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海上安全形势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正式版)
- 格式:docx
- 大小:144.05 KB
- 文档页数:7
军事理论论文-中国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军事理论课论文—中国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号:1311151029 专业:13工程管理学生:陆涛国防建设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的体现,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和平安定的保证。
中国位于亚洲的东方,被太平洋、印度洋环绕,同时也是个大的内陆国家与多个国家领土接壤。
重要的是中国是一个大的发展中国家,它的发展可以影响亚洲乃至世界,所以它需要有健全的外交政策、手段,及强大的国防实力,去捍卫领土完整祖国统一、领空及其专属海域的掌控权。
所以国防建设对中国而言是重要而又必要的。
现如今,钓鱼岛问题争论不断。
早在八十年代初,邓小平为了维护中日两国友好关系,针对钓鱼岛主权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和日本经济的停滞不前,九十年代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被探测到藏有大量的石油资源,足以使全中国消耗6。
5年,加上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和每年十五万吨的渔业资源。
日本当局先发制人,向钓鱼岛宣示主权。
直到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周年的今天,日本政府多次对钓鱼岛采取单方面行动,中国政府不断表示抗议,态度强烈,使得两国关系陷入僵局。
中日钓鱼岛之争实质是两国政府的利益争端,而这场争端的胜利与否取决于本国实力。
主观意义上讲,这也使扞卫祖国领土的斗争,而这场斗争的胜利与否取决于国家民族的凝聚力和人民对政府的信任。
除此之外,南海问题也是我国国民关注的焦点。
南海是世界著名的热带大陆边缘海之一,以闽粤沿海省界到诏安的宫古半岛经台湾浅滩到台湾岛南端的鹅銮鼻的连线与东海相接。
整个南海几乎被大陆、半岛和岛屿所包围,南海与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海疆边防。
南海地区的气候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
南沙群岛上灌木繁茂,海鸟群集。
底栖生物极为丰富,水产种类繁多,是中国海洋渔业最大的热带鱼场。
南沙群岛海域蕴藏着大量的矿藏资源,其中尤以油气资源极其丰富。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南海和南沙群岛的战略地位日益显现出来,许多国家觊觎南海石油资源是南海争端激化的主要原因。
加强我国海防安全建设的必要性及对策姓名:程芳芳班级:11政本学号:201102010038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自古国家之重者,领土主权也。
我国作为一个海陆面积达到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大国,陆地国防安全固然重要,然而海上领土和主权完整也不容忽视。
回顾我国历史上跟亚洲各国发生的领土纠纷,旨要申明和强调海防安全对我国国防安全的重要性。
所谓海防,指在沿海地区和领海内布置的防务,在国家的领海,为了防备和抵抗外敌的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
国家的领海是神圣且不可侵犯的,加强海防建设,采取有效的防卫和管理措施,对于维护国家的安全和权益是至关重要的。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海岛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复杂原因,在属于我国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权益中,有大约12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中。
近十几年来随着各国对海洋资源的加剧开发,我国南海,东海诸多海域资源处于各国虎视眈眈之下,更有甚者,公然挑战我国海洋主权,置联合国公约于不顾,非法开采我国海洋资源。
我国目前的海上安全的形式是比较严峻的,防御纵深不够,防御态势不好,作战主动权不多,中国很多时候都是采取被动防御的方针,很多时候采取的方式都不够硬,对外颇显的求和一种方式,这个在钓鱼岛一序列事情上尤为显著,这也许和目前中国经济状况国情有所关联吧。
因此,为了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加强海防建设是迫切需要的。
中国作为一个相对而言的大国,海上的力量并不是很强大,海防所面对的挑战也是很多的,从国家利益赋予海上国防力量的任务来看,第一个就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同时,保护我国的海洋权益不受侵害和损失,保护中国迅速发展的外向型经济利益。
另外,从战争形态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的角度来看,抵御以远距离精确打击为主的现代高科技战争的威胁也是中国海防力量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
建立和完善我国海防实力,扩大海防防御和战略战线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我国军事实力和主权宣示的一种有效战略途径。
海洋与国防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海洋——缔造民族的荣辱兴衰。
中国是世界最早开发和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
关于海洋的重要性马克思曾说过,“不能想象一个伟大的民族能够与海洋相隔绝”。
当前,随着陆地资源的减少和海洋资源开发力度加大,海洋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海洋是国家利益拓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已成为各国共识。
