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简答论述题
- 格式:wps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7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语言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语言的物理特性B. 语言的社会功能C. 语言的结构和功能D. 语言的起源和发展2. 语音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语言的语法结构B. 语言的词汇构成C. 语言的发音机制D. 语言的书写形式3. 下列哪个不是语言学的分支?A. 语音学B. 语法学C. 词汇学D. 化学4. 语言的最小意义单位是什么?A. 音素M. 词汇C. 语素D. 句子5. 语义学研究的是语言的哪一方面?A. 语言的发音B. 语言的意义C. 语言的书写D. 语言的语法6. 语言的词汇量是如何增长的?A. 通过新词的创造B. 通过旧词的淘汰C. 通过语言的混合D. 通过语言的简化7. 什么是语言的方言?A. 一种语言的书面形式B. 一种语言的口头形式C. 一种语言的地区变体D. 一种语言的官方标准8. 语言的同化现象是指什么?A. 语言的统一B. 语言的分化C. 语言的借用D. 语言的变异9. 语言的转换是指什么?A. 语言的翻译B. 语言的转写C. 语言的转述D. 语言的转换10. 什么是语言的语境?A. 语言的使用环境B. 语言的书写环境C. 语言的发音环境D. 语言的语法环境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1. 语言学的两大分支是________和________。
12. 语言的音位系统是由________构成的。
13. 语言的语法规则包括词法规则和________。
14. 语言的词汇化是指________转化为词汇的过程。
15. 语言的语用学研究的是语言在________中的使用。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语言的交际功能。
17. 简述语言的规范性与变异性。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8. 论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19. 论述语言的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五、案例分析题(每题20分,共20分)20. 请分析一种方言的形成过程,并讨论其对标准语的影响。
语言学纲要的简答论述题语言学概论大学语言学考试,语言学考研一.简答题1.广义上的应用语言学答:指的是运用理论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和基础研究成果,来阐明、解决其他学科领域中出现的各种与语言相关的问题。
包括语言教学理论、语言学的一般应用研究成果和语言学的跨面研究成果。
2.结构主义的特点3.语言的系统性答:①首先体现在它是一个层级体系;②还体现在语言符号各层次之间的根本关系上——语言成分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以及二者彼此之间的关系。
4.语言与言语的关系5.元音与辅音的区别答:①发元音时声带颤动、气流在发音通道上不受阻碍,发辅音时声带颤动或不颤动、气流在发音通道的一个或多个部位上受到阻碍;②发元音时,发音器官的各部位均衡紧张;辅音则形成阻碍的部位特别紧张;③发元音时,呼出的气流较弱,拉长音而音质不变,辅音一般不可以拉长音,气流较强。
6.语音的社会性质答:社会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①世界上没有一种语言采纳了100以上的音素的,各种语言使用哪些语言完全由其社会成员约定的;②语言表达意义,但什么样的声音形式与什么样的意义相结合;③每一语言或方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语音系统,从语音的物理性质和生理性质分析得出德尔某一语音现象或语音成分,在不同系统中可能有不同作用和不同心里感知。
7.语法构词法答:就是利用语言中原有的语素材料构造新词。
其方法有复合、附加、内部屈折、重音位置变化、词组缩简等。
8.研究语言演变的凭借答:①通过对照方言和亲属语言可以获知;②通过对记录了语言的过去状态的文字的分析可以获知;③通过对古代的借词的分析可以获知。
9.构词法与构形法的区别答:构词法是构成新词的方法,构成的新词的词汇意义与各构词成分的词汇意义有关但并不相同。
构形法虽然与词的结构有关,但它并不构成新词,不引起词汇意义的改变,只是表语言学概论大学语言学考试,语言学考研达了同一个词的不同的语法意义。
10.词法与句法的关系答:二者间关系密切,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共同组成一套自足的规则系统。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语言的最小意义单位是什么?- A. 音节- B. 词- C. 语素- D. 句答案:C2. 下列哪一项不是语言的社会功能?- A. 信息传递- B. 情感表达- C. 思维工具- D. 艺术表现答案:C3. 语言学中,对语言的音系结构进行研究的分支是: - A. 语音学- B. 语法学- C. 语义学- D. 语用学答案:A4. 语言的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总和是指:- A. 语言- B. 方言- C. 语言变体- D. 语言系统答案:D5. 以下哪个词属于多义词?- A. 桌子- B. 银行- C. 苹果- D. 书答案:B二、填空题1. 语言学是研究人类语言的科学,它包括语音学、语法学、______学、语用学等分支。
