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文化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珠海生态环境优美,山水相间,陆岛相望,气候宜人,是全国唯一以整体城市景观入选“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的城市。
人居环境一流,1990年以来十次荣获全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第一;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联合国人居中心授予的“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
连续多年被评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曾荣获联合国“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
不久前珠海又获得了“中国魅力城市”的称号。
珠海是一座具有浓郁现代代文化氛围的城市。
从浪漫的休闲海滩,到欧式的午夜酒吧;从万头攒动的娱乐广场,到温馨宁静的文化馆站,珠海文化的内涵被放大,成为一种具有经济推力的“大文化”。
1. 民居文化有有会馆、碉楼、祠堂和数十所民居,格局齐整。
2. 民俗文化疍家人唱的歌叫沙田民歌,有170多年历史,民间还有一种风格原始的祭神求福活动,人称“飘色”,是用巧妙的支撑装置将盛妆的男女幼童,高擎在半空进行表演。
3. 留学文化4. 海洋文化香炉湾的“珠海渔女”雕塑,象征珠海是海洋的女儿;5. 度假文化珠海是海内外闻名的度假胜地。
休闲文化情侣路仿佛珠海的城市名片。
6. 酒吧文化是开放型的国际化城市,酒吧文化是不可或缺的城市色彩。
7. 沙滩文化8. 生态文化珠海高度注重生态保护,全国最大的海岸滩涂湿地保护区、全国最大的红树林保护区、全国罕见的水松林保护区、全国惟一的中华白海豚保护区,平添了珠海的生态魅力。
11. 宗祠文化珠海祠堂众多。
12. 餐饮文化港式海鲜粤菜、港式粤味早茶、澳门葡国菜等,以本地出产物为主、体珠海地方特色的十大珠海名菜,散透一种质朴的纯真。
13. 珠海有一百多个海岛,素有“百岛之市”美称。
城市规划和建设独具匠心,突出旅游意识。
五. 美丽的珠海全年温暖湿润,冬天不冷,夏天也不会特别热,再加上清新的空气和整洁的城市环境,一年四季都让你流连忘返。
珠海位于珠江口的西南部,因位于珠江注入南海之处而得名。
唐宋以前,西北江三角洲的滨海线处于五桂山(今中山市境内)以北,珠海全境为散落在珠江河口外的偏僻海岛。
公元前221年隶属南海郡番禺县,汉朝隶属番禺县,晋至陈朝隶属东官郡,隋朝隶属宝安县,唐代隶属东莞县。
宋朝以后,因这里盐业和银矿业兴旺,开始在山场村设置香山镇。
至绍兴二十二年(1152)设置香山县,隶属广州府,沿至元、明、清三代。
1953年建县,1979年建市,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
有关珠海地名出处的传说颇多,但最经得起推敲的还应该是从地理角度给予的释义。
珠海唐家与伶仃洋之间海域,古代就被当地居民称之为“珠海”。
在《唐氏族谱》上,有人取名为“唐珠海”(明朝永乐年间)。
民国初年唐家三峰小学的《校歌》中,其歌词有“前环珠海,后枕鹅峰”之句。
可见这片海域早已有“珠海”之称。
因此,珠海建县时,由于这一地区位于珠江出海之处,故称之为“珠海”。
珠海大部分地区原属中山县,1953年从中山、东莞、宝安县划出一部分沿海地区和岛屿设立珠海县,县城设在今唐家镇。
1958年珠海县归并于中山县,1961年恢复珠海县建制,县城改设于香洲。
197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为省辖市。
1983年,斗门县划入珠海市。
珠海经济特区成立于1980年8月,当时特区面积只有6.81平方千米,以后经两次调整,特区面积扩大到121平方千米。
目前珠海市下辖香洲区、金湾区、斗门区(原斗门县)、高新区。
珠海市博物馆里的古物介绍古物的意义与价值古物作为珠海市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这些古物不仅是过去文明的见证,还能够让人们通过触摸、观赏、学习等方式,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独特魅力。
古物的分类与特点1. 考古发现类古物•陶瓷器•bronz器•玉器•秦俑2. 历史文物类古物•明代字画•清代家具•传世珍宝3. 民俗文化类古物•传统服饰•手工艺品•民间乐器4. 专题展览类古物•主题为某一历史时期或特定文化的古物古物的保护与修复1. 文物保护意识的强化•依法加强文物保护•提升社会对文物保护的认知2. 古物修复与保存技术•文物修复工艺的研发与创新•高端设备的应用与推广3. 文物保护与社区教育•将文物保护融入社区教育•培养社区居民的文物保护意识珠海市博物馆的古物展览1. 历史时期专题展览•春秋战国时期–展示该时期的陶瓷器、bronz器等•唐朝盛世–展示唐代的字画、珍宝等2. 文化主题专题展览•中华楹联文化–展示楹联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中医药文化–展示中医药的发展与特点3. 珠海本地文化展览•潮汕文化–展示珠海地区的潮汕文化•渔家文化–展示珠海的渔家文化风情古物展览的教育意义1. 增强历史意识•通过观展,让人们对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帮助人们认识和珍惜历史文化遗产2. 培养审美能力•通过观赏艺术品,提升观众对美的鉴赏力•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3. 传承优秀文化•通过古物展览,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培养社会对文化传统的重视和保护总结珠海市博物馆里的古物展览丰富多彩,既包括考古发现类的古物,也有历史文物、民俗文化和专题展览类的古物。
