,为城市提供生态服务。
在园林设计与规划中,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园林植物的社会生态功能,使其与城市环境相融合,创造绿色和谐的城市景观。
例如,选择具有净化空气功能的植物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选择能够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的植物来加固土壤,保护生态环境。
四、园林植物的美学生态特性园林植物的美学生态特性是指植物在园林中的审美价值和装饰效果。
不同植物的形态、色彩和纹理具有差异,能够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
园林设计中,需要根据植物的美学特性来搭配和组合,创造出富有层次感和艺术性的景观效果。
浅谈园林树木的美化功能与观赏特性浅谈园林树木的美化功能与观赏特性——园林树木是现代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优美的树形,丰富多变的枝叶,绚丽的花色及奇美的果实和由此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风韵美越来越受到造园学家的重视和青睐,在城市绿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园林树木的美化功能及观赏性上作粗浅的阐述。
1、园林树木的美化功能及意义:园林树木种类繁多,每个树种都有自己独特的树形、色泽、花型及芳香气味。
这些特色又能随季节及树龄的变化而变化,例如松树在幼龄时全株团簇似球状,壮龄时亭亭如华盖,老年时则枝干盘虬而有飞舞之姿。
园林中的建筑、雕像、溪瀑、山石等,均需有恰当的园林树木与之相互衬托、掩映,以增加景色的生趣。
例如庄严宏伟,金瓦红墙的宫殿式建筑,配以苍松翠柏,可以收到“对比”、“烘托”的效果。
由于树木的自然地理分布不同,会形成一定的乡土景色、情调和地域文化,因此,它们在经过一定的艺术处理后,便具有巨大的艺术力量。
一些具有先进思想的文学家、诗人、画家们,常用园林树木的一些特性来借喻、影响、启发和唤起人们反抗剥削与压迫,为人类美好未来而奋斗的精神,因此,园林树木又常成为美好理想的象征。
松、梅、菊为文人骚客的岁寒三友而受到他们的千年咏唱,银杏为中华大地的宠儿遍布大江南北;而美国红豆杉更是美利坚民众的骄傲,它延绵生长在美国东西海岸;枫叶使加拿大的国旗生辉;樱花几乎成了日本的代名词;珙桐作为华夏和平之花飞向世界各地;水杉作为友好的使者,扎根五湖四海。
国树国花、市树市花表明了这些国家及城市的人们对这些园林植物的倍加喜爱之情。
2、园林树木树形的观赏特性:在美化配植中,树形是构景的基本因素之一,犹如人体之骨架,这对园林意境的创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加强小地形的高耸感,可在小土丘的上方种植长尖形的树种,在山基栽植矮小、扁圆形的树木,借树形的对比与烘托来增加土山的高耸之势。
不同形状的树木经过精心的配植和安排,可以产生韵律感,层次感等艺术效果。
浅析春色叶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摘要:文章介绍了春色叶树种及植物景观的特点,浅析了春色叶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对春色叶植物生物学特性及美学特性等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指导。
关键词:春色叶植物;园林景观;开发应用对于春季新发生的嫩叶有显著不同叶色的统称为“春色叶树”,通过植物叶片自身的颜色变化丰富园林色彩,作为世界园林之母的中国,有着丰富的春色叶树资源,使研究和利用春色叶树种有着广阔的前景。
1春色叶树种概述1.1概念春色叶树种是指春季新发生的嫩叶有显著不同叶色的树种。
春色叶树种的新叶一般呈现红色、紫色或黄色,如华中片区的红叶石楠、臭椿、五角枫的春叶为红色;山麻杆的新叶为胭脂红色;垂柳、石栎、金叶女贞的新叶为黄色;黄连木春叶呈紫色;华南片区樟树的春叶或紫红或金黄。
在南方暖热气候地区,有许多常绿树的新叶不限于在春季发生,而是不论季节,只要发出新叶就会有宛若开花的效果,如铁力木、大叶榕、荔枝、芒果、大花紫薇、红车木等,这一类亦可统称为春色叶类。
1.2呈色原理春季气候变化引起叶片内各种色素的比例发生变化,是春色叶树种变色的主要原因。