答案:语义2. 语言的音位是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形成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这种单位在语言学中称为______。
答案:音素3. 语言的交际功能主要体现在语言能够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进行______等。
答案:社会互动4. 语言的演变是一个动态过程,它受到社会、文化、历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种研究属于______语言学。
答案:历史5. 语言的语境对于理解语言的意义至关重要,它包括语言发生的______、地点、时间、参与者等。
答案:场合三、简答题1. 简述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答案: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语言,研究内容包括语言的结构、功能、起源、发展以及语言与社会、文化、心理等方面关系。
它主要分为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分支学科。
2. 描述语言的音位和音节的区别。
答案:音位是语言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代表了一系列在特定语言中具有相似发音特征的实际音。
而音节则是音位的实际发音,是语言中可以独立存在的最小单位,通常包含一个或多个音素。
3. 阐述语言的交际功能。
答案:语言的交际功能是指语言在社会交流中的作用,它使人们能够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情感和意图。
语言学论述题1、简要叙述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和人的主观认识的关系?答: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和人的主观认识之间不是完全相同的。
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是非常复杂的,具体的发音人人不同,一个词具体的表达方式也可以不同。
例如,“说话”一词,不同的人可以在中间加入不同的助词“了、着、过”等;还可以加入不同的语气词“呢、啊、嗯”等。
而把这一词记录为“说话”已经是一种主观的概括。
语言学家研究的只是经过语言学家主观概括和不同程度上理想化和简单化了的语言。
语言学的研究就是要拉近我们的主观认识与客观事实的距离。
3、论述口语和书面语的联系和区别?答:任何一种语言总是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而且大多数语言在其存在的历史上只有口语而没有相应的书面语。
任何一种书面语又都只能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并且或迟或早总是要随着口语的演变而演变。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口头存在形式,但是古往今来只有极少数语言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了相应的书面语。
因此,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但是,书面语既不是口语绝对忠实的记录,也不是口语机械的复制品。
口头交际行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语言环境中进行的,而且交际双方或各方在进行口头交际的同时常常伴随着各种面部表情、手势和体态,还有各种不同的口气和语调,而书面语一般没有记录这些成分,而只记录了词语,即口语传递信息和思想感情的关键成分,同时,书面语是经过推敲的,因此更简练、精确。
另一方面,书面语为了补充口语交际时的语境等非语言成分,又不得不添加一些成分。
确切地说,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另外,书面语一旦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以后,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就具有相对独立的发展史。
书面语由于克服了口语在空间和时间两方面的局限,就有可能积累起比口语更丰富的语汇,更精密复杂的语法结构,更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从而反过来影响和促进口语的发展。
书面语和口语在多数情况下一般是基本一致的。
即指基本的语言成分是一致的。
语言学概论论述题一借词与社会(de)关系借词,借词也叫外来词,指(de)是音与义都借自外族语或外方言(de)词.借词与社会(de)关系体现在以下几点:1. 社会接触(de)强度决定了借词(de)限度.一方面,社会接触(de)程度浅则语言(de)接触程度也浅,两个不相邻(de),交流很少(de)国家之间介入彼此词汇(de)概率就小(de)多,如中国和一些阿拉伯国家.另一方面,社会接触(de)程度深,则语言(de)接触程度也深.日语借入大量(de)汉语词就是很好(de)例证.2. 语言社会在文化中(de)接触状况决定了借词(de)方向与内容.如,随着佛教(de)传入,汉语就借用相应(de)梵语中(de)佛教词汇,傣族地区(de)汉语常常借入表示当地事物(de)傣语词.语言中借用词语(de)方向决定于两社会接触时文化传播(de)方向.如果文化传播是单向性输出或输入,则词语(de)借用也是单向(de);如果文化交流是双向(de),则词语(de)借用也是双向(de).3. 在词语(de)借用过程中存在着借出去又借回来(de)现象.最典型(de)是汉语中(de)所谓借形词,即把日语中用汉字记录(de)词直接吸收到汉语中来并按汉语普通话来读音. 有(de)是日语赋予了汉语借词以新(de)意义,而汉语又从日语中借了回来. 