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软弱地基处理方法浅析

软弱地基处理方法浅析

软弱地基处理方法浅析
软弱地基处理方法浅析

软弱地基处理方法浅析

摘要:要保证路基的稳定,首先就是要对软弱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以此来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本文对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软弱地基的一些常用的处理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和分析。

关键词: 软弱地基;处理;方法

一、引言:

基于软土的流变性显著、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透水性差、天然含水量高等特点,因此在软土上修筑的市政道路路基就很可能因为剩余沉降过大或不均匀沉降而导致各种失稳和破坏现象。例如路基开裂甚至塌滑、路基突然大量下沉或长期持续地下沉、路基整体坍滑等,严重时还会影响到市政道路的结构安全。所以,要保证路基的稳定,首先就是要对软弱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以此来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二、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分析

1、垫层换填法

垫层换填法是一种软基的浅层处理方法,包括加筋碎石垫层换填法、换土加筋垫层换填法及换土垫层换填法。此方法适用于冲填土、淤泥质土、淤泥等软弱地基的浅层处理。一般是采用机械或人工挖除路基下软土,并换填强度较高的砂、砾、卵石或粘性土等材料。而当换填深度超过1m时,应当每隔0.5m设置一层土工布或土工布格栅,则效果更为理想。在湖州市二环西路建设中采用了此法,通过此方法换填处理的地基,能够将上部荷载扩散传递给下卧层,从而满足其地基承载力要求,并以此来减少沉降量,同时加速固结强度的提高和软弱土层的排水,还可以防止冻胀,有效调整地基强度的不均匀程度。

2、材料铺垫法

材料铺垫法通常应用于土层不均匀,并可能会出现侧向变位、局部不均匀沉降等情况的地基。只要能充分利用所铺垫材料的拉抗和抗剪力,就可以保证施工机械进行顺利地通行,同时还能有效地支承填土荷载,并控制地基侧向变化和局部沉降,从而大大地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3、外加剂法

外加剂法一般应用于粘性的土层。当地面的表层是粘性土时,可以采用在表

层的粘性土内增添一定量的外加剂,使软基的强度特性和压缩性能得到有效地改善,从而确保施工机械的正常通行,并且此方法还能够对高填土的稳定性提高提供有效地帮助。目前一般采用水泥、熟石灰、生石灰等作为外加剂的添加材料。

4、土质置换法

土质置换法就是指通过优质土来替换软弱土,以此来保持填土的稳定,并减少其沉降量。此方法通常采用强制置换和人工挖掘置换的方式进行,其中人工挖掘置换的可靠性更高。其置换材料应当采用粗粒土,这是由于粗粒土能够保证其地面即使受到水浸也基本不会降低其承载力,当然对于置换的粗粒土首先要进行充分地压实。

5、静载法

静载法就指的是在软基的上部增加荷载来加快软基的沉降,以此来增加软基的强度,并同时避免以后的路基或相关构造物会随之发生有害的沉降。在湖州市湖东路的建设中采用了此法,其采取提高总压的方法来加速软基的固结沉降,以此来有效地降低软基土内的间隙水压力,从而增大其有效应力。而如果采用填土来进行静载法的话,则一定要重视确保软基处于稳定的状态之中。

6、抛石挤淤法

在常年积水的泥沼或洼地,通常采用抛石挤淤法。这是由于在洼地或泥沼等地形中,排水施工相当困难,并且其表土往往呈流动的状态。因此,当其淤泥的厚度较小(根据经验,应小于3m)时,采用抛掷片石的方法能使片石沉在淤泥层的底部,并逐渐将淤泥挤开。抛掷的片石粒径应当超过30cm。此方法在施工过程中应当首先从路基的中部开始进行,并且先往前突进之后再渐次往两侧慢慢展开,以此来保证淤泥能够从两侧被挤出,而当抛掷的片石逐渐露出水面之后,就要通过重型压路机来进行反复的碾压,使之达到密实,然后其上部再铺垫反滤层,最后进行填土碾压。或者直接把原有的淤泥层首先挖除一部分(1m深左右),然后再开始抛掷片石挤开淤泥的施工。而当铺垫的反滤层被碾压密实之后,最后再填土,并且经过长时间的自然碾压,待其沉降都基本稳定了之后,再开始施工路面。

7、固结排水法

固结排水法通常应用于有机质粘土、饱和粘土的地基处理。此方法的排水系

统由竖向排水体和水平排水砂垫层构成,主要起到加速软基固结过程、缩短地基孔隙水的排水距离、改变地基原有排水边界条件的作用。而当土的渗透性较好或软土层较薄且靠近地表时,可以只在地面铺设砂垫层而并不设置竖向排水体。一般水平砂垫层厚度为50cm,采用粗砂或中砂。水平砂垫层宽出路基两边各1m,并保证其排水畅通。竖向排水常选用塑料排水板或袋装砂井。水平砂垫层与竖向排水应连通,施工前应当先铺30cm厚砂垫层,并设3%~4%横坡,然后再施工竖向排水体。采用此方法处理软土路基,通常地基固结较好,不仅有排水固结的作用,还能起到挤密地基作用,且其施工设备也相对简单。其中塑料排水板又比袋装砂井造价更低、对土扰动更小、效率更高、机械更轻等优点。但是采用此方法将使填土速率受限,且高等级道路还要采用临时路面来过渡,待沉降稳定后才能做永久路面。

8、粒料搅拌桩法

粒料搅拌桩法就是为了要提高地基的承载力,而在其需要处理的范围内通过砂砾、碎石等等松散的粒料来作为桩料,并采用专用的机械将其施工成为搅拌桩,从而对软基起到一定的加固和置换的作用。粒料搅拌桩法可适用于松散砂土、粉土、粘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土层。其桩一般布置呈正三角形。

9、高压喷射注浆法

高压喷射注浆法是一种在注浆法的基础上并通过采用高压喷射技术而形成的地基加固新方法。它主要是先通过钻机钻孔,并将带有特殊喷头的喷射管插至设计处理深度后,再用高压脉冲泵通过高压(20~40MPa)将浆液射出以冲击切割土体,当速度比较快、能量又较大的脉状喷射流的动压远超过土体结构自身的强度时,土粒便随之剥落,而此时一部分细小的土粒就被浆液所置换,并随着浆液被带到了土面上,至于其余的土粒则与浆液混合,并按照一定规律和比例重新排列,待其凝固之后,便在土体中形成固结体,从而达到地基加固的目的。高压旋喷注浆法适于处理淤泥质粘土、淤泥地基。当土体含有较多的坚硬粘性土、大粒径块石等物质时,则应根据现场试验结果来确定其使用程度。

三、结语

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有很多,而只有正确地选择和运用好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才能真正确保道路路况的良好以及行车的速度和运行安全。因此在市政道路

的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方应当该根据当地的工程和地质情况,选择合理的方法,从而做到投资少、回报高、可靠性高,而且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处理好软弱地基。

参考文献:

[1] 黄志光. 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处理分析[J].技术与市场,

2010(11).

