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弱地基处理方法浅析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4
浅谈软弱土地基的处理方法软弱土地基是指土质较松软,承载力较弱的土壤层,通常在施工中会给工程带来诸多影响。
软弱土地基的存在会导致工程建筑物的沉降、倾斜或破坏,严重影响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对软弱土地基的处理是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本文将简要介绍软弱土地基的特点及处理方法。
一、软弱土地基的特点1. 承载能力差:软弱土地基的承载能力较差,无法承受大型建筑物的重量。
2. 易发生沉降:软弱土地基在受载作用下容易发生沉降,使建筑物出现变形,影响使用。
3. 地基沉降不均匀:软弱土地基的沉降不均匀,导致建筑物发生倾斜,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安全。
软弱土地基的存在给工程施工、建筑物使用等方面都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如何有效处理软弱土地基成为了工程建设中的重要问题。
二、软弱土地基处理方法1. 加固处理(1)灌浆加固:通过灌浆加固方法将稀土水泥浆或聚合物浆料注入软弱土体,提高土体的密实度和强度,改善承载力。
(2)挖土换填:将软弱土地基中的松软土层挖除,重新填筑高强度的填土,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3)加固桩基:在软弱土地基的基础上设置加固桩,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 减载处理(1)降低建筑物自重:通过设计优化建筑物结构,减少建筑物的自重,降低地基的承载要求。
(2)减少荷载传递:通过减少地下室、楼板等重要结构的荷载传递,降低软弱土地基的承载要求。
3. 隔离处理(1)采用隔离层:在软弱土地基上铺设一层隔离材料,如地基板、绝缘板等,隔离建筑物的荷载传递,减小对软弱土地基的影响。
(2)分层填筑:在软弱土地基上进行分层填筑,中间夹层加入高强度的填土,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减小沉降变形。
4. 预压处理(1)预压灌注法:通过在软弱土地基上进行预压灌注,提前施加荷载,加快地基的沉降过程,减小后续沉降变形。
(2)预应力加固:通过在地基上设置预应力钢筋,提前施加预应力,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以上方法是目前常见的软弱土地基处理方法,具体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地质特征进行综合分析,采取合适的处理方法。
市政工程软弱地基处理方法市政工程中,出现软弱地基是非常常见的问题。
由于软弱地基的土壤特性较差,其承载能力相对较低,因此会对建筑物的安全性产生潜在的威胁。
因此,在市政工程中,若遇到软弱地基,必须采取一定的处理措施,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软弱地基处理方法一般可分为三种:加固、加压法和改良。
(一)加固法加固法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增加土体的承载能力,以达到增强地基实际承载能力的目的。
1. 土钉加固法土钉加固法是利用钢筋或钢板制成的土钉(也称锚杆)安装在软弱地基或岩土中,与地基或抵抗土体相连,来增强土体的承载能力。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施工,且使用范围较广。
2. 钢筋网加固法钢筋网加固法是一种利用钢筋编织的网格固定在地面上的方法。
钢筋网不仅可以使土壤不易下沉,同时可以提高其稳定性和抗拉强度。
此方法适用于较浅的软弱地基加固处理。
加压法是利用机械设备在软弱地基上施加一定的压力,以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
在实践中,这种方法主要分为两种:注浆和振动加固。
1.注浆法注浆法通常是将混凝土、水泥和其他硬质材料注入软弱地基之中,以加固其实际承载能力。
这种方法能够提高软弱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同时将其压缩固化,从而进一步增强其承载能力。
振动加固法是一种基于振动原理的软弱地基处理方法。