如:讲师、教授、封建、反对、博士;萌、达人、吐槽.借词如果适用使用(de)需要,有时甚至能在长期(de)竞争中战胜本族词,取而代之.总之,社会接触程度浅,则语言接触(de)程度也浅.语言浅程度(de)接触(de)结果是语言中出现不成系统(de)、文化层面上(de)借词.词语借出借入与文化输入输出(de)方向一致,因此借词是研究民族史、社会史(de)重要材料.二借词与意译词(de)区别借词也叫外来词,指(de)是音与义都借自外族语或外方言(de)词.借词与意译词不同.意译词是用本族语言(de)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里某个词(de)意义移植进来,我们不把它们看做借词.1借词是指音义都借自外语(de)词.借词不仅引入了新(de)外来概念,而且还引入了外语(de)音义结合关系.如"沙发"引自英语(de)sofa ,它不仅引入了汉语社会原不曾有(de)"装有弹簧或厚泡沫塑料等(de)两边有扶手(de)坐具"新概念,而且还引入了以两音节"shāfā"与"某种坐具"(de)意义结合(de)音义结合关系,这是汉语中原来没有(de).意译词指只引入新(de)外来概念,但用本族语(de)构词材料和构词规则构成新词来表达它.有(de)意译词构词所用(de)本族语(de)构词材料和构词规则与意译词所源自(de)外语完全没有关系,如汉语词"水泥"(de)构词材料是词根语素"水"和"泥",以"修饰+中心语"次序(de)定中关系组织起来,而它所源自(de)外语词是英语(de)cement,是个单纯词,既不含有英语中"水"(water)(de)音和义,也不含有英语中"泥"(mud)(de)音和义.2还有一类意译词叫做"仿译词".它(de)特点是构词所用(de)本族语(de)构词材料和构词规则分别与所源自(de)外语词有对应关系.如汉语词"黑板"(de)构词材料是"黑"(形容词性,表颜色)和"板"(名词性,表厚度小而面积大(de)较硬(de)事物),以"修饰+中心语"次序(de)定中关系组织起来,而它所源自(de)外语词是英语(de)blackboard,含有(de)构词材料也是两个:black(形容词性,表黑颜色),board(名词性,表厚度小而面积大(de)较硬(de)事物),两成分(de)关系也是"修饰+中心语"次序(de)定中.也就是说,仿译词是分别将外语中(de)构词材料按外语中(de)次序依次译成本族语,使构词成分(de)选择和构词结构(de)选择与外语词一一对应.构词成分(de)选择和构词结构(de)选择也叫做"词(de)内部形式",词(de)具体读音也叫做"词(de)外部形式".因此也可以说:仿译词是借入词(de)内部形式而不借入词(de)外部形式(de)外来概念词,它是意译词(de)一个特类.一般意译词既不借入词(de)内部形式也不借入词(de)外部形式,只借入外来概念.借词则是借入词(de)外部形式(de)外来概念词.3意译词(含仿译词)所用(de)构词材料和构词规则都是本族语中原有(de).仅从语言(de)角度看,意译词与构词成分(de)选择和构词结构(de)选择(de)新词并无差别.而借词则由于借入了外语(de)音义结合关系,所以从语言角度看,它常常与本族语(de)新词有明显(de)差别.如汉语本族语(de)新词基本都是用"一音节一义"(de)语素构成(如"包产到户"),而汉语借词则大多是"多音节一义"(de)(如"巧克力"、"沙发"、"马达").三.借词(de)几种类型1音译加意译在吸收外来成分(de)时候,为了便于理解,有时采用音译加意译(de)方法.汉语中有相当一部分这种类型(de)借词.如原词beer-借词啤酒、原词car-借词卡车、原词card-借词卡片等等,这些词里(de)“酒”“车”“片”等成分,其实是有关事物所属(de)类名,给前面(de)成分做了注解.2音译兼意译音译兼意译是借词在语音和意义上都与外语原词相近,但完全用本族语(de)材料和规则,并且不要求内部形式相同.比如这几年年轻人喜欢用(de)形容词“酷”借自英语cool一词,语音上汉语和英语接近,意义上汉语“酷”(de)“严酷”义项也可以引申而承担cool所表达(de)“表情冷峻坚毅”义项.借词还有借译、英文字母加汉字、英文字母缩写、音译附加汉语语素、直接使用等很多类型.四如何看待新词语社会进入21世纪,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de)变化,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这种变化必然反映在语言中,首先明显(de)反映到词汇上.当代汉语里涌现(de)“新词语”,其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给力”“达人”“吐糟”等等.所有这些,都是语言反映社会生活和适应交际需要(de)必然产物,它使我们(de)语言交际更加新鲜、活泼、丰富了,也给语言规范提出了新(de)课题.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它们我认为,我们应该积极面对新词(de)冲击,从正面引导推荐使用新词语.首先,新词语成为规范词语,有一个过程,不能在它没有经过时间(de)考验时就判定它不规范.有人把语言看成一个简单(de)封闭(de)静态系统,认为汉语词汇里已经有了某个词语,就没有必要有一个表示相同意思(de)词语.比如,有了“再见”,就不要“拜拜”.殊不知,人们在使用词语表达意义(de)时候,还在追求表达更多样、更丰富(de)色彩.有人担心大量新词语(de)使用会损害汉语(de)健康发展,这种担心是不需要(de).我们所说(de)新词语已经经过了汉化,其次我们(de)语言自古就有包容性.,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吸收外来词语(de)高潮.现在,我们面临着民族之间更多交流(de)时代,善于吸收外来词语,是我们汉语富有生机(de)表现,也是我们民族兴旺发达(de)标志.五书面语和口语为什么会脱节书面语是在口语(de)基础上形成(de),基本上应该和口语一致.但是,在一定(de)历史条件下也会产生书面语和口语脱节(de)现象.主要原因:人们只能听到同时代(de)人讲话,难以听到早一时期(de)人讲话.这样就促进了口语(de)演变.