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24)
- 格式:ppt
- 大小:1.91 MB
- 文档页数:25
平面镜成像实验(cgy)(11·陕西)30.(1)如图所示,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发现光屏上并没有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________像。
答案:虚(11·贺州)17.(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如图所示,在玻璃板后面放一支与A完全相同而未点燃的蜡烛,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答案:像与物大小(11·长春)19.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改变蜡烛A到镜面的距离,移动镜后的蜡烛B,发现B总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过了一段时间,蜡烛A变短则A的像的大小将________。
答案:无关变短(11·宁德真题)28.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如图所示使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这是为了比较像和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关系。
当A向玻璃板靠近时,A的像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
答案:大小靠近(11·南平)26.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1)图中的B应选用________(填“平面镜”或“薄玻璃板”)。
(2)蜡烛A在B中所成的是________像(填“实”或“虚”)。
答案:(1)薄玻璃板(2)虚(11·聊城)12.小峰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桌面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
在此实验中:(1)用两段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填“A”或“B”)这一侧观察。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选填“虚”或“实”)像。
(八年级上册)平面镜成像知识点及课后测试(含答案)知识点1. 平面镜的作用:① 改变光路; ② 成像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所成像为虚像(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3. 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凸面镜 凹面镜探究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注意】 ● 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 刻度尺的作用:验证像与物距离的关系● 两根蜡烛大小必须完全相同的原因:验证像与物大小关系● 验证所成的像是虚像的方法:用光屏放在像的位置,看是否在光屏上承接到像 ● 在选择玻璃板时,要选择 较薄的。
目的: 防止成两个像影响实验效果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 提词器是由一个高亮度显示器和一块与其成 45° 角的专用镀膜玻璃组成,镀膜玻璃将显示器上的文稿内容反射到演讲者前方。
如图,当演讲者前方呈现 “爱我中华”四个字时,他直接看显示器会看到( )A .B .C .D .2、 在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SS' 图2-5B .当物体远离平面镜时,它在镜中的像将变小C .如果物体比平面镜大,则物体在镜中的像不是完整的像D .用一块不透明的木板挡在平面镜与像之间,像就会被遮挡住3、如图,照镜子时人的位置保持不变,如果不小心镜子裂开成两半,则人通过上、下两半面镜子()A.不能成像了B.只能各成一半的像C.都成完整的像,且像在相同位置D.都成完整的像,且像在不同位置4、坐公交车时,看到同方向行驶的轿车玻璃窗上出现连续横移的字,拍摄了其中两字,如图.关于这两字写在哪辆车上,从车头向车尾看,字的顺序是A.轿车上中兴B.轿车上兴中C.公交车上中兴D.公交车上兴中5、小明身高为1.5m.站立在平面镜前2m处,他以0.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2秒后,他的像到他的距离和像的大小变化描述正确的是()A.1.5m,像变大B.2m,像变小C.3.6m,像不变D.4.4m,像不变6、如图所示,物体AB直立于平面镜前.现在物体与平面镜之间稍靠近镜面上方的一侧插入一块不透光的木板CD,木板CD的下端与物体AB的中点等高,则物体在平面镜内()A.只有 AB 下半部分的虚像B.不出现 AB 的虚像C.只有 AB 下半部分的实像D.仍有 AB 完整的虚像7、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C.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8、如图所示,一面镜子竖直挂在墙上,某人站在镜前2 m处,从镜子里只能看到自己的上半身,他要看到自己的全身,则()A.应后退到距镜2 m远处B.应前进到距镜1 m远处C.应后退到距镜4 m远处D.无论前进后退都不能实现9、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斜放着一块平面镜,若镜面与桌面间的夹角α=45°时,桌面上有一个小球匀速直线水平向右向平面镜滚去,则小球在平面镜中的像的运动方向是( )A.水平向左 B.水平向右C.竖直向下 D.竖直向上10、小兰同学笔直站在寝室门口竖直放置的整容镜前0.5m处,他后退0.5m,镜中的像大小变化情况以及镜中的像与他的距离变为()A.不变,2m B.不变,1m C.变小,1m D.变小,2m11、小明从平面镜中看到自己钟面的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实际时间是()A.11点20分 B.2点35分C.3点55分 D.12点40分12、如图所示,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前欣赏自己的像.此时,它从镜中看到的自身像应该是图中的A. B. C. D.13、小汽车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为了()A.造型美观B.减少外界噪音干扰C.增大采光面积D.排除因平面镜成像造成的不安全因素14、一只小鸟在平面玻璃幕墙前飞来飞去,欣赏它自己在幕墙中轻盈的“身影”,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身影”始终和小鸟一样大B.小鸟靠近幕墙过程中,“身影”远离幕墙C.小鸟远离幕墙过程中,“身影”逐渐变小D.“身影”到幕墙的距离大于小鸟到幕墙的距离15、如图所示,一根长度为L的直薄木条上有两个观察小孔。
平面镜成像知识点一: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表面平滑且能够反光的镜子2. 虚像:实际光线的____________线会聚成的像,_______成在光屏上。
3. 平面镜成像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
(2)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
(3)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
(4)像是_______。
请回顾实验,回答下列问题:a)为什么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为什么不用厚玻璃板?b)如何确定像与物的大小相等?c)玻璃板未竖直放置时可能会有什么现象?d) 如何证明像是虚像?知识点二:平面镜成像作图要画_______、标清_______,平面镜的背面画上_______。
实际光线画_______,虚像、法线、光的反向延长线画_______。
知识点三:平面镜的利用(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附答案:知识点一: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表面平滑且能够反光的镜子2. 虚像: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3. 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1)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2)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像是虚像。
请回顾实验,回答下列问题:a) 为什么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答: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b) 为什么不用厚玻璃板?答:会出现重影,不利于测量物距与像距c) 如何确定像与物的大小相等?答:用完全相同的两个蜡烛或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确定像的位置,把完全相同的物体一个放在平面镜前,通过平面镜看镜前物体的像,把另一物体放在镜后像的位置。
d) 玻璃板未竖直放置时可能会有什么现象?答:未点燃的蜡烛无论怎样移动,始终无法与像重合,因为虚像钻进桌子里面或在空气中。
e) 如何证明像是虚像?答:将光屏放在虚像后面,然后眼睛要在玻璃板后侧观察像是否能呈在光屏上。
第2节平面镜成像一、平面镜成像特点1.身高1.6米的人站在平面镜前1米处,若人向镜面前进0.5米,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像与人之间的距离为米。
若将一块和平面镜一样大小的木板放在平面镜后面0.3米处,如图所示,她(选填“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答案】不变 1 能【详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与他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像的大小不变。
当她向镜面前进0.5m后,距离镜面为0.5m,则像与镜面的距离也为0.5m,像与人之间的距离为0.5m+0.5m=1m由于成的像是虚像,在镜面后放置物体是不影响成像的,故在镜后放一物体并不妨碍光的反射,同时也不会妨碍成像,所以这时她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用作为平面镜,并将其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为确定像的位置,需移动未点燃的蜡烛,直到它看上去。
【答案】玻璃板竖直好像点燃【详解】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也能看到另一侧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
为了用蜡烛B准确确定A的像的位置,应将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桌面上。
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镜前,另外拿一只完全相同未点燃的蜡烛在镜后适当的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像完全重合,即好像被点燃似的,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
3. 如图所示,汽车驾驶员通过后视镜看到后方救护车的像,车头上有AMBULANCE。
的字样。
则该救护车车头上印有的字母图样是()A.AMBULANCE B.C.HONVT∩8WV D.AM8UJAИO3【答案】B【详解】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等大,又关于镜面对称,且看起来是左右相反的,所以看到车头上有AMBULANCE的字样,则该救护车车头上印有的字母图样应为,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如图所示,飞天航天服有两个特别的设计:手腕上的小镜子和胸前反印的汉字。
航天员穿上舱外航天服后,在头盔里看不到航天服上的按钮及汉字。
平面镜成像、光的反射实验专题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的实验中1.小明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实验中应选较薄的玻璃板(选填“较厚”或“较薄”)2.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竖直放置;若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观察到的现象是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不能重合。
3.选择蜡烛A和B的要求是完全相同;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4.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5.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6.小明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7.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 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8.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若直接将蜡烛放在直尺上进行实验,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9.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B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10.观察者看到玻璃板前的蜡烛A,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看到玻璃板后的蜡烛B 实际是由于光的折射而成的虚像,看到玻璃板前蜡烛A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而成的虚像。
11.观察A蜡烛的像时,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玻璃板的两个面反射形成两个像。
这两个像的间距为两倍玻璃板的距离。
