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装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682.50 KB
- 文档页数:15
支架工工艺流程
《支架工工艺流程》
支架工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工序,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支架工工艺流程是支架工的施工流程,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支架工的工艺流程。
首先,支架工的工艺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设计支架方案:在进行支架工之前,首先需要设计支架方案。
设计支架方案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支架的类型、规格和材料,并绘制支架的施工图纸。
2. 准备施工材料:在进行支架工之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施工材料,包括支架钢管、连接件、螺栓等。
3. 搭设支架:根据支架方案和施工图纸,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法搭设支架。
搭设支架时要注意支架的稳固性和安全性,确保支架能够承受工程所需的荷载。
4. 进行检查和调整:在搭设支架之后,需要进行检查,确保支架的质量和安全性。
如果发现支架有问题,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
5. 使用支架:支架搭设完成后,可以开始进行建筑工程的其他施工工序,如混凝土浇筑、钢结构安装等。
支架工的工艺流程需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进行,确保支架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支架工的工艺流程也需要与其他施工工序协调配合,确保整个建筑工程能够顺利进行。
总之,支架工的工艺流程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稳定。
只有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进行,并且与其他施工工序协调配合,才能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架加⼯⼯艺规程及⼯装夹具设计⽬录摘要 (1)引⾔ (1)第⼀章.零件的⼯艺分析及⽣产类型的确定 (5)1.1.零件的技术要求 (5)第⼆章确定⽑坯.绘制⽑坯简图 (6)2.1.选择⽑坯 (6)2.2.确定⽑坯的尺⼨公差和机械加⼯余量 (6)第三章拟订⼯艺路线 (7)3.1.定位基准的选择 (7)3.2.加⼯阶段的划分 (7)3.3.⼯序的集中与分散 (7)3.4.⼯序顺序的安排 (7)3.5.确定⼯艺路线 (8)第四章机床设备及⼯艺装备的选⽤ (8)4.1.机床设备的选⽤ (9)第五章加⼯余量.⼯序尺⼨和公差的确定 (9)5.1⽑坯余量及⼯序余量的确定 (9)5.2切削⽤量的选择 (11)第六章切削⽤量.时间定额的计算 (11)6.1 确定切削⽤量及基本⼯时 (12)第七章夹具设计 (16)7.1 问题的提出 (16)7.2 夹具的设计 (17)总结 (16)参考⽂献 (16)摘要能通过运⽤机械制造⼯艺学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以及在⽣产实习中学到实践知识,正确的解决⼀个零件在加⼯过程中的定位.夹紧以及⼯艺路线安排.⼯艺尺⼨确定等问题,保证零件的加⼯质量学会使⽤图表资料以及⼿册,掌握与本本设计有关的各种资料的名称,出处,能够做到熟练运⽤。
因此,它在我们的⼤学⽣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未来从事的⼯作进⾏⼀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为今后参加⼯作打下⼀个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有限,设计当中可能会有不⾜之处,恳请各位⽼师给予批评指正。
Abstract:Can through the utilization machine manufacture technology curriculum in elementary theory as well as in theof material with the notebook the name, the source, can achieve the skilled utilization. Therefore, it holds the important status in ours university life. To my own opinion, I hoped that can the work which will be engaged to own future carry on an adaptability training through this curriculum project, will exercise itself to analyze the question, will solve the question ability, will start the work for the present to build a good foundation. Because ability is limited, middle the design will possibly have the deficiency, will request earnestly fellow teachers to give the criticism to point out mistakes.引⾔机械⼯业是⼀种基本⼯业形式,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它关系到国计民⽣的⽅⽅⾯⾯。