这些古物不仅有着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还能够让观众从中学习、体验,增强历史意识、培养审美能力,传承优秀文化。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古物,博物馆还加强了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并通过社区教育将文物保护的意识传递给更多的人们。
我们应当珍惜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一同呵护、传承并享受其中的美好和魅力。
珠海历史文化遗产现状透视“只用了短短数年时间,珠海从一个偏僻的小渔村发展成为了今天的现代化都市……”回顾珠海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时,也许这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句话了。
然而,在文物保护工作者的眼中,珠海绝不是曾经的小渔村。
“早在五千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便有先民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近代这里更是名人辈出之地。
”市文化局文物科科长潘恒动情地告诉记者:“珠海有近300处文物,这些都是先民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也是珠海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见证!”文物资源印证时代变迁对珠海境内文物进行地毯式普查工作始于1957年。
广东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在珠海进行考古调查,采集到一批陶器、石器。
1982年,由市文化、规划、建设和民政等11个部门组成的“珠海市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文物全面普查工作。
经过3年深入细致的调查、勘察,基本掌握了全市200多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文物点的分布情况,既摸清家底又收集到一批文物,为我市文物工作奠定了基础。
随后,我市又有重点地进行了数次考古发掘,有人用“遍地是金”来形容那时的情形。
1985年,淇澳岛东澳湾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1989年,淇澳后沙湾遗址联合发掘;1992年,大虎水井口遗址;1997年至2000年,高栏岛宝镜湾遗址进行多次考古发掘,揭露面积500多平方米……一次又一次考古上的重要发现让大家喜出望外。
“每一次发掘的成果都印证着时代的变迁,”潘恒说:“这些成果对探讨这一时期珠三角地区特别是滨海地区和海岛上的古代人类生活面貌有重要意义。
”最关键的工作是保护从新石器时代到先秦时期的高栏岛宝镜湾遗址、淇澳岛东澳湾沙丘遗址、三灶草堂湾沙丘遗址,到距今三千多年的高栏岛宝镜湾摩崖石刻画;从明清时期的南门菉猗堂、北山杨氏大宗祠、梅溪牌坊等古建筑,到卢慕贞、唐绍仪、苏兆征等一批近代历史名人的故居,每一处文物古迹都是珠海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见证。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最关键的工作是保护。
斗门文化风俗礼仪斗门的婚俗斗门水乡,有一种流行了几百年的民俗——水上婚嫁。
经过几百年的沧桑变化和数代人的融合、沉淀,形成了斗门水乡特有的民俗,其主要特征是:一是婚嫁过程形式繁复多样,讲究礼仪,有着比较固定的程序和约定俗成的礼仪物品。
礼仪主要有“坐高堂”、“上头”、“叹家姐”、“花船迎亲”、“回门”等。
二是与居住的水环境不可分离,有明显“水”的特征。
如“花船迎亲”,向“船太公”、“海龙王”敬拜等。
三是与沙田民歌有不可分离的联系。
“斗门水上婚嫁”这一民俗“土”而有风情,她的价值在于:一、她既是一种民俗,也是一种文化,并且是一种多元素的文化。
二、民俗价值高。
斗门水上婚嫁,是斗门特有的水乡习俗风情,具有文化身份认同的意义,也是维系海外侨胞、港澳同胞乡情的精神纽带。
不少侨胞在海外婚嫁,都模仿这种仪式,既得民俗文化的熏陶,也有亲情的乐趣。
三、具有较高的民俗欣赏价值和审美价值。
她每一项仪式都蕴含吉祥、美好的寓意。
婚礼过程,既是沙田民歌的艺术欣赏,又是快乐、感恩和孝顺情感的寄托与流露。