12.实验应该选用较薄(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这是为了使玻璃板两个面反射成的像尽量重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专题: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究某同学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刻度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刻度尺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移去蜡烛B,并在像A'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像.(4)实验中应选择_____ _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填“平面镜”或“平板玻璃”)目的是利用玻璃板的透明性,能看到蜡烛A的像的同时也能看到(蜡烛A、蜡烛B、蜡烛B的像)(5)观察像时,细心的同学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___ ___造成的;(6)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实验中要求蜡烛A和蜡烛B(8)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好处是(9)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__ ________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10)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11)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10)相同的操作(12)小红将镜前蜡烛点燃,她的目的是.(13)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14)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 (09首师大附中)人在平面镜MN 中能看到物体AB 的像,如图甲所示.至少把平面镜MN 上的哪一部分遮住,人就看不见物体的像了?在图上画出来.<解析>物体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到人眼,人眼看到镜中的像,因此,只要确定射入人眼中的那部分反射光线,则这部分反射光线所利用平面镜的部分也就知道了.根据物体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这一特点,画出像的位臵,如图乙所示,利用虚像确定物体,A B 两个端点的入射光线的入射点1O 与2O ,1O a 和2O b 两条反射光线间其他的反射光线都能射入人眼,由此可知,是利用平面镜MN 上的12O O 这部分镜面使人看到物体的像,所以遮住12O O 间这部分镜面即可.【例1】(09贵阳)如图所示,许多建筑采用玻璃进行外墙装璜,这在美化城市的同时却造成了光污染,造成这种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阳光在玻璃表面发生了反射.<答案>镜面【例2】(09丰台一模)人走近镜子时,人在镜中的像与原来相比()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可能变小<解析>平面镜成的虚像与物体等大,所以人中的像与原来相比大小不变,故选C .【例3】(09年东城二模)影子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不同,影子是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形成的.<答案>反射【例4】(08北京171中)一人站在直立的平面镜前,当他走近平面镜时,他在镜中的像()A .变大,像与人的距离也变大B .变大,像与人的距离变小C .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变大D .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变小<解析>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它的对称性,物体在镜内的虚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物距与像距相等.当人走近平面镜时,人与像的大小仍然相等,即大小不变,但物距变小了,因此像距也变小,即像与人的距离变小.选D .【例5】(08三帆中学)如图所示,M 是一个放在桌面上的方格盘,N 是垂直于盘面的一块玻璃板,盘中有两粒黑色棋子,它们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应是图中的(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只要棋子与棋子的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棋子到镜面的距离等于像到镜面的距离就是正确的.<答案>B【例6】(08北京171中)如图所示,猴子看见月亮在井中,就要去捞,结果什么也没捞到.关于水中月亮离水面的远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月亮就在水的表面上B.井有多深,月亮就有多深C.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D.和猴子的眼睛到水面的距离相等<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等于水中月亮的像到水面的距离.<答案>C【例7】(08北京171中)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间的距离应为5m.现在由于屋子太小而使用一个平面镜,视力表到镜子的距离为3m,如图,那么人到镜子的距离应为_____.<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视力表的像在平面镜后3m处,因此,当人的位臵在镜前2m处时,视力表的像就距人5m.【例8】(09西城一模)晓伟面对平面镜,以0.5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他在镜中的像相对他的速度是()A.0.25m/s B.0.5m/s C.1m/s D.2m/s<答案>C<解析>晓伟以0.5m/s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像也以0.5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所以像相对于人的速度为1m/s.故选C.【例9】(09首师大附中)如图所示,试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确定AB在平面镜中的像.<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与物形状、大小完全相同,是正立的.(2)像与相应的物点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具体步骤如下:(如图所示)(1)首先经过物点A B 、向镜面MN 引垂线(用虚线),并画出垂直符号. (2)找到A B 、对于MN 的轴对称点A B ''、. (3)把A B ''、用虚线连接起来,这便是物AB 的像.【例10】(08三帆中学)如图甲所示,平面镜上方有一竖直挡板P ,在AB 和CD 之间的区域内可以看到挡板左侧的一个发光点S 在平面镜中的像,在图中挡板左侧找出这个发光点的位置.<解析>延长,AB CD 交于S '点,则S '点为S 点的虚像,再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确定发光点S .如图乙所示.【例11】(09首师大附中)白天在室内照镜子(窗户朝东开),为了能清晰看到自己的面容,镜子的反射面应( ) A .朝东B .朝西C .朝北D .朝南<解析>能清晰地看见自己的面容的像,此时光线正好照射在人的脸上,然后反射到镜面上,也就是脸朝东,镜子应背对着光.如果镜子正对着光,那么将会发生镜面反射,就看不清镜子中的面容了,因而镜子的反射面朝西,故选B .<答案>B【例12】(07北京八中)1.6米高的人站在竖立的1.5米高的平面镜前1.7米远处,人在镜中像的高度是____米;如果要使人的像在水平方向,则镜面与地面的夹角是____.<解析> 平面镜成像的特征是,镜中所成的虚像与物呈几何对称.即像与物大小相等,像距与物距相等.由几何作图方法很容易证明,要在镜中能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平面镜的高度至少需等于人高的一半.同样根据几何作图方法可以证明,要想使人在镜中的像在水平方向,镜面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应为45︒【例13】(09首师大附中)游泳池边梳直墙上有一只挂钟,某同学看到了水面下挂钟的像如图所示,挂钟指示的时间是点分.<答案>3;55<解析>请注意图中所示的是“水下挂钟的像”,水面可以看作一面平面镜,平面镜成像的特征是它的对称性,即水下钟的虚像与水上的挂钟实物是上下、左右对称的,根据这个道理可以推算出,当时挂钟指示的时间应当是3点55分.【例14】(09首师大附中)如图所示是从一块平面镜中观察到的一只手表的指示情况,此时手表所指示的时间是(几时几分).<解析>图中所示为手表在平面镜中的虚像,平面镜成像的基本特征是它的对称性,即虚像与实物左右反臵.根据这个道理你可以判断当时的时刻是9时55分.【例15】(09首师大附中)如图所示,公路边设有一个大平面镜,当从镜中看到一辆汽车向东行驶到十字路口右转弯,这辆车实际上是()A.向南行驶左转弯B.向南行驶右转弯C.向西行驶左转弯D.向北行驶左转弯<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镜中的“像”向东行驶,汽车实际应向北行驶,“像”向右转弯,车实际应向左转弯.选项D正确.【例16】(07北京八中)为什么除大型的客车外,绝大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解析>因为当汽车的前窗玻璃倾斜时,车内的人经玻璃反射后所成的像就在车的前上方,而路上的行人是不可能出现在汽车的前上方的,这样做将车内人成的像与路上的行人分离出来,司机就不会出现错觉.大型客车又大又高,前窗离地面要比普通汽车高.即使前窗竖直装车,车内人成的像是与窗等高的,而路上行人不可能出现在这个高度,所以司机也不会将乘客在窗外的像与路上的行人混淆.【例17】(07北京八中)如图所示,在镜前竖直插两根大头针a和b,观察者要看到a和b的像重合在一起的情景,其眼睛应在()A.通过a、b的直线上B.通过a、b像的直线上C.通过a垂直于镜面的直线上D.通过b垂直于镜面的直线上<答案>B【例18】(07北京八中)如图,作出了物体AB经平面镜成像的光路,则人从平面镜中观察到整个物体的范围是()A.CE和DG之间B.CE和DH之间C.CF和DG之间D.CF和DH之间<解析>经分析可知,图中事实上给出的是A、B两点的成像光路图,因此我们可找到看到A和B的范围分别是哪一部分,那么两部分重合的区域便是既可看到A又可看到B的区域,也就是能够看到AB整个物体的区域.从图中可知,CF和DH之间的区域是可以看到A的区域,CE和DG之间的区域是可以看到B点的区域,两区域重合的部分是CF和DG之间的区域.选C.【例19】(08汇文中学)小峰身高1.70m,眼睛距头顶8cm,直立在水平地面上照镜子,如果他想从竖直挂在墙上的平面镜里看到自己的脚,这面镜子的底边离地面的高度不应超过m.<答案> 0.81【例20】 (08北师大实验中学)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斜放着一个平面镜,桌面上有一个小球向镜面滚去.要使平面镜中小球的像沿竖直方向下落,则镜面与桌面间的夹角α应为()A .30°B .45°C .60°D .90° <答案> B【例21】 (08北京四中)小明在某商场买鞋,他选一双新鞋在竖直的“试鞋镜”前试穿,如图所示,但在镜中他看不到自己穿着的新鞋的像.为了看到新鞋的像,则他应该()A .使身体离镜子近一些B .使身体离镜子远一些C .把穿着新鞋的脚抬高D .弯腰或下蹲 <解析> “试鞋镜”太小、太低,小明站在镜前,反射光线不能进入人眼,所以在镜中他看不到自己穿着新鞋的像,要想从镜中看到像,必须让反射光射入小明的眼中,即小明弯腰或下蹲,就可接收到反射光线.选D .【例22】 (08朝阳外国语实验中学)如图所示,一条走廊的两侧竖立着两面平面镜M N 和PQ ,//MN PQ ,相距d 米,在走廊中间将一橡皮小球垂直指向镜,以m/s v 的速度沿地面抛出,若抛出后小球速度大小不变,则观察到在两个平面镜上分别形成的第一个像之间的相对运动情况是()A .不论小球指向哪个平面镜,两个像之间相互靠近,相对速度为2vB .不论小球指向哪个平面镜,两个像之间相对速度为零C .小球指向M N 镜时,两个像靠近,相对速度为2vD .小球指向M N 镜时,两个像远离,相对速度为2v<解析>M N 和PQ 时两面互相平行的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当小球以速度v 向上运动时,相对于平面镜M N ,小球在镜中的虚像将以速度v 向下运动,同样,相对于平面镜PQ ,小球在镜中的虚像也将以速度v 向下运动,既然两个虚像都是向下运动,且速度大小为v ,故它们的相对速度为零.注意这里要讨论的是“相对速度”,即一个虚像相对于另一个虚像速度.【例23】(08朝阳外国语实验中学)如图所示,由A 点竖直向上射出一条光线,经A 点上方某处的一块平面镜反射,其反射光线恰过B 、C 两点.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及平面镜.<解析> 首先要确定光线的整个路径,然后根据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关系确定平面镜的位臵. <答案> 见右图.【例24】 (08朝阳外国语实验中学)图中有一人站在房中间,想在墙AB 上挂一平面镜,通过平面镜可以观测到天花板上吊灯M N 的全貌,试用作图法确定平面镜的高度及位置.ABC<答案>如图【例25】(08三帆中学)如图所示,一个封闭的盒子,它的上顶A处有一只发光的小灯泡,底面是一块镜面朝上的平面镜.盒盖B处有一小孔,人眼通过该小孔看到了灯泡.请画出小灯泡射到平面镜上并进入人眼的一条光线.<解析>人眼在B孔处看到了灯泡,这灯泡显然是平面镜中的虚像.因此,可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先作出灯泡A在镜中的像A′,再根据由A点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的延长线必经过像A′点的规律作出经过B点的反射光线,最后作出入射光线.如图.【例26】(09年海淀二模)如图所示为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她将一块玻璃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并保持玻璃板与直尺垂直.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和调整.因此实验可以研究:①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②像与物大小的关系;③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还是实像.