[2] 扈胜霞.周云东.陈育民. 真空预压法在市政工程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06(01).

[3] 祥立全.市政道路软土地基的高压旋喷注浆加固法[J].西部交通科技,2007(05).

[4] 何玉飞.杨和平.贺迎喜. 用水土联合堆载预压技术加固市政道路软土地基[J].中外公路,2009(01).

[5]龚晓南.复合地基设计和施工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6]叶书麟.地基处理工程实例应用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

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 学生姓名:曹甲 指导教师:哈拉哈提 专业名称:建筑工程技术 系部:石油工程系 论文答辩日期:2018年 6月 8日 摘要 【摘要】 在我国建筑工程的建设中,经常需要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本文分析了软弱地基形成的原因,并针对软弱地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常用的处理方法,软弱地基处理的优劣,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合理的软弱地基处理、上部结构设计,有利于减轻软弱地基对工程建设的影响,提高工程的质量,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除传统的处理方法外,本文还提出了一些新的处理方法以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一些方法。b5E2RGbCAP 【关键词】软弱地基、处理方法、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Abstract】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often need to deal with soft groun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 for the formation ofsoftground,an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oft ground, put forward some commonly used treatment method, the merits of the soft foundation treatment, the quality of the relationship to the whole project. Reasonable soft foundation treatment,

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

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 1、软弱地基的特征及危害 软土是指天然含水量高、孔隙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的细粒土。软土具有天然含水量商、天然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固结系数小、固结时间长、扰动性大、透水性差等特点。软土层状分布复杂,各层之间物理力学性质相差较大。软土地基是指由软土、冲填土、杂填土、松散砂土及其他具有高压缩性的土层构成的地基。这些地基的共同特点是模量低、承载力小,未经人工加固处理是不能在上面修筑基础和建筑物的。。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最常见的软土主要为淤泥、淤泥质土、泥炭土等,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沉积时间短,含水量高,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灵敏度高。在软弱土层上建造建(构)筑物时,采用天然地基其强度往往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遇到诸如土体稳定、变形等一系列问题。于是,需采取措施对软弱地基进行地基处理,以满足设计的要求,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与正常使用。地基处理的对象包括:软弱地基与不良地基。建设工程越来越多地遇到不良地基。因此,软弱地基处理问题也就显得更为常见和更加重要。现就常用的软弱地基处理方法谈点看法与同行作一些探讨。希望在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中得以借鉴,确保工程质量。 2、常用的软弱地基处理方法 一、置换法 (1)换填法 就是将表层不良地基土挖除,然后回填有较好压密特性的土进行压实或夯实,形成良好的持力层。从而改变地基的承载力特性,提高抗变形和稳定能力。 施工要点:将要转换的土层挖尽、注意坑边稳定;保证填料的质量;填料应分层夯实。(2)振冲置换法 利用专门的振冲机具,在高压水射流下边振边冲,在地基中成孔,再在孔中分批填入碎石或卵石等粗粒料形成桩体。该桩体与原地基土组成复合地基,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压缩性的目的。 施工注意事项:碎石桩的承载力和沉降量很大程度取决于原地基土对其的侧向约束作用,该约束作用越弱,碎石桩的作用效果越差,因而该方法用于强度很低的软粘土地基时必须慎重行事。 (3)夯(挤)置换法 利用沉管或夯锤的办法将管(锤)置入土中,使土体向侧边挤开,并在管内(或夯坑)放人碎石或砂等填料。该桩体与原地基土组成复合地基,由于挤、夯使土体侧向挤压,地面隆起,土体超静孔隙水压力提高,当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后土体强度也有相应的提高。 施工注意事项:当填料为透水性好的砂及碎石料时,是良好的竖向排水通道。 二、预压法 (1)堆载预压法 在建造建筑物之前,用临时堆载(砂石料、土料、其他建筑材料、货物等)的方法对地基施加荷载,给予一定的预压期。使地基预先压缩完成大部分沉降并使地基承载力得到提高后,卸除荷载再建造建筑物。 施工工艺与要点: a、预压荷载一般宜取等于或大于设计荷载;

