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放工作面参数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78.25 KB
- 文档页数:2
9308综放工作面首次采集安全隐患鉴别报告简介本报告旨在对9308综放工作面首次采集的安全隐患进行鉴别和分析,以确保工作面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采集安全隐患情况概述根据工作人员的实地调查和采集数据,以下是9308综放工作面首次采集的安全隐患情况概述:1. 支护结构松动:工作面的支护结构存在松动现象,可能导致支护失效和坍塌风险增加。
支护结构松动:工作面的支护结构存在松动现象,可能导致支护失效和坍塌风险增加。
2. 瓦斯超限:工作面瓦斯浓度超过安全标准,存在瓦斯积聚和爆炸的风险。
瓦斯超限:工作面瓦斯浓度超过安全标准,存在瓦斯积聚和爆炸的风险。
3. 通风不畅:工作面通风不畅,氧气供应不足,可能导致作业人员缺氧和中毒。
通风不畅:工作面通风不畅,氧气供应不足,可能导致作业人员缺氧和中毒。
4. 地质构造复杂:工作面所处地质构造复杂,存在地质灾害风险,如冒顶、顶板垮落等。
地质构造复杂:工作面所处地质构造复杂,存在地质灾害风险,如冒顶、顶板垮落等。
5. 电气设备老化:工作面电气设备老化严重,存在电气火灾和触电的危险。
电气设备老化:工作面电气设备老化严重,存在电气火灾和触电的危险。
安全隐患鉴别和分析以下是对上述安全隐患的鉴别和分析:1. 支护结构松动: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加固和修复支护结构,确保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加强对支护结构的定期检查和维护。
支护结构松动: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加固和修复支护结构,确保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加强对支护结构的定期检查和维护。
2. 瓦斯超限:必须采取措施降低瓦斯浓度,如增加通风量、使用瓦斯抽放设备等。
同时,加强对瓦斯浓度的监测和预警。
瓦斯超限:必须采取措施降低瓦斯浓度,如增加通风量、使用瓦斯抽放设备等。
同时,加强对瓦斯浓度的监测和预警。
3. 通风不畅:应优化通风系统,确保充足的氧气供应和空气流通。
增加通风设备和进行定期检修是必要的。
通风不畅:应优化通风系统,确保充足的氧气供应和空气流通。
综采工作面放顶煤开采的几个技术问题[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综采工作面放顶煤的特点和性能、放煤方式、滑移支架放顶煤采煤工艺等问题,并对放顶煤采煤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综采工作面放顶煤开采技术中图分类号:td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8-174-011、综采工作面放顶煤的特点和性能放顶煤液压支架是在长壁工作面液压支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控制基本顶、维护直接顶.自移和推移输送机的功能是一致的,而放顶煤机构、支架受力、排头支架、降尘及其他方面的功能各有不同。
它的主要特点和性能如下:(1)放顶煤液压支架有液压控制的放煤机构。
放顶煤工作面生产的煤炭大部分由放煤口放出,放煤机构的液压控制性能较好,开闭迅速、可靠,放煤口不易堵塞,有较好的喷雾降尘装置。
(2)工作面放煤时,可能地会有大块煤冒落,放煤机构要有强力可靠的二次破煤性能。
(3)大部分放顶煤支架采用两部刮板输送机,后部刮板输送机专门运送放出的顶煤,支架要有推移后部刮板输送机和清理后部浮煤的性能和机械。
要研究支架后部留有通道,作为维修后部刮板机和排矸使用(4)邻近支架放煤时顶煤的运动会使未放煤的支架受到侧向力,支架结构要有较强的抗扭和抗侧向力的功能。
(5)双输送机放顶煤支架,要求有相当的工作空间,支架的控顶距较大,顶梁较长。
(6)放顶煤工作面的顶板为煤,在反复支撑作用下多已破碎,支架要全封闭顶板,更好控制端面冒顶和避免架间漏矸的性能;放顶煤工作面采煤机的采高是按最佳工作条件确定,采高一般在2.5m —3.0m;放顶煤支架重量较大。