(1)选用直尺的作用是为了便于比较___________;(选填“①”、“②”或“③”)(2)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___;(选填“①”、“②”或“③”)(3)在利用蜡烛B确定出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后,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答案>①②不能【例27】(第十五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在观看河岸边的城市夜景时,往往发现每盏灯在水里的像不是一盏灯,而是一条光柱,请你分析这是为什么.<解析>在河面有波浪时,波浪起伏,在各个方向相当于形成了许多小的平面镜;岸上的灯通过每个小平面镜产生位臵高低各不相同的许多虚像,从而形成一条光柱.【例28】(08三帆中学)观赏水面风景照片时,总发现景物的“倒影”比本身暗一些,这是由于( ) A .“倒影”比真实景物的清晰度差 B .入射水面的光线有一部分折射入水中 C .光线被反射掉一部分 D .冲洗照片质量有问题<解析>水中风景照片是岸上景物在水中成的像,由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一部分折射入水中,一部分光由水面反射回来,反射光进入相机镜头就拍摄到水中景物“倒影”,“倒影”比岸上的景物暗淡些.<答案>B【例29】(第十七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如图是一张在湖边拍摄的照片.因为湖水平静,岸上景物与湖中倒影在照片上十分相似.你可以使用哪些方法来正确区分真实景物与它在湖中的倒影?<解析>方法1:景物射向水面的光除了一部分被反射,其余被水折射和吸收,故倒影比景物暗淡,可以通过比较明暗来辨别景物与倒影.方法2:由于水的透明程度比空气低,故倒影较景物模糊,可以通过比较清晰度来辨别景物与倒影. 方法3: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由于平面镜成像时“左”“右”相反,可以通过比较倒影中景物(如房屋)排列的左右位臵与拍照时的真实位臵来辨别景物与倒影.【例30】(江苏省初中物理竞赛试题)如图所示是潜望镜的示意图,观察者通过该潜望镜看到的物体的像的情况是()A .同实际物体上下、左右关系都是一致的B .同实际物体的上下、左右关系都是相反的C .同实际物体的上下关系是一致的,而左右关系是相反的D .同实际物体的上下关系是相反的,而左右关系是一致的<解析>潜望镜中的两块反射镜是平行放臵的,且与各边的夹角均为45°,由于平面镜成像的主要特征是它的对称性,由几何知识可以看出,经过平面镜的两次反射后,最后所看到的像将与实际物体上下、左右关系都是一致的.故选A .【例31】(江苏省初中物理竞赛试题)如图所示,M 1、M 2是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发光点S 在这样放置的两个平面镜中成像的个数为()A .2个B .3个C .4个D .无法确定<解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可以找到S 分别在1M 和2M 中的像1S 、2S ,如图所示.此外,1S 和2S 还会分别经2M 、1M 两次成像,但1S 、2S 两次所成的像1S '和2S '是重合的.因此,S 的像只有三个.选B .【例32】(08三帆中学)某中学举办一次别开生面的“物理体育比赛”,运动员在竞赛之后要说明自己运用了哪些物理知识.比赛中有如下项目:从A 点起跑,到X Y 线上抱起一个实心球,然后跑向B 点,要求跑过的距离最短.某同学在开始前先从终点B 径直走向X Y 线,越过X Y 线到达某点C 后又转头一直走向A ,当再次经过X Y 线时在地面做了个标记D .比赛时他从A 跑到D ,抱起球后跑到B .别人问他这样做的道理,他只是笑着说受到了光学知识的启发.请你说明C 点的准确位置,指出使他受到启发的光学规律,并证明他跑的路程最短.<解析> 如图,C 点是B 点以X Y 线为轴的轴对称点.使这位同学受到启发是光的反射定律(或平面镜成像规律)∵BC ⊥X Y BE =CE ,直角三角形BDE 和CD E 全等.∴DB =DC .学生跑过的路程为AD +DB .与AC 相等另设学生从A 点跑到X Y 线上D 点以外的任一点D ’后再跑到B .同理可证D 'B =D 'C 这时学生跑过的路程AD '+D 'B 与AD '+D 'C 相等,而在三角形AD 'C 中,AD '+D 'C >AC .所以,AD +DB 为最短路程.【例33】(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障碍物ABCD ,较大的平面镜M N 在某一高度上水平放置,试用作图法求出眼睛位于O 点从平面镜中所能看到的障碍物后方地面的范围.如果想在原处看到更大范围的地面,水平放置的镜子的高度该怎样改变?<解析> 过平面镜看到某部分地面,表明这部分地面上每一点发出的光线中有一些经平面镜反射后到达眼睛即O点.则由光路可逆性原理可知,若在O 点放臵点光源,它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将到达地面上这部分范围.将O 点看成是一个发光点.作O 点在平面镜中的像O ′,连接OA 交M N 于F ,连接O ′F 交地面于H ;连接O ′B 交M N 于E ,交地面于G ,连接OE 标上箭头,光线传播方向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为HF 、GE ;反射光线为FO 、EO .图中GH 所围区域就是眼睛位于O 点从平面镜M N 中所能看到障碍物后方地面的范围.假定水平放臵的镜子的高度降低至与障碍AB 面接触,眼睛就看不到障碍物后面的地面,因此,如果想在原处看到更大范围的地面,水平放臵的镜子在高度该增高(即向上平移).【例34】(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以平面镜MO 和N O 为两个侧面的一个黑盒子里有一个点光源S ,黑盒子的另一侧面E N 上开有一个小孔P ,如图所示.一位观察者通过P 孔能几次看到S 所发出的光()A .一次B .二次C .三次D .四次<解析> MO 和N O 均为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作图如图所示.点光源S 经MO 镜成像S 1′它是与S 相对称的虚像;S 1′再经O N 镜成像S 3′,还是个对称的虚像;点光源S 经N O 镜成像S 2′根据光的可逆性,反射光犹如是从虚像直接射出的一样,可见观察者经过P 孔时,除了能直接看到S 发出的光,还可以看到从虚像S 1′、S 2′、S 3′所发出的光,即他共能四次看到从S 所发出的光.选D .【例35】 (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在墙上竖直挂一个边长为40cm 的正方形平面镜(镜的下沿离地面1m 高).身高1.2m 的人站在平面镜前2m 处,从镜子里观察其身后3m 远的竖直墙壁(墙壁足够高).则此人在镜中可以同时看到墙壁的一段高度是()A .40cmB .60cmC .120cmD .140cm<解析> 本题涉及的物理知识主要是平面镜成像规律,可以通过作图来解.但有一个细节要注意:题中未说明人眼的位臵,即人的身高是1.2m ,但眼睛的实际位臵要偏低些,作图时可忽略眼睛位臵偏低的问题.此外,作图时只需作出人身后墙壁射到平面镜上边沿和下边沿的两条代表性光线即可. 作出如图所示的光路图.由图可知△P AB 和△PCD 为相似三角形.H 镜=40cm ,人与镜的距离S l =2m =200cm , 人与像的距离S 2=2m +5m =700cm .于是12h S h S =镜像,21h 700cm 40cm140cm 200cmS h S ⨯===镜像,选D . [注意] 由于镜子距地面的高度为1m ,D 点实际并未到达地面.【例36】(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复赛试题)一般人脸(包括两耳)宽约18cm .两眼的光心相距约7cm .两眼光心离头和下巴分别为10cm 和13cm .当平面镜竖直放置时.则至少要用多大的平面镜(矩形).才能看到自己脸的全部?<解析> 先求镜宽(如左图所示).设A 1、A 2为两耳,B 1、B 2为两眼.因为11A B NM 及22A B NM 均为平行四边形,即1122MN A B A B ==,所以镜宽121218cm 7cm 5.5cm 22A AB B MN -===()(-)再求镜长(如右图所示).设人脸长CD ,眼在B 处,因为像长C D CD ''=,所以镜长10cm 13cm11.5cm 222C D CD PQ ''+====【例37】(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平面镜M N 沿水平方向以大小不变的速度v 移向点光源S ,移动中镜面始终保持与移动方向成60°角,如图所示.则S 在镜中的像S ′移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是()A .以速度v 水平向右移动B 水平向右移动C 沿SS '连线向S 移动D 沿SS '连线向S 移动 <解析> 由于平面镜M N 的移动,使镜和物S 的距离变近,相应的像的位臵也要改变.设镜沿速度v 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通过作图观察S ′移动的方向即可确定它的速度方向,求出S ′移动的距离,就可以计算它速度大小.设M N 向右移动一段距离,作出S 的像S ′, 如图所示,由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可得:由于镜M N 的移动,使镜和物S 的距离变近, 相应的像的位臵也要改变.设QS =①,''Q S S =②由图可看出''')'QQ QS Q S OS O S =-=-=,而'''2''S S QQ ==.③将③式两边同除以时间t ,并设像移动的速度为v 像.则'=像S S"=v t (其中'OO v t=).选D .【例38】(上海市第二十一届初中物理大同中学杯竞赛)图为一辆轿车的俯视示意图.QP 、MG 分别安装在两侧的后视镜(近似看作平面镜).R 为司机头部所在位置.司机的眼睛和两个反光镜距离地面的高度相等,R 到Q 的距离为S ,且RQ 与QP 垂直;RQ RM 、与车身侧面的夹角分别为α和β;Q 点、M 点到车尾的距离均为L ,车身的宽度为D .(1)若司机能从右反光镜中看到车尾,右反光镜MG 与车身侧面的最大夹角为多大?(要求画出必要的光路示意图)(2)若司机恰能从左反光镜中看到尾随在正后方的同型轿车的最右端,此时尾随车辆到前车辆尾部的距离为多少?(要求画出必要的光路示意图)<解析>(1)司机要能从右反光镜中看到车尾,司机头部通过右反光镜成像R 应在车身右侧,即反光镜与车身侧面的最大夹角为π2β-.(2)设距离为x,R通过QP成像在R'.当司机从左后视镜中看到后方车头右端时,R'、车尾和后方车辆右端在一直线上,与车身夹角为θ.sint gcosSL Sαθα⋅+⋅=,所以ctg(cos)/sinx D D L S Sθαα=⋅+⋅⋅=1.(08北京171中)如图所示,'S是发光点S在平面镜M中所成虚像点的位置,要使S的虚像点落到"S处,要适当地移动平面镜M,请画出M移动后的位置.<解析>先由S'和平面镜的开始位臵利用对称性找出发光点S,再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发光点S与对应像点"S的连线垂直平分于平面镜的特点画出平面镜的新位臵.如图所示.。
2.1.3 平面镜成像一、单选题1.爱美之心熊亦有之。
如图所示为长沙生态动物园引进的大熊猫“双双”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前欣赏自己。
此时,它从镜中看到的自身像应该是下列中的()A.B.C.D.【答案】D【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大熊猫通过平面镜成像,并且它的像与本身关于镜面对称,通过观察,熊猫的像与熊猫之间上下不颠倒,左右颠倒的只有D,故D符合题意,ABC 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舞蹈演员站在平面镜前训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演员以0.5m/s的速度运动时,像也以0.5m/s的速度运动B.演员远离平面镜时,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变小C.演员靠近平面镜时,像远离平面镜D.演员在平面镜中成实像【答案】A【解析】【分析】A.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故演员以0.5m/s的速度运动时,像也以0.5m/s的速度运动,故A正确;B.因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演员远离平面镜时,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不变,故B错误;C.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则演员靠近平面镜时,像也靠近平面镜,故C错误;D.演员在平面镜中成虚像,故D错误。
故选A。
3.小明从平面镜中看到自己钟面的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实际时间是()A.11点20分B.2点35分C.3点55分D.12点40分【答案】D【解析】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所以现实中图为实际时间应是12∶40,故ABC不符合题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关于各种镜子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中的后视镜是凹面镜B.太阳灶中使用的镜子是凸面镜C.牙科医生观察口腔中的牙齿时,使用的小镜子是平面镜D.在山区道路的拐弯处设置的镜子是凹面镜【答案】C【解析】【分析】A.汽车中的后视镜是凸面镜,具有扩大视野的作用,故A错误;B.太阳灶中使用的镜子是凹面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故B错误;C.牙科医生观察口腔中的牙齿时,使用小平面镜,利用的是平面镜成像从而进行观察,故C正确;D.在山区道路的拐弯处设置的镜子是凸面镜,具有扩大视野的作用,故D错误。