浅谈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

浅谈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 发表时间:2019-04-11T15:03:46.42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作者:林少彪胡洪赞 [导读]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带动了人们对房屋居住环境及使用功能要求的提高,特别是建筑物质量的要求,使得加强建筑物的安全性、稳固性、抗震性以及防止建筑物沉降等性能成为房建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的重点;地基与建筑物的关系非常密切。地基虽不是建筑物本身的一部分,但它在建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东莞市香飘四季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523000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带动了人们对房屋居住环境及使用功能要求的提高,特别是建筑物质量的要求,使得加强建筑物的安全性、稳固性、抗震性以及防止建筑物沉降等性能成为房建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的重点;地基与建筑物的关系非常密切。地基虽不是建筑物本身的一部分,但它在建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地基问题的处理恰当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建筑物的造价,而且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危,即它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投资和进度,因此其重要性已愈来愈多地被人们所认识。同时这也是为百姓提供安全、舒适的精品房屋建筑的重要保障。软土地基广泛分布在我国沿海地区并且经常性出现工程事故。所以研究和解决这一重要性问题是必要的。本文首先通过对软土地基的自身性质出发了解它在工程事故中到底是什么样的“角色”并得出最终影响建筑物的正是用的因素是:软土地基含水率较大,固结程度不够从而导致地基承载能力不够然后根据这样一些因素提出现阶段国内常用的一些处理措施来解决这样一些软土地基的工程缺陷,于此,本文就从当前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工程设计要点出发,并结合设计要点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工程设计与常用施工技术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关键点,旨在不断优化房建工程的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从而提升房屋建筑的安全稳固性能。 关键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一、软土的成因 软土是由指滨海、湖沼、谷地、河河滩沉积的天然含水率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的细粒土。软土在静水中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多为近代沉积,软土主要是指由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是一种具有承载力低、沉降量大、具有振动液化性、湿陷性、胀缩性等不良工程性质的软弱地基故而从其本质上来说就具有不良的工程特性。 二、软土地基处理的重要性 软土地基是由强度低、压缩量较高的软弱土层形成的地基,软土地基具有孔隙比和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透水性弱、抗剪强度低,沉降量大的特点。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会产生很大的沉降,而且沉降的延续时间长,很可能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另外,由于其强度低,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往往不能满足工程要求。为了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对软土地基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软土地基处理中的问题 软土在我国滨海平原、河口三角洲、湖盆地周围及山涧谷地均有广泛分布,但该类地基加荷后变形量大,易产生滑动破坏,如果不处理或处理不当,就会造成地基失稳,使构造物降过大或不均匀沉降,对构造物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彻底报废。目前,软土地基处理中常见的工程问题主要可划分为沉降问题、承载力及稳定性问题、降水问题和其他问题。 3.1沉降问题主要指出现大量的整体或差异沉降,荷载偏心或软土层厚薄不均、分布不一以及欠固结土或大面积填土产生负摩擦力引起附加沉降,致使建筑物功能受到影响。 3.2承载力及稳定性问题主要指边坡、堤坝的滑动,基坑坑底的塑性隆起,地基承载力不足造成的失稳及孔隙水压力增加造成地面隆起等。 3.3降水问题主要指深层抽汲地下水引起大面积区域性地面沉降,浅层降水引起附近建筑物沉降和开裂。 3.4其他问题主要指基坑渗水、管涌或流砂等,交通荷载引起振陷,打桩施工引起震动、挤土等造成建筑物破坏。 四、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4.1加筋法 加筋法是在土中加入条带、成片纤维织物或网格片等抗拉材料,依靠它们限制土的侧移,改善土的力学性能,提高土的强度和稳定性的方法。 常见的种类有三种:土钉墙技术、加筋土和土工合成材料等。 土钉墙是一种原位土体加筋技术。主要是通过钻孔、插筋、注浆等方式将由钢筋、型钢、钢管等材料制成的土钉打入软土地基,主要构造为设置在土体中的土钉(即加筋杆件或锚杆)与其周围土体牢固粘结形成的复合体,在土体发生变形的情况下,共同受力来达到软土地基加固的目的。采用土钉墙处理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或经降水后的人工填土、粘性土、弱胶结砂土的基坑支护和边坡加固。加筋土是将抗拉强的筋体埋置于土中,由土和筋材组成复合土体,在软土地基受力时,由复合土体中的筋材与土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共同对抗土体变形。在工程过程中主要采用铺设加筋带或土工格栅或土工织物等加筋材料,以增强土体的抗拉、抗剪强度和整体稳定性。主要用于堤坝和挡土结构物中。土工合成材料是土木工程应用的合成材料的总称,主要是以人工合成的聚合物为原料,制成的各类产品,将这类土工合成材料放置于土体内部,能够起到加强土体抵抗外力的能力。这类材料应用最为广泛的有土工织物、土工膜、特种土工合成材料等类型。 4.2水泥土搅拌法 水泥土搅拌加固机理是用水泥做固化剂,通过使用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在钻进的同时往软土中喷射水泥浆液或干水泥粉,在地基深处将软土固化成为具有足够的强度、变形模量和稳定性的水泥土,这些加固土、柱体与柱体间的土构成了一种复合地基,从而达到地基加固的目的。在工程施工中,保证水泥掺入量,控制搅拌桩机钻进、提升速度及搅拌均匀性是保证地基处理成功的关键因素。水泥土搅拌法适用于处理正常固结的淤泥与淤泥质土和含水量较高的地基及承载力特征值不大于120kPA的黏性土、粉土等软土地基。不宜用于处理泥炭土、塑性指数Ip>25的粘土、地下水具有腐蚀性以及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地基。 4.3强夯置换法和强夯挤密法 强夯置换法和强夯挤密法在加固机理上是不同的,应用范围也不相同。强夯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软-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不严的工程,在设计前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处理效果。强夯挤密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对于饱和度较高的黏性土等地基,如有工程经验或试验证明采用强夯法有加固效果的也可

地基换填处理施工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2) 二、工程概况 (2) 三、施工准备 (5) 四、施工流程及施工工艺 (7) 五、成品保护措施 (8) 六、质量标准及控制措施 (8) 七、安全文明施工注意事项 (9)

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概况 大兴孙村B-17地块项目位于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孙村组团范围内,东至盛顺街中心线,南至海鑫南路南红线,西至盛达街西红线,北至安顺南路中心线。项目为住宅小区,包括限价房、商品房和自住型商品房三个部分。 建设单位:北京尚居置业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筑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北京建扶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勘察单位:北京京岩工程有限公司 项目用地面积为160281.66 m2,规划设计为R2二类居住用地。总建筑面积为188343.44m2,其中,地下建筑面积为39843.6m2,地上建筑面积为148500m2。1~5#楼为6层,建筑高度16.95m;6~11#楼为7层,建筑高度18m。 本工程1#~5#/6#~11#楼±0.000相对的绝对标高33.650/33.200。根据现场勘察及室内试验成果,地层按成因类型、沉积年代划分为人工堆积层、新近沉积层及第四纪沉积层3大类,表层为一般厚约0.40m~7.80m的人工堆积之粘质粉土填土①层及房渣土①1层。人工堆积层以下为新近沉积层:标高28.41m~

31.75m以下为粉质粘土、粘质粉土②层,砂质粉土、粘质粉土②1层,粉砂、细砂②2层及重粉质粘土、粘土②3层。 依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基础结构设计施工图纸要求,3#、4#、5#、6#、8#、10#楼拟采用筏板基础+人工换填地基方案。具体情况如下:

浅析软弱地基处理方法

浅析软弱地基处理方法 发表时间:2019-01-23T10:35:30.4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作者:茅向前范志英 [导读] 摘要:在我国建筑工程的建设中,经常需要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 湖北大禹水利水电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武汉 430061 摘要:在我国建筑工程的建设中,经常需要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本文分析了软弱地基形成的原因,并针对软弱地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处理的方法,从而有利于减轻软弱地基对工程建设的影响,提高工程的质量,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软弱地基;处理方法;结构设计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多,软弱地基的处理变的越来越重要,软弱地基处理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工程建设的速度,而且关系到工程建设的质量,因此提高软弱地基处理方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 软弱地基形成的原因 软弱地基是由淤泥、淤泥质土、杂填土、冲填土或者其它高压缩性土层形成的地基,这些地基基本上很少受到地质变动或者地形的影响,也从没有受到过地震、荷载等物理作用的影响,更没有受到土颗粒间化学作用的影响。软弱地基是一种不良的地基,其稳定性非常的差、强度较低、压缩性较高、容易出现液化,沉降量也很大。因此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地基的变形和稳定等问题。在软弱地基上建设的工程,由于其地基强度不够和变形,往往不能满足工程的质量,所以要采用一定的措施,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从而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减少地基的沉降和不均匀下降。 2 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 软弱地基的处理的方法主要包括为:换填垫层法、预压法、挤密法、深层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灌浆法、强夯法、加筋法等。①换填垫层法。该方法是用物理力学性质较好的岩土材料置换天然地基中的部分或全部软土层,并分层夯实成低压缩性的地基持力层,地基持力层有利于防止地基的冻胀,有利于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也有利于加速软土的排水固结,同时也有利于减少地基的沉降量。②预压法。预压法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是堆载预压法,另外一种是砂井预压法。此种方法有利于利用外载作用,提高软土的排水固结,增强它的抗剪强度和能力。由于预压目的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预压方式。如果利用预先荷载加压,能够减少建筑物的沉降量;如果利用建筑物本身的荷载分级加荷进行预压,能够增加地基强度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砂井预压法是在软土层中按一定距离设置砂井来改变软土层的排水边界条件,该方法可以加速软土的固结,缩短预压时间。该方法是在通过在软土层中按一定的距离设置砂井,通过设置的砂井来改变软土层的排水条件,排水条件的提高有利于加速软土的固结,有利于减少预压的时间。③挤密法。该方法是通过望土中打入桩管成孔,并把填入孔中的砾石等材料捣实。此种方法主要针对的是含砂粒、瓦屑的杂填土等较多的松散土地基,对于粘性大的饱和软土地基不太合适。④深层搅拌法。该方法通过水泥、石灰等建筑材料的固化剂,运用深层搅拌机械对各种材料进行搅拌,使得固化物和软土搅拌均匀,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物理或者化学反应,这样就能够使得软土强度大大高于天然强度,其压缩性、渗水性比天然软土大大降低。该方法适合于各种成因的软土层,尤其是对于厚度较大的饱和软黏土。⑤高压喷射注浆法。该方法是使用较大的压力,把水泥浆液从管路中喷射而出,该方法能够通过切割破坏土体,并能和土拌和均匀,并产生部分的置换作用,通过自然凝固后成为拌和桩体,并与地基形成良好的复合地基。⑥灌浆法。该方法通过运用钻机成孔,根据需要灌浆的合适的深度,把注浆管慢慢放入孔中,并使得钻孔的周围和顶部用东西封死,然后开始启动压力泵,往孔隙和岩石的间隙中注入搅拌均匀的水泥浆。⑦强夯法。该方法能够通过较大的压力和冲力对地基产生很大的作用,从而使得地基得到加固,使得的土的压缩性进一步缩小,增大了地基的强度,使得地基的抗液化的能力得到加强,大大降低和消除黄土的是湿陷性。同时,该方法有利于使得土层均匀,预防以后出现的差异沉降。⑧加筋法。该方法是运用强度较大的条带、纤维等土工聚合物埋入土层中,它有利于增加地基的承载力,降低或者消除地基的沉降量,提高建筑物的稳定能力。对于强度较大的土工合成材料,使得地基能够承受更大的抗拉力,减少地基的断裂的可能,使得地基的整体性和刚度得到进一步增强,增强地基的承载能力,改善地基土体的应力场和应变场。该方法适合于各种软土地基和各种高填土等。 3 软弱地基局部处理 在工程建设中,需要经常对地基作局部的加固处理,这样可以保证工程的质量,缩短工程建设的进度。在对软弱地基作局部处理时,要首先查明局部地基异常的原因和范围,然后根据软弱地基的实际情况,适用各种软弱地基处理方法,使得建筑物的各个部位的沉降量趋于一致,从而较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①松土的处理。当遇到范围较小的松土坑时,可以先将松软土挖掉至老土,然后用压缩性相近的材料回填,当天然土为砂土时,用砂或级配砂石回填,回填时应分层洒水,夯实或用平板振捣器振密,每层厚度不大于20cm,同时根据土的性质和范围的不同,采用不同比例的灰土分成夯实。应通过配置适当的钢筋提高地基上部的刚度能力。②砖井和土井的处理。如果砖井在基槽的中央,这时的内填土已经变得很密实,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应把井的砖圈放低到槽低下面1米的位置,同时用合适比例的灰土夯实到槽低,当井的直径大于1.5米以后,这时采用提高上部结构的刚度,并运用钢筋做墙内的地基,使得地基梁跨越砖井,对于井在基础的转角处的情形,一方面应对基础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理,另一方面采用拆除回填的方法进行合适的处理。③局部范围内硬土处理。对于桩基周围有部分过分坚硬的土质时,要对这些东西进行局部的处理,这就需要挖掉旧的墙基、老灰土、大树根等等,这样就能减少地基的不均匀下降,也能有效避免建筑物建成之后的开裂,从而保证建筑物的质量。④管道处理。对于槽底附近的上下水管道,要采取其它的措施,防止出现漏水情况,避免出现水侵湿地基,使得地基出现不均匀的沉降。对于在槽底下方出现管道的情况,要把管道进行清除,或者将基础局部落低,使得管道穿过基础墙,同时也要防止建筑物下沉,从而对管道形成破坏漏水,造成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影响建筑物的质量问题。 ⑤橡皮土的处理。对于地基的土质出现粘性土的时候,这种土一般含有较多的水分,对这部分进行夯排以后,就会形成所谓的橡皮土,因此,对于这样的情况,要采用其它办法先进行处理,比如进行晾槽或者使用白灰沫等办法,使得土的含水量得到有效的降低,对于出现的地基颤动情况,应把这些土进行全部的挖除,并填入相应部分的砂土,从而消除地基颤动情况。 4 建筑设计处理措施 在对各种软弱地基处理的同时,可以通过对建筑物设计进行有效的处理,来减少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这样即能节约工程建设的成本,又保证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在不改变建筑物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建筑物的设计要尽量简单,对于复杂的建筑物,应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可以把建筑物进行适当的划分,从而形成各个较好的单元,对于建筑物的差异大的情况,可以把建筑物的距离离开一定的距离。如