通过将振动器的振幅和频率传递到地面,使得地面的颗粒发生振动,从而使其稳固。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深的硬质地基加固处理。
(三)改良法改良法是一种通过改变软弱地基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从而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的方法。
1.土壤改良法土壤改良法是一种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手段,对软弱地基中的土壤进行改良的方法。
其中,常见的改良方法包括土壤搅拌桩法、增强碾实法、细粒土改良、钙基固化法等。
2.加固基础改进法加固基础改进法是一种改变基础结构的方法。
采用该方法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同时减小基础的变形量,从而增强地基的实际承载能力。
总之,软弱地基处理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207浅析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陈夏冰 济南四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摘 要: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软弱地基的处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因为软弱土地基中土的空隙比较大,含水量高,渗透性差,强度低,在外力的作用下容易引起沉陷,产生不均匀沉降等问题,因此必须改善其地基变形与稳定条件。
合理的处理和设计,从而减轻软弱地基对工程的影响提高工程质量,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软弱地基;处理方法;设计和结构措施1 软弱地基形成的原因软弱地基是由淤泥、淤泥质土、杂填土、冲填土或者其它高压缩性土层形成的地基,这些地基基本上很少受到地质变动或者地形的影响,也从没有受到过地震、荷载等物理作用的影响,更没有受到土颗粒间化学作用的影响。
软弱地基是一种不良的地基,其稳定性非常的差、强度较低、压缩性较高、容易出现液化,沉降量也很大。
因此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地基的变形和稳定等问题。
在软弱地基上建设的工程,由于其地基强度不够和变形,往往不能满足工程的质量,所以要采用一定的措施,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从而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减少地基的沉降和不均匀下降。
2 软弱地基的处理软弱地基的处置的办法主要包括为:换填垫层法、预压法、挤密法、深层搅拌法、高压放射注浆法、灌浆法、强夯法、加筋法等。
2.1 换填垫层法该办法是用物理力学性质较好的岩土资料置换自然地基中的局部或全部软土层,并分层夯实成低紧缩性的地基持力层,地基持力层有利于避免地基的冻胀,有利于进步地基的承载才能,也有利于加速软土的排水固结,同时也有利于减少地基的沉降量。
2.2 预压法预压法有两种分类办法,一种是堆载预压法,另外一种是砂井预压法。
此种办法有利于应用外载作用,进步软土的排水固结,加强它的抗剪强度和才能。
由于预压目的不同,需求采用不同的预压方式。
砂井预压法是在软土层中按一定间隔设置砂井来改动软土层的排水边境条件,该办法能够加速软土的固结,缩短预压时间。
该办法是在经过在软土层中按一定的间隔设置砂井,经过设置的砂井来改动软土层的排水条件,排水条件的进步有利于加速软土的固结,有利于减少预压的时间。
软弱地基处理的七种方法软弱地基是指地基不够稳定受力,在建筑建构上会对其承载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软地基的处理变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处理方式主要有补强土、减轻正负荷、改善地基、加压型桩、扩展内力、扩展底座、施工浆砌。
1、补强土是将在弱地基范围内闭合包围被动作改善土,以提高地基和建筑物的承载能力,使地基提高其受力耐受性,其主要方法有振动、张力补注和压实补注等。
其优点是易于施工,时效佳,比较省钱,但是维护费用较高。
2、减轻荷载是降低施工设备和建筑物的正负荷较大的地基,可以采用地面支撑的方法,支撑设施的静止荷载由支撑桩担负,使地基均衡受力,可以实现减荷作用,而不影响施工过程,但是由于支撑等的应用,也会增加施工费用。