平面镜成像练习题1.下列因素中能影响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的是()A.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B.物体的大小 C.像到平面镜距离 D.镜面的大小2.检查视力时,眼睛与视力表应相距5m远.如图8-1所示,若视力表距平面镜3m,人离平面镜的距离为()A.1m B.2m C.3m D.4m3.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平面镜,像变小 B.物体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平面镜,像的大小不变 C.物体靠近平面镜,像的位置不变,像的大小不变 D.物体靠近平面镜,像靠近平面镜,像变大4.“猴子捞月”中,猴子捞不到月亮,这是因为水中的“月亮”是()A.光的直线传播而成的实像 B.光的直线传播而成的虚像C.光的反射而成的实像 D.光的反射而成的虚像5.小明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电子钟的示数的像如图8-2所示,这时的时刻应是()A.21∶10 B.10∶21 C.10∶51 D.15∶016.图8-3中关于平面镜前AB所成的像正确的是()7.墙面上贴着一块穿衣镜,水平地面上一个人以速度v匀速直线朝平面镜走去,相对于人,像的速度是() A.v B.2v C.v /2 D.08.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不能用照相机拍摄 B.要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已的全身像,平面镜的高度应不小于人的高度C.像到镜面的距离跟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D.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不一定垂直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入射角是00,反射角也是00 B.入射角增加150,反射角也增加150 C.入射光线靠拢法线,反射光线也靠拢法线D.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垂直,反射角为90010.关于平面镜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在平面镜正前方的物体,不能在平面镜内成像 B.很大的物体不能在很小的平面镜内成像 C.物体静止不动,若把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向下平移时,镜中像也向下平移 D.物体在平面镜内总成等大的虚像11.如图8-4所示,眼睛看到平面镜所成的像不是实际光_______而得到的像,而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_______而得到的.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12.小汽车的挡风玻璃做成倾斜的,目的是使车内物体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在车窗的_____(填“上方”、“下方”),不致影响司机观察路况;而大型货车的挡风玻璃不太倾斜,这时车内物体所成的像尽管在司机的_______,但由于________________,人观察路面是俯视的,并不影响司机观察路况.13.多媒体教室里的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做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穿衣镜是用平滑的玻璃做的,光在它的表面发生的反射是______,它所成的像是______像;物体通过小孔成像成的是______像,前者的成像原理是___________,后者的成像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14.将一墨水瓶放在镜前6cm处,墨水瓶在镜中的像到平面镜距离为_____cm,像与墨水瓶间距离为________cm.若使墨水瓶向镜面靠近,墨水瓶在镜中像的大小_______,若使墨水瓶远离镜面,则墨水瓶在镜中像的大小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15.某人站在穿衣镜前1.5m处,他在镜中像到镜面的是_______m,当他向镜前进0.5m,则人与像间的距离是_______m.16.简易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______ 的性质制成的,在它的镜筒内有两块互相______放置的平面镜.17.如图8-5所示,树上P点停着一只乌鸦,而地上有几个小虫,那么,鸦从树上的P点飞下来吃地上的哪个小虫再飞到对面的篱笆墙上的Q点它飞的路程最短。
平面镜成像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1.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B.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C.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D.人向平面镜靠近0.2m,像将远离平面镜0.2m2.如图所示为一倾斜的平面镜,当你走向平面镜时,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A.镜中的像变大B.镜中的像将远离你C.像与你的连线与镜面不垂直 D.镜中的像和你大小一直相等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3.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C.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4.一只大雁在深度为8m的平静湖面上空飞过,当大雁距水面2m时,大雁在湖面的“倒影”是______ (选填“实”或“虚”)像,该“倒影”距大雁______ m.5.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为确定像的虚实,需在______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位置放一个光屏并在图中的______ (选填“A”或“B”)位置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6.小明身高1.72m,站在高为1m的平面镜前,镜中的像与他相距4m,则他离镜子的距离为______ m,镜中的像的高度是______ m;当他向着平面镜以0.6m/s的速度运动时,镜中的像相对于该同学的速度是______ m/s.7.人向平面镜靠近的过程中,人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将______ (选填“变大”/“不变”);小明同学周末在家里做作业,抬头从面前平面镜中看到挂在后面墙上的钟如图所示,实时刻应是______ .8.一个身高1.7m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m处,则镜中的像高为______ m,像与他相距______ m,若他向平面镜靠近1m,此时像的大小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6.0分)9.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如图所示,(1)实验中选用的平面镜应是______ (选填“穿衣镜”、“铜镜”或“玻璃板”),利用其既能______ 光线,又能透射光线的特点.(2)实验时,小明拿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通过调节跟前面点燃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如果他将点燃蜡烛在像与物的连线上往后运动2cm,要使像物再次重合,他的正确操作是______ .10.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图.(1)实验器材: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光屏各一个,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还缺少的器材是______ ,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______ .(2)在竖直的玻璃板前放点燃的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_____ (选填“前”或“后”)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_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 像.(4)当蜡烛A像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_____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5)如图,蜡烛A和B可以放在刻度尺上通过前后移动来观察像的大小情况,实验中使用刻度尺,其主要目的是______A.观察能否成像B.观察像的大小C.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D.观察像的虚实(6)实验中,仔细观察像的位置,会看到平面镜中有两个像,请你分析产生两个像的原因:______ .11.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饭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 关系.(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不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 (填“实”或“虚”)像.(4)小红吹动A烛焰向左摆动,则它的像向______ 摆动.(5)若面玻璃板中所成的像不清晰,若想使像变清晰应______ .(6)薄的玻璃板和厚的玻璃板选的,原因是______ .12.同学们利用玻璃板,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a、b,水平桌面等器材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1)实验操作要解决两个问题:①如何确定______ 的位置;②如何比较______ 的大小来判断像的性质?(2)他们发现实验桌上放有2mm厚的玻璃板A,5mm厚的玻璃板B.为了减小误差,实验时,应选择______ 玻璃板作为实验器材.(选填:A/B)(3)如图所示,把点燃的蜡烛a放置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如果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移动,它所成像的大小将______ .(变大/不变/变小)(4)实验时,他们应该在______ (a/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5)在某次实验中,把蜡烛a放到玻璃板前,在玻璃板后的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13.如图1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实验器材有:玻璃板和平面镜各一、白纸、笔、火柴、光屏各一,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还缺少的器材是______ ;玻璃板和平面镜中应选择______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_____ (选填“前”或“后”)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实验过程中,看到蜡烛A的像是利用光的______ ,观察到蜡烛B是利用光的______ ;(3)小明记录了一次物与像的位置后,为了得到平面镜成像的普遍规律,接下来他应该进行的操作,更加合理方便的是______ (选填“A”或“B”)A.蜡烛A不动,多次改变平面镜的位置B.平面镜不动,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4)小时拿着一根5cm高的铅笔竖直放在玻璃板前,铅笔像的高度为______ cm,若铅笔远离玻璃板,则铅笔的像的高将______ (选填“大于5cm”“等于5cm”或“小于5cm”).(5)为了研究成像的虚实问题,小明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接着他应该观察______ ;(6)实验中小明发现看到蜡烛A的像不清晰,于是她将蜡烛B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她这样做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7)请在图2中画出眼睛看到蜡烛S点的像S′的光路图.(画一条光路即可)14.“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如图所示.在竖立的茶色玻璃板下方放置一把刻度尺,两支相同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立于玻璃板两侧,以蜡烛A为成像物体.(1)用茶色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______ .(2)点燃蜡烛A,从A一侧观察蜡烛B,缓慢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______ ,可以得知像与物大小相同;用刻度尺和笔将A、B所在的位置连接起来,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 .(3)如果在蜡烛B的位置上放一光屏,无论怎样,在光屏上______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 像.(4)实验中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5)如果实验中采用厚玻璃板,观测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在不同位置成了两个清晰的像,且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0.8cm,则玻璃板的厚度为______ cm.五、作图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15.晚自习时,小明向教室外张望时,没能看清外面的景色,却在玻璃窗上看到了身后的小红,请作出小明看到小红帽子的光路图.16.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1)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光路图.要求:写出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1m,用相关的知识推导说明:水位下降了多少米?17.在图中,请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18.如图平面镜前有一个点光源S,其中一条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试画出这条光线.19.小明同学想将一束与水平面成30°角的太阳光竖直射入深井内,如图所示(图中虚线为水平面).(1)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画出镜面所在的位置;(2)求出反射角的度数为______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20.作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平面镜成像习题(含答案)【答案】1. B2. D3. D4. 虚;45. 未点燃;B6. 2;1.72;1.27. 不变;5:458. 1.7;6;不变9. 玻璃板;反射;把没有点燃的蜡烛沿着像与物的连线向后移动2cm(或把玻璃板沿着像与物的连线向前移动1cm)10. 