浅析地基基础软弱土层的测试方法.doc

浅析地基基础软弱土层的测试方法 【摘要】:软弱土的原位测试及取样问题是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成果的质量。 【关键词】:工程勘察;原位测试;静力触探实验 1、前言 各类建筑工程离不开岩土,绝大多数岩土工程勘查中,勘探原位测试与取样是必不可少的,由此可见,原位测试与取样问题在岩土工程勘查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关系到工程勘察成果的质量与能否准确评价岩土工程地质条件的关键。 2、软弱土层的分布及其特点 软弱土层是抗剪强度很低,压缩性特高,压缩系数大,压缩模量小,如软塑性粘土淤泥、淤泥质土都是属于软弱性高压缩土。当地基压缩层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层构成时应按软弱地基进行设计。在建筑地基的局部范围内有高压缩性土层时,应按局部软弱土层处理。勘察时,应查明软弱土层的均匀性、组成、分布范围和土质情况;冲填土尚应查明排水固结条件;杂填土应查明堆积历史,确定自重压力下的稳定性、湿陷性等。 3、对软弱土层的取样技术要求 软土地区勘察宜采用钻探取样与静力触探结合的手段。勘探点布置应根据土的成因类型和地基复杂程度确定。当土层变化较大或有暗埋的塘、沟、坑、穴时应予以加密。 3.1 钻进方法 采用冲击钻时,必须下5~7米套管隔水,才能将软土原状土取上来,这种土的孔隙比e在0.9~1.1之间;对鉴别底层天然湿度的钻孔,在地下水位以上应进行干钻,当必须加水或循环液时,应采用双层岩芯管钻进。现场用环刀取样,土的孔隙比在0.9~1.1之间;取样器要采用活塞式薄壁取土器取样,质量好,稳定取土器,使试样不易脱落,最适宜软土层。 3.2 软土原位测试标准贯入实验 钻探过程中常有遇到软弱土层,不易取上来原样的情况,参照《岩土工程勘查规范》(GB50021-2001)的要求进行工作,必须采用原位测试标准贯入实验,计算锤击数,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无误的把软弱土层的强度和承载力标准值客观真实的计算才能反映出来。软土原位测试宜采用静力触探实验、旁压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扁铲侧胀实验和螺旋板载荷试验。软土的力学参数宜采用室内实验、

浅析对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

浅析对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 浅析对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建筑工程的项目也逐渐增多,施工过程中对软弱的地基进行处理也越显重要,软弱地基的处理质量不仅对工程的建设进度产生影响,同时,还关系到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分析并探讨对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十分重要,也具有现实意义,使我国的建筑工程的技术进一步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软弱地基;处理方法;分析研究;健康发展 【 abstract 】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economic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roject is increasing, construction process to the weak foundation treatment is also more important, weak foundation processing quality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gress not only produces an effect,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related to the overall project construction quality, thus, th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n weak foundation treatment measures is very important, and also have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make our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further the health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 key words 】 the soft foundation; Processing methods; Analysis and research; Health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事业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加上现在施工范围正在逐步扩大,这就需要经常对软弱的地基进行有效处理,才能确保建设工程顺利进行。由于涉及的地质状况不同、处理的方式也不同,相应的对路基的施工

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车站村 E 地块地质情况说明
新民村集中居住区 57#、63#地基处理方案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特点
甘溪镇新民村集中居住区工程位于成都市蒲江县甘溪镇新民村。57#、63#工 程±0.00 相当于绝对标高 600.500m,设计底标高为-1.5m(599.00m)。根据 2013 年 8 月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内容,本工程自然地面为-1.1 m 相当于绝对标高 599.4 m ,自然 地面下-1.8m~-3.9m(598.7m~596.6m)范围内含有大量的杂填土及软弱土,基础将 埋置在软弱土层上,该层土质不均匀,物理力学性质较差,不经处理不应直接采用该 层作为基础持力层。建议将该软弱土层全部挖掉,用级配砂石分层回填夯实至基础垫 层标高。按设计要求及多次与地勘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协商达成如下意见:基 底下部杂填土及软弱土全部换填,挖槽深度按平均-3.9m 相当于绝对标高 596.6m 考虑, 并按地基承载力设计要求,基础垫层标高以下采用级配砂石分层回填夯实。 由于挖 槽深度加深,换填段基底外墙线须预留出 1000mm 换填土扩大距离,以保证地基承载 力设计要求。
2 工程地质条件
2.1 场地地层构成: 根据建材成都地质工程堪察院对新民村集中居住区建设项目工程《岩土工程勘测
报告》所示:拟建场区位于新民村四组,拟建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层主要由第四 系全新统素填土(Q4ml)、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沉积层(Q1+2fgl)组成。按地层岩 性及工程特性进一步划分为 4 个大层,本次勘察揭露地层(最深 15.0m),现自上而下 分述如下:
按地基土的构成从上至下描述如下:
页脚内容