支架力口工工艺规程及工装设计模板1引言 (2)2课程设计的目的 (2)3支架的工艺分析 (3)3」支架的结构及其工艺性分析 (3)3.2支架的技术要求分析 (3)4毛坯的选择 (3)5支架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制定 (4)5」定位基准的选择 (4)5.L1精基准的选择 (4)5.1.2粗基准的选择 (4)5.2拟定工艺路线 (4)521加工方法的选择和加工阶段的划分 (4)5.2.2工艺路线的拟定 (5)5.3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的拟定 (6)5.3切削用量的确定 (7)6夹具设计设计 (15)6.1确定设计方案 (16)6.2选择定位方式及定位元件 (16)6.3确定导向装置 (16)6.4定位误差的分析与计算 (16)6.5设计夹紧机构 (16)7致谢 (16)参考文献 (17)1引言工艺综合课程设计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内容覆盖金属切削原理和刀具、机械加工方法及设备、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学及工艺装备等,因而也杲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必须经过实践性教学环节才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半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能使我们对该课程的基础理论有更深刻的理解,也只有经过实践才能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因此,工艺综合课程设计应运而生,也成为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实践课程。
2课程设计的目的工艺综合课程设计旨在继承前期先修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让我们完成一次机械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典型夹具设计的锻炼,其目的如下。
(1)在结束了机械制造基础等前期课程的学习后,经过本次设计使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
培养我们全廁综合地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中的问题的能力。
(2)经过设计提高我们的自学能力,使我们熟悉机械制造中的有关手册.图表和技术资料,特别是熟悉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和夹具设计方面的资料,并学会结合生产实际正确使用这些资料。
(3)经过设计使我们树立正确的设计理念,懂得合理的设计应该是技术上先进的,经济上合理的,而且在生产实践中是可行的。
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名称飞锤支架加工工艺及加工孔Φ7036.0工装设计目录一课程设计的序言 (2)二课程设计任务书 (3)三零件分析 (4)(一)零件的用途,结构和特点 (4)(二)选择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 (4)四零件的工艺规程设计 (7)五钻中心孔专用夹具设计 (9)(一)夹具设计说明书 (9)(二)夹具设计的基本要求 (9)六夹具设计的程序 (11)(一)夹具设计规范化概述 (11)1.夹具设计规范化的意义 (11)(二)夹具设计的规范程序 (12)1.明确设计要求,认真调查研究,收集设计资料 (12)2.绘制夹具总图 (12)3.夹具精度校核 (14)4. 确定夹具的结构方案 (14)三要求:为飞锤支架钻中心孔的那步工序设计一套专用夹具 (15)(一)零件的加工及定位方案 (15)(二)零件加工的导向装置 (15)(三)零件加工的夹紧装置 (17)课程设计总结 (18)参考文献 (18)一课程设计的序言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相关课程,进行生产实习之后的一个重要教学实践环节。
它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本课程及有关先修课程(工程材料与热处理、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等)的理论以及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进行工艺规程设计,是毕业设计前的一次综合训练。
通过本次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应达到以下目的:1.学生能熟练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以及生产实践中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制定一个中等复杂零件的工艺规程。
2.学生能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工艺规程,运用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设计一套专用夹具。
3.培养学生熟悉并快速高效运用有关手册、标准、图表等技术资料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识图、制图、运算和编写技术文件的基本技能。
二 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飞锤支架加工工艺及加工孔Φ7036.00+工装设计要求:生产纲领 10000 件/年,工艺装备采用通用机床与通用刀具及专用夹具。
支架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装夹具设计一、引言支架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金属制品,其用途极为广泛。
支架的加工工艺和工装夹具设计对于支架生产的质量、效率和成本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支架的加工工艺规程及其工装夹具设计。
二、支架加工工艺规程2.1 材料准备支架的材料通常为冷轧板、热轧板或铸铁件。
在材料准备阶段,应对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查,包括检查材料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机械性能等指标,以确保加工后的支架具有所需的性能和质量。