工作面浮煤多,支架要有较大的拉架力,并速度要快,可带压擦顶移架。
2、放煤方式2.1、放顶煤回采工艺流程放顶煤回采的主要工艺过程如图1所示:放顶煤开采一个循环是以放煤工序完成为标志的。
2.2、放顶煤及放顶煤步距放顶煤为综放开采的关键工序,通常按架型、放煤口位置及几何尺寸、顶煤厚度及破碎状况,科学确定放顶煤的步距与作业。
大倾角较薄厚煤层综放工作面主要工艺参数首先是开拓工艺。
大倾角较薄厚煤层的开采主要采用掘进工艺。
掘进工艺应根据地质条件和煤层倾角选择适当的开拓方法,常用的有钻孔爆破法、短支撑法和机械化掘进法等。
钻孔爆破法是利用钻机在煤层中钻孔并进行爆破,破碎煤层后进行掘进;短支撑法是利用钻孔进行支护后进行掘进;机械化掘进法是利用掘进机对煤层进行掘进。
开拓工艺的选择应根据煤层的地质条件、倾角和厚度以及设备的适应性等因素综合考虑。
支护工艺是指对开采工作面进行支护的方法。
由于大倾角较薄厚煤层的自稳性较差,开采过程中容易形成松散圈和龙骨,因此在支护上需要采用适当的工艺。
常用的支护方法包括液压支架支护、锚杆支护和锚杆网片支护等。
液压支架支护是利用液压支架对煤层进行支撑,通过调节支架的高度和倾角来适应工作面的变化;锚杆支护是利用预埋的锚杆对工作面进行支撑,提高工作面的稳定性;锚杆网片支护是利用锚杆网片对工作面进行支撑,增强煤层的整体性,防止松散圈的形成。
运输工艺是指将煤炭从工作面运出煤矿的过程。
大倾角较薄厚煤层的运输主要采用载人车和皮带机联合运输的方法。
载人车主要用于运送人员和工具,通过坡道或斜井将煤炭运出矿井口;皮带机主要用于煤炭的连续运输,将开采的煤炭由工作面运送到杆头集中处理区或矿井口。
通风工艺是指对工作面进行通风的方法。
大倾角较薄厚煤层的通风主要采用局部通风的方法。
局部通风是指通过设置局部风机和导流设施将新鲜空气供应到工作面,排出煤尘和有害气体。
通风工艺的设计应考虑到煤层倾角和厚度、工作面长度、风量和风压等因素,以确保工作面的安全和舒适。
安全工艺是指保障工作面安全生产的措施和方法。
大倾角较薄厚煤层的安全工艺主要包括防尘、防火、防突水和瓦斯抽放等。
防尘工艺主要采用喷雾降尘和悬浮物浓度监测等方法,控制煤尘扩散,减少尘肺病的发生;防火工艺主要采用消防器材和自动灭火系统,随时保持工作面的防火状态;防突水工艺主要采用注浆封孔和地质预测等方法,防止煤层开采过程中的突水事故;瓦斯抽放工艺主要采用抽排瓦斯和煤层瓦斯抽放等方法,减少瓦斯事故的发生。
综采放顶煤工作面高产高效途径的探讨发布时间:2022-08-21T06:03:39.528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2年第8期27卷作者:姚立国[导读] 崔家沟煤矿从九十年代末开始采用综采放顶煤采煤方法,通过不断优化综采工作面的设备选型配套姚立国陕西省益秦集团公司 710000【摘要】:崔家沟煤矿从九十年代末开始采用综采放顶煤采煤方法,通过不断优化综采工作面的设备选型配套,在提高综采工作面单产、提高资源回收率、防治火灾、保证系统可靠运行、保障安全生产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厚煤层、综采放顶煤、高产高效崔家沟煤矿位于焦坪矿区,矿井核定生产能力1.95Mt/a,服务年限28a。
矿井可采煤层为4 -2 号煤层,煤层厚度变化大,厚度 0~28.67m,平均厚度 9.74m。
可采厚度 0.80~26.17m,平均厚度 8.34m。
煤层顶、底板岩性均属半坚硬岩层,高瓦斯矿井,煤尘具有强爆炸危险性,属易自燃煤层。
一、国内外高产高效矿井现状及发展趋势(一)国外高产高效综采工作面正向“设备重型化,工作面大型化”的方向发展。
综采工作面长度已达到 450m,工作面最大推进长度已达 6000m,最大采高已达6.0m。
采煤机装机功率超过 2000kW,牵引速度为15~21m/min,生产能力达到 75t/min。
国外在生产条件很好的长壁工作面,大力提高机械化的标准,主要依靠提高机械化开采强度和设备可靠性。
(二)国内高产高效矿井发展概况。
目前大采高工作面装备技术发展迅速,装备可靠性相对较高,可满足工作面年产量 500~1000 万吨要求;2016 年,山东兖矿集团金鸡滩煤矿工作面使用ZY21000/32.5/82 型液压支架,配套 SGZ1400/4800 型刮板输送机和国产采煤机,工作面长330m,最大采高 8m,工作面年产达15000万吨。
(三)邻近矿井综放开采设备应用现状。