春季叶片刚刚萌发,叶绿素合成还较少,花青素在各种色素中占主导作用,所以叶片通常呈红色、紫红色。
1.3春色叶植物叶色特点春季万物复苏,树木都萌发出新叶,春色叶树种幼叶色彩鲜嫩,清新缤纷。
春色叶植物叶色有以下特点:①叶片刚刚萌发,叶绿素较少,春色叶类植物的叶色,多偏红色或黄色,都属暖色调系。
②饱和度较低,而明度较高。
③在色彩效果方面,春色叶树种叶色效果基本成点状,而形成不了色块,并且往往越是高大的树形,其色彩越是远离地面,更显得零星散碎。
④色彩存在时间短,变化快。
色彩存在新萌发的新叶上,有些植物的春色叶,单叶色彩仅仅保持1周左右,而且整体色彩是红绿相间。
2春色叶植物造景特点2.1景观独特春色叶树种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树形优美,新发出的嫩叶绚丽多彩。
春天,美丽的花朵竞相开放,以其鲜艳的色彩、婀娜多姿的形态及芬香的气味吸引着人们。
园林美学一.名词解释1、园林:在城乡建设中,借用天然形态的物质材料,来改造或改善环境的地方。
2、园林美:应用天然形态的物质材料依照美的规律来改造、改善或创造环境,使之更自然、更美丽、更符合时代社会审美要求的一种艺术创造活动。
3、比例:部分对部分、部分对全体在尺度间数据化的比照。
4、囿:划定一定的范围的植物领域,也是古代天子与诸候的狩猎场所,而后了展成为划定区域养禽兽的地方。
5、园路:连接一景点到另一景点之间的通道。
6、优美:实践主体与客体现实的和谐统一所显示出来的美。
7、跌落瀑布:水流跌落在底部硬石上,水花四溅,并发出震耳欲聋人心作用的瀑布形式。
8、对比:事物的对立双方的相互比较、相互影响的关系。
9、审美享受:在审美知觉初步形成的基础上,既愉悦感官的基础上,通过对比,想象和联想等手段,展开思维活动,与客体产生共鸣,产生出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
10、均衡:造园作品中,各景物在左右、前后、上下等两方面的布局上其形态、质量、距离、价值等诸要素的总和处于对应相等的状态。
11联系是一要素与另一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一种关系12黄金分割率即一直线中取一点分为两段以长段与整段直线之比等于短段与长线之比等于1:1.61813韵律节奏是各物体在时间和空间中按一定的方式组合排列形成一定的间隔并有规律的重复二知识要点1在中国美学史上承前启后的人物是孔子他提出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较好的说明了形式与内容的适度统一2被推崇为西方美学史上鼻主的人物是柏拉图3美学基本范畴中的根本范畴为美4世界造园系统大致可分为三部分即西亚欧洲中国5我国最早的关于园林艺术的专著是《园冶》6车而尼雪夫斯基把唯物主义美学推到一个新阶段提出著名的思想是美是生活7连接一景点到另一景点之间的通道称为园路8韵律节奏是一种运动中的秩序具有流动性9审美活动中的最初形式是审美知觉的形成10造成园林美学和园林风格的民族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园林美学的继承性12美学研究的三大领域包括美美感和美的创造13优美最根本的美学特性是和谐14中国古典园林富有诗情画意叠山造水要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15造园中最基本的原则是天人同构16地形园路山石园水植物建筑为造园作品的六大要素17造园作品中掇山有两大内容一是截取真山二是人工造山18瀑布就其跌落的形式可分为三种跌落瀑布多叠瀑布和滑落瀑布19在中国园林风景中数量纵多而且几乎成为中国风景名胜标志的是塔20西方园林讲究一览无余追求人工美为一种开放式园林是一种供多数人享乐的众乐园21唐代诗人的辋川别墅是一座与自然山水风景相结合的宅园22植物成行排列遮蔽两侧创造出透视空间形成夹景使人产生景观深邃的感觉23地形从形态上一般可分为凸地形凹地形和平坦地形24水是造建风景园林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水的不同形态可分为静水和动水25中国古典园林自隋唐以后由模仿山水发展到山水写意的表现方法26公元前800年郑国史官史伯提出美学发展史上十分可贵的观点是和谐是美27孔子美学思想的核心是和28德国的古典美学是西方美学的高峰代表人物有康德黑格尔29西亚造园是由狩猎的囿发展成为游乐园其源自古波斯30在中国传统园林风景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