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湖北 武汉夏至日和冬至日太阳方位角和高度角表
- 格式:doc
- 大小:96.50 KB
- 文档页数:5
夏至日各时段太阳高度角及太阳方位角太阳高度角还是太阳方位角,都跟纬度有关,不确定所在地计算出来的结果都会大大不同。
夏至日太阳到达北回归线上,在北回归线上,太阳高度角在正午(12:00)是九十度。
但是随着纬度的增加,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小。
在北极点而上,太阳高度角是0,也就是说在地平线上。
北半球的其他地点,其各时段的太阳高度角从日出时分的0°,到正午时分的最大角度,再到日落时的0度。
太阳高度角在0°到(所在地的维度-23°26′)之间变化。
太阳高度角简称为“太阳高度”(其实是角度)。
太阳高度是决定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能数量的最重要的因素。
我们用h来表示这个角度,它在数值上等于太阳在地球地平坐标系中的地平高度。
一般时间太阳高度角随着地方时和太阳的赤纬的变化而变化。
太阳赤纬(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相等)以δ表示,观测地地理纬度用φ表示(太阳赤纬与地理纬度都是北纬为正,南纬为负),地方时(时角)以t表示,有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sinh=sinφsinδ+cosφcosδcost太阳高度是赤道冬至日的太阳高度为:90°-[0°-(-23.5°)]=113.5°太阳绕银河系中心公转,绕银河系中心公转周期约2.5×10⁸年。
银河系中心可能有巨大黑洞,但它周围布满了恒星,所以看上去象"银盘"。
这些恒星都绕"银核"公转。
与地球公转不同,这些恒星公转每绕一周离"银核"会更近。
根据太阳活动的相对强弱,太阳可分为宁静太阳和活动太阳两大类。
宁静太阳是一个理论上假定宁静的球对称热气体球,其性质只随半径而变,而且在任一球层中都是均匀的,其目的在于研究太阳的总体结构和一般性质。
在这种假定下,按照由里往外的顺序,太阳是由核心、辐射区、对流层、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构成。
光球层之下称为太阳内部;光球层之上称为太阳大气。
中国浙江杭州夏至日和冬至日太阳方位角和高度角表夏至和冬至是中国传统节气中的两大重要节点。
夏至是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标志着夏季的正式到来;而冬至则是一年中黑夜最长、白昼最短的一天,代表着冬季的正式开始。
夏至和冬至的到来,不仅意味着气候的转变,还对太阳的方位角和高度角产生了影响。
本文将针对中国浙江杭州地区夏至日和冬至日的太阳方位角和高度角进行详细论述。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夏至日的太阳方位角和高度角。
夏至日是一年中太阳赤纬最北的一天,也是太阳在正午时刻所达到的最高位置。
在中国浙江杭州地区,夏至日的太阳方位角大约是北纬39度,即太阳在南方向上偏东39度。
而太阳的高度角约为43度,也就是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相对较高。
夏至日的太阳方位角和高度角的变化对于农民朋友们来说尤为重要,因为这直接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收获。
接下来,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冬至日的太阳方位角和高度角。
冬至日是一年中太阳赤纬最南的一天,也是太阳在正午时刻所达到的最低位置。
在中国浙江杭州地区,冬至日的太阳方位角大约是北纬219度,即太阳在南方向上偏西39度。
而太阳的高度角约为20度,也就是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相对较低。
冬至日的太阳方位角和高度角的变化给人们带来了较短的白昼和较长的黑夜,也象征着冬季的寒冷来临。
夏至日和冬至日的太阳方位角和高度角的变化对于我们了解时令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观察太阳的角度,我们可以判断出季节的变化,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和生活作息。
在夏至日,太阳的高度角较大,阳光辐射较强,人们要注意防晒,补充水分;而在冬至日,阳光辐射较弱,人们要注意保暖,补充能量。
除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夏至日和冬至日的太阳方位角和高度角还对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太阳的高度角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地面的辐射和热量分布,从而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夏至日黄昏时的太阳方位角和高度角的变化也给人们带来了美丽的夕阳景观,让人们流连忘返。
总之,夏至日和冬至日的太阳方位角和高度角对于中国浙江杭州地区的气候和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根据日期、时间和当地经纬度计算太阳天顶角和方位角的原理转载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王炳忠研究员编写的《太阳辐射计算讲座》。
在开展野外试验的时候,经常需要知道当时的太阳天顶角和方位角,比如测量地物反射率时,需要知道太阳天顶角,来选择恰当的灰板反射率曲线。
进行地物BRDF测量时,更需要知道太阳天顶角。
太阳天顶角和方位角可以通过经纬仪实地测量得到,但是经纬仪携带不便。