3、改善地基,主要是采用地基沉降改良和结构改良两种方法,地基改善是一种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质量,节省建设成本的方法,地基改良完成后,可以明显减少地基沉降,从而改善地基质量。
4、加压型桩是一种补强地基的技术,可以减少地基的沉降,通过施工锚栓,改善地基的受力稳定性,并提高建筑物的承载能力,但是施工的成本较高且易受地质条件影响。
5、扩展内力法,通过费力层两侧加固,利用增强层以及支撑系统,增强地基内部的稳定性,减小地基受力不均,提高其承载能力,此法施工成本低,投资回收期短,但是建设过程需要考虑承载能力的变化。
6、扩展底座是通过扩大地基面积来弥补软弱地基的不足,因地基沉降而引起的抗剪能力不足,而扩大面积可以改变建筑物的正常正负荷,降低地基的抗剪能力的要求,但地基扩大不见得能获得规模效应,需要适当论证。
7、施工浆砌法是利用机械化或半机械化施工形成浆砌结构,以改善软弱地基,形成浆砌使弱地基内部跨越量减少,从而获得稳定性,有利于建筑物能抵御外力,此法施工快捷,对施工条件要求低,但砌筑存在坍缩,抗剪能力也不会太高。
软弱地基形成的原因及处理方法一、软弱地基形成的原因1、软弱地基是由淤泥、淤泥质土、杂填土、冲填土或者其它高压缩性土层形成的地基,这些地基基本上很少受到地质变动或者地形的影响,也从没有受到过地震、荷载等物理作用的影响,更没有受到土颗粒间化学作用的影响。
2、软弱地基是一种不良的地基,其稳定性非常的差、强度较低、压缩性较高、容易出现液化,沉降量也很大。
因此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地基的变形和稳定等问题。
在软弱地基上建设的工程,由于其地基强度不够和变形,往往不能满足工程的质量,所以要采用一定的措施,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从而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减少地基的沉降和不均匀下降。
二、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软弱地基的处理的方法主要包括为:换填垫层法、预压法、挤密法、深层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灌浆法、强夯法、加筋法等。
①换填垫层法该方法是用物理力学性质较好的岩土材料置换天然地基中的部分或全部软土层,并分层夯实成低压缩性的地基持力层,地基持力层有利于防止地基的冻胀,有利于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也有利于加速软土的排水固结,同时也有利于减少地基的沉降量。
②预压法预压法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是堆载预压法,另外一种是砂井预压法。
此种方法有利于利用外载作用,提高软土的排水固结,增强它的抗剪强度和能力。
由于预压目的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预压方式。
如果利用预先荷载加压,能够减少建筑物的沉降量;如果利用建筑物本身的荷载分级加荷进行预压,能够增加地基强度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砂井预压法是在软土层中按一定距离设置砂井来改变软土层的排水边界条件,该方法可以加速软土的固结,缩短预压时间。
该方法是在通过在软土层中按一定的距离设置砂井,通过设置的砂井来改变软土层的排水条件,排水条件的提高有利于加速软土的固结,有利于减少预压的时间。
③挤密法该方法是通过望土中打入桩管成孔,并把填入孔中的砾石等材料捣实。
此种方法主要针对的是含砂粒、瓦屑的杂填土等较多的松散土地基,对于粘性大的饱和软土地基不太合适。
软弱地基加固措施软弱地基是指土质松软、不稳定的地基,其承载能力较差,容易引发地基沉降、变形等问题。
为了确保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必须对软弱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本文将介绍软弱地基加固的措施,并分析其优缺点。
一、土体改良法土体改良法是指通过改良软弱地基土体的物理性质,提高其承载力和稳定性。
常见的土体改良方法包括灰浆注入法、压实法、加筋法等。
1. 灰浆注入法灰浆注入法是将硬化的水泥浆注入软弱地基中,填充土壤孔隙,提高土体密实度和强度。
该方法具有施工简便、成本低廉等优点,但存在注入不均匀、施工难度大等缺点。
2. 压实法压实法是通过机械压实作用,使软弱地基土体达到一定密实度和强度。
该方法适用于土层较厚、承载能力较差的情况,但存在施工周期长、成本高等缺点。
3. 加筋法加筋法是在软弱地基中加入钢筋或玻璃纤维等材料,增加土体的抗拉强度和稳定性。