四、带动了群众性的民歌创作和演唱活动。
五、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
多年来,斗门水上婚嫁的一些习俗也逐渐影响到中山、新会等周边地区的水乡,为婚姻喜庆带来无穷乐趣。
20XX年6月,斗门水上婚嫁习俗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饮食文化在珠海斗门地区,捕捞禾虫、吃禾虫有着悠久的历史。
每年农历的三月、四月和八月的初一、十五大潮时,这里大量成熟的禾虫便从稻禾、水草的根部冒出来,漂浮于水面,流入虎跳门水道,这些时段便是捕捞禾虫的黄金时期,被称为“禾虫造”。
据说,宋末元初每逢“禾虫造”,当地禾虫非常多,然而由于人们大多习惯吃鱼、虾、蟹等海鲜,对“其貌不扬”的禾虫不屑一顾,于是将捕获的禾虫用来喂鸭子。
后来,人们发现吃了禾虫的鸭子长得特别快,而且鸭子肉质鲜美,于是一些大胆的人就开始采用各种烹调方法尝试烹制禾虫菜肴,结果发现味道奇香,又可滋补身体。
Art World艺览天下活态视角下珠海三灶编织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陈 婕 傅美婷 方 舟 蔡 媛(广州航海学院国际邮轮游艇学院,广东广州 510725)摘 要: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当代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本文从活态视角出发,以珠海三灶编织为例,探讨三灶编织非遗文化活态传承的相关策略。
笔者通过实地调研、文献分析等方法,发现目前珠海三灶编织存在着技艺传承后继无人、传承方式单一等问题,并从活态视角提出传统手工艺类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优化路径,为珠海三灶编织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活态传承;非遗文化;三灶编织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引言非遗文化是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以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元素,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
而活态传承是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最佳路径,非遗文化保护的根本目的在于存续活态传承,这是衡量非遗文化保护方式合理性的基本准则[2]。
广东省珠海三灶编织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探索其传承与保护新路径,能够为三灶镇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本文以珠海三灶编织非遗文化的发展现状为基础,从活态的视角出发,探索其传承和保护的路径,以实现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与活态保护,也为其他地区的非遗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借鉴。
一、活态传承研究活态传承是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成发展的环境当中进行保护和传承,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过程当中进行传承与发展的传承方式。
这种传承方式能够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终极目的。
本文中“活态传承”指的是学习、保护和传承珠海三灶编织非遗文化,并将非遗技艺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让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享受到非遗文化带来的好处和美感[3]。
笔者以“非遗文化活态传承”为主题,在中国知网(CNKI)进行检索,检索的日期截至2023年11月6日,共有306篇文献。
笔者通过对这些文献进行研究发现,虽然具有一定数量的学者对非遗文化活态传承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看法,但其研究也存在着不足,这些研究以微观层面为主,缺少宏观视角。
第15卷第1期V ol.15N o.1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Z huha i C i t y Pol yt ec hni c col l e ge 2009年3月M a r.2009近年来,珠海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最突出的,有两件大喜事:第一件事是2006年珠海宝镜湾遗址、陈芳家宅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使珠海的国保单位,实现了零的突破;第二件事是2007年,唐家湾镇被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公布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第三批),使珠海历史街区保护有了新的模式。