刻度尺;位置;前;等效替代法;虚;不变;C;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因为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发生反射,两个反射面各成一个像,所以成两个像11.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到平面镜的距离;大小;虚;左;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厚玻璃板会形成两个像,会影响对实验结果的判断12. 像;像与物;A;不变;a;玻璃板和桌面没有垂直放置13. 刻度尺;玻璃板;后;反射;直线传播;B;5;等于5cm;光屏上是否有蜡烛的像;不能14. 便于准确找到像的位置;重合;垂直;相等;不能;虚;使结论具有普遍性;0.415. 解:小明通过平面镜看到在B点的小红的帽子,则做B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B′.连接A点与B′与镜面相交于一点O,即为入射点,连接AO、BO,则BO是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16. 解:(1)先通过水面作出发光点A的对称点A′,连接A′B交平面镜于点O,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2)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1m,移动到E点,如下图所示:BE=OF=1m,因为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所以CG=OF=×1m=0.5m,则说明水位下降了0.5m.答:(1)见上图;(2)水位下降了0.5m.17. 解: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18. 解:过镜面作出点S的对称点S′,即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连接S′A 与镜面交于O点,即为入射点(反射点),连接SO就得到入射光线,如下图所示:19. 60°20. 解: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的像,如图所示:【解析】1.解:A、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体和像大小相同,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故A错误;B、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故B正确;C、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D、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则人向平面镜靠近0.2m,像也靠近平面镜0.2m,故D错误.故选B.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物体和像大小相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此题涉及到平面镜成像特点,这是光学部分的重点,在中考中也经常出现,要求学生牢记,并学会灵活运用.2.解:AD、人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与人等大,当人走近镜子时,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故A错误,D正确;B、当你走向平面镜时,距镜子的距离减小,镜中的像将靠近你,故B错误;C、当你走向平面镜时,像与你的连线与镜面仍然垂直,故C错误.故选D.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灵活运用到实际中去,还要注意的是不要把视觉感觉的像的大小误认为是真实的像的大小.3.解:A、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铅笔与平面镜的距离改变,铅笔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故A错误;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与铅笔还是关于平面镜所在平面对称的,故像不动,故B错误;C、像的大小与物体相等,故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不变,故C错误;D、铅笔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5°,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此时平面镜将铅笔与像的夹角平分,所以铅笔与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故D正确.故选D.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来分析此题.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此类题目在近几年的中考中属于热点题目,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4.解: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所成的像是虚像,像距与物距相等,此时大雁距离水面(物距)2m,所以该“倒影”距离湖面(像距)也为2m,则该“倒影”距大雁为2m+2m=4m.故答案为:虚;4.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所以所成的像是虚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紧扣平面镜成像原理和成像特点去分析即可比较容易地做出解答,但此题中的湖水深8米是题干设置的干扰因素,注意不要被其迷惑.5.解: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镜前,另外拿一只完全相同未点燃的蜡烛在镜后适当的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像完全重合,即好像被点燃似的;在A侧能看到蜡烛和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在B侧不能看到蜡烛在平面镜中像,所以图中的B位置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故答案为:未点燃;B.判断在何处放光屏接平面镜成的像,分辨物体还是像是关键.眼睛在物体一侧时,既能看到物体又能看到物体的像;眼睛在像的一侧,只能透过透明玻璃,看到物体,不能看到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会根据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此类题目在近几年中考中频繁出现,备受出题人青睐,其实解答此类题目往往有规律可循,牢记并紧扣平面镜成像特点可比较容易的进行解答.6.解: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所以,由镜中的像与他相距4m,可得他离镜的距离为4m×=2m;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形状、大小完全相同,则镜中的像的高度也是1.72m;由他向着平面镜以0.6m/s的速度运动时,可得镜中的像相对于该同学的速度是0.6m/s ×2=1.2m/s.故答案为:2;1.72;1.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可分析解答此题.平面镜成像在实际生活中非常常见,学习中要注意联系实际,活学活用.7.解: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和物体大小相同,所以人向平面镜靠近的过程中,人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将不变;方法一: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平面镜中钟表像的实际情况,(红色箭头)如下图,可以看到钟表的实际时间是5:45.方法二:把试卷翻过来,注意上下不要颠倒,直接从试卷的反面看钟表的实际时间是5:45.故答案为:不变;5:45.(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大小相同.(2)根据钟表在平面镜中成像判断实际时间的方法:作图法: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的实际情况.翻看法:由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时,物像相对平面镜对称,根据这个特点把试卷翻过来观察,即可得出实际时间.牢记平面镜成像特点,根据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来分析实际问题.本题考查镜面反射的原理与性质.解决此类题应认真观察,注意技巧.8.解:(1)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的虚像,所以,由该同学身高1.7m,可得像高为1.7m;(2)人到平面镜的距离是3m,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人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3m,所以这个同学和他的像之间的距离是6m.(3)人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和人的大小有关,跟人到平面镜的距离、平面镜的大小都没有关系,所以人靠近平面镜1m时,他的像的大小不变.故答案为:1.7;6;不变.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人靠近平面镜时,感觉像变大,实际上像的大小不变,是眼睛看像的视角增大,感觉像在变大,是一种错觉.9.解:(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利用其既能反射光线,又能透射光线的特点.便于透过玻璃板确定像的位置;(2)实验中,如果他将点燃的蜡烛在像与物的连线上往后移动2cm,要使像物再次重合,根据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他的正确操作应该是未点燃的蜡烛在像与物的连线上向后平移2cm(或玻璃板沿着像与物的连线向前平移1cm).故答案为:(1)玻璃板;反射;(2)把没有点燃的蜡烛沿着像与物的连线向后移动2cm (或把玻璃板沿着像与物的连线向前移动1cm).(1)平面镜不能透光,只能反射光,不能确定出像的位置,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像,还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2)根据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可确定如何操作才能达到实验的目的.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动手操作实验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提高实验能力.10.解:(1)刻度尺可以测量物体的距离,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即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确定像的位置;(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A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4)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不会变化.(5)在实验中用到刻度尺,但尺并不是测量像、物的大小用的,而是测像到镜的距离、物到镜的距离,然后比较二者关系用的,故C正确.(6)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因为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发生反射,两个反射面各成一个像,所以成两个像.故答案为:(1)刻度尺;位置;(2)前;等效替代法;(3)虚;(4)不变;(5)C;(6)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因为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发生反射,两个反射面各成一个像,所以成两个像.(1)本实验要研究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与像的大小关系等平面镜成像规律,要用到测量工具;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2)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等效替代法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4)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的大小有关,这是关键.(5)实验中刻度尺的用途是可以测量物体和像与平面镜的距离.(6)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每个反射面都可以作为平面镜成像,所以仔细观察时,会发现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本题考查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中考出题的一个热点,本题围绕这个探究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合理的思考和解释来考查同学的.11.解:(1)因为玻璃板既能让光透过也可以反射光,容易确定像的位置,而平面镜是不透明的,无法确定像的位置,所以选用玻璃板;(2)要用刻度尺测量物像到平面镜距离,比较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3)两只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两只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移去后面的蜡烛,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4)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小红吹动A烛焰向左摆动,烛焰的像向也左偏;(5)点燃的蜡烛是成像物体,比较亮,环境越黑暗,蜡烛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蜡烛成像越清晰,为了使像更清晰,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6)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所在的像距离越近,这样可以使确定的像的位置更加准确,厚玻璃板会形成两个像,会影响对实验结果的判断;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到平面镜的距离;(3)大小;虚;(4)左;(5)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6)厚玻璃板会形成两个像,会影响对实验结果的判断.