该方法具有耐久性好、施工周期短等优点,但存在成本高、加筋材料易腐蚀等缺点。
二、基础加固法基础加固法是指在原有基础上增加加固层或新建加固层,使其承载力和稳定性得到提高。
常见的基础加固方法包括加厚法、加宽法、增加桩数等。
1. 加厚法加厚法是在原有基础上增加混凝土层或钢板层等材料,增加基础的承载面积和承载能力。
该方法具有施工简便、成本低廉等优点,但存在增加建筑物高度、影响建筑物外观等缺点。
2. 加宽法加宽法是在原有基础两侧增设新的基础,增加基础的承载面积和承载能力。
该方法适用于原有基础较窄、地基承载能力较差的情况,但存在施工难度大、成本高等缺点。
3. 增加桩数增加桩数是在原有桩基础上增设新的桩,提高地基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该方法适用于地质条件复杂、软弱地基较深的情况,但存在成本高、施工周期长等缺点。
三、其他措施除了土体改良法和基础加固法外,还有一些其他措施可以用于软弱地基的加固,如挤密法、预应力法等。
1. 挤密法挤密法是通过挤压软弱地基土体,使其达到一定密实度和强度。
该方法适用于软黏土层、淤泥层等地质条件较差的情况,但存在施工难度大、成本高等缺点。
软弱地基处理方法你知道吗,软弱地基啊,那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要是不处理好,以后在这上面盖房子、修道路啥的,可就麻烦大了。
那软弱地基到底咋处理呢?别急,咱慢慢说。
这就好比给软弱地基来个大换装。
把原来那些软弱的土挖出来,换上强度高、稳定性好的土,比如砂石、碎石啥的。
这样一来,地基就变得结实多了。
就像咱穿了一双结实的鞋子,走起来才更稳当。
在换填的时候,要注意分层压实,不能马虎。
每一层都要压得结结实实的,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地基的强度。
然后是夯实法。
这就像是给软弱地基来一顿“暴打”,让它变得更紧实。
可以用重锤、强夯机这些家伙,把力量狠狠地砸在地基上。
通过强大的冲击力,把软弱的土挤得更密实,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不过在使用夯实法的时候,要注意控制好夯击的力度和次数,别把地基给砸坏了。
还有排水固结法。
软弱地基里往往有很多水分,就像一块湿海绵,软绵绵的没力气。
这时候呢,我们就可以通过排水的方法,把里面的水分排出去。
可以在地基里设置排水管道、砂井等,让水分有地方流出去。
随着水分的排出,地基就会逐渐固结,变得更加坚硬。
就像把湿衣服晾干一样,水分没了,就变得硬挺了。
化学加固法也挺厉害。
就是往软弱地基里注入一些化学物质,让土的性质发生改变。
比如注入水泥浆、石灰浆啥的,这些化学物质会和土发生反应,使土变得更加坚固。
就像给软弱地基打了一针强心剂,让它瞬间有了力量。
但是使用化学加固法的时候,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化学物质,还要控制好注入的量和速度。
还有预压法。
这就像是给软弱地基提前加个压力,让它在承受真正的荷载之前就先适应一下。
可以在地基上堆载重物,或者利用真空压力等方法,让地基提前压缩固结。
这样等以后真正盖房子、修路的时候,地基就不会那么容易变形了。
处理软弱地基的方法有很多种,具体用哪种方法,得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要看软弱地基的性质、工程的要求、成本等因素。
在处理软弱地基的时候,一定要找专业的人员来进行设计和施工,可不能自己瞎折腾。
一般软弱地基土层的加固原理处理方法类型一、一般软弱地基土层的加固原理软弱地基土层是指土质松软、承载力低、压缩性高的地层,常常由淤泥、粘土、泥炭等组成。
对于建筑和道路等工程来说,软弱地基是一种常见的地质问题,需要进行加固处理以提高其承载力和稳定性。
加固原理主要是通过增加地层强度、提高地层刚度、降低地层压缩性等手段,以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的目的。
具体的加固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工程需求和地质条件进行选择。
二、一般软弱地基土层的处理方法类型1.换填法:将软弱地层中的部分或全部土层挖出,换填为强度高、稳定性好的材料,如砂石、碎石、水泥等。
这样可以提高地层的承载能力,减少沉降量。
2.排水固结法:在软弱地层中设置排水通道,通过施加预压荷载或采用真空吸水等方式,使地层中的水分排出,从而使地层固结硬化。
该方法适用于含水量较高的松软地层。
3.振密法:通过振动或挤压等方式,使软弱地层变得更加密实,以提高其承载力和稳定性。
该方法适用于颗粒较大的砂石类软土地层。
4.化学加固法:将化学浆液注入软弱地层中,通过化学反应将土颗粒胶结在一起,以提高地层的强度和稳定性。