2.2 加工工序2.2.1 图纸分析在进行支架加工之前,需要对支架的图纸进行分析,以确定加工方案和工序顺序,并完成生产计划表。
2.2.2 板料切割板料切割是支架加工的第一道工序,其目的是按照图纸要求将材料裁剪成所需的尺寸和形状。
2.2.3 冲孔冲孔是支架加工中比较常见的工序,其目的是为了安装时方便与加强支架的稳定性。
2.2.4 折弯折弯是将板材按照图纸要求形状进行折叠,通过调整对位板,达到强度和严格的尺寸控制要求。
2.2.5 焊接支架的连接部分通常通过焊接工艺进行,根据具体的情况,可以采用手工焊接、气焊或电弧焊等焊接方式。
2.2.6 支架整形经过上述工序处理后,支架最后需要进行整形,以保证其外观和精度符合要求。
2.3 检验经过支架加工之后,需要进行质量检验,检验项目包括外观、尺寸、材料性能、连接部位的强度等方面。
三、工装夹具设计在支架加工过程中,工装夹具是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能够大大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
以下是工装夹具设计的主要要点。
3.1 工装夹具分类常见的工装夹具类型包括夹具、模具、卡具、检测治具等。
3.2 工装夹具设计要点3.2.1 定位准确准确的定位是加工质量的基础,工装夹具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定位问题,并采用合适的夹具或卡具来实现定位。
3.2.2 稳定可靠工装夹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于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有很大的影响,设计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优化。
3.2.3 便于调整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工装夹具的设计应当考虑到这一点,并能够方便进行调整。
CM6125支架的机械加工工艺及工装设计目录一、设计任务 (2)二、零件分析 (2)(一)零件的生产纲领及生产类型 (2)(二)零件的类型及功用 (2)(三)零件的结构分析 (2)(四)零件主要技术条件及技术关键问题 (3)二、工艺规程设计 (3)(一)确定毛坯制造的形式 (3)(二)定位基准的选择 (3)1.粗基准的选择 (3)2、精基准的选择 (4)(三)零件各个加工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4)(四)制定工艺路线 (5)三、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及毛坯尺寸 (7)(一)机械加工余量 (7)(二)确定毛坯尺寸及公差 (8)(三)确定锻造圆角半径 (9)(四)确定拔模角 (9)(五)确定分模线位置 (9)四、工序设计 (9)(一)选择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 (9)(二)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10)五、确定切削用量和工时 (12)(一)工序25: (12)(二)工序35: (17)(三)工序60 (20)(四)工序65: (21)(五)工序75: (22)(六)工序80: (23)(七)工序85: (24)(八)工序90工步1 (25)(九)工序90工步2 (26)六、参考文献 (27)一、设计任务设计对象为精密车床CM6125溜板箱中的一个支架零件,据此拟定一套该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及工装设计方案。
二、零件分析(一)零件的生产纲领及生产类型支架的年产量为5000件,假设其备品率为10%,机械加工废品率为1%,现制定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N=Qn(1+α%+β%)=5000×1×(1+10%+1%) 件/年=5550 件/年支架零件的生产纲领为5550件/年,该产品属于轻型机械,根据参考文献中生产类型与生产纲领的关系,可确定其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
所以在制定工艺路线时应充分考虑大批量生产的特点,制定合适的工艺路线,选择合适的机床、刀具、量具、检具,以便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
(二)零件的类型及功用该零件为箱体类零件,用于CM6125车床的主轴箱中。
支架加工实用工艺规程和工装设计支架加工的实用工艺规程和工装设计是确保支架加工过程能够达到预期要求的关键。
在本文中,将讨论支架加工的实用工艺规程和工装设计,以提供了解和指导。
一、实用工艺规程1.材料选择和准备:选择适合支架加工的材料,通常是钢材,确保材料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在加工前,对材料进行清洗和去油处理,以确保表面光洁和无污染。
2.加工工艺和参数:根据支架的设计要求,确定加工工艺和参数。
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等,确保加工过程稳定和切削刀具寿命。
3.加工顺序和方法:根据支架的复杂程度和零件结构,确定加工顺序和方法。
可以采用分步加工、多道次加工等方式,确保加工过程顺利和效率高。
4.加工设备和工具的选择:选择适合支架加工的设备和工具。
例如,数控机床、切削刀具等,确保加工设备和工具的精度和性能符合要求。
5.质量控制和检测:在加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和检测,确保支架的加工质量符合要求。
可以使用各种测量仪器和设备,如千分尺、显微镜等,进行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的测量和检查。
二、工装设计工装设计是指设计和制作用于支架加工过程中的夹具和工装,以提高加工质量和效率。
以下是支架加工的工装设计的一些建议。
1.夹具设计:根据支架的零件结构和加工过程的需求,设计夹具。
夹具应具备固定工件、定位工件和实现加工所需切削力的功能,确保加工过程稳定和工件精度高。
2.定位和夹持:确保工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准确定位和夹持。
