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_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76 MB
- 文档页数:50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编导论第一节概述一、儿童发展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儿童有一个科学的年龄范畴,一般指从出生到青年前期,即从出生到17、18岁左右。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第二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一、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争论1、绝对决定论—高尔顿(遗传决定论)、华生(环境决定论)—将遗传与环境完全对立2、共同决定论—斯腾(辐合论:核心—人类心理发展既非仅有遗传的天生因素决定,也非只是环境影响的结果,而是两者相辅相成所造成的)—既承认环境影响,又承认遗传影响;(鲁克森伯格—共同决定论者。
格赛尔—成熟优势理论,等待儿童达到能接受未来学习水平达的观点。
3、相互作用论—皮亚杰基本观点:⑴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⑵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⑶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的动态的。
❖再继续完善儿童发展观的同时,应着力做两件事:⑴如何使每一个儿童具有优异的遗传因素;⑵如何为每一个儿童创造能充分发掘其潜能的优良环境。
二、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前一阶段四后一阶段出现的基础,后一阶段又是前一阶段的延伸。
发展是多层次,多水平的。
❖儿童戏里发展阶段的划分:⑴新生儿期(出生1—1个月)⑵乳儿期(1个月—1岁)⑶婴儿期(1岁—3岁)⑷童年早期或幼儿期(3岁—6、7岁)⑸童年中期(6岁—11、12岁)⑹童年晚期或少年期(11、12岁—14、15岁)⑺青年早期(14、15岁—17、18岁)三、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四、发展在时间上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五、不同情境中的一致性一个人的特性和情境变化都会影响行为。
六、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印刻”或“早期学习”;称关键期为“最佳学习期”。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对的稳定性,从而表现出与年龄阶段的大体对应关系。
但是这种对应关系并不是机械的,而是相对的。
(3)心理发展与年龄的关系不是因与果的关系心理是在时间维度上发展,主要由遗传决定的生理成熟程度,即用年龄来表示。
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经验与年龄只是大致对应关系,在不同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前或推后,表现出发展中的个别差异和不平衡性。
这说明心理发展与年龄的关系不是因果关系。
(二)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教育具有引导和促进心理发展的作用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来说,遗传素质是它的生物前提,遗传素质为心理发展提供的是一种预定倾向。
心理要发展起来,还必须有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教育传授人类的文化知识,同时引导和促进心理的发展。
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概念能够很好地说明教育促进心理发展的作用。
“最近发展区”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境下,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实际上这个差异就是教育所带来的发展,被称为“人为的发展”。
诚然,处理得不好的教育也能在某种程度上对心理发展起着促退的作用。
教育差别对发展的影响大于遗传差别的影响。
2.教育的效果也取决于选择启发的时期研究表明,在某些心理过程或心理特征发展的不同时期,教育引导和启发的效果也不一致。
在发展的快速期即将出现前的一段时间效果最好,因此这个时期被称为引导和启发的最佳有效期,被认为是儿童最易接受有关教育影响的时期(李文馥,1989)。
·3.教材和教法应适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教材和教法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适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并使之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适度挑战性,不仅可以提高教育效果,而且有利于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
教育具有促进心理发展的作用,而选择最适宜的时机、采取最适合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节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第一单元遗传与心理发展遗传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提供可能性(一)遗传及遗传机制1.遗传和变异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母生九子,九子有别”,这是中国民间对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形象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