而书面语则不同,人们不仅能够看到同时代(de)书面语,也能看到早一时期(de)书面语,因此,口语中已经消失(de)词语和句式,往往在书面语中可以继续保留.宗教经典、法律条文(de)权威性让人不敢轻易改动其中(de)字句,文、史、哲名着也起着类似(de)作用.因此,在书面语(de)保守力量比较强(de)条件下,容易造成书面语和口语(de)脱节.书面语是用文字记录下来(de)语言,是语言(de)一种变体;文字是记录书面语(de)工具,是体现书面语(de)一种物质形式.书面语和文字虽然有不可分割(de)联系,但是文字本身不是书面语,书面语也不是文字.六语言符号(de)任意性(如何正确理解是有理据(de))语言符号(de)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de)音义联系并非是本质(de),必然(de),而是由社会成员共同约定(de),一种意义为什么要用这个声音形式,而不用那种声音形式,这中间没有什么道理可言,完全是偶然(de)、任意(de).语言符号和客观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语言符号(de)形式对于语言符号(de)意义而言,完全是任意(de),人为规定(de),没有逻辑联系,不可论证,语言符号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de)这种任意性联系,其根源就在于语言是社会性(de),是社会(de)产物,是社会现象,由一定(de)社会决定(de).第一,音义(de)结合是任意性(de),即什么样(de)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de)意义内容,什么样(de)意义内容用什么样(de)语音形式表现是任意(de).世界上之所以有多达5500种语言,就是因为人类创造语言时在选择语音形式表达意义内容方面(de)不一致,因而形成了不同(de)语言.由于语言具有社会属性,不是自然(de),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de)本质(de)联系,完全是偶然(de),不可解释(de).第二,不同语言有不同(de)音义联系,如:人、刀、树、水、路、妻子、太阳、月亮……,汉语(de)语音形式和英语(de)语音形式不相同.像上面那些词语,汉语(de)读音是ren、dao、shu、shui、lu、qizi、taiyang、yueliang,英语(de)读音是person、knife、tree、water、road、wife、sun、moon.(为便于查看,这里没有使用国际音标符号表示读音)第三,不同语言音义联系不对等,同样(de)语音形式,在不同(de)语言中可以代表不同(de)意义,而同样(de)意义,在不同(de)语言中可以用不同(de)语音形式表达.如long,汉语表示“龙”等意义,英语表示“长”;又如英语uncle,等于汉语(de)叔、伯、舅、姨父、姑父,aunt等于婶婶、舅妈、姑姑、姨妈.第四,同一语言(de)音义关系也有任意性,如汉语有众多(de)方言,同样(de)事物在各个方言也有不同(de)读音.汉语有七大方言,各个方言区根据语音特点还可以进一步划分次方言区.不同方言区之间,语言(de)音义联系也不是完全一致(de).同一语言中不同方言(de)语音差别,也说明了音义联系是具有任意性(de),不然,就不会存在什么方言差别了.七什么是新词语1.新“创造”(de)词语这是词汇学意义上(de)新词,强调(de)是语汇中(de)新成员.它包括两种情况:一是通过各种途径产生(de)反映新事物、新现象、新概念、新观念(de)词语.这里所说(de)新词语不仅包括利用已有(de)构词材料按照汉语(de)构词规则创造出来(de)词语,而且也包括不符合汉语构成规则(de)字母词、网络词语等;二是不表示新事物、新概念(de)词语(de)新构成.这种词语虽然内容不是新(de),但形式却很新颖,能给人一种新鲜(de)感觉.“缩词略语”很多就属于这种情况.如“环保”“家电”“待业”等不表示新概念、新现象,但形式是新鲜(de),也属于新词语.汉语中(de)新词语必须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接受(de)词语,而不是一些生造词语、偶发词语或方言词.2.固有词语产生新义、新用法新词语除了靠新“创造”之外,还可以将固有词语赋予新义、产生新(de)用法.例如“强人”在早期(de)白话小说中指(de)是“强盗”,而现在流行(de)则是“强者”(de)意思.“革命”这个词早就有了,指“古者以天子受命于天,故王者易姓曰革命.”(见词源)今天“革命”一词表示“人们推翻反动统治,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向前发展”(de)意思.就“轮船”而言,元史阿术传中有“……俄乘轮船顺流东走”(de)话,但“轮船”这个词并没有流传下来,到了近代,当西洋所造(de)靠机器行驶(de)船进入我国(de)时候,人们便以古代文献中(de)“轮船”这个词来表示它.由此可见,词语(de)形式虽然已在汉语词汇库中存在,但它(de)理性意义和色彩意义都是新(de).因此,固有词语产生新义、新用法也属于新词语(de)范畴.。
论述题1、简要叙述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和人的主观认识的关系?2、书面语产生的重大社会意义?3、论述口语和书面语的联系和区别?4、为什么说语言虽然是民族的重要标志,但不是最可靠的标志?5、在分析语言与民族的关系时,西方有的语言学家运用“相互理解程度”作为区分“语言”和“方言”的唯一标准,请分析此种观点并指出实质?6、语言和种族有没有必然的联系,为什么?7、语言符号的离散特征和线性特征?8、简述语言和言语的区别与联系,并说明区分这两者的意义?9、举例说明语言符号的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10、为什么说语言是客观存在的?