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

207 浅析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 陈夏冰 济南四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摘 要: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软弱地基的处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软弱土地基中土的空隙比较大,含水量 高,渗透性差,强度低,在外力的作用下容易引起沉陷,产生不均匀沉降等问题,因此必须改善其地基变形与稳定条件。合理的处理和设计,从而减轻软弱地基对工程的影响提高工程质量,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软弱地基;处理方法;设计和结构措施 1 软弱地基形成的原因 软弱地基是由淤泥、淤泥质土、杂填土、冲填土或者其它高压缩性土层形成的地基,这些地基基本上很少受到地质变动或者地形的影响,也从没有受到过地震、荷载等物理作用的影响,更没有受到土颗粒间化学作用的影响。软弱地基是一种不良的地基,其稳定性非常的差、强度较低、压缩性较高、容易出现液化,沉降量也很大。因此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地基的变形和稳定等问题。在软弱地基上建设的工程,由于其地基强度不够和变形,往往不能满足工程的质量,所以要采用一定的措施,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从而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减少地基的沉降和不均匀下降。 2 软弱地基的处理 软弱地基的处置的办法主要包括为:换填垫层法、预压法、挤密法、深层搅拌法、高压放射注浆法、灌浆法、强夯法、加筋法等。2.1 换填垫层法 该办法是用物理力学性质较好的岩土资料置换自然地基中的局部或全部软土层,并分层夯实成低紧缩性的地基持力层,地基持力层有利于避免地基的冻胀,有利于进步地基的承载才能,也有利于加速软土的排水固结,同时也有利于减少地基的沉降量。2.2 预压法 预压法有两种分类办法,一种是堆载预压法,另外一种是砂井预压法。此种办法有利于应用外载作用,进步软土的排水固结,加强它的抗剪强度和才能。由于预压目的不同,需求采用不同的预压方式。砂井预压法是在软土层中按一定间隔设置砂井来改动软土层的排水边境条件,该办法能够加速软土的固结,缩短预压时间。该办法是在经过在软土层中按一定的间隔设置砂井,经过设置的砂井来改动软土层的排水条件,排水条件的进步有利于加速软土的固结,有利于减少预压的时间。2.3 挤密法 该办法是经过望土中打入桩管成孔,并把填入孔中的砾石等资料捣实。主要针对的是含砂粒、瓦屑的杂填土等较多的松懈土地基,关于粘性大的饱和软土地基不太适宜2.4 深层搅拌法 该办法经过水泥、石灰等建筑资料的固化剂,运用深 层搅拌机械对各种资料停止搅拌,使得固化物和软土搅拌平均,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物理或者化学反响,这样就可以使得软土强度大大高于自然强度,其紧缩性、渗水性比自然软土大大降低。该办法合适于各种成因的软土层,特别是关于厚度较大的饱和软黏土。2.5 高压放射注浆法 该办法是运用较大的压力,把水泥浆液从管路中放射而出,该办法可以经过切割毁坏土体,并能和土拌和平均,并产生局部的置换作用,经过自然凝固后成为拌和桩体,并与地基构成良好的复合地基。2.6 灌浆法 该办法经过运用钻机成孔,依据需求灌浆的适宜的深度,把注浆管渐渐放入孔中,并使得钻孔的四周和顶部用东西封死,然后开端启动压力泵,往孔隙和岩石的间隙中注入搅拌平均的水泥浆。2.7 强夯法 该办法可以经过较大的压力和冲力对地基产生很大的作用,从而使得地基得到加固,使得的土的紧缩性进一步减少,增大了地基的强度,使得地基的抗液化的才能得到增强,大大降低和消弭黄土的是湿陷性。同时,该办法有利于使得土层平均,预防以后呈现的差别沉降。2.8 加筋法 该办法是运用强度较大的条带、纤维等土工聚合物埋入土层中,它有利于增加地基的承载力,降低或者消弭地基的沉降量,进步建筑物的稳定才能。关于强度较大的土工合成资料,使得地基可以接受更大的抗拉力,减少地基的断裂的可能,使得地基的整体性和刚度得到进一步加强,加强地基的承载才能,改善地基土体的应力场和应变场。该办法合适于各种软土地基和各种高填土等。 3 软弱地基部分处理 在工程建立中,需求经常对地基作部分的加固处置,这样能够保证工程的质量,缩短工程建立的进度。在对脆弱地基作部分处置时,要首先查明部分地基异常的缘由和范围,然后依据脆弱地基的实践状况,适用各种脆弱地基处置办法,使得建筑物的各个部位的沉降量趋于分歧,从而较少地基的不平均沉降。 (下转第209页)

简述软弱土地基处理方法【最新版】

简述软弱土地基处理方法 摘要:近年来许多重要的工程和复杂的工业厂房在软弱土地基上兴建,工程实践的要求推动了软弱土地基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地基处理的途径愈来愈多,地基处理不仅应用于拟建工程,也可用于已建工程的地基处理,例如建筑物的加层扩建或对建成后出现的一些事故进行处理等。本文作者对软弱土地基的处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软弱土地基处理方法 软弱土系指淤泥、淤泥质土和部分冲填土、杂填土及其他高压缩性土。由软弱土组成的地基称为软弱土地基。淤泥、淤泥质土在工程上统称为软土,由于软土地基的承载力较低,如果不做任何处理,一般不能承受较大的建筑物荷载。所以在软土地基上修建建筑物,必须重视地基的变形和稳定问题。因此在软土地基上建造建筑物,要求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地基处理的目的主要是改善地基土的工程性质,达到满足建筑物对地基稳定和变形的要求,包括改善地基土的变形特性和渗透性,提高其抗剪强度和抗液化能力,消除其它不利影响。下面我就介绍一下软弱土地基的特点和几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 1软弱土地基的特征

软弱土系指淤泥、淤泥质土和部分冲填上、杂填土及其它高压缩性土。由软弱土组成的地基称为软弱土地基。淤泥、淤泥质土在工程上统称为软土,其工程特性如下职称论文: 1.1 含水量较高,孔隙比较大据统计,软土的含水量一般为35%~80%,孔隙比为1~ 2. 1.2 压缩性较高软土的压缩系数在0.5~1.5MPa-1之间,有些高达4.5MPa-1,且其压缩性往往随着液限的增大而增加。 1.3 抗剪强度很低软土的天然不排水抗剪强度一般小于20kPa.其变化范围约在5~25kPa. 1.4 渗透性较差软土的渗透系数一般在i ×10-5至i×10-7mm/s(i=1,2…,9)之间。因此软土层在自重或荷载作用下达到完全固结所需的时间很长。 1.5 具有显著的结构性特别是滨海相的软土,一旦受到扰动(振动、搅拌或搓揉等),其絮状结构受到破坏,土的强度显著降低,甚至呈流动状态。软土受到扰动后强度降低的特性可用灵敏度表示。我国东南沿海软土的灵敏度约为4~10,属高灵敏土。 1.6 具有明显的流变性软土在不变的剪应力的作用下,将连续产生缓慢的剪切变形,并可能导致抗剪强度的衰减。在固结沉降完成之后,软土还可能继续产生可观的次固结沉降。