再就是珠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一、珠海的两处国保单位作为国保单位的宝镜湾遗址:位于珠海市高栏岛宝镜湾及其风猛鹰山山坡,是距今约4000多年的海岛型史前文化遗址,占地面积30余万平方米。
1989年发现宝镜湾岩画,1997年至2000年间,省、市考古部门4次对岩画附近的遗址进行抢救性的试掘和发掘工作。
发现红烧土面、柱子洞、泥墙等居住遗迹和大量陶器、石器、玉器、水晶器。
发现上千件石网坠和大型石锚,反映史前海岛渔捞生活。
在宝镜湾的宝镜石、天才石、大坪石、太阳石和藏宝洞,发现5处共7幅石刻岩画。
宝镜湾岩画于1989年公布为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升格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宝镜湾遗址(含宝镜湾岩画)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珠海宝镜湾遗址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历了较长的历程,可谓漫漫十年长路。
早在上世纪九十代初,就已经开始申报,当时宝镜湾遗址只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还不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最初是以宝镜湾岩画作为主题申报,据珠海从北京请来的搞岩画保护的专家透露,宝镜湾岩画当时已经过了好几关,但最后还是被刷下来了。
这样一拖就是十多年。
另一处国保单位陈芳家宅:位于珠海市前山梅溪村。
由祠堂、大屋、洋楼、花厅、牌坊、墓园所组成,占地面积达4.5万平方米。
陈芳(1825—1906),字国芬,珠海梅溪村人。
珠海的历史文化简介
珠海是一座海滨城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伶仃洋海域中。
珠海的名字来源于明末清初的民族英雄林则徐。
清朝雍正年间,由于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从香山县南屏镇(今珠海市斗门区)迁至海滨乡(今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的林姓家族,在此建立了“南屏林氏”,林氏家族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以林姓家族为中心的村落。
此后又有林姓迁居珠海斗门外伶仃洋(今万山群岛)等地。
清乾隆年间,“南屏林氏”迁居金湾区三灶镇(今珠海市斗门区)后,林氏家族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壮大,成为当地望族。
据《三灶林家族谱》记载:林氏家族自清乾隆年间由香山迁入珠海时已有13世,此后又有许多人迁往外地,但祖居仍在珠海市斗门区三灶镇。
到了光绪年间,林氏家族已是“南屏林氏”中的最大望族。
从清乾隆年间开始到20世纪初,“南屏林氏”已经成为珠海市的名门望族。
20世纪初的珠海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曾有过光辉的一页。
—— 1 —1 —。
珠海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原创实用版)目录1.珠海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简介2.珠海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3.珠海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项目4.珠海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正文珠海,一座位于广东省珠江口西岸的美丽海滨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珠海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对这座城市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的重要举措,旨在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珠海独特的文化基因。
珠海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
这些类别涵盖了珠海地区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展示了珠海人民在历史长河中的智慧和创造力。
