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巧手编织》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67.50 KB
- 文档页数:7
初中巧手编织教案一、课程背景编织是一种传统的技艺,通过编织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初中生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阶段,巧手编织课程旨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传统技艺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编织的基本概念、技巧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编织兴趣。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编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4.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内容1. 编织的基本概念:介绍编织的定义、分类和应用领域。
2. 编织的基本技巧:讲解编织的工具、针法和平针、挑针等基本技巧。
3. 编织实践:指导学生进行编织实践,如编织围巾、手套等。
4. 编织艺术:介绍编织艺术作品,分析其造型、色彩和图案等特点。
5. 创意编织: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自己的编织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编织作品,引发学生对编织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编织的基本概念、技巧和应用,为学生奠定理论基础。
3. 实践:分组进行编织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编织作品,互相评价、交流。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编织的重要性和技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了解他们对编织的兴趣。
2. 动手能力:评估学生在编织实践中的操作技能,如针法、图案等。
3. 创作能力:评价学生的创意编织作品,鼓励创新思维。
4. 团队协作: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情况。
六、教学资源1. 编织工具:如编织针、线材等。
2. 编织样品:展示各种编织作品,激发学生灵感。
3. 教学PPT:呈现编织的基本概念、技巧和作品。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鼓励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
2.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3. 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江西版(赣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8课《巧手编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我们伟大民族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编织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线绳编织的基本方法,感受各种编织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的耐心,细致的良好习惯。
3.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增强创建美好生活的自信心,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动手制作传统中国结吉祥结编织方法,并使用包缠方法制作装饰一个端午节香包。
难点:学生初步掌握各种编织的分类,同时掌握绳结基本编织方法,可以运用身边的材料进行编织的造型创作。
教学准备:草编材料(稻草,棕叶等),编织香包,中国结、吉祥结,手绳等以及编织线若干。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教师拿出准备好的草编材料,提问:同学们都认识老师手上的这个植物么?学生回答(棕榈树叶),教师继续询问,我们可以用棕叶做什么呢?学生答;教师总结这看似普通的棕叶在手工艺人的手里就就会变成精美的工艺品,(课件展示棕编的手工艺品,)这些栩栩如生的小昆虫都是用棕叶编织的。
棕编是汉族的传统手工技艺之一,早在2011年棕编就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的传承人就是我们看到的徐荣兴师傅(课件欣赏工艺大师作品并讲解)。
总结,不仅用棕叶可以编织出精美工艺品,我们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普通的材料,经过能工巧匠的巧手加工,也会变成美观实用的生活用品,大家想不学习呢?我们今天就一起学习第8课巧手编织二、作品欣赏老师:说到编织,它的的历史可是相当悠久,他是人类最古老的手工艺之一,据《易经·系辞》记载,旧石器时代,人类即以植物韧皮编织成网罟(网状兜物),内盛石球,抛出以击伤动物。
从材料上分,可分为竹编、藤编、草编、棕编、线绳编等。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来看看这些工艺品都在我们生活中的使用吧(放多媒体课件,欣赏不同材料的编织制品)。
《巧手编织》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经纬编织的基本方法。
以上内容源自小精灵儿童资讯站2、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性表现能力。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学会用多种材料进行编织,利用材料的形、色组成图案或画面。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掌握经纬编织的基本方法。
难点:学会用多种材料进行编织,利用材料的形、色组成图案或画面。
课前准备:教师:课件、用各种材料编织的动物成品。
学生:吸管、包装绳、废旧挂历纸(裁成条状)、塑料袋、棕叶等废旧材料。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生互动。
1、利用课件播放动物的视频(鱼、蝴蝶),师生互动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几位来自大自然的小动物,你们想不想见见它们呢?生:想。
根据课件的播放的视频分别展示已经制作好的鱼和蝴蝶,与学生共舞互动模仿动作!2、揭题师:你们瞧鱼儿刚才和我们游玩、蝴蝶同我们一起飞舞,有趣吗?你们看的出来,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吗?生:是用塑料袋、挂历纸。
师小结:同学观察的很仔细,这是老师用一些废旧的材料,经过巧妙的编织而成的!(揭示课题)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教师分发编织成品,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探究学习。
师:你们今天是不是也想来学着编织一个呢?生:想。
师:老师这里还有几个小动物,你们瞧!(逐一展示)我要将这些编织好的小动物分发给每个小组,同学共同观察一下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可以动手拆一拆看看是怎样编织的,最后向我汇报,看看哪个小组观察的最快、最仔细!2、学生共同讨论,合作研究编织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教师总结。
师:听了同学们的讨论相信应该有结果了,请每个小组汇报一下吧!(学生边汇报,教师边辅以材料示范制作,并及时给予肯定或纠正指导)三、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1、拓展思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和学习,现在已经了解编织的方法,下面你们可以大展身手了:想想你们今天将用什么样的材料来编织呢?要编织一个什么呢?生:用塑料袋2、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对好的作品及时给予展示,错误集体讲解纠正)四、展评教学1、学生自评、互评2、教师点评总结五、教学拓展1、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编织品,教师讲解。