常用地基的处理方法

常用地基的处理方法 【摘要】 给大家推荐一个常用地基处理的资料。 【关键词】 序言、地基的处理的主要方法、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 序言 基础是建筑物和地基之间的连接体。基础把建筑物竖向体系传来的荷载传给地基。从平面上可见,竖向结构体系将荷载集中于点,或分布成线形,但作为最终支承机构的地基,提供的是一种分布的承载能力。 如果地基的承载能力足够,则基础的分布方式可与竖向结构的分布方式相同。但有时由于土或荷载的条件,需要采用满铺的伐形基础。伐形基础有扩大地基接触面的优点,但与独立基础相比,它的造价通常要高的多,因此只在必要时才使用。不论哪一种情况,基础的概念都是把集中荷载分散到地基上,使荷载不超过地基的长期承载力。因此,分散的程度与地基的承载能力成反比。有时,柱子可以直接支承在下面的方形基础上,墙则支承在沿墙长度方向布置的条形基础上。当建筑物只有几层高时,只需要把墙下的条形基础和柱下的方形基础结合使用,就常常足以把荷载传给地基。这些单独基础可用基础梁连接起来,以加强基础抵抗地震的能力。只是在地基非常软弱,或者建筑物比较高的情况下,才需要采用伐形基础。多数建筑物的竖向结构,墙、柱都可以用各自的基础分别支承在地基上。中等地基条件可以要求增设拱式或预应力梁式的基础连接构件,这样可以比独立基础更均匀地分布荷载。 如果地基承载力不足,就可以判定为软弱地基,就必须采取措施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软弱地基系指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在建筑地基的局部范围内有高压缩性土层时,应按局部软弱土层考虑。勘察时,应查明软弱土层的均匀性、组成、分布范围和土质情况,根据拟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提供相应参数。冲填土尚应了解排水固结条件。杂填土应查明堆积历史,明确自重下稳定性、湿陷性等基本因素。 在初步计算时,最好先计算房屋结构的大致重量,并假设它均匀的分布在全部面积上,从而等到平均的荷载值,可以和地基本身的承载力相比较。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大于4倍的平均荷载值,则用单独基础可能比伐形基础更经济;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小于2倍的平均荷载值,那么建造满铺在全部面积上的伐形基础可能更经济。如果介于二者之间,则用桩基或沉井基础。 地基的处理的主要方法 利用软弱土层作为持力层时,可按下列规定执行: 1)淤泥和淤泥质土,宜利用其上覆较好土层作为持力层,当上覆土层较薄,应采取避免施工时对淤泥和淤泥质土扰动的措施; 2)冲填土、建筑垃圾和性能稳定的工业废料,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均可利用作为持力层;

浅谈软弱地基的加固处理方法

浅谈软弱地基的加固处理方法 对于任何建筑物而言,建筑地基都是其最为关键的基础保障。建筑地基只有稳定性好、强度高、承重能力强才可以真正确保其上的建筑物不会受到相关影响。而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地基是软弱地基的情况,此时就需要对其采取合适的加固处理方法予以处理,只有如此才能避免其上的建筑物不会发生质量问题,进而避免因为质量问题而带来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因此研究软弱地基的加固处理方法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标签:建筑物;软弱地基;加固处理;质量问题 建筑地基在建筑工程中属于隐蔽性工程,如何面对软弱地基也能够在其上建造建筑物或多层、高层建筑物,正确选择加固处理方法来对软弱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是重中之重,这是建筑工程普遍关注且不可忽视的问题。先就国内常用的几种软弱地基加固处理方法一一予以介绍探讨。 1建筑软弱地基的特点 软弱土主要是指承载能力低、压缩性强、天然含水量大的一种呈软塑或者流塑状态的粘性土。[1]比如泥炭土、淤泥质土、粉质黏土、软粘土、粉细砂土层、用含有许多腐殖质土料进行初始回填的杂填土、未经夯实的土层等等。软弱土的性质决定了软弱地基必定变形大、承载力低、强度不足,无法满足建筑工程的质量需要,因此必须采取一定技术措施对软弱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从而提高其稳定性、承载能力,减轻或杜绝地基沉降或不均匀下降等情况的出现。 2软弱地基加固处理方法 2.1强夯法 强夯法主要是指利用强大的夯击能将碎石或块石夯穿软弱土层,使碎石或块石沉底进而形成墩柱体或桩,并与软弱土层结合形成一个新的具有稳定高、压缩性低、承载能力强等特点的共同体,从而实现了软弱地基加固处理的目的。此外,强夯法还拥有加速固结沉降的效果。[2]强夯法的主要优点在于施工工艺简单,所利用的石料较为廉价,并且基本上不受地表填石(土)的限制,适用于软土层比较厚,但是软土层下面的较坚实土层的地基,能够很好地满足建筑地基承载力大、沉降要求高这个要求。 例:成都某污水处理厂位于原砖瓦厂取土区范围内,所以整个场地均为填土所覆盖,填土层主要为粘性土,最大厚度13.39m,为提高填土层的承载力和解决其不均匀沉降问题,须对厂区内填土层进行地基处理。考虑到厂区距周围建筑物有足够的安全距离,经过可行性、经济性和工期的方案比选,采用强夯法了进行地基处理,最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筏板基础下软弱地基层处理及降水施工方案

中和花园2#楼 筏板基础下软弱地基层处理及局部降水施工方案 河南六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第一项目部 2007年4月30日

筏板基础下软弱地基层处理及降水方案 一、目前现场情况; 我项目部根据上二次勘察、设计、监理、甲方现场确定的开挖方案已基本施工到位,开挖至底标高136.5~136.0左右,平均超挖3~3.5米。但现场又出现了新情况、新变化。首先,较大面积出水,1#楼已部分实施降水后,现在水位稳定在136.2;其次、地质报告尚未反映出的泥卵层、砂窝均被揭示出来,虽然面积不大,但数量较多。是否继续往下处理泥卵层、怎样界定处理开挖范围,是否采用降水措施等问题尚不清楚;为此,我项目部向甲方提出:请地质勘察、设计、监理、甲方再次现场会审指导,统一思路,拿出可行施工方案。 4月30日下午,地质勘察、设计、监理、甲方第三次在我2#楼施工现场对地质情况的特殊性给予了综合考察、评价,最后统一确定如下指导思路和方案。 二、处理办法: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必须把软弱层(泥卵层、砂窝等)清理干净,在对软弱土层处理时,必须进行降水。一方面方便土方开挖操作,全面、干净地把软弱层处理完毕,保证质量。另一方面便于控制、鉴别泥卵层,减少开挖量,减小建设投资。 1、西边○4~○9/ ○C~○L范围内表面、及表面下500㎜不干净的泥卵给予清除出去。