常用的化学浆液有水泥浆、丙烯酸盐等。
5.土工合成材料法:在地层中铺设土工合成材料,如土工格栅、土工织物等,以提高地层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该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软弱地层。
6.灌浆法:将水泥浆、粘土浆等材料注入软弱地层中,通过浆液的凝固和硬化作用,提高地层的强度和稳定性。
该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软弱地层。
7.加筋法:在地层中埋设强度高、稳定性好的材料,如钢筋、钢丝等,以提高地层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该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软弱地层。
8.桩基法:通过在地层中打桩,将荷载传递到深部的坚实土层中,以提高地层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该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软弱地层。
9.热处理法:将软弱地层加热至一定温度,通过热处理使土颗粒重新排列和硬化,以提高其承载力和稳定性。
该方法适用于粘性土等软弱地层。
软弱地基处理方法浅析
摘要:要保证路基的稳定,首先就是要对软弱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以此来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本文对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软弱地基的一些常用的处理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和分析。
关键词: 软弱地基;处理;方法
一、引言:
基于软土的流变性显著、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透水性差、天然含水量高等特点,因此在软土上修筑的市政道路路基就很可能因为剩余沉降过大或不均匀沉降而导致各种失稳和破坏现象。
例如路基开裂甚至塌滑、路基突然大量下沉或长期持续地下沉、路基整体坍滑等,严重时还会影响到市政道路的结构安全。
所以,要保证路基的稳定,首先就是要对软弱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以此来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二、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分析
1、垫层换填法
垫层换填法是一种软基的浅层处理方法,包括加筋碎石垫层换填法、换土加筋垫层换填法及换土垫层换填法。
此方法适用于冲填土、淤泥质土、淤泥等软弱地基的浅层处理。
一般是采用机械或人工挖除路基下软土,并换填强度较高的砂、砾、卵石或粘性土等材料。
而当换填深度超过1m时,应当每隔0.5m设置一层土工布或土工布格栅,则效果更为理想。
在湖州市二环西路建设中采用了此法,通过此方法换填处理的地基,能够将上部荷载扩散传递给下卧层,从而满足其地基承载力要求,并以此来减少沉降量,同时加速固结强度的提高和软弱土层的排水,还可以防止冻胀,有效调整地基强度的不均匀程度。
2、材料铺垫法
材料铺垫法通常应用于土层不均匀,并可能会出现侧向变位、局部不均匀沉降等情况的地基。
只要能充分利用所铺垫材料的拉抗和抗剪力,就可以保证施工机械进行顺利地通行,同时还能有效地支承填土荷载,并控制地基侧向变化和局部沉降,从而大大地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3、外加剂法
外加剂法一般应用于粘性的土层。
当地面的表层是粘性土时,可以采用在表
层的粘性土内增添一定量的外加剂,使软基的强度特性和压缩性能得到有效地改善,从而确保施工机械的正常通行,并且此方法还能够对高填土的稳定性提高提供有效地帮助。
目前一般采用水泥、熟石灰、生石灰等作为外加剂的添加材料。
4、土质置换法
土质置换法就是指通过优质土来替换软弱土,以此来保持填土的稳定,并减少其沉降量。
此方法通常采用强制置换和人工挖掘置换的方式进行,其中人工挖掘置换的可靠性更高。
其置换材料应当采用粗粒土,这是由于粗粒土能够保证其地面即使受到水浸也基本不会降低其承载力,当然对于置换的粗粒土首先要进行充分地压实。
5、静载法
静载法就指的是在软基的上部增加荷载来加快软基的沉降,以此来增加软基的强度,并同时避免以后的路基或相关构造物会随之发生有害的沉降。