(1)选玻璃板是为了准确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2)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要用刻度尺测量物距和像距.(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实像可以在光屏上成接到,而虚像则不能.(4)由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像物关于镜面对称进行分析.(5)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物体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物体越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越清晰.(6)玻璃有两个反射面,玻璃越薄,两个反射面成的像越近,如果玻璃越厚,两个反射面成的像越远.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在近年中考题中较为热点.重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办法的考查,这些题往往有规律可循.12.解:(1)①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玻璃板前面既能看到A的像,又能看到玻璃板后面的棋子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②移动B棋子,直到与A棋子的像完全重合为止.重合说明像和物的大小相等,这就是通过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来判断像的性质.(2)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3)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移动,像的大小不会变化.(4)由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人眼应在蜡烛a这一侧观察.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完全重合;(5)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可能是因为玻璃板和桌面没有垂直放置.故答案为:(1)①像;②像与物;(2)A;(3)不变;(4)a;(5)玻璃板和桌面没有垂直放置.(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即看到像,又能看到玻璃板后面的棋子,当玻璃板和像重合时,玻璃板后面棋子的位置就是玻璃板前面棋子像的位置,这样进行实验,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实验时选择两个相同的棋子是为了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2)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这一角度去分析此题.(3)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的大小有关,这是关键.(4)根据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可判断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哪一侧观察;(5)当透明的玻璃板和水平桌面不垂直时,蜡烛的像偏向水平桌面的上方,镜后蜡烛和镜前蜡烛的像不能完全重合.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会根据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此类题目在近几年中考中频繁出现,备受出题人青睐,其实解答此类题目往往有规律可循,牢记并紧扣平面镜成像特点可比较容易的进行解答.13.解:(1)刻度尺可以测量物体的距离,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即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确定像的位置;(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A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实验过程中,看到蜡烛A的像是利用光的反射,观察到蜡烛B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3)为了得到平面镜成像的普遍规律,应保持平面镜不动,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4)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等大,所以5cm高的铅笔竖直放在玻璃板前,铅笔像的高度为5cm,铅笔远离玻璃板,铅笔的像的高不变,仍为5cm;(5)为了研究成像的虚实问题,小明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接着他应该观察光屏上是否有蜡烛的像,若有则为实像,若没有则所成的像为虚像;(6)在实验中,用一支相同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的大小,若将另一侧的蜡烛点燃,结果使得玻璃后面太亮,更不容易发生反射,所以像会更不清晰;(7)连接S与像点S′,与镜面相交于一点O,即为入射点,连接SO、PO,则SO是入射光线,OP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故答案为:(1)刻度尺;玻璃板;(2)后;反射;直线传播;(3)B;(4)5;等于5cm;(5)光屏上是否有蜡烛的像;(6)不能;(7)如上图所示.(1)本实验要研究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与像的大小关系等平面镜成像规律,要用到测量工具.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平面镜成像作图一、作图题1.物体AB放在平面镜前,请在图中画出它经平面镜所成的像。
2.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保留作图痕迹。
3.如图,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M′中的像A′B′。
4.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5.如图所示,A为某物体的一点,P为不透光的挡光板,下面有一个平面镜。
请你画出人眼在B点处通过平面镜看到A物体的像的光路图。
6.如图所示,平面镜上方有一竖直挡板P,在AB和CD之间的区域内可以看见挡板左侧的一个发光点S在平面镜中的像。
在图中找出挡板左侧这个发光点的位置。
7.如图,在平面镜的上方有一发光点S,OB、O′B′分别是S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后的反射光线,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确定发光点的位置。
(要求保留必要的辅助线)8.请画出图中人眼通过平面镜M看到桌子底下橡皮S的光路图.9.如图,岸边树梢C处有一鸟巢,水中B处有一条鱼,人眼在A点看到水中出现“鱼钻鸟巢”的景象,请作出人眼看到这种景象的光路图。
10.如图所示,一只蜻蜓(用A点表示)停在水池上方。
请在图中标出蜻蜓在水中的像A.(要求保留作图痕迹)11.“猴子捞月”的故事同学们耳熟能详.如图所示,若猴子的眼睛用点A表示,空中的月亮用点B表示,请画出猴子看见水中月亮的光路图,并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12.春天,小刚和同学们在水库游玩,看到一颗树在水中的倒影。
如图所示,若小刚的眼睛用A点表示,树顶用B点表示,请画出小刚看见树在水中的倒影B的光路图。
13.请在图中画出一条眼睛能看到蜡烛S点的像S’的光路图.14.如图所示,学校教学楼楼梯拐角处墙上装了一面镜子,在方便同学们日常整理仪容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在节电的情况下通过光的反射对楼道进行照明。
请画出灯S经过镜子照射到下层楼道A点的光路及灯S在镜中的像S′。
15.一小球A在水平桌面上匀速向左运动,桌面上放置一平面镜,如图所示是小球A和它在该平面镜中的像A´在某一时刻对应的位置,请作出该平面镜(保留作图痕迹)16.如图所示,平面镜前的地面上立有一物体AB,请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保留作图痕迹)。
平面镜成像知识点梳理梨树四中/郑付和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就是平时我们用的镜子。
2、观察下图,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大(大小相同)、等距(离平面镜距离相等)、垂直(垂直于平面镜的底边)、正立(原来的样子)、虚像(不存在的像)。
注:在光学中涉及到的像可分成实像和虚像。
它们的共同点是都能被人眼观察到,即都有光线射入人眼。
它们的不同点是: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如小孔成像,照像机成像、幻灯机成像均是实像;而平面镜成像,放大镜成像均是虚像。
实像是光线的实际会聚而成,而虚像是由发散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虚像。
观察下图(1)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等大。
(2)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4)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的虚像。
(5)、平面镜的作用:① 成像②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潜望镜)3、用垂直等距和光路图找物体的像。
光路图的画法。
画图中的实线和虚线:(1)实际光线用实线画,加箭头表示光线的行进方向;(2)反向延长线不是实际光线,所以用虚线画,不加箭头;(3)实像用实线画,虚像用虚线画,都要加箭头表示像的正倒;(4)法线等辅助线要用虚线画。
4、球面镜凹面镜:(1)作用:会聚光线(2)应用:太阳灶、汽车头灯凸面镜:(1)作用:发散光线(2)应用:汽车后视镜5、虚像和实像虚像:非实际光线而是光线的反向沿长线会聚而成的像。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叫实像。
在光学中涉及到的像可分成实像和虚像。
它们的共同点是都能被人眼观察到,即都有光线射入人眼。
它们的不同点是: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如小孔成像,照像机成像、幻灯机成像均是实像;而平面镜成像,放大镜成像均是虚像。
实像是光线的实际会聚而成,而虚像则是由发散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虚像。
6、凸面镜和凹面镜(1)用球面的外表面作为反射面的叫做凸面镜,用球面的内表面作为反射面的叫做凹面镜。
(2)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凹面镜对光有汇聚作用。
平面镜成像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1.下面四种镜子中,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A.平面镜B.凸镜C.凸透镜D.凹镜2.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虚像是人的幻觉,其实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B.实像能成在光屏上,而虚像则不能C.实像都是由光线的折射形成的,虚像都是由光线的反射形成的D.实像有放大的有缩小的,虚像都是与物等大的3.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对称的、缩小的虚像B.凸镜只能使光线会聚C.反射镜中,只有凹镜可以使光会聚D.反射镜中,可以产生实像的只有凹镜4.池中水的深度是2米,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3.8×105千米,月球在池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A.2米B.4米C.7.6×105米D.3.8×105千米5.测量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如图所示,让被测者对着镜子背对视力表,此人看到视力表的像离他的距离是()A.3m B.4m C.5m D.6m6.“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大树在太阳光下形成的“阴影”,剧院中放映的“电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记录活动场面的“摄影”等,这些影的含义并不安全相同,其中属于虚像的是()A.阴影B.电影C.倒影D.摄影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的车头灯是用平面镜B.牙科医生用来观察患者不易看到的部位的镜是用凹面镜C.太阳灶用的是凸面镜D.汽车的观后镜是用凸面镜8.儿童乐园里的哈哈镜表面呈波浪形,使人像变形,会人发笑,那么()A.表面凸的部分把人像拉长了B.表面凸的部分把人像变短长C.表面凹的部分把人像拉长了D.表面凹的部分把人像变短了C.防止玻璃震碎D.避免玻璃成像干扰司机视线10.下面关于镜的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手电筒中用凹镜作反射面,可以使小灯泡更亮些B.汽车驾驶室外用凸镜作观后镜,可以将车后的景物放大C.潜水艇上的潜望镜可以把远处的物体“拉近”D.用太阳灶烧水时,锅放在焦点处可以使水的温度容易升高11.有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三种镜子,汽车观后镜用_________,潜望镜用_________,五官科医生耳道内窥镜用的是_________.12.一根直尺与它在平面镜中的像正好成一直角,则直尺与镜面的夹角是_________度;在平面镜上放一枚硬币,硬币和它的像相距10毫米,则平面镜厚为_________毫米.13.除了平面镜外生活中也常用到凹面镜,如图,是一束平行光射到凹面镜上的传播情况.