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粤教中国现代诗歌五首资料
- 格式:pptx
- 大小:516.42 KB
- 文档页数:27
2.5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素材《死水》(新格律诗)写作背景在现代史的发展史上,还有另外一位主将——闻一多。
我们可能知道他拍案而起的故事,但另外,对于“新月派”,他也是一位不可或缺的核心人物。
他是我国新格律诗的探索者和创建者之一,他要求格律诗要有三美:音乐美(音节和旋律的美)、绘画美(词造的运用要体现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美感)、建筑美(节的对称和句的整齐)。
他善于运用深沉的理智控制炽热的感情,用整饬的诗体规范丰富的内容。
我们不妨用他的诗集《死水》比喻他的创作:“‘死水’下潜伏着火山。
”对《死水》的写作时间和写作缘起也有不同的说法。
一般看法是,1922年闻一多赴美留学,他不堪忍受身为中国人受到的歧视,写过多篇爱国主义诗篇。
1926年他怀着对祖国的渴望和期望从美国归来,但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令他极为失望,他痛呼:“我来了,我喊一声: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奠定了本诗的情感根基。
写作特色⑴寄托(隐喻)和象征寄托:一沟死水—完全丧失生命力的社会现实—诗人对现实的坚决否定—鲜明的批判精神象征:①美国社会;②北洋政府;③黑暗的中国现实。
⑵反讽手法的运用诗人借鉴西方现代派始祖之一的波德莱尔“以丑为美”的主张和技巧,营造出一种反讽的氛围来揭露、批判丑恶和肮脏。
美与丑交织形成反差,造成新颖独特的表达效果。
丑写得越美,越引人反感,使读者去反思诗人要表达的真情实感,增强了引人思考的魅力。
⑶绘画美的语言色彩《死水》本来写的是一沟发臭的水,但所用的语言却有十分鲜明的色彩。
这些艳丽的色彩显示出的是油画般的“绘画美”。
延伸阅读《一句话》闻一多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这话叫我今天怎么说?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之《中国现代诗歌五首》获奖教案粤教必修2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之《中国现代诗歌五首》获奖教案粤教必修2◎课前自主闻一多〔1899~1946〕,现代诗人、学者,湖北人。
他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我国新格律诗的探索者和创建者之一。
代表作品:《七子之歌》、《醒呀》、《死水》.闻一多是我国新诗格律的最早探索者和创建者之一,他要求新格律诗心学而且有三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早年留学英国剑桥大学,其代表作是《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等.他的不少诗作,神秘、朦胧、感伤、的倾向明显,但也不乏语言清新、比喻贴切,具有轻柔明丽风格的佳作。
艾青〔1910-近〕,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
著有《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等。
艾青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
1941年诗人来到延安,从此诗风转向悲壮高昂.艾青是对中国新诗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食指,本名郭路生,北京人,当代诗人。
生于1948年,“文革〞中因救出被围打的教师而遭受迫害.1968年到山西插队,70年进厂当工人,71年参军,73年复员,曾在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工作。
代表作品:《热爱生命》《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
舒婷,当代女诗人,生于福建厦门。
初中未毕业即“插队落户〞。
1969年开始写作,1979年在《诗刊》正式发表作品。
现为中国作协理事;作协福建分会副主席,两次获全国性诗歌奖。
1982年出版诗集《双桅船》和《舒婷、顾城抒情诗选》,1986年出版《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闻一多的《死水》写于1925年。
怎样理解“死水〞这一意象的寓意,不要强求统一.可以具体到一条臭水沟,也可以抽象到物极必反的哲理。