在彬县、长武和麟游等地区的综放工作面年产量一般为500-600 万吨左右,对于2015 年之前投入应用的液压支架支护强度约为 1.2MPa,部分煤矿因发生压架等事故后提高工阻阻力至 1.4MPa。
工作面各项参数管理制度范文一、概述工作面各项参数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和保障工作面运行的安全、高效和可控,确保工作面各项参数在合理范围内稳定运行。
本制度是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要求制定的,旨在保护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管理工作面各项参数的设定、监测和调整,确保工作面运行平稳,降低事故和生产损失,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三、范围适用于所有工作面的各项参数管理,包括通风参数、瓦斯浓度、温度、湿度、地质地质构造等。
四、职责1. 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面各项参数管理制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2. 监测部门负责定期对工作面各项参数进行监测和记录,及时上报异常情况,向管理部门提出调整建议。
3. 生产部门负责根据工作面各项参数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和作业工艺,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和高效。
4. 职工必须严格按照工作面各项参数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作业,配合监测部门进行参数监测和调整,不得擅自调整参数或超负荷作业。
五、工作面各项参数设定1. 通风参数包括通风风量和风速,通风风量应根据工作面的大小和瓦斯浓度等条件进行合理设定,风速应在能保证瓦斯及煤粉扬尘等污染物迅速排除的情况下,尽量降低对职工的影响。
2. 瓦斯浓度应根据国家标准和煤矿瓦斯爆炸危险性等级进行设定,确保瓦斯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3. 温度和湿度应根据季节和工作面湿度等条件进行设定,保证职工作业的舒适性和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
4. 地质地质构造参数应根据工作面煤层结构和地质情况进行设定,保证工作面的稳定性和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
六、工作面各项参数监测1. 监测部门应定期对工作面各项参数进行监测,并记录数据和误差情况。
2. 监测部门应对监测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校准,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3. 监测部门应对工作面各项参数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向管理部门上报。
王庄矿6116综放工作面顶板弱化处理各炮孔参数和计算装药量表炮孔编号炮孔长度/m仰角/°孔径/mm计算装药长度/m计算装药量/kg计算封泥长度/m装药卷数/孔开切眼A 23.44 29 75 12.57 37.71 10.87 25B 28.31 32 75 18.94 56.82 9.37 38C 26.82 34 75 19.19 57.57 7.63 38D 26 30 75 21.46 64.38 4.54 43E 23.87 33 75 14.19 42.57 9.68 28F 22.66 35 75 13.48 40.44 9.18 27 G127.69 28 75 16.47 49.41 11.22 33 H125.24 31 75 15.01 45.03 10.23 30 I123.25 34 75 13.82 41.46 9.43 28 G227.69 28 75 16.54 49.62 11.15 33 H225.24 31 75 15.01 45.03 10.23 30 I223.25 