(1)由图中光路可知,凹面镜对光线起到_________作用.(2)现在有一点光源,若要利用凹面镜获得平行光,应把点光源放在_________,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14.“水城”因水而灵,东昌湖水宁静如“镜”.可以照见景物的倒影,“倒影”是由光的_________所形成的_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15.谚语“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捞不到的是水中月”,主要涉及的物理知识__________________.16.平静湖面的上空,一只鸟正冲向水面捕食,它在湖水中的像是_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鸟在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像的大小_________(选填“逐渐变大”、“逐渐变小”或“不变”).当鸟俯冲到水面上方某一位置时突然有一束刺眼的太阳光线从水面射来晃了它的眼睛,其实这是_________现象.挂在墙上的时钟在水中的倒影如图所示,此时的实际时间是_________.17.一名同学站在一个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3m处,他观察镜中的像与自己的距离是_________.若以平面镜为参照物,当人以0.5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时,镜中的像相对于平面镜的速度是_________,此时象的大小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象的运动方向和人的运动方向_________.18.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如图所示,图中A是_________(填器材名称),放在“烛焰”上的手指_________(会/不会)被烧痛.图中B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_的关系.19.虚像和实像:_________像可以用光屏承接,_________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总是_________立的、且与物体在透镜的_________侧;所成的虚像总是_________立的、_________(填“放大的”或“缩小的”),且与物体在透镜的_________侧.20.太阳的平行光线被凹镜反射后,反射光线将_________,在凹镜焦点上放一个光源,它所发出的光线经凹镜反射以后,反射光线将成为____ _____.21.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的像.若S发出的一条光线SA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P点.请在图中找出发光点S的位置,并画出入射光线SA.22.如图,暗室的墙上挂着一面镜子MN,对面墙上开了一个小窗.镜前有一光源A,试作出光源A照亮窗外的范围.23.如图所示,从一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图中均未画出)折射后,成为会聚光束.会聚光束最边缘的光线是a和b,会聚光束在相交于一点之前,遇到了一个开有孔的平面镜.请用作图方法求出该会聚光束所成的像.24.图中有一人站在房中,眼在P处.想在墙AB上挂一平面镜,通过平面镜可以观察到天花板上日光灯MN的全貌,试用作图的方法确定平面镜至少为多长及位置.(平面镜背面划上斜线,保留作图过程中的痕迹)25.现在时刻是下午的2点40分,请在图中画出此刻从时钟正对面的镜子里看见的时针和分针的位置.(说明:①注意分针要比时针长;②时针只要画在对应的区间范围内即可.)26.某一点光源S 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如图,试确定S 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27.晨晨对“光的色散”、“小孔成像”和“平面镜成像”实验进行了复习总结,并制作了知识小卡片,请你帮晨晨完成知识卡片的空缺内容.光的色散 小孔成像 平面镜成像(1)如图所示,是光的色散的实验装置,在原来器材的基础上再增加测量工具 _________ ,还可以完成课本探究色光及红外线发热本领大小的实验.(2)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_________ ,小孔成像实验中总是成倒的 _________ (选填“实”、或“虚”)像. (3)平面镜成 _________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虚像,当物体远离平面镜时,平面镜所成像大小 _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8.某兴趣小组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1)在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_________ .如图所示,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架在一刻度尺的上面,并保持玻璃板与刻度尺垂直.刻度尺的作用是为了便于比较 _________ .(2)小明发现在玻璃板的后面出现蜡烛A 的像,当他再取完全相同的蜡烛B 放在像处,发现蜡烛B 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用刻度尺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发现两者相等,于是他便归纳出:“平面镜成像时,像距与物距相等”的结论.请你指出该过程中的疏漏之处是: _________ .(3)对着玻璃板既可看到前面蜡烛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同时又可看到放在玻璃板后的蜡烛.前者是光的 _________ 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 _________ 形成的像.(选填“折射”或“反射”)(4)实验时发现平面镜内蜡烛所成的像比较暗,看不清楚.要使像看得更清楚,你的做法是: _________ .29.太阳光线与水平方向成30°,要使光线垂直照射在竖直墙壁上,应怎样放置平面镜.30.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某同学利用一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玻璃板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几位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先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 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在此实验中(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是在_________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2)小明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3)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体_________关系.(4)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体的_________关系.(5)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的位置放置一个光屏,那么光屏上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6)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_________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__,(7)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_________①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②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6)相同的操作(8)小红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他的像将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是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_________.(9)使点燃的蜡烛A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10)观察像时,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_________造成的.(11)如果有2mm和3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该选择_________厚的玻璃板进行实验.(12)小强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按照如下步骤实验:第一步: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前第二步: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第三步:将蜡烛B点燃放到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第四步:用直尺测量出蜡烛和像到镜面的距离在他的实验操作中,第_________步明显错误,正确的做法应该是_________.参考答案:1.解:对光有发散作用的有:凹透镜和凸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的有:凸透镜和凹面镜,平面镜使光线发生镜面反射,既不会聚也不发散.故选B2.解:A、我们能看到虚像和实像,一定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不是幻觉.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是否用光屏能呈接是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实像能用光屏呈接,虚像呈接不到.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光的直线传播可以产生实像,光的折射可以产生实像,也可以产生虚像.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实像有放大、等大、缩小,虚像有等大、缩小、放大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3.解:A、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对称的、的等大的虚像,故A错误;B、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B错误;C、凹面镜可以会聚光线,故C正确;D、凹镜成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故D错误.故选C4.解:池中的水的反射面是水面,而不是水底,月球到水面的距离是3.8×105km,所以像到水面的距离是3.8×105km.故选D5.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视力表距平面镜3m,像距平面镜也是3m,由图可知人距平面镜1m,则视力表与人的距离等于3m+1m=4m.故选B.6.解:A、阴影,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B、电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C、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水面对称,所以是倒立的,其原理是光的反射行成的虚像;D、摄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综上分析,属于虚像的是C.故选C7.解:A、汽车的车头灯是用凹面镜,故A错误;B、牙科医生用来观察患者不易看到的部位的镜是用平面镜,故B错误;C、太阳灶用的是凹面镜,故C错误;D、汽车的观后镜是用凸面镜,故D正确.故选D8.解:哈哈镜中凸起的部分就相当于一个凸面镜,成缩小的像,所以人像变短;凹下去的部分相当于一个凹面镜,成放大的像,所以人像变长.故选BC9.解:因为玻璃既透明,又具有平面镜的作用,所以当挡风玻璃竖直安装时,平面镜形成的像正好在视线的正前方,会造成司机视线模糊,形成事故;当倾斜安装时,形成的像在车的前上方,不会影响司机的视线,从而避免因车厢内景物成像在驾驶员正前方而影响安全行车.故选D10.解:A、手电筒中用凹镜作反射面,是为了会聚光线,使位于凹面镜焦点上的小灯泡发出光线沿直线射出,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汽车驾驶室外用凸镜作观后镜,是利用了凸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起到扩大视野的作用,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潜水艇上的潜望镜是两个相互平行的平面镜组成的,成等大正立的虚像,不会将远处的物体拉近,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11.解:汽车观后镜用利用凸面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来扩大视野;潜望镜用平面镜来改变光路;五官科医生耳道内窥镜用的是凹面镜来照亮耳道.故答案为:凸面镜;平面镜;凹面镜12.解:(1)因直尺与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此时平面镜将直尺与像的夹角平分,所以直尺与平面镜的夹角为90°×=45°.(2)硬币紧贴平面镜的玻璃,硬币到镜子反射面的距离就等于镜子的厚度,物像等距,像到镜子反射面的距离也等于镜子的厚度,硬币和它像的距离就是镜子厚度的2倍,所以镜子的厚度为10mm×=5mm.故答案为:45、513.解:(1)图中平行光线经过凹面镜的反射,会聚在F点处,凹透镜对光线起到了会聚作用;(2)因为光路是可逆的,所以只有将光源放在F点处,它发出的光线就会变为平行光线射出.故答案为:会聚;F处;光路可逆原理14.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成的像是虚像,是由光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是人的主观感觉,不能用光屏承接.故本题答案为:反射;虚像15.