传统的海洋渔业、海洋盐业及海洋运输业在我国有过辉煌的历史,但后来的中国疏远了海洋,由于实行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的政策,使我国海洋事业走上了曲折之路。
历代统治者一直缺乏海洋战略意识,对海洋重要性的认识时轻时重,而“重陆轻海”的思想却是一贯的,并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而且其战略视野也一直局限于我国沿海,更多的则是在近岸海域。
他们很少想到要以海上扩张来繁荣自己的国家,也从来没有想过要控制海洋和海上交通线。
即使郑和七下西洋,也并非有什么经济和军事目的。
不过他之后的见解体现了一种以军事力量为后盾,以海上贸易为手段,对海上敌国实施威慑的思想,这是我国至今为止见到的早期最为深刻的海权论述,其内容和现代海权论神似,且比马汉的“海上权力”论早了近500年。
明朝中叶以后,欧洲殖民主义国家纷纷从海上向东扩张的时候,中国的统治者却开始实行背向海洋的闭关锁国的政策,自动放弃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海上优势。
中国的门户就是在这时被西方殖民者从海上打开的。
中国由此蒙受了一百多年的奇耻大辱。
沉痛的历史教训给人们许多深刻的启示。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认识海洋、开发海洋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各国对维护本国海洋权益问题高度重视。
海洋战略地位的日渐突出,除了缘于海洋已经成为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宝库、天然国际通道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之外,还有两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不可忽视:首先,维护海洋权益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世界上大约有3/4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都集中在距离海岸线200公里以内的地区。
这些地区的安全和稳定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根本利益和发展潜力。
国防建设的重要意义国防建设的重要意义国防建设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基石,是确保国家生存、发展及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
它不仅关乎军事安全,更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柱。
本文将从国防建设对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国际合作以及民族精神的影响等多个维度,深入探讨国防建设的重要意义。
国防建设:国家安全的核心保障国防建设是国家安全的首要防线,是抵御外部侵略、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安全的重要手段。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防建设的内涵不断拓展,从传统的军事防御扩展到包括信息战、网络战、太空战等新型作战领域。
●●抵御外部侵略:强大的国防力量是国家抵御外部势力侵略和干涉的坚实后盾。
通过建设现代化的军事设施和装备,提升军队的战斗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可以有效抵御外来侵略,确保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主权不受侵犯。
历史上,许多国家通过增强国防力量成功抵御了外部侵略。
例如,二战期间,英国通过加强空军力量和防空设施,成功抵御了德国的空袭,保卫了国家的安全。
●●维护社会稳定:国防建设不仅关乎军事安全,还对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一个强大的国防体系能够为国家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减少外部威胁带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现代社会中,国防力量的存在也对恐怖主义和跨国犯罪活动形成了有效的威慑,确保了社会的长治久安。
●国防建设: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国防建设不仅关乎国家安全,还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
通过国防建设,可以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创新,提高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国防建设需要大量的军事装备和设施,这直接带动了军事工业的发展。
同时,军事工业的发展又能够带动相关产业链的进步和创新,如材料科学、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等领域,从而推动整个国家科技水平的提升。
美国的国防工业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其先进的军事技术和装备不仅增强了国家的防御能力,还推动了民用科技的发展。
●●创造就业机会:国防建设不仅为军事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海上安全生产国防安全海上安全生产与国防安全是两个互相关联的重要领域。
海洋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国际贸易的重要通道,其安全生产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民安全。