可以使用定位销、定位块、夹紧螺栓等方式,确保工件的位置和角度的精确性。
3.导向和限位:为了确保加工过程的稳定性和工件的精度,需要设计导向和限位元件。
导向元件用于引导切削力和减小振动,限位元件用于限制切削深度和确保加工精度。
4.切削油和冷却液的输送:支架加工过程中需要切削油和冷却液的输送。
设计相应的管道、阀门和喷嘴,确保切削油和冷却液能够有效地达到切削区域并起到相应的作用。
5.工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设计的工装应具备稳定性和可靠性,以确保在加工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形、松动等情况。
支架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装设计模板目录1 引言 (2)2 课程设计的目的 (2)3 支架的工艺分析 (3)3.1支架的结构及其工艺性分析 (3)3.2支架的技术要求分析 (3)4 毛坯的选择 (3)5 支架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制定 (4)5.1定位基准的选择 (4)5.1.1 精基准的选择 (4)5.1.2 粗基准的选择 (4)5.2拟定工艺路线 (4)5.2.1 加工方法的选择和加工阶段的划分 (4)5.2.2 工艺路线的拟定 (5)5.3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的拟定 (6)5.3切削用量的确定 (7)6 夹具设计设计 (15)6.1确定设计方案 (16)6.2选择定位方式及定位元件 (16)6.3确定导向装置 (16)6.4定位误差的分析与计算 (16)6.5设计夹紧机构 (16)7 致谢 (16)参考文献 (17)1 引言工艺综合课程设计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 内容覆盖金属切削原理和刀具、机械加工方法及设备、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学及工艺装备等, 因而也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课程, 必须经过实践性教学环节才能使我们对该课程的基础理论有更深刻的理解, 也只有经过实践才能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因此, 工艺综合课程设计应运而生, 也成为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实践课程。
2 课程设计的目的工艺综合课程设计旨在继承前期先修基础课程的基础上, 让我们完成一次机械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典型夹具设计的锻炼, 其目的如下。
(1)在结束了机械制造基础等前期课程的学习后, 经过本次设计使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
培养我们全面综合地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中的问题的能力。
(2)经过设计提高我们的自学能力, 使我们熟悉机械制造中的有关手册、图表和技术资料, 特别是熟悉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和夹具设计方面的资料, 并学会结合生产实际正确使用这些资料。
(3)经过设计使我们树立正确的设计理念, 懂得合理的设计应该是技术上先进的, 经济上合理的, 而且在生产实践中是可行的。
支架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及工装设计对策在支架类零件的加工工序中,选择正确的定位基准和排除机加工内应力都是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排除机加工内应力可使得加工的零件达到所要求的韧度。
选择一个正确合适的定位基准,可以说基本决定了零件加工工艺顺序。
首先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及各个表面的加工方案。
一个好的结构要同时达到两个要求,一是必须满足设计要求,二是有良好的机械加工工艺性。
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应该使加工需要的劳动量最小化,并且要便于加工。
在选择加工方法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要求:(1)考虑原材料的性质;(2)考虑生产类型及适合的加工设备。
例如在大量化的生产中可采用高效率的设备,小量的生产中可采用一般所需的加工设备;(3)考虑加工表面的质量要求,根据要求选择加工方法;(4)根据生产车间的实际情况,考虑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工序或设备;(5)另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比如零件形状、重量及性能等也需要考虑。
2 机床设计制造第一步要先选择一种合适的工艺方法,同一种工件可以用许多种工艺方法来进行加工。
而工艺方法的选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床的结构与性能,改变工艺方法常常会带来一系列的变化。
方法不同,机床的运动也不同。
确定机床的运动首先需满足工作要求,在此基础上尽量减小运动数目,尤其是要求高的运动数目。
使运动装置和传动装置结构尽量简单化,从而达成一个执行减完成多个运动的目的。
机床尽可能使用标准化的通用夹具。
对于机床的全面布局,这方面要求有:(1)保证足够的刚性和韧性;(2)保证刀具夹具等与工件间的相对运动及相对位置;(3)使其方便操作、维修等;(4)造型要求美观。
接下来确定机床的一些主要技术参数,包括主参数和基本参数。
合理排列主轴转速,可以采用等比数列排列的优点,使排列均匀且传动简化。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进给量,有无级变速和有级变速两种形式。
确定机床的电机功率有三种方法,一是实测法,二是计算法,三是统计分析法。
一般实测法和计算法通常用于专用机床,而统计分析法则用于通用机床。