在湖州市湖东路的建设中采用了此法,其采取提高总压的方法来加速软基的固结沉降,以此来有效地降低软基土内的间隙水压力,从而增大其有效应力。
而如果采用填土来进行静载法的话,则一定要重视确保软基处于稳定的状态之中。
6、抛石挤淤法
在常年积水的泥沼或洼地,通常采用抛石挤淤法。
这是由于在洼地或泥沼等地形中,排水施工相当困难,并且其表土往往呈流动的状态。
因此,当其淤泥的厚度较小(根据经验,应小于3m)时,采用抛掷片石的方法能使片石沉在淤泥层的底部,并逐渐将淤泥挤开。
抛掷的片石粒径应当超过30cm。
此方法在施工过程中应当首先从路基的中部开始进行,并且先往前突进之后再渐次往两侧慢慢展开,以此来保证淤泥能够从两侧被挤出,而当抛掷的片石逐渐露出水面之后,就要通过重型压路机来进行反复的碾压,使之达到密实,然后其上部再铺垫反滤层,最后进行填土碾压。
或者直接把原有的淤泥层首先挖除一部分(1m深左右),然后再开始抛掷片石挤开淤泥的施工。
而当铺垫的反滤层被碾压密实之后,最后再填土,并且经过长时间的自然碾压,待其沉降都基本稳定了之后,再开始施工路面。
7、固结排水法
固结排水法通常应用于有机质粘土、饱和粘土的地基处理。
此方法的排水系
统由竖向排水体和水平排水砂垫层构成,主要起到加速软基固结过程、缩短地基孔隙水的排水距离、改变地基原有排水边界条件的作用。
而当土的渗透性较好或软土层较薄且靠近地表时,可以只在地面铺设砂垫层而并不设置竖向排水体。
一般水平砂垫层厚度为50cm,采用粗砂或中砂。
水平砂垫层宽出路基两边各1m,并保证其排水畅通。
竖向排水常选用塑料排水板或袋装砂井。
水平砂垫层与竖向排水应连通,施工前应当先铺30cm厚砂垫层,并设3%~4%横坡,然后再施工竖向排水体。
采用此方法处理软土路基,通常地基固结较好,不仅有排水固结的作用,还能起到挤密地基作用,且其施工设备也相对简单。
其中塑料排水板又比袋装砂井造价更低、对土扰动更小、效率更高、机械更轻等优点。
但是采用此方法将使填土速率受限,且高等级道路还要采用临时路面来过渡,待沉降稳定后才能做永久路面。
8、粒料搅拌桩法
粒料搅拌桩法就是为了要提高地基的承载力,而在其需要处理的范围内通过砂砾、碎石等等松散的粒料来作为桩料,并采用专用的机械将其施工成为搅拌桩,从而对软基起到一定的加固和置换的作用。
粒料搅拌桩法可适用于松散砂土、粉土、粘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土层。
其桩一般布置呈正三角形。
9、高压喷射注浆法
高压喷射注浆法是一种在注浆法的基础上并通过采用高压喷射技术而形成的地基加固新方法。
它主要是先通过钻机钻孔,并将带有特殊喷头的喷射管插至设计处理深度后,再用高压脉冲泵通过高压(20~40MPa)将浆液射出以冲击切割土体,当速度比较快、能量又较大的脉状喷射流的动压远超过土体结构自身的强度时,土粒便随之剥落,而此时一部分细小的土粒就被浆液所置换,并随着浆液被带到了土面上,至于其余的土粒则与浆液混合,并按照一定规律和比例重新排列,待其凝固之后,便在土体中形成固结体,从而达到地基加固的目的。
高压旋喷注浆法适于处理淤泥质粘土、淤泥地基。
当土体含有较多的坚硬粘性土、大粒径块石等物质时,则应根据现场试验结果来确定其使用程度。
三、结语
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有很多,而只有正确地选择和运用好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才能真正确保道路路况的良好以及行车的速度和运行安全。
因此在市政道路
的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方应当该根据当地的工程和地质情况,选择合理的方法,从而做到投资少、回报高、可靠性高,而且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处理好软弱地基。
参考文献:
[1] 黄志光. 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处理分析[J].技术与市场,
2010(11).
[2] 扈胜霞.周云东.陈育民. 真空预压法在市政工程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06(01).
[3] 祥立全.市政道路软土地基的高压旋喷注浆加固法[J].西部交通科技,2007(05).
[4] 何玉飞.杨和平.贺迎喜. 用水土联合堆载预压技术加固市政道路软土地基[J].中外公路,2009(01).
[5]龚晓南.复合地基设计和施工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6]叶书麟.地基处理工程实例应用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