因此,加强海上安全生产和国防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首先,海上安全生产是保障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海洋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能源资源,海上能源开发、海洋渔业和海洋运输等行业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然而,海上生产活动中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如船舶事故、海上污染和海盗袭击等。
这些安全问题不仅直接威胁到生命财产安全,更有可能造成国家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
因此,加强海上安全生产是保障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其次,海上安全生产与国防安全密切相关。
海洋是一种特殊的作战空间,海军力量的发展和海上安全的维护对国防安全至关重要。
海上是国家安全的前哨,在海上战争中,国防安全往往需要通过海上军事力量来实现。
因此,加强海上安全生产和国防安全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够提高国家在海上作战的能力,更好地保障国防安全。
如何加强海上安全生产和国防安全呢?首先,需要加强海上安全管理。
加强海上安全管理,包括完善海上安全法律法规、加强海上安全监管和加强安全培训等。
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海上生产活动,加强监管力度,提高安全意识,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海上安全生产。
其次,需要加强海上安全技术研究和装备建设。
海上安全技术研究是提高海上安全水平的重要保障。
通过加强海上安全技术研究,研发出适应海上操作特点的安全装备,可以有效提高海上生产活动的安全性能。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海上安全装备的更新和维护,保障其正常运行和使用。
最后,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维护海上安全生产和国防安全。
海上安全生产和国防安全是全球性问题,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技术,推动国际间的安全标准和规范的统一,形成合力,提高海上安全生产和国防安全的水平。
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
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的作用和地位在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是不可
替代的。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到来,国防建设更成为国家主导的国家和社
会发展的一项重要的重点工作,以满足国家安全需要,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
在大背景下,国防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应认真思考国防建设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国防建设是当今世界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当今世界,帝国主义、对立面和
冲突的风险正在加剧,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正处于一种不确定、复杂的状态。
实施国防建设,一方面能够有效防范各种外来威胁,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安全,帮助国家维持和平与稳定;
另一方面,强硬的台面也能够增强国家的国际地位,提高国家权力和尊严,为发展带来更
多有利条件。
其次,国防建设也为实现国家战略目标奠定了基础。
只有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建设
一个完善的国防建设体系,才能形成国家的安全网,满足军事和经济技术发展的要求,从
而为实现国家战略目标提供安全保证。
此外,国防建设还能够有效提高国家服务水平,帮
助社会在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等各种情况下的抗击能力,更好的为社会发展创造条件,保
障人民群众的利益,提供给他们更高层次的社会安全性。
综上所述,构建繁荣昌盛的国家,实施国防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国防建设的重要
性无可辩驳。
未来,要努力构建强大的核能力,持续完善体制机制,不断促进国防建设实
现更上一层楼,更好的服务国家和人民。
面对国家挑战,新时期发展中国家安全战略,国
防建设的重要性必将持续展现。
论中国海上安全形势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性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是一个陆海兼备的国家,海上安全是中国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其安全形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海洋权益之争愈演愈烈,突出的如中日钓鱼岛之争、中菲黄岩岛对峙,以及中越的南沙岛屿争端;二是全球性海盗和武装截船犯罪日益猖獗,如索马里、加勒比等海域海盗问题突出。
这两个问题都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都是涉及中国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重大问题。
从2012年开始,中国周边海上争端呈现出较强的对抗性。
黄岩岛对峙持续的时间长,而钓鱼岛争端的激烈程度也达到了历史新高点,日本试图将钓鱼岛“国有化”,而中国则抓住时机,推动了对钓鱼岛的实际管理。
截至2012年11月底,仅中国海监船该年度进入钓鱼岛12海里内执法就多达34次;12月,中国海监飞机首次抵达钓鱼岛领空,开启了对钓鱼岛的海空立体巡航,维权力度从未如此强硬。
在黄岩岛对峙中,中菲两国执法船只近身对抗,这种直接的、地理空间上的据点对峙,大大增加了冲突升级的概率。