机油泵传动轴支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机油泵传动轴支架是机油泵传动系统中的重要零部件,其主要功能是支撑和固定机油泵传动轴,使其能够平稳地运转。
同时,它还要承受一定的载荷和振动,因此需要具备一定的强度和刚度。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机油泵传动轴支架的加工难度较大,主要是由于其形状复杂、尺寸精度要求高、加工表面要求光洁度高等因素所致。
因此,在加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工艺措施,如合理选择加工方法、制订工艺路线、确定加工余量等,以保证加工质量和效率。
第三节机械加工工艺规划制订一、确定毛坯制造形式根据机油泵传动轴支架的形状和尺寸要求,选择适当的毛坯材料和制造形式。
可以考虑采用铸造、锻造、铣削等方法来制造毛坯。
二、选择定位基准根据机油泵传动轴支架的加工要求和设计图纸,选择合适的定位基准,以保证加工精度和一致性。
三、选择加工方法根据机油泵传动轴支架的形状和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
可以采用车削、铣削、钻孔等方法进行加工。
四、制订工艺路线根据加工方法和加工要求,制订详细的工艺路线,包括加工顺序、加工工序、加工参数等内容。
五、确定加工工装和夹具根据机油泵传动轴支架的形状和加工要求,设计和制造合适的加工工装和夹具,以保证加工精度和安全性。
六、确定加工余量及毛坯尺寸根据机油泵传动轴支架的设计要求和加工精度要求,确定合适的加工余量和毛坯尺寸,以保证加工后的零件符合设计要求。
七、工序设计根据工艺路线和加工要求,设计每个工序的具体操作步骤和加工参数,以保证加工质量和效率。
八、确定切削用量和基本时间根据工序设计和加工要求,确定每个工序的切削用量和基本时间,以保证加工质量和效率。
根据材料性质,选择铸件作为零件材料,采用砂型机器造型,公差等级为CT9级。
由于该零件年产量为5000件,已达到大批生产的水平,且零件轮廓尺寸不大,故可铸造成型。
选择定位基准是制订工艺规程的重要工作。
对于支架类零件,以支架底面的相对面作为粗基准是合理的。
但对于本零件来说,如果以支架底面的相对面作为粗基准,则可能造成B-B 面基准无法保证。
工程支架加工方案设计说明一、项目背景和意义工程支架是在建筑施工中用于支撑搭建脚手架或者用于支撑和固定建筑结构的一种重要设备。
工程支架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施工工程的安全和质量,因此对于工程支架的加工设计非常重要。
本文旨在设计一套完善的工程支架加工方案,以满足施工需要,并提高工程支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工程支架加工方案设计要点1.材料选择工程支架一般采用碳素钢、合金钢或者镀锌钢等材料制造。
在材料的选择上,需要考虑到支架的承重能力、耐腐蚀性以及成本等方面。
为了保证支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我们选择高强度的碳素钢作为支架的主要材料,以满足支架的承重需求。
同时,为了增强支架的耐腐蚀性,我们对支架进行镀锌处理,以延长支架的使用寿命。
2.加工工艺在支架加工过程中,我们采用先进的数控加工设备进行加工,以保证支架的精度和稳定性。
首先,我们对原材料进行切割,然后通过冲压、折弯、焊接等工艺,将原材料加工成支架的各个零部件。
在加工过程中,我们对支架的关键零部件进行特殊处理,以保证支架的承重能力和稳定性。
同时,我们将加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以确保支架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3.装配检验在支架的装配过程中,我们将各个零部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装配,并进行严格的检验,以保证支架的装配质量。
在装配过程中,我们使用专业的装配夹具和工装,保证支架的装配精度。
同时,我们还将采用专业的检测设备对支架进行承重和稳定性检验,以保证支架的安全性。
4.质量控制在整个加工过程中,我们将严格控制每一个环节,对原材料、加工工艺、装配过程等进行全程质量控制。
我们将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每一道工序进行质量检验,以确保支架的质量满足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
同时,我们还将建立一套完善的追溯体系,对每一批次的支架都进行追溯,以保证支架的可追溯性。
五、成本控制在加工过程中,我们将采用合理的工艺流程和设备配置,以降低加工成本。
同时,我们还将控制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并合理安排生产计划,保证生产效率。
目录1 引言 (2)2 课程设计旳目旳 (2)3 支架旳工艺分析 (3)3.1支架旳构造及其工艺性分析 (3)3.2支架旳技术规定分析 (3)4 毛坯旳选择 (3)5 支架机械加工工艺路线旳制定 (4)5.1定位基准旳选择 (4)精基准旳选择 (4)粗基准旳选择 (4)5.2确定工艺路线 (4)加工措施旳选择和加工阶段旳划分 (4)工艺路线旳确定 (5)5.3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旳确定 (6)5.3切削用量确实定 (7)6 夹具设计设计 (15)6.1确定设计方案 (16)6.2选择定位方式及定位元件 (16)6.3确定导向装置 (16)6.4定位误差旳分析与计算 (16)6.5设计夹紧机构 (16)7 道谢 (16)参照文献 (17)1 引言工艺综合课程设计是机械类专业旳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 内容覆盖金属切削原理和刀具、机械加工措施及设备、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学及工艺装备等, 因而也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旳课程, 必须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才能使我们对该课程旳基础理论有更深刻旳理解, 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培养我们理论联络实际旳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因此, 工艺综合课程设计应运而生, 也成为机械类专业旳一门重要实践课程。