在民间文学方面,珠海的渔民文化、疍家文化等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传统音乐方面,珠海的斗门潮州音乐、三灶民歌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传统舞蹈方面,珠海的斗门水乡船艇舞、三灶鹤舞等均为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舞蹈。
传统戏剧方面,珠海的粤剧、潮剧等地方戏曲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曲艺方面,珠海的粤曲、讲古等形式多样的曲艺表演深受群众喜爱。
传统体育方面,珠海的洪拳、咏春拳等具有很高的武术价值。
游艺与杂技方面,珠海的飞车、走钢丝等杂技表演具有极高的技艺水平。
传统美术方面,珠海的剪纸、广绣等民间工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传统技艺方面,珠海的斗门陶瓷、三灶编织等传统技艺世代相传。
传统医药方面,珠海的中医、中药等具有悠久的历史。
民俗方面,珠海的端午节龙舟赛、重阳节登高等传统习俗富有地方特色。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珠海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比如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专项保护和传承工作。
同时,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非遗文化节、民间艺术表演等,让更多的市民和游客了解、接触珠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外,一些学校还开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课程,让年轻一代能够学习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
我的家乡美丽的珠海珠海,这个美丽的城市坐落在中国的南部,紧邻着港澳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海岸线和自然资源。
作为我亲爱的家乡,珠海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人们。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向大家介绍我家乡珠海的美丽与魅力。
一. 自然风光珠海位于珠江口的南岸,拥有广阔的海湾和碧波荡漾的大海。
这里的天空湛蓝,海水清澈见底,沙滩洁白细腻。
每年夏天,成千上万的游客来到我们的家乡,享受着阳光沙滩和海浪的欢快。
而在其他季节,散步于沙滩上,感受海风的轻拂是一种惬意而宁静的享受。
此外,珠海还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如美丽的大梅沙、清澈的洪湖水库、壮丽的岳阳楼等。
游客可以在这些地方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放松身心,体验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二. 城市面貌作为一个融合了现代化与古老风貌的城市,珠海给人一种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感觉。
城市的建设呈现出高大上的特点,却又不乏富有文化底蕴的历史建筑。
比如,具有代表性的拱北口岸和横琴口岸,它们是连接珠海与港澳地区的交通要道,同时也是众多游客进入珠海的入口。
除此之外,珠海还有许多现代化的建筑物,如摩天大楼、购物中心和豪华酒店等。
这些高楼大厦和繁华的商业区代表着城市的繁荣与发展,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享受。
三. 特色文化珠海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景和壮观的城市面貌,还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珠海的居民以其热情好客和友善的态度而闻名,他们热爱生活,注重家庭和睦。
每当有重要的节日或活动,居民们总是会欢聚一堂,共同庆祝。
这些团聚活动包括传统的元宵节灯谜晚会、盛大的龙舟赛和欢快的舞狮表演,都是对我们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并且,珠海还拥有着独特的美食文化。
海鲜是我们家乡的特色之一,每天海鲜市场都会让人目不暇接。
各种新鲜的海鲜供应,如虾、蟹、鱼等,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而且,我们的当地菜肴也非常有特色,如烧腊、珠江三鲜、双皮奶等,无不让人垂涎欲滴。
四. 旅游资源珠海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珠海特色文化报告1. 引言珠海是中国南部一个独特的城市,这里融合了各种不同的文化元素。
本文将介绍珠海特色文化的几个方面,包括风俗习惯、传统节日和地方美食。