其结果是,中国成功地实现了在黄岩岛海域的攻防转换,获得了对岛礁及其附属海域的实际控制权,致使菲律宾在中沙群岛遭受了近年来最大的挫败。
还有钓鱼岛主权争端问题已经成为横亘在中日两国间进行和平合作的最大障碍。
2010年是钓鱼岛主权争端升级的转折年,而2012年则集中展现了中日关于二战后国际秩序合法性的争论,钓鱼岛事件已被上升至国际秩序的高度。
随着中日双方空中对峙的加强,钓鱼岛争端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菲律宾、日本与中国在南、东两个方向发生海上争端并非偶然,两者之间具有很强的联动性。
海上争端的发生具有必然性随着中国实力和国家利益的扩展,中国海上力量的加速建设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2010年,国家海洋局发布《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0》,指出要维护中国在全球的海洋权益,建设海洋经济强国,同时形成海洋防卫战略和海洋科技战略。
但是目前,中国在海洋安全战略方面,与美国、日本等海洋强国相比,主要存在三个不足:1.我国没有专门海上安全方面的法律。
国际海洋形势变革背景下中国海洋安全战略在国际海洋形势变革的背景下,中国海洋安全战略逐渐成为中国海洋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海洋安全战略的核心目标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海洋安全,推动构建和平、安全、合作、共赢的海洋安全格局。
近年来,国际海洋形势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
一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使国际海洋交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地区冲突和争端加剧,非传统安全威胁不断涌现,为国际海洋安全带来了挑战。
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也日益突出,对国际海洋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中国海洋安全战略的重要性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国家之一,拥有广阔的海域和丰富的海洋资源。
海洋安全对于中国的发展和国家利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国海洋安全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确保国家安全、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保障海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海洋安全战略的基本原则是以和平、和谐为基础,推动国际海洋合作,坚持共赢的原则。
具体来说,中国海洋安全战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1. 依法行使主权。
中国坚持依法行使国家对海洋权益的主权,维护国家领土、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完整,同时尊重和维护其他国家的合法权益。
2. 和平解决争端。
中国主张通过对话、协商和谈判解决争端,积极参与国际海洋法律体系的建设,维护国际海洋秩序,推动建立和平稳定的海洋安全环境。
3. 加强海洋合作。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海洋合作和国际海洋组织,推动建立区域和国际海洋合作机制,促进不同国家间的共同发展和利益共享。
4. 维护海洋安全。
中国加强海洋安全防控体系建设,保护海洋科研、资源开发、海上交通等活动的安全,维护国家海洋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5. 推动海洋治理。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海洋治理,参与制定国际海洋规则,推动建立公正、合理、有效的国际海洋治理体系,促进全球海洋治理的协调和合作。
为了落实海洋安全战略,中国需要加强海洋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国内外舆论对海洋安全的认识和重视。
浅谈中国的海洋战略与国家安全(精选五篇)第一篇:浅谈中国的海洋战略与国家安全浅谈中国的海洋战略与国家安全09金融全英陈绮娴 20090200925摘要: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和人类的故乡,也是五洲通道和资源宝库。
古今中外的历史说明,海权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
大国崛起之路就是走向海洋、经略海洋、控制海洋之路。
因此已过的海权极为重要。
下文将回顾中国海洋的发展史,在谨记历史教训的同时,积极应对即将到来的威胁与挑战,并为日后的海洋发展战略作出自己的一番展望。
关键词:海洋战略国家安全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和人类的故乡,也是五洲通道和资源宝库。
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代欧洲就有了海权思想的萌芽,人们从古希腊、迦太基、古罗马争夺地中海通商要道的斗争中总结出:“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控制世界。
”19世纪末期,近代美国海权理论的奠基人马汉提出了海权思想,把争夺海权、控制海洋作为控制世界的关键,明确提出了海权“对于世界历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古今中外的历史说明,海权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
大国崛起之路就是走向海洋、经略海洋、控制海洋之路。
辉煌与屈辱中国是岛屿众多的陆海兼备的大国,有1.8万公里的海岸线,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有6500多个。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走向海洋的民族,是世界上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最早的国家。