只要知道当地经纬度和时间,就可以根据下文的原理,计算得到当时当地的太阳天顶角和方位角。
1日地距离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太阳位于椭圆两焦点中的一个。
发自太阳到达地球表面的辐射能量与日地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因此,一个准确的日地距离值R就变得十分重要了。
日地平均距离R0,又称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1.496×108km或者,更准确地讲等于149597890±500km。
日地距离的最小值(或称近日点)为0.983天文单位,其日期大约在1月3日;而其最大值(或称远日点)为1.017天文单位,日期大约在7月4日。
地球处于日地平均距离的日期为4月4日和10月5日。
由于日地距离对于任何一年的任何一天都是精确已知的,所以这个距离可用一个数学表达式表述。
为了避免日地距离用具体长度计量单位表示过于冗长,一般均以其与日地平均距离比值的平方表示,即E R=(r/r0)2,也有的表达式用的是其倒数,即r0/r,这并无实质区别,只是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不可混淆。
我们得到的数学表达式为E R=1.000423+0.032359sinθ+0.000086sin2θ-0.008349cosθ+0.000115cos2θ(1)式中θ称日角,即θ=2πt/365.2422(2)这里t又由两部分组成,即t=N-N0(3)式中N为积日,所谓积日,就是日期在年内的顺序号,例如,1月1日其积日为1,平年12月31日的积日为365,闰年则为366,等等。
N0=79.6764+0.2422×(年份-1985)-INT〔(年份-1985)/4〕(4)2太阳赤纬角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称黄道面,而地球的自转轴称极轴。
冬至日夏至日太阳纬度夏日的傍晚,我和几个老友在院子里乘凉。
老张摇着蒲扇,看着天边的晚霞说:“这夏天的太阳可真毒啊,像个大火球,烤得人都没精神。
”老李接话道:“可不是嘛,这太阳在夏天就像个任性的孩子,把热量一股脑儿地都撒下来。
”我笑着说:“这太阳在不同时候位置可不一样呢,就像它在天空中有自己的轨道。
”大家都好奇地看着我。
这就引出了冬至日和夏至日太阳纬度的事儿。
在学校的地理教室里,年轻的王老师问经验丰富的赵老师:“赵老师,这冬至日和夏至日太阳纬度的变化,感觉像个神秘的密码,怎么给学生讲清楚呢?”赵老师笑着说:“这太阳啊,就像个调皮的旅行者。
夏至日的时候,它就像走到了自己旅程的最北边,离我们北半球特别近,这时候太阳高度角大得很,就像它站在高处俯视我们,阳光直直地射下来,热量特别集中,就像把一盆热水直接倒在头上,所以夏天热。
”说到冬至日,刘老师疑惑地问:“那冬至日呢?”赵老师回答:“冬至日太阳就像走到了最南边,离我们北半球远了,太阳高度角变小,就像它躲起来了,阳光斜斜地照过来,热量分散了,就像把热水洒在一大片地上,自然就冷了,这就像冬天的太阳没了夏天的那股子热情劲儿。
”有一回,讨论到太阳纬度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孙老师说:“这太阳纬度变化是不是像给农作物定了个闹钟?”赵老师点头说:“有点像。
夏至日太阳高,光照足,就像给农作物开了个强光手电筒,它们拼命生长,就像孩子在有阳光的日子里欢快玩耍。
冬至日光照弱,农作物就像进入了休息时间,慢慢积攒能量,难道不是吗?”冬至日和夏至日太阳纬度的变化,就如同天空奏响的一首冷暖交替的乐曲。
我们就像听众,感受着这乐曲带来的不同节奏。
这是大自然的神奇安排,是生命遵循的规律。
就像四季更替带来不同的风景,太阳纬度的变化,在岁月的长河里,为地球的万物生长谱写着独特的旋律,我们只能敬畏自然的力量,顺应这天地间的规律,去感受生命在不同阳光照耀下的蓬勃与内敛。
武汉地理气候及住宅朝向全国范围内,选楼的朝向以下为依据:在不考虑景观的条件下(有时景观比朝向还贵,以日照、热量、紫外线和穿堂风为选择依据) 正南 -----南偏东(西)45度-----正东(西)-----北偏东(西)45度-----正北室外日照时间冬至日 9小时 4.5小时无夏至日 8 8 4室内日照及面积冬至日室内日照面积大日照时间较少日照少全天无日照夏至日日照时间不多(3小时),室内5小时,日照时间较多(6小时),日照面积少(仅冬的5%) 面积少于东西方日照面积大(约冬的2.5倍) 热能 1月 16550 4228 20007月 1985 8000 3000紫外线南偏东(西)45度范围内最佳(西南向强) 少紫外风向南偏东(西)45度范围内最佳(西南风多) 北风大综合评价:全国范围,朝向从好到差:1南—2西南—3东南—4西—5东—6西北—7东北—8北。
综合:房子朝向选择依据(日、热、紫、风),(纯理论,不考虑景观的重要性) 以南偏东(西)15度内为最佳,以南偏东(西)30度为好,以南偏东(西)45度内为较好,正北向最差。
武汉地理气候及住宅朝向气候环境武汉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
总体气候环境良好,近几年30年来,年均降雨量1269毫米,且多集中在6-8月。
年均气温15.8?-17.5?,年无霜期一般为211天-272天,年日照总时数1810小时-2100小时。
地理方位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长江、汉水交汇处。
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
东端在新洲区柳河乡将军山,西端为蔡甸区成功乡窑湾村,南端在江夏区湖泗乡刘均堡村,北端至黄陂区蔡店乡下段家田村。
市区由隔江鼎立的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成,通称武汉三镇。
周边与湖北省黄州、鄂州、大冶、咸宁、嘉鱼、洪湖、仙桃、汉川、孝感、大悟、红安、麻城等12个市、县接壤,形似一只自西向东的彩蝶。