但语言学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11、论述语言学发展的历程?12、简论索绪尔及其以后的语言学?13、从声音的产生方面分析,语音音质不同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14、论述为什么说语音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现象?15、如何理解语音的心理属性?16、国际音标的优点以及学习和运用国际音标需要注意几点?17、元音和辅音的主要区别是什么?18、音位是特定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其中“音位是……的最小的……”应如何理解?19、简要说明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的区别?20、简要说明音位理论的基本原理?21、简要说明音位和音位变体的关系?22、举例说明什么是音位的区别特征,它有什么优越性?23、举例说明什么是音位的自由变体?24、试举例说明一个音位具有什么样的区别特征是由特别的音位系统决定的?25、如何理解归纳音位应遵循的三个原则,请举例说明?26、如何理解音素和音位的区别?27、举例说明音节的划分要受语音28、汉语普通话和英语在音节结构有什么明显区别?29、复元音与几个相连的单元音的区别?30、复辅音不同于复元音的特点?31、试说明语音流变的含义及其类型?32、简述韵律特征的特点及其在不同语音层次上的表现?33、单纯词与单音节词,合成词与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有什么关系?34、词的语汇学分类角度有哪些?35、试论汉语的词为什么有双音节倾向,现代汉语的双音节化有什么作用?36、语素的性质是什么,如何理解语素的意义?37、词缀语素作用的异同?38、语在构造上的特点,如何理解这些特点?39、外语的语素类型与汉语的语素类型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40、语素的组合与语素义的组合是否对应?41、语素的组合与语素类的组合是否对应?42、重叠词与叠音式单纯词和重叠式43、怎样分析复杂的合成词?44、语法规则的性质和特点?45、什么是语法规律?什么是语法规则?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46、历时语法与共时语法的区别?47、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区别?48、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有什么样的分割。
一、简答1、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1)区别:①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②书面语既不是口语绝对忠实的记录,也不是口语机械的复制口;③书面语写作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来推敲,可以写得比口语更精练、更精确;④口语由于有语境影响和面部表情、手势、体态的帮助,可以省略某些语言成分而不至于影响理解和交际,书面语却由于没有记录这些因素而别人很可能难以理解,因此书面语就不得不补上某些省略以后影响理解的成分(2)联系:书面语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另外,书面语一旦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以后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就具有相对独立的发展史。
书面语由于克服了口语在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和局限,就有可能积累起比口语更丰富的语汇,更精密复杂的语法结构,更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从而反过来影响和促进口语的发展。
2、言和客观存在形式: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是跟人和人类社会的口头交际活动分不开的。
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有声的口头语言即口语,而当出现了文字以后,又表现为有形的书面语言即书面语。
口语和书面语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或图形,这是一种物理现象;另一方面则是由声音或图形表示的意义,那是一种心理现象,或者说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感情的流露。
3、言和言语的区别:语言是说话所用的材料和规则,是抽象的、社会共同的;言语是对材料和规则的使用,是具体的、个别的。
4、索绪尔的贡献:主要在于从语言本体的角度界定了“语言”,明确地限定了语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重点,使语言学脱离了早期什么都研究,什么都难以深入的缺陷,走上了研究对象相对单纯,因而有可能逐步形成本学科特有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的现代化道路。
20世纪语言学在索绪尔语言理论的影响下集中主要精力研究语言系统本身的内在规律。
5、语音的性质:①语音的物理属性;②语音和生理属性;③语音的生理属性;④语音的社会属性(本质属性)。
6、改变口腔形状的方式有三种:①舌位——舌面隆起最高点的位置抬高或降低。
简答题:1.简述语言学的分类。
理论语言学:从理论上研究语言的性质、结构、功能。
