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治疗的理解与10.11
- 格式:pdf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14
作业治疗总结引言作业治疗是一种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让个体通过完成特定的任务来改善其心理和情绪状态。
作业治疗广泛应用于许多不同的情况下,包括心理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以及康复治疗等。
本文将对作业治疗的原理、应用范围和效果进行全面总结。
一、作业治疗的原理作业治疗的核心原理是通过让个体参与活动和任务来改变其心理和情绪状态。
这种主动参与的过程可以帮助个体重建其内在的控制感和自我效能感。
作业治疗通过提供有目标性、可量化和可评估的任务,鼓励个体与环境进行互动,增强其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作业治疗还通过创造新的经验和挑战个体的管能力,提供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感。
通过逐渐增加任务的难度和复杂性,个体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技能和应对能力。
这种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过程可以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作业治疗的应用范围1.心理障碍治疗:作业治疗在治疗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心理障碍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参与活动和任务,个体可以逐渐改变其负面思维和情绪状态,培养积极的心理健康。
2.创伤后应激障碍治疗:作业治疗可以帮助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重新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
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和任务,个体可以逐渐恢复对自身和环境的控制感,减少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
3.康复治疗:作业治疗在康复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参与各种康复活动和任务,个体可以逐渐恢复其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作业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肌肉控制、平衡和协调能力,促进康复过程的顺利进行。
三、作业治疗的效果评估作业治疗的效果可以通过多种评估方法进行评估。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量表评估:使用心理测量量表来评估个体在治疗前后的心理和情绪状态的变化。
常用的量表包括焦虑量表、抑郁量表、自尊量表等。
2.行为观察评估:通过观察个体的行为和表现来评估其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
观察的内容可以包括任务完成的时间、质量和效果等。
3.自陈式评估:通过让个体填写问卷或日记的方式,来评估个体对作业治疗的主观感受和反馈。
名词解释1.作业治疗: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康复治疗专业。
作业治疗是协助残疾者或患者选择、参与、应用有目的性和有意义的活动,去预防、减少或恢复与生活有关的功能障碍(自理、工作、游戏∕休闲)及促进最大程度的功能,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恢复躯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适应及功能,增进健康,预防能力的丧失及残疾的发生,使人可以在生活环境中得以发展和鼓励他们参与社会并贡献于社会。
2.作业表现:主要是指日常生活活动、工作∕生产力及休闲这三个方面的活动。
3.任务分析:是指分析个人活动和行为构成、行为场景之间动态关系,是对一项日常生活活动、工作生产活动或休闲娱乐活动的基本行为构成以及患者完成该活动所应具备行为场景的一种分析认识的过程。
4.行为构成:是指活动中每一项动作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动作的基本步骤、运动类型和所需的基本功能等。
5.活动分析:是将每一项作业活动,分解成若干个动作成分,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然后再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动作,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6.感觉运动成分:接受传入、处理信息及产生输出的能力。
包括感觉、知觉过程、神经肌肉骨骼的反射、关节活动度(ROM)、肌张力、力量、耐力、姿势控制和总体(粗大)运动的协调等多个成分。