2. 风俗习惯珠海的风俗习惯反映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渔民文化。
许多珠海居民依赖海洋为生,因此渔民文化在这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渔民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对整个城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另外,珠海居民也非常重视家庭和亲情。
家庭在他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珠海,家人之间的互助和关怀常常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价值观。
3. 传统节日珠海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最重要的是春节。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珠海人们共度团圆的时刻。
在春节期间,珠海各地将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舞龙舞狮、放鞭炮和观看烟花等。
此外,还有一些与海洋相关的传统节日,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
4. 地方美食珠海有许多独特的地方美食,其中最著名的是珠海粥。
珠海粥是一道以海鲜为主要原料的粥类食物,口感鲜美。
珠海还以其独特的海鲜文化而闻名,包括新鲜的海鲜水产和各种海鲜烹饪方式。
在珠海,您可以品尝到各种美味的海鲜,如龙虾、螃蟹、鱼等。
此外,珠海还有一些特色小吃,如珠海糖水和葡式蛋挞等。
这些小吃经过了珠海多年的发展和创新,口感独特,让人回味无穷。
5. 总结珠海作为一个独特的城市,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特色。
渔民文化、家庭价值观、传统节日和地方美食都是珠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珠海旅行的过程中,您可以体验到这些特色文化,并深入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和传统。
珠海的文化将给您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珠海渔女简介
珠海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拥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深厚的渔业文化。
而在这里,有一群特殊的女性,她们就是珠海渔女。
珠海渔女,顾名思义,就是在珠海从事渔业工作的女性。
她们大多数是家庭妇女,有些还是年轻的女孩子,她们每天清晨就会来到码头,开始忙碌的一天。
珠海渔女的工作非常辛苦,每天凌晨就要起床,然后划着小船出海捕鱼。
在海上,她们需要忍受风浪的袭击,还要面对鱼群的反抗。
有时候,她们会在海上待上几天,直到鱼货充足为止。
在这个过程中,她们需要勇气、毅力和耐心。
珠海渔女的工作不仅仅是在海上捕鱼,她们还需要处理鱼货。
一些鱼需要清洗、剖开、去鳞、去内脏等等。
这些工作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因为不同的鱼需要不同的处理方式。
在处理鱼货的过程中,珠海渔女们也发挥了她们的聪明才智。
珠海渔女的工作虽然辛苦,但是她们却很有爱心。
每次她们回来的时候,都会带上一些新鲜的海鲜,送给家人和邻居。
有些珠海渔女还会把自己的渔获捐给慈善机构,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珠海渔女不仅仅是一群勤劳的女性,她们还是珠海渔业文化的代表。
在珠海,渔业文化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而渔女们则是这个文化的传承者。
她们会讲述自己的故事,传承自己的技能和经验,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珠海的渔业文化。
总之,珠海渔女是一群勤劳、智慧、有爱心的女性。
她们的工作
虽然辛苦,但是她们却一直坚守在这个岗位上,为自己的家庭和社会做出了贡献。
她们也是珠海这个城市的一道风景线,让我们一起为她们点赞!。
珠海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根据珠海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公告,珠海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以下项目:
1. 珠海粤剧- 珠海市具有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剧本创作而闻名。
2. 珠海纸扇工艺- 珠海市传统手工艺品,使用竹竿和纸制成,具有独特的图案和装饰。
3. 珠海白莲花木雕- 珠海市传统木雕艺术,以其细腻的刻制技巧和独特的造型而著名。
4. 珠海香灰蜡染技艺- 珠海市传统染料工艺,使用植物提取物和香灰进行染色,色彩鲜艳持久。