34 75 13.82 41.46 9.43 28 G327.69 28 75 16.47 49.41 11.22 33 H325.24 31 75 15.01 45.03 10.23 30 I323.25 34 75 13.82 41.46 9.43 28 G427.69 28 75 16.47 49.41 11.22 33 H425.24 31 75 15.04 45.12 10.2 30 I423.25 34 75 13.82 41.46 9.43 28 G527.69 28 75 16.47 49.41 11.22 33 H525.24 31 75 15.01 45.03 10.23 30 I523.25 34 75 13.82 41.46 9.43 28 G627.69 28 75 16.47 49.41 11.22 33 H625.24 31 75 15.01 45.03 10.23 30 J 24.53 32 75 14.59 43.77 9.94 29 K 23.87 33 75 14.19 42.57 9.68 28 L 23.84 39 75 17.05 51.15 6.79 34 M 20.85 46 75 14.92 44.76 5.93 30 N 17.89 57 75 12.79 38.37 5.1 26运巷运1 14.57 34 75 5.04 15.12 9.53 10 运巷运2 18.85 44 75 11.33 33.99 7.52 23风巷风1 18.39 45 75 10.94 32.82 7.45 22 风2 14.21 34 75 4.67 14.01 9.54 9总计761.93 463.43 1390.29 298.5 927备注1、设计需炸药1390.29kg(需准备1400kg)。
采煤工作面设计技术标准一、设计程序1、回采工作面设计由矿生产设计部门按回采工作面衔接安排,确定工作面设计及项目设计负责人。
2、由矿总工程师组织有关科室根据采区设计研究确定回采工作面设计的具体原则。
3、项目设计负责人根据设计指令下达设计通知单,通知有关单位提供相关基础资料。
4、项目负责人根据确定的设计原则及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采煤工作面图纸设计。
5、编制回采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6、由矿总工程师组织有关单位负责人对回采工作面设计进行审查。
经修改通过后报送上级及矿有关单位。
二、设计依据1、集团公司批准的采区设计。
2、矿总工程师批准的该分阶段的地质说明书。
3、采煤工作面位置、范围、井上、下关系及相邻采煤工作面(边界)的地质情况。
包括煤层储存情况、水文地质、瓦斯及二氧化碳储存情况与涌出特征,煤尘爆炸倾向,煤层发火倾向。
4、采煤工作面内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岩移特点及上、下煤层间及夹矸关系;邻近工作面同一煤层的矿压观测资料。
5、邻近工作面及边界小窑采空、积水情况资料。
6、研究确定的工作面设计的具体原则。
三、工作面设计(包括)内容1、工作面(阶段)所处位置及编号,所采煤层位置(编号),巷道断面及支护形式、掘进设备,采掘比例关系。
2、工作面几何尺寸、位置、边界、煤柱,邻近工作面开采情况,采动对地面的影响预测及采取的相应措施,工作面储量计算及回收率。
3、回采工艺、顶板管理、采煤方法、设备选型、生产能力、可采期及工作制度。
4、工作面绝对及相对瓦斯及二氧化碳涌出量的预测,通风系统、设施、风量计算及风量的验算。
5、工作面煤、材料、设备、人员运输设施及能力,并附系统图(示意)。
6、供电系统设计及能力核定。
7、供排水系统设计(包括供水系统、涌水量的确定、排水方法的确定、排水设备及能力的选择、小水仓的设置)。
8、通风及照明系统设计。
9、监测系统设计。
10、综合防尘、防火、防瓦斯及煤尘爆炸的隔爆设施、措施及灌浆系统的确定。
11、防治瓦斯、煤层突出,火灾、透水及其它危险现象的安全技术措施。
3XXX综放面初次放顶及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一、说明:3XXX工作面是一次采全厚综采放顶煤工作面。
本面开采山西组3(3上)煤。
工作面走向长633m,倾斜长为194.5m,平均采放厚度8.5m,工作面煤层直接顶为泥岩,厚0.5-2.0m,老顶为中、细砂岩,厚度为18.8~19.7m。