7.转移活动:整个身体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位置变化,是获得或保持日常生活活动独立性的一个基本活动。
8.治疗性作业活动:是指经过精心选择的、具有针对性的作业活动,其目的是维持和提高患者的功能、预防功能障碍或残疾的加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9.生产性作业疗法:通过生产性活动进行训练,以达到改善肢体功能和心理状态,提高职业技能和职业适应能力的作业训练方法。
10.精确抓握:是手的拇指与示指和中指屈曲对抗用力所致的动作,是拇指与桡侧手指(示指和中指)相互运动的结果。
11.对掌活动:是指拇指尖向其他手指尖方向的运动,是保证手功能正常的必要条件。
12.认知障碍:有多方面的表现,如判断、记忆、注意、推理、抽象思维、排列顺序的障碍等,临床上,以注意、记忆障碍多见。
作业治疗的概论与临床应用广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林国徽副主任医师香港注册作业治疗师作业治疗学硕士2010.10.26 无锡目的课程结束后,学员能够⏹理解作业治疗学的哲学理念与架构⏹掌握并运用:作业表现模式/人、作业活动和环境模式⏹掌握并应用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ICF)的理念作业活动(Occupation)的定义⏹来源于词根Occupy,占领、占据的意思❑Occupation 是指人们所做的用于“占据”自己的每一件事情。
❑有目的性地把时间、精力、兴趣和注意力用于工作、休闲、家庭、文化、自我照顾和休息活动中。
(American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Therapy 1972)❑一种理所当然的“自然的人类现象”,是每天生活的基本构成(Cynkin and Robinson 1990)作业活动(Occupation)的定义⏹与日常生活、指定的、安排的、并由个体和文化赋予价值和意义的活动和任务有关的⏹是人们用于安排自己去做的所有事情,包括照顾他们自己(自我照顾)、享受生活(休闲)、和对社会以及对所在社区经济的贡献(生产活动)作业活动(Occupation)的定义⏹基于社会的影响、自身的需要、信仰和喜好、个人不同的经历、所处的环境和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养成的行为模式,个体用其独特的方式进行的,有趣的、令人得到休息的、认真的和有生产力的活动。
⏹使得人类能生存、控制和适应环境、达到经济上的自足并且去体验社会关系和认同、同时得到个人的成长治疗方法例如:补救的方法、代偿的方法Bobath,运动再学习方法认知行为疗法等参考架构:例如:生物力学架构,神经发育学架构,认知行为架构,行为学架构等实践模式例如:作业表现模式,人类作业模式,人、环境和作业模式•理论基础:作业科学生物学、发展学、物理医学、精神病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理念:对人类、健康、职业的看法理论实践支持指导实践作业治疗学什么是理论?⏹是一套有系统的概念、叙述和观察的集合,用于解释某些现象为何发生、如何发生、在什么情形下发生,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专业知识】作业治疗1.定义:作业治疗是应用有目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对躯体和心理功能障碍者,以及不同程度丧失生活自理和劳动能力的病、伤、残者进行治疗和训练,以增强躯体、心理、社会功能,恢复或改善其生活自理能力、学习和劳动能力,达到最大的生活自理,提高其生存质量的康复治疗方法。
作业治疗实施过程中所采用的基本方法是作业活动,包括生活、工作或生产劳动、休闲游戏、社会交往等活动形式。
2.活动特点(1)针对性:作业治疗是根据病、伤、残者日常生活、家庭生活、社会和职业生活等方面的需要,选择有自的的活动进行治疗和训练,如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认知、感知功能训练、上肢功能训练等,来改善患者身体上、心理上的功能障碍。
因此,目标明确,针对性强。
在患者身体功能不能完全代偿的情况下,作业治疗可以借助于各种辅助器械、工具来补偿功能不足或利用新的方式完成日常生活和劳动,如自助器的选择和应用、环境的改造等。
(2)科学性:选择的作业活动性质及其作用是以科学知识作为依据,在活动分析和功能评定的基础上制订,能增进患者的功能和能力。
不是盲目的、机械的、不合理的。
(3)趣味性:活动内容与患者日常生活或工作学习有关,符合患者兴趣和需求,能被患者接受,活动方式在一定范围内由患者自己选择;治疗环境的设施与气氛接近于家庭、工作和社会环境,具有现实性与生活气息,因此,不但能提高患者的兴趣,也能提高治疗的效果;而功能的改善,劳作的成果,又进一步激励患者训练的信心与热情。
(4)主动性:作业治疗中所采用的作业活动需要患者的主动参与才能完成其治疗效果与患者主动参与的程度成正比。
患者的主动参加调动机体的积极性,并可从作业结果中得到一定满足。
医生、治疗师、护士以及家属在作业治疗中只是起着监督的作用,将帮助降低到最低限度。
(5)调节性:活动量可调节,可根据患者的年龄、功能情况,从活动时间、活动强度、间歇次数和时间等方面循序渐进地增减活动量。
治疗作用与原则1.治疗作用(1)改善躯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通过功能性作业训练,可以改善肢体(尤其是上肢)的活动能力,如增大关节活动范围、增强肌力和协调性等,改善手的精细动作,改善协调性和平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