(1)根据研究对象不同,分为:个别语言学(以某一种具体语言为研究对象)普通语言学(以人类所有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语言的一般原理)(2)根据研究对象的时间不同,分为:历时语言学(又称动态语言学,研究语言的发展、衍变及其规律)转化生成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又称静态语言学、描写语言学,研究语言结构的某一部分在某个历史时期的实际状况,而不去考虑前因后果)(3)根据研究方法不同,分为:历史比较语言学(对有亲属关系的语言进行研究)对比语言学(用对比的方法研究没有亲属关系)结构主义语言学(强调语言的组合,分析语言片断)应用语言学:凡是关于语言学的应用研究都是应用语言学。
(1)狭义:专指语言教学,包括本族语教学、外语教学以及对有语言障碍者进行的语言整疗及其康复的治疗。
(2)广义:凡是将语言学原理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解决相关学科及语言学本身所涉及的实践与应用问题的科学。
2.什么是语言,什么是言语?指出联系与区别。
语言:是人类用于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的符号系统。
言语:是个人说的行为及结果。
关系: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联系:相互依存,语言离不开言语,言语离不开语言。
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为全社会所公认的词语和规则的组合。
言语是个人在特定情景中对语言的具体应用和表现。
区别:语言——全民性、抽象性、非物质性言语——个人性、具体性、物质性3.举例说明语言中的组合关系,聚合关系。
组合关系:在同一层级上组合起来的各个单位间所形成的关系。
.比如"吃"可以同"米饭,面条,馒头,东西"等组合出"吃米饭,吃馒头"等,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组合关系,组合关系反映了人类语言单位组合的规则.聚合关系:在语言结构的某一环节上,具有相同的作用,彼此可以相互替换的各个语言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
例如"吃米饭",其中的"吃"可以用"做"替换,"米饭"可以用"馒头"替换,"吃"和"做"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聚合关系体现了语言单位的功能类别,凡是具有聚合关系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的功能.4、语言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学概论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B)。
A. 人类思维B. 人类语言C. 人类文化D. 人类行为2. 语音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的是(C)。
A. 语法B. 词汇C. 声音系统D. 语义3. 语言学家关注的语言现象有哪些特征?(A)A. 具有普遍性、可刺激性、可被学得性、可被忘却性B. 具有多样性、诸变性、一致性、可被听说性C. 具有多样性、可被了解性、可被学得性、可被传承性D. 具有多样性、可刺激性、可被了解性、可被掌握性4.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外在表现,它的特点包括(B)。
A. 符号性、逻辑性、经验性、情感性B. 音素性、词汇性、语法性、交际性C. 语音性、声调性、音节性、语义性D. 文化性、习得性、传承性、社会性5. 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哪些方面?(D)A. 观察法、统计法、实验法、调查法B. 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实证法C. 形态法、句法法、语义法、语用法D. 理论法、实证法、历时法、内在法二、简答题1. 什么是语音学?简述语音学的基本研究对象。
语音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的是语言中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机制。
它研究的基本对象是语音。
语音是一种由声音信号组成的符号系统,通过声音的不同组合和规则,人们能够进行语言的交际和沟通。
2. 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哪些方面?简要描述其中两个方面的内容。
语言学的研究范围涵盖了语音、词汇、语法、语义和语用等多个方面。
其中语音学主要研究语言中的声音系统,通过研究语音的音素、音位和音系等要素来揭示其规律和变化。
而语法学研究语言中的句子构成和组合规律,包括短语结构、词类、句法关系等内容。
三、论述题语言作为人类最为基本的交流工具和思维表达方式,对于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对于深入研究和探索语言的本质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语言学研究语言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语言在世界各地的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但不同语言之间又表现出多样性。
简答题:1. 简述语言学的分类。
理论语言学:从理论上研究语言的性质、结构、功能。
(1)根据研究对象不同,分为:个别语言学(以某一种具体语言为研究对象)普通语言学(以人类所有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语言的一般原理)(2)根据研究对象的时间不同,分为:历时语言学(又称动态语言学,研究语言的发展、衍变及其规律)转化生成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又称静态语言学、描写语言学,研究语言结构的某一部分在某个历史时期的实际状况,而不去考虑前因后果)(3)根据研究方法不同,分为:历史比较语言学(对有亲属关系的语言进行研究)对比语言学(用对比的方法研究没有亲属关系)结构主义语言学(强调语言的组合,分析语言片断)应用语言学:凡是关于语言学的应用研究都是应用语言学。