根据工作面地质构造和邻近工作面3112面开采实践,初步确定本面初次放顶来压步距为20-30m,来压显现明显。
为确保初采及初次放顶期间的安全生产,特提出如下安全技术措施,要求有关施工人员认真贯彻执行。
二、安全技术措施1、工作面正式生产前,必须按本面规程规定上齐通风设施、安全检测设备及防尘隔爆安全设施,并保证其正常使用,以确保工作面风量、风速、气体监控、防尘及隔爆措施符合标准要求。
2、加强工作面电气设备维修,杜绝失爆现象。
3、初次放顶前,必须按作业规程规定完善和维护好排水系统,配齐备用设备,疏通泄水通道,确保中切眼初放期间涌水正常排放。
4、工作面生产前,轨道运输安全设施、运输机安全设施、电气开关保护、通讯照明设备、矿压监测仪器等必须齐全可靠,正常工作。
5、工作面必须按作业规程的要求,配齐所有支护材料,否则不准生产。
6、生产前,工作面两巷从切顶排向外支护达到规程设计要求。
7、将安装剩余的设备部件以及杂物转运到指定地点或上井。
8、煤机开机前,应将煤壁机道所有杂物清理干净,割煤时,一旦发现铁器等,应立即停机处理。
9、设备试运转期间,设专人认真观察煤机、三机及胶带运输机等设备运转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停机处理,否则不准生产。
10、加强设备检修,电缆全部捆扎,电器绝缘全部测量一遍,各部电机、减速箱冷却系统,油位要达到要求,设备零部件上齐并紧固一遍,全面设备布局调整合理。
11、工作面每向前推进一硐,应将每架支架、每节运输机槽体存在的问题全部记录在案,并及时整改,确保工作面推采2硐后,设备整修完好。
12、本面初次放顶期间,区队成立以队长为组长,技术员为副组长,跟班副职、班组长、验收员为成员的初次放顶领导小组。
综放工作面设备安装安全技术措施
一、5343工作面基本状况:
该工作面切眼平均倾角210,最大倾角300,平均倾斜长158.7米。
切眼断面为梯形,上净宽6.3米,下净宽7.22米,中高2.5米(轨面至棚梁净高),棚距为750mm,棚梁为6.7米黄花松,在棚梁下距切眼中心1米的两侧各支设一排DZ-3.15m单体支柱,紧靠单体(煤壁侧)架设4米长一梁四柱顺山抬棚,棚梁为Φ0.2×4m黄花松。
在4米抬棚两帮每隔10米架设一个木垛,煤帮侧与老塘侧相互交叉。
至80#坡度较大处,木垛为煤帮侧与老塘侧并排架设。
(附图1:切眼安装前示意图)。
- 1 -。
受控:发放号:01编号:3116-01XXXX(集团)有限责任公司XX煤矿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工作面名称:3116综放工作面编制人:XXXXXXX区队长:施工单位:XXXXXXXXXX编制日期: 2008、02、29执行日期: 2008、03、29目录第一章概况 (3)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3)第二节煤层 (3)第三节煤层顶底板 (4)第四节地质构造 (6)第五节水文地质 (7)第六节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 (9)第七节储量及服务年限 (9)第二章采煤方法 (9)第一节巷道布置 (9)第二节采煤工艺 (10)第三节设备配置 (13)第三章顶板管理 (17)第一节支护设计 (17)第二节工作面顶板管理 (20)第三节顺槽及端头顶板管理 (22)第四节矿压观测 (27)第四章生产系统 (29)第一节运输系统 (29)第二节通防与监控系统 (31)第三节排水系统 (38)第四节供电系统 (40)第五节通讯照明系统 (42)第五章劳动组织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43)第一节劳动组织 (43)第二节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46)第三节工作面质量规定 (47)第六章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 (48)第一节避灾路线 (48)第二节灾害预防措施 (49)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 (55)第一节一般措施 (55)第二节顶板管理 (57)第三节防治水 (63)第四节“一通三防” (63)第五节运输管理 (64)第六节机电管理 (76)第七节火工品及井下放炮管理 (83)第八节煤质管理 (88)第九节资源回收 (89)第十节其它 (89)第一章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3116面是一次采全煤厚放顶煤工作面,开采山西组3层煤。