是塔31园林美学是一门综合艺术的美学同一切文学艺术一样它具有继承性和时代性32承德避暑山庄应用了移天缩地在君怀的造园手法33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是亚里士多德34造园作品的和谐统一性是其具有审美特性的基本原则35美学的基本范畴包括美崇高悲滑稽和优美36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称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37园林审美活动中的三个阶段分别为审美阶段的形成审美享受审美判断38北宋宋徽宗在卞京的艮岳是非常著名的园林作品39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模拟自然追求自然的封闭式园林是一种独乐园40组合联系的表现手法主要是联系与分割41具有内向性给人封闭感和隐秘不公开感觉的是凹地形42由水面上的踏步组成的园路类型的汀步43灵台出现在殷末周初44匾额楹联从点缀和装饰方面体现中国古典园林美45故宫属于中国古典规则式园林的典型46平坦地形给人平稳安定的感觉47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美学思想的转折期48 1750年鲍姆嘉写了一本叫《美学》的书标志着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49中国古典园林区别欧洲古典园林的最大特征之一是造园意境美50植物是园林中最基本的要素51园林中构成空间的三面为平面垂直面和顶面52均衡有对称均衡和不对称均衡53叠石的运用一般有叠石成山和叠石驳岸两种54对比是突出主景的重要技法之一55隋唐以后中国美学思想出现儒道和禅三家合流的趋势56审美活动的实质是想象力的活动57园林管理要立足了解园林的美这里的美主要是指设计者的创作意图与园林的整体风格和布局58厅台楼阁亭台榭廊鲂和塔是屋顶建筑的主要形式59喷泉可分为单射流喷泉喷雾式喷泉造型式喷泉和充气式喷泉60雕塑的主要形式有浮雕和圆雕61美是理性的感官想象是德国古典美学家黑格尔提出的62 19世纪俄国的美学思想家车而尼雪夫斯基提出著名的美是生活的思想63唯心主义的观点是从精神世界出发去探求美的本质把美的本质归纳为绝对的理念或归结为人的主观意识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64机械唯物主义观点的特点是从事物和意识的本质他带有明显的直观性缺陷65古罗马时期的郎吉驽斯最早提出崇高这一美的概念66悲剧的美学特征表现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实践主体暂时被否定而最终被肯定代表历史发展的实践主体暂时受挫折而终将获得胜利67作为美学范畴的滑稽亦可称为喜喜剧喜剧性68滑稽的本质特性不是通过丑对没的暂时压倒来揭示美的理想而是在对丑的直接否定中突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存在69讽刺是以真实而夸张或真实而巧妙之类的手段及其简练的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引发人们从中得到否定和贬斥丑的精神和情感愉悦70幽默是喜剧的一种独特形态它不像讽刺那样辛辣而是把内容和形式中的丑与美的复杂因素交合为一种直率而风趣的形式外现出来71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反映中国古典园林追求自然淡泊真实的意境72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囿苑园等不同名称73囿在殷代甲骨文以及后来的石鼓文中都画成田字形方格方格总填满各种各样的草本从象形文字角度来看他是指划成一定范围的植物领域也是古代天子与诸侯的狩猎场地而后发展成为划定区域养禽兽的地方74苏州留园中华步小筑一角用砖砌地穴门洞曲折幽深造成小中见大的意境这便是中国园林的另一种特色75孔子说仁者乐水智者乐山这意味着自然与人精神相互感应的关系76凸地形的表现形式有山峰山脊丘陵土坡等是一种具有动态感和威镇感的地形建筑楼台寺塔等建筑物常常建在凸地形顶部77所谓高方欲就亭台就是利用凸地形称景又称为赏景高地场所的特性78苏州被称为东方威尼斯问答园林的功能:园林的生态功能园林的社会教育功能园林具有提供人们休息和业余活动场所的功能审美功能发展旅游事业功能和体现国家民族及社会精神面