象征的是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时期,抑或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的中国,还是表面极其繁荣的美国,甚至是整个世界,允许大家联想,允许大家见仁见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写于1928年,在第三次欧游归途中所作.1928年7月底的一天,徐志摩一个人悄悄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但他所熟悉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那里静静的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到了11月6日在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广东教育版语文必修2《中国现代诗歌五首》参考资料1、文本全解。
(1) 作者简介。
闻一多原名家骅。
又名亦多,湖北浠水县人。
1913 年考入清华学校,曾任《清华周刊》、《清华学报》编辑。
1919 年积极投入五四运动,担任学生会书记。
1919 年开始写新诗。
1922 年在清华学校毕业后,赴美留学。
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珂泉珂罗拉多大学学习美术,并研读外国文学。
1923 年9 月第一部诗集《红烛》在国内出版。
1925 年7 月,不堪种族歧视,愤然回国。
归国后在北京艺专任教务长,开始了教育工作。
1926 年4 月,与徐志摩共同主持《晨报副刊》的《诗镌》。
1928 年1 月,第二部诗集《死水》出版。
不久,与徐志摩等共同创办《新月》杂志。
1928 年以后,闻一多先后曾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等职。
1946 年7 月15 日下午,在西南联大教授任上,因投身民主运动,被统治者当局暗杀。
闻一多集诗人、学者、斗士三种身份于一身。
他著作甚丰,有《闻一多全集》四卷和《闻一多诗全编》等留世。
早年作为新月派的主要诗人,闻一多提出新诗的“三美” ( “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 ) 理论,倡导新诗格律化。
在新诗的理论建设方面作出独特贡献。
(2) 基本解读。
《死水》作于1926 年4 月。
此时,诗人刚从美国留学归来,目睹国内“死水”般的现实,十分失望。
在国外的时候,诗人曾热情地讴歌“如花的祖国” ( 《忆菊》) ,而现实却完全是另一回事。
当时军阀统治下的中国腐败破落、满目疮痍。
这一切令诗人痛苦不堪,他时刻在心底里叫喊着: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据说,直接引发诗人的灵感并写下《死水》的,是这样一件事:在北京二龙路一带,诗人看到了一沟臭水,由此联想到中国的现实,眼前具体的景象与心中忧愤激昂的诗情相接通,于是写下( 死水) 一诗。
.'《死水》反复写一沟叫人绝望的死水,以此来比喻现实的黑暗。
5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本课话题——热爱生命朗读——课文中的名段热爱生命也许我瘦弱的身躯像攀附的葛藤,把握不住自己命运的前程,但请在凄风苦雨中听我的声音,仍在反复地低语:热爱生命。
也许经过人生激烈的搏斗后,我死得比那湖水还要平静。
那请去墓地寻找我的碑文,上面仍会刻着:热爱生命。
爱你的生活,即使它很贫穷。
你可能在一间简陋的房屋里经历一些愉快且奇妙的美好事情:落日从房屋的窗子反射回光线,它和从富人的宅院反射回的一样明亮;早春的时候积雪在门前融化,我只看见一个拥有宁静心灵的人心安理得地住在那里并且拥有令人鼓舞的思想,如同住在宫殿里一样。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叫黄美廉的女子,从小就患上了脑性麻痹症。
这种病的症状十分可怕。
医生根据她的情况,判定她活不过6岁。
在常人看来,她已失去了语言表达能力与正常的生活条件,但她却坚强地活了下来,而且靠顽强的意志和毅力,考上了美国著名的加州大学,并获得了艺术博士学位。
她靠手中的画笔,还有很好的听力,抒发着自己的情感。
在一次讲演会上,一位学生贸然地这样提问:“黄博士,你从小就长成这个样子,请问你怎么看你自己?你有过怨恨吗?”在场的人都暗暗责怪这个学生的不敬,但黄美廉却没有半点不高兴,她十分坦然地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么几行字:一、我好可爱;二、我的腿很长很美;三、爸爸妈妈那么爱我;四、我会画画,我会写稿;五、我有一只可爱的猫……最后,她以一句话作结论:我只看我所拥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读了上面的这个故事,我们都会深深地被黄美廉那种不向命运屈服、热爱生命的精神所感动。
不要抱怨命运对自己不公平,不要只看自己没有的,而要多看看自己所拥有的,我们就会感到:其实我们很富有。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做人也要像蜡烛一样,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
——萧楚女生命,如果跟时代的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你就会感到永垂不朽。
——车尔尼雪夫斯基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长短,而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