工作面走向长633m,倾斜长194.5m,采放平均厚度8.5m,可采储量121.0万吨,工作面3煤底板标高-381.6~-333.6m。
具体位置及井上下关系如表一所示。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表一水平名称-300水平采区名称一采区地面相对位置地面位于XXXXX,XXXXXX西3500m,地表多为沼泽地及鱼塘。
综放工作面采空区密闭墙主要技术参数研究翟欣;袁印【摘要】为解决综放工作面采空区密闭墙构筑位置与构筑厚度不合理导致的密闭墙受压易致裂、浪费材料等问题.文章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成庄矿4320综放工作面采空区密闭墙的构筑位置与构筑厚度进行研究,得出采空区密闭墙合理厚度为2 m,最佳构筑位置在距回风巷4 m处的结论.%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mined-out area closed wall of the fully mechanized caving faceis cracked and wasted due to the unreasonable construction position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closed wall.In this paper,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are used to study the construction position and thickness of the mined-out area closed wall in the4320 fully mechanized caving fac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est position is 4m far away from the intersections of contact roadway and return airway, reasonable closed wall thickness is 2 m.【期刊名称】《煤》【年(卷),期】2017(026)006【总页数】3页(P3-5)【关键词】采空区;密闭墙;构筑位置;合理厚度【作者】翟欣;袁印【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焦作 454000;河南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焦作 45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323采空区封闭不严密会造成通风风流紊乱,采空区瓦斯和其他有毒有害气体外泄,发生瓦斯积聚。
综放工作面参数分析黄庆国1,李纯宝2(1.山西大同大学工学院,山西大同 037003;2.山东龙口矿业集团经济运行处,山东龙口 265700)摘 要 综放面参数选择影响因素很多,该文在分析了采高、工作面长度、放顶煤高度、放煤步距等参数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别给出了相应的取值方法和范围,对综放面参数确定有一定参考意义。
关键词 综放面 放顶煤 参数选择中图分类号T D823.49 文献标识码 CAnalysis on P arameters of Fully Mechanized C aving F aceHuang Qing-guo1,LI Chun-bao2(1.C ollege of Engineering of Shanxi University in Shanxi Province,Datong of Shanxi Province0370032.Economy runs officee of Longkou M ineral Industry G roup C om pany,265700)Abstract There