2 课程设计旳目旳(1)工艺综合课程设计意在继承前期先修基础课程旳基础上, 让我们完毕一次机械零件旳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经典夹具设计旳锻炼, 其目旳如下。
(2)在结束了机械制造基础等前期课程旳学习后, 通过本次设计使我们所学到旳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
培养我们全面综合地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处理机械制造中旳问题旳能力。
(3)通过设计提高我们旳自学能力, 使我们熟悉机械制造中旳有关手册、图表和技术资料, 尤其是熟悉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和夹具设计方面旳资料, 并学会结合生产实际对旳使用这些资料。
通过设计使我们树立对旳旳设计理念, 懂得合理旳设计应当是技术上先进旳, 经济上合理旳, 并且在生产实践中是可行旳。
支架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装设计1.前言支架在现代工业中应用十分广泛,其种类繁多,质量要求高。
因此,对于支架的加工工艺规程和工装设计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加工工艺规程和工装设计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2.支架加工工艺规程2.1.材料选择首先,需要针对不同的支架种类选择不同的材料。
一般来说,支架所使用的材料应当具备高强度、高耐热性和耐腐蚀性等特点。
常见的材料有碳钢、不锈钢、合金钢等。
在材料选择时,还应考虑到材料的可焊性和加工性能,以便后续加工或装配。
2.2.加工工艺支架的加工工艺主要包括下料、焊接、抛光、表面处理和质检等步骤。
下面对这些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2.2.1.下料支架的下料应遵循“先大后小、先粗后细”的原则,即先将原材料切割出较大的块,再进行精细的加工。
下料时需要精确掌握支架的尺寸、形状等要求,不得出现错位、变形等情况。
2.2.2.焊接焊接是支架加工的关键环节,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支架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焊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焊接前需将工件表面清洗干净;•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和焊接方法;•避免产生焊缝内的缺陷,如气孔、裂纹等,以提高焊接的强度和可靠性;•控制好焊接温度和焊接速度。
2.2.3.抛光和表面处理支架的表面处理与抛光也是很重要的环节。
抛光能使支架表面光洁度更高、更美观,而表面处理则可增强支架的耐腐蚀性和耐热性能。
2.3.质检为了确保支架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无损检测、机械性能测试和化学成份分析。
对于不合格品,需及时进行处理,以免影响后续的加工和装配。
3.支架工装设计工装是支架加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是加工的基础和保障。
支架工装的设计应考虑以下因素:•工装结构应简单、牢固、易于操作和调整;•工装应有足够的刚度和精度,以满足加工要求;•工装的磨损应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工装应具备一定的通用性,以适应不同规格和数量的支架加工需要。
支架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及工装设计在机床制作、汽车与机械变速箱等工作磨损程度大的机械运转的过程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类机械组成就是支架类零件,这种零件在制作过程中的工步骤比较简洁,但是制作的细节调整会涉及很多加工工艺实施,为了保证这种机械部件在使用过程中的质量可以符合技术设计人员的要求,在对该类零件的机械加工时,要对使用范围进行细节以及规格上的调整。
1.机械加工工艺分析支架零件采用较多的材料是HT200,灰铸铁有较好的耐热性和良好的减振性,铸造性能较好。
该类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主要包括分析零件工艺性、选择毛坯的制造方法、选择基面的水位和高程的起始面、制定工艺路线、确定各工艺的制造设备、刀具和夹具等,确定工序的切削用量,填写完整的工艺文件。
以下为支架需要加工的表面以及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
具体要求如下:(1)圆柱φ40mm,Ra 为5.4μm。
(2)圆柱上方通槽,槽宽8mm,Ra 为 6.3μm;槽深5mm。
(3)圆柱体上的圆柱孔φ8mm,对底板的不垂直度为0.02mm,Ra 为10.5μm。
(4)底板4xφ8 H7 圆柱孔,Ra 为1.6μm。
(5)两侧加强筋圆柱有对称度要求,不对称度为0.20;对底板有垂直度要求,不垂直度为0.10。
2.工艺过程设计该支架零件加工集很多工序为一体的制造工艺,为了完成该零件的制造,需要进行一串的连续动作,制定出科学完善的工艺路线,对机械制造的有序进行有着重要意义。
对于该零件的工艺路线,可拟定如下工艺路线:铸造→时效处理→铣上下端面→铣下面侧面→钻孔→镗孔→钻孔→沟槽→铣宽槽→质检→入库。
制造工艺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零件特点,对加工的环节适时进行调整和改变。
3.加工余量的确定机械制造加工过程中会对加工余量进行相关的设计,加工余量的设置是为了保证这些部件在生产过程中,可以达到标准的精确度以及表面粗糙度,在对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加工余量进行确定时,可以采用的方法有3种。