(1)狭义:专指语言教学,包括本族语教学、外语教学以及对有语言障碍者进行的语言整疗及其康复的治疗。
(2)广义:凡是将语言学原理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解决相关学科及语言学本身所涉及的实践与应用问题的科学。
2. 什么是语言,什么是言语?指出联系与区别。
语言:是人类用于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的符号系统。
言语:是个人说的行为及结果。
关系: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联系:相互依存,语言离不开言语,言语离不开语言。
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为全社会所公认的词语和规则的组合。
言语是个人在特定情景中对语言的具体应用和表现。
区别:语言——全民性、抽象性、非物质性言语——个人性、具体性、物质性3. 举例说明语言中的组合关系,聚合关系。
组合关系:在同一层级上组合起来的各个单位间所形成的关系。
.比如"吃"可以同"米饭,面条,馒头,东西"等组合出"吃米饭,吃馒头"等,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组合关系,组合关系反映了人类语言单位组合的规则.聚合关系:在语言结构的某一环节上,具有相同的作用,彼此可以相互替换的各个语言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
例如"吃米饭",其中的"吃"可以用"做"替换,"米饭"可以用"馒头"替换,"吃"和"做"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聚合关系体现了语言单位的功能类别,凡是具有聚合关系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的功能.4、语言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的本质: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原因: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1)携带信息量:语言大于文字(2)适用范围:语言大于文字(3)使用该交际工具所需条件:文字大于语言因此,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4. 什么是思维?思维和语言的关系。
思维是人脑反映客观世界的一种机能。
关系:联系:思维离不开语言。
语言是思维产生和存在的基础,并且思维的成果、思想的表达也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语言离不开思维。
没有思维就没有思想,人们的交际也就失去了内容,语言也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
区别:(1)二者职能不同。
思维:反映现实,认识客观事物的特点和联系。
思维的职能是通过概念和逻辑规则来完成的。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体现思维的工具。
语言的职能是通过词语和语法规则来完成的。
(2)语言具有民族性,思维具有全人类性。
5. 每个人说话都是自由的,但不能把“我看书”说成“书看我”,不能把“失去生命”说成huo,为什么?语言符号的约定性和任意性。
语言是社会现象而不是个人现象.虽然每个人说话是自由的,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但是有一点则是大家都必须遵守的,那就是运用词语组成句子,必须遵循全社会统一的规则,选择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某个意义,也得全社会约定俗成,不能个人任意更改.否则,语言就不成其为交际工具了,别人也就无法听懂你的话,社会将乱成一锅粥.只要想象一下,一个不会外语的人到国外生活所遇到的窘迫尴尬,就知道遵循规则的重要性了6. 两个人争论思维和语言的关系。
一个人说先有语言,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这个工具就无法思维。
一个人说先有思维,因为语句是思维的成果,没有思维,人们无法把散沙一样的词语组合成为句子。
你认为谁对,为什么?答:两个人的话看似有理,由于割裂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所以都是无理的,都是片面的.首先,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存的,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条件: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离不开思维,思维也不能脱离语言;如果没有思维,没有思想,人际之间的交流无从谈起,语言的存在也失去了任何意义.其次,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程度是相互适应的,是一致的;有什么样的思维水平,就有什么样的语言水平,有什么样的语言水平,就有什么样的思维水平,不可能一个社会发展到语言和思维脱节的地步,语言水平很高而思维水平很低,或思维水平很高而语言水平很低,这都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不可能的.(关键要认识到语言和思维二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7、什么是内部言语?什么是外部言语?二者不同之处。