are many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choice of fully mechanized caving face parameters.In this paper,the m ining height,length of the face,caving height,caving step,and other parameters were analyzed,then the appropriate method and the scope of value were given.This is useful to determ ine the parameters to a certain extent.K ey w ords fully mechanized caving face;top coal caving;parameters selection 综采放顶煤采煤法是厚及特厚煤层开采优先采用的方法,已经成为我国厚煤层矿区建设高产高效矿井的重要技术途径,能否合理确定综放工作面参数,是决定综采放顶煤技术成败的关键。
1 工作面采高目前我国缓倾斜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的采煤机割煤高度在2.5~3.5m。
工作面的出煤量由采煤机割煤和放顶煤两部分组成,其生产能力取决于开采煤层厚度,而与采煤机割煤高度无关。
综放面合理采高主要根据3收稿日期:2008-11-12作者简介:黄庆国(1961-),男,河北阜平县人,山西大同大学工学院,副教授,E-mail:hbhqg2009@ 工作面的通风要求、放顶煤液压支架的稳定性、煤壁的稳定性、合理采放高度比以及工作面合理操作空间等因素所决定。
⑴工作面通风要求。
由于放顶煤工作面增加了放顶煤出煤点,工作面粉尘浓度高于普通综采工作面,因此工作面的风速不能过高。
⑵支架造价及稳定性。
通常情况下,采高越大,支架的造价越高,而且稳定性越差,尤其当采高超过一定限度后,支架的重量和造价会大幅度地增加,因此在确定工作面采高时,应考虑支架投入多少的因素。
⑶煤壁的稳定性。
采高越大,煤壁的稳定性越差,当采高在2.5m以上时,为保证煤壁的稳定性,支架需加设防片帮装置。
概率。
精确的获得这一概率值是困难的,因为目前可靠性数据的积累较少,尽管如此,仍可以对该系统的可靠性进行定性分析。
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可靠性与组成这个系统的各个设备的可靠性以及系统的连接方式有关。
设备的可靠性与制造厂的机加工水平、设计水平、材料性质等有较大关系。
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一般均要进行可靠性设计。
例如循环水泵的配置及连接,一般设置两台或三台循环水泵,其中一台备用,连接采用冗余方式并联连接。
根据可靠性理论,并联连接方式的可靠性与并联设备的个数、并联设备的可靠性以及转换开关的可靠性有关。
并联设备的个数越多,并联设备的可靠性越高,整个并联系统的可靠性就越高。
两台或多台冷油器的并联设置也是基于上述理论。
3 结语(1)火力发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对于保证电厂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是十分重要的,应予以足够重视。
(2)为了提高经济性,凝汽器中可采用适当的强化传热措施,如改膜状凝结为珠状凝结,换热系数可提高数十倍。
提高冷却水流速为强化传热的有效措施之一,但要优化考虑,选一个最佳流速。
(3)尽量保持较低的冷却水进口温度是取得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
除了恰当的设计循环冷却水系统外,还要适当选择冷却设备、并尽量采用强化传热传质的措施,尽量提高冷却效果。
(4)设计循环冷却水系统时要进行可靠性评价,对于重要部分,要采用冗余措施,控制软件要具有容错功能,以便整个系统的可靠性提高。
参考文献[1]裘烈钧,孙奉仲.大功率汽轮机运行.水电出版社,1994,6.[2]齐复东.电站凝汽设备和冷却系统.水电出版社,1990,5.[3]张开菊.第十届全国水动力学术会议文集.海洋出版社,1996,9.[4]J.R.S toker,The E lection of Large S team Surface C ondensers,Ingers oll-Rand C om pany,1967.972009年第1期 山东煤炭科技 ⑷工作面合理工作空间。