5. 珠海梳篦制作技艺- 珠海市传统手工艺品,以梳子和篦子为主,制作精细,用途广泛。
6. 珠海花球制作技艺- 珠海市传统手工艺品,以花球为主要制作物,结合花艺和编织技术,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以上是珠海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部分项目,代表了珠海市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传统工艺技艺。
世界之窗珠海的独特建筑风格世界之窗是位于珠海市的一个大型主题公园,拥有各个国家的建筑和风景的复制品。
作为一个旅游胜地,世界之窗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
这些建筑物的设计和风格充分地体现了各个国家的文化和特色。
首先,世界之窗的独特建筑风格体现在大门建筑上。
大门装饰豪华,设计风格极具古典欧洲宫殿的风范。
大门两侧高耸的塔楼和镶嵌着金色装饰的拱门,给人一种庄重而高贵的感觉。
大门的设计灵感来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主教座堂,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氛围。
进入世界之窗后,我们可以看到各个国家的建筑群落。
比如,印度建筑区域的设计完美地展现了印度的宗教和文化特色。
巨大的印度寺庙和多彩的雕塑完美地展现了印度的宗教信仰和建筑风格。
同时,希腊建筑区域的白色建筑和蓝色圆顶更是将人们带回到了古希腊的时代,给人一种宁静和神圣的感觉。
除了欧洲和亚洲的建筑风格外,非洲和美洲的建筑也在世界之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非洲区域以其独特的泥砖建筑和色彩斑斓的壁画吸引着游客们的目光。
这里的建筑风格极具原始感,带有浓郁的土著文化特色。
而美洲区域则展示了北美和拉丁美洲的建筑风格,使人仿佛置身于墨西哥的吉卜赛建筑或者美国的乡村小镇。
此外,世界之窗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它的“迷你版”的建筑物。
世界之窗将许多著名的建筑物进行了缩小复制,如埃及的金字塔,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纽约的自由女神像等等。
这些迷你版的建筑物不仅仅是外观的复制,还原了原建筑物的细节和特色。
游客们可以在游览过程中近距离地观察这些世界名胜的复制品,仿佛置身于全球最知名的地标景点。
总之,世界之窗珠海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成为了一个国际化的旅游胜地。
这里的建筑复制品完美地展示了世界各国的文化和特色,让人们在不同的建筑风格中感受到了世界的多样性和美丽。
无论是对建筑艺术的热爱还是对各国文化的探索,世界之窗都将带给您独特的视觉享受和文化体验。
珠海市博物馆里的古物介绍
珠海市博物馆是一座展示珠海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收藏了许多珠海地区的古物,其中包括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历史遗迹。
这些古物展示了珠海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风貌和文化底蕴,让人们更加了解这座城市的过去。
在珠海市博物馆里展示的古物中,有一件非常引人注目的文物是一把古代青铜器。
这件青铜器是一把古代的青铜鼎,鼎的造型古朴典雅,雕刻精美,展示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青铜鼎在古代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礼器,用来祭祀神灵或举行庄严的仪式,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另外,在珠海市博物馆里还展示了一件古代的瓷器。
这件瓷器是一件宋代的青瓷,制作精美,釉色青莹,器形端庄。
宋代是中国瓷器制作的鼎盛时期,宋青瓷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闻名于世。
这件宋青瓷在珠海市博物馆里展示出来,让人们可以欣赏到宋代瓷器的卓越之处,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
此外,珠海市博物馆还收藏了一些古代的书画作品。
这些书画作品包括了许多名家的作品,如张大千、徐悲鸿等,展现了古代文人墨客的艺术风采。
这些书画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艺,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欣赏。
通过这些书画作品,人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文人的情怀和墨客的艺术修养,感受到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的来说,珠海市博物馆里展示的古物无论是青铜器、瓷器还是书画作品,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展示了珠海的丰富文化底蕴和悠久历史。