2、○14~○20/ ○K~○F范围内的砂层全部给予清除干净。 3、地质报告中揭示的30#~33#号探井范围内,以控制标高为主,对3-2层全面开挖,若标高下没有脏泥卵,到此为止,若标高下仍有较大面积泥卵,仍需下挖至干净。 4、对○49~○57/ ○L~○G轴线范围内斜坡面上中间夹层(泥卵层),以斜坡面泥卵层底为标准,全部把泥卵层剥离掉。 三、具体施工措施: 1、降水施工措施: 根据现场情况,我项目部积极准备、抓紧时间、高质量地把软弱层给予处理掉,为下一步施工创造条件。采取以1#楼井点降水为主,采取以明排降水为辅的施工方案。 在1#楼大面积降水的基础上,我项目部在基坑北边先挖一个深2米左右的集水坑,用4台大功率抽水设备在同一集水坑内连续不断地抽水,使抽出的水经过沉淀排到市政雨水井内,抢时间迅速地处理30#~33#号探井范围内对3-2泥卵层的全面开挖。 需准备以下机具和材料:在现场砌一个3.5长×1.5宽×1.0深的沉淀池,内侧1:2粉刷;4台大功率抽水设备,4条50米长消防水袋,直径100的PVC管200米及弯管、胶的辅助材料,配电箱一个。 待泥卵层处理完成,及时用4:3:3级配的砂卵石分层回填、压实至标高136.5左右水位以上处,最后再用C15素混凝土一次性对集水坑范围内给予混凝土浇筑,使混凝土的重力将坑内最后一

软弱土地基处理方法之我见

软弱土地基处理方法之我见 近年来许多重要的工程和复杂的工业厂房在软弱土地基上兴建,工程实践的要求推动了软弱土地基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地基处理的途径愈来愈多,地基处理不仅应用于拟建工程,也可用于已建工程的地基处理,例如建筑物的加层扩建或对建成后出现的一些事故进行处理等。本文作者对软弱土地基的处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标签:软弱土地基处理方法 软弱土系指淤泥、淤泥质土和部分冲填土、杂填土及其他高压缩性土。由软弱土组成的地基称为软弱土地基。淤泥、淤泥质土在工程上统称为软土,由于软土地基的承载力较低,如果不做任何处理,一般不能承受较大的建筑物荷载。所以在软土地基上修建建筑物,必须重视地基的变形和稳定问题。因此在软土地基上建造建筑物,要求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地基处理的目的主要是改善地基土的工程性质,达到满足建筑物对地基稳定和变形的要求,包括改善地基土的变形特性和渗透性,提高其抗剪强度和抗液化能力,消除其它不利影响。下面我就介绍一下软弱土地基的特点和几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 1 软弱土地基的特征 软弱土系指淤泥、淤泥质土和部分冲填上、杂填土及其它高压缩性土。由软弱土组成的地基称为软弱土地基。淤泥、淤泥质土在工程上统称为软土,其工程特性如下: 1.1 含水量较高,孔隙比较大据统计,软土的含水量一般为35%~80%,孔隙比为1~2。 1.2 压缩性较高软土的压缩系数在0.5~1.5MPa-1之间,有些高达4.5MPa-1,且其压缩性往往随着液限的增大而增加。 1.3 抗剪强度很低软土的天然不排水抗剪强度一般小于20kPa。其变化范围约在5~25kPa。 1.4 渗透性较差软土的渗透系数一般在i×10-5至i×10-7mm/s(i=1,2…,9)之间。因此软土层在自重或荷载作用下达到完全固结所需的时间很长。 1.5 具有显著的结构性特别是滨海相的软土,一旦受到扰动(振动、搅拌或搓揉等),其絮状结构受到破坏,土的强度显著降低,甚至呈流动状态。软土受到扰动后强度降低的特性可用灵敏度表示。我国东南沿海软土的灵敏度约为4~10,属高灵敏土。 1.6 具有明显的流变性软土在不变的剪应力的作用下,将连续产生缓慢的剪

浅谈软弱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浅谈软弱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分布较广,承载力低。根据黄土特性分析了黄土湿陷性原因,结合工程实际阐述了软弱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黄土;地基处理;方法 软弱黄土就是大孔土。在我国分布很广。软弱黄土泛指饱和的结构不稳定的黄色土,在自重压力或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发生显着下沉的现象。它的这种特性,会对结构物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使结构物基础大幅度沉降、折裂、倾斜,严重影响工程安全和使用。 1.湿陷性原因分析 软弱黄土在形成过程中,因气候干燥,有大量碳酸钙等盐类在土粒表面析出,沉淀成胶结物使土颗间牢固联结,阻止土骨架在自重作用下被压密。因而会有孔隙比大于1且肉眼可见的大孔结构。在干燥状态下,它具有垂直方向分布的小管道而有较高强度和较少压缩性,几乎能保持竖直的边坡。被水浸湿后,填充在土粒间的碳酸盐类等被溶解,土体结构迅速破坏。土粒在自重作用下向大孔中滑动,出现显著的附加下沉现象,即湿陷。可见,孔隙比高且有相当多可溶盐是湿陷的内因;水和压力是湿陷的外因。如果设计、施工或使用不当,由于湿陷条件(外因)造成建筑开裂、倾斜和倒塌等事故也经常发生。 2.软弱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存在问题及对策 软弱黄土地基处理的方法很多,在不同的地区,根据不同的地基土

质和不同的结构物,地基处理应选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在勘察阶段,经过现场取样,以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判定属于自重软弱黄土还是非自重软弱黄土,以及软弱黄土层的厚度、湿陷等级、类别后,通过经济分析比较,综合考虑工艺环境、工期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最后选择一个最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经过优化设计后,确保满足处理后的地基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变形条件的要求。所采用的有垫层法、强夯法、灰土桩挤密法、深层搅拌桩法、振冲碎石桩法等。 2.1 垫层法 2.1.1 垫层法将基底以下湿陷性土层全部挖除或挖至预计的深度,然后以灰土或素土及级配良好的砂砾或碎石分层回填夯实。垫层厚度一般为1.0~ 3.0m。它消除了垫层范围内的湿陷性,减轻或避免了地基因附加压力产生的湿陷,可以使地基的自重湿陷表现不出来。这种方法施工简易,效果显着,是一种常用的地基浅层处理或部分湿陷性处理方法,经这种方法处理的灰土垫层的地基承载力可达到300KPa(素土垫层可达200KPa)且有良好的均匀性。 2.1.2 施工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垫层处理方法差的主要原因,由于垫层的厚、宽均未达到建筑对地基的要求,所以仍会发生较大沉陷。 (1)地基土的含水量,对于含水量较大,或曾局部基坑进水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凉晒等),严格控制灰土(或素土)的最佳含水量,对接近最佳含水量时,宁小勿大,偏大时土体强度则显着下降,变形明显增大。 (2)垫层处理的宽度要达到规范要求,使碾压设备能充分碾压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