对于高产高效综放工作面而言,由于后部刮板输送机能力、溜槽宽度和高度增加,要求液压支架的后部有较大的空间,特别是采用中位放煤液压支架时要保证后部输送机的工作空间,支架高度应相应地提高,一般应不小于2.8m。
⑸合理的采放比。
在煤层厚度一定的情况下,采高的确定要考虑放顶煤高度与采煤机割煤高度之比。
在一次采全厚综放开采条件下,根据煤层厚度的不同,采放比可在1:1~1:3之间。
从提高综放工作面采出率的角度考虑,应尽量加大采高、减小放顶煤高度。
2 工作面长度放顶煤工作面的长度主要根据工作面合理的日推进度和日产量来确定。
考虑到放顶煤工作面有自然发火因素,就必须保证工作面的最低日进度,如果放顶煤工作面的长度太大,工作面的推进速度很慢,在采空区就容易产生自燃发火。
目前放顶煤工作面长度一般为120~180m左右,塔山矿工作面的长度230m,最长的高产高效综放工作面已达300m。
工作面长度按下式计算:L=Q rS・H・γ・C(1)式中:L—工作面长度,m;Q r—工作面日产量,t;S—工作面日推进度,m;H—煤层厚度,m;γ—煤体容重,tΠm3;C—工作面回采率,%。
工作面的日推进度与煤层厚度和煤层自然发火期以及顶煤的稳定性有关。
当煤层自然发火期短时,要求工作面保持较快的推进速度;煤层厚度大,放煤时间长,工作面的推进速度较慢;当工作面控顶区顶煤的稳定性较差时,要求工作面保持较高的推进速度,以利于工作面的顶板管理。
目前国产刮板输送机的铺设长度一般不超过300m,选择工作面的合理长度一般应小于刮板输送机的铺设长度。
因此,对煤层厚度较小、采煤机割煤时间大于放顶煤时间的日产万吨综放工作面,其长度以180~200m为宜;对煤层厚度大、放煤时间长的工作面,其长度可减少为160~180m。
3 工作面走向长度走向长度主要取决于煤层厚度H和工作面连续推进时间TC 。
随着煤层厚度的增加,工作面走向长度应缩短,一般为1200~3000m。
放顶煤工作面的回采巷道支护是限制工作面走向长度的因素之一,随着走向长度的增加,巷道维护时间加长,回采巷道的变形量增加,特别是松软煤层的顺槽维护困难,因而工作面长度要以在回采期间不进行大修为宜。
对有自然发火倾向的煤层,要求综放工作面的回采期不宜过长。
顺槽带式输送机的铺设长度限制了工作面走向长度。
目前国产可伸缩带式输送机单机驱动的最大长度一般为1000m,采用中间驱动装置的可达1500~2000m。
综放设备的大修期也是影响工作面推进长度的因素之一,综放设备中以采煤机的大修期最短,按采煤机割煤1500~2000h不大修计算,工作面走向长度为2000~2700m。
工作面走向过长也会给供电、通风和辅助运输造成困难,因此工作面走向长度以1500~2000m为宜。
4 放顶煤高度法国布郎齐煤矿一次采全厚的高度已达33m。
同煤集团塔山矿综放面采高为3.5m,放煤高度达9.13m~25.71m。
放顶煤的高度与煤层硬度、节理发育状况、煤层结构、夹矸的层数及硬度等因素有直接的关系。
综放面的采放比根据煤层厚度不同可在1:1~1:3之间。
急倾斜水平分层综放工作面的分层厚度视煤层厚度和顶煤冒放性而定,一般为8~12m。
工作面采高一般为2.5m左右。
5 采煤机截深和放煤步距放煤步距是放顶煤开采的一个重要参数,放煤步距太大或太小都不利于顶煤回收,最佳的放煤步距应是顶煤垮落后能从放煤口全部放出的距离,在架型确定以后,放顶煤步距应当与支架放煤口的纵向尺寸相一致。
对于综采放顶煤工作面,放顶煤步距应与移架步距(或采煤机截深)成倍数关系,即割一刀煤或2~3刀煤放一次顶煤。
也就是说支架放煤口的纵向尺寸亦应与采煤机循环进刀量成倍数关系,否则放煤步距大于支架放煤口的纵向尺寸时会有一部分冒落的顶煤留在支架放煤口的后方而丢在采空区;如果放煤步距小于支架放煤口的纵向尺寸,则必然有一部分矸石处于放煤口的上方,放煤时这部分矸石被一并放出,增加了含矸率。
与此同时,工作面放煤步距应是采煤机截深的整数倍。
因此,选择采煤机截深应满足放顶煤工艺参数的要求,并有利于工作面采煤机割煤和放顶煤工序最大限度地平行作业,采煤机截深为600~1000mm,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一刀一放或两刀一放的循环进度。
08山东煤炭科技 200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