这些古物不仅是珠海市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文明的珍贵瑰宝,让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的精神。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前来珠海市博物馆参观,感受古物的魅力,了解古代文化的魅力,珍惜和传承中华文明的宝贵财富。
珠海文化
民居文化:
已有170余年历史的会同村,是一处保存完整的清代民居建筑群。
占地9.6万平方米的村子里,有会馆、碉楼、祠堂和数十所民居,格局齐整。
而梅溪村的陈芳家宅,也有110余年历史,作为清驻夏威夷首任领事陈芳的家庭庄园,占地5.7万平方米的建筑群雕梁画栋,中西合璧,人称“岭南大宅门”。
民俗文化:
珠海的疍家人,是过去被称为“水流柴”的海上渔民。
疍家人唱的歌叫沙田民歌,至今已有170多年历史,分为高堂歌、咸水歌、大罾歌等,歌声高亢宏亮。
珠海民间还有一种风格原始的祭神求福活动,人称“飘色”,是用巧妙的支撑装置将盛妆的男女幼童,高擎在半空进行表演,具有罕见的文化智慧。
酒吧文化:
毗邻港澳的珠海,是开放型的国际化城市,酒吧文化是不可或缺的城市色彩。
水湾路的酒吧一条街,虽然不及香港的兰桂坊热闹,但掩映在绿色园林中的露天欧式情调、正宗的葡萄牙红酒和德国啤酒,却也吸引了流连忘返的国内外酒客。
今年,在湾仔的濠江边和斗门的白藤湖畔,又有两条新的酒吧街即将建成。
沙滩文化:
珠海有340多个海滩,虽然多数尚未开发,但珠海人的海滩情结却已难割舍。
从市区的菱角咀,到高栏岛的飞沙滩;从东澳岛的南沙湾,到三灶岛的金海岸;从外仃伶的银沙泳场,到荷包岛的大南湾,珠海人在月下的海滩踏浪弄潮、篝火野炊,好不惬意!而每年一届的沙滩音乐派对,更仿佛盛况无比的海神节。
演艺文化:
珠海的合唱艺术在海内外颇为知名,多次赴美国、新加坡等国交流。
全国教师合唱节也在珠海落户。
海泉湾的歌舞晚会将现代声光技术融入古老的海滩,女子中乐团则将幽扬的千年中华古韵洒落在年轻的经济特区城市。
珠海粤剧团的姚志强、赖琼霞更先后荣获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
影视文化:
珠海因优美的城市环境,成为国内影视摄制单位普遍看好的外景地。
每天都有摄制组在珠海拍戏,最多时竟有八部影视作品同时在珠海拍摄。
电视连续剧《失乐园》、《绿萝花》、《棋行
天下》、《可怜天下父母心》等,均以珠海为主要外景,并由此带旺了珠海的影视制作业和演艺服务业。
传媒文化:
珠海的传媒品种比较齐全。
有一张日报、一张晚报、一本时尚期刊、一本通俗文学期刊、一家图书出版社、一家音像出版社,形成了“两报四社”规模的珠海报业集团;三个电视频道、两个立体声广播频道、一张生活类周报,组成了珠海广播电视台。
近年来,珠海政府网站、“珠海视窗”等网络传媒也迅速崛起。
广场文化:
全市50多个大小不等的文化广场,成为群众文化活动主阵地。
9个人民团体分头组织,市财政连年拨款扶持,每年70多万人参与,形成了以人民团体为主,社会各界齐抓共建广场文化的崭新模式。
市政府要求:规划与建设部门统一行动,确保2010年前每个街道办(镇)建成不少于一个3000平方米的中心文化广场。
堂馆文化:
从2001年起,市财政每年投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经费5000万元,并逐年递增1000万元。
目前,珠海博物馆一期、珠海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珠海大会堂改造工程、珠海图书馆、珠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古元美术馆等完工并投入使用。
珠海音乐厅等也在规划之中。
生态文化:
珠海高度注重生态保护,形成了独特的生态文化。
全国最大的海岸滩涂湿地保护区、全国最大的红树林保护区、全国罕见的水松林保护区、全国惟一的中华白海豚保护区,平添了珠海的生态魅力。
而横琴岛上依山临海的深井村,更因草木葱翠、空气清新,被珠海市确定为“生态文明示范村创建点”。
宗祠文化:
珠海祠堂众多。
黄杨山一带有多个赵氏大宗祠,均为南宋王朝兵败崖门之后,由散居当地的皇室后代所建,其中南门的绿漪堂保存最为完好;明代的荔山黄氏大宗祠,记录了族人的吏治;清同治年间的杨氏大宗祠,则是杨家将后代南迁后的祖祠,保存有朝廷褒奖的封匾。
这些古祠堂,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创意文化:
珠海的“全球悟空创意行动”,堪称中国民族卡通走向世界的先行者。
该行动以中国传统的卡通动漫形式与汉语言教学相结合的形式,打造创意文化的核心产业。
“火车头设计”则在珠海建立了一个卡通形象设计节目制作品牌形象授权衍生产品及市场营销等各环节相互促
进的良性产业链。
餐饮文化:
珠海毗邻港澳,本身又是移民城市。
港式海鲜粤菜、港式粤味早茶、澳门葡国菜等,作为高档餐饮的主流特色,洋溢着浓郁的港澳风情。
以本地出产物为主、体现珠海地方人文特色的“浪漫蚝情”等十大珠海名菜,散透一种质朴的纯真。
而风味各异的潮州、湖南、四川、东北、中原、西北菜系,更体现珠海餐饮文化的包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