内部言语:不能说出声来的、用于思维的言语。
外部言语:能说出声来的、用于交际的言语。
区别:(1)内部言语比较不那么连贯完整,而外部言语比较连贯完整。
(2)内部言语的物质载体是生物电,外部言语的物质载体是语音。
8、任何一种语言所包含的句子的数量都是有限的,那么人类为什么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语言呢.这主要是因为:①词语组合的规则是十分有限的,掌握一个规则,可以类推出无限多的句子,例如学会说"我吃饭",掌握了"主-动-宾"这个格式,就可以造出"我看报","他打球","你唱歌"之类的句子来.②语言中的词表达的意义具有概括性,数量是有限的,一个词语可以重复使用,可以用在这个句子中,也可以用在那个句子中,从而满足了人们交际的需要,所以语言系统中的句子是无穷的,但构成句子的材料却是有限的,这也有利于人们学习掌握语言.例如"人"这个词,并不指哪一个具体的人,可以指古今中外所有的人;"苹果"可以指色彩,味道,形状各方面都不同的苹果.9、简述国际音标的优点和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优点:(1)严格按照一对一原则(一个符号对应一个音素)制定的。
(2)国际音标也是采用拉丁字母的小写印刷体,便于学习。
(3)国际音标这一套符号相当完备,能够比较准确地记录世界上不同语言的语音形式。
注意问题:(1)不分大小写,手写体印刷体(2)有形近音标,儿化要标音10、说明音质和非音质音位的区别。
音质音位是由音素构成的音位,也叫音段音位(发音占据一段时间)非音质音位是由音高、音长、音强构成的音位,也叫超音段音位。
11、现代汉语普通话音位的区别特征。
音位的区别特征:某一种语言或方言系统中能区别不同音位的发音特征,称之为音位的区别特征。
现代汉语中有九组区别特征:有阻——无阻;口音——鼻音;唇音——舌音;舌面——舌尖;塞音——擦音;送气音——不送气音;前音——后音;高音——低音;圆唇元音——不圆唇元音。
12、音位和音位变体的关系。
类别与成员的关系。
13、举例说明汉语普通话和英语在音节结构上有什么区别。
汉语(普通话)音节由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构成.声母由辅音充当,韵母由元音或元音加上鼻辅音构成,其他辅音不能出现在音节末尾,有的音节没有辅音声母,但绝对不能没有韵母和声调.在韵母中,有的音节没有韵头和韵尾,但绝对不会没有韵腹.论述题:1. 为什么说语音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现象。
(1)音译结合的约定俗成:同一种语音形式可以表达不同的语音内容;同一语音内容也可以用不同的语音形式表达。
(2)语音的社会性还体现在语音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上:汉藏语系中有声调,其他语系没有;汉语中没有复辅音;在现代汉语中,元音占优势。
总之,不同语言的语音系统是有差别的,不同地域即使是使用同一语言,也是有差别的。
2. 如何理解归纳音节应遵循的三个原则?(理解的部分要举例子的)(1)对立原则:不同的音素可以在相同的语音环境出现,利用不同音素在发音特征上的对立来区别意义。
例如汉语gāng,意思是"钢",如果把其中第一个辅音g换成k,后面的韵母不变,成为kāng,那么词的语音形式变了,意思也变成了"糠",可见,在这个音节中,[k]和[k']是不能互换的,[k]和[k']就是对立的关系.又如英语bad,意思是"坏的",如果把其中的b换成d,这个词的语音形式变成了dad,与原来不同,含义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小孩口语说的"爸爸",可见,b和d是不能互换的,因此b和d之间的关系就是对立关系.(2)互补原则:不同的音素不能在相同的语音环境出现,而是各有各的出现条件,处于一种互补分布状态。
且不同音素不能区别意义,此时应这些音素归纳为同一音位。
.例如汉语普通话[ ,a,A,ɑ]四个音素出现的语音环境是各不相同的,在正常情况下,出现[ ]的地方不会出现其他三个元音,[a],[A]和[ɑ]的情况也是如此.这四个元音音素的出现环境互相补充,不会有对立现象.因此我们有可能把它们归入同一个/a/,让它们成为/a/的四个条件变体.(3)音感差异原则:符合互补原则(不同音素处于互补分布状态),但是在发音上差别比较大,也不适于归纳为一个音位,而应归为不同的音位。
3. 试说明语流音变的含义及其常见类型。
语流音变:在语流中,相邻近的音节相互影响从而产生一些语流上的变化。
常见类型:(1)同化:在语流中,两个原本不相同或不相近的邻音,其中一个受另一个的影响变得相同或相近,这个情况称为同化。
根据同化音和被同化音的排列顺序不同,分为:顺同化和逆同化(2)异化:在语流中,两个原本相同或相近的邻音,其中一个受另一个的影响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这个情况称为异化。
分为顺异化音和逆异化音。
(3)弱化:在语流中,一个较强的音由于轻读、快读或为了发音方便,而变成一个较弱的音,这种现象叫弱化。
(4)脱落:在语流中,由于轻读、快读或为了发音方便而省去了某些音,这种现象称为脱落。
(5)增音:在语流中,为了发音方便增加某些没有的音,这种现象称为增音。
4. 以汉语普通话为例,说明音位体系的内容。
(例子还是要自己举)(1)某种语言或方言多有的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2)每个音位的常见变体。
(3)各个变体出现的条件。
各个音位在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中表现出的各种规律。
1、离开一定的语境,“真高”中的“高”既可以说是身材高大,也可以指某一个办法高明,这是否就是词义模糊的表现,为什么?答:不是,词义模糊指的是词义的范围模糊,而这里的“高”的对象明确,是多义词的两个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