第8课巧手编织-赣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编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3.提高学生审美和艺术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编织的基本技巧;2.运用编织技巧创作出自己的作品;3.通过作品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水平。
教学内容1.编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巧手编织的实战操作;3.创作作品。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1.教师向学生讲述编织的历史和现代应用;2.让学生自由发表观点,了解学生的编织基础。
第二步:基本技能讲解1.讲解编织的基本技巧,如如何锁边、打结等等;2.手把手教学生多种编织方法,如平纹编织、提花编织等。
第三步:实践操作1.教师让学生用各种编织方法编织一个小布片,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2.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创作自己的作品。
第四步:作品展示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可以通过现场评选或者网络评选的方式进行;2.评分依据为创意、技巧、表现力等方面。
第五步:总结1.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总结课程特点、教学方法、学生反应等;2.学生自评和互评,总结自己的成长和不足。
教学评价1.作品展示分数占总分的40%,自评和互评占总分的30%,课堂秩序和言行举止占总分的30%;2.综合考虑学生的作品创意、技巧、表现力以及作品与主题的匹配度等方面,评选出优秀作品。
课后作业1.通过家庭物品如纸篓、擀面杖等进行编织创作;2.来准备一次小展览,展示自己的作品和其他学生的作品;3.精选若干优秀作品在学校进行展示。
教学资源1.颜色纸、剪刀、织布机等编织工具;2.网络文献、视频等教育资源。
教学注意事项1.操作编织工具时,要注意安全;2.教师应指导学生控制好时间,保证学习和休息的平衡;3.考虑到学生编织基础差异,教师可以采取差异化授课。
巧手编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名称:巧手编织教学目标:1. 了解编织基本工具和材料;2. 掌握编织的基本技巧和方法;3. 学习编织各种简单的纹样。
教学内容:1. 编织基本工具和材料的介绍;2. 编织的基本技巧和方法的讲解;3. 提供不同的编织项目,例如编织手链、编织花边等;4. 引导学生设计和创造自己的编织作品。
教学流程:第一课:编织基本工具和材料的介绍1. 上课前准备:准备好编织基本工具和材料的样例,例如编织机、编织针、毛线等。
2. 开始课堂:介绍编织的定义和用途,引导学生了解编织的基本工具和材料。
3. 讲解编织基本工具和材料:逐一介绍编织机、编织针、毛线等的作用和用法,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4. 示范操作:演示如何使用编织机和编织针,如何选择和使用毛线等。
5. 练习操作:让学生自行操作编织机和编织针,尝试编织简单的网眼或纹样。
第二课:编织的基本技巧和方法1. 上课前准备:准备好编织图案的样例,例如网眼、纹样等。
2. 复习编织基本工具和材料: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编织的基本工具和材料。
3. 讲解编织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介绍编织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例如布局、反织、换色等。
4. 示范操作:演示基本技巧和方法的操作步骤,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5. 练习操作:让学生尝试使用基本技巧和方法,编织简单的图案。
第三课:编织项目的实践1. 上课前准备:准备好不同的编织项目的样例,例如编织手链、编织花边等。
2. 复习编织的基本工具和材料、基本技巧和方法:通过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回顾编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介绍编织项目:逐一介绍编织项目的特点和用途,激发学生的兴趣。
4. 示范操作:演示如何完成编织项目,包括选择毛线、布局和编织技巧等。
5. 练习操作:让学生选择一个编织项目进行实践,辅导他们完成编织作品。
第四课:设计和创造1. 上课前准备:准备好编织项目的样例和材料,例如编织饰品、编织布艺等。
2. 复习前几节课的内容:回顾编织的基本工具和材料、基本技巧和方法以及不同编织项目的实践。
巧手编织——中国结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民间传统编织工艺的特点,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并学会把民间传统编织巧妙地运用到现代生活中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可以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打吉祥结。
鼓励学生尝试把吉祥结进行变化,引导学生运用其他具有吉祥寓意的饰物与中国结进行搭配组合,做成装饰物品,体会中国结文化的深刻寓意和丰富内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并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中国结的文化内涵、特点和吉祥结的编织方法。
三、教学难点:吉祥结的编织方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中国结、中国结所需材料、工具。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让大家喜闻乐见的中国结装饰课堂,导入中国的编织艺术,展示课题:《巧手编织——中国结》。
(二)师生互动,讲授新课:1、“中国结对于我们并不陌生,但你有没有仔细的去观察过它,了解过它呢?”2、中国结的文化内涵:中国结历史悠久,是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编结装饰品,始于上古先民的结绳记事。
史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结”与“吉”谐音,“结”给人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它承载着我们对亲友真挚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正可谓是:“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到了明清时期,人们开始给结命名,为它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如:平安结、吉祥结、钮扣结、如意结等。
3、中国结的种类:中国结分为基本结、组合结、变化结三类。
基本结有12种之多。
每个结都是根据它造型和内在特点涵义来命名的。
4、中国结的特点: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出中国结的特点:每个结从头到尾都是用一根线编结而成,左右对称。
造型独特、寓意深刻、内涵丰富、绚丽多彩。
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一脉相连。
(三)学做结合、掌握方法:1、通过讲解吉祥结制作方法的步骤图,动手演示制作过程,加深学生对制作过程的印象,让学生尝试制作,遇到疑问可以在小组内作交流。
巧手编织教案
标题:巧手编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编织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学会使用编织工具和材料进行编织。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耐心。