目录1 引言 (2)2 课程设计的目的 (2)3 支架的工艺分析 (3)3.1支架的结构及其工艺性分析 (3)3.2支架的技术要求分析 (3)4 毛坯的选择 (3)5 支架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制定 (4)5.1定位基准的选择 (4)5.1.1 精基准的选择 (4)5.1.2 粗基准的选择 (4)5.2拟定工艺路线 (4)5.2.1 加工方法的选择和加工阶段的划分 (4)5.2.2 工艺路线的拟定 (5)5.3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的拟定 (6)5.3切削用量的确定 (7)6 夹具设计设计 (15)6.1确定设计方案 (16)6.2选择定位方式及定位元件 (16)6.3确定导向装置 (16)6.4定位误差的分析与计算 (16)6.5设计夹紧机构 (16)7 致谢 (16)参考文献 (17)1 引言工艺综合课程设计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内容覆盖金属切削原理和刀具、机械加工方法及设备、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学及工艺装备等,因而也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必须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才能使我们对该课程的基础理论有更深刻的理解,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因此,工艺综合课程设计应运而生,也成为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实践课程。
2 课程设计的目的工艺综合课程设计旨在继承前期先修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让我们完成一次机械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典型夹具设计的锻炼,其目的如下。
(1)在结束了机械制造基础等前期课程的学习后,通过本次设计使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
培养我们全面综合地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中的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设计提高我们的自学能力,使我们熟悉机械制造中的有关手册、图表和技术资料,特别是熟悉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和夹具设计方面的资料,并学会结合生产实际正确使用这些资料。
(3)通过设计使我们树立正确的设计理念,懂得合理的设计应该是技术上先进的,经济上合理的,并且在生产实践中是可行的。
(4)通过编写设计说明书,提高我们的技术文件整理、写作及组织编排能力,为我们将来撰写专业技术及科研论文打下基础。
3 支架的工艺分析3.1支架的结构及其工艺性分析由支架零件图可知,该支架结构形状对称布置。
主要由底板、肋板和圆柱孔等部分构成。
支架的主要加工表面有:支架底面、肋板孔与圆柱孔、肋板孔内端面及圆柱孔上端面等。
其中支架底面的表面粗糙度Ra≤1.6μm,肋板内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a≤3.2μm,定位孔φ6H7,肋板上的孔径φ40H7,圆柱孔的孔径φ60H8,两肋板间的距离75H8,以及圆柱孔的内表面与上端面的表面粗糙度Ra≤3.2μm是重要尺寸。
3.2支架的技术要求分析该支架零件的主要技术要求为:1.未注明圆角半径R5;2.2×φ40H7孔的同轴度允许误差为0.01;3.2×φ40H7孔与A面的平行度允许误差为0.02;4.φ60H8孔与A面垂直度允许误差为0.01;5.两圆柱孔中心距极限偏差为±0.25mm;6.肋板孔中心线距支架底板的距离的极限偏差为±0.05mm;7.圆柱孔与肋板孔的中心距极限偏差为±0.15mm。
4 毛坯的选择题目给定的是支架零件,该零件年产量为4000件,设其备品率α为4%,机械加工废品率β为1%,则该零件的年生产纲领为:N=Qn(1+α%+β%)=4000×1(1+4%+1%)=4200(件/年)。
查表可知该产品为大批生产。
在毛坯的制造方法及加工余量、机床设备及机床布置、夹具及尺寸保证、刀具量具、生产率、成本等各方面需要结合零件自身的特点,采用先进铸造方法、自动机床与专用机床、高效专用夹具、刀具量具以提高生产率和加工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该支架零件的结构形状较复杂以及大批量生产的生产纲领确定采用熔模铸造方式生产,因此毛坯形状可以与零件的形状尽量接近,铸造出肋板孔与圆柱孔。
毛坯尺寸通过确定加工余量后再决定。
毛坯材料是HT200。
5 支架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制定支架的工艺特点是:外形较复杂,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及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
上诉工艺特点决定了支架在机械加工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确定支架的工艺过程时应注意定位基准的选择,以减少定位误差;夹紧力方向和夹紧点的选择要尽量减少夹紧变形;对于主要表面,应粗、精加工分阶段进行,以减少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5.1定位基准的选择基面选择是工艺规程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基面选择的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以提高。
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中会问题百出,更有甚者,还会造成零件的大批报废,使生产无法正常运行。
遵照“保证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相互精度原则”的粗基准选择原则(即零件有不加工表面时,应以这些不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若零件有若干个不加工表面时则应与这些加工表面要求相对精度较高的不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这里先选择圆柱孔上端面为粗基准。