貌的功能未来造园的趋势:古代造园经验依旧具有活力神话变成现实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生态效益居头等重要地位园林美学研究的范围和内容每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和历史主要指已经存在的社会历史形态包括原始社会后期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其中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及社会的历史演变对造园思想的影响较大。
西南大学考研868园林植物与运用考试大纲
2021年西南大学风景园林硕士研究生初试
《园林植物与运用》科目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为了帮助考生明确考试的范围和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西
南大学风景园林硕士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要求
建议学生熟识园林植物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能结合实际应用领域,
分析、推论和化解有关问题。
三、考试内容(一)基础知识
1、园林植物的园林特性,包括园林植物美学特性、园林应用及配置的基本概念与基
础理论;
2、园林植物栽培与保洁,包含园林植物生长发育、产卵、栽培、管理及花期调节的
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3、园林植物分类,包括分类方法、实用分类有关的基本概念及基础理论。
(二)园林
植物
1、熟识观看棕榈类、观看竹类、宿根花卉、球根花卉、水生花卉等大类的主要特征、分类、代表植物及其主要特征;
2、熟悉常见园林植物种类、生长习性与生态习性、繁殖栽培、观赏特性和园林用途。
四、试卷分数、考试方式及时间试卷分数:本科目满分150分后;考试方式:笔试,TKT;考试时间:3小时。
五、主要参考书
《园林植物学》,冯志坚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21年第1版;《花卉学》,包满珠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21年第3版;《园林树木学》,卓丽环、陈龙清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21年
1。
园林树⽊栽培学复习资料(笔记整理)园林树⽊栽培学绪论1、园林树⽊栽培学定义:是对园林树⽊进⾏种植、养护与管理的应⽤学科门类。
2、园林树⽊栽培的实践内容及特点:(1)树⽊栽培的基础是个体⽣长发育(2)树⽊养护是⼀个长期的过程(3)适树适栽的⽬的以树⽊健康为原则(4)树⽊健康的标准通过栽培养护来保证第⼀章园林树⽊的分类依据树⽊⽣长类型:乔⽊类,灌⽊类,丛⽊类,藤⽊类,匍地类依据对环境因⼦的适应能⼒:热量:热带树种,亚热带树种,温带树种,寒带亚寒带树种⽔分:耐旱树种,耐湿树种,湿⽣树种光照:喜光树种,中性树种,耐荫树种空⽓:抗风树种,抗烟害和有毒⽓体树种,抗粉尘树种,卫⽣保健树种⼟壤:喜酸性⼟树种,耐碱性⼟树种,耐贫瘠⼟树种,海岸树种园林树⽊的景观应⽤:1.组织造景2.调节空间3.凸显季节4.改观地形园林树⽊美化功能的意义与特点季节年龄园林配景⼈格化(如:牡丹⽐喻富贵)借喻园林树⽊美(单体美)园林树⽊个体的观赏特性(⼀)园林树⽊的⾊彩1.叶⾊基本叶⾊、特殊叶⾊2.花⾊3.果⾊4.枝⼲⾊(⼆)园林树⽊的形态1.体量2.树形3.质地4.叶形5.花形与花相6.枝⼲形态7.根系奇观(三)园林树⽊的其他属性 1.花⾹2.声响3.阴影4.动姿(四)园林树⽊的⼀般美学特性 1.⾃然特性2.时空特性3.延伸特性园林树⽊改善环境的作⽤:1.空⽓质量⽅⾯:吸收⼆氧化碳放出氧⽓;分泌杀菌素;吸收有毒⽓体;阻滞尘埃2.温度:降温3.⽔分:涵养⽔源;叶⽚蒸腾作⽤;净化⽔;湿地保护⽔源4.光照:减少光照5.声⾳:绿化带减少噪声园林树⽊保护环境的作⽤:1.涵养⽔源,保持⽔⼟2.防风固沙3.其他4.监测⼤⽓污染园林树⽊的⽣产功能:药⽤;⾷⽤;⾹料;其他树⽊的⽣命周期:树⽊繁殖成活后经过营养⽣长、开花结果、衰⽼更新,直⾄⽣命结束的全过程。