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编织工具和材料:编织机、编织梭、彩色毛线、剪刀、尺子、图纸等。
2. 教学资源:关于编织的图片、视频和教程。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编织作品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编织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如编织的起始、编织的方法和编织的结束等。
3. 分发编织工具和材料,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编织。
4.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进行编织,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安排不同的任务,如编织一个小毯子、编织一个手链等。
5. 指导和辅助:教师在学生编织的过程中不断指导和辅助,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6. 展示和评价:每个小组完成编织任务后,可以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价和分享经验。
7. 拓展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开展一些拓展活动,如编织一个小动物、编织一个手机挂饰等。
四、教学反思:
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灵活安排编织任务和活动,使学生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
2. 在指导和辅助学生编织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不仅仅是机械的操作。
3. 编织是一项需要耐心和坚持的工作,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习惯。
4. 在展示和评价学生的作品时,教师要注重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巧手编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和方法,增加对民间美术的认知,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表现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过程和方法:通过欣赏、体验、总结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团花剪纸的技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唤起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继承、发扬民族艺术的情感。
2学情分析学生情况分析:七年级的学生,由于对美术教育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高,但美术基础相对有些薄弱,在对剪纸的形象设计上略显简单,创意不足。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团花剪纸造型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能力。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把握纹样的连接与完整性来表现自己的创作。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剪纸艺术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意图时间组织教学,检查学具一导入环节:ppt问题导入:想一想,这部美术片使用什么技术手段制作完成的?出示剪纸作品,引导学生对剪纸有简单的了解和印象。
二展开环节:剪纸的流派和样式:结合作品,教师讲授1.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
大体上分为南北两大流派:北方剪纸粗犷朴拙,天真浑厚;江南剪纸精巧秀丽、玲珑剔透。
剪纸的表现方法很多,对称式剪纸,团花剪纸,独幅剪纸,角花,边花等。
表现题材大多是对吉祥、幸福、美好的祝福。
2.本课学习团花剪纸:团花是中国剪纸历史最悠久、运用率最广泛的一种形式。
制作方法简便易学,在正方形的纸上多次折叠、可剪出重复造型的图案。
结合团花剪纸作品,介绍团花剪纸特点: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有装饰性造型手法:简化、夸张、添加。
表现方式:阳刻:将图案中的装饰花纹留下,花纹以外的部分剪(刻)去,要求线线相连。
阴刻:图案上的装饰纹样被刻(剪)去,形成镂空效果,一般要求线线相断。
分别展示阴刻、阳刻方法剪出来的剪纸作品,阴刻、阳刻效果相结合的剪纸作品。
让学生学生认真观察,指出阳刻时应“剪剪相连”,阴刻时要“剪剪相断”。
巧手编织--中国结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对中国结的文化内涵有一定了解和认识。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掌握吉祥结的基本编织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合作能力和动手创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中华结艺是中华民族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并接受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对中国结文化内涵的认识和了解。
教学难点:吉祥结的制作。
三、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结绳、透明胶、小饰品(珠子、玉片、流苏等)。
四、学生准备结绳、小饰品、卡片、笔、透明胶五、教学过程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充满了好奇和求知的欲望,大多具备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喜欢动手制作,渴望获得成功。
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探索、体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自信和快乐。
存在的问题:一、学生自身美术素质较差我所面对的是农村中学的孩子,对于美术的了解少之又少,缺乏对审美意识的培养,也缺乏对美好事物的赏析能力,更缺乏创新能力。
二、教学中可用教具较少因为我们是农村学校,可用资源较少,很多事物学生只是认识但不了解的状态。
解决方法:1.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是学生通过学习美术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认识作用,树立正确的人文价值观。
2.重视对学生学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3.教师以各种教学手段,如:视频、图片,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效果分析本节课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老师精讲少讲,学生则尽可能的多活动。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浓厚,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大幅度提高,创设了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设置的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等活动,让每位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
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全体学生的潜力得到很大限度的挖掘,学生人人学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