根据精基准的选择原则,选择精基面时,首先应考虑基准重合的问题,即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
本支架零件以加工好的支架底面作为后续工序如铣圆柱孔上端面、镗肋板孔等工序的精基准。
5.2 拟定工艺路线支架底面的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Ra≤1.6,所以确定最终加工方法为精铣。
精铣前要进行粗铣、半精铣。
肋板内表面与圆柱孔上端面的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Ra≤3.2,所以确定最终加工方法为精铣。
精铣前要进行粗铣、半精铣。
肋板上的孔与圆柱孔的位置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Ra≤3.2,所以确定最终加工方法为半精镗。
半精镗前要进行粗镗。
装配孔的精度要求较高,最终加工方法为精铰。
精铰前要进行钻孔。
沉头孔没有位置精度与表面粗糙度要求,故采用钻孔、锪孔就能达到图纸上的设计要求。
完成其他次要表面的加工。
在工艺路线的拟定过程中要遵循机械加工工序顺序的安排原则。
即:(1)基准先行按照“先基面后其它”的顺序,先加工精基准面,再以加工出的精基准面为定位基准,安排其它表面的加工。
(2)先粗后精按先粗后精的顺序,对精度要求高的各主要表面进行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
(3)先主后次先考虑主要表面加工,再考虑次要表面加工。
次要表面的加工,通常从加工方便与经济角度出发进行安排。
次要表面和主要表面之间往往有相互位置要求,常常要求在主要表面加工后,以主要表面定位加工主要表面。
(4)先面后孔当零件有较大的平面可以作定位基准时,先将其加工出来,再以面定位孔加工,这样可以保证定位准确、稳定。
(5)关键工序对易出现废品的工序,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可适当提前。
在一般情况下,主要表面的精加工和光整加工应放在最后阶段进行。
制定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保证。
在生产纲领已经确定为大批生产的条件下,可以考虑采用万能机床配以专用夹具,并尽量使工序分散来提高生产效率。
除此之外,还应该考虑经济效果,以便使生产成本尽量降低。
工艺路线方案:工序10 粗铣支架底面工序20 半精铣支架底面工序30 精铣支架底面工序40 粗铣圆柱孔上端面工序50 半精铣圆柱孔上端面工序60 精铣圆柱孔上端面工序70 粗镗圆柱孔工序80 半精镗圆柱孔工序90 粗铣肋板内表面工序100 半精铣肋板内表面工序110 粗镗肋板孔工序120 半精镗肋板孔工序130 钻φ8孔工序140 钻φ15孔工序150 锪φ15沉头孔工序160 钻φ6装配孔工序170 精铰φ6装配孔工序180 检验5.3 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的拟定工序余量是指相邻两工序的工序尺寸之差,也就是在一道工序中所切除的金属层厚度,在确定工序间加工余量时,应遵循两个原则:1.加工余量应尽量小,以缩短加工时间;提高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延长机床刀具使用寿命。
2.加工余量应保证按此余量加工后,能达到零件图要求的尺寸、形状、位置公差和表面粗糙度,工序公差不应超出经济加工精度范围;本工序的余量应大于上工序留下的尺寸公差、行为公差和表面缺陷厚度。
根据经验法选取毛坯公差取T=±2mm。
其余各工序尺寸及公差查《机械加工工艺手册》可得。
表1 各工序尺寸及公差的计算结果5.4 切削用量的确定工序 40粗铣圆柱孔上端表面(1)选择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本工序及随后两道工序是加工出圆柱孔上端面,以达到要求的表面粗糙度及要求尺寸。
根据《工艺综合课程设计》表5-5选择X5032立式铣床。
工作台面尺寸宽320mm、长1320mm,工作台面最大行程纵向700mm、横向255mm、垂向370mm,主电动机功率7.5kW、总功率9.09kW。
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9.2-1,选用镶齿套式面铣刀,刀片材料选用硬质合金钢,牌号为YT15,查表9.2-8选铣刀的规格尺寸为,D=50。
夹具选用专用夹具。
(2)确定切削用量a. 确定背吃刀量粗铣时,为提高切削效率,一般选择铣削背吃刀量等于加工余量,一个工作行程铣完。
因为粗铣的余量为 1.5mm,一次走刀完成,所以选择背吃刀量a=1.5mmb. 确定进给量根据《工艺综合课程设计》表5-72,选择每齿进给量fz为0.3mm/z。
c. 初选切削速度根据《工艺综合课程设计》表5-72,选择切削速度Vc=34.6m/min。
(3)确定铣刀的磨钝标准及耐用度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9.4-6取粗铣时镶齿套式面铣刀的磨钝标准为1.7mm。
由表9.4-7查得刀具的耐用度T=180min。
(4)确认机床主轴转速和切削速度==按照X5032铣床说明书选取实有的机床主轴转速为270r/m,故实际的切削速度为==r/m=42.4r/m(5)校验机床功率根据《工艺综合》表3-1知,单位切削力=1118N/,=1;查表3-3,得=1.20;其它切削条件修正系数为1,故切削力=f=1118×1.5×0.3×1×1.20N=603.7N切削功率=/60000=603.7×42.4/60000kW=0.43kW由机床说明书知,X5032机床主电动机功率=7.5kW,取机床效率η=0.75,则/η=0.43/0.75kW=0.57kW<故机床功率够用。
工序50半精铣圆柱孔上端面表面(1)选择刀具根据《工艺综合课程设计》表5-18,选用镶齿套式面铣刀。
(2)确定切削用量a. 确定背吃刀量半精铣时的背吃刀量一般为0.5―2mm,所以取背吃刀量等于其在此工序的加工余量,即a=1.0mm。
b. 确定进给量根据《工艺综合课程设计》表5-72,选择每齿进给量fz为0.2mm/z。
c. 初选切削速度根据《工艺综合课程设计》表5-72,选择切削速度Vc=40m/min。
(3)确定铣刀的磨钝标准及耐用度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9.4-6取半精铣时镶齿套式面铣刀的磨钝标准为1.8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