实⽣树的⽣命周期具有两个明显的发育阶段,即幼年阶段和成年阶段幼年阶段:从种⼦萌发到具有开花潜能之前的⼀段时间成年阶段:幼年阶段到达⼀定⽣理状态之后就获得形成花芽的能⼒,从⽽达到性成熟阶段树⽊物候期的基本规律:顺序性;不⼀致性;重演性根的类型:实⽣根;茎源根;根孽根根系的组成结构:由主根、侧根、须根和根⽑组成根的分布:垂直分布、⽔平分布(和⼟壤,遗传等有关)(附:⼀般以胸径的6~8倍来移栽挖⼟)根的功能:吸收功能;固着和⽀持作⽤;输导和合成功能;贮藏和繁殖功能根系的年⽣长动态:交替⽣长根系的⽣命周期:P21影响根系⽣长的因素:⼟壤温度、⼟壤湿度、⼟壤通⽓、⼟壤营养、树体的有机养分影响新梢⽣长的因素:(zhen)砧⽊、贮藏养分、内源激素、母枝所处的部位与状况、环境与栽培条件⽊质部韧⽪部茎的类型:直⽴茎,缠绕茎,攀缘茎,匍匐茎茎的功能:茎的输导作⽤、⽀持功能、茎的贮藏和繁殖功能、茎的观赏功能枝芽特性:1.芽序:互⽣芽 144° 2/5式、对⽣芽、轮⽣芽180° 1/2式2.芽的异质性:⼤⼩、质地和饱满程度不⼀样3.芽的早熟性与晚熟性4.萌芽⼒与成枝⼒⼀年⽣枝条上芽的萌发能⼒叫做萌芽⼒,通常以萌发芽数占总芽数的百分率表⽰短截⼀年⽣枝后,剪⼝下发出长枝的多少叫做成枝⼒,⼀般以成枝的具体数来表⽰5.芽的潜伏⼒枝茎习性:1.枝的⽣长类型:直⽴⽣长;攀援⽣长;匍匐⽣长2.分枝⽅式:总状分枝(单轴分枝)式;合轴分枝式;假⼆叉分枝式3.顶端优势4.⼲性与层性枝的⽣长:1.枝的加长⽣长:(1)开始⽣长期(2)旺盛⽣长期(3)缓慢与停⽌⽣长期2.枝的加粗⽣长3.年轮及其形成树冠的形成:主梢不断延长,新枝条不断从⽼枝条上分⽣出来并延长和增粗的过程乔⽊树种通过上部的分枝⽣长和更新以及枝条的离⼼式⽣长丛⽣灌⽊类树种以下部芽更新为主攀缘类树⽊的主蔓⽣长势很强,幼时很少分枝,壮年后才会出现较多分枝,但多不形成冠形树⽊⽣长⼤周期:慢—快—慢这种“S”曲线规律叶的功能:光合作⽤、蒸腾作⽤、吸收作⽤、繁殖作⽤花芽分化概念:⽣长点由叶芽状态向花芽状态转变的过程花芽形成:⽣长点逐渐分化为萼⽚、花瓣、雄蕊、雌蕊以及整个花蕾或花序原始体的过程⽣理分化:⽣长点由叶芽⽣理状态(代谢⽅式)转向形成花芽⽣理状态的过程形态分化:⽣长点的细胞组织由叶芽形态转为花芽形态的过程花芽分化时期分为:⽣理分化期、形态分化期和性细胞形成期三个时期萼⽚、花瓣、雄蕊、雌蕊→完全花缺少其中任何⼀个→不完全花雄雌蕊都有→两性花 / 只有⼀个→单性花没有萼⽚、花瓣→⽆被花树⽊花芽分化的类别:夏秋分化型、冬春分化型、当年分化型、多次分化型、不定期分化型树⽊花芽分化的规律:(1)都有⼀个分化临界期(2)分化的长期性(3)相对集中和相对稳定性(4)形成花芽所需时间因树种和品种⽽不同(5)分化早晚因条件⽽异影响花芽分化的因素:(1)实⽣树的遗传性(2)枝条营养⽣长状况(3)叶、花、果数量(4)矿质吸收、根系⽣长情况(5)环境条件(光照、温度、⽔分)(6)栽培技术控制花芽分化的途径:嫁接;营养⽣长(修剪);环境花芽分化的内因学说(3种理论):(1)碳氮⽐(C/N)学说 C/N>1 ; 促进花芽分化糖类C/N<1 ; 促进营养⽣长(2)内源激素平衡说(3)遗传基因控制论树⽊开花规律(1)开花的顺序性1.树种间开花先后2.不同品种开花早晚不同3.雌雄同株异花树⽊的开花先后4.不同部位枝条花序开放先后(2)开花类别1.先花后叶类2.花叶同放类3.先叶后花类(3)花期延续时间1.因树种与类别不同⽽不同2.同种树因树体营养、环境⽽异(4)每年开花次数1.因树种与品种⽽异2.再(⼆)度开花树⽊各部分的相关性(⼀)各器官的相关性:1.顶芽与侧芽2.根端与侧根3.果与枝4.营养器官与⽣殖器官(⼆)根系与地上部分的关系:1.地上部与根系间的动态平衡2.枝与根对应3.地上部与根系⽣长节奏交替第⼆章⽣长:植物体在同化外界物质的过程中,通过细胞分裂、扩⼤和分化,导致体积和重量的不可逆的增加树⽊⽣长周期中⽣长与衰亡的变化规律(⼀)离⼼⽣长与离⼼秃裸离⼼⽣长:植物由根颈向两端不断扩⼤其空间的⽣长离⼼秃裸:树体离⼼⽣长过程中,以离⼼⽅式出现的根系“⾃疏”和树冠的“⾃然打枝”,统称为“离⼼秃裸”【⾃疏】根系在离⼼⽣长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根上早年形成的须根,由基部向根端⽅向出现衰亡,这种现象称为“⾃疏”【⾃然打枝】植物地上部分,由于不断地离⼼⽣长,枝叶茂密,内膛光照恶化,内膛⾻⼲枝上早年形成的侧⽣⼩枝,得到养分少,长势弱,寿命短,逐年由⾻⼲枝基部向枝端⽅向出现枯落,这种现象叫“⾃然打枝”(⼆)向⼼更新与向⼼枯亡向⼼更新:树⽊离⼼⽣长⽇趋衰弱时,常于主枝弯曲⾼位处,萌⽣直⽴旺盛的徒长枝,开始进⾏树冠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