解:镜子相当于平面镜,符合平面镜成像特点,花在镜子中成的是虚像,所以摘不到,而月亮通过水面上的也是虚像,所以捞不到,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答案为:平面镜成像,光的反射16.解:①一只鸟正冲向水面捕食,水面上出现的小鸟的倒影就是小鸟在水面上成的虚像,在小鸟向下俯冲靠近水面的过程中,小鸟与水面的距离变小,但小鸟在水中所成的像始终不改变,与小鸟大小相等.当鸟俯冲到水面上方某一位置时突然有一束刺眼的太阳光线从水面射来晃了它的眼睛,这是镜面反射现象.②由图分析可得题中所给的12:01与15:01上下成轴对称,所以它的实际时间应是15:01.故答案为:虚像;不变;镜面反射;15:0117.解:①因为平面镜成像时像距与物距相等,此时物距为3m,则在平面镜中的像距平面镜也为3m,则镜中的像与自己的距离为3m+3m=6m.②若人以0.5m/s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同时像也以0.5m/s速度垂直向平面镜靠近.③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所以当他向平面镜移动时,像也向平面镜靠近,因为像与物的左右相反,关于平面镜对称,即像的运动方向和人的运动方向相反的.但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故答案为:6m;0.5m/s;不变;相反18.解:玻璃板是透明的,不但反射光成像,还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其目的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及物像的大小,保证实验效果.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玻璃板另一侧没有蜡烛,所以放在“烛焰“上的手指不会烧痛.在实验中用到刻度尺,但尺并不是测量像、物的大小用的,而是测像到镜的距离、物到镜的距离,然后比较二者关系用的.故答案为:玻璃板;不会;位置19.解:虚像和实像:实像可以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总是倒立的、且与物体在透镜的异侧;所成的虚像总是正立的、放大的,且与物体在透镜的同侧.故答案为:实;虚;倒;异;正;放大的;同20.解:凹面镜可以将平行光线会聚在焦点处;在凹透镜的焦点处放一个光源,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凹面镜反射就会变为平行光线射出.故答案为:会聚于焦点;平行光21.解:作出像点S′的物点S,连接PS′,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A,再连接SA,画上箭头,如下图所示:22.解:把A当做发光点,做出A在平面镜中成的像A′,连接A′和窗户上下边缘P、Q并延长,得到两条反射光线PB、PC,根据光路是可逆的,两条入射光线BP、CP之间的范围就是人眼A从镜子里所能看到的窗子外面的景物范围,如图所示:23.解:分别过入射点垂直镜面作出法线,根据反射角要等于入射角,画出两条反射光线,两条入射光线的交点S 即为发光点的位置,再做S的像点S′即可,如图所示24.解:作出发光点MN的像点M′N′,连接N′P、M′P,分别于墙AB相交于点C、D,则CD即为平面镜的长及位置,如图所示.25.解:下午的2点40分,如左图所示:由于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表面上的刻度是左右相反的,此刻从时钟正对面的镜子里看见的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如右图所示:26.解:先将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交于一点S′,在通过平面镜作出S′的对称点S,即为发光点的位置,并联接S 与两个反射点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2)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实验中总是成倒立的实像.(3)平面镜成正立的虚像,当物体远离平面镜时,平面镜所成像大小不变.故答案为:(1)温度计;(2)光的直线传播;实;(3)正立;不变28.解:(1)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即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故答案为: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在实验中用到刻度尺,但尺并不是测量像、物的大小用的,而是测像到镜面的距离、物到镜面的距离,然后比较二者关系用的.(2)只有一组实验数据得到实验结论,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要用实验来探究物理规律时,要进行多次实验,实验结论才具有普遍性.(3)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虚像,因为不是实际光线.光线通过透明玻璃板是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会发生折射,所以对着玻璃板既可看到前面蜡烛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同时又可看到放在玻璃板后的蜡烛.则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4)点燃蜡烛的像比较暗,在环境比较暗的地方,可以增大点燃蜡烛和环境的对比度,像会更亮.故答案为:(1)确定像的位置;像距和物距的大小关系;(2)没有换不同位置再测几组数据,所得结论具有偶然性;(3)反射;折射;(4)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做实验29.解:因为使太阳光垂直射向竖直的墙壁有两种方向,所以,平面镜的放法也会不同.如图所示: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MN为法线,与镜面垂直.图甲中,因为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30°角,所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180°﹣30°=150°,又因为法线将两侧平分,由此也可以推出,AO与镜面的夹角为15°,那么,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就等于150°+15°=165°;图乙中,因为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30°角,所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30°,又因为法线将两侧平分,由此也可以推出,AO与镜面的夹角为75°,那么,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就等于30°+75°=105°;所以放置平面镜时,应使反射面与水平方向夹角为165°或105°30.解:由于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普通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即同时成像,形成了重影,所以通过玻璃板该同学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1)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2)不能用平面镜做实验因为其不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利用了玻璃的透光性,便于找到蜡烛的像.(3)用刻度尺测量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便于比较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4)选择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5)平面镜成虚像,所以把蜡烛B移去,在蜡烛B位置上放上光屏,光屏上观察不到像.(6)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发现像物大小相等;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7)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所以应采取②操作.(8)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和物到镜的距离无关,人们感觉到的近大远小是一种视觉效果,不影响真实的大小.所以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它的像不变.(9)不合理,因为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偶然性较大,不能找到普遍规律;应该多次改变蜡烛的位置,多测几组数据(至少要测三组以上)得出的结论才具代表性.(11)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12)实验步骤中第三步明显错误,放在玻璃板前面的蜡烛要点燃,放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不能点燃.正确的步骤如下:第一步: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前.第二步: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第三步:将未点燃的蜡烛B放到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第四步:用直尺测量出蜡烛和像到镜面的距离.故答案为:玻璃板两面同时成像,形成了重影;(1)较黑暗;(2)确定像的位置;(3)到平面镜的距离;(4)大小;(5)不能;虚;(6)与B蜡烛完全重合;相等;垂直;相等;(7)②;(8)不变;相等;(9)不合理;只从一组数据不能找到普遍规律,至少要测三组以上;(10)平板玻璃的两个反射面成像;(11)2mm;(12)三;将未点燃的蜡烛B放到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专题训练——平面镜成像专题1.(2019自贡,4)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中有以下说法:①平面镜所成的是等大的虚像;②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放在口腔中的内窥镜是平面镜;③为了扩大视野,在道路弯道处安装一块大的平面镜;④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通常选用较薄的透明玻璃板进行实验。
对这些说法,判断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都正确B.①②③正确,④错误C.①④正确,②③错误D.①②④正确,③错误2.(2019乐山,4)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3.(2019北海,2)如图所示,能解释“倒影”形成的是()A.光的色散B.光的折射C.光的反射D.光的直线传播4.(2019南京,4)如图是小明春游时在水边看到的美景,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他看到水中“树木”的光路图是()5.(2019巴中,20)小明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5米处,当他正对平面镜以1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时,以镜中的像为参照物,小明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他在镜中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s后小明到平面镜中像的距离是m。
6.(2019株洲,5)图为某同学游酒埠江时拍下的一张照片。
根据这张照片可推断()A.山峰有多高,湖水有多深B.照片中实景在上,倒影在下C.群山通过照相机镜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D.倒影通过照相机镜头成倒立、缩小的虚像7.(2019桂林,17)小陆在照镜子时,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部。
他走近镜子去看,靠近时,他的脸部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平面镜所成的像是(选“实像”成“虚像”)。
8.(2019辽阳,20)如图所示,一名游客行走在玻璃栈道上,栈道上映出了她美丽的“身影”,若游客的身高是1.65m,则游客的头顶到“身影”头顶的距离为m;当她在栈道上行走时,她的“身影”的大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9.(2019德阳,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近视眼镜、放大镜和照相机镜头都是凸透镜B. 阳光下大树的影子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C. 光发生漫反射时,每条光线都遵从光的反射定律D. 猴子捞“月亮”时,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等于水的深度10.(2019常德,7)下列关于光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用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的硬纸板最好选择黑色光滑的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靠近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C.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改变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动11.(2019巴中,3)下列关于光现象说法错误的是()A.树荫下太阳的光斑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B.湖面上楼房的倒影是光折射形成的C.色光中的三原色是红、绿、蓝D.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工作的12.(2019北海,19)小明同学站在穿衣镜前1m处,他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m,当他向穿衣镜靠近时,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3.(2019沈阳,2)舞蹈教室内有一面非常大的平面镜,一位同学先后站在镜前甲、乙、丙、丁的四个位置,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