从沿海地区居民大规模采拾贝类开始计算,中国海洋渔业至少已有7000年的历史,而利用海水制盐则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
1405年~1433年,明朝郑和率领庞大的远征船队七次下西洋远航,“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是中国航海史上最为辉煌的篇章,是组织最为严密、人数最多、规模最大、技术最完善的一次空前绝后的壮举,充分表明生活在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人完全可以成为海洋的征服者!中华民族虽然最早走向海洋,但并不具备海洋民族应当具有的海洋意识和海权意识。
近代中国备受列强欺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海洋意识淡漠,海军力量薄弱,海防废弛。
文件编号:TP-AR-L1663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论中国海上安全形势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正式
版)
论中国海上安全形势和国防建设的
重要性(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是一个陆海兼备的国家,海上
安全是中国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其安全形势主要表
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海洋权益之争愈演愈烈,突出的
如中日钓鱼岛之争、中菲黄岩岛对峙,以及中越的南
沙岛屿争端;二是全球性海盗和武装截船犯罪日益猖
獗,如索马里、加勒比等海域海盗问题突出。
这两个
问题都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都是涉及中国国家
安全和利益的重大问题。
从20xx年开始,中国周边海上争端呈现出较强
的对抗性。
黄岩岛对峙持续的时间长,而钓鱼岛争端
的激烈程度也达到了历史新高点,日本试图将钓鱼岛“国有化”,而中国则抓住时机,推动了对钓鱼岛的实际管理。
截至20xx年11月底,仅中国海监船该年度进入钓鱼岛12海里内执法就多达34次;12月,中国海监飞机首次抵达钓鱼岛领空,开启了对钓鱼岛的海空立体巡航,维权力度从未如此强硬。
在黄岩岛对峙中,中菲两国执法船只近身对抗,这种直接的、地理空间上的据点对峙,大大增加了冲突升级的概率。
其结果是,中国成功地实现了
在黄岩岛海域的攻防转换,获得了对岛礁及其附属海域的实际控制权,
致使菲律宾在中沙群岛遭受了近年来最大的挫败。
还有钓鱼岛主权争端问题已经成为横亘在中日两国间进行和平
合作的最大障碍。
20xx年是钓鱼岛主权争端升级的转折年,而20xx年则集中展现了中日关于二战后国际秩序合法性的争论,钓鱼岛事件已被上升至国际秩序的高度。
随着中日双方空中对峙的加强,钓鱼岛争端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菲律宾、日本与中国在南、东两个方向发生海上争端并非偶然,两者之间具有很强的联动性。
海上争端的发生具有必然性随着中国实力和国家利益的扩展,中国海上力量的加速建设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20xx年,国家海洋局发布《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0》,指出要维护中国在全球的海洋权益,建设海洋经济强国,同时形成海洋防卫战略和海洋科技战略。
但是目前,中国在海洋安全战略方面,与美国、
日本等海洋强国相比,主要存在三个不足:
1.我国没有专门海上安全方面的法律。
美国、日本等海洋强国非常重视海洋立法,从法律上建立海洋安全机制。
在中国现行的海洋立法中,海洋区域的军事利用、海洋军事行动等海洋安全方面的内容仍是空白。
这些空白让外国军用舰机在我国管辖海域的非法军事活动变得肆无忌惮。
2.我国尚未建立统一的海上执法力量。
随着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海洋开发的深入以及对外合作交流的增加,外国船只进入我国管辖海域的活动也越来越频繁。
因此我国应建立一只统一的准军事性执力量,整合现有执法队伍,提高海上执法效率,加大海上执法力度,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3.我国尚未设立防空识别区。
典型的如20xx年
中美海南撞机事件,本来完全是美方为刺探中国情报的故意制造的一起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挑衅行为,但美国认为,美机是在“国际空域”飞行。
那么如果我国已经建立防空识别区,美国航空器进入我国之前就必须想中国有关部门提出申请,我国的执法也会更加名正言顺,理由也更加充分。
结合上述,我国的海上安全形势严峻,我国应以一些海上强国为鉴,整合各方面资源,从各个方面有效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同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适应世界军事发展趋势的迫切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正在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一场新的军事革命正在悄然兴起。
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是加强国防
后备力量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国家昌盛、民族兴旺的需要。
学生通过进行国防教育,不仅可以学习到基本的军事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学习到许多优良传统,塑造大学生的各种观念和意志,从而为将来建设祖国,保卫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国防教育具有其它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处输入对应的公司或组织名字
Enter The Corresponding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